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孝的演講稿(15篇)

來源:文萃谷 1.12W

演講稿特別注重結構清楚,層次簡明。在當下社會,需要使用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你知道演講稿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孝的演講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孝的演講稿(15篇)

關於孝的演講稿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俗話説:“百善孝為先”。可是,當今社會,有誰能真正理解到“孝”的真正含義呢?

一天,一位婦女帶着她女兒去買書,那婦女衣着樸素,而她的女兒卻穿得很花俏,也就十五歲左右的樣子,一看就是那種趕時髦的,手裏還捏着一部手機。婦女一進書店,便興奮地指着一本書説:“女兒快來看,這本書……”,話還未説完,她女兒就打斷了:“你懂什麼!管好你自己就行了,我又不是不會選書。”説完就走向一旁。周圍的人都向她投來驚奇的目光,而她卻若無其事,只留下了婦女在一旁無奈地歎氣。

尊敬父母是孝敬的前提。可是,連最起碼的尊敬都不會,以後還怎麼孝敬父母?

我們的鄰居是一對老夫婦,他們的兒子在成都做生意,很少回家看望他的父母。上個月,他回來了。老夫婦很高興。忙活這忙活那的,就為了迎接這難得回家躺的兒子,他們的兒子帶了許多東西回來給他們,但卻沒有一句問候的話語。但他的回家,着實讓老夫婦十分高興。他只留了一天,就回成都了,臨走時只給了老夫婦一點錢,屋裏又只剩下了兩個年邁的老人。

我對他的做法很不滿!難得回家一趟,也不陪父母好好的談談心。老夫婦需要的是温暖的親情,而不是一切貴重的禮物。現在,這對老夫婦是多麼的寂寞呀!

三字經中有一句:“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母,而現在的人卻無法做到這一點,更多的是關心自己而從不顧父母的感受。黃香的做法是值得每個孝順父母的人去實行和效仿的。

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孝順父母,這是做人的準則。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順父母。對於父母,我們沒有理由大吼大叫,更沒有理由不去尊重他們。或許是由於父母對我們的親近,對我們的愛已習慣,認為是理所當然,所以留給父母的,是深深傷他們內心的話語。

那麼,我們從現在做起,去好好孝敬父母,做到“百善孝為先”吧!

關於孝的演講稿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上午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感恩父母,孝親敬老

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孝敬父母是我們做人的根本。從古至今,從偉人到平民百姓再到我們身邊的同齡人,有多少人給我們做了的榜樣!

各位聽説過《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鯉的故事嗎?王祥年少的時候母親就過世了。繼母對王祥非常不好,屢次挑撥他跟父親的關係。年幼的王祥受盡了委屈,後母還對他百般的挑剔刁難。

一天,後母病了,想吃魚,就命王祥去抓魚。可是,江河都凍結了,哪裏還有魚呢?為了滿足母親的願望,王祥頂着嚴寒來到河邊,他脱掉衣服,希望用體温化冰,得到鯉魚。

想一想我們自己!平時母親叫洗一雙筷子、洗一個碗,可能都不願意做。叫掃個地,可能也會不高興。但後母如此難做難為的要求,王祥都毫無怨言,一心只祈求能捉到魚,帶回去奉養母親。這麼純厚的孝心,怎會不令人感動呢?

據説就在這個時候,冰突然自己裂開,竟然有兩條鯉魚躍了出來,凍得渾身發抖的王祥如願以償。

是什麼力量支撐王祥這樣做呢?唯有一個“孝”字,也正是王祥的一顆孝心感動了後母。

有的同學或許會説,這個故事未必是真的。翻開歷史看看,感恩的故事還少嗎?黃香九歲温席,李密陳情報祖母,花木蘭替父從軍,赫赫有名的陳毅元帥親手為生病的母親洗尿褲,失去父親的8歲的唐銀花安慰失明的母親説:“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

各位還記得那首詩嗎?孩子!當你還很小的時候,我花了很多時間,教你慢慢用湯匙,用筷子吃東西。

教你係鞋帶,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頭髮,擤鼻涕孩子!

如今,我的腳站也站不穩,走也走不動,所以,

請你緊緊的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的。

就像當年一樣,我帶着你一步一步地走。

親愛的同學們,在我們成長的日日夜夜中,我們有多少次去靜靜地感知過親人給予我們的愛,有多少次向親人訴説過我們對他們的愛,又有多少次用語言和行動去報答過對親人的愛呢?

鮮花可以枯萎,滄海可以變桑田。但我們感恩的心不能變,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感恩父母,孝親敬老!

