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清明節聚會活動講話稿(精選12篇)

來源:文萃谷 1.96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需要使用講話稿的情境愈發增多,講話稿是領導人在開會前所作的講話的稿件。那要怎麼寫好講話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最新清明節聚會活動講話稿(精選12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清明節聚會活動講話稿(精選12篇)

最新清明節聚會活動講話稿1

同學們:

中國有着五千年的歷史統文化,有着許多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等,但其中一個節日是包含着對逝去親人的無比思念、懷念。沒錯,這個節日就是——清明節。

清明節曾是我最不喜歡的節日。鄉村的迷信氣息本就濃郁,再與上墳的習俗結合起來,就給清明薰染了鬼氣。在童年模糊的記憶裏,我將“清明”兩字與鬼神靈異密切聯繫在一起,使清明節成了一個陰森恐怖的節。可是清明節實在是一個天地清明的節:温和的日頭播撒下明澈的春光,返青的草木散發出清新的芳香。後來讀書多了發現,“清明”這兩個字在所有的文本里都是美麗的。好長一段時間,我弄不明白,一個陰森森的節日,何以安排在一個如此美好的季節裏,還擁有一個如此美麗的名字。

但這個節日同時也令我難忘,因為它常常勾起我那對逝去親人的惋惜與懷念。按我們中國的傳統習俗,是要回家鄉掃墓的,去祭奠那已逝去的親人。踏上回鄉的路程,看着那一幅幅猶如畫一般的鄉村景象,久違的感覺一湧而上了……

小的時候因為太小,對親人逝去沒有印象,長大後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三爺爺,他是清明節之前去世的,他走的時候我剛來學校一個月都不到,噩耗是晚上傳來的,記得是我哥打電話給我:“你知道麼,三爺爺沒了!”當時聽到這句話後整個人都是蒙的,真的不敢相信,一個月前我們還在一起吃飯聊天,好好的人怎麼説沒就沒了呢,後來聽家裏人説,三爺爺是在上班的路上被一個麪包車撞到的,不幸的是,頭先着地,經過了手術,但卻沒渡過危險期,第二天就去世了,整個過程都讓人措手不及,就這麼短短的一天時間人就這樣沒了,三奶奶也因為這事,好長時間都緩不過來,在我的記憶裏,三爺爺就是個為人忠厚老實,寧可自己吃點虧,也不願與人爭吵,一輩子都不爭不搶的一個人,還記得我每次回家,路過他家,都笑咪咪的對我説:“哎喲,丫頭回來啦!”現在回憶起來,彷彿還能看見他那笑起來時的一臉褶子,聽見他那句温暖的話語。所有人都為三爺爺的逝去而感到惋惜,但有時候生命就是這麼脆弱,趁現在親人還在身邊的,請對他們好一點,好好珍惜他們!

這個清明節因為三爺爺的去世更顯得蕭瑟、淒涼,也將我們的悲傷放到了無限大,這是我長大後第一次對清明節有了不一樣的感受,再也不是討厭的態度,而是多了一絲理解,一抹憂傷,讓我明白了人只有失去才會變得成熟,才會長大。當我每每看見一束束鮮花插在墳頭,就知道又有一個生命永遠離我們遠去,而他們且可以遠離這充滿險惡的人世間,也未常不是一件好事,唉,人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有時生死並不能由你自己。每年的清明節來臨之際,就註定是人鬼殊途蒼茫無言的日子,也是活着的人對逝去的親人傷感而懷念的日子。我那些不久於世的親人們,我應該多去和你們説説話;我那些來日方長的親人們,我應該多去和你們説説話;我那些業已辭世的親人們,我應該多去和你們説説話;還有賜我明澈清香的天與地,我應該多去和你們説説話。

清明再一次帶着哀傷靜悄悄地向我們走來,那一天紛飛的細雨打濕了祭奠亡靈的鮮花。墓碑上那熟悉的名字讓我們忍不住潸然淚下,雨與淚連在一起,流向了我們九泉之下那安睡的親人。

最新清明節聚會活動講話稿2

同學們:

今天,我們市實驗國小四年級全體師生徒步十餘里來到烈士陵園給為新中國的成立而拋頭顱、灑熱血英勇獻身的先烈們掃墓,沉痛悼念共和國的英雄們,表達我們對先烈們誠摯的敬意和深深地懷念!同學們,當五星紅旗迎着朝陽冉冉升起的時候,你可曾想過:五星紅旗為什麼這麼鮮豔,旗幟上的五星為什麼這麼閃亮?同學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國旗鮮豔是因為染上了先烈們的熱血,五星閃亮是因為凝聚着英雄的精神!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民間節日,今天我們在這裏隆重集會,悼念先烈,緬懷先烈。因為我們知道先烈們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了國旗,用寶貴的生命為共和國大廈奠基,先烈們的豐功偉績是不朽的,他們的精神是永存的,共和國不會忘記他們!人民不會忘記他們!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少年兒童更不會忘記他們!不管我們將來從事什麼職業,我們祖國的兒女,肩負着先烈們沒有完成的事業,肩負着建設經濟發達、文明富強、巍然屹立於世界東方偉大祖國的歷史重任!

憶往昔,訴不盡我們對先烈的無限懷念;看今朝,唱不完我們對明天無限的憧憬;展未來,我們信心百倍,壯志豪情。讓我們通過學習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要求,積極參與道德行為規範的行為養成訓練,努力爭當“五小行動”的好少年。在家庭做孝順父母、關心他人、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的“小幫手”;在社會做熱愛祖國、文明禮貌、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的“小標兵”;在學校做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尊重他人、善於合作的“小夥伴”;在社區和公共場所愛護公物、講究衞生、保護環境、遵守秩序的“小衞士”;在獨處時做胸懷開闊,心理健康、勤奮自立、勇於創新的“小主人”,以實際行動呼喚文明春風,告慰烈士忠魂。

為新中國的解放事業而英勇獻身的烈士們永垂不朽!

最新清明節聚會活動講話稿3

尊敬的各位來賓、居民朋友們:

大家好!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清明節到來之際,我們在這裏隆重舉行“親近傳統、親近家人”清明節民俗活動。首先我代表水頭鎮委、鎮政府向大家的光臨表示熱烈的歡迎。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節和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一樣,凝聚着我們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展示和傳播優秀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

因此,我們希望通過今天的活動,能夠引導大家進一步瞭解、認同、喜愛並過好傳統節日,加深居民、各單位之間的感情,提高文明意識,共樹文明新風,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努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形象。

最後,祝大家清明節快樂!闔家幸福!祝今天的活動圓滿成功。謝謝!

最新清明節聚會活動講話稿4

尊敬的各位來賓、居民朋友們:

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8天。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説。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為掃墓。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清明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 一,一般是在公曆4月5號前後,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説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來歷和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基祭之補。後來民間亦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個固定的風俗。要談清明節,需從一個現在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説起。

寒食節,又稱熱食節,禁煙節,冷節,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5日,也就是距清明節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食備好的熱食,冷食,故而得名。 清明節的得名還源於中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8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 地球公轉一週為黃經360度,當地球到達黃經零度時定為春分,而後每運行15度有一個節氣,共有二十四節氣。因此,節氣在陽曆上的日期是固定的,由於閏年的原因,所以會相差兩天。

農曆是反映物候變化、指導農時的陰陽曆,它還結合了陰曆,即以月相29.5天為周 期(一次滿月到下一次滿月的時間間隔)。因為陰曆紀月推算節氣所在具體時間需要準確的天文知識和數學知識,所以,以前的歷書所載各個節氣發生的時間是要由國家頒佈的(如立春精確到年月日時分秒),而且,不同的時代推算的規則有所不同,清史稿時憲志就用很長的篇幅和很多圖形公式來説明當時的推算方法。一般所講農曆中節氣的設置規律往往只是確定月首為節氣,月中為中氣,兩個節氣間隔是15天是唯一可以供人推算的依據,節氣歌也是一般人掌握節氣規律的必學知識。稍微複雜一點的推算是習慣上以上一年的冬至(一年中太陽最低的時候)過了105天就是寒食,106天就是清明;現在按陽曆計算就簡單多了、可以固定在4月5日或4日(以當年二月平或29日而差異)。從天文角度説,4月5日或6日視太陽(視太陽就是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到達黃經15度的時候。

在古人的觀念裏,108是代表完滿、吉祥、久遠、高深的大數,把清明節放在冬至後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義。清明的得名,不僅緣於萬物此時的生長清潔明淨,也緣於這一時期的太陽也是清新的太陽,流轉於這一時期天地之間的陽氣,也是清新的陽氣。

最新清明節聚會活動講話稿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已經是四月伊始,還有幾天就要迎來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

