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學校應參考美國公立學校

來源:文萃谷 2.91W

目前大學聯考、留學指揮棒所引起的制度混亂,使那些準備留學的學生苦不堪言。他們在學校,主要對付的是大學聯考指揮棒,壓力已經非常之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國國際學校應參考美國公立學校,歡迎大家參考~!

中國國際學校應參考美國公立學校

因為自己和家庭都作出了留學的決定,又不得不拿出大量時間準備英語。許多家長會告訴孩子:反正以後去留學,學校的功課都是為了大學聯考準備的,不妨馬虎一點。但是,許多孩子從小被應試教育訓練,已經定型了,受同伴壓力非常大,看不得自己在班裏的名次下降,聽不得老師的批評。哪怕學霸出身、現為高級工程師的父母告訴他們這樣一遍一遍刷題對未來的事業用處不大,他們也不肯聽。這樣刷題刷到高中,突然覺得有許多留學的考試要對付,於是又從為大學聯考刷題改到為留學刷題。等到國外進了大學才發現:自己在學業上毫無準備,措手不及。

以我個人在美國讀書十年、教書十年的經驗看,中國學生留美讀本科,如果要在像樣的大學有所成就的話,至少要經過四五年專心致志的準備。他們所遇到的挑戰,絕非幾個考試,也不僅僅是語言障礙。中美教育哲學和方法迥異,跨越兩國的體制和文化、一切從頭適應起來相當艱難。比如,美國大學對閲讀量要求非常高,經常一週三四百頁。大學課程經常要求期末論文、讀書報告。這些中國學生幾乎完全沒有經驗。很多托福考過100分、SAT考過2000的學生,到了美國大學裏一籌莫展,甚至被勸退,也就毫不奇怪了。

我們的教育體制,是要保證學生們未來的成功,不管他們選擇什麼樣的高等教育方式。留學是成本最高的一種高等教育。但因為前期準備不足,留學的失敗比比皆是。海歸變海待的現象,就是一個明證。要改變這種局面,就必須把大學聯考指揮棒和留學指揮棒早早分開,讓學生儘早有清晰的目標、充足的時間來為留學進行準備。

首先,國際班最好與公立學校體系脱離。現在的國際班,大部分都相當失敗,學生家長滿意的不多。為什麼?因為這種國際班是鑲嵌在舊的教育體系之中,還是用應付大學聯考那一套為學生準備留學。哪怕是在那種一進高中就簽約走留學軌、由美國“原裝”班底主持教學的學校,還是難以專心準備留學。一位孩子在這種學校讀書的家長來信説:“儘早分軌能讓學生更好適應美國大學要求,不過在公立學校裏似乎很難真正做到,學校必須完成義務教育任務,即學生必須修完國內必修課程,高一每週5節英語課,兩節公共演講課,其他全是國家課程,高二高三上午英語或AP課,下午國家課程,所以跟其他學校也類似,可能國家課程的壓力會稍輕些。英語和AP文史類課程老師是外教,其他都是國內老師。”另外,學生們還是脱離不了應試習慣,一天到晚就惦記着託福、SAT等幾門標準化考試、一遍一遍地刷題。同學們早就被過去的應試教育素質成型,彼此之間又形成了同伴壓力,在分數排名上拼比。他們這個年紀,還缺乏足夠的經驗把現在所學的東西和未來美國大學的生涯有機地聯繫起來。除了分數外,學習的目標不明確,盲目性非常大。舉個簡單的例子,我曾給一些學生準備了大一水平的閲讀材料,學生們讀了後馬上意識到自己還需要輔導、很難獨立完成。兩年後要獨立面對的東西,現在啃不下來怎麼行?道理都懂。但是,一聽説別的同學都去上SAT培訓班,馬上就放下這些必須的`閲讀去背單詞了。

在制度上矯正這種現象的一個辦法,是國際班從公立學校徹底脱離,獨立辦國際學校,並引起國外的“原裝”教程和師資。這樣,可以甩開公立學校國際班必須對付的“國家課程”,專心準備留學。另外,國際學校的模式要選對。現在的國際學校,經常以“輕鬆快樂”招搖,或似是而非的追逐美國寄宿學校的模式。崇拜的是人家的“貴族氣”,實則東施效顰。在我看來,中國的國際學校,最值得參考的是美國那些高度競爭性的學校模式,比如一流的公立高中,特別是公立的“考試學校”。所謂“考試學校”,不是搞應試教育。而是一種學生經過嚴格選拔、非常注重學業的公立學校。比如出了八位諾獎得主的紐約Bronx科學高中、培養了四位哈佛校長的波士頓拉丁,都是通過文化課的考試選拔學生、一切以文化課為中心、具有高度的學術競爭性。這種學校,其基本精神是為才是舉,從各個階層特別是平民中選拔佼佼者,很少有“貴族”那樣的噱頭。當年猶太子弟主宰了這類學校,如今又幾乎成了亞裔的一統天下。這樣的學校,和中國的文化及教育傳統比較能夠銜接,也更能夠培養學生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態度:留學不是逃避奮鬥的避風港。恰恰相反,只有願意並能夠接受更大挑戰的人,才應該去留學。

當然,這樣的國際學校需要相當的條件,只有少數家長能夠負擔。也不能奢望這樣的學校能夠和Bronx、波士頓拉丁比肩。但是,這種“高端”教育,至少有相當有益的示範效應,使學生和家長任重道遠,以奮鬥的心態面對留學這一艱苦的冒險。韓國就有些類似的學校,已經成為向常青藤輸送學生的基地。一般而言,亞洲的家長,因為文化原因,把孩子送到這樣的學校比較放心。而把歐美的“貴族”寄宿學校,則往往變味。

總之,孩子們現在已經壓力過大。如果我們教育的制度框架不理順,那麼各種壓力就會互相疊加,嚴重影響孩子們的成長。按説,教育過程最好是以非功利的知識探索為主體。可惜,在現實中,學生總是跟着某種功利的指揮棒走。在這種不幸的情況下,指揮棒就不能瞎指揮,更不能一個往東指,一個往西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