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濱孫漂流記》説課設計

來源:文萃谷 1.34W

《魯濱孫漂流記》是人教版教材十二冊第五組中的一篇略讀課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魯濱孫漂流記》説課設計,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魯濱孫漂流記》説課設計

  【説教材】

本課是人教版教材十二冊第五組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教材的前四個單元的主題分別為革命傳統、傑出人物、古典名着、中外名人。本單元的主題是外國名着。根據新課程標準,作為一篇略讀課文,教學過程中最關鍵的是要體現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即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與文本進行充分接觸,突出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平等對話,尊重學生的閲讀體驗。

本冊教材中的兩則讀寫例話《注意收集有關的材料》和《從閲讀的內容想開去》都可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滲透,從而把握學生把學習例話的收穫運用於讀寫實踐的情況。

制定教學目標應着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着眼於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合的特點。

因為課文是原着的縮寫,所以要對《魯濱孫漂流記》這本書進行充分的閲讀。把握正確的思想內容,從而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課文按魯濱孫歷險的時間順序記敍,寫了魯濱孫“遇險上島”“建房定居”“養牧種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國”。這些故事情節,處處緊扣“險”,塑造了一位不畏艱險、機智堅強、聰明能幹的主人公。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利用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複述故事。

3、讀懂課文內容,瞭解魯濱孫在荒島上戰勝困難、謀求生存的非凡經歷,體會魯濱孫敢於戰勝困難的積極的生活態度。

4、培養學生自主閲讀、自主感悟、合作交流的學習能力。

5、運用掌握的讀書方法對課文進行深入理解。

  學習重難點:

1、瞭解魯濱孫在荒島戰勝種種困難的經歷。

2、感悟魯濱孫面對困難的積極的人生態度,並從中悟出學會生存的道理。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

  【説教法】

首先,我將力圖貫徹“教學思想的開放性,教學內容的系統性,教學方法的靈活性”的原則,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讓學生質疑、討論、品味文中主人公不尋常的經歷,幫助學生創設一種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激發學生探究未知事物的興趣,鼓勵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能大膽地提出自己獨特的理解。同時,我將注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進行組織、引導、點撥,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課文。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內容比較淺顯,根據教材內容和高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將合理的進行多種教法的優化組合,運用啟發式教學法、討論法、以讀代講法,做到扶與放結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一種愉悦民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成為教學的着眼點和落腳點,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合作學習。要提倡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老師的指導,圍繞重點開展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讓學生在閲讀的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

  【説學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皮亞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兒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意象活動教育就不能成功。

1、整體感知,初步瞭解課文的大概內容。學生先自讀課文。自學完以後,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樣,學生就會從整體上知道這篇課文講的是什麼內容。

2、充分自學。人的大腦接受信息,有意注意總比無意注意有效得多。本課內容淺顯易懂,可以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學,經過自學,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個大概瞭解,有了一番摸索的功夫,或者是略有解悟,或者是不得要領,或者是困惑不解。一旦進入探討階段就會全身心投入。一方面可以從容、有條不紊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另一方面略有所悟的急需得以印證和深化,不得要領的急需理清頭緒,困惑不解的急需弄個明白,自然都格外注意,毫不懈怠。這樣既提高了學習興趣,又留下了深刻印象,還強化了自主意識。

3、自學研討。學生自學後質疑讓學生提出問題,發表自己見解,聽取別人的意見,思索別人的看法,反駁錯誤的觀點。這一過程在教學時還注重不同層次的學生,一般先由基礎較差一些的學生解決課文中的共性問題,並積極引導尖子生對個性問題進行探討,以求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這一參與過程既使學生掌握了知識,又培養了聽説能力、判斷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素質。

  【説學情】

學生已經有五年多的學習經歷,思維比較活躍,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具備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本課內容學生很感興趣,很容易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這學期教材的重點是《注意收集有關的材料》和《從閲讀的內容想開去》,之前幾個單元的學習學生已初步把握其方法。因此,對本課的教學,可以滲透,從而把握學生把學習例話的收穫運用於讀寫實踐的情況。而文中魯濱孫在荒島戰勝種種困難的經歷及積極的人生態度,既是學生理解學習上的重點、難點,也是激發學生思維的興奮點。所以在反覆朗讀課文之後,可以從“悟”字出發,着眼於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感悟,悟情悟理。

  【説過程】

  1、設疑談話、導出新課。

請同學們思考一下,一個人要活着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如果一個人失去這個最基本的條件,還能生存下去嗎?但是就有一個人在一個荒島上,沒有吃的、住的、又有野獸出沒,卻生活了二十幾年,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魯濱孫去體驗一下那驚險的荒島生涯,一同走進《魯濱孫漂流記》。

設置懸念,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學生快速引入課文情境。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默讀課文,讀通句子,讀完請同學來描述一下文章中魯濱孫的經歷。

魯濱孫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讓學生對課文內容及人物整體把握,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細讀課文,品讀感悟

課文是需要細細品味的,這節課就讓我們一同走進課文,去品讀,去感悟魯濱孫的精神。下面再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畫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語段,並在旁邊批註自己的感受。在這裏,老師要提醒大家,注意在理解中要聯繫上下文,結合自己課外查閲到的資料,結合生活實際去體會,去感悟。

  4、交流成果,共享收穫

(1)同桌交流感受

剛才老師在下面巡視的過程中,發現大家都學得很認真,現在請同學們同桌之間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2)學生彙報交流,教師隨機點撥

把自己的成果與大夥分享是最大的快樂,下面誰先來談談,注意彙報時,其他的同學也可以進行補充。(重點段落2-8自然段)(把握住所、食物、安全、孤獨問題及解決 板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基於這理念,本設計力求為學生創設個性化的閲讀空間,體現在閲讀實踐中自讀、自疑、自悟、互評、合作、探索的學習過程。

這樣設計實施了開放式教學,注重的是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理解與感悟,他們的自主精神和創造才能得到發展,在掌握語文知識的同時更受到了人文精神的薰陶。

  5、拓展思維,深化主題

老師講故事:沒有開啟冷凍功能的冷藏車凍死工人的故事。

對比質疑:同樣是身處險境,為什麼魯濱孫能活下來?而工人卻在一夜間丟了性命?

拋出中心議題:“是什麼讓魯濱孫活了下來?”

學生自主閲讀課文思考討論。

  小結:

閲讀教學重要的不是讓學生獲得一個閲讀的結果,而是經歷一次閲讀的過程。通過課外故事的引入,在兩則故事結果的懸殊對比中拋出這樣一個問題:“是什麼讓魯濱孫在孤島上活了下來?”這個問題問域寬,答距長,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很有思維訓練的價值。學生開始認真解讀文本,自己思考得出結論。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對魯濱孫的認識是自己發現的,是通過自己的閲讀、思考得出的結果。閲讀的過程是一個探究的學習過程,充滿了學習發現的無窮樂趣。更重要的是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發現、自己的體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獨立解讀文本,學會讀書,學會思考,並自己獲得真理。課堂上真正呈現了學情,展示出學生的學習過程。

  6、總結談話,昇華主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