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心理學心得體會(精選5篇)

來源:文萃谷 3.15W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消費心理學心得體會(精選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消費心理學心得體會(精選5篇)

消費心理學心得體會1

在這個日益現代化的時代,消費是我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盲目消費的現象也愈加嚴重,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應該學會合理消費。

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場上的商品日益豐富,我們的消費觀念在發生變化,許多中學生都存在盲目消費的現象。其中,買衣服、上網、送禮物所花費的錢佔總開支的比例最大,到了用錢的關鍵時刻卻又沒錢了。作為中學生,我們的社會閲歷還不夠豐富,自己選擇商品的能力還比較弱,在消費時更應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

在消費前,我們可以先做出預算,把錢花在關鍵的地方;避免盲目消費,在自己能夠承受的範圍內購買物有所值、經濟實用的商品;不與周圍的人進行攀比,不要浪費金錢。在消費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用環保的眼光選購商品。這樣做既有利於自己的身心健康,又有利於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在滿足基本的物質消費需求後,我們更應該注重自己精神上的需求,在消費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一本有益的書,一部精彩的電影,一次愉快的旅遊……都會給我們帶來更多快樂,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精彩。

現如今,人們已經不再僅僅限於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的滿足,而是更加註重通過消費提升生活品質,追求更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中適度消費是對生態文明的重要貢獻。如果每人減少一分鐘淋浴時間,將減排74克;自帶包裝袋購物,減排62克……

適度消費、理性消費並不是要降低國民的物質生活水平,而是為了提高資源利用的生活方式,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當一個理性消費的文明人!

消費心理學心得體會2

曾經有過這樣的幻想:在微風之中,仰卧在萬花叢中,頭頂着天空,背靠着大地,體會着説不出愜意。那是多麼令人心醉的美景啊!

然而,事實帶給我們的並不是美好的景色,而是一堆堆白色垃圾,一堆堆“山”,生活在這樣的城市裏使我感到壓抑,於是我便去尋找能夠帶給我快樂的有意義的事情。終於重重考驗,我選擇了調查平日裏人們的消費情況與方式。

説幹就幹,我自由地在街上走着,走了半天都沒人理我,我倒有些氣餒了,突然看見一個闊綽的老闆從一家飯店裏出來,我想,他應該對我很有幫助吧,於是我衝上前去,一把攔住他,“先生,您好!佔用你幾分鐘的`時間,做個調查好嗎?”他爽快地答應,“請問你們平日裏都是怎樣消費的呢?”“像我們這類人,平日裏除了盡力花錢,沒其它目的,每天除了泡泡網、唱唱歌,吃吃飯等就是睡覺”“那您不覺得無聊嗎?”“不會啊,只要有錢,什麼我都消費得起,怎麼會無聊呢!”説完轉身進入車中,車子噴出一股刺鼻的氣味便揚長而去。

天啊,這些大款們都是這麼消費的,他們是不因為“錢”而擔心,他們是可以每天隨意性進入城市中各個娛樂場所,他們是不可以一生都過得逍遙快樂,但他們的.這種行為,才是最嚴重的浪費現象,設想一下,如果他們的錢全都變成了時間,如此消耗下去,就會衰弱得更快,用最通俗的話主,這種人死了都浪費土地。

調查很不成功,我垂頭喪氣地漫無目的地走着,路經一家書店,一塊錢“大減價”的招牌吸引了不少顧客,我也跟着過去瞧,剛進門,一股書香和地板發出一清香使我感到精神振奮,我想:這可比網吧裏香多了!我看見很多少年在認真選書,慎重考慮後,選下一本走向收銀台,即使只是這麼一件小事,但它至少也是正確消費的.表現,看至此,我拿筆為我的調查添上一筆:大批人有正確消費觀,異同於渾渾噩噩的人。

一天奔波下來,我早已精疲力竭,無力地躺在牀上,心裏卻無比歡愉,人們能夠樹立綠色消費觀念,自覺養成節約的習慣,為建設世界一流的生態國家儘自己一份綿薄之力,從而間接性地保護了生態,保護了地球。

“微風吹拂,萬花齊放,天高氣爽,土地肥沃,無盡的愜意奔瀉而來”我的夢境中又出現這幅唯美畫面。

消費心理學心得體會3

如今,中國已走進了新時代,很多人都富了起來,於是就有了這麼一種觀點:“買什麼都要買最貴的。”但我的消費主張是“節約消費,能不花的錢就別花。”

我為什麼這麼説呢?第一,很多貴重物品沒有購買的必要。記得美國“奢侈之王”科茲洛夫,曾用2200美元買了一個鍍金的紙簍。我當時就感到很好笑:你用這個價值上千的鍍金紙簍幹什麼?裝廢紙。那我用幾塊錢買的紙簍也是裝廢紙,多出的這幾千塊錢,提升了的使用價值嗎?沒有。它只增加了商品的價值,換而言之,就是滿足了人的虛榮心——看,多麼高檔!我説,你用這多出的幾千塊錢乾點別的多好,非得要去滿足這份看不見摸不着的虛榮?