關於孝的演講稿3

我們從哪裏來?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都知道是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是的,十幾年前的一天,我們的父母含淚和幸福的笑容迎接我們。但是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起,我們的父母就有一份繁重的工作要照顧我們。雖然這是一個沉重的負擔,但我們的父母毫無怨言地撫養我們長大。為了給我們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他們總是那麼努力,那麼辛苦。我們年輕的時候,總是把這當成理所當然的事,因為我們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現在長大了,要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去體諒父母,承擔起照顧父母、孝敬父母的責任。

回顧我們的生活,我們會發現我們總是沐浴在父母的愛中。因為我們與生俱來的父母,讓我們有機會在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裏領略生活的温暖和温馨,享受生活的喜悦和幸福。他們以各種可能的方式給了我們生命和關懷。孩子開心,父母最開心,孩子抑鬱,父母最關心。舔犢深,父母之愛如海。所以,無論父母的社會地位、知識水平等素養如何,他們都是我們生命中最大的恩人,永遠值得我們去愛。

你看過養老院牆上寫的那段話嗎?“孩子!你很小的時候,我花了很多時間教你用勺子,筷子,慢慢吃。教你耐心繫鞋帶扣釦子;教你梳頭,擰鼻子.和你在一起的這些小事讓我想念自己。孩子!我們練了幾百遍的第一首兒歌你忘了嗎?還記得我每天都要絞盡腦汁回答你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的問題嗎?只要和你在一起,心裏就會有很多温暖……”每當讀到這段感人的話,我就忍不住流汗流淚,催促我感謝父母。

但是,你有沒有問過自己:我有多想念我的父母?你注意過父母的生日嗎?民間有句諺語:孩子的生日是母親的苦日子。當你過生日的時候,你覺得那一天也是媽媽受難日嗎?你有沒有真心祝福過生你命的媽媽?中華民族自古重孝,孝敬父母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孔子説:“父母之年,你一定不知道,一個高興,一個害怕。”也就是説,父母的健康,孩子應該永遠關心。但是我覺得我們很多人都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更不知道他們的生日願望。

同學們,也許一份祝福對自己來説不算什麼,但對父母來説,這份祝福總比沒有好,刻骨銘心,足以讓他們熱淚盈眶!孝順是做人的基礎。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算是一個完整的人。同學們,讓我們學會感恩父母吧!用感恩的心對待父母,用真誠的心與父母溝通,不要再認為父母為我們做任何事都是理所當然的。他們把我們帶到了這個美好的世界,他們是足夠偉大的人,他們把我們帶大,不求回報,所以我們不要再要求他們的貢獻。感恩,感謝父母給我們的每一點點。

讓我們用感恩的心對待身邊的一切!也許記憶中的臉會模糊,名字會塵封,但記憶中的快樂永遠不會褪色。讓我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回到父母身邊!一輩子記住父母的好。我愛我的父母。希望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能愛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是對孩子的責任和義務!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深情的對父母説:“爸爸,媽媽,我愛你!”

關於孝的演講稿4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好!

今天,我很榮幸作為從我的班級中選出的“最美麗最孝順的男孩”參加這次講座。

説到“孝”字,大家都不陌生,肯定會想到這句話:“樹欲靜,風不止,子欲養,親戚不候”。古人也常説“德以孝為先”。我覺得我在孝道上做的並不多,因為肯定有更多比我優秀的“孝道少年”,在孝敬父母長輩方面有更突出的表現。

我不能像古代那樣為母親王力可香躺在冰面上,也不能像黃翔那樣温暖父親的迷枕,更不能為父親做吳孟的血;但是,隨着時代的不同,孝道會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孝順並不總是撼動世界。可以是生活中的小事。堅持下去,就可以稱得上今天的孝順男孩。比如我們熟悉的經典《弟子規》中,我們曾經説過“父母來電,不要慢下來;父母給我打電話的時候,無論我在做什麼,我都會及時答應並追到他們,認真完成長輩交給我的任務。

這是孝順的表現;“父母教導,你一定要聽;父母的責任一定要遵守。“每當父母教導我,甚至犯錯,父母嚴厲批評我的時候,我都會懷着敬畏和謙卑的心去接受,絕不頂撞。這是孝道的表現;”受傷而煩惱;德國疼,這讓我覺得很慚愧。“雖然我剛進中學兩個月,但是作業突然變得重多了。為了不讓父母擔心我的身體被毀了,我會一日三餐按時吃飯。每當我有時間,我都會和父母一起鍛鍊。看到父母幸福的笑容,我知道這也是孝順的表現;先成年,後成才。當我一次次表現出尊老愛幼、助人為樂的良好品格時,父母從心底裏為我高興。我知道這也是孝順的表現。

