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篩選實驗心得體會

來源:文萃谷 1.74W

篇一:土壤耕作實習心得體會

土壤篩選實驗心得體會

青島農業大學

學生姓名:

專業班級:

組 長:

實習組員:

實習時間:

指導教師:李拴懷 土壤學實習報告 土管 20xx年5月21日 劉慶花 實 習 報 告

一、目的要求:

1. 瞭解當地土壤的分佈規律及其形成條件、形成過程、土壤性狀、開發利用改良。

2.掌握土壤的野外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土壤剖面形態特徵和自然條件的觀察、描述、記載方法,為今後專業調查打下基礎。

3.進行地形地貌母質的觀察與描述,使學生了解土壤與自然環境條件及植物生長的關係。

4.初步學會通過土壤水分物理性質的測定,應用這些數據綜合分析、評述土壤的方法。

5. 通過實習驗證鞏固該學科的理論知識,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增強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6.通過綜合實習,增強珍惜、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土地資源及生態環境的意識,提高貫徹執行國策、國法的自覺性,提高立志振興水保學科和發展土壤科學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二、實習內容及日程安排準備階段:通過對《土壤學》的學習瞭解了土壤科學的發展史,與土壤有關的地學基礎知識,巖石風化和風化產物,土壤形成因素和土壤剖面,土壤有機質,土壤孔性、結構性和耕性,土壤水、氣、熱狀況,土壤膠體與土壤保肥供肥性,土壤酸鹼性和氧化還原反應,土壤的發生、分類與分佈,以及我國主要土壤類型的成土條件、成土過程、性狀和改良利用。掌握土壤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性質,能分析各種肥力性狀之間的相互關係;主要土類的分佈規律,形成條件,剖面性質,基本理化性狀和利用改良;並能夠鑑別出主要的巖石。 土壤學不僅有完整的理論,而且有一整套實驗的方法,土壤教學環節中,除包括系統的講授課時外,實習實驗也是重要的一個環節。實習階段:掌握土壤的野外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土壤剖面形態特徵和自然條件的觀察、描述、記載方法,為今後專業調查打下基礎。 進行地形地貌母質的觀察與描述,使學生了解土壤與自然環境條件及植物生長的關係。初步學會通過土壤水分物理性質的測定,應用這些數據綜合分析、評述土壤的方法。

總結階段:

土壤學實習,是土壤學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通過實習,一方面把課堂教學與野外實際結合起來,印證、鞏固、充實和提高課堂所學的理論;另一方面通過對野外土壤觀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調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並通過課程論文寫作,培養學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時使學生認識到土壤學的重要性並激起學生對土壤學的興趣和熱愛。

三、實習時間:

2013-5-12城陽區惜福鎮院後村杏園 嶗山區王哥莊峽口廟 2013-5-26城陽區棘洪灘水庫前 膠州市到城陽的大沽河大橋南河流階地

四、人事組織:

學生分組情況及其名單,組長

五、工具配備:

工具配備:鐵鍬,羅盤儀,速測盒,小刀,ph 指示劑,剖面記載表,皮尺, 土壤比色卡,gps,海拔儀,地形圖

六、實習步驟

1實習分組

2 土壤剖面挖掘及觀察 每組採 3-4 個,進行剖面觀察記載3 記載土壤剖面描述及評價

七、實習區域成土條件

(一)城陽區惜福鎮院後村杏園

1、地理位置:城陽區惜福鎮院後村杏園,位於城陽區的東部,屬於盆地,周圍屬於耕地,有別墅毛公山為依靠。

2、氣候條件:温帶季風氣候

3、地形:盆地

4、地質簡況:大部分以壤土為主,其中含有少量的鐵錳鏽斑,結構主要為粒狀、塊狀、柱狀,乾濕度主要有潤、稍潤,緊實度主要是疏鬆存在植物根系,空隙有大有小。

5、植被:以禾本科和薔薇科為主,有大量的杏樹為農業利用,大量的苗甸植被。

6、水文條件:地下水,河流水

7、土壤類型簡介:棕壤有明顯的粘化層,全剖面沒有石灰反應,ph5.0-7.0 硅鋁率為2.9-3.4,質地偏粘,土壤保持水、肥能力強。壤土由於砂粘性適中,兼有沙土類粘土類的優點,是農業生產上的質地比較理想的土壤,有一定數量的大孔隙,又有相對多的毛孔,故通氣透水性良好,可保水保肥,土温比較穩定,粘性不大耕性良好,但泡水後易澱漿板結閉氣,不利於植物根系發育和生長。

