記者培訓的心得體會(通用12篇)

來源:文萃谷 2.56W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記者培訓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記者培訓的心得體會(通用12篇)

記者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1

不斷學習才是進步的唯一法門 短短三天的學習很快就結束,但是在培訓期間,各位老師、前輩與我們交流分享的心得,如張文斌主任的文藝情懷,張媛媛主任的實用技能,祝勇主任的思辨思維,王東湄主任的生動故事等等還歷歷在目。在培訓中,幾乎每一位老師都提到了學習,我也結合本次培訓,以及多年的工作中體悟到,不斷學習才是進步的唯一法門。作為一名新聞從業人員,常常被人稱為無冕之王,但是這樣的桂冠下面,也需要每一位同行兢兢業業克己奉公,近年來很多記者或者發佈假新聞的事件屢屢發生,我認為究其原因,一者是從業人員素質偏低,二者就是新聞工作者還是沒能做到多學多聽多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古代文人通過行與知來達成自身的不斷提高,而這一點到現在依然是這樣。只有多學習,提高自身的境界與修養,才能真正做到一個有道德,有節操的人。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我以往聽到總覺得是一句名言而已,熟知其意思,卻從未深刻體會其含義。直至我如今虛長至26歲,在生活工作中不斷犯錯,跌倒,吃虧,才恍然明白這些道理原本是我早就聽説過的。

在正式考入電視台之前,我已經在專題部實習了半年時間。雖然在大學期間學習的專業就是廣播電視新聞學,但是十分慚愧的是,畢業後在紙媒工作兩年,基本上將電視新聞的一些知識又還給了老師。真正進入電視新聞行業,我才明白其中的`艱辛與不 易,前期策劃安排,拍攝時考慮周全,為了一個鏡頭爬山下坡再所不惜,後期寫稿再三斟酌修改,製作過程精益求精,為了製作好一部片子,往往需要2-3人的齊心合力。這樣的新聞,用心,是一位電視人應該做到的。而我在紙媒與電視媒體的身份轉變中,深刻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也開始進行一系列的學習。一方面向身邊的同事與領導要經驗,將主任修改後的稿子與自己的初稿再三對比,拍攝時多想多看,為什麼要選取這樣的角度,認真揣摩成片後每一個鏡頭的組接安排另一方面,我認為我也應該如同培訓時諸位老師提到的,多讀書。書中自有黃金屋,一本好書帶給一個人的世界是美好的,豐富的,更加廣闊的。在讀書這件事上,我一般有長期計劃和短期計劃,長期就是常年訂閲一些雜誌書籍,不斷獲取新鮮的資訊和觀點,緊跟事件的發展速度,短期計劃就是較短時間內,如一週,或者幾周,啃一些比較長的書。前段時間我看了《盜墓筆記》,共計八部。這雖然是一本小説,但是走紅多年,不無其道理。近期我在看《明朝那些事兒》,,讀史可以明鑑,古人誠不欺我。當時明月這部書將明朝浩如煙海的史料收集整理,用自己的語言解讀詮釋,我在其中看到于謙夏言徐階張居正等人,以一己之力,為國家的進步與發展進行一點一滴的努力。這種偉大,令人折服。 我必須承認,目前來説我依然還是很稚嫩的學習者,在電視新聞這扇大門前,我依舊站在入門的位置。此次我能夠有幸進入這個大家庭,我深知其中的不易,也領會到這份工作背後沉甸甸的責任,故而十分珍惜這一份工作。 在最後一天培訓的時候,新聞部的祝主任提到了“知行合一”,這四個字看起來簡單易懂,但是做起來卻並非易事。我今日寫下“不斷學習才是進步的唯一法門”這個標題,我也願意用我的行動,來實踐這一道理,實現自己的抱負,為新聞事業做點滴的貢獻。

