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讀書心得

來源:文萃谷 2.93W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鴻門宴讀書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鴻門宴讀書心得

鴻門宴讀書心得1

《鴻門宴》選自《史記·項羽本紀》,是司馬遷不朽的作品。《鴻門宴》刻畫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可我唯獨被毫不起眼的左司馬曹無傷所吸引。雖然曹無傷在文中充當一個內奸的角色,但我認為這也是時勢所逼。當時,沛公屯兵十萬想要在關中稱霸,自項羽破函谷關而入,兩軍態勢敵意甚濃,項強劉弱,一觸即發。即戰,劉邦那十萬仁義之師又怎麼敵得過項羽四十萬狼虎之師!尚且不理會劉項之間兵力懸殊,且説項羽武功蓋世,世稱西楚霸王,范增智廣而多謀。劉邦部下雖人才濟濟,馳騁沙場有樊噲、夏侯嬰、勒強、紀信等悍將,運籌帷幄有張良等謀臣,但項羽部下也人才傑出。如果沛公和項王在鴻門激戰,那麼劉邦必敗。曹無傷若不倒戈相向,自己也不能倖免。

當曹無傷探知“劉邦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便派人通知了項王。也對,識時務者為俊傑!在項強劉弱的情況下,曹無傷不得不棄主求榮。雖然懷王曾和諸將約定“先入關者王之”,但當時起義軍與秦朝兵力懸殊,武器也不能與秦朝相提並論,各路起義軍萬萬沒有想到秦朝怎麼快就滅亡,這個約定或許只是為了振奮天下有志之士滅秦的決心罷了!而且項羽入關之時,將領諸侯聯軍四十萬,挾鉅鹿之威,威振天下!功勛之高,項羽內心豈容小小的劉邦稱王?既然如此,關中珍寶又豈能讓劉邦獨佔?況且項羽的祖父項燕、叔叔項梁都死在秦兵手上,項氏與秦朝有血海般世仇,繼項梁之後的`項羽,又豈能允許劉邦任用秦降王子嬰為相?曹無傷所彙報的三點:對“劉邦想要在關中稱王,讓秦降王子嬰做丞相,珍寶獨佔”——無一讓項羽容忍,項羽不由怒從中來,立即下令“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沒想到如意算盤竟打不響!千算萬算,曹無傷也無法料到,項伯為報張良救命之恩而救張良於水火,並在張良的周旋下與沛公結為親家。項伯還連夜趕回軍營勸説項王平息怒火,又在鴻門宴上“常以身翼蔽沛公”,使得“莊不得擊。”未雨綢繆的曹無傷,終因未能縱觀全局而被項王輕易透漏出來!孰不知,凡欲坐擁天下的人,除手擁重兵及胸懷大志外,必須是智勇雙全,善納忠言。項羽,勇有餘而智少,在優勢下恃勇嬌橫,毫無遠慮;劉邦在劣勢下能忍辱負重,善於保全自己,並能禮賢下士,唯才是用。沛公雖與項王言于歸好,但鴻門宴中險象環生,暗藏殺機。劉邦找了個藉口就連夜趕回軍營,城府深如劉邦,寧可殺錯,不可放過,又豈會不立“誅殺曹無傷”?於是古人歎曰:“禍莫大於欲利!”曹無傷本想要棄主求榮,攀求為更強大的另一方的將領,但卻因未能客觀的分析局勢而身首異處!縱觀歷史長河,又有多少人能縱觀全局,從而作出正確的決定?為保命,為榮華,為富貴,又有多少人被眼前的事物所矇蔽,從而草率行事,因而身敗名裂?試問,想要成就大事的人又豈能不觀天時,察地利,解人和?

惜哉,即便擁沛公初起兵時斬秦泗川守壯之功,亦不能免於一死;痛哉,即便未焚徒薪者如曹無傷,亦不能正確的分析情勢;哀哉,即便未雨綢繆如曹無傷,亦不能善保其身!是夜,天愁地慘,月色無光,一位將星就此消逝……

鴻門宴讀書心得2

《鴻門宴》所敍述的是項羽,劉邦在共同滅亡秦國之後,范增見劉邦有雄視天下之心,所以舉辦了一個暗藏殺機的宴會,準備除掉劉邦。而劉邦最終在張良,項伯,樊噲等人的幫忙下逃離楚營的故事。

項羽,昔日的楚霸王,多麼的威風,多麼的不可一世!但因為與劉邦爭天下,兵敗垓下,最終落個烏江自刎的下場。歸根結底,都是他桀驁不馴,猶豫不絕的性格讓他在鴻門之上錯過了一次刺殺劉邦的絕好機會。就這樣,一個唾手可得的江山被拱手送人。多麼的可悲!多麼的`殘忍!項羽壓根兒就沒想到他所見的種種,皆是劉邦之計。所以,“古之成大事者,不可拘泥於小節”。

項羽之所以失江山,劉邦之所以得江山,正是因為個人人格。項羽的桀驁不馴讓他孤注一擲,讓他呈匹夫之勇,讓他兵敗垓下;而劉邦也正是因為他的性格,讓他招賢納士,讓他統帥三軍,讓他“該出手時就出手”。當然結局也必然有不一樣,一個既失江山,又失美人,另一個則建立千秋功業。

就個人觀點而論,項羽——我欣賞,但也有一個歎惋——英雄短命;劉邦——我尊重,但他也僅有一個評價——書寫歷史。

由此可見,好的個性=好的人生,讓我們書寫屬於自己的篇章。

鴻門宴讀書心得3

讀完《鴻門宴》後,有些人討厭劉邦的狡猾和姦詐,有些人討厭項羽的傲慢。大多數人為項羽的失敗感到遺憾,認為如果他殺死了劉邦,他可以得到世界,但劉邦的順利逃脱與他自己的優勢是分不開的。

劉邦的“眼睛”為他找到了一個顧問。劉邦有一雙眼睛和英雄,所以他周圍的人在這個陷阱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張亮給了他建議,吸引了別人,處理了他的遺產;樊迅,請參加宴會,憤怒地責罵項羽,願意“和他一起生活”。

劉邦的“嘴”為他抓住了機會。劉邦的巧言不僅讓項羽輕易地説出了奸細的名字,讓他擱置和消除自己的想法,還讓敵營的.人“用身體遮住沛公”,讓他在危機時刻驚心動魄地避免傷害,恢復活力。

劉邦的“耳朵”為他指明瞭方向。劉邦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張亮先向項王示弱,這也掌握了項王驕傲的個性。如果項羽也有這個“耳朵”,恐怕他就不會這樣結束了。

劉邦的“大腦”為他抓住了一個轉折點。劉邦能夠順利逃脱,最終離不開他靈活的大腦。沒有這個,他就無法用“眼睛”識別有用的人,用言語安慰項王,聽取張亮的意見,藉此機會逃離宴會,安排一切事情,從小道回到軍營。不可能有後來的反擊,建立一個持續了數百年的劉世界。

所以在我看來,項羽不僅錯過了鴻門宴,即使他贏了,也會有更多像劉邦這樣的人挑戰他的權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