(二)嶗山區王哥莊峽口廟

1、地理位置:位於人工陵地旁,自然剖面,嶗山區王哥莊峽口廟。,人工剖面向陽。

2、氣候條件:温帶季風條件

3、地形:山地

4、地質簡況:土壤以棕壤為主,含有少量的鐵錳鏽斑,形態主要以顆粒狀塊狀為主,乾濕度稍潤,鬆緊度有疏鬆、稍緊,孔隙以小孔隙為主,含有少量的植物根系,存在動物洞穴,但沒有侵入體。

5、植被:以樹木為主,也存在禾本科

6、水文條件:以天然降水為主

7、土壤類型簡介:以棕土為主有明顯的粘化層,沙礫較多,土壤疏鬆,適宜林業發展,土壤持水肥能力強,適宜多種旱作物和果樹,應用上應注意發展灌溉保持水土,培養地力。

(三)城陽區棘洪灘水庫前

1、地理位置:東經120度13分,北緯36度21分,是引黃濟青工程的惟一調蓄水庫,位於膠州市、即墨市和城陽區交界處,庫區面積達14.422平方公里,圍壩長14.277公里,設計水位14.2米,總庫容1.46億立方米,建設資金1.4億元。

2、氣候條件:温帶季風條件

3、地形:平原

4、地質簡況:以壤土為主,其中含有少量的鐵錳鏽斑,結構主要為粒狀、塊狀、柱狀,乾濕度主要有潤、稍潤,緊實度主要是疏鬆存在植物根系,空隙有大有小

5、植被:以樹木為主,有大量麥田

6、水文條件:地下水,河流水

7、土壤類型簡介:棕壤有明顯的粘化層,全剖面沒有石灰反應,ph5.0-7.0 硅鋁率為2.9-3.4,質地偏粘,土壤保持水、肥能力強。壤土由於砂粘性適中,兼有沙土類粘土類的優點,是農業生產上的質地比較理想的土壤,有一定數量的大孔隙,又有相對多的毛孔,故通氣透水性良好。

篇二:土壤資源利用實習報告 《土壤資源利用》

實習報告 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 專業:農業資源與環境

班級:20xx級1班

姓名:張裕坤

指導老師:張民 陳寶成土壤資源利用實習報告

實習人:張裕坤

學號:20116168

年級:20xx級資環1班

一、實習目的

教學實習是課程理論聯繫實際的重要環節,通過教學實習,鞏固和加深對課堂理論的理解和掌握。本次實習,主要是針對山東省內典型土壤:棕壤、褐土、潮土等進行實地調查勘測,動手進行土壤剖面的挖掘、修理、觀察並確定土壤理化性質,瞭解各種土壤的成土條件、成土過程、土壤屬性等,分析土壤肥力特點及改良措施;觀察巖溶地貌特點、形成條件、溶洞特點及形成原因等。要求熟悉土壤調查野外工作的方法、步驟,掌握野外調查的技能,學會資料整理和分析方法,掌握工作總結和實習報告的編寫方法。具體要認識實習區的地質概況、鑑定常見的巖石、學會使用幾種野外工作需要的儀器、調查觀測土壤成土條件、成土過程、土壤屬性,分析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的利用及改良途徑,並編寫實習報告。

二、實習計劃

(一)分組情況

為方便調查實習,我們班人員分成若干小組,我們是第一組。組長:蔚薇;組員:王懷超、趙偉燁、張作鍵、樊晶晶、張靜、潘瑞娜。

(二)日程安排

5月12日上午:實習前安全培訓;瞭解實習的概況,明確目的要求,觀看全國土壤幻燈片。進行必要的法制教育、安全教育,使我們樹立集體主義觀念,培養守紀律、講秩序的良好習慣,提高安全意 識和自救、互助能力,並簽署安全教育記錄。下午:各班級派代表領取實習所需要的工具。

