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分校屆畢業典禮會上的領導講話稿

來源:文萃谷 2.01W

各位同學、各位老師:大家上午好!

大學分校屆畢業典禮會上的領導講話稿

大約一週前,學生處的同志徵求我的意見,能不能在今年的畢業典禮上代表全校老師給同學們講講話?當時,我未加思索,就應承了這件事。但及至應承下來,才知道要給大家講什麼是這樣困難!儘管我曾應邀到海內外50餘家高校做過演講,也儘管我從教二十年來從來不帶課本或者教案上課。但那都是在我的專業領域,我所面對的對象也是法學專業的學生。今天,忽然面對着全校各個專業的畢業生們,我一時真不知道講什麼好!想來想去,我覺得還是用“從這裏出發,走向天下、走向世界”這個題目向各位同學們道別。

四年前,在山大成立100週年之際,各位帶着無限的憧憬,從祖國的四面八方匯聚到山大這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藴的百年老校;今天,四年之後,大家又揹負着無限的憧憬,要從這裏出發,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建功立業、追逐希望!

從這裏出發,走向世界,我們要永遠固本強根、不斷壯大。千萬不要認為,我們在這裏的所授所學,僅僅是書本上的迂腐見解。和社會實踐格格不入。在小時候,我曾聽過長輩們這樣講:“三年不學習,思想彙報專題會荒沒一個秀才”。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説:只有像孔夫子所講得那樣,學而時習之,才能不僅鞏固大家在這裏所學的知識,而且在現有知識基礎之上,有所拓展,有你自己的貢獻。我也曾聽一些畢業生這樣給我講過:謝老師,咱們的老師在課堂上講的那一套法學理論真沒用,我僅僅工作了半年,就已經打過犯罪嫌疑人。你不打他不説啊!後來我給這位同學講:要麼是老師講得真沒用,要麼是學生學得還不到家。為什麼要給大家講這些故事?我是想通過這些故事進一步引出:對於各位已經取得學士學位、甚至碩士學位的同學來講,在這個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的社會裏,我們建功立業的基礎就是我們的專業知識。這樣講,決不是説大家不能有廣泛的興趣和廣博的知識,也似乎與我們竭盡全力培養“複合型人才”的宗旨有點睽違。但在我看來,這期間並不矛盾。因為我們這個時代早已是一個走出了原典的時代,像墨子或者亞里士多德那種百科全書式的人物已經越來越少,即使有,也不會那樣叱吒風雲,影響廣泛。反之,只有在學科分工的大背景下,在自己所從事的學科領域內真正有所成就,才會有足夠的資格和其他領域的人們交流、對話。

對此,我有切身的體會。大概10年前,我自己還經常埋怨中國法學界的知識貢獻不足以使其他學術界向法學求取什麼學術經驗,汲取什麼學術方法。但近些年來,就我自己的經歷而言,海內外一些包括哲學家、政治學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漢學家、甚至歷史學家在內的學者主動寫信或來電話,和我探討一些學術問題。大家知道,我學習和研究的本來是法理學的問題,為什麼這些學者要和我探討學術問題?因為我在我的專業領域內做出了一點點貢獻。這樣講的意思,不是我在這裏推銷自己,我也不需要什麼推銷。而是通過自己的經驗告訴大家:在當今這樣一個社會大分工的時代,只有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有所貢獻,才能對整個社會有所貢獻。所以,大家要珍視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知識。千萬別以離開學校,就慷慨地把你所學到的知識返還給老師、返還給學校。荀子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在這裏的所學所思,正是大家積跬步而至千里的起點。相信大家有了這個起點,畢會乘千里長風,破萬里浪!

