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家風家訓的演講稿(集合15篇)

來源:文萃谷 1.8W

通過對演講稿語言的推究可以提高語言的表現力,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演講稿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何寫一份恰當的演講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家風家訓的演講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家風家訓的演講稿(集合15篇)

關於家風家訓的演講稿1

家風——一個令人深受感悟的詞語成就了我,使我忍俊不禁覺得心中滿滿都懷着感激之情,在生活中,我薰陶着那獨一無二的好家風伴我成長,讓我從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變成一個積極向上、謙虛、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是哪些好家風改變了我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俗話説“父愛是船,母愛是帆。”父愛破着浪前行,母愛引導我在茫茫人海中不迷失方向的行駛,他們讓我在成長的海洋中乘風破浪,讓我不畏前險。”誠實守信,誠信待人”隨着時間的腳步潛移默化地成了我的好家風,他就像春天柔和的雙手温暖着我的心田,讓我心中的花朵絢麗地綻放,讓傳統的文明美德發揚光大。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句話是我的家風之一。在生活中,我們不能有一點兒的害人的想法,也不能丟了那麼一點兒的預防壞人的一種正確的心裏”。而且,要尊敬長輩、勤勞節省、誠實守信、樂於組人、不驕不躁。記得那次我還小,去郊外遊玩過程中,閒着無所事事的我,一邊用小手牽着媽媽的大手,一邊觀賞着唯美的畫面,突然,"呸"的一聲,一口痰調皮的從我的小嘴跳了出來,隨即,又不聽話地蹦到了地上,這時媽媽的.順風耳和千里眼察覺到我的動靜,立馬張口就急的火着了似的“哎呀”!

你什麼能這樣破壞環境呢?你知道嗎?環衞人士早出晚歸,不管什麼節日都沒有假期,可幸苦了!你的不文明的行為會深深的刺痛他們的心!害人之心不可有呀,!聽着媽媽的喋喋不休的教訓中,我漸漸的把紅的像小蘋果的小臉低到了地上——那次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有可能把“害人之心不可有”改成了“害人之心不可無”了,所以即使這件小事有多麼的小,也教導了我待人處事。最後,我想説“好家風養育着我,成就了我!”

家風,正像“播下了一種行為,收穫了一種習慣,播下了一種習慣,收穫了一種性格,播下了一種性格,收穫了一種命運”這句話。是啊,家風給我們播下、收穫了一種習慣、性格、命運,最終成就了這麼一個我,它還讓我有一技之長立足之地,讓我的生活多彩多姿、無憂無慮、井井有條。現在的我,就是你澆灌過的樹,你又是一頂小傘幫我擋過那一陣陣風,一滴滴暴雨,謝謝你,你成就了我,你的恩情我一定用行動湧泉相報!

關於家風家訓的演講稿2

敬重的教師同學們:

大家好!

假如家是一處草地,家風就如滋潤幼苗的雨絲;假如家是一座花園,家風就如吹開小花的微風;假如家是一片天空,家風就如點綴藍天的雲朵。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我們只有在嚴謹、良好的家風薰陶下,才會安康幸福地成長。我的爺爺這一輩,守信、節省、勤勞是我家的家風,但對我來説,閲讀求知是父母最重要的家教。

莎士比亞曾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祖輩們由於不識字,吃了不少苦頭。我的父母刻苦求學,轉變了自己的生活,他們深刻地體會到學問就是力氣,把閲讀求知傳承到了我的身上。小時候,媽媽費盡心機,千方百計讓我學會閲讀。為了讓我融入書的氣氛,媽媽常常帶我去書店看書。可是想要養成讀書的好習慣的確不太簡單,尋常我在書店裏,總被那些形形色色的人或事所吸引,看書心不在焉,在書店裏奔來跑去,媽媽像沒頭蒼蠅一樣圍着我轉來轉去,這樣“看書”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她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每天晚上,媽媽和爸爸捧着書,精精有味地看起來,我不想看書,自娛自樂,但爸媽看書時發出的大笑聲或怪異的'表情,漸漸地吸引了我,我也悄悄地看,漸漸的想,天長日久,慢慢養成了看書的習慣。有時小山似的作業寫晚了,濃濃的倦意向我襲來,我也得看上幾眼書才能入睡。