5月13日下午:在南校區試驗田進行農業耕作土壤剖面的挖掘、修理和觀察。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修理方法,分析該地區土壤利用情況及改良措施。5月14日上午:參觀沂源地區特殊地貌——溶洞“九天洞”,觀察巖溶地貌特點,形成原因。下午:觀察魯山地區棕壤、褐土形成條件、研究其發育過程、土壤屬性及理化性質,分析土壤肥力特點及利用和改良措施。 5月15日:調查黃河濟南段潮土性質,判斷生產能力,進行土壤樣品的採集工作,含水量的判斷以及性質的分析等。

三、 實習內容

(一)試驗田農耕土壤剖面的挖掘和觀察

1、土壤剖面簡介 土壤剖面指從地表到母質的垂直斷面。不同類型的土壤,具有不同形態的土壤剖面。土壤剖面可以表示土壤的外部特徵,包括土壤的若干發生層次、顏色、質地、結構、新生體等。在土壤形成過程中,由於物質的遷移和轉化,土壤分化成一系列組成、性質和形態各不相同的層次,稱為發生層。發生層的順序及變化情況,反映了土壤的形成過程及土壤性質。

2、田間土壤剖面點的選擇和挖掘 選擇方法:

(1)代表性 (2)典型性

(3)均勻性挖掘:

①長1.5-2m,寬1-1.5m,深1.5m或到母質或到地下水

②觀察面向陽。

③表土和底土分開放置。

④觀察面上部不應堆土和站立走動。

⑤壟作田,觀察面應和壟垂直。

⑥深剖面可修築台階

3、土壤剖年性質記錄

(1)耕作層:厚度22cm,層次過渡形態平直,土壤疏鬆,呈棕色,乾濕狀況為潤,含

水量約8%-9%,有細植株根系,孔隙度大,為輕壤,無石灰反應。

(2)犁底層:厚度10cm,層次過渡形態平直,土壤緊實,結構為片狀和大塊狀,腐殖

質較少,孔隙度小且多為毛管孔隙,造成土壤通氣性和透水性差,乾濕狀況為潤,屬於輕壤,

無石灰反應。

(3)心土層:厚度52cm,顏色為灰棕色,輕壤,腐殖質少,土壤緊實,無石灰反應,

有磚頭、塑料袋等侵入體,有蚯蚓等土壤生物。

(4)底土層:厚度34cm,層次過渡明顯,黃棕色砂壤,屑粒狀結構,土壤緊實,乾濕

狀況為潤,無石灰反應,孔隙較少。

(二)沂源地區巖溶地貌的觀察

1、沂源地區簡介

霜期189天。

2、巖溶地貌

巖溶地貌又稱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

巖溶地貌的形成為石灰巖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巖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ca(hco3)2],後者可溶於水,於是空洞形成並逐步擴大。

(三) 魯山地區褐土和棕壤的剖面觀察

1、魯山簡介

2、魯山褐土土壤剖面的觀察褐土,半濕潤暖温帶地區碳酸鹽弱度淋溶與聚積,有次生黏化現象的帶棕色土壤,又稱褐色森林土。在中國,分佈於關中、晉東南、豫西以及燕山、太行山、呂梁山、秦嶺等山地低丘、洪積扇和高階地,水平帶位處棕壤之西,垂直帶則位於棕壤之下,常呈復域分佈。

(1)主要特徵

褐土的表土呈褐色至棕黃色;剖面中、下部有粘粒和鈣的積聚;篇三:農場實踐心得 農場實踐心得在這學期的的農場實踐中我們學習了園藝場選址與建園、砧木的選擇與移栽、果樹的冬季施肥以及核果類、仁果類和柑橘類果樹的冬季修剪,雖然實踐過程中又苦又累,但讓我們逐步瞭解了我們的專業知識,接觸了園藝實踐中的一些重要的的操作技術。

(一)果園建園:

1.選址:果園建園的應選擇平整、避風、向陽、水源充足、交通方便並且遠離污染源的

面積適宜的土地建園

2.整土:整土即為作物播種或移栽前,為使表土保持符合農業要求狀態而進行的一系列

土壤耕作措施。我們的土地為1m×5m的一小方地,我們先進行了土壤的深耕,目的在於

疏鬆土壤,並進行曬田。

3.施肥:施肥前對土塊進行了嵌細,一方面是改良土粒大小,另一方面應該是為了使土

壤與肥料中分混勻吧。我們使用的是複合肥,每一方土地施用半斤。

(二)砧木的選擇與移栽

1.選擇砧木:嫁接用的砧木,要選擇生育健壯,根系發達,抗性好,與接穗具有較強親和力的樹種苗木作砧木。我們選擇的是大山裏野生的毛桃砧木和梨樹的砧木。

2.砧木修剪:我們的砧木修剪高度大約20釐米,主根剪短,適量留鬚根系,傷壞的根系去掉

3.砧木移栽:我們的一方土栽約300棵苗,每排10~12棵。移栽時不用埋的太深。移栽完後要澆定根水。

(三)果園的冬季施肥

1.挖施肥圈:在樹幹的滴雨線處挖施肥圈(實際離上一個施肥圈15~20cm處),深約15cm。

2.施無機肥:每棵梨樹施2斤磷肥+半斤尿素+3兩複合肥,大一點的梨樹,我們相應增加了施肥量

3.施有機肥:每棵樹一桶,用鋤頭勾施均勻

4.回填:將施肥圈的土回填,壓實,並儘量使中間高,外側低,則不易積水

(四)果樹的冬季修剪

1.核果類果樹修剪(桃樹為例): 修剪方法有以下幾種:回縮,短截,抽枝 主要的修剪原則有:

1樹枝的培養、調整必須掌握分佈合理,使其逐年粗壯,達到應有的覆蓋率 ○ 2測延長枝目的為擴大樹冠,不應高過主枝高度 ○ 3應用換枝變位改變延長枝的枝勢及主側枝的腰部和梢部的角度,○從而達到主側枝各佔一方,各主側枝間的勢力相對一致,形成良好的通風透光格局。 4枝枝都要修剪 ○

2.仁果類果樹修剪(梨樹為例): 修剪方法:回縮,短截,抽枝,長放 主要修剪原則:基本與桃樹修剪相同,但是不需要枝枝修剪,對不影響樹形,不遮擋光線的紙條可進行長放,減弱其生長勢。 3,柑橘類果樹修剪(橙樹為例) 修剪方法:冬季修剪只修剪交叉葉,有病蟲害的葉片,也可按照“五抽二”“三抽一”的精細修剪方式疏剪葉片,降低葉片密度 以上的`一些操作技術即我在本學期實踐中的收穫,雖然不能保證能記住湯老師講訴的所有內容,但我們在實踐中多多少少有些收穫,至少我們的知識不再是隻停留在書上,至少我們體會過了手被鋤頭磨出繭子,爺們兒般的施農家肥,下雨天去種苗,爬上樹去修枝,累是累,但抑是收穫。想想我們下學期還會有實踐吧,加油。

篇四:土壤理化性質實驗方法總結

目 錄

1 土壤 ............................................................................................................................................. 1

1.1土壤樣品製備 .................................................................................................................... 1

1.2土壤pH值測定——電位法 ............................................................................................. 1

1.3有機質——重鉻酸鉀法 .................................................................................................... 3

1.4全N——半微量開氏法 .................................................................................................... 5

1.5鹼解N——擴散法 ............................................................................................................ 7

1.6全P——酸溶法 ................................................................................................................. 8

1.7有效P——碳酸氫鈉法 ................................................................................................... 11

1.8速效K——火焰光度法 .................................................................................................. 13

1.9銨態N——靛酚藍比色法 .............................................................................................. 14

1.10硝酸鹽N——紫外分光光度法 .................................................................................... 15

2 水 ............................................................................................................................................... 17

2.1 水樣採集和預處理 ......................................................................................................... 17

2.2 pH值——電位法 ............................................................................................................ 17

2.3總N——鹼性過硫酸鉀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 .............................................................. 18