孝道可以日復一日的履行也就不足為奇了。只有每天踐行孝道,才能被稱為真正的“孝順少年”。我就是這樣一個少年,沒有驚天動地的孝心,卻天天孝順。也許,在你眼裏,我做的事情微不足道,算不上最美的“孝順男孩”,但我覺得,今天,我已經把一個“孝順男孩”應該有的“正能量”交付給你了,這就足夠了!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結束了。

關於孝的演講稿5

一次次純真的微笑,一句句暖人肺腑的話語,一件件雖微小卻感人的善舉,讓一個普通的九歲孩童的心靈熠熠閃光。 在家裏,總是主動幫媽媽幹家務,掃地、擦桌子、倒垃圾,從不嫌髒累。他説:“媽媽上班太辛苦,自己是男子漢,應該照顧媽媽”;最喜歡看的公益廣告便是“媽媽洗腳”、“關心留守老人”;每次捕捉到那些感人的孝敬鏡頭時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在學校,見到老師就問好的,那個孩子就是他;課堂上聽課最認真、回答問題響亮的那個孩子就是他。小小年紀便懂得老師最辛苦,好好學習、學有所成便是對老師辛苦付出的最好回報。那次,他聽到老師上課時聲音嘶啞、還不時咳嗽,便猜到老師生病了,就搬着自己的凳子,走上講台,請老師坐下講課,不讓老師太勞累,課後還自制卡片送給老師,祝老師早日康復。

一個9歲孩童,雖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但他那卻用金子般的心靈,向社會傳遞着文明之光,孝親尊師之光。

關於孝的演講稿6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好!

“世上只有母親好,有母親的孩子如珍寶。”學生們一定會唱這首熟悉的歌。媽媽永遠是孩子最安全的避風港灣,孩子永遠是媽媽心中最閃亮的寶貝。

從孩子的生命在母親肚子裏孕育的那一刻起,陪伴這位母親的就是信念和希望。懷孕初期,媽媽吃不下飯,生病不斷嘔吐,很難受。但是,為了孩子有一個健康的發育過程,媽媽努力克服自己的反應,一次又一次的強迫自己吃東西。我嘔吐堅持吞嚥,一遍又一遍的想着我的不適和堅持可以給孩子帶來更多的營養,媽媽們咬咬牙堅持。

孩子在媽媽肚子裏一天天長大,媽媽的體重不斷增加,有的增加到自己體重的一半以上。曾經那麼愛美的媽媽,每天拖着臃腫的身體,小心翼翼的工作,學習,做家務。上樓累得氣喘吁吁,每層樓都要休息好幾次,腳腫得像饅頭一樣,幾乎不可能蹲下來。所有的動作都要極其小心,這樣才能照顧到肚子裏的寶寶。因為體重的增加和身體的變化,很多疾病找到了母親,但是為了寶寶的健康,母親們什麼藥都吃不下,只能頑強地與各種疾病作鬥爭。

我曾經遇到過一個母親,她的血型是非常罕見的熊貓血。懷上寶寶後,血型衝突讓她全身發癢,皮膚每一寸都被抓破潰爛。醫生建議她帶走嬰兒,否則會危及她母親的生命。然而,母親勇敢地選擇了留下孩子。為了寶寶的健康,每天只能靠一點點外敷中藥緩解刺痛。當她含着眼淚戴着藥的時候,她相信只要有一口氣,她就會盡全力保護肚子裏的孩子。生孩子的時候,她多次昏迷,走在死亡的邊緣。我終於生了一個健康的寶寶,但我永遠閉上了眼睛.醫生看到這一幕,看到母親傷痕累累,卻笑着死去。整個手術室都在哭。那一刻,每個人都強烈地感受到了母愛——世界上最偉大的情感!

不知道哪個報道看了一個學校的“護蛋活動”。學校要求每個學生早上從家裏拿一個雞蛋放在身上,然後進行日常學習。結果放學的時候,學生的蛋一個都沒完好。

學生知道寶寶會在媽媽肚子裏待300天左右,這300天裏情況不斷變化。後期,寶寶發育完全後,甚至在媽媽肚子裏踢來踢去,吃東西,喝水,睡覺。為了保護孩子,母親要忍受痛苦讓孩子平靜下來,每天仔細觀察孩子的發育情況,讓孩子在母親體內温暖舒適。

同學們,母愛創造了生命的奇蹟。全世界的媽媽都以她柔弱的身體孕育着希望。他們雖然經歷了無數的艱辛和痛苦,卻給孩子留下了歡笑和安慰。好反差!

