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學生國旗下講話稿之學會寬容

來源:文萃谷 2.33W

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我們使用上講話稿的情況與日俱增,講話稿可以幫助發言者更好地表達。你知道講話稿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優秀學生國旗下講話稿之學會寬容,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優秀學生國旗下講話稿之學會寬容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首先請同學們回答我一個問題,你們知道昨天也就是11月16日是什麼節日嗎?它是一個國際節日。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每年11月16日為"國際寬容日",意在通過教育、宣傳等途徑倡導寬容理念。因此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學會寬容》。

孔子的學生子貢曾問孔子:"老師,有沒有一個字,可以作為終身奉行的原則呢?"孔子説:"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寬容。寬容是一種修養一種豁達。一種境界,一種美德。為人處事的智慧之一就是寬容他人,寬容他人的過錯,才會贏得朋友,贏得別人的佩服與尊敬,這樣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

《負荊請罪》的故事我們都耳熟能詳。藺相如位尊人上,廉頗不服,屢次挑釁,而藺相如仍以國家利益為上,以社稷為重,面對廉頗的無理取鬧,只是笑而避之。藺相如的寬容令廉頗深感慚愧,於是他身背荊條,登門認錯。正是由於藺相如的`寬容才使兩人化敵為友,成為生死與共的朋友,也才有了這段將相和的佳話。

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後任用蔣琬主持朝政。他的屬下有個叫楊戲的,性格孤僻,訥於言語。蔣琬與他説話,他也是隻應不答。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面前嘀咕説:"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話了!"蔣琬坦然一笑,説:"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讓楊戲當面説讚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着眾人的面説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台。所以,他只好不做聲了。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正是由於蔣琬的寬容大度,後人稱讚蔣琬"宰相肚裏能撐船"。仁義衚衕"的故事我們也都聽説過吧。明朝年間,山東濟陽人董篤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説家裏蓋房為地基而與鄰居發生爭吵,希望他能借權望來出面解決此事。董篤行看後馬上修書一封,道:"千里捎書只為牆,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家人讀後,覺得有道理,便主動在建房時讓出幾尺。而鄰居見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樣效法。結果兩家共讓出八尺寬的地方,房子蓋成後,就有了一條衚衕,世稱"仁義衚衕"。

歷史上還有很多有關寬容的名人故事,藺(Lin)相對廉頗的寬容,成就了"將相和"的佳話;鮑叔牙對管仲的寬容,成就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壯舉;李世民對魏徵的寬容,成就了"貞觀之治"的盛世;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同是面對他人的過錯,耿耿於懷,睚眥必報帶來的是心靈的負累,而真正的智者會選擇一份寬容,一份泰然。

然而,我們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中,同學之間難免會發生矛盾,有的同學就因一句話、一點小矛盾、小誤解而不肯退讓,出口成髒,甚至一時衝動大打出手,造成勸退等嚴重的違紀後果,而這些小矛盾、小誤解都是可以避免的,只要你做到寬容,這些違紀事件就不會發生,其實仔細反省一下自己,也許你會發現其實自己也有做的不好的地方,自己的觀點也並非完全正確。在處理同學矛盾時切記:衝動是魔鬼,寬容是天使。沒有寬容,就不會有和諧、美好、舒適的學習生活環境,也不會有温馨、融洽、親密的人際關係,而我們只有在這樣的氛圍中才能夠學得更好,才可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能。

同學們,寬容別人,等於善待自己。我們應該懂得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身邊的人和事。一個不懂寬容的人,一輩子都將生活在耿耿於懷的斤斤計較當中,毫無幸福可言;而每一次寬容別人,便是一次對自我心靈的過濾提升,那麼這顆心靈便愈發純淨高尚。法國著名作家雨果説"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大千世界中人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