攻城簡單,守城難。閲讀求知已從父母的言行傳承到了我的身上,但他們並沒有因此轉變自己的習慣,仍舊一如既往地影響着我,鼓舞着我。每當夜幕降落,我在奮筆疾書寫作業,爸爸媽媽儘管可以出去,他們也不情願把時間鋪張在打麻將等沒有意義的消遣上,或讀書看報、或幫我學習,家裏總有濃濃的書香氣。爸爸媽媽每次出差,也不忘給我帶些圖文精緻的書,總能讓我驚喜不已。而我一家人去旅遊出遠門,找大型書店也是我們必做的事,只要到了書店,就像到了家,到了學問的港灣。

這就是我的家風——閲讀求知之風,願它永駐在我家,世代傳承。也願它伴着雨的演奏,和着風的吟唱,隨着雲的飛翔,飄在神州大地上,飄進千家萬户!

關於家風家訓的演講稿3

"家有家規,校有校規"是人人皆知的一句話,可家風是什麼呢?家風,簡單的講,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家風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我們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燦爛文化孕育了許多優良的傳統;良好的家風家規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家風是社會和諧的.基礎。

而我家的家規的一些規矩是一點點形成的,其中有一條就是大大方方、不自私。

有一次,我和小夥伴在一起玩,玩累了,回家去拿冰棍。而冰箱裏只有一隻冰棍了,我卻沒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拿出了那一根。父親見狀,忙問我為什麼只拿一根,我告訴父親冰箱裏只剩下一根了。父親聽後讓我把冰棍放回去,又累又熱的我,怎麼捨得把它放回去,父親見我無動於衷,忙訓斥道:"把冰棍放回冰箱,你吃冰棍解渴了,別人呢?"見到父親這樣,我也只好乖乖把它放回去,可當時的我哪懂得父親的良苦用心,現在才漸漸懂得,不得不説,因為父親的訓斥,使我做事時想着他人,這種性格令我終身受益。

我每次去朋友家玩兒,都會忘記父母規定回家的時間,玩得很盡興的時候就會很晚回去,讓大人們着急。

有一天晚上,父母因單位有事情都去加班了,我一個人耐不住寂寞,便約同學出去玩,而我卻沒有告訴父母,心裏本想着與同學玩一會兒就回家,可是我們在一起玩的高興就忘記了時間,天漸漸的黑了,我們都沒有散去的意思。關於好家風好家訓徵文(精選)徵文-主題徵文。直到有一位同學的家長催她回去,我們才各回各家。我剛到家樓下,就撞見父母,他們問我去哪了,我説玩去了。母親用嚴厲的口吻對我説:"媽媽不是已經和你講過了嗎?出去玩也要有時間觀念,要按時回家,到哪去也要告訴父母,你這樣讓我們有多着急呀!"説的我低下了頭,很是慚愧,從那以後,我養成了按時回家的習慣。

"按時回家,去哪與父母打招呼"也成為了我家的家規。

"孝"也是我家的家風,孝敬長輩,尊敬師長。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銘記家風,為自己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踏出堅定的步伐,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關於家風家訓的演講稿4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待人真誠,言而有信,助人為樂,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維繫現代社會的紐帶。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我要講誠信,不要撒謊,要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還要助人為樂,拾金不昧。

媽媽怕我不聽話,就定了家規,總共十條。一是要講誠信,不能撒謊,二是要助人為樂,拾金不昧,三是撿到東西要交給老師,四是要為班級做好事,五是要孝敬父母親等。

在吃飯時,不能發出聲音,而且還要長輩先動筷,我們小輩才能動筷,還有就是進房時要敲門,獲獎時不能太驕傲等,多麼的規矩。

在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次,那是個冬天,我和鄰居約定好去後山堆雪人,那天清晨,寒氣逼人,天寒地凍,最先帶來冬天信息的應該是雪了,出門回頭望望自己家亮着的窗户,只見玻璃上結着冰花,煙筒口流出的煙油子凍成了兩根黃色的冰柱。低頭一瞧,地上有殘存的積雪,白茫茫一片。環顧四周,都是光禿禿的,沒有草更沒有花。那些枯枝敗葉早被無情的'西北風不知刮到那個角落去了。我感覺太冷了,就又回家睡覺了,而她卻在冰封雪地的後山等着我,她一直等到太陽紅彤彤時才回去。後來我才記起要去後山,可她來找我了,那時她臉凍的彤紅,她説:“你一點都不講誠信,你為什麼不去?”我不知怎麼解釋,只好把頭埋的低低的。