記者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2

一直以來都這樣覺得,能夠找到一份自己喜歡、又和所學專業對口的工作靠的是運氣,能在工作崗位中體現自我價值靠的是努力,而能將這份努力效力於浙江廣電集團,成為浙廣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那更是一種榮幸,儘管在其中的位置或許微不足道,但能夠始終盡着自己的一份力,還是讓人感到非常驕傲的。在浙江廣電集團下屬的交通之聲頻道工作已經有6個年頭了,從進台至今一直從事的是新聞記者這門職業,而在大學裏我的專業就是編播,所以我很熱愛這份工作併為之努力着。隨着時間的流逝,自己當年在學校裏所學到的東西似乎已經無法更好的運用到工作當中,知識結構的匱乏時不時讓自己感到,一定要不斷的充實自己才能更好的完善自己。因為我深深意識到“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以及書中自有黃金屋的道理。 10月6日,我非常有幸參加了浙江廣電集團第二輪採編播人員培訓班,來到學校裏的感覺彷彿又回到了從前,回到了似曾相識的大學校園。這種感覺既熟悉又陌生,對於我來説,以前學的`就是播音主持,現在又要重新回到課堂強化訓練很是熟悉,陌生的是新落成的傳媒學院和為期一週系統化的培訓對我來説還是第一次,所以對這來之不易的機會我格外珍惜。但與此同時在我心中還有一些小小的顧慮,那就是所培訓的內容似乎和主持人有很大的關聯,和我現在從事的記者這行又有什麼關係呢?但培訓結束了,我的顧慮早已在學習的過程中被逐漸打消,因為我實實在在體會到受益匪淺四個字的真正含義。在第一天的開班儀式中,浙江廣電集團的領導趙書記的一番話至今記憶猶新,“珍惜機會、集中精力、認真學習、遵守紀律”16字精神始終銘記在心並在一週的培訓日子裏時刻提醒自己,人要有危機意識,形勢要求我們必須認真學習,提高自己。一週的課程被安排的非常緊湊,每一堂課都讓我有機會聆聽專家教授的講座,面對面的和講師交流,接受指導,在訪談類節目主持技巧這一課中,廖炎老師首先提出了一個問題,“在自己的崗位上你為事業做出了什麼?”聯想自己, 還真不是馬上脱口而出就能回答的問題,值得深思,緊接着廖老師的另一句“清楚自己的職場位置,要把自己的崗位當事業來做”對我也起到了鞭笞作用,讓人發省。在課堂上,廖老師用許多vcr視頻生動講述了一個又一個節目案例,讓我們從中瞭解到原來語言類節目也有很多高深的學問,訪談、談話、對話、辯論、聊侃等節目形式也各不相同,提問題同樣很講究,要把問號作為一個小結式作為陳述後再提下一個問號,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結合記者的工作我發現,自己平時在發現場報道的時候,往往對採訪對象事先設置了很多個問題,而被採訪者在回答完上一個問題後,作為記者的我並沒有先對此小結甚至沒有仔細傾聽而是將下一個問題馬上拋了出去,這是非常不得當的。通過培訓,會讓我在今後的工作中會對採訪者的提問尤為注重,把自己的報道發的精緻,更有可聽性。

作為一名記者,除了要有新聞業務,知識框架之外還有一點也顯得非常重要,那就是形象塑造,記者經常要外出採訪,言談舉止,溝通交流的前提是必須要給對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這樣才會使得采訪過程進展順利,我個人認為,好的第一印象是從初見對方的禮儀開始的。應該説我們每個人都懂得最基本的禮儀禮節,但碰到具體問題的時候,還是會淡忘了禮儀禮節,或者是禮儀禮節做不到位,或者無法明顯地表達出來,在這次培訓中我學會了儀表塑造,用良好的儀容儀表和精神面貌來塑造個人形象,展示良好個人修養,因為個人形象在某種程度上就代表着整個台的形象。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學習是一個過程,是一種積累。很感謝浙廣集團和傳媒學院給我這樣的機會,我也會一直努力下去,把學習當作一種責任不斷的完善自己,在今後的崗位中提升自己,發揮更大的作用!

記者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3

很高興能成為記者團的一員,高興之餘,也擔心自己沒有這方面的工作經驗,不能把工作做好。為了讓我們新成員熟悉工作,記者團請來了經驗豐富的老師對我們進行了培訓,通過老師的解答,我們對這份工作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

首先,我知道了文學和新聞的區別。新聞是真實的,除了用白描外,是不用別的修辭的,它的`真實性要求它簡明扼要,真實的反映事情,新聞報道,只有真實、精練才能吸引人,讓人們樂於去讀它。通過這次學習,我們還知道了新聞的六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事件是在怎樣的,為什麼會發生這件事,説到這的時候老師用了英文的單詞來解釋,既增加了趣味性又方便記憶,對我們寫新聞有很大的幫助,説到新聞,以前一直以為新聞的標題很複雜,通過老師的講解,我知道了新聞的標題必要時用一個即可,而好的標題就是讓人們只要一看到標題就知道文章中寫了什麼,一目瞭然,這樣更適合我們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