2.4銨態N——靛酚藍比色法 .............................................................................................. 19

2.5硝酸鹽N——紫外分光光度法 ...................................................................................... 20

2.6總P——過硫酸鉀氧化鉬酸銨分光光度法 ................................................................... 20

2.7可溶P——鉬酸銨分光光度法 ....................................................................................... 22

2.8高錳酸鹽指數(CODMn) .............................................................................................. 22

3 植物 ........................................................................................................................................... 24

3.1植物樣品製備 .................................................................................................................. 24

3.2全N——開氏法 .............................................................................................................. 24

3.2全P、全K——光譜法 ................................................................................................... 25

4 注意事項 ................................................................................................................................... 26

4.1反覆強調的p.s. ............................................................................................................... 26

4.2常用儀器説明 .................................................................................................................. 27

4.2.1天平 ........................................................................................................................ 27

4.2.2移液槍 .................................................................................................................... 27

4.3 washing issues .................................................................................................................. 28

4.3.1glass things ............................................................................................................. 28

4.3.2消化罐 .................................................................................................................... 28

參考文獻 ....................................................................................................................................... 29

1 土壤

1.1土壤樣品製備

土壤樣品採集就不説了,根據研究目的,採樣方法也各不相同。下面介紹的是針對實驗中的樣品製備方法。

在所有土壤實驗開始之前,都要先進行相應樣品的製備。師兄師姐們不止一次提過,研究生剛入學應該每人發一件白大褂和一根擀麪杖。做土壤侵蝕研究的怎麼能不會磨土呢?土樣經風乾後,用木棍碾碎,然後過2mm篩,剩下的礫石稱重。這一部分樣品可以直接進行pH值和土壤機械組成的測定。對於不同的土壤指標,所需製備的樣品粒徑是不相同的。速效養分的測定往往不能研磨過細,因為這樣土壤礦物晶粒會遭到破壞,使得分析結果偏高。全量養分則相反,磨細一些可以使樣品更易分解或熔化,有益於測定。對於土壤硝態氮和銨態氮這類指標,則不能風乾,而是採樣後直接經2mm篩,然後冷凍保存,儘快測定。根據目前實驗室所採用的比較成熟的方法,測試不同指標所需的土壤用量和粒徑如下表所示。注意,這裏的用量是以我測的北京褐土為標準,測部分指標的時候根據養分含量需要適當調整用量。

表1 測試不同指標對應粒徑及用量

指標 狀態 粒徑 (mm) 用量 (g)

pH

機械

有機質 全N

組成

風乾 0.149 0.5

風乾

全P 風乾

全K 鹼解N 有效P 速效K NH4-N NO3-N 風乾

風乾 0.25 2

風乾 1 2.5

風乾 1 5

新鮮 2 10

新鮮 2 20

風乾 風乾 2 10

2 30

0.149 0.149 0.149 1

0.1

0.1

1.2土壤pH值測定——電位法

1.原理

土壤pH值的測定是最沒技術含量,也最煩人的實驗。它的測定原理很簡單,往土裏加水,充分混合後用pH計測一下,讀個數,搞定。pH值其實就是H+濃度的負對數,既然能通過電子儀器讀的出來,那就是把濃度和電動勢之類的聯繫起來。這個和翻鬥式雨量計有異曲同工之處,小翻鬥一動,就有電子脈衝了省去若干原理解釋。 2. 主要儀器

燒杯、移液管或小量筒、攪拌器、pH計、濾紙 3. pH計標定

和天平一樣,在用pH計測定前,必須先用標準溶液進行標定。市場上可以買得到現成的標準試劑,一般包括3種,pH值分別為4.01的鄰苯二甲酸氫鈉,6.87的磷酸氫二鈉+磷酸二氫鈉,9.18的四硼酸鈉。將對應的基準試劑用小漏斗衝入250mL的容量瓶中,加入一些蒸餾水,不停地搖晃,直至充分溶解後定容至標線就可以了。這些基準試劑在不同温度下的pH值略有不同,具體見表2。標定時一般採用兩種緩衝溶液就夠了,兩點能夠確定一條直線嘛。當待測液為鹼性時,採用pH6.87和pH9.18兩種緩衝溶液標定即可;當待測液為酸性時,則採用4.01和6.87兩種標準液。