後來,我跟她道過歉了,她原諒了我,我覺得很慚愧,現在我知道不講誠信的後果。

如果不是父母對我的教育,我就會不講誠信,我覺得父母像大地一樣哺育我,使我有一個良好的習慣,我就像一顆幼小的小草被大地哺育着。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關於家風家訓的演講稿5

親愛的朋友們:

大家好

每個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風…在每個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會因為爸爸媽媽的陪伴而温暖,同時也伴隨着家風的和諧氣息。

一個好的家風可以讓一個孩子很好的成長,而我就生活這樣一個很好的家風中。在家中父母難免會因為一些磕磕碰碰而吵架,但他們從不會互相指責、斥罵,更多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他們理性的一面。平時在家中媽媽也會常常嘮叨在學校應該怎麼尊重老師同學,更會講一些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時間久了我腦海中也會時不時的出現這幾句話,與其説她是生我養我的`母親,不如説她是我人生的第一個導師。

每次飯桌上的話題都是最多的,我總是覺得每天的這個時候都是對一天的總結,當然飯桌上的禮儀是一定要遵循,媽媽常常對我警告的有這幾點:1、吃飯不要狼吞虎嚥,嘴巴不能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2、吃飯時嚴禁邊吃飯邊大聲説話。3、不能翹腿。等等……雖然還有很多條的規矩但是正是因為有這些束縛着我讓我更好的成長。而我和媽媽之間也不僅僅只有這些法則。

“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玩的時候玩!”母親嘴中也總是掛着這句話。是的,該學習的時候學習:我和媽媽做了一個作息表,週一至週五毋庸置疑的是學習,一直到週六下午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在加上課外的練習。該玩的時候玩:每個週日媽媽都會帶我出去玩,雖然名義上是“玩”,但是每次出去都會遇上一些形形色色的人,這也算是讓我“長了見識了”。

常常會聽到旁邊的人會被這麼讚揚“這個孩子真有修養,看上去就很乖的樣子。”我想之所以這個孩子會被人這麼誇獎是因為她長期處於一個優良的家庭環境中,一個人的修養是一時裝不來的。就好比街上的一些小混混他們何嘗不是處於一個不好的社會環境中,而且他們大多數家中都不會有一個優良的家風,才會導致他們這樣,相反如果他們的家人更多一點關愛他們,家中也沒有什麼不好的風氣,他們也不會邁出小混混的這一步。

所以我們要建構和諧家風,父母在家中要學會樹立好榜樣同樣也要與孩子保持親密無間的關係,在孩子面前更要學會抑制住自己不好的情感;孩子也要學會設身處地的去理解父母,儘量做最好的自己,展現在父母眼前。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關於家風家訓的演講稿6

新年裏我認識一個新詞——“家風”。

這一天我在電視節目裏看到了一個有趣的話題:家風是什麼?讓我也想自己家的家風是什麼呢?

看到新聞上被採訪的叔叔阿姨們説:“家風是一個家的全貌;家風實在自己家好家風的基礎上去認識別人家中的優良家風。家風就是做善事,不求回報;家風就是為人老實,不幹壞事。家風就是小小舉動創美德;家風就是常做好事,無怨無悔;家風就是心中有家、心中有國。”

我給大家聊聊我自己家的好家風:做事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要用積極向上的陽光心態去面對眼前的重重困難。

我親愛的媽媽是一個好榜樣,媽媽是賣衣服的',不管颳風下雨,都不怕。回來以後也不叫苦、不叫累。媽媽在家中的奉獻最大。

記得有一次,家裏來客人。當時家裏很亂,媽媽用了一上午的時間把家裏打掃乾淨。下午客人來了,姥姥、姥爺、表妹、表弟和舅舅。他們呢以來媽媽就趕緊沏茶(當時媽媽腰痛,他們是來看媽媽的)。當我放學回家,媽媽就摸着我的頭説:“叫姥爺!”我進屋一看,才知道家裏來客人了。我剛叫完“姥爺好”媽媽就又忙着做飯去了。做好飯,有張羅着讓大家吃飯!大家都讓她歇一歇,可媽媽總是笑着説“沒事、沒事!”就這樣媽媽忙了一個下午。等客人走後,媽媽又要忙着掃地,擦桌子。我趕忙搶過媽媽手中的工具,讓媽媽歇着。媽媽臉上漏出了微笑,輕輕地舒了口氣。我問媽媽累嗎?媽媽説“不累!”到了晚上,我聽到媽媽説:“請點按,有點疼。”爸爸説“知道了。”我從門縫裏看到爸爸在給媽媽揉腰,當時我就哭了。你們看,我媽媽就是這樣任勞任怨!