10月份懷上孩子後,她與死神搏鬥,忍受着劇痛,才生下孩子。從那天起,媽媽所有的牽掛和精力都綁在了孩子身上。唐代詩人孟郊的詩《慈母手中的線,為任性的孩子做衣裳》是母親的真實寫照。她生在人間,長在人間,卻源於父母。世上只有媽媽好。讓我們永遠記住母親在生育和養育方面的善良,通過踐行中華民族的傳統孝道來回報和感恩。

關於孝的演講稿7

各位領導,各位朋友:

你好,我是王灘鎮中學的一名普通學生。今天站在這裏,談談自己對孝道的感受,是我莫大的榮幸。隨着歷史的發展,虞舜先帝這個人物雖然已經離開了我們,但是他的精神已經悄然演變成一種文化,這種文化已經深入到每一個充滿希望的領域,蔓延到每一個綠水環繞的村莊,沉澱在每一個學生的心中,那就是大愛無字,大孝的孝文化。

自古以來,孝的故事永無止境!孝道是孟子“老了,老了,年輕了,年輕了,年輕了,天下可以運化在掌中”的願景;孝順是沉香,不怕困難和阻礙,在一切困難都克服的時候,還要挽回母親的心;孝順是王灘江巷村的孝順,她永遠不會放棄,照顧婆婆的毅力;所以,孝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

有人説,不一定要做成功的人,但至少要做一個孝順的人。的確,失去孝心就像失去了一顆心,只有一個身體屹立於世,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別説頂天立地,闖出一片天地?所以,感恩父母是我們成功的第一站。請想想是誰用有力的臂膀為我們撐起了一片遮風擋雨的天空。是誰給了我們驕傲的翅膀,給了我們實現夢想的勇氣?是誰用辛勤勞動的汗水澆灌了我們幸福的家?那是我們的父母,我們偉大的父母。當我們長大了,不再需要父母的幫助,怎麼才能忘記那些牽掛的眼神?怎麼能忘記半夜經常咳嗽?怎麼能忘記曾經威武的背影,現在卻漸漸衰老?你怎麼能忘記那雙日復一日互相對視的憔悴的眼睛?

落葉在空中盤旋,構成一個動人的樂章,這是大樹對大地的感激,藍天上漂浮的白雲,這是藍天的感激。我知道孝道不僅僅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行為。作為21世紀的青年和時代的驕傲,我們應該把孝道付諸行動。我知道一個行動比一百次覺醒和一百句愉快的話更重要!現在,讓我代表王灘中學的同學們,向養育我們的父母,關心我們的老師,保護我們的先輩們説聲“謝謝”。

鼓汪順曹植,延續先人之德!親愛的朋友們,讓我們共同努力,打造永恆的孝道,留下生命永恆的奇蹟。謝謝你。我的演講結束了。

關於孝的演講稿8

尊敬的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古人云:“誰能不老?所有美德中,孝順是第一位的。中華民族歷來視“孝”字為倫理道德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個聰明人,只有全身心投入孝道道德,才能成為社會的棟樑。孝辭。作為當代少先隊員,在家要尊重父母,關愛長輩;在學校尊重老師,關心學生;提升自己的人格,發揚美德,是我行為的原則。只有讓孝心在心裏紮根,孝心才能陪伴我。那麼在現實生活中,我是怎麼做到的呢?

在校期間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多次取得優異成績。我用《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對自己要求嚴格,連續四年每學期被評為“三好學生”。在學習上,我有很好的學習習慣。上課認真聽講,勤于思考,積極發言,認真完成作業。從一年級到五年級,我一直是數學課的代表,對工作兢兢業業,負責任。我不僅管理有特色的班級,還能及時耐心地幫助學習基礎差的學生提高學習成績。我記得那是四年級下學期。班上的一個朋友對數學不感興趣,有時作業也不能按時完成。針對這位同學的現狀,我主動找這位同學談話,討論如何學好數學。我利用週末幫他複習功課,多次解決數學題。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這位同學的數學成績進步很快。

我的成長離不開老師的教育和父母的正確引導。孝辭。我曾經在作文裏寫過《我是媽媽的好幫手》,《等》,《自立》等文章,也在日記裏記錄了我的遭遇,比如在車上給老人讓座,收錢,維護班級集體,與破壞綠色環境的人作戰,遵守交通規則。在學校,我尊重老師,有禮貌。我是一個被老師和同學稱讚的“快樂天使”。