簡訊也是我們常用的文體,簡訊和新聞的要求大體相近,即新穎,簡潔,準確,同時我們也注意到了平時沒有注意的問題,既版塊的分佈,知道了報紙的四大要素:消息,圖片或表格,評論,廣告。這都有益於我們的工作。

這些內容在我們上高中的時候只做常識性瞭解,考題中即使有,分值也比較小,並不作為重點,因此的大家常常忽略它,現在,既然我們選擇了這份工作,就應該多查查有關資料,熟悉各種文體,在大學語文這門課中,也有相關知識的學習,無論是從工作方面還是從學習方面,我們都應該好好的學習。

老師也提及了採訪,知道了在對人物進行採訪的時候應該提前蒐集關於他的資料,從各方面的瞭解這個人,尤其是在採訪老師的時候,在採訪的時候要避開艱難解答的問題,即“人性化”,老師還舉了社會生活中的實例,讓我們深有感觸,使我們在採訪中能夠避免失誤,除此之外,我還覺得在採訪的過程中還應該“察言觀色”,需要有較強的隨機應變的能力,這能使採訪更順利,更成功。

通過這次培訓,我瞭解了關於記者的很多東西,從最初的朦朧到現在的清晰,在受益匪淺的同時,也使我堅定了做好本職工作的信心,感謝記者團給了我這次機會,物我也會加倍努力,刻苦學習,帶着這種感謝,我期待着下一次培訓的到來......

記者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4

10月25日至26日,我很榮幸參加了20xx年度蒲白記者站培訓班,我能為自己有機會參加這樣一次專業的培訓而感到高興。來自蒲白礦業,蒲白實業140餘名代表參加了此次培訓。通過此次培訓,不僅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還為以後成為一名合格的基層通訊員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在為期兩天緊張短暫有序的學習中,我像每一位學員一樣積極努力學習老師教受的課程,在課上更深層次的理解了寫作,宣傳以及新聞攝影的'技巧。

首先,我學會了最重要的一點,可以學習寫作技巧,但做人的態度是必須在一開始就確立的。作為一個基層的通訊員,説真話,成了我的座右銘。

通過學習知道了一名合格的通訊員必須用心工作,學會捕捉新聞。把握新聞服務性,新鮮性,公開性,真實性等特徵是寫好新聞必備的條件。

幾位老師結合自身經歷的授課,提升了我對生活的熱愛,也對文字有了新的看法與理解,文字的準確、清晰、新穎的表達不僅是新聞工作必須達到的,生活中也不可或缺。

本次培訓收穫頗豐,不僅提高了自己的寫作能力,更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後的工作中應該更加努力才能不辜負領導對我的信任和培養。

記者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5

1月1日我參加了周口晚報的小記者活動,利用閒置的書、玩具進行互換,變廢為寶,保護環境,節約資源。

我按時到了活動地點,許多的小記者已在自己的攤位上擺了各種各樣的物品:書、玩具、裝飾品等等。剛開始我的攤位上沒有人來瞧,過了一會兒有個小朋友用一副撲克牌和我的一本舊書交換,終於開張了!我暗自驚喜,這下我有了信心,我拿起一本書,在其他攤位下找了半天,終於找到了一本我喜歡的《十萬個為什麼》。我很有禮貌地問:“我用這本書換你的'這本書可以嗎?”那個小朋友也喜歡我的書,説:“可以!”我高興地説了聲:“謝謝!”這次的成功讓我的信心大增,我決定把撲克換成玩具,我在一個個攤位上尋找中意的玩具,我瞅見一個變形金剛突然停下腳步,對那位小朋友説:“我能和你換下嗎?”他問這是什麼,我説:“這是一副法律知識的撲克牌,有用,挺好!”他想了一會兒,最後還是同意和我交換了。我對他説:“太謝謝你了!”

我參加這次小記者活動,交換到了自己喜愛的物品,過程很有意思。我感覺這樣的活動讓我們懂得不浪費資源,學會節儉,學會朋友之間的溝通。回家後我將閒置物品都精心保存起來,希望參加下次的閒物互換淘寶活動,小記者的這個活動真好!

