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教育演講稿模板集錦六篇

來源:文萃谷 2.15W

演講稿的格式由稱謂、開場白、主幹、結尾等幾部分組成。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演講稿的使用越來越廣泛,怎麼寫演講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演講稿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教育演講稿模板集錦六篇

教育演講稿 篇1

今天下午放學後,利用週三大教研時間,進行了班主任經驗交流會,對自己不成熟的教育故事進行了分享,獻醜了。

用愛教育,做幸福的班主任

前幾天看了一個電視節目,説的是一個專門照顧孤兒的機構叫xx助學中心,其中當看到xx助學中心的王媽媽為了助學中心的孩子們而不能照顧自己的孩子時,我在感動之餘問我自己:“我能像助學中心的老師那樣愛自己的學生勝過愛自己的孩子嗎?”我的答案是:“不能。”孩子是我帶到這個世界的,是我最親近的人,我愛她勝過愛我自己。然後我又退一步想:“我能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我的學生嗎?”我想了半天,答案是:“也不能。”我瞭解自己的孩子,我能進入我孩子的心靈,而面對40個孩子,我不可能想了解自己的孩子一樣去了解我的每一個學生。但是我想我最起碼應該做到:在面對我的學生的時時刻刻,我應該想到:“如果是我的孩子,我希望她遇到一個怎樣的老師,我希望老師怎樣對待我的孩子,我就怎樣對待我的學生。教育的真諦是愛,只有有愛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只有愛自己的學生,你才會有幸福的感覺。

一、劉xx和我説:“老師,你學習的時候,我想你了。”

劉xx和我説這句話的時候,我正在擦教室外的玻璃,他一直在我旁邊跑來跑去,很高興的樣子,因為我用了他的抹布。

劉xx是一個在班內被邊緣化的學生,上課不聽講,自己玩自己的,物品擺放很亂,經常被學校查到,基於此,平時在班內對劉xx多的是指責和批評,雖然極力掩飾,但難免會流露出厭惡的情緒,但孩子説想我了,我很慚愧,確實沒有給孩子多少關愛。

説起劉xx的抹布,還有一些曲折。開學初給每個同學安排了衞生打掃的任務,劉xx的任務是擦玻璃,需要帶抹布,但是一連好幾天,他都沒帶來,所以少不了批評他。劉xx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平時由奶奶照顧,看他一直帶不來抹布,我也很無奈,於是就在家裏帶了一塊抹布,準備給他用,誰知早上剛到教室,劉軍強就拿了一塊竹纖維的抹布很自豪的給我看,我表揚了他,囑咐他好好擦玻璃。

今天是週二,下午第三節集體打掃衞生,重點是擦玻璃,作為二年級的學生都不會擦玻璃,越擦越髒,由於抹布沒擰乾,玻璃全是水珠幹後的斑漬,我就用劉軍強的窗户給學生示範,對劉xx説:“把你的抹布拿給我用。”劉xx的抹布在課桌裏,他連忙跑去拿,這時手裏有抹布的學生爭先恐後的説:“老師,用我的。”“用我的”我笑着説:“不,我用劉xx的,劉xx的抹布很好。”這時劉xx很自豪的把抹布遞給我。示範後,讓學生擦教室內的玻璃,考慮到安全因素,我親自擦教室外的玻璃,由於劉xx的抹布我用着,他負責的玻璃我也擦乾淨了,就安排劉xx説給我搬個座位到教室外。放下座位後劉xx並沒有走,而是在我身邊轉來轉去,突然對我説:“老師,你學習的時候,我想你了。”

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我們的學生?學習優秀,聰明伶俐的學生人見人愛,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更渴望得到教師的愛,而是我們稍稍的關愛,孩子就會給我們更多的驚喜,上一學期教的學生焦金傑是一個和劉軍強差不多的學生,由於經常完不成作業,批評和訓斥是少不了的,今年不教他了,焦金傑總是主動問老師好,其他的學生做的都不如他做得好。現在想想,孩子沒完成作業,好像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情,孩子的智力有差別,不可能一刀切,怎樣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讓他們快樂,讓他們成為教室的一員,而不是邊緣化,那才是完美的教室,讓孩子進入教室時是憧憬和嚮往,期待今天老師會表揚我嗎?而不是忐忑和恐懼,我做錯了什麼,不會挨批評吧。那我們的教室就離完美教室又近了一點。讓越來越多的學生説:“老師,你不在我好想你。”想想真美!