難忘的是在父親肩頭度過的童年,也難忘母親在燈火黃昏下為我縫製衣服,更難忘父親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裏送我上醫院,也難忘母親送我離家時拐角的一抹餘光。

十五年過去,彈指一揮間,時光宛如白駒過隙,泥牛入海,周圍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但任時光任茬,歲月流逝,父母的潺潺教誨,循循善誘卻永記心頭。

父親對我的教誨是態度決定高度。是啊!面對挫折與失敗,每個人的態度都是不一的。

母親的教誨確是“面對大海,春暖花開”,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然而以什麼樣的方式去面對呢?就是母親一句話:“面對大海,春暖花開。”相信明天會更好,今天仍不是末日。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被貶,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髕腳,兵書修列,不韋遷眉,世傳呂覽。當面對挫折時,讓我堅實的喊出一聲:“面對大海,春暖花開!”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過。至此可見,家教何其重要。所以,請重視家庭教育,人生將由此揚帆!

關於家風家訓的演講稿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九年級數學老師,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傳承好家風,弘揚好家訓》。

同學們,央視一套有這樣一則公益廣告——勞累了一天的年輕母親,晚上給自己的孩子洗完腳,又大汗淋漓地端着一盆水給自己的婆婆洗腳。孩子沒有睡覺,跟在後面,偷偷看到了這一幕,就效仿着也端着一盆水走向這位年輕的媽媽。那窄窄的樓道,那不太穩健的腳步,還有那微微蕩起的水花,孩子純真的笑臉,再加上那句稚嫩的童聲“媽媽,洗腳”,多麼温馨與幸福啊。年輕媽媽滿臉的疲憊瞬間化成世間最美的笑容,人間的真情與天倫之樂的幸福展露無遺。這裏面的兩位母親,一位慈祥可愛,一位賢惠孝順,而裏面的兩個孩子,一個以身作則,一個懂事可愛,受母親的影響,小小年紀就懂得孝敬父母。這則廣告感動了無數人,很好的詮釋了“家風”這個詞語,“媽媽,洗腳。”這稚嫩的童聲依然迴盪在我們心中,成了“孝心”的代名詞。

中華民族重視家風,代代相傳,講究道德,勤儉持家,看重親情,嚴於教子。家風通過日常生活影響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對很多家庭而言,關於家風沒有成文的規定,也不會把“家風”常常掛在嘴邊。像我生活的大家庭裏,並沒有將哪位詩人或作家寫出的名言佳句奉為“家風訓詞”,但有的是長輩的言傳身教。

父母一直教導我:家風是對長輩的禮貌問候、孝順尊敬;家風是飯桌上讓長輩先動筷子;家風是大人説話小孩不插嘴;家風是勤儉節約不浪費;家風是鄰里有難傾囊相助等等。

這樣看來,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規範、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周怡《勉諭兒輩》、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着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歷史上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等故事,同樣展現着良好的家風。從劉備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再到蘇洵“入則孝順父母,出則和睦鄉鄰”,無不在詮釋着家風傳承之重要。“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古訓至今仍為世人尊崇。而這些優良的家風不但影響着他們的孩子,也影響着世世代代中華兒女,更逐步影響着大眾的道德水平與社會風氣,讓優秀中華文明的薪火世代相傳,生生不息。

好家風就是正能量。同學們,你們家的家風是什麼呢?大家不妨和家人一起討論討論,亦或回想一下你們的長輩們常掛在嘴邊叮囑你的'話,又或是父母正直嚴謹的風範。俗話説,村看村、户看户,外甥看老舅,侄女看親姑。看什麼?就看他們如何做人做事。在這個過程中,做人做事的體驗變成準則,變成思想觀念,變成自覺,左右着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即使外人不讓你那麼做都很難。家庭每個成員的共同自覺,就是家風。

其實,現代社會的家風無不圍繞“讀書,治學,精技藝”而成型。好的家風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良好的道德氛圍、健康的思想氛圍、積極的情感氛圍、認真的學習氛圍、節儉的生活氛圍等等。正是這種氛圍,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為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

一個家庭必須要有優良的家風;一個學校必須要有良好的校風;一個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國魂;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這樣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來,形成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質財富。

