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先爭優我先行演講稿

來源:文萃谷 2.46W

首先,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句古訓,這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説的代表人物孟子的一句話,原文為:“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辭讓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是故,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簡而言之就是孟子認為惻隱、羞惡、辭讓、是非這四種感情是仁義禮智的萌芽,人的仁義禮智都是來源於這四種感情,故稱之為“人之四端”。

創先爭優我先行演講稿

也想大家會問,在這個以創先爭優為主題的演講比賽中,為什麼要把相隔千年的古訓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我認為我們今天開展得轟轟烈烈的創先爭優活動就是中華經典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創先爭優活動中湧現出來的楷模,每一位的身上都將仁義禮智這四種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

就拿原雲南省保山市原地委書記楊善洲同志來説,他的先進事蹟是我們在創先爭優活動中讀了又讀、學了又學的。在他工作的35年中,全心為民、艱苦樸素、清正廉潔,為保山市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退休後,他紮根林區,20年造林7萬畝,修建林區公路18公里,架設輸電線路4公里;獲獎後,他卻把所得全部獎金20萬元,分別捐給了學校和林常他的一生是清苦的,但他卻用他的一生將仁義禮智這四個字發揚光大,他的思想、他的業績將流傳千古,7萬畝林場的每一顆參天大樹都是他正直身影的體現。

先賢的古訓給了我們行動的標準,楷模的事蹟給了我們行動的力量,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作為一名信訪工作者,我們還能猶豫什麼呢?

“為黨分憂,為民解難”這是信訪工作者的宗旨意識,我們一切行動的最終目的都是為民。只有能人所不能,勇為創新者,為人所難為, 整理 甘為孺子牛,心繫羣眾,立足本職工作做奉獻,才能真正詮釋好這一宗旨。創先爭優活動,在我看來,先是一種理念,包括仁義禮智及所有的中華優良傳統;優是一種習慣,如同我們的工作、生活、吃飯、睡覺,創先爭優活動就是讓我們在先進理念的指導下形成一個良好習慣的過程。

作為一名信訪工作者,首先要熱愛我們的工作。信訪工作應該成為我們是事業,而不是職業。職業只是一種謀生手段,事業則是我們願意為之奮鬥並且樂在其中。

為了我們的事業,我們要把羣眾的利益作為最高利益,顧全大局、心繫羣眾;為了我們的事業,我們會敢吃苦中苦,敢做人中人,刻苦鑽研業務知識,提高處理信訪突出問題的能力,深入基層解決羣眾困難,帶頭服務羣眾;為了我們的事業,我們應該無私奉獻,做到恪盡職守、清正廉潔。

古人説:“勝非為難,持之為難”、我們將秉承信訪工作文明接待“八個一”是的職責,將惻隱、羞惡、辭讓、是非這四種感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做到“一張笑臉相迎、一把凳子讓座、一杯茶水解渴、一席良言解愁、一條政策解釋、一片誠信服務、一腔真情解憂、一句祝福想送”,真正讓羣眾怒氣衝衝而來,和顏悦色而歸。

最後,我借用中央電視台節目主持人柴靜的一句話:一個國家是由一個個具體的人所組成,只有一個國家擁有能夠追求真理的人,能夠獨立思考的人、能夠記錄真實的人、能夠不計利益為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夠扞衞自己權利的人、能夠知道這個世界不完美但仍不言放棄併為之奮鬥的人,只有一個國家能夠理解並尊重這樣的人,我們才能説我們有信心讓明天更加美好。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就是為了讓我們都成為這樣的人,為黨分憂,為民解難。

謝謝大家!

【擴展閲讀篇】

演講稿又叫演説詞,它是在大會上或其他公開場合發表個人的觀點、見解和主張的文稿。演講稿的好壞直接決

定了演講的成功與失敗。

演講稿像議論文一樣論點鮮明、邏輯性強,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議論文。它是一種帶有宣傳性和鼓動性的應用文體,經常使用各種修辭手法和藝術手法,具有較強的感染力。

演講未必都使用演講稿,不少著名的演講都是即興之作,由別人經過記錄流傳開來的。但重要的演講最好還是事先準備好演講稿,因為演講稿至少有兩個方面的作用:其一,通過對思路的精心梳理,對材料的精心組織,使演講內容更加深刻和富有條理。其二,可幫助演講者消除臨場緊張、恐懼的心理,增強演講者的自信心。

演講稿特點

主要區別

演講和表演、作文有很大的區別。

首先,演講是演講者就人們普遍關注的某種有意義的事物或問題,通過口頭語言面對一定場合的聽眾,直接發表意

見的一種社會活動。

其次,作文是作者通過文章向讀者單方面的輸出信息,演講則是演講者在現場與聽眾雙向交流信息。嚴格地講,演講是演講者與聽眾、聽眾與聽眾的三角信息交流,演講者不能以傳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情緒為滿足,他必須能控制住自己與聽眾、聽眾與聽眾情緒的應和與交流。所以,為演講準備的稿子就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主要特點