不同的pH計,其標定方法略有不同,使用前要仔細閲讀説明書,下面就以現在實驗室常用的方舟pHS-3C+酸度計為例進行介紹。

一般而言,開機後,用蒸餾水沖洗電極,中間帶一個小球那個,另外一個探頭是測温度的。然後放在蒸餾水中,讓機器預熱一會。用濾紙將探頭上的水分吸乾,插入裝有pH值為6.87的緩衝溶液的燒杯中,並在儀表盤上按7鍵,指示燈開始閃時,就表示儀器開始自動標定了,待指示燈穩定發亮,表示標定完成。然後用蒸餾水沖洗探頭,用濾紙吸乾,再插入pH值為4.01或9.18的緩衝溶液中,按4或9鍵,讓其自動標定。標定完成即可進行土壤樣品的測定。 4.測定步驟

4.1稱取通過2mm孔徑篩的風乾土壤10.0g於50mL高型燒杯中,稱這個土的時候用精度為0.1或0.01g的天平就足夠了,用移液管或小量筒加入25 mL蒸餾水。將燒杯置於攪拌器上。攪拌子用蒸餾水沖洗乾淨,並用濾紙擦乾後放入燒杯中。用秒錶開始計時,攪拌1min,使土粒充分分散。

4.2用塑料鑷子取出攪拌子,因為裏邊是帶磁性的,很容易在表面佔有灰色的髒物。建議先用濾紙擦乾後在放入一旁準備好的蒸餾水中。浸泡後取出,用蒸餾水沖洗、濾紙擦乾,進行下一輪的攪拌。

4.3攪拌完成後,靜置30min,其實我也不明白為什麼要靜置,因為這一款pH計需要不停攪動讓其穩定。

4.4將電極插入待測液中,注意電極不能觸及燒杯底或壁。輕輕搖動使電極與待測液充分接觸,直到讀數穩定記下對應數字。最煩人的事情就在此了,讀數可能很久都穩定不下來,你就認命地搖吧。一般它30s讀數不變我就從了。如果讀數一直穩定不下來,你實在煩的不行了,就用標準緩衝溶液再標定一次,貌似有一點收效。這是師兄的經驗,我沒有驗證過。

4.5測完一個樣品後,取出電極,仍然是蒸餾水洗滌,濾紙條吸乾,然後進行下一輪測定。全部樣品測完,仍需洗滌、吸乾,然後插入3mol/L的氯化鉀(KCl)溶液中保養,就是套在電極上的那個小杯子。保養液怎麼配,自己算吧,國中化學這是,反正可以很負責任地説,KCl很好溶解。

表2 標準緩衝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變化

1.3有機質——重鉻酸鉀法

1.原理

測有機質還蠻快的,系裏的硬質試管少説有一百來根吧。雖然每一次消煮只能測6個左右,但每次只要煮上5分鐘,然後集中滴定或者找人配合同時滴定,速度會很快的。有機質測定的原理是:土壤中的有機碳在高温下會被重鉻酸鉀氧化,多餘的重鉻酸鉀以鄰菲羅琳為指示劑,用硫酸亞鐵滴定,用消耗的重鉻酸鉀體積計算出被氧化的有機碳的量。有機質的含碳量一般為58%,所以用有機碳結果乘以1.724,即為土壤有機質的含量。具體的反應式如下。

消煮反應:

2K2Cr2O7+8H2SO4+3C→2Cr2(SO4)3+2K2SO4+3CO2+8H2O 滴定反應:

K2Cr2O7+6FeSO4+7H2SO4→Cr2(SO4)3+3Fe2(SO4)3+K2SO4+7H2O 指示劑變色的氧化還原狀態:

鄰啡羅啉:氧化態(無色)→還原態(棕紅色) 2.主要儀器

硬質試管、移液管(移液槍)、油浴鍋、三角瓶、酸式滴定管 3.試劑

3.1重鉻酸鉀標準溶液(1/6K2Cr2O7為0.8mol/L):稱取39.2245g烘乾的重鉻酸鉀(K2Cr2O7)溶解於水中,加熱溶解,冷卻後用蒸餾水定容至1L。重鉻酸鉀必須稱取準確,後邊要用它來標定硫酸亞鐵的濃度。