同學們,我們現在都生活在江聲大家庭中,向善向上,求知求真。現在,你們是良好校風的踐行者,同時,現在與將來你們都應該是優良家風的傳承者,正像公益廣告裏那個孩子一樣——於點滴中感悟優良家風,於行動中踐行優良家風!也唯有繼承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傳承好家風,弘揚好家訓,方能實現北宋大理學家張載對我們的勵志鴻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我的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關於家風家訓的演講稿8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我是六一班王瑩瑩,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家風家訓伴我成長》。

“媽媽,媽媽,家風是什麼?”放學後我迫不及待的問。“家風啊,一會你去問問你爺爺”媽媽微笑的説。

爺爺坐在客廳裏看電視,我跑過去問:“爺爺,家風是什麼呀?”爺爺也微笑的看了看我説:“別急別急,咱們先吃飯。”聽爺説完後,我奔向餐桌,搶了一個最優越的位置坐了下來,拿起筷子準備吃飯。這是媽媽走過來説:“咱們家的家風被你扔了長輩還沒坐下呢,你就快動筷子了”我一想:“這原來是家風啊!”“趕緊將筷子放下,”站起來。這時爺爺坐下,對我説:“知道家風了吧,知道就快吃飯吧。”我這才坐下,大口的吃着飯菜。在吃飯的過程中,我將不喜歡吃的'姜啊,蒜啊等各種東西挑出來,放在碟子裏。媽媽發現後,對我説:“怎麼又忘記家風啦,快把他吃掉,不能挑食,這也是家風啊。”

一天,我在家裏玩,一不小心把杯子摔壞了,當媽媽回來問我,我就想説不知道。但是我的嘴像被人控制了一樣,腦子裏映出家風家訓,然後不由自主地説出了實情。

媽媽告訴我:“不浪費水資源,不隨地扔拉圾,”做一個不誠實守信的人,不對爸爸媽媽和其它人撒謊,尊老愛幼,吃飯時不能説話。”這就是我家的家風。“真多啊,一定很難吧!”我不情願的説。“不多,只要你樣樣都做到了,就覺得不多了,更不會難了。”媽媽温柔的對我説。“真的嗎,那我一定將家風學好。”我高興的説。

每個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風...在每個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會因為爸爸媽媽的陪伴而温暖,同時也伴隨着家風的和諧氣息。

關於家風家訓的演講稿9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們、朋友們:

大家好!

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在這個家庭裏面有着許多的家風與家訓,下面我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家的家風與家訓。

媽媽曾經説過不能給陌生人開門,我牢牢地把這件事記在了心中。

記得有一次,在爸爸媽媽不在家的時間裏,一位陌生的叔叔來敲我家的門,説是爸爸的同事,要來家裏取文件,我深信不疑,並拿起媽媽出門前給我留下手機,撥通了媽媽的電話號碼,在電話裏,我一直努力地形容着陌生叔叔的樣子,但媽媽好像沒有認出來是哪個人,就回答了我一句:"既然是你沒有見過的叔叔,那先不要開,等媽媽回家再説吧。"我回答了一句:"嗯!",就結束了通話。並面對隔着一道門的叔叔説:"叔叔,我不認識你,你還是等我媽媽回來的時候再來吧。"。叔叔聽我這麼説,轉頭默默地走了。事後,爸爸説他的同事小張要來我們家那文件,結果被依琳攔在了門外。爸爸邊説邊大笑着,這時,媽媽也笑起來,温柔地對我説:"依琳,這次你做的很對,因為這個叔叔雖然是爸爸的同事,但是畢竟你還沒有認識,也鍛鍊了你遇事的解決能力。"我欣喜地説:"謝謝媽媽!"

爸爸説過在人生中一定要學會互幫互助。

那一個傍晚,我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看見遠處一個小弟弟揹着沉重的.書包吃力地走着,也目睹了他被一個小石頭絆倒在地上,我連忙上去把他扶起來,他也連聲對我説着謝謝,我説:"不客氣。"幫助人使我感到十分開心,我以後要常常幫助他人,讓他人感受到温暖,也讓我開心。

媽媽在我小的時候就教育我不能説謊。

那一個晚上,我一直小心翼翼,因為我在上學的時候考試考差了,媽媽終究發現了破綻,追問着我。我緊張地把試卷拿出來,並一直説:"這次全班同學都沒有考好。",我就這樣一直隱瞞着,但是媽媽最後還是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令我驚訝的是,媽媽並沒有罵我,只是説:"考試沒考好沒關係,但是最重要的是不能説謊,誰都有犯錯的時候,但是,只有知錯就改的人才是好孩子!"。我聽了這話,十分內疚,對媽媽説:"媽媽對不起,我下次一定會實話實説,不會欺騙他人的。"媽媽聽了這話欣慰地笑了。

