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公開課心得體會(精選6篇)

來源:文萃谷 2.88W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公開課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國小公開課心得體會(精選6篇)

  國小公開課心得體會1

xx年11月28日(週一)上午遵義縣喇叭鎮中心學校的領導組織聽劉顯亮老師的公開課,他上課的課題是複習圓的知識與應用,從中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大家對教材的鑽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所以,我跟大家交流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這堂課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的明確,為教學服務。用鐘錶的分針、時針旋轉一週所成的圖形來引入該節課,即從抽象的過渡到具體,讓學生們多動手、多動腦,劉老師在課件裏呈現了其情境的內容和形式的選擇都符合六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整個教學過程都緊緊圍繞着教學目標,非常具體,有新意和啟發性。特別之處,是劉老師在學生主動探索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並運用於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不但激發了他們了學習的慾望,而且興趣也被調動起來,於是在自然、愉快的氣氛中享受着學習,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這種情境的創設非常適合低年級的學生。

劉老師根據國小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小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劉老師提出疑問,設置懸念,啟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揭示知識的新矛盾,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在質疑中思考,“山重水複疑無路”,在思考中學到知識,尋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總之,劉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我們應多像他們學習教學方法與經驗,以便武裝自己。

  國小公開課心得體會2

前兩週,我參加了教研室組織的國小語文教學公開課活動,聆聽陳老師和郭老師的《釣魚的啟示》一課收穫頗多。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一、感受到了語言藝術的魅力。

聽着陳老師的課,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從沒與她配合過的學生,她竟能深入到它們的心靈深處,聲情並茂的語言勾起了學生思緒,她與學生的溝通交流藝術真的令人佩服。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老師扣人心絃的過渡語言,既烘托了課堂的氣氛,同時也激發了學習興趣,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課堂語言簡潔,準確,能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喚醒學生沉睡的思維。

二、重視讀的訓練,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

新課標中説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着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閲讀教學,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她對學生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課堂上她總會用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這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三、學生的自主合作得到實現。

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自學探究是基礎,合作學習是重要的方式,教師的指導是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條件。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師與生、生與生交流對話,教學相長的過程,也是由領悟學習方法、運用學習方法到將學習方法融會貫通,能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的過程。

四、應變能力較強。

發現課堂上有了矛盾的學生,處理方法較為恰當。

五、板書的設計精妙之極。

在聽了陳老師的示範課後,我深深體會到了板書的重要性,要精心研究板書的設計,不能只是走過程。

六、教育學生做真人。

老師能夠結合課文,教育學生為自己制定人生的目標,“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為素質教育之首。這些課能關注學生的生活,教育學生做真人。一句教育名言説得好:“什麼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的東西。”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後,還剩下些什麼?十年,幾十年以後,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後,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麼?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真是“聽君一堂課,勝教十年書。”

  國小公開課心得體會3

在這次新教師上崗課教研活動中,我上了一節公開課,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在準備這次活動的時候,我得到學校每位老師的指導和幫助,讓我對於重難點的把握、教學方法的選擇都有了更加準確的認識。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上好一節公開課得有充足的準備。公開課對我來説是一次鍛鍊與提升的機會,這一次課,我上的內容是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住新房》,本課是對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的進一步學習。從一次公開課中,我學到了許多東西,它讓我品嚐着課堂帶給我的那份快樂與思考。總結了課堂教學的成敗得失,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深刻理解課標要求,把握上課精神。要上好一節課,首先要認真去學習、領悟上課理念,只有這樣上課才能更有科學性、實效性和針對性。

二、在業務上要加強自身修養,強化教育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學習,增強自身課前準備的體會。我上公開課之前的準備工作由自己獨立完成,如預案的設計、課件的製作、課堂中的材料等。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在準備的過程中我也就是在備課,不僅僅是在紙上備課,更重要地是在心理上、思想上備課,通過自己這樣一個反覆思考與準備的過程,自己對要上的課基本能做到心領神會了。當然作為一名年輕教師,要吸取有經驗教師的經驗思想運用到課堂中。這樣走上課堂,自己的底氣就足一些。

三、樹立課堂信心,完美展示風采。將它看作一堂普通的課,一堂能展示自己教學風格的課,一堂真正把自己推向前台的課,“態度決定高度,細節決定成敗,實力決定命運”,認真對待學校安排的開課任務,思想上決不麻痺大意,踏踏實實去做事情,強調開課的每一個細節,絕不心存僥倖,相信自己有這樣的開課實力,自己從焦慮緊張到心無旁騖的調整過程,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四、加強課後反思。教後的總結反思是組成教學環節的有機的一環,寫好教學後記有利於改進教學方法,是捕捉教學靈感的有效方法,可以為撰寫教研論文提供豐富素材,將看似不相干的教學後記整理出來,認真思考、分析、概括和總結,探究教學中出現問題的解決途徑和方法,可以很好地服務於今後的.教學。暴露出的一些問題。

