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教師培訓心得體會彙編五篇

來源:文萃谷 1.72W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培訓心得體會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教師培訓心得體會彙編五篇

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1

通過這段時間的培訓,使我進一步瞭解到教師職業的神聖,同時也感責任的重大。我們不僅學到了豐富的知識,還進一步提高了業務素質,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對本階段學習的心得:

為了提高全鎮教師的業務水平,教辦從11月中旬邀請廣東省肇慶師範學院的專家來長安給我們老師培訓,雖然時間不是很長,但都是很有針對性的,比如,開學的第一天文雪教授給我們講到的《學前教育理論新進展》,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我的體會很深刻,他給我們帶了很多有關當前教育的新信息,還結合了傳統教育的對比,讓我們更進一步更直觀的瞭解當前教育的發展趨勢。

在理解教學作用方面,我們需要警惕那種將“教學等同於發展”的錯誤觀念,這種錯誤認識的突出表現即是認為有教學的地方就必然就會有兒童的發展,事實上,完全有可能存在“有教學,但兒童並未獲得發展的情況”,教學應深入瞭解和準確把握兒童開始,教學絕對不是可以隨意安排的活動。

在設計幼兒園教學活動上,教師應把重點放在師幼互動上,充分考慮師幼互動的方式,11月25日,在中心幼兒園學習新《綱要》,自20xx年開始實施《幼兒園教育試行指導綱要》以來,全國各地的幼兒園教育開始改革,可是我們很多老師對新《綱要》真正的精髓是什麼、對我們老師的要求又是怎樣的?理解得根本不透徹,特別是我們年輕的新老師更是不理解,可能只是聽説,通過這次的學習,讓我們對新綱要有了一個更全面的認識和了解,在以往的教育中,教師是解讀疑惑者,學習的方式也是灌輸式的,老師怎麼説,孩子就怎麼做,完全沒有自主探討的機會,而新綱要裏面明確指出:教師是兒童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導者,和老師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重視孩子的自主權和個性發展,並且傳統教育也忽視了孩子的情感教育,因此,作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更是要不斷的瞭解和學習新的教育信。

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2

這次培訓,對於我來説是一次難忘的充電機會,由衷感謝領導為我們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提高的平台,每天的講座都以鮮活的實例、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打動了我的心,使我的思想重新煥發了激情,燃起了鬥志,確實感到受益非淺。

通過學習,使我更加深刻地瞭解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及教育意義,信息化的社會來臨對教育提出又一次挑戰,課程改革為教師專業化的成長提供了一個平台,特別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同時也讓我明確了本次培訓的目標、內容,力求使自己由專業型、經驗型教師向研究型教師轉變。

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的教學要從重結論轉變為更重過程,因為過程比結果更重要。以人為本的教學要求教師要去關注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多去讚賞他們、而少去批評責罰他們,要用真愛去關心他們,還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並時刻留意關心學生的反應和變化,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好的榜樣,使他們改正不良的學習習慣。在教育過程中多給學生一片屬於他們能力表現的天地,讓每一個孩子都充滿陽光。

理解教師職業思想彙報專題,提升自我素養。教師代表着“學生的老師”,也代表着“學生的學生”。作為教師,師德是必備的。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首先,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其次,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也正是這個意思,這裏主要涉及做人的問題,學生都有向師性,實際上是做人的一種認同感;同時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師是管理者,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第四,教師是父母,作為一名教師,要富有愛心,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所以我們説教師是父母。並且,教師還要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第五,教師是朋友,所謂良師益友,就是強調教師和學生要交心,師生之間的融洽度、親和力要達到知心朋友一樣。最後,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健康心理學等,應瞭解不同學生的心理特點、心理困惑、心理壓力等,以給予及時的幫助和排解,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教師,不僅具有一定的專業水準,更要具有優秀的心理品質與道德意識。