這些就是我的家風與家訓。

關於家風家訓的演講稿10

家,給人以温暖。它是人們的唯一定所,是人們的避風港灣。但是,家要有家的樣子,不能亂七八糟,沒有規矩。有句話説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如果一個家庭,沒有規則,只有溺愛與包庇,那請問這是一個家嗎?家原本是一棵參天大樹,是一座巍然聳立的大山,萬一。他忽然倒了,塌了。請問,這是誰造成的?是我們。爸爸沒有威嚴,媽媽全是溺愛,我們變成一個個蠻橫無理的人。家這棵參天大樹一倒,大山塌了,我們後悔了,懊惱了,可惜晚了。

我記得寒假臨近過年時,偉德視上出現了一種許久未聽過的新詞"家風"。偉德好家風好家訓徵文(精選)偉德好家風好家訓徵文(精選)。這一詞是偉德聯播上所播出的,他們派出記者,隨機提問,"家風是什麼?家教是什麼?"行人的`答案各不相同。

家風,我認為是家裏人的一種行為,是好是壞。我認為我家的家風是熱情,爽快和執着,因為家中的每個成員都十分熱情好客,遇到困難不退縮,説到做到,很少食言。

家教,我認為是家人的素質,是深是淺。家人如果不學習,將得不到知識,學不到文明。偉德,是尤其重要的一點。從小,父母偉德我們要認真做事,知錯就改。現在老師教導我們分清黑白,認真做人,踏踏實實。將來,會是社會偉德我們堅持不懈,守法牢記。每一天,我們都學到東西,學到知識,學會了文明,懂得了道理。

家訓,我認為是家人的教訓,是嚴是鬆。偉德好家風好家訓徵文(精選)文章偉德好家風好家訓徵文(精選)出自,此鏈接!。如果每個人都官官相護,隱藏事切,我認為就要使用殺手鐗了。如果每個人都坦誠相待,大公無私,我認為規則沒有必要了。家訓,該用的時候,一定不能手下留情,不該時千萬不要用,否則會鑄成大錯。

一個家,既要有令,也要有暖,二者不可缺。

關於家風家訓的演講稿11

敬重的教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無論大家、小家都要有肯定的家風家訓,“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家風家訓是什麼呢?今日我就談一談我家的家風家訓吧。

所謂的家風就是自己家裏的風氣,家裏的風氣好不好就會影響到子孫後代。我們中國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風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團結向上,孝敬父母。父母始終告誡我,百善孝為先。家風是一條應當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的.更遠。牢記家風,為自己的人生奠定堅實的根底。

我家的家訓是敬重教師、長輩,勤勞節省,懂得持家,鄰居之間和諧共處。自小受家庭和父母的影響,把勤勞、節省的作風來標準自己的行動和價值觀。我會努力去做,同時也會影響四周的人,讓他們也做到。我現在還能主動向長輩們問好,同學之間搞好團結,有時和同學鬧點小衝突,是我的錯肯定主動向同學賠禮,不是我的錯也不追究,退一步海闊天空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業做完了,才能有消遣時間。當天的事情當天做,不能拖拉,每天要運動,養成良好的習慣。一個好的家風家訓能讓我更加了解到了中國文化的進步,讓我們踏出堅決的步伐,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長大為國家做出更大奉獻。

我盼望我家的家風家訓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家風家訓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要從每個家庭做起,弘揚民族精神。

關於家風家訓的演講稿12

“家有家規,校有校規“是人人皆知的一句話,可家風是什麼呢?家風,簡潔的講,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氣。家風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我們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絢爛文化孕育了很多優良的傳統;良好的家風家規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家風是社會和諧的根底。

而我家的家規的一些法規是一點點形成的,其中有一條就是大大方方、不自私。

有一次,我和小夥伴在一起玩,玩累了,回家去拿冰棍。而冰箱裏只有一隻冰棍了,我卻沒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拿出了那一根。父親見狀,忙問我為什麼只拿一根,我告知父親冰箱裏只剩下一根了。父親聽後讓我把冰棍放回去,又累又熱的我,怎麼捨得把它放回去,父親見我無動於衷,忙訓斥道:“把冰棍放回冰箱,你吃冰棍解渴了,別人呢?“見到父親這樣,我也只好乖乖把它放回去,可當時的我哪懂得父親的良苦專心,現在才慢慢懂得,不得不説,由於父親的訓斥,使我做事時想着他人,這種性格令我終身受益。