記者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6

星期五下午,陽光明媚,我們迎來了首次小記者的培訓,我非常興奮,又蹦又跳地來到了階梯教室。

主講老師趙老師告訴我們,寫作文就像畫畫,這個畫,可不是真的用筆在畫,而是在自己的'腦海裏畫,要想把作文寫得細緻,就要拿出我們的“放大鏡”,如果畫上有一朵花,我們不能只把它的外形寫好就好了,而要再認真觀察,繼續寫出花蕊、葉子,上面有什麼。是啊,我們要想把文章寫細緻了,就要仔細觀察,這是寫好作文的基礎。

趙老師還告訴我們,一篇好的文章還需要一個好題目,這個題目一定要吸引人。講到這裏,趙老師出示了一個優美的題目——《花雨江南》。對呀,《花雨江南》,這個題目真吸引人,連我都想讀一讀這篇文章了。看來,一個好的題目確實至關重要啊!

這次的小記者培訓,讓我學到了很多,我期盼着下一次的培訓早點來到!

記者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7

5月25日上午,我們這些“小記者”去了海口市第一職業中學,因為我們要進行“培訓”。

培訓會主要是有兩個老師講課,一個是記者老師,教給我們怎麼當好一個小記者。另一個老師是攝影老師,教我們如何拍好“新聞攝影”。

我們學習了“如何當好一個小記者”、“什麼是新聞”、“小記者的注意事項”,另外,我們還學習了關於攝影方面的知識。在培訓會上,我們大多數同學還是比較活躍的,反映出了當代學生的那種朝氣。

“校園小記者”是指能夠發現“校園新聞”,在校園這個圈裏的一種角色。我們要善於觀察、勤于思考、敢於實踐,在忙碌中成就自我。小記者,是一個及特殊而又平凡的角色,為了維護我們自己的身份不被其他同學代替,我們必須勤奮!小記者在平時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晚上打稿,白天、週末採訪,第二天就要及時交稿,不能延誤時期;對於自己的作品,要精益求精,對自己負責,對學校負責,對世界負責,面對所有人的審視和全世界的輿論。我們要在探討中不斷進步,與其他小記者一起研究、思考。

記者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8

11月14日下午2點,我來到了南昌航空大學,聽來自《中國青年報》的黃勇主任給江西高校記者的培訓講座。一走進報告廳,便看見裏面密密麻麻的坐滿了各個高校的記者代表,有的學校記者還乘此機會向其他人分發他們的校報或雜誌,這給了我很大的感觸,我想,如果將來的哪一天我們也能在那麼多的校園媒體記者的面前展示我們的報紙,那該有多好啊!當我向我們的領隊昕薇學姐説到這個時,學姐也露出了笑容,她説,是啊,所以我們要好好努力,認真做好我們的報道,將我們的校園媒體做大做強,之後我們也可以很驕傲的向他們展示我們的報紙。剎那間,我感到做一名校園記者是多麼的光榮,對自己充滿了信心,更有了前進的動力。雖然或許路途會很艱辛,但我們有目標,只要付出努力,希望就在我們的前方。

當黃主任出現在演講台上時,台下頓時安靜了下來,隨後便是雷鳴般的掌聲。

黃主任跟我們分享了面對職業生涯的幾重考量。他從解讀前輩名記們,特別是新華社的名記的心得説起,告訴了我們面對職業生涯的幾個基本觀點,並告訴了我們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新聞人——即會思考,會巧幹。當多數人都不能想到,不能做到時,你卻能想到,並做到了,你就有能力成為一名優秀的記者。想想我自己之前之所以會選擇加入校記者團,只是因為對“記者”這一工作有興趣,並且還有出於小小的私心,希望自己能依靠這個平台來提高自己的'隨機應變能力和增強自己的交流能力。對與記者的本質幾乎沒有什麼認識,最多的也不過是靠看新聞知道記者做些什麼。更不知道原來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記者還有那麼多的學問。通過黃老師,我更全面地瞭解了記者的真本領即是能正確認識世界,報道事實真相,知道了記者的終極追求就是更好的承當社會責任。

由於這次的記者培訓,我更加肯定了加入校記者團是一個正確的選擇,不僅因為記者是一個令人敬重的職業,更是因為記者它能教給我的東西遠比我想象的更多。它能教會我思考,能教會我如何全面的認識社會,能教會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學會積累,更能教會我如何承當責任……當然,這些收穫的前提是我要真正的、用心的去幹好這個記者,因為只有付出了,才能有收穫。當我看見自己的稿子被髮表在校園網上的時候,一種成就感、幸福感油然而生。因為這不僅是對自己努力的肯定,更是對自己的激勵。

雖然我以後或許不會從事新聞專業,但這些體驗卻給了我豐厚的,無法用價值衡量的“財富”。“幹一行,就要愛一行”。聽完黃老師的演講,我對成為一名合格的記者充滿信心,我也更加喜歡上了這一工作。就讓我們一起努力吧,為校記者團輝煌的未來做結實的鋪墊!

