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九年級從軍行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1.76W

從軍行是一首優秀的邊塞詩,反映了戍邊將士保衞邊境,殺敵立功的雄心壯志,具有昂揚的戰鬥精神,動人心魄,充滿了愛國熱情和樂觀精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語文九年級從軍行教學設計範文,歡迎大家參考。

人教版語文九年級從軍行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這一課共有兩首古詩:

其一,是一首優秀的邊塞詩,反映了戍邊將士保衞邊境,殺敵立功的雄心壯志,具有昂揚的戰鬥精神,動人心魄,充滿了愛國熱情和樂觀精神。詩的頭兩句寫景,點出了戰爭的艱苦環境,景中含情。唐王朝與蕃貴族經常發生戰爭,由於戰爭殘酷,青海湖上空陰雲瀰漫,大片大片濃厚的陰雲,一直延伸到天邊,高聳的雪山籠罩在烏雲中,顯得暗淡無光。一個“暗”字,以自然景物極力襯托戰爭的慘烈。遠望前方玉門關,顯得遙遠而迷茫,那大漠間孤零零的城池變得更加孤單了。一個“孤” 字説明環境的惡劣、孤立無援,為下文寫將士們豪壯的精神面貌,作了有力鋪墊。這兩句詩,渲染了戰爭氣氛,點出了淒涼艱苦的環境,表達了將士們戍邊生活的孤寂與艱苦。

詩的後兩句轉入直抒情懷,描繪了戰士們英勇殺敵的精神面貌。將士們身經百戰,黃沙把金甲都磨破了,可見戰鬥是多麼艱苦激烈,把所有的戰鬥生活,都濃縮於七個字中,儘管如此,將士們的報國鬥志絲毫不減。最後一句寫出了將士們的豪壯誓言:不擊敗敵人,決不回還。

其二,是一首描寫邊關將士軍旅生活的七絕。此詩格調高昂激越,樂觀向上。從描寫上看,詩人所選取的對象是未和敵軍直接交手的後續部隊,而對戰果輝煌的“前軍夜戰”只從側面帶出。這是打破常套的`構思。如果改成從正面對夜戰進行鋪敍,就不免會顯得平板,並且在短小的絕句中無法完成。現在避開對戰爭過程的正面描寫,從側面進行烘托,就把絕句的短處變成了長處。它讓讀者從“大漠風塵日色昏”和“前軍夜戰洮河北”去想象前鋒的仗打得多麼艱苦,多麼出色。從“已報生擒吐谷渾”去體味這次出征多麼富有戲劇性。一場激戰,不是寫得聲嘶力竭,而是出以輕快跳脱之筆,通過側面的烘托、點染,讓讀者去體味、遐想。這一切,在短短的四句詩裏表現出來,王昌齡在構思和驅遣語言上的功夫,怎不令人歎服!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2個字。

2.瞭解詩的意思,體會詩的意境,感悟詩人的愛國情懷。

3.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教學重點:

理解邊塞詩歌種詩人的懷鄉思親之情。

  教學難點:

對比學習詩歌,瞭解不同作品所藴含的不同情感和詩歌特色。

  教學過程:

  一、温故知新,導入新課。

“秦時明月漢時關,( ),( ),不教胡馬度陰山。”這首詩是哪位愛國詩人寫的?(王昌齡)

王昌齡是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今天我們再來學習王昌齡筆下的另外兩首《從軍行》,領略一下邊塞風光,瞭解一下守邊戰士的生活狀況。

  二、初讀古詩,引入意境。

1、教師範讀,感受激情。

2、請同學們交流課下收集的資料簡介王昌齡。

3、各種形式,熟讀古詩。

  三、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1、藉助註釋、工具書等理解重點詞語,結合重點詞理解詩句大意。

2、結合課後習題中兩幅插圖理解。

3、學生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四、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指名朗讀背誦古詩。

2、分別説説兩首詩所描寫的內容。

  二、品讀古詩,體會意境。

  (一)學習第一首詩

1、請學生自由讀詩,讀出韻律美。

2、結合問題,體會意境。

(1)首聯寫了哪些景物,讀後你有哪些感受?(青海、長雲、雪山、孤城、玉門關,起到渲染作用,烘托出邊塞環境惡劣,守邊戰士戍邊之苦。)

教師過渡:儘管環境這樣惡劣,戍邊將士的鄉情又是這樣深切,可是他們是怎樣做的呢?

(2)、“黃沙百戰穿金甲”這句詩含義是什麼?(戰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了,體現戰爭之苦。)

黃沙、百戰、穿金甲這些詞説明了什麼?

(3)、戰士的誓言是什麼?你又體會到了什麼?(“不破樓蘭終不還。”體現戰士愛國熱情。)

(4)帶着這種豪情,請大家再來背誦《從軍行》(一)

  (二)學習第二首古詩

1、自由讀古詩,畫出表示地點的詞語。

2、感悟詩情

⑴指名讀詩的前兩句,説説你彷彿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這些戍邊的將士將要給我們呈現出一種怎樣驚心動魄的場面呢?

⑵再讀後兩句。

結合詩句説説你又感受到了什麼?

一場激戰,不是寫得聲嘶力竭,而是以輕快之筆,通過側面烘托,讓讀者去體味,遐想,真是妙筆!

  三、拓展積累

讀一讀王昌齡的其餘五首《從軍行》,感受此類詩歌的特點,並選擇自己喜歡的背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