我每次去朋友家玩兒,都會遺忘父母規定回家的時間,玩得很盡興的時候就會很晚回去,讓大人們焦急。

有一天晚上,父母因單位有事情都去加班了,我一個人耐不住孤獨,便約同學出去玩,而我卻沒有告知父母,心裏本想着與同學玩一會兒就回家,可是我們在一起玩的快樂就遺忘了時間,天慢慢的黑了,我們都沒有散去的意思。關於好家風好家訓徵文(精選)徵文—主題徵文。直到有一位同學的家長催她回去,我們才各回各家。我剛到家樓下,就撞見父母,他們問我去哪了,我説玩去了。母親用嚴峻的'口吻對我説:“媽媽不是已經和你講過了嗎?出去玩也要有時間觀念,要按時回家,到哪去也要告知父母,你這樣讓我們有多焦急呀!“説的我低下了頭,很是慚愧,從那以後,我養成了按時回家的習慣。

“按時回家,去哪與父母打招呼“也成為了我家的家規。

“孝“也是我家的家風,孝敬長輩,敬重師長。父母始終告誡我:百善孝為先!家風是一條應當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牢記家風,為自己的人生奠定堅實的根底,踏出堅決的步伐,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關於家風家訓的演講稿13

敬重的教師、同學們:

大家好!

家風家訓就在父母的言行裏,它佈滿正能量。記得小時候,我揹着書包去讀書,爸媽交代的就是:要聽教師的話,不要和同學打架,別人的東西不能拿。他們還告知我在外邊遇到長輩肯定要叫人,小一點的叫哥哥、姐姐;大一點叫叔叔、阿姨,老一點的叫爺爺、奶奶等。禮貌、友愛、誠懇是爸媽教育的主要內容,也是家風的一個表達吧。記得有一次和同學打架,教師告知了爸媽,爸媽一個勁的賠不是,還讓教師儘量管我,不乖就打。所以假如在外面我被欺侮,一般狀況下我不敢跟家裏人説,由於一説,爸媽都會立刻責怪我:“一個巴掌拍不響,你確定也惹人家了!”出了問題,首先要從自身找緣由——這對我的影響的確很大!

平民百姓家的家風大多佈滿正能量,是要把孩子培育成好人、狡猾人,誠懇做人,狡猾做事,還要敬重長輩。教育我們做一個出淤泥而不染的“蓮”。

好的家風就是一所好學校。現實在平常的學校教育中,家風表達在孩子的言行之中,我們常常説的一句話就是這個孩子有家教,那個孩子沒家教。家教也是一個家風的表達,它是通過孩子的言行表現出來了。大凡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孩子的行為習慣作為學校是不大需要操勞的,由於家長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中已經幫學校教育好了。固然也有一些家庭教育,家風不怎麼的家庭,表現在孩子也是很難治理和教育的對象。有的時候甚至家長也拿他沒有方法。家風雖然是一些道德教育、禮貌教育、法規教育,它就是對我們的一種標準、一種風氣、一種文化,好家風就是一所好學校。

家風教育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手段。

“培育好的‘家風’,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手段。”

“家風”不僅是一種標準、一種風氣、一種文化,也是主流道德價值觀羣眾化最有效、最簡潔的途徑。

對於一個國小生來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能還難以真正的理解和領悟,但通過挖掘學生‘家風’中的優良因素,將核心價值觀融入其中,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通過耳濡目染,學習和傳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精華。”

學校有責任有義務為家風傳承做奉獻。“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學校可以把家風教育與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合起來,融入中國小教育全過程、各方面,發揮家庭教育在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局將組織各校開展説説我家家風”、“家風故事”、“我抱負的家風”、“家風助我成長”、“父母教會我……”等為內容的主題活動,開展“好家風、好家訓”徵文競賽與演講競賽。要求各校組織開展“好家風、好家訓”家庭教育大課堂活動。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弘揚社會正能量,也使家長們更加註意自身修養的提升,通過活動要讓學生知曉家風家訓,圍繞傳承好家訓、培育好家風、共築“中國夢”,切實加強家校聯繫,強化“感恩父母,對父母負責”的意識”,為孩子的安康成長營造了良好的家庭環境。

