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高質量發展個人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來源:文萃谷 7.22K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經濟高質量發展個人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經濟高質量發展個人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經濟高質量發展個人心得體會1

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集寧區堅持黨建引領,做優環境,建強隊伍,做細服務,打造紅色領航“總引擎”,當好紅色先鋒“貼心人”,推行紅色代辦“組合拳”,攻克重點、解決難點、創新亮點,推動全區營商環境提質增效,推進全區經濟發展提檔升級。

做優環境,打造紅色領航“總引擎”。“水深則魚悦,城強則賈興”,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一個地區經濟高質量推進的牢固基石。集寧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立場堅定地提出了“一年促提升,二年見成效,三年上台階”的目標要求,力爭將集寧區打造成為全市乃至全自治區環節更少、效率更高、服務更優的地區。區委、政府高度重視、超前謀劃、統籌推進、主動作為,將24個單位和部門入駐區政務服務大廳,選配駐廳單位工作人員140餘名,進駐大廳事項192項,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務,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簡化辦事程序、降低辦事成本,加大政務服務資源整合和數據信息互聯共享,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上下聯通、全域聯動的政務服務新格局,努力實現企業和羣眾辦事“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的目標,營造了聚企業、凝人心的良好政務服務環境。

建強隊伍,當好紅色先鋒“貼心人”。秉承“讓企業放心,讓羣眾滿意”的為民服務理念,駐廳各單位部門將黨支部設在窗口,選派21名黨員骨幹認領預約服務、延時服務、代辦服務、限時服務等重點窗口崗位,激勵激發廣大黨員幹部在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政務服務中亮身份、當先鋒、樹旗幟、作表率,發揮黨員在服務羣眾、服務企業、服務發展中的先鋒模範作用。嚴格規範窗口黨員幹部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從細入手,從嚴要求,從實管理。在政務服務大廳設立黨員責任區,選派業務精通、素質過硬、作風優良的黨員、入黨積極分子身披綬帶,處理應急突發狀況,引導辦事羣眾,提供諮詢代辦服務。在各類窗口設立黨員先鋒崗,開展“帶頭學習提高,帶頭爭創佳績,帶頭服務羣眾,帶頭遵紀守法,帶頭弘揚正氣”和“理論素養好,業績成果好,服務質量好,廉潔自律好,模範作用好”的“五帶五好”示範活動,以黨員帶頭推進全員跟進,以優良作風促進清新政風,以改革力度提升服務温度。

做細服務,推行紅色代辦“組合拳”。為解決企業投資項目“怎麼辦、去哪辦、找誰辦”的痛點難點,集寧區在全市探索實行企業投資項目全程代辦,提出“你投資,我代辦;你創業,我服務”的服務理念。通過建立黨建工作聯繫點、組建“一站式”項目代辦服務機構、開展主動上門走訪服務、健全信息共享機制等工作,變原來的“項目單位跑”為“代辦人員跑”,“多次跑”為“最多跑一次”。各職能單位組建黨員先鋒服務進企業,通過深入企業調研走訪,面對面瞭解企業發展運營情況,認真傾聽企業發展訴求,把代辦服務、惠企政策送上門,有效提高了行政審批效能,促進企業投資項目快速落地。自“一站式”項目代辦服務機構投入運行以來,已為30多家企業代辦幫辦解決疑難問題80多件,及時解決了企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為企業提供了“零距離”的精準服務,受到了企業一致好評。

經濟高質量發展個人心得體會2

當前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的好壞已經成為地區之間經濟競爭、形象競爭和社會競爭的焦點問題,誰在軟環境建設上落後,誰就會在競爭中敗北。這裏結合自身學習體會,就加強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及相關問題談幾點個人的看法。

一、存在的問題

目前,與市委的要求和羣眾的期望相比,與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新形勢相比,與發達地區相比,我市經濟發展軟環境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是思想觀念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

二是關於優化經濟發展軟環境的制度或政策措施不健全、不完善;

三是存在工作措施不力、落實不到位的現象;