用新教育教學理念以及心理學基礎指引自己的工作。培訓為我即將面臨的實際工作提供了許多方法和策略。在培訓中,幾位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同志根據自己的實際經驗給我們介紹了在《新課程標準》理念下一些當好教師的要點和方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談到教師的.發展問題上,他們都強調了適時調整和更新自身知識結構、終身學習的做法;在談到面對困難如何克服的問題上,還提出瞭如何加強教師之間合作的方法;在教學教法經驗方面,通過説課的指導,讓我更加明確上好一堂課的標準,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通過班主任工作的指導,讓我從方法上得到了一些深化,尤其是對待學生與管理班級。一些具體的事例,讓我深刻地意識到做好育人工作,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感悟能力。

培訓使我對未來的工作充滿了信心、動力和熱情。在本次培訓中,尤其是教師心理調適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平衡,並獲得了的方法,這對自己是一種鼓勵。鼓勵我們教師適應教學環境、生活環境、人際關係環境;鼓勵我們要更加理性地認識社會、認識自己的角色;鼓勵我們要做一名終身學習型老師,做一名能夠不斷適應新知識新問題新環境的老師;鼓勵我們要堅持創新,在教學中發揮自己的聰明和才智,爭取在教學中獲得更大的發展。這些鼓勵,使我對未來的工作充滿了信心和動力。

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3

2XXX年暑假,我參加了學校的政治學習。通過四天的學習,感受頗多,而令我感觸最深的則是師德中的愛與責任。在此談談自己的感受。

師德是教師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師德中愛與責任則是師德的靈魂。

我們的愛,首先是要愛崗敬業。所謂愛崗敬業就是人們對所從事的職業的一種虔誠、一種執着、一種深情的眷戀,從而進行孜孜不倦的工作。優秀教師無不把教育事業看作是自己的生命。 也許正是以這種愛與責任為出發點,他們才能不停地教育自己,完善自己,才能更靠近學生。

我們的的愛,其次是要愛學生。師愛應該是一種真正純潔的愛,是隻講付出不計回報的愛。師愛應該是一種平等的愛,是無私廣泛沒有血緣的愛。師愛的基礎是平等以感情贏得感情,以心靈去感受他們的感受。師愛應該是一種公正公平的愛,是惠及全體而沒有差異的愛。對每一個學生教師應公平、公正,經常與學生談心,使他們感到老師在意、關心他們。但是關愛是有條件的,有限制的,教師要做到愛而有度,愛而有格。過了度,出了格,師生關係就會出現偏頗,導致教育的失敗。故教師要嚴愛相濟,不遷就姑息,甚至放任自流。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感到老師嚴而可親,威而可敬。

愛與責任是師德的靈魂。其實,責任也是一種愛,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 教師的責任同樣也來自於愛崗敬業。可以説,任何一個成功的教育工作者,都有一部愛崗敬業的奮鬥史。

教師的愛,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橋樑,也是一條基本準則。愛是我們事業成功的基礎,是我們創新工作的動力;愛是我們事業成功的基石,是戰勝一切困難,不斷走向輝煌的保證。讓我們用愛去點燃那希望之燈,使之迸發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光芒。

因此,我們要嚴格規範自己的言行,負起自己的責任。努力做到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熱愛學生、為人師表、遵紀守法、安心樂教;努力做到“讓社會滿意,讓家長放心,讓學生成材。只有這樣,才能無愧於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

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4

—日,我參加了在實驗一小進行的全縣國小科學骨幹教師培訓會議。這次暑期培訓跟以往不同,沒有過多的進行一些理論學習,而是注重了網絡集體備課的實戰演習,觀摩了名師高效課堂。同時這次培訓也讓我深刻體會到網絡化的教學時代已悄悄的走進了我們。通過這三天的培訓,我對網絡集體備課有了初步認識,下面就談一下我的幾點收穫:

  1、開闊了視野

網絡集體備課是傳統集體備課方式的一種創新。傳統備課都是“各備各課”,每位老師都專注於自己的備課;而網絡集體備課有利於發揮“集團效應”的優勢,突破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擴大了教研工作的輻射面,調動了參與教師的積極性,為廣大教師的專業成長搭建了一個嶄新的平台。