二、用孩子的眼睛看待孩子的世界

縣裏來學校視導,很忙,除去大課間帶操外幾乎沒上班裏去,中午的時候碰上張書浩,張書浩神祕的告訴我,“老師,王xx犯事了。”“犯事了?”我心裏有點好笑,問:“犯什麼事?”

“我也不知道,我聽寫字老師説的。”由於太忙,想下午有時間的時候找震宇瞭解一下情況。正好下午習字時間碰上張老師,問了一下,張老師説,在上午第三節的寫字課上,王振宇説上廁所,過了有十分鐘還不回來,張老師就到廁所去找,正碰上王振宇把紙簍裏的手紙倒到馬桶裏。本想下午的時候找王振宇,可是由於下午到縣裏開會就沒來得及找。週一到校後,找到王xx,沒提週五的事,讓王振宇反思一下上週表現,有哪些違反紀律的事,他想了半天説:“帶錢到學校,買玩具,喝孫靚穎的水,到草坪上玩”説了很多,我一一做了評價,可是就是不説週五的事,於是我提示説:“在廁所裏幹啥了?”“在廁所裏衝紙玩來。”王振宇説。我注意到他用了一個字“玩”,而不是説把手紙倒進馬桶,於是我問:“你知道手紙為什麼放紙簍裏嗎?”“不知道。”是的,農村的孩子沒見過馬桶,不知道馬桶會堵,他可能只是覺得水流衝下時覺得好玩。就像《窗邊的小豆豆》中的小豆豆,上課時不停的開關課桌蓋,以致影響正常上課,不是因為她故意搗蛋,而只是覺得:“學校真棒!家裏桌子的抽斗是這樣拉出來的,可學校的桌子上面有蓋。和垃圾箱的蓋子差不多,只不過更滑稽,什麼東西都能收進去,可好玩哩!”我們習慣用成人的是非標準來評價孩子,給孩子帶上道德敗壞的帽子,讓學生感覺自己是個壞人,並慢慢認同自己是個壞人,最終學生可能真的就變成了壞人。

三、捉蝸牛,逮螞蚱

有一天午休時到班裏轉了一圈,高媛告狀説:老師誰誰誰到那個水泥柱子那兒去捉螞蚱,我拿眼看了一下被點到名字的幾個同學,一臉的犯罪感,經過核實,又有幾個同學被揪出來,我狠狠的教育了他們一番,學校規定、自身安全,道貌岸然的講了一番道理,學生也表示做錯了,再也不去了,我感到很滿意。又過了幾天,又有學生告狀説:有的學生到土地裏去找蝸牛,又被我訓了一頓,從此班內太平。過後我反思自己的行為,他們在驚奇的主動地探索自然,認識這個世界,被我以安全為理由扼殺了學生的探索行為,其實還有一個私心,那就是學生捉螞蚱、逮蝸牛的行為會把大量的泥土帶到教室,破壞教室衞生。這個理由多麼的蒼白,和學生的探索行為比起來,教室的衞生髒一點、學生的個人衞生髒一點是多麼的不重要。教室衞生髒了打造一下就好了,個人衞生髒一點洗一洗就可以了,俗話説一歲年紀一歲心,孩子的好奇心過了這個年齡就再也不會回來了。學生主動去探索時被我制止了,等到學生的好奇心被抹殺了,不想研究了,我們又在科學課上讓學生去研究蝸牛,學習螞蚱。我都幹了什麼?