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清明節後雨水增多,萬物由陰轉陽,吐故納新,會展現出一片春和景明之象。

提起清明節,在現代人眼裏,“清明”與掃墓祭奠的聯繫十分緊密,人們會選擇在這天祭掃烈士墓,緬懷革命先輩。尤其今年,為國而戰的烈士,不惜一切代價換回祖國的勝利,令國家在災難中,在世紀的風雨中堅強走過。我們緬懷他們,是他們堅定的信念,讓我們有了今天幸福的生活。勿忘國恥,我們要在這紀念性的日子中銘記歷史,以此鞭策自己。在這樣的日子裏,緬懷先人,繼承孫怡讓先生寄予後輩的期望,縱使僅位於海側一隅,也要有救濟天下的胸懷,應時需,甄術藝,不愧於“江南子弟多才俊”的詩言。

可能有些人認為,清明節對於我們來説,似乎它帶來的三天的假期意義更為重大,甚至有人説傳統節日不放假就不能叫做傳統節日,文化被人所創造併為人所享用,但是享用不等於放假在家裏面對電子產品五連黑連跪虛度光陰。作為瑞中人的我們,要有能做事,敢擔當,有智慧的瑞中人精神,不可以在錯誤的時間,在錯誤的地點,做錯誤的事情。

話又説回來,在清明節緬懷先烈,我們面對的並不一定是肅穆沉重的墓碑,發出的不該是幽幽的哀歎,難道在陰雨綿綿的日子裏,我們只能抒發無限的感傷嗎?或者我們只是漫無目的地享受由這個節日帶來的假期嗎?人生漫長的旅途不會停歇,宗脈的延續是一串加粗的省略號,老人的白髮便是清明節最醒目的驚歎號,孝順與贍養才是炎黃子孫對清明的詮釋。青松下長眠的烈士和幾欲明媚的春日都在鞭策我們向前,他們是青春和夢想的真實傳説。

誰都需要聽一聽有關於青春和夢想的傳説。因為只有青春和夢想才能永垂不朽。

最新清明節聚會活動講話稿6

同學們:

“人間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時”。今天是清明節,我們又來到了令人景仰的烈士陵園緬懷先烈。看着眼前的巍巍豐碑,聽着關於烈士的故事,我們心潮起伏,激動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青山綠水長留生前浩氣,蒼松翠柏堪慰逝後英靈”。歷史的長河記載了多少英雄的事蹟,有多少人為了保衞祖國和家鄉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烈士們走了,但他們的事蹟會幻化成永不磨滅的豐碑高高矗立在我們後人的心中。

我們常聽父輩們講,新四軍的故事,我們也彷彿看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戰場上那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畫面,我們忘不了先烈們,我們更忘不了為了保衞祖國而犧牲的烈士。

“魂魄託日月,肝膽映河山”。是你們使我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給我們創造了一個和平的環境,你們是祖國的優秀兒女,你們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今天,在這裏,讓我們為先烈營造一塊永久的空間吧,讓我們可以永久地思念。今天,在這裏,讓我們盡情道出對烈士永久的思念,灑下所有的淚,再次體會人世間的愛與温暖。今天,在這裏,讓我們慶祝每一個生命特有的璀燦吧,讓英雄的故事作為時代的縮影在世間永遠流傳。

蒼天在上,英魂永存!

同學們,我們是21世紀的青年,我們是黨的兒女,我們不會忘記先人的遺志,“繼承先烈革命傳統,發揚前輩愛國精神”。我們要傳承這種偉大的精神,我們要弘揚這種不朽的民族魂魄,而從我們身上體現出的這種精神就是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就是要做合格明達人,優秀鹽城人,自豪中國人。讓我們腳踏這片用先烈鮮血染紅的土地,讓我們守望這座用先烈的英靈構築的精神家園,讓我們建設這座流傳無數英雄故事的美麗鹽城,放飛理想,放飛希望,讓我們的人生變得清明而純潔,讓我們的鹽城變得清明而繁榮,告慰先烈,告慰英靈!