  2、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傳統備課是一個人獨立思考,現在通過網絡集體備課,每位教師只備三至四節課,卻擁有全冊教材的教案,這樣節省了許多撰寫教案的時間,可以把大量的時間用在教案的調整上。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對主備人的教案進行調整,及時記錄教學的心得體會,並整理、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清楚地意識到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後的教學理念,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監控能力,逐漸生成對教學活動本身的理性認識。

  3、實現教師資源共享

所謂教師資源共享,就是要打破師資管理中的自我封閉狀態,改變教師分佈不均勻、結構不合理、人員不流動的現狀,充分挖掘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的潛力幫助層次較低的教師提高教學和科研能力。網絡集體備課能真正實現資源共享。教師在網絡上集體備課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心靈的對接、意見的交換、思想的碰撞、合作地探討,實現資源的共同擁有和個性的全面發展。對於好的課件、教學設計,實現資源共享,彌補了教材的不足,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4、促進教師共同成長

網絡集體備課是提高備課質量的重要形式。通過集體備課可以集思廣益,將個人才智轉化為集體優勢,共同提高教學質量。俗話説得好: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大家羣策羣力,將個人的智慧和特點展現出來,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及時將教學過程中反饋出來的信息處理,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充實教案,完善教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互動中提高工作效率,選擇最適合自己實際的教學教法,從而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三天的暑期國小科學教師培訓結束了,留給我的卻是深深的回憶,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我不僅學到了不少教學上的啟迪,更感受到了大師們的人格魅力和理想追求。這些成功的經驗為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篇5

在20xx年7月5日至7月9日的短短5天時間裏,我參加了《品德與生活》學科的培訓,聽了黃院長的講座、劉良華博士講的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教材編寫的特點以及實施品德課程教學思路和策略,還有班主任劉老師您講的〈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的解讀〉,對我來説受益匪淺。這次講座一改常態,沒有那麼多高深的理論,而是把理論的引領和案例的分析融為一體,讓人耳目一新,通過學習讓我們獲益匪淺。

《品德與生活》的核心理念就是讓品德迴歸生活,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注意觀察生活,積澱豐厚的文化底藴,捕捉生活中的點滴信息對學生進行三維目標的教育。相信通過這次培訓,我們的老師一定能夠更新理念,正確地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上好每一節課,以實際行動踐行着品德迴歸生活這一理念。

通過5天來的培訓,使我對《品德與生活》這一學科有了更深的瞭解,在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中提到“學習做人是本課程的核心;品德與生活課程是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生活性是其特徵之一。本冊教材主要強調的是教育要回歸生活、重視生活的價值,特別關注的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尊重學生真實體驗和感受感受活動和遊戲的教學形式,將品德教育生活化,教材設計學生認知與實際生活的矛盾衝突,引領學生解決矛盾的過程中學會學習。這就要求教師轉變觀念,教師主要不是知識的直接傳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兒童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導者,是引導、激發和深化兒童活動的人,在品德與生活的課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強調學生從被動接受品德教育到主動參與品德教育的活動,從而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做中學、情景中學、具體事件的解決中學。這樣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又提高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新課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但教師對學生不能放縱、要注意調節課堂紀律,要有組織地開展各項課堂活動,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道德行為習慣。通過幾天的培訓使我更加深刻的瞭解了《品德與生活》這一學科。它是將多種學科的知識及實踐活動在生活的基礎上加以整合,新教材所傳授的知識已不在是教師以“告訴”的方式,而是突出學生在活動中的體驗和感情。如在觀看《我與動物交朋友》一課中,為了引起學生興趣,教師以“你們想與動物交朋友嗎”為切入口,指導學生怎樣才能與動物交朋友和怎樣很好的保護動物。新教材的應用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要在以後的教學中善於運用多種方式,把新教材的理念滲透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用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悦。

在這幾天裏,讓我很好的為自己充足了電,最後藉此對進修學院及班主任給我們的這次學習充實自己的機會表示感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