四是一些政府部門職能轉變不到位,還沒有真正實現由“管理型”向“服務型”的轉變;五是一些政府部門服務質量不高,有關要求服務的一些規定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甚至存在流於形式的問題;六是一些行業存在不正之風;七是一些部門執法不規範;八是信用環境還存在很大的差距。這些問題表明,我市建設經濟發展軟環境的任務還十分艱鉅。

二、幾點建議

(一)切實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全力塑造招商、親商、富商的人文環境。

要開展紮實有效的宣傳教育活動,使廣大幹部牢固樹立起“抓軟環境就是抓經濟發展。抓經濟發展必須抓軟環境”的意識,形成人人關心、人人支持、人人蔘與軟環境治理的良好格局。

(二)深化改革,強化服務,努力打造優質、高效、文明的政務環境。

政務環境是打造區域經濟發展軟環境優勢的重要標誌。一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二要繼續深化審批制度改革;三要大力推行政務公開和加快發展電子政務;四要進一步加強機關效能建設;五要堅決糾正損害羣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切實加強政風行風建設。

(三)依法規範行政和司法行為。傾力創造公正、嚴明、安全的法制環境。

首先是各級行政執法部門和司法部門必須找準服務經濟的結合點和切入點,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務。其次是公、檢、法、司部門要切實做好企業周邊環境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依法維護投資商的合法權益和民營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再次是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和司法體制改革。四是紀檢監察機關要會同有關部門嚴肅查處破壞經濟發展軟環境的違紀違法案件。

(四)不斷完善政策措施,大力營造優惠寬鬆的'政策環境。

良好的政策環境是吸引域外資金、技術、人才和引進大項目的重要前提條件和有力保障。要不斷制定、調整和完善更寬鬆、更開放、更優惠的經濟發展政策,狠抓政策落實,不折不扣地執行、落實、兑現各項政策;明確重點,準確把握產業導向,對投資者一律實行平等待遇。

經濟高質量發展個人心得體會3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已經到了穩步施工的新階段,領域更寬、要求也更高。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是鄉村振興的關鍵點、着力點,也是鄉村振興路上需要攻克的“老大難”問題。基層黨組織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落實到最後一公里的“基本元素”,要建強基層黨組織,以這一“基本元素”,激發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三大“活性因子”,讓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充滿“活力”。

基層黨組織要增加“創新”的“元素”,激發鄉村發展的“活性因子”。產業是鄉村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所在,農村要強、農民要富,離不開優質鄉村產業的支撐。但鄉村存在“慢變量”的特點,發展鄉村產業離不開基層黨組織的引導。基層黨組織要善於把握農業農村的特殊性,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做“先行者”,敢於打破“桎梏”,擺脱傳統的工作慣性和路徑依賴,探索鄉村產業發展的新點子、新路子。求創新需立足實際,基層黨組織既要對本地情況“如數家珍”,也要對周邊地區發展“瞭如指掌”,更要學習先進地區經驗,積極挖掘非遺文化、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等鄉村優勢資源潛力,尋找更多創意元素打響鄉村產業品牌,開拓“飛地經濟”“抱團發展”等村集體經濟增長新模式,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讓農民分享更多產業增值收益。

基層黨組織要增加“突破”的“元素”,激發鄉村建設的“活性因子”。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要紮實推進鄉村建設,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為抓手,逐步使農村具備基本現代生活條件。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提升農民羣眾宜居程度的基礎,是實實在在、真真切切的“幸福感”,但當前農村人居環境仍是鄉村建設中的一塊短板。尤其在改變農民生活習慣、維持環境長效管理等方面,需要基層黨組織敢於“突破”、攻克“頑疾”。在保留村莊原有紋理和風貌的前提下,基層黨組織要引導黨員幹部做“帶頭人”,以自身行動投身鄉村建設,一點一點激發更多農民羣眾的“主人翁”意識和“家鄉”情懷,逐步轉變生活習慣,讓農村環境有更多“守護者”,為建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凝聚強大動能。