最新清明節聚會活動講話稿7

尊敬的各位來賓、居民朋友們:

四月清明,桃紅柳綠,草木萌動。清明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也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被確定為法定節日的節氣。清明節,人們一面悽悽切切懷念往事故人,一面從從容容享受明媚春光。可以説,這是一個人情味和文化味兼具的節日。

古往今來,眾多文人墨客以清明為題,留下了無數寄託哀思的詩句。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堪稱唐代清明墓祭的經典:“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通過這首詩,不難體會掃墓時那種悽切悲涼的情景。除此之外,無論是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還是陸游的“素衣莫起風塵歎,猶及清明可到家”,都道出了那份淡淡的哀婉和惆悵。明。”鄭板橋的一個“濕”字,將清明前後多雨陰濕的天氣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説到清明的雨,最膾炙人口的莫過於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語言直白卻寓意深遠的詩,不僅寫出了清明時節的氣候特點,也寫出了清明時節易使人緬懷逝去親友的心情。

清明期間,除了祭祀先人以外,從唐代起便形成了郊外踏青的習俗。清明踏青的盛況,在杜甫的“江邊踏青罷,回首見旌旗”中便可見一斑。詩人張先“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的詩句,寫出了郊遊踏青的遊人絡繹不絕,婦女乘牛春遊採集花草,到了夜色降臨仍不思歸的情景。

唐代温庭筠的 “清娥畫扇中,春樹鬱金紅。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説的則是常年禁閉在後宮的宮女們,在清明節也得到了放鬆。與此相映成趣的是,有的詩人全然不顧外界的熱鬧,而獨守自己的一方寧靜,沉迷於讀書之樂中。宋代的王禹備便是這樣,有詩為證:“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畫家張擇端通過一幅《清明上河圖》,極其生動地描繪了清明時節以汴河為中心的熱鬧情景。

除了掃墓達情、吟詠踏青以外,不少清明詩還另有寄寓。“耕夫招募逐樓船,春草青青萬頃田。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唐代張繼《閶門即事》)詩人通過描寫眼前田園荒蕪、人煙寥落的景象,揭示了封建統治階級大量招募、窮兵黷武是造成農村凋敝的重要原因。而宋代黃庭堅的“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則由景物想到漫漫人生,由眼前想到悠悠千載,表達了詩人深刻的哲理思考。

當我們真正地走進清明,就會明白它不僅僅是一個法定的節日,更是一個民族不可或的文化因子和精神載體。無論是哀思悠悠、悲情渺渺,還是煙雨濛濛、芳草萋萋,清明帶給我們的,總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慰藉以及文化上的代代傳承。

最新清明節聚會活動講話稿8

尊敬的各位來賓、居民朋友們: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小城的商販們瞄準商機,提前一個多星期,就把那些祭祀、掃墓用的冥紙、香燭、紙花、爆竹擺上了商鋪最顯眼的位置。五彩繽紛的清明祭祖用品陳列在街道兩側,形成一道道奪目的風景,讓我不禁想起了故鄉的清明節。

我的故鄉是個依山傍水的美麗村莊,每到清明前後,雄雞便唱紅了丹豔的映山紅,蘭花漫山遍野的沁人馨香。繽紛的桃花,葱綠的修竹,鳴唱的百鳥,婆娑的柳枝,山水美景如詩如畫,美不勝收。

故鄉的清明節,尚存簡樸與傳統的拜祭儀式,每到清明節,五湖四海的父老鄉親都會趕回來。

那時的天氣大多是天色朦朧,雨水紛飛,行人帶着悲愁而沉重的心情,成羣結隊地在泥濘的山路中步履蹣跚。這場景,基本上與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所描述的相似。

在朦朧煙雨中,在蕭瑟的雜草中,依稀找到祖先的墳墓。來到祖先矮小的山墳前,利用鋤頭和鐮刀除去墳墓及周圍的雜草,並用鋤頭,為墳上添上一些新土,進行修葺加固。接着,在墳頭上插上鮮花和香燭,擺上水果供品。最後,燒冥紙和香燭,點燃鞭炮,子孫跪倒,祈求先祖,保佑子孫興旺,萬事昌盛。

按照傳統,在山上祭祖完畢後,所有同宗都會聚集在一起吃飯。飯桌上,酒菜異常豐盛,大家一邊吃一邊敞開心扉,盡情交談。在家務農的討論着各自的務農經驗和收成,在外闖蕩的述説着自己在外闖蕩的經歷和成就,觥籌交錯之間,大家的情誼進一步加深和鞏固。

中華民族是一個推崇孝道的文明古國,清明祭祖,掃墓既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也是傳承親情、繫結血脈的終極橋樑。它讓一代代人記住,人不能忘祖失根,哪怕身在異地,但心始終要牽掛着養育自己的故鄉。