1、課堂評價不到位。對課堂上學生及小組的學習活動,雖然也有教師評價,但明顯存在評價簡單化的傾向。

2、自學指導不具體,老師包辦代替。有些時候,還會出現自學指導不夠具體,自學時間不夠充分,不敢不能放手讓學生自學的情況,老師不自覺地講的又多了,很多本該有學生完成的任務由老師包辦代替了。

各位領導老師對這節公開課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從課堂教學的過程來看,計算問題仍然是學生急待解決的問題,運算的速度與準確率仍是學生解題過程的巨大障礙,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仍應繼續關注,此項任務任重而道遠,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第二,課件教學只能成為數學教學的輔助工具,特別在新授課的教學過程中,應將本節課的重要知識點板書於黑板,重要的例題最好還是領學生作,將過程充分的展示給學生,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不能用課件放一下就了事,這樣水過地皮濕,起不到任何作用。第三,對教材的重難點的把握上還不是特別準確,這還得多聽有經驗老師的課,從而針對本班制定一個符合本班的教學計劃。第四,教學語言不嚴謹,語言不很標準,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注意自己這方面能力的訓練。

在這次公開課中,我感受到這對我自己是一種磨鍊與提升,通過認真備課和研究教學方法,有利於促進自己教學水平與教學能力的提高。

國小生在課堂教學的參與性不夠積極與主動,學習氛圍調動起來需要很大的努力。由於課堂內容多、量大,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不充分,有點牽着學生走的感覺,當提問學生不會回答時,有點急燥的情緒,對學生認知水平估計有點過高。同時反映了學生課前預習不夠充分,知識的理解能力不夠靈活。

儘管現在提倡以學生為中心,提倡自主探究學習,這些都是好的,但是國小生理解能力有限,動手操作能力較差,整體完成任務在時間上還是很緊張,小組合作問題多,儘管很多公開課都有小組討論的環節,但毋庸置疑,小組合作還僅僅是停留在表面,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改進存在的問題。所以在課堂教學設計上,心裏難免有點矛盾的。但是不論如何,只有不斷的思考與探索,才能在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上實現更大的突破。

板書設計要合理、規範。毫無疑問,老師的教學語言應該是簡潔、準確的,老師的板書應該是規範的,老師的這些教學行為無疑對學生具有示範作用,而我們學生在考試中書寫規範與否對他們的成績有很大的影響,如果老師板書亂成一團麻,字跡不清,怎麼要求學生作業清楚、試卷卷面整潔呢?希望老師們不要小看板書,努力使我們的板書規範化。因為我們都知道一個道理:“身教重於言教”。

這個過程中也讓我體會到了公開課與常規課的不同這處,從教學流程上來説也瞭解了不少,從課前的準備和課後老師的點評讓我學會了很多東西。但還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注意。作為新一代的年輕教師,我會盡快成長起來,不會怕挫折和困難,會敢於面對。會不斷努力、不斷進取、不斷反思,不斷充實自己,積累經驗,再實踐中感悟新課程理念,讓我的課堂更精彩!

  國小公開課心得體會4

xx學年度第一學期的學習中,我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國小語文教學公開課活動,從本年級組到各個不同年級組,我聆聽了多位老師的公開課,並且其中不乏有外校教師到我們學校來進行的語文教研活動的一些課程,其中也包括了研討課程的小小會議,這些都讓我收穫良多。作為一名新進的年輕教師,接下來就説説我的聽課心得吧:

一、任職教師的語言具有藝術的魅力

當我聽着不同年級段教師們的課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帶領學生重温校園生活片段,引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深處。低年級的老師在教學時,她很注重孩子們的注意力的把握,讓學生一邊觀看圖片,一邊聽老師的介紹,聲情並茂的語言勾起了學生思緒;中年級的教師雖然在語氣上少了和藹親切,卻多了一些啟發性的話語,讓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有自己的思考與想法,讓孩子們勇於能説出自己的想法;那高年級的教師們更多的是體現在學生學習方法的教學以及對學生進行着引導語輔導。

這些教學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老師扣人心絃的過渡語言,烘托了課堂的氣氛,同時也激發了學習興趣,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課堂語言簡潔,準確,能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喚醒學生沉睡的記憶。

二、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

新課標中説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在新課標中更着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閲讀教學,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我們是能辦到的。

作為五年級的教師,我在一次語文研討中學到了話題式的教學。五年級的學生不是一二年級,也不是三四年級,學生的學習更注重對他們的思維上的啟發以及對課文的自我理解,更加註重於學習方法的學習。所以我也不段地思考着在語文的教學中多應用話題式學習,比如:在《黃鶴樓送別》這一課中,我的教案以及教案過程中我都會注重着話題式的加入。

