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才會長大

來源:文萃谷 2.71W

國一最嚴重的一次犯錯,起源於一個放在她房間裏的硬紙盒。那個硬紙盒是媽媽的儲蓄罐,裏邊放了很多枚五毛和一元的硬幣。國一自己的儲蓄罐雖是空的,但也從來沒有想過要動這些錢,因為每次她買東西需要錢時,爸爸媽媽總是痛痛快快地把錢給她。可有一次,她把才買回來幾天的新鋼筆弄壞了,本來想向媽媽拿點兒錢再去買一支,可一想媽媽會批評自己不愛惜鋼筆,就不吭聲了。

孩子犯錯才會長大

怎麼辦呢?國一突然想起了那個錢盒子,跑過去一看,哇,裏邊有一大堆硬幣!她想,少幾枚媽媽肯定不會發現。當時,她美滋滋地數了六枚硬幣放進了口袋裏,放學時買了一支新鋼筆。嗯,花錢不用向媽媽要的感覺真好啊!此後,國一常常在上學前從錢盒子裏數出幾枚硬幣,拿去買零食或者文具。

有一天,國一再去盒子拿錢時慌了神,因為裏邊只躺着孤零零的幾枚硬幣,那一大堆硬幣都被她搬完了!接下來的幾天,她一直提心吊膽,生怕媽媽問起這件事。但該來的還是來了。一天,她一進門,媽媽就問:“你有沒有拿錢盒子裏的硬幣?”她連連搖頭:“沒拿,真的沒拿。”説完,慌忙溜回自己的房間。

一連兩天,爸爸媽媽都沒有再提丟錢的事,國一更加不安了。她不知道該不該向媽媽坦白,於是找來兩個紙條,一個上面寫“説”,一個上面寫“不説”。揉成兩個紙團,信手一抓,是“不説”。那天中午,爸爸媽媽帶上她請客人一起去吃飯,爸爸和客人走在前面,國一和媽媽走在後面。國一拉拉媽媽的衣角説:“錢是我拿的……”一句話沒説完,眼淚就“嘩嘩”流下來。媽媽一點兒也不吃驚,平靜地説:“先吃飯,下午再説。”天哪,看媽媽的反應,恐怕早就知道是自己拿了錢。那頓飯,國一食不下咽,吃完了餃子都不知道是啥餡兒。

回到家裏,國一傷心地哭起來:“那些錢,大部分都買吃的了,還買了些文具……”

東子思考了一下:第一要批評,第二不能傷孩子的自尊心,不能讓孩子由此對自己產生厭惡,所以話不能説得很重,否則孩子的心裏一輩子都會因為所謂的“偷錢”留下陰影。東子嚴肅而温和地對國一説:“第一,不經同意就動別人的東西,是不好的行為。即使在家裏,即使這個人是你的父母,也不能這麼做;第二,不能隨意拿家裏的錢,更不能不經父母同意,無節制地亂花錢;第三,以後想買什麼東西,向爸媽要錢就行了。”國一羞愧地低下頭:“要不,我去打工,把錢盒子再裝滿……”爸爸又表揚説:“知道認錯,是好孩子。”

讓國一感動的是,錢盒子仍然放在她的房間裏。後來,她再也沒有拿過裏邊的一分錢。

如果父母就此把錢盒子拿走,國一會因為父母不再信任自己,而讓“我是個好孩子”的信念發生動搖。

教育孩子,一定要讓孩子相信自己是個好孩子,如此,孩子才會主動用好孩子的標準約束自己。如果孩子覺得自己是個壞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對自己失去信心,甚至會無所顧忌地向壞的方向發展了。

温馨點讀

東子把教育心得總結為“三三”教育理論,即“三多三好三強”。

三多:玩耍的時間多、看電視的時間多、看課外書的時間多。

三好:國文好、國語好、學習好,這學習好是指學習能力強,三好並不以分數為目標。

三強:自理能力強、自立意識強、心理素質強。

記者在廣州見到范姜國一和她爸爸東子。在採訪過程中,都是國一給記者講故事,東子只笑眯眯地在旁邊聽。有一個故事可能給國一留下極深的印象,小姑娘給筆者講得很仔細:

國一三年級時,一次期會考試結束後,英語卷子發下來,她嚇呆了:“47分!我可一輩子也沒考過這麼少的分數啊!爸爸媽媽知道後會很生氣……”眼淚一滴一滴地落在卷子上,把一個個叉號都打模糊了……她真恨不得自己是個魔術師,把分數變成100分!

國一磨磨蹭蹭地回到家,按響門鈴,看見開門的是媽媽,她再也忍不住了,撲進媽媽懷裏“哇”的一聲哭起來。爸爸也出來了,連忙問是怎麼回事。國一低着頭,把卷子遞過去。爸爸看了後笑着説:“分數不少嘛!”國一吃驚得忘了哭,抬起頭:“爸爸,47分可不是74分……”爸爸笑道:“像你這麼小的孩子應該剛上一年級,可你已經讀三年級。如果讓你原來二年級的那些同學做這些試卷,恐怕他們得不了47分。”也對呀!國一破涕為笑。爸爸又説:“等過一段時間,你適應了新課本,英語分數會上去的。”國一這時候心情好極了。

等國一進了屋,媽媽擔心地説:“怎麼才考了這麼點兒分?”爸爸壓低聲音説:“越是這個時候,越應該給孩子安慰和鼓勵。如果批評她,她對這門功課就會沒了信心,那可就真的學不好了。”爸爸的做法是對的。期末考試時,國一考了97分。

東子説,孩子在學習上受到挫敗的時候,特別渴望得到家長的幫助、理解、支持和鼓勵,唯一不需要的是批評。他已經非常沮喪自責了,家長這時候還要雪上加霜,就會引發孩子在學習方面的創傷體驗。

東子關於孩子私自拿錢的處理方式也非常正確。教育家陳鶴琴在他的《家庭教育》一書寫到小孩子偷了別人的東西,做父母有兩種處理方式:

第一種,責罰他,罵他“下流東西”“小偷”等等,目的可能是想激發他的`羞惡之心,使他改掉不好的行為。

可要知道,無論幹什麼,人受獎勵而行善是容易的,小孩子尤其喜歡聽好話而不喜歡惡話。做父母的如果貶低他的人格,他心裏就要很不高興了,非但無悔過之心,反而助長其為惡之心,所以他的人格從此墮落了,變本加厲地去拿別人的東西。

第二種,倘若子女做的事不好,就責罵他所做的事,而不應責罵他的人格。父母對孩子説:“我知道你是個好孩子,不過這樣去拿人家的東西是很不好的。”

於是孩子就會聽父母的教誨,再不犯同樣的錯。做父母的只就事論事,他以為不好的是事,而非其人,就會努力改正錯誤。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