從這裏出發,走向世界,我們必須志存高遠,追求卓越。大家知道,這些天,我們山東老鄉、著名科學家丁肇中先生再訪山大,首防威海分校。也許,在座的各位昨天就聆聽了丁先生的學術報告。我本人沒去聽講,甚至對先生這幾次來訪山大我關注很不夠,最全面的範文參考寫作網站但在小時後,我讀過包括先生在內的一些科學家成才的故事。在這些故事中,一個普遍性的'因素是:成才者往往少年大志。中國古人云:“取法乎上,僅得其中”。這裏的法是什麼意思?大概至少有目標、目的、志向的含義。在我多年的觀察中發現,有不少在大學期間學習上、社會活動上的佼佼者,一旦步入社會實踐,反而無所作為。同時我也發現,大學學習期間彼此彼此的學生,經過十年、二十年的努力,在實際所取得的成就上卻相差懸殊。我想,造成這種懸殊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恐怕是不能迴避的:那就是一個人能否樹立持之以恆的遠大志向。有遠大志向的人並不一定成功,但沒有遠大志向的人肯定不成功。所以志當存高遠,乃是我們在現在這個日漸競爭激烈的時代取得事業成功必要條件。

我經常給法學院的同學這樣講:在這個競爭日趨激烈的時代,大家一定不要有“樹大招風”、“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的思想,反之,在合法範圍內,想做官的官做得越大越好,甚至大到做國家領袖;想賺錢的錢掙的越多越好,最好是成為世界的財界首富;向做學問的作的約有影響越好,最還是能夠成為思想導師……回想在我們山大,就曾經走出過共和國的開國元勛;走出過共和國的財政部長;走出過領銜學壇的學術領袖;範文寫作也走出過令人景仰的文學大家;近些年還湧現出了不少令國人關注的財界精英,當然,大家更清楚的是,這裏還“生產”了我們共和國大家教育史上最年輕的大學校長,他就坐在大家面前,剛才還給大家訓過話呢!我們的師兄、師姐們能辦到,我們,我想當然能夠辦到?只要志存高遠、追求卓越,就有可能辦到!

從這裏出發,走向世界,我們理應飲水思源,銘記師恩。今天過後,雖然各位將要踏上各自不同的工作崗位、學習崗位。但是我想,大家會永遠懷念的,是這座“松濤陣陣沁人意、海浪聲聲滌我胸”的優美校園,還有校園裏曾經為大家嘔心瀝血的老師。我本人儘管沒有在山大接受過系統的教育,但早在我來山大之前,就知道在我們這所學校裏,曾經有老舍、聞一多、梁實秋、沈從文、洪深、成仿吾這樣的文學大師執掌過教鞭;也曾經有馮元君、陸侃如、肖滌非、高亨、楊向奎、王仲犖、童書業這樣的文史巨匠站過三尺講台;還曾經有童第周、曾呈奎、王淦昌、潘承棟等科學名家曾在這裏馳騁教壇……母校的這種繁榮,不是曾經的歷史,大家知道,經過新一代山大人的奮力拼搏、也經過在座的各位的添磚加瓦,山大這些年來在中國取得的明顯進步!

所以,不論大家將來走到天涯海角,也不論大家將來取得多大的成就,我們都理應銘記母校的恩典,銘記老師的恩德。去年,法學院考取湘潭大學的一位同學,當他知道在湘大舉辦的一個會議上有我的主題發言、也有我主持會議的信息時,特別急切地盼望着我的到來,但最後我並沒參加成這次會議,當他得知此消息時,他竟然在電話中説自己很遺憾、很難過。其實這位同學我至今不認識,雖然我曾經是他們的院長。這種對母校、對母校老師的真摯情感,或許不僅僅是一種情感,同時也往往是一個人在未來的途程中事業有成的動力。各位同學,儘管在座的絕大多數人很快就要告別這所優美的校園,告別與大家同甘共苦的老師們,但我想母校的大門隨時給大家敞開着,母校的老師也隨時會張開雙臂,熱情歡迎大家今後的到來。

最後,我想把前天寫給法學院20xx屆畢業生的這首詩獻給大家,既與大家共勉,也希望大家一路走好!

熟讀海韻時光流,

細品山魂歲月稠。

心向重霄鵬展翼,

驚人故事不難求!

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