更重要的是我沒問孩子們:螞蚱蝸牛去哪兒了!

我們常常看到天真無邪的孩童欣賞昆蟲之間廝殺,欣賞蚯蚓被裁成兩截之後的掙扎,欣賞受傷後的蝙蝠無助的顫抖我錯失了一個多麼好的生命教育的機會,學生捉螞蚱,逮蝸牛,逮完後做了什麼?逮的螞蚱蝸牛是怎麼處理的?我都沒有過問,只是簡單粗暴地制止,螞蚱是美麗的,仔細觀察,螞蚱的腿簡直是無與倫比的藝術品,蝸牛是美麗的,蝸牛的殼是大自然的傑作,這些我都沒有引導學生去發現,更重要的是沒有問學生這些螞蚱蝸牛的去向,應該讓學生認識到螞蚱也好、蝸牛也好,都是一種生命,所有的生命都應該得到尊重,你揪掉螞蚱的一條腿,就像有人砍掉你的一條腿一樣都會疼,我們觀察完後應該把他們放回他們生活的棲息地,讓他們自由地生活。這讓我想起了很多報道:虐貓事件、虐熊事件、弒母事件太多太多對生命的.漠視,甚而是一不如意就捨棄自己的生命,我們試想一個連螞蚱都不忍傷害的孩子還會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嗎?前幾年在中國地理雜誌上看到一組蚊子吸血過程的圖片,作者説:“我為這段視頻深深着迷。我曾經在書上讀到,蚊子的口器可以在皮膚中移動。能親眼看到這一情景太棒了。因為蚊子的口器可以像針一樣刺入皮膚,所以你會覺得它是一個堅硬的結構,但實際上,它柔軟易彎,還可以控制彎曲的方向和角度。昆蟲的身體結構真令人着迷!”這就是對生命的敬重,按照人類的説法,對人類有益的是益蟲,對人類有害的是害蟲。但是對於大自然,或者其他生物那就完全不同了。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害蟲!站在人類的角度看,打不死、除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蟑螂是廚房或雜物間的常客,是人們的一塊心病。但是

站在蟑螂的角度看,他們只是循着食物氣息生存,哪裏陰暗潮濕有垃圾就去哪裏,用報紙、用拖鞋、用殺蟲劑將他們趕盡殺絕的人類,也是它們的頭號敵人。這些道理我都可以在捉螞蚱事件中傳輸給學生,可是我錯過了,怎麼辦?補,亡羊補牢,我決定待到來年春暖花開日開一次主題班會,就捉螞蚱事件展開討論,我還要找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和孩子們一起去尋找螞蚱、蝸牛、蜻蜓的祕密。

教育演講稿 篇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還記得八年前,當我第一次踏上講台,我曾是那樣的緊張而又迷罔。歲月匆匆,不經意間,我已從教8個春秋了,在這裏我收穫了很多東西,我也曾笑過,也曾哭過,也曾感動過。伴隨着孩子們的成長中,我也逐漸成熟起來,感到了快樂和滿足。是他們讓我有了成就感和幸福感。也真正明白了教師的內涵和責任。