第一、針對性。演講是一種社會活動,是用於公眾場合的宣傳形式。它為了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論來曉喻聽眾,打動聽眾,“征服”羣眾,必須要有現實的針對性。所謂針對性,首先是作者提出的問題是聽眾所關心的問題,評論和論辨要有雄辯的邏輯力量,要能為聽眾所接受並心悦誠服,這樣,才能起到應有的社會效果;其次是要懂得聽眾有不同的對象 和不同的層次,而“公眾場合”也有不同的類型,如黨團集會、專業性會議、服務性俱樂部、 學校、社會團體、宗教團體、各類競賽場合,寫作時要根據不同場合和不同對象,為聽眾設計不同的演講內容。

第二、可講性。演講的.本質在於“講”,而不在於“演”,它以“講”為主、以“演”為輔。由於演講要訴諸口頭,擬稿時必須以易説能講為前提。如果説,有些文章和作品主要通過閲讀欣賞,領略其中意義和情味,那麼,演講稿的要求則是“上口入耳”。一篇好的演講稿對演講者來説要可講;對聽講者來説應好聽。因此,演講稿寫成之後,作者最好能通過試講或默唸加以檢查,凡是講不順口或聽不清楚之處(如句子過長),均應修改與調整。

第三、鼓動性。演講是一門藝術。好的演講自有一種激發聽眾情緒、贏得好感的鼓動性。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依靠演講稿思想內容的豐富、深刻,見解精闢,有獨到之處,發人深思,語言表達要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如果演講稿寫得平淡無味,毫無新意,即使在現場“演”得再賣力,效果也不會好,甚至相反。

第四、整體性演講稿並不能獨立地完成演講任務,它只是演講的一個文字依據,是整個演講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演講主體、聽眾對象、特定的時空條件,共同構成了演講活動的整體。撰寫演講稿時,不能將它從整體中剝離出來。為此,演講稿的撰寫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根據聽眾的文化層次、工作性質、生存環境、品位修養、愛好願望來確立選題,選擇表達方式,以便更好地溝通。

其次,演講稿不僅要充分體現演講者獨到、深刻的觀點和見解,而且還要對聲調的高低、語速的快慢、體態語的運用進行設計並加以註釋,以達到最佳的傳播效果。

另外,還要考慮演講的時間、空間、現場氛圍等因素,以強化演講的現場效果。

第五、口語性

口語性是演講稿區別於其他書面表達文章和會議文書的重要方面。書面性文章無需多説,其他會議文書如大會工作報告、領導講話稿等,並不太講究口語性,雖然由某一領導在台上宣讀,但聽眾手中一般也有一份印製好的講稿,一邊聽講一邊閲讀,不會有什麼聽不明白的地方。演講稿就不同了,它有較多的即興發揮,不可能事先印好講稿發給聽眾。為此,演講稿必須講究“上口”和“入耳”。所謂上口,就是講起來通達流利。所謂入耳,就是聽起來非常順暢,沒有什麼語言障礙,不會發生曲解。具體要做到:

把長句改成適聽的短句;

把倒裝句改為常規句;

把聽不明白的文言詞語、成語加以改換或刪去;

把單音節詞換成雙音節詞;

把生僻的詞換成常用的詞;

把容易誤聽的詞換成不易誤聽的詞。

這樣,才能保證講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清楚明白。

第六、臨場性

演講活動是演講者與聽眾面對面的一種交流和溝通。聽眾會對演講內容及時作出反應:或表示贊同,或表示反對,或饒有興趣,或無動於衷。演講者對聽眾的各種反映不能置之不顧,因此,寫演講稿時,要充分考慮它的臨場性,在保證內容完整的前提下,要注意留有伸縮的餘地。要充分考慮到演講時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以及應付各種情況的對策。總之,演講稿要具有彈性,要體現出必要的控場技巧。

主要功能

第一、“使人知”演講。這是一種以傳達信息、闡明事理為主要功能的演講。它的目的在於使人知道、明白。如美學家朱光潛的演講《談作文》,講了作文前的準備、文章體裁、構思、選材等,使聽眾明白了作文的基本知識。它的特點是知識性強,語言準確。

第二、“使人信”演講。這種演講的主要目的是使人信賴、相信。它從“使人知”演講發展而來。如惲代英的演講《怎樣才是好人》,不僅告知人們哪些人不是好人,也提出了三條衡量好人的標準,通過一系列的道理論述,改變了人們以往的舊觀念。它的特點是觀點獨到、正確,論據翔實、確鑿,論證合理、嚴密。

第三、“使人激”演講。這種演講意在使聽眾激動起來,在思想感情上與你產生共鳴,從而歡呼、雀躍。如美國黑人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的《在林肯紀念堂前的演説》,用他的幾個“夢想”激發廣大的黑人聽眾的自尊感、自強感,激勵他們為“生而平等”而奮鬥。

第四、“使人動”演講。這比“使人激”演講進了一步,它可使聽眾產生一種欲與演講者一起行動的想法。法國前總統戴高樂在二戰期間的英國倫敦作的演講《告法國人民書》,號召法國人民行動起來,投身反法西斯的行列。它的特點是鼓動性強,多以號召、呼籲式的語言結尾。

第五、“使人樂”演講。這是一種以活躍氣氛、調節情緒,使人快樂為主要功能的演講,多以幽默、笑話或調侃為材料,一般常出現在喜慶的場合。這種演講的事例很多,人們大都能聽到。它的特點是材料幽默,語言詼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