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國小國旗下的講話

來源:文萃谷 1.81W

1809年2月12日,一個男孩出生在美國肯塔基州鄉村一個窮苦農民的家裏。因為家裏窮,他沒有機會上學。他一生中進學校上學的時間加起來不到一年。他的母親能閲讀,但不會寫字,而他的父親也僅能寫他自己的名字。

11月國小國旗下的講話

可是,他卻被書籍強烈地吸引着。他7歲開始上學,每星期只去學校2~3天。從那時起,他開始了自己的啟蒙教育。他把燃燒過的木頭當成"鉛筆",在粗糙的木板上練習寫字母。夜晚,他向母親大聲朗誦《聖經》,還反覆閲讀《伊索寓言》。

十幾歲時,他從50裏範圍內的所有鄰居那裏尋找並借回很多書,包括《本傑明弗蘭克林自傳》、《華盛頓的一生》和《天路歷程》。他抓住一切機會認真閲讀。當其他小夥伴在山上玩捉迷藏遊戲的時候,他卻手捧書本在一棵樹下閲讀。吃完飯後,他又很快拿起書本。

9歲時,他深愛的媽媽不幸去世。他和姐姐用讀母親最喜歡的《聖經》章節的方式來安慰母親的在天之靈。

當他父親再婚時,繼母帶了幾樣傢俱和三本書到她的新家:《韋氏大字典》、《魯濱遜漂流記》和《天方夜談》。他把這些書讀了一遍又一遍。他漸漸成為了一位精通寫作的人,以至於他的鄰居們願意出錢請他寫信和簡單的遺囑。

21歲時,他決定外出。最後在一個住有100多個新移民,位於西部邊境的小村莊安頓下來。這個小村莊有6位受過大學教育的人,其中包括兩位知識淵博的`內科醫生,他們允許他隨時借閲他們的書籍。

在此後的7年,他做過兩份工作,都是允許他可以長時間讀書而不受打擾的工作。第一份工作是商場店員,第二份工作是郵遞員。他在接待顧客之餘,廣泛閲讀了哲學、科技、宗教、文學、法律和政治學方面的書籍。事實上,通過閲讀,他自己授予了自己一個優等的大學畢業文憑。

走向自立的世界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明確自己的責任,並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我們應該要從我們平時在做的小事做起,從自己的能夠做的事情做起,努力的做一個能夠自立的人。

眾所周知的作家張海迪,他5歲就患上了脊髓病,可憐的她從此胸部以下全部癱瘓,在如此大的打擊下,她沒有放棄、沒有失望,而是勇敢地站了起來。從那時起,她用超人的毅力開始了她獨立的人生。因為殘疾使她無法像常人一樣上學,於是她便在家中自學了中學的全部課程。除此之外她還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研究生的部分課程。從那以後,張海迪走上了從事文學創作之路,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等數十萬字的英文小説。編著了《生命的追問》等書籍。她的眾多作品先後在各國出版。

在我們的身邊也有一個自立、自強的好榜樣,他名叫小江,他家境優越,生活無憂無慮,但他在上中學時就自覺培養自立的能力。進入大學之後,他開始償試勤工儉學,先後做過推銷員、家教、服務生等工作,在實踐中學到了不少東西。臨畢業時,某著名公司來學校招聘人才,經過面試和考察很快相中了他。

這些事例都告訴我們,只有自立、自強,才能創造出美好的未來;也只有自立、自強,才能讓我們戰勝自己的命運。如果我們一直生活在家庭、學校的保護傘下,那麼我們做人是失敗的,我們的命運將是悲苦的。

有這麼一對夫婦,他們晚年得子,十分高興,把兒子視為掌上明珠。捧在手上怕飛,含在口裏怕化,兒子長大後什麼事情都不讓他幹,結果,他們的兒子連最基本的生活也不能自理。 一天,夫婦倆要出遠門,怕兒子餓着,於是,就想了一個辦法,烙了一張大餅,套在兒子的頸上,告訴他想吃時就咬一口,但等他們倆夫妻回家時,兒子還是餓死了。

原來,他只知道吃頸前的餅,不知道把餅轉過來吃。從中告訴我們,依賴會使我們的人生充滿悲劇;會使人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和精神;喪失人格;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貪圖享受的人,也是不可能在社會生活中自立的。

我們要自立,首先,應樹立自立的觀念,為自己定一個可行的自立目標;其次,要立足於當前生活、學習中的問題,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同時,要培養自己的自立能力,也要大膽的投身到社會實踐。因為只有在社會生活中反覆的鍛鍊、不斷實踐,才能逐步提高我們的自立的能力。

讓我們全面地看待自己,讓我們的人生充滿自立意識,讓我們的生活從此與眾不同,讓我們一起享受自立帶給我們的無窮樂趣。俗話説的好:”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這句話充分説明了我們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幹,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朋友,驅走我們的依賴心理,讓我們用輕鬆的腳步走向自立的世界,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屬於我們自己的世界,讓我們以後的人生更加燦爛和美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