記者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9

又是一年中國記者節。中國社會日新月異,今年有別於去年,去年不同於前年。但是對記者而言,更多的沒有變:它的使命依舊、責任依舊、信念依舊、光榮依舊,它的處境依舊。

時代要求記者用平常心做非常事,要有政治家的眼光、思想家的頭腦、社會活動家的能量、作家的文采、運動員的體魄、農民對土地執着追求的熱情,所謂“政治強、作風正、業務精、紀律嚴”。

新聞工作要求的是,不僅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不斷提高政治素質,而且還要求是複合型人才,要求要有“政治家的眼光、經濟學家的頭腦、文學家的修養”的`“雜家”。為了適應工作需要,把自己整個身心全部都傾注到了新聞事業中,學習政治理論、學習新聞業務知識,在幹中學,在學中幹,力求自己不僅要當一名合格的記者,還要當一名合格的編輯,起早貪黑,摸爬滾打,留下了一串串堅實的腳步。

時至今日,中國媒體不但仍然是政府的囊中之物,而且“宣傳”也被黨和政府當作對付人民的“喉舌”。也因此,中國的記者,一如妓者,都只是“被搞”的玩物。

中國的報紙,由於落實了世界上最健全的管理制度,被世界同行稱為“官辦官報官買官看”,無庸諱言,現如今,每到下半年,強行攤訂黨報黨刊已成為中國社會有目共睹的一大政治公害。近年來,這一“辦報方針”還日益向網絡覆蓋,讓網絡這一時代新興寵兒越來越像是“黨報”。

自由交流思想、意見和信息是人的最寶貴的權利之一,而對媒體的操控,其實質就是對這一天賦人權的壓抑與扼殺。實踐和研究都表明,在開放的語境中,人們能對各類信息作出自己的與正確的判斷。時代終歸在進步,今天的中國政府,終於認識到“操控”媒體是“醜聞”,以醜為鑑,把自己看不見的手從“第四權力”中縮回來,管好自己該管的事,這才是當前中國政府應該提高的“執政能力”,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由之路。

記者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10

實習開始前,老師們就一遍遍給大家鼓勵“一定要堅持,萬事開頭難。”是的,萬事開頭難!

實習的地方是自己找的,就是家鄉市裏的小電視台,而且去年就有過一個星期的見習,所以,信心滿滿的以為,一切可以輕車熟路,實習將會順利開展,而且發稿也不會太難。然而,現實的結果是:我切切實實坐了一個星期的冷板凳。

來單位的第一個發現是,除了領導,我熟悉的面孔都走了。這對我來説,無疑是最大的打擊,因為這意味着我的如意算盤落了空,所有的一切必須從長計議,我必須再一次開始我的小心翼翼,開始和大家慢慢熟識,開始漸漸提出我的“非分”要求……

第一天,我逐個拜訪了所有的大小領導,呵呵,所謂的拜訪就是和人家打個招呼,告訴人家一聲,我要在這裏實習了,當然,人家可能只是應付性的簡單的點個頭,並不會太在意。然而,禮貌問題不容忽視,何況咱還是大學生!收穫的'感覺是原來説話也很累人,是自己很渺小,特別渺小!

之後的日子,我開始了無聊而規律的冷板凳生活,每天定時定點的上班下班,打掃衞生,然後積極主動的“討好”可以討好的每一個人。累?那倒沒覺得,因為咱是來實習的麼,這點苦不算啥,沒那麼矯情。然而,有時候你會冷不丁聽到一句“年輕人,就是有動力!”語氣似不經意又似乎諷刺,這時候,真是滿心的委屈。一整天的時間,我就坐在,不,確切的説是站在製作部裏,看編輯們編片子,只能看,機子是碰不得的,因為所有的內容都很重要,出不得一點差錯,我確實付不起責,於是我就戰戰兢兢的站着,小心翼翼的附和着她們有聊沒聊的一些生活瑣碎,把握着自己説話與笑的分寸,留心着看誰需要什麼,那裏需要打字,那裏需要取東西,誰需要叫人……看別人寫得稿子,心慌,雖然感覺他們寫得真的很一般很一般,然而卻自己連一般都可能寫不出。

記者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11

5月22日星期六,早上一早我就來到中國小記者濟南活動基地中國小記者選拔活動現場,進行第一次採訪實踐活動,此次採訪的對象是參加中國小記者選拔活動的同學及其家長,心裏好緊張呀!