3.2鄰菲羅啉指示劑:稱取1.485g鄰菲羅啉(C12H8N2·H2O)及0.695g硫酸亞鐵(FeSO4·7H2O)溶於100mL水中,貯於棕色瓶中。

3.3硫酸亞鐵溶液(0.2mol/L):稱取56.0g硫酸亞鐵(FeSO4·7H2O)溶於水中,加15mL濃硫酸,用蒸餾水定容至1L。由於硫酸亞鐵在空氣中並不穩定,因此每次使用前都需用重鉻酸鉀溶液進行標定。方法是移取5mL重鉻酸鉀溶液和5 ml濃硫酸加於三角瓶中,滴入3滴鄰菲羅啉指示劑,用硫酸亞鐵溶液滴定,直至溶液變成棕紅色。記錄硫酸亞鐵的用量,根據反應式計算其濃度。(國中化學-_-;) 3.4濃硫酸(H2SO4):1.84g/cm3 3.步驟

3.1稱取通過0.149mm孔徑篩的風乾土樣0.5000g放入硬質試管中,用移液管或移液槍依次加入5mL重鉻酸鉀標準溶液和5mL濃硫酸,輕輕搖勻。注意,一定要搖勻,讓土粒和試劑充分混合,否則消煮不完全。

3.2將油浴鍋加熱至185~190℃,待温度穩定下來後,將試管插入帶網孔鐵絲籠中,管口放一小漏斗(用以冷凝蒸出的水汽,減少蒸發),放入油浴鍋中。漏斗可重複使用,用蒸餾水沖洗乾淨後稍晾一會即可,一般一批樣品只有4~6個,再加1~2個空白和重複,一共8根試管,置於鐵絲籠的中部。

3.3把鐵絲籠上下搖動或轉動幾次,使温度均勻,此時温度下降至170~180℃,從試管內液體開始翻動起計算,沸騰5min。消煮完成後立即把鐵絲籠提起,稍停,使油沿管壁留下,然後放在托盤上。可以在托盤內鋪上報紙,當試管從油浴鍋中取出之後,放在托盤之上,以免蠟油濺在別處,不易去除。將試管取下,用紙擦去表面油質,消煮好的溶液顏色是黃橙色或帶綠色,若是以綠色為主,説明重鉻酸鉀用量不足,應調整土樣質量後重做。 3.4用蒸餾水將試管中的消煮液洗入250毫升的三角瓶中,洗液體積保持60—70毫升,冷卻,加鄰菲羅啉指示劑3滴,將0.2mol/L的 FeSO4溶液加入酸式滴定管中進行滴定,顏色由桔黃-草綠-深綠-棕紅色即為終點。記錄FeSO4用量。

3.5每批樣品測定的同時,作空白標定,即用純石英砂或灼燒過的土壤代替土樣,記錄FeSO4用量。 4.計算

土壤有機碳%=(Vo–V)×c×0.003×1.08×100/m 有機質%=有機碳%×1.724

Vo:空白標定時所消耗FeSO4標準液的體積(ml); V:土壤標定時所消耗FeSO4標準液的體積(ml); c:硫酸亞鐵標準溶液的濃度(mol/LFeSO4);

篇六:土壤學實驗報告模板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農學院

土壤學實驗報告

教師

專業

年級

學號

姓名

中國·黑龍江·大慶

年月日

實驗一 土壤吸濕水含量的測定

實驗目的

實驗原理

實驗材料、試劑及儀器設備

實驗原始數據記錄

實驗結果

實驗方法步驟

實驗結果討論

教師評語

成績:

教師簽字:

2 年 月 日

實驗二 土壤有機質含量的測定

實驗目的

實驗原理

實驗材料、試劑及儀器設備

實驗原始數據記錄

實驗結果

實驗方法步驟

實驗結果討論

教師評語

成績:

教師簽字: 4 年 月 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