在家裏,我尊重父母,關心長輩。我經常盡我所能幫助父母做家務。我是一個善良體貼的男孩。

我記得我上一年級的時候,我媽媽經常沒有太多時間照顧我,因為她晚上或者在農村工作。從小就養成了獨立生活的能力,主動幫媽媽承擔一些家務,比如洗碗、洗衣服等等。我奶奶生前因為骨盆粉碎性骨折長期卧病在牀,不能自理。我聰明懂事,主動幫媽媽細心照顧奶奶。我放學回家給她喂茶,把屎和尿拿出來。有一次,我和媽媽在給奶奶洗澡的時候,我好心的對媽媽説:“媽媽,等你老了,我和老婆一起給你洗澡。”看到媽媽燦爛的笑容,我也為自己陶醉。

生活中,我從來不挑食和零食,家裏好吃的我要爸媽出錢。穿衣不講究名牌,講究整潔。我記得有一次,放學回家,我像媽媽一樣把錢包修好了。我媽看到我的舉動感動的流下了眼淚,誇我是個勤儉節約的男孩子。

講孝道是做人的基礎,是愛情的傳承,是父母、老師、社會的迴歸。同學們,趕快行動吧!從“孝”字開始,從我開始,從身邊的小事開始。讓我們以“孝”“愛”為人生目標,努力打造一個和諧美好的家。

關於孝的演講稿9

“孝”是稍縱即逝的依戀,“孝”是不可再生的幸福。孝順父母。也許是豪宅,也許是磚頭。也許是大洋彼岸的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訊息。也許是純黑的醫生帽,也許是練習冊上的紅色分數。也許是一桌佳餚,也許是一個野果和一朵小花。也許是一件五顏六色的華衣服,也許是一雙乾淨的舊鞋。也許是幾萬塊錢,也許只是一枚有體温的硬幣.

但從孝道的天平上看,兩者是對等的。

我相信,每一個真誠正直的孩子,都在心底對父母許下了“孝順”的大願。我相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定會走下去,他成名後回到家鄉,一定能夠安心盡孝。

遺憾的是,人們忘記了,忘記了時間的殘酷,忘記了生命的短暫,忘記了世界上有永遠無法回報的善良,忘記了生命本身的不堪與脆弱。

孩子千里行,母親愁。當我們一年到頭四處旅行時,我們應該停下來休息一下,看看我們的父母。經過幾次交談,父母可以獲得極大的快樂;不需要禮物,不需要錢,父母能看出我們幸福平安是一生最大的心願。無論我們是富有還是貧窮,無論我們有沒有成就,我們都應該知道父母並不太醜,孩子在老人眼裏永遠是最好的孩子。

每個孩子永遠不會在父母眼裏長大,但我們不可能永遠在父母襁褓里長大。我們不應該把父母照顧我們、照顧我們的習慣當成一種義務,因為總有一天我們會長大,總有一天我們會離開,總有一天我們的翅膀會變得堅硬,總有一天我們會飛回來尋找屬於自己的那一天。但是,無論我們走多遠,我們的家總會留給我們一個温暖的家,家裏會有我們最親最親的人。

古人云:“諸德,孝為先。”説明孝和尊老是人類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最好的道德。羊有下跪之恩,牛有舔犢之感,烏鴉有反哺之旅。孟母三大運動的故事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人,讓人們記住了慈母的形象。人類繁衍生息,相應的孝順是人類最簡單的情感。孝,百行之首,為德之本;孝道即責任,責任如山;孝道體現了做人的道理,對父母表示善意,對朋友同學表示善意,孝道“我老了,人也老了;年輕我的年輕,還有年輕人”。人類要有愛,先愛父母,再談愛別人,愛集體,愛社會,愛祖國?試想,如果一個人連父母都不愛,連孝敬父母、報恩都做不到,誰會相信他是一個有愛心、有責任心的人呢?那麼,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誰相信他能無私奉獻,成為對社會對人類有用的人?

關於孝的演講稿10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好!

直到外婆去世,我才醒悟過來孝順。

後來有人告訴我,奶奶活着的時候,總是坐在大門口,盯着竹林裏藏着的小路,好像在等人回來。在那裏,我一直以為還有很多時間。有時間我會回到她膝蓋上孝順。但是時間拋棄了她,死亡覬覦她的生命。後來,在我最後一次見到她之後,我和她隔着一個厚厚的墓碑。在黃土下,她睡得很冷。那下跪,才意識到,孩子要養,親不留下。

記憶是一個淘氣的孩子,總是和奶奶呆在過去。小時候的夏夜,滿天閃爍的星星,稻田裏的青蛙,螢火蟲時不時在我面前飛舞,還有一個喜歡搬凳子坐在院子裏乘涼的老奶奶。當時她幫我抓蚊子,我把她打了回去。她説:我這麼孝順,她會陪我度過一生。所以,我們莊嚴地把誓言勾在指尖;所以,我虔誠地相信,“孝”就是和奶奶在一起。後來對外婆的誓言和“孝順”被一片黃土掩埋,實現後我拾起了對父母的孝順。