最新清明節聚會活動講話稿9

尊敬的各位來賓、居民朋友們:

今天是4月5日,也就是清明節,我們四年級全體師生要特別召開一次班會來緬懷革命先烈。

提起革命先烈,我腦海中印象最深的是劉胡蘭,她堪稱巾幗英雄,革命先烈的代表。她出生於1932年,15歲就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由於漢奸的出賣,劉胡蘭被捕了,寧死也不説出黨的祕密,在敵人的鍘刀下英勇犧牲;還有一位女英雄,她的名字叫江竹筠,1920年出生,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她受盡國民黨軍統間諜的各種酷刑:老虎凳、吊索、帶刺的鋼鞭,還有撬槓、電刑,敵人甚至將竹籤插入她的十根指頭……但是,江竹筠還是沒有招供。

我出生在2001年8月20日,如果不是先烈們流血犧牲,浴血奮戰,建立了新中國,也許現在我們還生活在戰火紛飛的時代,隨時面臨着生死存亡的命運。

感謝你們,先烈們,我們向你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最新清明節聚會活動講話稿10

尊敬的各位來賓、居民朋友們:

伴隨着濃濃的春意,我們一起走進了四月。

馬上又到清明節了,沐浴着和煦的春風,我們聚集在鮮豔的國旗下緬懷革命先烈,站在這裏,我們心中感慨萬千,並不是為烈士生命的消失而悲歎,而是被那偉大的生命價值所震撼。那些英勇的烈士們不愧為炎黃子孫的後代,不愧為新中國永遠矗立的豐碑。

我們凝視着烈士鮮血所染的國旗,一幅幅英雄的畫卷展現在我們眼前,烈士們為了祖國獨立統一挺身而出,為了人民的解放,甘灑一腔熱血。從不惜千金買寶刀的女俠秋瑾,到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的鄒容;從江姐到劉胡蘭;從黃繼光到董存瑞……無數英烈用他們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壯烈的愛國樂章。難道他們不知道生命的可貴?不!他們非常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他們深深懂得:在祖國危亡之時,作為一箇中國人,保衞祖國,拯救祖國是自己的責任,愛國主義就是他們巨大的精神力量。為了祖國的解放,他們能在戰火中出生入死,能在監牢裏堅貞不屈,能在刑場上大義凜然。他們用生命、熱血換來了華夏民族的新生。

歷史不會忘記,高聳的勝利豐碑是無數先烈用熱血和頭顱壘就的。如今的光明和幸福是烈士們用鮮血換來的。立足今天,放眼未來,讓我們緬懷革命先烈,學習先輩的愛國主義精神和英雄氣概,將歷史永遠銘記我們的身上。

憶往昔,訴不盡我們對先烈的無限懷念;看今朝,唱不完我們對明天無限的憧憬;展未來,我們信心百倍,壯志豪情。讓我們行動起來,在家庭做孝順父母、關懷他人的好孩子,在學校做團結友愛、創新進取的好學生;在社區我們做講究文明、保護環境的好公民,以實際行動呼喚祖國美好的明天,用我們的熱情,用我們的才智,讓中華民族的偉業在我們的拼搏中延伸,讓國旗更鮮紅,五星更閃亮!

最新清明節聚會活動講話稿11

尊敬的各位來賓、居民朋友們:

垂柳吐綠,細雨絲絲,清明節總是在微冷的初春悄然而至,不同的風物,同樣的哀思。滿目的荒涼,微冷的春風,搖曳的黃菊,更增添了些許悲涼;睹物思人,此情此景總會讓我們想起那些遠離我們的親人,也許清明註定是這樣一個緬懷的節日,陰冷的天氣,薄薄的細雨,讓人黯然神傷……

每當清明節的時候,我都會特別想念逝去的外婆,每次在外婆的墳前都好像有説不完的思念,每每想好好説一番都不止從何説起,也許這就是情到深處語亦難吧。看到那微禿的墳頭,便情不自禁地潸然淚下,腦海裏便會浮現出和外婆相處的時光。很小的時候,外婆總是喜歡拉着我,坐在門前的石頭上,瘦瘦的手總是撫摸着我的頭,那時的我特別喜歡聽外婆講一些好聽的故事,外婆沒有文化,可她的故事卻永遠那麼精彩,在外婆講故事的時候,我總是很安靜的聆聽,也許是和外婆相處的久了,對外婆的感情很深厚,知道今日,回憶起那些時光總是覺得很温馨,很懷念,有時候想着想着,就會沉浸在裏面,彷彿外婆從未離開……