關於家風家訓的演講稿14

尊敬的XX:

每家每户都有家風家訓,我的家裏也不例外,在我小的時候,媽媽就培養我。還列了幾條規矩。

1、放學後不能亂跑。

2、尊老愛幼。孝敬父母,不讓爸爸媽媽生氣。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玩就痛痛快快的玩,寫作業不能粗心。

媽媽從小就開始教育我這些東西,我煩透了,媽媽一天説好幾遍,但是有的我還是沒有做好。比如;

玩就痛痛快快的`玩,寫作業不能粗心,這一條我就做的不好,寫作業總是粗心大意,356就寫成354,這兩個數就扣了一分,我太粗心了。

但是如果説起第一條和第三條,我應該的滿分。

記得媽媽説過,放學之後不能玩,學習才是最重要的,學好了習,想怎麼玩都可以。什麼事要先學。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個我可一直都是這樣,媽媽小時候就是這樣,我小的時候吃薯片,袋子撕不開,求媽媽的幫助,媽媽説,撕不開就別吃了。我當時想,媽媽為什麼要這樣,長大了我才知道,媽媽是為我好,我一年級就開始自己扎辮子,二年級就開始洗襪子,三年級就開始洗校服,四年級就開始幫媽媽打掃衞生,五年級開始做飯。

尊老愛幼是我們中國的傳統,就有一些人虐待老人,打孩子,也有的人給老人讓座,孝順老人,又對孩子很好,有好吃的先給老人吃。

不讓爸爸媽媽生氣,不要有事沒事就讓父母生氣。

家風家訓,每家都有,每家都不同,如果大家遵守的話,我們的祖國是多麼的完美,不再有壞人,不在偷錢。

謝謝大家!

關於家風家訓的演講稿1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們、朋友們: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文明狀況不僅是社會文明的縮影,而且可以影響和改變社會風氣,營造社會新風尚。所以,良好家風的構建與傳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風利家利民利國,相反則害己害人害社會。

良好的家風是優良品質在家庭中的積澱和傳承,是家庭留給每個成員的寶貴精神財富,古有仁智禮義信,今有勤孝謙和思,良好家風因背景各異,也各有千秋:或仁愛寬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鄰里友愛;或克勤克儉,常懷一粥一飯來之不易之念,靠勤奮興家聚業,講節約精打細算;或本分做人,不為富動,盡職敬事,誠信待人。以上種種,在無形中影響着家人,讓子女終身受益,其價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良好家風的形成決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的薰陶與積澱,應該加強教育,反覆訓練,注重養成,成為每個成員的自覺意識和行為。

一則要有意識的去培育養成。要明白代代相傳的不僅是家財和地位,更應該有內涵和精神。把老一輩留下的美好品德和作風接續下來、傳遞下去,是造福當代、惠及後人的大事,接力棒在手,我自有責任,讓良好家風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二則要在家庭中營造崇尚學習的氣氛。古人講,“非學無以明志,非學無以廣才”,知書才能明禮,學習就能昇華。要讓家裏多一分書香氣,茶餘飯後,看看書,讀讀報,談天論事,讓家人從中得到更多的教化和啟迪。當然,家庭的學習不同於組織,不需要有計劃的開展什麼活動,但培養家人的讀書情趣,在悠靜的家庭環境裏暢遊書海,總能給人心情恬淡的意境,使人有所收穫,有所感悟。

三則長者要做好傳與帶。家長是塑造孩子的無形力量,耳濡目染影響着孩子世界觀的形成,你的`穿戴、舉止、觀點、接人待物等,無不對孩子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上行下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樣的道德應當人人都明白。

四則要創造和諧文明的家庭環境。居家裏外,乾淨、明亮、整潔、有序。去朋友家串門,有的家庭還很注意家風家教文化,懸掛着激勵感人的家訓格言,如“積金積玉不如積書教子,寬天寬地莫若寬以待人”、“敦行致遠,吃虧是福”、“家和萬事興”等等,讓人置身其中,產生良好的心理狀態,一種清新雅緻的感受油然而生。

好家風就是一所好學校,其教育的方式就滲透在方方面面的密切接觸裏,諄諄誘導,親切教誨,熱情鼓勵,嚴格要求,無不影響着家庭的每個成員,並且影響到鄰里和社會。讓大家都來關注家庭文明建設,給社會留下一片和諧、一片温馨。

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