基層黨組織要增加“務實”的“元素”,激發鄉村治理的“活性因子”。“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鄉村治理關乎地區的長治久安,是一項複雜的、綜合的系統工程。近年來,隨着鄉村治理工作不斷深入推進,許多創新做法不斷湧現,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要更廣泛地推廣運用,還需基層黨組織來挑起“重擔”。鄉村治理涉及面廣、事項繁雜,不同地區的矛盾點也各不相同,基層黨組織要引導黨員幹部做鄉村治理的“勤務員”,務實功、出實招,才能見實效。應當瞄準本地區的痛點堵點,將積分制、清單制、數字化治理等先進做法“本地化”“羣眾化”,從細微處入手,與村規民約、民風民俗相融合,與村莊“硬件”水平的提升、文化“根脈”的守護相結合,逐步推動移風易俗,繪就鄉村治理的新畫卷。

經濟高質量發展個人心得體會4

通過學習《廣東省加快轉變方式幹部培訓系列讀本》,我們分局全體人員充分認識到轉變方式是我們經濟發展刻不容緩的重大戰略任務,為此我們必須要結合街道經濟發展方式的實際情況作出相應的改變。

一、推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應充分認識到加快街道產業升級的緊迫性和必要性,把產業升級作為影響街道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帶有全局意義的戰略重點來考慮。按照的要求,一手抓高新技術企業發展,一手抓傳統產業升級改造。以傳統產業升級為主線,組織編制好合理、可行的我們街道中長期傳統產業升級的發展規劃。應對其中一些低端行業和一些行業中的低端環節,則按照規劃實施有計劃的退出和轉移。加快現代信息技術在街道傳統產業中的推廣使用,提高生產經營過程自動化、信息化水平,帶動產業結構與產業素質的提升。

二、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自主創新能力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也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而我們街道工業以傳統產業為主,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應積極引導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形成自主創新的基本體制架構。加快形成一批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省級高新技術研究開發中心、企業技術中心或行業研發中心,搶佔行業技術制高點。堅持引進與培養相結合,以引進為主的方針,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高新技術人才隊伍。要全方位開展產學研合作,瞄準全國的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吸引和鼓勵他們以轉讓專利、參股合作等形式與企業結為利益共同體。

三、加快工業循環經濟發展。我們街道各方面資源越來越少、環境承受能力脆弱。雖然近年來,我們街道在推動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推行清潔生產、推進環保產業方面雖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傳統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仍未發生根本轉變,面臨的資源和環境形勢十分嚴峻。一要大力推進節能降耗,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消耗。二要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從源頭減少廢物的產生。三要大力開展資源綜合利用,最大程度實現廢物資源化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四要大力發展環保產業,為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和減少廢物排放提供技術保障。

由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雖然只是兩個字的改動,但卻有着十分深刻的內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除了涵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全部內容外,還對經濟發展的理念、目的、戰略、途徑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要正確處理好和快的關係,堅持好字優先,加快形成符合要求的發展方式。

經濟高質量發展個人心得體會5

改革開放40年來,支撐我縣經濟發展的外部條件、資源環境、產業結構、發展動力等,都發生了根本性轉變。面對發展的新階段、新形勢和新變化,如果發展理念還停留在過去的老路上,不僅難有出路,還會錯失良機。因此,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首先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切實轉變發展理念,加快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推動經濟發展再上新台階。

推動我縣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在實體經濟上做文章。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根基。“根深葉方茂,本固枝乃榮”。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新興業態集聚壯大,全力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一是要加快結構轉型升級,催生傳統產業增長的新動能。隨着發展環境的不斷變化,傳統產業舊有的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只有大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通過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延伸產業鏈條、推動結構轉型升級,才能實現新舊動能轉換,使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使傳統企業真正由大轉強、變優。二是要啟動創新這個新引擎,大力發展新興產業。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通過改善營商環境、加大人才引進、吸收先進技術等,大力發展高科技、大健康、大旅遊、大數據等新興產業,不斷培育經濟新的增長動能。要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綠色經濟,實現新型城鎮化與生態農業、綠色工業、文化旅遊的良性互動,加速形成城市、商業、文化、旅遊、信息等深度融合的新業態。