也許,青春的喧囂讓我失去了眼睛,以至於看不到父母被時間染成白色的頭髮。偶然瞥見的時候,美白傷了眼睛。

於是,我會在週末的早上早起做一頓簡單的早餐,然後在父母驚訝的目光中假裝平靜,説:“沒什麼,就是醒得早睡不着。”

沒有劉恆的“親病,藥味第一”,只有一句簡單的關心:“喂?”我不能做郭巨的“埋葬我的孩子,服侍我的母親”。我能做的只有給父母做一頓飯;學習古人的“扇枕温情”,父母累了一天後,遞上一杯温熱的茶,準備一壺熱水;模仿古人的“玩娛親”,和父母聊聊在校期間發生的趣事,或者陪父母看電視和母親爭論電視劇裏的某個角色,和父親聊聊天,聊聊國家大事;或者和父母四處走走,看看街上的水果是否降價了.

爺爺奶奶相繼去世,讓我懂得珍惜平凡的東西,懂得養兒育女,懂得利用親人。

死前的孝順,勝過死後的哭泣;與其在你愛的人沒有多少時間來的時候感到遺憾,不如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上表現出孝順。所以,孝順應該作為一個標準來遵守。外婆告訴我的真相,讓“孝”成了我當年的漢字。不僅是今年,還有明年和永遠。對岸怒放,河水淺。奶奶唱着送魂之歌走了,但我知道在墳前三三三五四總説孝順,孝順是思想。

關於孝的演講稿11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好!

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視“孝”字的國家,也是一個非常重視孝的民族。古聖先賢——堯、舜、禹、唐、周公、孔子、孟子等。都不教人孝順父母,尊重父母。努力踐行孝道的人是沒有的。中國古代各種古典文獻中,經常有讚美孝道,表達思想和對父母的愛的文字。讓我們繼承他們偉大的思想和行動,做一個懂得孝順父母的人,孝敬父母。

《孝經》説:“身體被扒皮,父母不敢損傷,孝順開始。”這讓我想起了被曹操射中左眼的夏侯惇。他中槍的時候想拔出箭,但也拔出了左眼球。他大叫:“父精母血,不棄!”他吃眼睛,可見他對父母多孝順。

孝道源於父母對子女無私的愛。世上的孝道有很多種,甚至上千種,但只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最無私最偉大的。我們付不起這筆錢。我們能做的就是孝敬父母,分擔父母的煩惱,減輕父母的痛苦。掛在他們臉上的是微笑,而不是永遠為你流淚。

想到父母養育我們的辛苦,我本能的想回報父母。其實這就是“感恩”。對父母的感激本能地延伸到那些善待孩子、努力教育我們的老師、為我們提供食物的農民身上。我們自己創造的東西並不多,但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是別人給的,不求回報。所以,有愛,知道回報。

做人,最重要的是懂得感恩。因為,人做的.最高尚的事是孝順,最純粹的想法是感恩。

然而,隨着人類科技文明的快速發展,一些人與父母疏遠了。那些父母就像扔在角落裏的舊衣服,忘記了要為他付出和幫助,為他減少傷害,看着他穿上看起來華麗但不適合他的衣服。但是我們習慣了,不看,想當然,還是不在乎。

一個人如果有孝心,就會有一顆仁心,自然會厭惡社會上的醜惡現象,產生正義的情感;有了感恩,才能真心產生一顆恭敬的心,以恭敬之心待人,是以禮而非以輕為特徵;有了感恩,事情自然會用心去做,只有用心才能開啟智慧;有了感恩之心,人自然會坦誠相待,坦誠相待。目前,商業信用危機的根源在於經營者不承認自己的“成功”取決於他人的“履行”,不感激社會和他人。所謂五德:仁、義、禮、智、信,人的優良品德就是來源於這種感恩。他教我們做懂孝道、孝順、感恩的人。

所以作為一個生活在社會中的“人”,他要孝順父母,要對愛情有正確的認識,要感恩。只有活着,才能為社會做貢獻,做出自己的成績,不浪費自己在世上的歲月,不浪費父母和別人對自己的愛。努力工作,鋭意進取!