三、實現了師生角色的轉變

在好幾次的語文研討活動中,不斷提到的話題就是教師的角色問題。以往的教學都是教師為教學的主宰、中心,然而現在需要教師轉變自己的角色,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夥伴,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學習的主人,他們不僅有老師的組織下進行共同學習的義務,而且有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夥伴、學習方式進行個性化學習的權利。

當然這樣的長期教學過程中,一瞬間轉變是不切實際的,所以我也在學習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向前輩們學習着符合新課標的教學方式。

四、實現了學習方式的自主合作。

語文課,不像數學學科有固定的公式以及固定的答案,雖然解題思路多種多樣,但是總結的説答案是唯一的;語文課,不想英語學科,單詞是固定的,搭配也是固定的,雖然解釋可以達到意思就行,但這個也是需要進行語言組織,最終還是答案一致;語文課,更不想科學學科,有很多的有趣的動手實驗,趣味性很濃,但結論始終是隻有一個的。所以也有很多這些課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習的方式,這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但語文課是語言的基礎學習,所以在教學方面更加有所注重。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自學探究是基礎,合作學習是重要的方式,教師的指導是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條件。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師與生、生與生交流對話,教學相長的過程,也是由領悟學習方法、運用學習方法到將學習方法融會貫通,能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的過程。另一方面,專題性、綜合性學習引起重視,加強這一類學習的研究與實踐。這類學習更具綜合性、探究性,也更富於挑戰性。學生在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有效地培養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培養綜合運用知識、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國小公開課心得體會5

今天在高裏國小舉行了語文的公開課,這四節課講的都很精彩,其中我就《稱讚》這一節課談一下我的心得體會:我覺得這是一節紮實有效的語文課,能做到以生為本,以讀為主,老師教態從容大方,語言鎮靜自然。

首先在啟發談話時,陳老師先由動畫片,引出課題“稱讚”,這一環節將本課所學和實際生活聯繫起來,讓學生感受到稱讚帶來的好心情,營造了一個和諧温馨的學習氛圍。

學習生字是本節課的重點,陳老師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時圈出生字,再出示帶音節的生字,指名讀、小老師領讀、去拼音讀,摘蘋果讀……各種形式的讀,這樣的生字教學是實實在在的,課堂落實得非常到位。陳老師讓學生尋找生字的規律來識記生字,如“蝟”、獾”都是反犬旁,在學習課文時陳老師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小刺蝟和小獾互相稱讚的句子,“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你的蘋果香極了……”這兩句話,通過抓重點詞“一個比一個”、“香極了”指導學生朗讀,採用自由讀、齊讀、角色互換讀等形式,使學生在讀書中領悟到稱讚帶來的快樂,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老師在評價中也不時地稱讚學生,學生一遍比一遍讀得好。

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但是留給我們的卻是更多的思考和啟發:陳老師對於寫字的知道還不夠,對於學生的關注還不夠多,一位教過多年語文的老師曾説過:讀書一遍要有一遍的目的。在安排學生讀課文前,老師可要求其他學生仔細聽,噹噹小評委,聽聽誰讀得最棒?培養學生養成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國小公開課心得體會6

近期,我參加樅陽縣教育局組織的國小語文教學教研公開課活動,聆聽不同年級、不同老師的課,收穫良多。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一、教師語言具有藝術的魅力。

當我聽着教師們的課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帶領學生重温校園生活片段,引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深處。有的老師在教學時,她讓學生一邊觀看圖片,一邊聽老師的介紹,聲情並茂的語言勾起了學生思緒。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老師扣人心絃的過渡語言,烘托了課堂的氣氛,同時也激發了學習興趣,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課堂語言簡潔,準確,能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喚醒學生沉睡的記憶。

二、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

新課標中説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着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閲讀教學,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我們是能辦到的。

三、實現了師生角色的轉變。

幾位教師由教學的主宰、中心,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夥伴,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學習的主人,他們不僅有老師的組織下進行共同學習的義務,而且有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夥伴、學習方式進行個性化學習的權利。

四、實現了學習方式的自主合作。

這些課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習的方式,這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自學探究是基礎,合作學習是重要的方式,教師的指導是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條件。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師與生、生與生交流對話,教學相長的過程,也是由領悟學習方法、運用學習方法到將學習方法融會貫通,能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的過程。另一方面,專題性、綜合性學習引起重視,加強這一類學習的研究與實踐。這類學習更具綜合性、探究性,也更富於挑戰性。學生在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有效地培養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培養綜合運用知識、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這些課教育學生做真人。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為素質教育之首。這些課能關注學生的生活,教育學生做真人。一句教育名言説得好:“什麼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的東西。”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後,還剩下些什麼?十年,幾十年以後,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後,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麼?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