上學期,八年級年級要到少陽進行維持三天的實踐活動。聽到這個消息,學生們沸騰了,興致勃勃地做着準備。而我卻感到了很大的壓力和責任,最擔心的就是學生的安全問題。到那裏,沒有了學習的壓力,不等於放野馬嗎?還能收得住他們嗎?出人意料的是,在那裏學生們不僅一個個熱情高漲,而且也很遵守紀律,做事有條不紊,我懸着的一顆心總算放了下來。每天一節課連着一節課,大家過得充實而又快樂,我的熱情也被調動起來。和他們一起串珍珠做小兔子,一起炒菜,一起磨豆漿,一起烙鐵花,一起分享勞動成果,大家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無論成績好壞,大家都全身心投入,盡情發揮自己的特長。我才發現原來學生的潛力是那麼大,創造力是那麼奇特,想象力是那麼豐富。而且活動中表現出的互幫互助的精神和集體榮譽感更讓我欣慰不已。當然也有一件讓我惱怒的事。那是在一節軍訓課上,教官讓學生越過一系列的障礙。有相當一部分女生比較膽怯,甚至矯揉造作,我看到了很惱火,狠狠地批評了他們,但“言傳”不如“身教”。我當即就和他們一起訓練,在攀登和翻越高牆時,我也緊張起來,心直慌,但我告訴自己:“不能退縮,有那麼多雙眼睛看着你,自己的失敗就意味着學生的失敗!”我只好咬緊牙關,翻了過去。從同學們敬佩的目光中,我知道此刻我不僅戰勝了自己,也在學生面前樹立了威信。果然,大家沒有了膽怯,沒有了退縮,有的只是前進的身影。我想這就是“身教”的魅力吧!

這次活動給我驚喜,給我快樂,也給了我深刻的啟發。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塊美玉,關鍵看你怎樣去雕琢。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肩負起雕刻師的責任,讓每一塊玉都散發出它應有的光芒!“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將不辱一個教師的使命,讓成才的種子遍地開花!謝謝!

教育演講稿 篇3

今天我們的教育在很多情況下,價值是扭曲的,這使得教育有很多不人性化的地方,沒有體現以人為本。實行了大學聯考報名社會化以後,我想可能會帶來以下幾個方面的變化:

第一,使得學校的辦學行為更加規範。學校的壓力減輕以後,他們就應該開齊、開足各種課程。比如説,體育課、藝術類等,學校加課和補課的熱情也會由此降低,在一定的程度上減少課程的總量,使學生有充足睡眠和體育活動的時間,週六週日補課的情況也可能會得到逐步緩解。這時,我們就應該從學校設置課程的多樣性上評價學校,考慮是不是可以適應學生髮展。為學生提供逐步豐富的課程,而不僅僅是把課和內容緊緊限於升學考試所規定的那幾個學科。

第二,由於這種做法會使學校的壓力減輕,在一定程度上,會有助於緩解生源大戰的激烈程度。比如説,我們多年來談的奧數熱的問題,我想會逐步得到緩解。

第三,緩解教師的壓力。有利於促進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去年,我們聽到有幾起師生之間發生衝突,以至於學生殺老師的事件,我想説,從目前我們從媒體上得到的對情節的描述上看,我個人認為,或多或少有教師教育行為不當在先。為什麼我們今天的教育失去了對學生的寬容、耐心呢?我想跟老師、學生承受了巨大的分數壓力、考試上的壓力有很大的關係。

我想,學校的壓力緩解、教師的壓力緩解以後,會有助於使我們過分緊張的師生關係也得到緩解。教師和學生就能夠以一種更加正常的方式來相處。我在自己的博客上也説過,教育的藝術説到底是師生相處的藝術。教育的過程是師生共處的一段生命歷程。如果沒有良好的師生關係,就談不上教育,如果師生關係被污染和惡化了,那麼我們教育很可能就失去了它應有的功能。

另外,這還有助於推進我們的一些教育方面的其他改革,比如説課程方面的改革。究竟能不能緩解學生的壓力和負擔,在這點上,我認為是很有可能的。我們的老師到外地的學校去聽課,發現有一些課純粹就是一種低層次的重複式訓練,比如説上課對答案,或者一遍遍講考試技巧,一遍遍講同樣的題目。我覺得,嚴格地説這些不是教育。如果教師的壓力緩解了以後,那麼教師就會有更多的思考空間去鑽研教育的藝術,能夠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更有效的教學。這就有可能使學生在同樣長的時間裏,把知識學得更好,在這樣的基礎上來緩解學生學習的壓力。正是由於學校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有時違背教育規律,使學生的學習得不到滿足,於是學生才盲目地去參加各種社會上的補習,我想這是加重學生課業負擔的原因之一。

