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教授北大國際畢業典禮講話稿

來源:文萃谷 1.25W

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的老師、同學、家長們:

林毅夫教授北大國際畢業典禮講話稿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和北大國際2012屆畢業典禮,現在同學們的心情一定是充滿了喜悦與對未來的期盼,希望知道,當走出北大美麗的校園時,迎接各位的將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巫老師剛才曾談到,四年前,同樣是在畢業典禮上,在與同學們告別後,我前往世界銀行工作。在世行工作的四年,對我來説,就像再次讀了一個大學。今天,我想利用這個機會,和各位分享一下,我這四年觀察、分析所獲得的對世界經濟的未來,與中國發展前景的一些心得、看法。

首先,眾所周知,自2008年全球金融經濟危機爆發以來,發達國家的經濟一直在低谷徘徊,尚未走出危機。現在國際上有一種觀點,認為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將會陷入一個持續多年的“新常態”,表現為經濟增長非常緩慢,投資回報率非常低,而且充滿了各種風險,這將會是各位同學們畢業走出北大時面對的國際大環境。

但談到中國經濟,我還是充滿信心。即使是外部環境不利,中國經濟有可能依然是“風景這邊獨好”。雖然作為全球最大的出口國,全球經濟的低迷勢必會對中國經濟造成影響,但從短期來説,中國進行反週期刺激的空間很大、可用資源很多: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還可以在產業升級、改善基礎設施,環境保護、社會工程等投資回報率高的領域進行投資,拉動國家經濟的增長;同時,政府的財政狀況在世界上屬於最好的國家之一——積累的財政赤字只有GDP的40%左後,而發達國家的財政赤字則普遍超過GDP的100%甚至200%;並且,政府可以利用財政資金作為槓桿,啟動豐富的民間儲蓄投入到這些項目中;投資需要進口國外的技術和設備,中國則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外匯儲備。這些因素,使得中國經濟在短期內,無論國際形勢如何風雲變幻,都有可能維持8%甚至更高的增長。

從長期看,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最重要的驅動力是技術的不斷創新,產業的不斷升級。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依然擁有巨大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後發優勢,如果把這個優勢利用好,中國至少還可以在未來20年保持年均8%的經濟增長。如果這個判斷是正確的,當各位同學走入社會參與工作之時,將會是幾代中國知識分子孜孜以求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與中國重新屹立在世界強國之林的夢想實現的時代。

在2008年赴世界銀行工作前,我曾預測,到2030年,中國經濟的`總規模,將會與當今世界第一大國——美國一樣大。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世界經濟可能相對低迷的背景下,中國經濟保持一枝獨秀,那麼中國經濟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時刻,也將提前5年,甚至10年。迎接各位同學走出校門的將會是這樣一個充滿希望的偉大時代。

當然,我此前所述,都還只是一種可能。首先,中國經濟要長期保持高速增長,尤其是在外部環境相對不利時,必然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挑戰和風險。中國未來的發展非常需要作為社會精英的北大的學生以捨我其誰的擔當,尋找方案,引領國家、社會克服各種困難。

其次,我們現在正處於一個300年來再次出現的國際格局大變革的時代之中。在這樣的歷史大舞台上,將會出現很多新的問題,過去的理論不曾研究過、過去的經驗不見得適用。因此,各位同學要像馬浩老師,以及柳傳志先生在前面的致辭中強調的那樣,不能簡單照搬過去的理論和經驗,必須有一種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理解問題的本質,創造性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這樣才能夠成為推動時代進步的領軍人物。

第三,隨着中國經濟的不斷髮展,中國在國際政治、經濟舞台上的影響力也將會越來越大。作為北大的學生,社會的精英,各位同學在思考問題時,不僅要立足中國,同時也要放眼世界。對自己的要求,不僅要作為中國未來的領軍人物,也要以成為國際機構領導人和世界意見領袖的標準來培養和要求自己,隨時準備承擔中國人在新的國際格局下的使命。

第四,我們所追求的中華民族的復興,不僅僅是經濟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的改善,同時,也應該是文化的復興。中華文化的復興最重要的內涵,就是把中國幾千年來代代傳承的“人飢己飢、人溺己溺”這一以仁為核心的價值不斷地發揚光大。這要求北大的學生以身作則,任重道遠地按這一道德準則來實踐。

最後一點,我希望,同學們在走出校園後,能夠安排好工作和生活,上述提到的這些機遇和挑戰的掌握和克服,都要求各位同學必須擁有堅強的意志和強健的體魄,為個人的事業和國家的發展貢獻數十年。

同學們,我相信各位經過北大的學習和薰陶,走出校門參加工作後,一定可以在未來交上來一份滿意的答卷。10年、20年、30年之後,當你們有機會站在北大的這個講台,面對年輕的學生時,你們可以很驕傲地説,我們這一代人為我們個人、為我們的國家、為我們的世界帶來了一個美好的時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