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精選14篇)

來源:文萃谷 1.6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精選14篇)

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 篇1

于丹眼中的人生是什麼樣呢?她認為人生是有趣的,所以品位人生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於是于丹便有了《于丹趣品人生》這樣一本書。人生的趣味在於什麼,怎樣發掘人生中的趣味呢?這也是一個範圍太大程度太深的問題,但是,依然可以從個別的方面入手,從而窺一斑而知全豹。人生就是一個過程,我們活的是這個過程中的感受,享受的也是這個過程中的感受。在於丹看來,能否放開心境,從容而快樂地享受並經歷人生,是人生是否圓滿的關鍵。但是享受人生從哪裏入手呢?于丹給出的答案是:琴酒茶。琴酒茶大家都不算陌生,除了琴稍微不那麼大眾之外,另外兩項都是大家生活中頻繁接觸的東西。琴在古代是非常高雅的東西,與琴有關的故事很多,比如高山流水,比如對牛彈琴,比如蔡邕的焦尾琴等,這些故事不僅體現的是古人的風骨情趣,也體現了琴的風骨和韻味。現在的人們生活節奏比古代要快很多,所以認為無法去享受那種閒逸的生活,尤其是聽琴撫曲這樣高雅的享受,更是可望而不可即。其實,于丹告訴我們的是,我們不必照本宣科,不必邯鄲學步,不必鸚鵡學舌,我們要學的是古人的一種心境,而不是照搬古人的生活方式。如果學到了古人的那種心境,那麼,無論在什麼樣的時代背景下,在什麼節奏的生活環境中,我們都能享受到生活的快樂,感受到內心的寧靜與安逸。

于丹教授書中,延續了心靈雞湯式的風格,或引經據典,或直陳觀點,用一個個典故或現代故事將我們生活都將遇到的困惑闡釋得淋漓盡致,清晰明瞭地回答了我們生活中所碰到的種種問題,句句直指人心、撞擊心靈。所以,與其説這是一部文化隨筆,還不如説這是一本身心靈的佳作。在書中,你將讀到如何藉助古人“一生相伴的酒,日常品的茶,宛若天籟的琴聲”,讓自己疲憊、充滿噪音的內心停一停、靜一靜,重新找回真實的自己,找到自己內心的真正所需。從某種程度上説,于丹教授更像是一位“心理醫生”,在她的悉心開導下,那些曾經縈繞在心頭的負面情緒--焦躁、迷茫、抑鬱、憤懣將會逐漸消散。我們困頓的心靈將會在寂靜的閲讀中找回生命的本真,找回那個最初的自己。這就是于丹和她的《于丹感悟生活》,超越今人與古人的時空界限,解讀當下的生活狀態,讓我們用一顆閒閒的心去享受生活,在建功立業的同時不要丟失自己。無論生命的道路上多麼忙碌,不妨忙裏抽閒讓自己停一停、靜靜心,回頭看看最初的起點,向前望望最終的歸宿,然後帶着一個從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 篇2

打開這本書,首先映入眼簾的不是于丹精彩的文筆,而是白巖鬆為于丹作的一篇序言,序言含蓄地概括了整本書的資料卻又讓人感覺像另一篇文章,白巖鬆運用不一樣的視角從山水、茶、酒、樂曲中談出了他的觀點。使人在讀正文前已有一個大概的認識。

章節開始之前,有一段類似警言的話語,想語文課本上的單元導讀一樣,告訴我們這一章的中心論點,第一總章主要由山水論幸福,文中運用超多事實數據和經典故事,使文章真實可信而又饒搞笑味。正如文章中所述幸福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小時候一盒炮竹也能讓我們開心把玩半天,停電對我們來説是天堂般的世界,而此刻,越來越多的“玩具”來到我們手中,但是卻總是找不到以前的歡樂。因為有太多事情需要去顧慮,有太多問題需要去思考,如同一道道枷鎖,將我們同幸福分開。但我覺得這個世界還沒有失去期望,憨豆在倫敦奧運會的表現完美的詮釋了幸福的含義,即使從最嚴肅的新聞報道中,我們也總能找出“亮點”着便是新生代幸福的標誌。

第二章則由茶、酒論生活情趣,關於茶我們已經讀過無數篇文章,看過無數的電影,那種意境我們早已明瞭,但是關於酒的知識我們卻知之甚少,作者運用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典故,告訴我們酒與英雄和酒與生活的關係,還讓我們瞭解了很多關於酒的知識。但是我相信,酒——這種品味生活的方式還不適合我們。