我想,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學生這種學習的負擔壓力會逐步地得以緩解。當然我也承認大學聯考報名實行社會化以後,真正實現學校教育價值的迴歸,真正實現學生課業負擔有效減輕,需要一個過程。也可能在最初的幾年,學校總是通過各種方式想方設法地來了解自己學生考試的情況,來拿這個做一些宣傳。我想,經過一段時間以後,社會上對這個事情的炒作以及關注就會逐步地淡化。這樣的話,學校的壓力、教師的壓力,學生課業負擔就會逐步減輕。

對於教育價值追求的偏離所造成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剛才我們談到,中國為什麼在近代落後了,我想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們對一種文化價值的追求出現了偏差。當然,中國落後的原因不僅僅是沒有辦學校,這不是一個最根本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文化落後。文化落後一個具體的體現,就是我們對於它的價值追求出現了偏差,一個國家的國民對於價值的集體性的追求出現偏差,必然要造成一個國家的落後,一個民族的落後。學校也是這樣,如果我們對於價值的追求產生了偏差的話,那麼學校的發展、教育的發展,很難回到一個正常的軌道上來。

教育演講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朋友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傾心教育熱土,齊鑄不朽師魂》我是一名來自××鎮一中的普通教育工作者。幾年的教育生涯,讓我深深地體驗到:敬業奉獻是為師之本,愛心責任是師德之魂。贊科夫説得好:“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主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學生。”只有給予學生愛,讓學生感受到愛,體會到被愛之樂,他們才會學着去愛別人。“金鳳凰”要愛,“醜小鴨”更要愛,唯有愛滿天下才能換來桃李芬芳。一個生病的學生看到老師為自己着急得流淚,一定會倍感温暖而銘記在心;一個對學生噓寒問暖的老師,必定是一個深受學生喜愛的好老師。面對學生的偶然犯錯甚至是冒犯自己,你是寬容地就勢引導,還是大發脾氣或撒手不管呢?有愛心的教師總是選擇前者,他們善於把關懷和寬容作為與學生溝通的法寶。這些老師就像“老鷹捉小雞”遊戲裏拼命保護自己孩子的雞媽媽一樣,面對“老鷹’,他們選擇義無反顧地張開雙臂,挽回了“小雞”的安危。這,正是高尚師德的偉大力量。

當“師德缺失”、“教育之痛”被屢屢提及時,當“行為示範”的為師準則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開始扭曲時,這些教師卻用生命書寫了大大的“師德”二字,留給我們的,難道不是難以衡量的財富,和沉甸甸的警醒嗎?

如果你是一絲春雨,就要滋潤更多的小草;如果你是一片樹葉,就要遮擋更多的綠蔭;如果你是一縷陽光,就要温暖更多的心靈。這就是教育者的胸懷。在我們的身邊,這樣的教育工作者又何嘗少呢?他們承受着社會的壓力,肩負着家長的厚望,承載着孩子們的期盼,有的帶着一身病痛,裝着藥,卻執著地站在講台上;有的將孩子的作業帶回家,帶上老花鏡,一本一本的細細地批改;有的親人病重在牀,卻捨不得離開孩子,捨不得請一天假;有的雖已年過半百,卻仍然孜孜不倦,學新理論,學信息技術,苦練三筆字,不斷更新觀念,做到了人老心未老;有的甘心獻身於貧困山區教育事業,不為名,不為利,為的是讓那裏的孩子走出大山。他們無怨無悔,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來捍衞職業的聖潔,用行動來診釋師德的真諦!他們把委屈和淚水裝進心裏,呈現給家長、孩子們的,永遠是陽光燦爛的笑臉!他們的精神又何止是春蠶精神、蠟燭精神!