關於孝的演講稿12

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要講的主題是:生活道德,從尊師做起。

猶記得前一次校長的發言讓我感觸頗深,的確,一個優良的學習環境並非是被規章制度與各項條例所死死扼制出的,而是要靠同學的一種自覺性。這自然就牽涉到了生活道德。理論上來講,要做到生活道德是沒有什麼難的,就如進出老師辦公室,應進門喊報告、出門説再見,又如中午在食堂吃飯,應不奔跑、並有秩序的排好隊,再譬如説向上課不打斷老師講課,尊重老師的教學成果等等。這些都是些舉手之勞,許多同學也認為這易如反掌。然而真正這樣做的同學又有多少呢?卻是少之又少矣。

正是因為本應被重視的生活道德被多數同學忽略了,所以我們的校園生活便失去了良好的秩序。沒有了良好的秩序,那麼優良的學風、過人的佳績又從何談起?相信大家也不會不明白生活道德的重要性,可是似乎無論是宣傳,或者是訓誡都不能很好地改變同學們不重視生活道德、不注意行為道德的現狀。

實際行動比説空話有效。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我們可以先從尊師開始做起。我在此向大家發起以下幾點倡議:

1、試着改變視而不見的習慣,每天早晨都記得向體檢老師奉上你最真摯的問侯。

2、在上課時尊重教師的勞動成果,在課下認真地將教師佈置的作業完成。

3、無論是在校內或是校外,遇到認識的教師都主動迎上去老師問好,而不要學習老鼠與貓,互相躲着對方。

4、去轉變有些同學認為的如隔山脈,充斥着不少隔閡的師生關係,嘗試着去給無時無刻不在關注你、教導你的教師寫一封感謝信。

5、天下沒有不犯錯的人,當老師在課上無意中説錯話時,我們不要跟着起鬨,而應客觀事實地指出老師的錯誤。

同學們,為了我們的美好校園生活,為了我們的精彩明天,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完成這並不難做到的舉手之勞吧!

關於孝的演講稿13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隨着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在母親節,我們表達感恩的方式越來越多。從以前的一封封自己精心製作的賀卡,到今天的手指一滑,就能馬上在朋友圈發一組圖片祝福媽媽母親節快樂。

在母親節時動動手指,發個朋友圈,曬曬照,再獲得大家的點贊,這似乎已成為當今時代的一種“套路”。可有些網友就調侃道,你有這個時間怎麼不去好好陪陪父母,孝順父母,去感恩他們呢?你母親在家,不在朋友圈。也有網友戲稱,一天認識所有媽。但對於這些看法我不敢完全苟同,在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遍及全球,網絡也日益成為人們交流的重要渠道。特別是QQ微信等社交軟件的普及,“曬”生活也成了大家交流的一部分。既然,旅遊,孩子,愛情都可以曬,那麼曬一曬母愛又有什麼不可呢?這其實是感恩的一種方式罷了。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曬孝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我有這麼一個同學,她在生活中中挺文靜的一個女孩,就是一個人做什麼事都温温柔柔、淡雅恬靜的那種,她母親常年工作在外,對於“愛”這個字,她很難喊出口。於是乎,她也在朋友圈發了這麼一段話:“感謝有您,媽媽,我愛您,祝您母親節快樂!”這無疑是一個很暖的故事。很多人在親子關係中的確不善於表達,節日則創造了一個讓大家表達愛的機會,我們感恩,母親感動,母慈子孝,其樂融融。母親自己看到了,也會佷開心,對於自己來説,也是一種記錄生活的方式,許多年看到以後,也許會會心一笑,何樂而不為呢?

“堯舜之道,孝悌而已。”曬孝有利於在社會形成良好的感恩氛圍。我國有孝的傳統,孝敬父母的人歷來被人們稱道、尊敬。我們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首先就要做到感恩。媽媽十月懷胎,歷盡千辛萬苦撫養兒女,兒女和媽媽的照片,母子之間愛的故事,都是值得珍藏的。而在網絡上將這些曬出來,就是對傳統孝道的弘揚。相信其他人看到後,一定倍受感染,甚至會反思自己的行為。多發一些温暖的照片,將孝道傳染給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學會感恩,又有何妨呢?

“父母生而不孝。既死,則焚香貢果,是益大不孝也。”閒暇之餘,發發和母親平時相處的一些温暖小事,不也很美好嗎?

關於孝的演講稿1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史記》中説:“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父母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是人生的啟蒙老師,是天下最疼愛自己的人。倘若沒有父母的撫養,自己能從一棵幼苗成長為參天大樹嗎?世間最可報答的人是誰?我看是父母親和一些老人。自己本事再大,官職再高,也不能忘本,不能過河拆橋。正如一首詩中寫到:“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兒育女循環理,世代相傳自古今。為人子女要孝順,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貧才能出孝子,鳥獸尚知哺乳恩。養育之恩不圖報,望子成龍白費心。”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尊重的人,能承望他愛別人呢?

