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孩子進行早教

來源:文萃谷 2.01W

一、怎樣對孩子進行早教

如何對孩子進行早教

早教起源於美國,我們使用的早教是經過本土化的一些改變的,那麼美國人的早教是什麼樣的呢?好奇的你和我一起看一看吧。

美國幼兒教育協會(NAEYC)是美國幼兒教育的權威機構,負責為全國幼教機構制定早期教育的指導原則。

按照美國幼兒教育協會的定義,早期教育是指對0~8歲兒童實施的教育,在某些情況下,早期教育特指0~3歲兒童的教育或者學齡前兒童的教育。

美國幼兒教育協會指出,兒童早期的生活經驗不僅對於兒童日後在學校裏的學習生活有影響,而且對於他的整個一生都會產生影響。比如:當前的研究證明,早期教育對於大腦和認知發展有着短期或長期的影響。從嬰兒期一直到10歲,腦細胞不只是形成了聯結,而且在這段時期它們有着最大的適應性,可以通過積極的大腦刺激改變大腦的結構。

同時在人生早期,對孩子積極的養育過程,似乎不僅是對於認知發展,而且對於健康的情緒發展和社會性能力都非常重要。此外,入學前的這段時間是發展基本的運動技能、技能以及其他終生受益技能的最佳時期。

著名專家認為,兒童早期的護理和教育能夠極大提高兒童日後在學校中的成功機會,參與到高質量學前教育方案中的低收入家庭的兒童,留級、棄學、犯罪的可能性大為降低。

目前,全球幼兒教育界基本達成共識,在急劇變化的當今世界中,當孩子長大成人後,他們需要具備以下能力:

1、善於交流,尊重他人,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和能力。

2、有較強的分析問題能力、判斷力以及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3、有較強的接收信息的能力,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

4、能夠靈活使用已經發展成熟的複雜工具和技術,如:計算機

當條件和要求發生變化時,能夠繼續學習新的方法、技能和知識。

二、有關孩子早教的誤區

1、與出生不久的`寶寶説話沒必要

父母是孩子學習語言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語言發展有深刻影響。嬰兒聽覺研究專家發現,嬰兒腦內的“聽覺地圖”大概到1歲左右完成,在此期間,給零歲嬰兒輸送越多的有意義的聲音,越能促進嬰兒腦內主管聽覺的神經元的敏感性。另外,還有研究表明,嬰兒獲得的詞彙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母親對嬰兒説話的數量。

正確做法:當給寶寶穿衣服時,當給寶寶餵奶、換尿布時,要和寶寶説話,告訴他:“媽媽在給你換衣服,涼不涼啊?伸伸小胳膊、抬起頭”等等。也就是説盡可能地與孩子多説話,這是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所必不可少的。當到了一定時候寶寶的語言會突然爆發,於是很多話都會説了。

2、以孩子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飯時,有好吃的要先給寶寶,寶寶要愛吃哪樣,父母就不能動。這樣一來,寶寶覺得只有這樣才是正確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愛吃的東西,他會哭鬧,而且寶寶會在與小朋友的交往中,也會以自我為中心,認為只有自己重要。這樣的寶寶會變得不懂分享,不懂愛。

正確做法:把寶寶看成是家庭成員之一,吃東西時,無論父母愛吃與否,也要讓寶寶分給每人一份,讓寶寶學會分享,懂得關愛。

3、過分溺愛

有時候,父母的精心呵護反而會“傷”了寶寶。比如,有些父母,總怕寶寶走着會摔倒,會累着,於是喜歡用車推着寶寶或是抱着寶寶。這樣一來,寶寶活動量小,協調能力、大肌肉的鍛鍊都不夠,活動能力就特別差。寶寶吃飯、穿衣、收拾玩具,家人總是包辦代替,會造成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寶寶和小朋友發生爭執,父母挺身而出,為寶寶討公道,這種看似對寶寶的愛,會使寶寶今後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對外面的社會。

其實,孩子有着驚人的適應能力。他們需要運動和交流,甚至稍微還要有一點冒險,這樣才能充分發掘他們身上的各種潛能。

正確做法:放開手,讓寶寶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飯、摔倒後自己爬起來,能使寶寶更快樂,更有成就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