活動讓我感觸特別深,當我選定採訪對象時,總是不敢靠近,心裏想了好久才敢過去採訪.在採訪第一個家長時心裏好沒底呀,不知道他會不會接受我的採訪,我當時採訪時心裏好緊張,生怕做錯了什麼、説錯了什麼、可是當採訪完了心裏就平靜了許多許多......採訪完幾位家長我還採訪了幾位同學,通過採訪我知道同學們都喜歡當小記者:能增長知識、提高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獨立自主能力,能給自己帶來快樂!從中我體會到:同學們那種想提高自己社會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能力的願望是多麼強烈!

採訪中我還收穫了不少、知道了不少:

參加中國小記者選拔基本上都是孩子自己的意願,從而感到這些孩子是多麼期待自己能當上中國小記者!但我認為如果這次沒有被選拔上的同學也不要緊,就當這是一次小小的.考驗,不要氣餒、不要放棄這個理想,以後一定要更加努力,爭取下次選拔機會,加油吧!

另外,大多數的家長都是支持自己孩子參加中國小記者的系統培訓課程以及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從而使自己的孩子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成為一名優秀的小記者!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從中獲取各方面的綜合能力,例如提高同學們的社會實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能力、社交能力、寫作能力等等。從這裏可以看出參加中國小記者的系統培訓真正能夠讓同學們得到實際鍛鍊和提高一些自己本身所缺少的知識和能力!

説實話,這次採訪活動讓我發現了自己身上的很多不足之處,例如膽怯,語言表達能力、現場採訪水平和提問問題等方面能力的不足和欠缺......總結了這次的經驗,相信我會更加努力,下一次採訪就會更加完美!

記者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12

記者如果沉入文山會海,寫出來的新聞晦澀難懂。而且隨着通信工具越來越發達,記者很容易被電話、郵件採訪慣出懶毛病,寫出來的新聞缺乏變化。

在 “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中,我跟普通郵遞員體驗生活,學會從另一個角度觀察城市,也走訪了寧德6個貧窮山村,農民朋友教會我怎麼換位思考。

在這樣貼近生活的過程中,我最切實的感受到生活給我的反饋在寧德壽寧縣犀溪鄉的李家山村,原本千把人的村只剩百來號人,大部分是老弱病殘,村裏大多是木結構的老房子,很多破舊不堪,用來養雞。晚飯時間,看着稀稀拉拉的炊煙,你才會切身體會到“留守”兩個字的真實含義。

站在竹林裏和養雞户拉家常,養殖户邊撒穀子邊告訴你他的致富計劃,臉上的皺紋笑成一朵花,一百多隻健壯的黑色土雞就在腳邊鑽來鑽去。李家山村和浙江泰順縣只有一河之隔,養雞户夫妻倆往年都是在外打工,20xx年駐村書記來了,他放棄外出務工,在家跟着養起了土雞。養雞是一種嘗試,前程未卜,但是交流中,你能感受到他內心強烈的一種信念——只要家門口能致富,絕不願意讓老人、孩子留守。

李家山村裏有座紅軍橋,為紀念祖輩連夜修橋幫紅軍脱險的事蹟而建,村民想做做橋的文章,搞鄉村旅遊。記者想去看看橋,一夥村民和村幹部就陪着翻了兩座山,走一路講一路,他們的設想、橋的意義、周邊配套的景物……你能感覺到村民們思想上的變化,他們不再背朝黃土面朝天的'農民,而是希望靠腦子、靠智慧去創造財富的新農民。

在村莊採寫新聞,和在材料堆、政策庫裏找新聞是完全兩種狀態,村民生動的表情和言語,讓你感受到一種由心而生的渴望,寫起新聞來下筆如有神;而腳走出來的新聞,更有生活氣息,羣眾也愛看愛讀。這樣的新聞作品會讓記者覺得自己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