從宏觀環境來看,我縣還存在以下幾點優勢。一是新一輪產業轉移將加快工業化發展。在東部沿海地區面臨土地、環境、勞動力、商務成本等系列約束情況下,我縣如果能發揮土地、水、礦產、農副產品、勞動力等資源豐富,以及生態環境優越的後發優勢,利用產業落差加快承接國際勞動密集型高新技術產業轉移和國內東部沿海地區的勞動密集、資源密集代工類產業轉移,跨越式推進我縣的工業化進程。二是城鎮化建設將為我縣注入長期發展動力。在國家城鎮化戰略的推動下,隨着我縣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我縣城鎮化必將步入快速推進階段,這不僅可以加快我縣發展,優化整個城鎮空間格局,而且進一步推動道路、橋樑、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環境的改善,從而帶動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三是泛長三角同城化將推動我縣融入區域一體化發展。泛長三角區域的交通實現網絡化、公交化、共享化,勢必推動同城化加快形成,泛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趨勢亦將成為必然。為我縣外向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為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着力推動我縣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要把經濟結構調整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農業調整,要按照“區域調特、規模調大、品種調優、效益調高”的思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抓龍頭帶農,抓科技興農,抓基地扶農,抓市場活農,促進傳統農業的優化升級,提高農業的整體效益。工業調整,要加快機制轉換和體制創新,要以技術改造、產品創新為突破口,立足本地主導產業,抓大扶強。第三產業要以市場建設為重點,加快發展現代物流、電子商務、金融保險業,以及信息諮詢、中介服務等新興產業,構築以縣城為中心的區域購物中心、鄉鎮級的商業服務中心和自然村的三級服務體系。

(二)要把壯大民營經濟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出路。民營經濟產權清晰、主體明確、機制靈活,越來越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很強的吸引力和極大的競爭力,針對當前民營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在組織引導上按照“抓大促小帶中間”的思路和方法,促進民營經濟的整體提升和羣體拓展。“抓大”就是督促和引導規模企業,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施強強聯合,以龍頭優勢輻射帶動民營經濟整體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通過採取典型引路、示範帶動、結對聯誼、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勵支持更多的農户介入務工經商,壯大民營經濟羣體規模,擴大富裕面,“帶中間”就是通過龍頭企業帶動小業户羣體的發展,促進中小企業在現有基礎上增強技術創新能力,發揮優勢,揚長避短,在某產品、某一環節上做優做強,提高市場競爭能力。

(三)要把抓好項目建設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力支撐。我縣目前城鎮化、工業化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當前乃至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投資將是拉動經濟増長的主要支撐力量。一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在交通、水利、城市建設、教育、衞生、養老等方面加大政府投資,同時積極引導民間資本投入;着力推進縣經開區和東北新城兩大重點區域項目進展,將投資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和特殊“穩定器”。二要引導企業加大工業項目投資,激活民間力量,聚集有限的資金,集中發展科技含量高、市場空間大的優勢項目;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把強化科技創新,加快設備更新,加速產品研發作為投入重點;通過增加投入、擴大生產規模,培育龍頭企業,三要提前做好謀劃工作,立足基礎設施和產業現狀,科學謀劃,形成項目儲備、推進、建設的良性循環,深入分析國家和省政策動向,搶抓擴內需、補短板的政策調整機遇,重點在事關宿松長遠發展的領域,抓緊編制和完善一批產業轉型升級、重大基礎設施、生態環保、鄉村振興等領域戰略性項目,充實縣級重點項目儲備庫,為推進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四)要把優化發展環境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第一競爭點。要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創新服務思路,拓寬服務領城,創造寬鬆的宏觀社會環境、平等競爭的體制環境、加快發展的政策環境和高效快捷的服務環境,形成“磁場效應”,贏得發展主動權,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優化環境要通過積極創建“服務型”政府,切實從“管理企業、管理百姓”向“服務企業、服務民眾”轉變,最大限度地實現行政提速、審批暢通和辦事高效;在服務領城上,要從適應企業和民眾的實際需求出發,由單一辦好審批辦手續,向做好產業指導、信息諮詢和市場體系的健全完善等方面拓展;要不斷健全政府部門行政效能評估監督制度,從源頭治理,從機制入手,清除一切不利於環境發展的障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