“教育無小節,節節是楷模”。教育學生是個艱鉅的靈魂和性格塑造工程,就讓我們在這半畝方田裏勤耕力作,用自己豐富的知識,風趣的談吐來征服學生的心。用自己端莊的儀表,得體的舉止感化學生的行為。用自己高尚的師德,真誠的師愛塑造學生的靈魂,真正負起“三錢粉筆,萬鈞重擔”的為師之責,讓自己的生命之火為教育事業而熊熊燃燒吧!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作為教育工作者,從事着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我們倍感自豪。沒有鮮花,我們卻擁有滿園的桃李芬芳;沒有掌聲,我們卻贏得尊重與讚賞;沒有金錢,我們卻擁有孩子們心靈的陽光!我們播灑着期盼,收穫着成功的喜悦;我們播灑着清貧,收穫着社會的富強!既然選擇了教育,就要無怨無悔。因為,我們是光榮的教育工作者!耿耿園丁意,拳拳育人心;身於幽谷處,孕育蘭花香。讓我們宣誓:任憑歲月更迭世事滄桑,任憑青春流逝憔悴紅顏,我們依舊永守心中這盞希望之燈,傾心教育熱熱土,同鑄不朽之師魂!我自豪,我足教師;我驕傲,我是人民的教師!謝謝大家

教育演講稿 篇5

"幸福就是一種感覺,敞開心靈去感受,幸福無處不在……。"與學生朝夕相伴的日子,我每天都在享受着:感恩的幸福

當着世界上最小的主任,看着孩子們一天天的成長,我的心裏有着説不出的感覺,即便喜、怒、哀、樂也覺甘之如飴。

一個陰雨天,我們在室內上大課間,當做完手語操後,我讓孩子們大聲的對同桌或老師説出自己心底的感恩,氣氛很融洽,於是,我便趁熱打鐵地問道:"或許爸爸媽媽會告訴你,我們不需要你的感恩,只要你好好學習,好好成長,那麼你們能知道爸爸媽媽真正的心思是什麼嗎?"

"我知道,他們的心思就是想讓我們成績好,將來考個好大學。"

"我知道,爸爸媽媽對我最大的期望就是我能好好學習,找個好工作。"

我微笑地看着這幫天真活潑的孩子們,心裏也在漸漸地被他們的天真,被他們的懂事,被他們細膩的情感所感動。這時,平時因為調皮搗蛋沒少挨我批評的蘇威同學在下面嘀咕了一句:"爸媽的心思我知道,老師的心思我也知道……"我一下愣住了,這幾個平時分開來説聽起來那麼平凡的字湊在一起,怎麼讓人覺得那麼的震撼。周圍的學生開始小聲議論起來:"你知道你説説看呀,老師的心思誰都猜不到……"。"不,我知道,我們都應該知道,老師的心思就是希望我們有好的表現,能好好學習……"聽了他的反駁,我再一次的震撼了,詫異與這樣的話會出自一個如此另老師頭疼的學生身上,看着他那認真的樣子,我忽然覺得心裏酸酸的……

過了幾天,他在作文中寫到:"老師的心思我知道,所以我要為辛苦的老師發明一種萬能講台,可不要小看它哦,它的功能可強大了……。上課時老師寫字總會斷筆頭,在這時,老師只要把斷了的筆頭放到講台的櫃子裏,再按一下紅色的按鈕,它就可以發動強化再生功能,這樣老師就可以安心寫字了……。"看着這還略顯稚嫩的文字,我是多麼的幸福呀!那幸福來自於被你所關注的人對你的理解呀。

去年六一前夕,我給學生布置了一項特殊的六一作業。"三個一",即:算一筆感恩帳,寫一封感恩信,唱一首感恩歌。假期結束後收上來的作業,他的習作深深地打動了我。

尊敬的呂老師:

您好!在這裏我十分想感謝你。您,我們最貼心的班主任。鮮花奉獻給春天,彩虹奉獻給長空,我常問自己,我拿什麼奉獻給您--我親愛的呂老師。每當我看到您那親切的笑臉,就像見到了媽媽似的,一點兒也不陌生。您的心和我們的心緊貼在一起,您那親切的教導,讓我永遠也忘不了。