這樣的例子還很多:同車型同性能的東風某款車,顏色一變,價格就增了十多萬;同樣的月餅,多了幾層包裝,便價值上百,普通的燈泡套上一層玻璃,便因為那水晶般的效果價錢翻一倍……這種不值得的消費,不要也罷。

第二,有的物品只是加了個幌子,價格就一飛沖天。這種情況還不如第一種——第一種好歹還增加了商品的價值。這一種商品壓根兒就是頂個幌子誆錢:達芬奇的地板一載上“意大利名貴木材”的帽子便定價幾十萬;養雞場裏的雞蛋舉個“散養笨雞蛋”的牌子就2塊一個;台灣普通橄欖油加上銅葉綠素,再掛個“西班牙進口原裝”的招牌價格就貴得嚇人……正如趙麗蓉、鞏漢林的《打工奇遇》中演的一樣,一盤蘿蔔加上“宮廷”二字就值80元;一杯兑水二鍋頭加“宮廷玉液酒”就賣一杯一百八。這種花錢買氣生甚至花錢買罪受的消費,不要也罷。

第三,勤儉節約是美德。“縱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秦始皇的驪山墓、阿房宮讓人民怨聲載道;勾踐卧薪嚐膽終於成就霸業;慈禧太后在死後睡的褥子上嵌了1204粒寶石,還挪軍費建頤和園,讓“堂堂大清”在洋人的鐵蹄下受蹂躪……數千年的分分合合得出教訓一條:正是不該有的高消費導致了民族的敗落,而勤儉節約才能興國安邦。“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正是一點一滴的節約使國家富強!所以我的消費觀點是“節約消費,能不花的就花“奢侈只是虛華的假象,只有簡樸才能讓幸福更長久。

消費心理學心得體會4

自從貨幣的出現,消費便成為現代社會中的一項基本要素所為消費,即是以貨幣交換物品這一事件,所以有其起因過程與結果。人們之所以消費,本來旨在於滿足生活中基本的存在需求,即為衣食住行也,然而現在為滿足存在需求而進行的消費漸多,即人的心理,社交等方面的需求,在社會意義上的存在的需求漸多。

在這種改變中,我們既能看到社會經濟,人類思想的發展變革,也應重視其中的扭曲與風險,就所謂消費這一事件,當人們消費的目的變為社會的存在需求,消費的起因,經過即過程,結果都發生了變化。這樣的變化是因為物質產生與精神觀念的漸漸豐富,一個人對存提出了社會存在這一更高級的要求,比方電子工業革命,就帶來人們對遊戲硬件的消費,只是為了滿足娛樂,更是為了遊玩後的談資,是社交的需求。從這一角度看,消費之變革中的目的與結果是變化的。有人説過錢不是用掉了,而是換了一種方式陪伴,我們這在現代社會消費來説是很恰當的。隨着人們自由支配的收入和可供消費的非基本生存消費品互相促進的增加,人們的精神生活極大豐富,無數新的電影,書籍,設備,隨同新思想,大大促進人類發展與人們生活的幸福度。

但是這種高速的膨脹豐富帶來消費的新問題,就是消費中的過程的重要性上升,以及消費這一事件本身產生的意義。前者作為精神豐富的副產品,本身並無所謂好壞,只是在部分個體心理上有不良影響,這部分人在追求所謂消費體驗的路上走的太遠。近日的一些過度包裝,天價服務,都是商家抓住這部分人心理而生的怪相,而後者消費本身產生異議,我認為弊大於利。

消費本身產生的意義並非新鮮事,奢靡消費以貴為美,是古已有之的富人的惡行,然而今日問題出現在它的普遍化現象化,人人似乎都有以消費多少體現自己財力強的思想,而消費少者似乎就是沒有錢。這樣的需求上的消費是極不可取的,他以金錢為準,既抹消消費品本身的特質價值,又扭曲社會風氣和消費者心理,助長拜金主義。

故今日消費需求之變,應喜,更要當心理性應對。

消費心理學心得體會5

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高新技術的發現,為社會帶來了商機,琳琅滿目的商品隨之出現。硬幣總有兩個面而商品也是,總有貴賤好壞之分,那麼我們該如何買,以怎樣的心態買呢?

眾所周知,便宜沒好貨,好貨都很貴,像“蘋果手機”還是“三星”都非常昂貴,因為它們優秀,但是人們總是自私而貪婪的總想空手套白狼,所以就有了假貨,冒牌之説,它們便宜,低廉看似很實惠卻暗藏陰謀。於是矛盾出現了“我不想花太多的錢但又不想被騙該怎麼辦?”

這一個問題被總結成三個字“性價比”。性價比高的消費正是我所追求的,也是當今社會所導向的消費觀。

性價比高不代表盲目追求低價而不在乎實際,就比如説“包包”吧,“LV包包”人們耳熟能詳,也有地位的象徵。但是前段時間,但凡出入地鐵,總能看見有一個大攤,上面全是華麗炫目的包,總能聽見什麼:“老總跑路,貴包賤賣”的廣告,不厭其煩。總會有一羣阿姨們在那細心選着,而我媽也是其中之一,花了一百元買了個“LV包”結果一個月沒到便報廢了。華而不實,簡而不惠。

性價比,我如果只看見了價而忘卻了性便出現了這事,所以實惠依然重要,但要兼顧高標準,盲目消費就行不通了。

理性消費導出了它的優勢,貨比三家,全面分析在“淘寶”,“天貓”的世界變得容易。在玩轉科技的年輕一代便重要起來,我們不想像“鞭賈”一文中的土豪一般蠢,也不想買假貨,七天包退和他人評價也給予我們信心,讓我們追求性價比高。

實惠而高標準其實是矛盾的。當一件商品的質量越高,所需的技術支持,人力,物力就越多,所具有的價值就越高,而價格就越高,反之也是如此,所以實惠而高標準的消費如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又或許根本不存在了。

我認為,高標準的購物是有範圍和限制的,我們只能儘量向物品本身的價值趨進,但不能越界,商品便成了假貨,高標準也變成了低標準了。

我們不能盲目追求實惠而高標準,我們應有一個底限,應帶上“眼鏡”理性消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