小時侯,聽祖父講過這麼個故事。故事説:有一個老人,他眼花耳聾,膝蓋不停地哆嗦着,總是把碗哆嗦到地上,他兒子和兒媳婦便把他趕下飯桌,讓他用木板吃飯,老人的孫子看見了,也想用木板給他父母做碗,讓父母老了以後用。父母知道後,明白自己錯了,把老人接上了飯桌和他們一起吃飯。這個故事説明了你做什麼,你的後代也會跟你學。

有時我們回憶過去,你有沒有想過,是誰給我們這麼美好的童年?當我們很小的時候,父母用了很長的時間教你用湯匙、用筷子教你吃飯,教你係鞋帶、扣扣子、梳頭髮,或許你不會在意,認為那是理所應當的,但是,每一個事情都是他們用心血去教的。

老人,家家户户都有,大家並不陌生。他們是我們的長輩,他們辛勤勞動了一輩子,對我們的社會貢獻不少。尊敬老人既是對老人的關心與照顧,又是繼承前輩們"財富"的需要。敬老愛老的美德是黑夜裏的一盞燈;是寒冬裏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時的一場甘霖。美德,其實就是需要幫助時,伸過來的一隻温暖的手;需要談心時,遞上來的一顆火熱的心;需要關心時的一句親切慰問。只有在這種世界中的老人,才能感到人世間的温馨與美好;才能遠離孤獨,才能欣慰地走完屬於他們的人生旅途,才能使整個世界充滿歡聲笑語。讓我們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做到敬老,愛老,助老。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人人都會老,人人都敬老,社會會更美好的。

孝親敬老是我們的責任,每句問候、每首歌、每道菜都能成為孝親敬老的美德。他們付出了,我們要回報他們,讓他們知道,他們的辛苦沒有白費!

最後我想説:“孝親敬老,人人做好!”

關於孝的演講稿15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孝心?孝道。是誰教會了我們吖吖學語?是誰用甘甜的乳汁辛苦地哺育我們?又是誰將自己的年華飛逝換來了我們成長着的生命?是父母!人們説:母愛如水,滋潤生長;父愛如山,遮風擋雨。我覺得,父母對我們的愛就像一杯咖啡,靜靜地向周圍瀰漫特殊的芳香,它的味道稍帶苦澀,而它的糖份卻積存在杯底,只有喝到最後,才能品出它那香甜的滋味。仔細回想,夏天那一盤甘爽的西瓜,冬天那一杯温熱的牛奶,學習時那一句關心的問候,玩耍時那一聲小心的叮嚀??父母總是在暗處默默地做我們成長的基石,多少苦累,卻從未説過一次。對於如此莫大的恩情,我們怎能不給予回報呢?

蘇轍曾説:慈孝之心,人皆有之。還記得20xx年感動中國人物田世國嗎?田世國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但他把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回饋給病危的母親。母親的生命也許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愛已經堅如磐石。古語道:百善孝為先,孝是人們與生俱來的品質。只不過,有些人的孝心被生活的飛塵所掩蓋了。可是在我們同學中,不孝敬父母之事時常發生,有些同學厭煩父母的嘮叨,常常與父母頂嘴,殊不知,那些嘮叨滿載着父母的愛;有些同學從未關懷過父母,把父母當成自己的金庫,殊不知,愛不是無底洞;有些同學視父母的愛為理所當然,殊不知,父母也需要愛??這樣的事時常發生,不由得令人心憂。烏鴉能反哺,羔羊會跪乳,而我們,新時代的中學生,難道真的不如烏鴉,不如羔羊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但卻能引發我們的深思。孝心,並非是長大後才有的責任,也並非是用金錢就能彌補。孝心的終極奧義,就是愛。孝心其實很簡單,比如,為家裏清掃一次房間;為母親倒一杯水;為父親捶一次背??這是多麼簡單,可是同樣是這些小事,卻能讓父母感動

很久很久。孝不需要山珍海味,同樣也不需要千萬豪宅,也許你的孝心不豪華,只是一次5分的作業,一張100分的試卷。但是,我相信,父母一定會接受它,因為,這裏滿載着真誠的愛!這才是給予父母最好的禮物!

當然,我們要孝敬的不僅僅是父母,還有關心、疼愛我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人。對於他們我們同樣也要敬孝心,講孝道。 同學們,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吧!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建築心中永恆的愛的神殿,共同在繁忙的學習中,抽出一點時間,把孝心帶回家,讓父母,長輩們沐浴最温暖的愛的陽光!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