一直以來,我都在非常努力的學習着如何去當好一個班主任,如何讓學生真正能在我的"領導"下健康快樂的成長起來,從未想過會有一個學生對我如此感恩,從未想過,他們會用稚嫩的語句寫出對我的感恩。多麼懂事的孩子,他讓我在情緒低落時又找回了勇敢面對工作甚至面對生活的勇氣,因為我知道,有那樣一羣懂事的孩子在默默的關注着我,有那樣一羣可愛的精靈在滿懷感恩之心微笑着祝福着我,人生如此,還有什麼好苛求的呢?

幸福是綠色的生活,幸福是遠離塵囂的淨土,幸福是置身事外的安閒……而今,當我站在這神聖的講台,當着這最小的主任,面對那些天真活潑的孩子們,我的幸福就是每天批改那成堆的作業,我的幸福就是每天去糾正他們成長中的錯誤,我的幸福就是有他們的陪伴,陪伴我哭過,笑過,心酸過,感動過的所有感覺。而這些感覺,源自那些每天與我朝夕相伴的孩子們。

最後,我想用一首小詩來結束我的演講,也把這首詩送給在座的老師:有一種態度叫享受,有一種感覺叫幸福。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雙發現的眼睛;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份快樂的心情;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股創造的激情,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種生活的詩意,你能從平凡中品味出偉大,從失敗中咀嚼出失敗的成就,你會驚奇的發現,幸福從此熙熙攘攘。

教育演講稿 篇6

我有三個自私的想法:

第一個想法是不想太累了自己。我不願意被看作是一個工作狂。一個人活着,工作不應該成為目的,我不願意為工作獻身,更何況我也只不過是個普通人,理應努力工作,但世界一定不是靠我去拯救的,獻身了也未必給人類帶來什麼了不起的進步。當時校長中流傳着一句話叫校長“當不好、不好當、不當好”,是説在社會轉型期校長角色的艱難處境。於是第一個自私的想法就是讓我輕鬆些,我不想告別美好的生活。第二個自私的想法是讓我自由。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的一段學習生涯,讓我知道,人除了活在世俗世界之外,還有心靈的和精神的世界,在這三個世界裏,人獲得自由,才有幸福。我必須更大程度上尊重我的意願,我選擇,我行動,我承擔,這樣才是我的幸福。

第三個自私的想法是我不願意離任後被人罵。我是20xx年8月被任命為上海市**學校校長的,那年我32歲,我猜想,我不可能在這所學校裏呆一輩子,我不是神仙聖人,在我任期內總會犯錯誤,在任上的時候人們不敢説什麼,離任了就不一定。我有尊嚴,我愛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不願被人説。

這三個自私的想法使我有了個念頭,校長能不能被替代呢?假如校長可以被替代,我的工作就輕鬆了,也就可以幹更多自己想幹的事了,也就不怕任期滿了被人説三道四了,要罵去罵替代物吧,和我鄭傑無關。校長領導一所學校靠什麼?除了所授予的行政權力之外,校長主要依靠“法”、“理”、“情”這三件寶物,“法”就是規章制度,“理”就是學術與科研,“情”就是道德與情感。這三件寶合起來就是“依法治校”、“科研興校”、“以德立校”。

我認為,這三件都是校長必備的寶物,缺一不可,一個萬能神聖的校長大概可以把三件寶物佔全了,但作為普通人,如果只能從中選一件的話,我選第一件“依法治校”,因為這三件寶物一件不如一件珍貴,在我這個自私的人看來,讓我輕鬆、自在和不被人罵的寶物才值錢;説得冠冕堂皇些,讓一所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才是寶物呢!讓我們估且做一番比較:

首先,最不值錢的是校長靠自己的德性與感情領導學校,如果他僅靠這些能領導好學校,説明他是道德上的完人,而且他的情感絕不分對象絕不有偏見,在厚薄上也不會有大的起伏。但不幸的是,我不是德性上的完人,我這個年齡情緒上也變化得偏見得厲害,我擔心,如果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的話,我帶不出一所好學校了。如果要我每天因為校長而把自己滿是污垢的小尾巴藏起來去扮演個聖人,我覺得累得慌,何況中文系教我求真,沒讓我“死於廟堂”。

其二不值錢的要數“理”這件寶了,科研興校,確實有一些學校因為科研興了學校,但我也見多了下述現象:一、校長作為某課題負責人,搞起了學術霸權,全校人人蔘與搞“某某教育”,我是校長,你是教師,我有權搞這“某某教育”,你就沒權搞那“某某某教育”,到頭來,校長領銜的這個課題成功了,萬馬齊暗的局面發生了。二、花錢可以買科研,請些專家來做刀筆吏,裝點着門面裏外光鮮,將科研當個產業了也來個產教結合,這所謂學術腐敗。三、我們也許有全世界最多的教育科研項目,而且鮮見宣佈失敗的教育改革或實驗方案,可是改而不革的居多,到今天,連減負還減不下來,不知道我們到底是需要更多的科研還是更少些呢?這個活我也幹不了,索性不抱科研這件寶吧,職稱職級評定我也不要了,這樣清靜。

然後,我選了“法”這件寶,而且改了一下,不叫“依法治校”,叫“法治校”,依法治校的主語是校長,我還是沒有被替代,法治校更徹底些,“法”替代校長了。我認為在今天這樣一個時代,要完成教育從“前現代”轉向“現代”,我們不僅要運用哲學家思維、教育家思維、道德家思維來構想新的教育,而且還要運用經濟學家思維和法學家思維來建設新的學校。經濟學家關注成本、收益、需求、資源配置等問題,法學家關注正義、權力、權利與義務等問題,而經濟學家和法學家共同關心的問題是制度與制度供給,即什麼樣的制度是有效率的而且是公正的。一套高效而公正的學校管理制度是校長的首要替代物。

在**學校,我們建立了全面教育服務質量管理制度、“權力、財富、榮耀和工作崗位”等資源的配置機制、維護教師和學生普遍的和特殊權利的制度,不僅將學校從一所三校合併的薄弱學校帶到本區域內的一所以優質教育服務而知名的品牌學校,而且在未來若干年內,而且似圖通過持續的制度安排和改進,提高學校師生的生命質量,並促進學校由一個組織機構向“負責、多元、協力”的學習共同體轉化。

這四年來,我越來越相信一套好的制度就有一所好的學校。在這套好的制度下,校長被替代了。

但是,校長其實無法真正被替代,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好的制度也不是萬能的,美國的著名法官漢德説過這樣一段話:

我常常懷疑,我常常懷疑我們是否把自由和希望太多地寄託在法律、法院和憲法上。請相信我,這是一個不能實現的希望,一個虛妄的希望。自由生長在我們每個男男女女的心中。如果它在我們心中死去的話,那麼沒有法律能夠拯救它,沒有憲法能夠拯救它,沒有法院能夠拯救它。

發揮好作用的好制度必須有文化認同。校長雖然表面上被替代,顯得輕鬆悠閒和自在,但校長應努力成為學校文化領導者,站在更高的點上去領導學校做出深刻有為的而不是浮表的功利性的變革,並賦予學校更豐富而堅實的價值結構。

當我發現我可以被替代的同時,我又無法真正被替代;而我最終被替代時,我完全可以被替代。是因為,一所學校有可靠的管理制度作為堅實的土地,有共同的夢想和價值理念成為一片天空,校長可不可以被替代只是一個落伍的過於沉重的話題了,教師和學生關注於學習,享受着因共同學習而帶來的滿足感。

至於校長,誰在乎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