家鄉有個很特別的習俗,每當清明節的時候,長輩都會給晚輩雞蛋,鴨蛋之類的,寓意健康平安,外婆活着的時候,清明節那天我總會早早地跑到外婆家,然後看着外婆,拿出各種蛋塞滿我的衣兜,然後和一羣玩伴跑着去爭那個簡單的鞦韆,可是説外婆給的雞蛋和鴨蛋是我清明節最好的禮物,也是清明節最美好的回憶。隨着我慢慢長大,不能像以前那樣天天黏在外婆身邊,一有時間,我便會到外婆家裏,聽她講各種事情,有時候真希望能一直這樣陪着外婆,一直聽她講一些讓她開心的事情,可是這個願望卻不能實現……

流年中,斷斷續續的零碎花絮,在這個特殊的時節,突兀珍貴,傷心,動情處,淚濕衣襟。那是清明的前幾天,我接到母親的電話,電話的那頭母親嗚咽地告訴我外婆去世了,聽到這個消息我真的不敢相信我的耳朵,那個一直疼我,愛我的外婆就這樣離開了我,再也看不到那慈祥的臉,電話這頭的我也和母親一樣早已淚流如雨,那些曾經的點點滴滴在腦海裏一遍遍的回放,外婆慈愛的聲音也一直在耳邊迴盪,而我卻只能無聲的流淚。那年的清明似乎特別的清冷,站在外婆的墳前,眼淚像決堤的湖泊,幾個月前還好好的外婆如今只是一抔黃土,此情此景,那種悲傷用任何言語來形容都是蒼白的,我一直希望陪着外婆,在外婆彌留之際卻沒能見外婆最後一面,這或許是我永生的遺憾吧。

思念,是沒有方向的風,吹散了歲月的痕跡。凌亂的舞步,走過漫長的四季,在温情日子裏涅磐成詩。即使不能緊緊相依,也期盼有相互靠近的機會。漸行漸遠的腳步,寸寸如傷的情感,在心與心疲憊的夾縫中,丈量出一種叫距離的殤。外婆已經離開了兩年,每當清明的時候都會格外思念外婆,那些曾經的記憶是那樣的清晰,時至今日,我對外婆能做的也許只有回憶和祈禱,可我仍然希望遠在天國的外婆能聽到我的祝福,在天國能夠開心,看着那在風中搖曳的黃菊,我只能默默地雙手合十,默默地祈禱,祝願逝者安息……

最新清明節聚會活動講話稿12

尊敬的各位來賓、居民朋友們:

耳邊揚起悠悠的樂聲“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心隨着歌聲飛翔,思緒追溯到千百年前……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他詮釋了蘇軾一生熱愛生活,對待生老病死抱之以樂觀的態度。面對人生,更是堅信自己的理念:“人可以返老還童。”在國遭外侵之時,“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凝聚了他滿腔報國熱血。即使已是“老夫聊發少年狂”仍為國“左牽黃,右擎蒼”。中秋佳節,明月之下。“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傳達着蘇軾對天下人的美好祝願,也唱出人生的自然規律“天下無不敬的筵席。”蘇軾對之,則是豁達、豪邁、平常以對,將思念化作一番美好的祝願。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他觸起了杜甫一片憂國之情,對待安史之亂,他無能為力。只能在詩的天地中表達內心的沉悶悲愴。看見百姓流離失所,只能為他們送上一句“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只能在內心祝願,“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寒士俱歡顏。”但當唐軍的勝利之時,他又似狂喜的寫到;“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他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融為一體,他用氣魄渾厚,沉鬱悲愴的詩句,記敍了那段腐敗黑暗的歷史。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它傳頌了李白對未來的信心,雖然“行路難,”但路總會順暢,理想也會實現,“俱懷逸心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更是一句無與倫比的絕唱,也是人應當具備的信心,他性格豪放,詩更是豪邁奔放,飄逸灑脱地面對人生,激志昂揚,滿懷信心。

歌聲依舊“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心,隨着歌聲飄揚,思緒又飛回千百年後…

千百年前,他們留下了壯志凌雲的詩,鼓舞人心的詞,他們傳達一個個祝願,一種種精神、豁達、樂達、豪邁、憂國、愛國……都在他們留下。

千百年後,我們追憶他們,讚頌他們,傳承他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