最後的一章則由樂器論心境,我對欣賞中國古典音樂興趣不高,但作者講的一個個搞笑的歷史故事卻深深地吸引了我,讓我沉下心來真正讀完了這本書。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通今博古,把一個個抽象晦澀的大道理融入一個個富有哲理的歷史小故事裏,讓並不熱衷於讀書的,情緒浮躁我能夠坐在桌前看完這本書,而且我注意到文中引用超多詩詞文賦,個性經常使用一名叫林語堂先生的話語。這引起了我極大的好奇心,一查才明白原先真是一位大家,也只有這樣的大家才能寫出諸如“現實減夢想等與禽獸/現實加夢想等於心痛/現實加幽默等於現實主義/夢想減幽默等於熱狂/夢想加幽默等於幻想/現實加夢想加幽默等於智慧”。的話語。書尾于丹與澤道法師的對話則用簡潔的話語從前文中提煉了所有,是使文章更加易懂

總而言之我認為這本書主要教會了我們要寧靜、淡泊、懂得享受生活的樂趣。告訴我們在這充滿物質享受的社會中要有獨自享受的一種方式,不要讓自己成為金錢的奴隸。

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 篇3

在當今社會裏,相比於成功而言,幸福已經變成了更為奢侈的一件事。人們追逐成功,而成功卻無法帶給個人生命價值的全部滿足。或許我們缺少的只是一點情趣,一點閒情,缺少了與家人共處的那些閃光的零碎的時間。從這個角度看,許多成功者不免蒼涼荒蕪。――于丹

真的很欣賞于丹!欣賞于丹的才華,口若懸河,出口成章!這不是一般的才女,也不是一般人能夠達到的境界!我深深欽佩!除了欽佩,只有多讀書,多思考,多練筆,才一點點充實自己的心靈,不至於蒼涼荒蕪!

《于丹趣品人生》一書頗值得好好品味。很有意思的是白巖鬆為此書做了序《做一些無用的事》。無用的事?白巖鬆為什麼要我們做一些無用的事?什麼是無用的事?我看了題目心生狐疑,迫不及待地讀了起來。

白巖鬆説:“從這個時代的追求來看,升官、發財、出名,要做就要做與此有關的事兒,因為有用。而一個人喝喝茶,喝喝酒,聽聽琴,實在沒用。因為,一個人在那兒,既不創造財富,又不營造關係,於是,孤獨的人是可恥的,甚至被當做是可憐的。”我想,是啊!很多人行色匆匆,忙忙碌碌,屬於自己的時間很少,屬於愛人孩子的時間更少,有的是身不由己,有的是人在江湖。我一直慶幸自己的職業很好,我很喜歡。屬於自己的時間很充裕,屬於愛人孩子的時間也很多,下班之餘我也喜歡喝茶喝咖啡逛街買衣服。因此,我能感受到幸福,感受到閒情逸致的優雅舒適!

有人説,想要幸福,三個詞很關鍵――物質、情趣與精神。物質是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於是,人們想方設法夯實這個經濟基礎,一心想着賺錢,一心想着攢錢,一心想着撈錢,甚至是不擇手段地搶劫、貪污等,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多麼可悲,多麼可惡,多麼可恨!

情趣真的很重要。琴棋書畫,茶酒文化,帶給人優雅和高雅,哪怕是附庸文雅,我也覺得不傷大雅,感情更是幸福的源泉,幸福的依靠!

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 篇4

諸葛亮曾説過:“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讀完這本書,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品杯茶,斟碗酒,彈首琴,都能從中領悟到人生的真諦。

飄洋在繁忙,枯燥,緊張的生活海洋中,我們卻忘記這些能讓我們感到快樂,體驗人生的小東西。停下手中的活,來煮一壺真正的茶,在那繁瑣的工序中,體悟人生的真諦,我們需要一些看似無意義的事去在我們無味的生活中挑起一層漣漪,去調節我們的生活。人生的意義不在為金錢而奔波,為名利而奮鬥,在於懂得尋找生活中的淡然,在淡然中品味。

就像白巖鬆的序言中所説“于丹教授將帶領我們體驗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杯茶,於閒適間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覺。悠閒的情趣與生活方式並非要讓我們閒置大把的時光,放棄理想和責任,而恰恰是要讓我們在建立價值的同時不要丟失自己。”

做一些無用的事,我們需要將生活節奏放慢下來,如何放慢呢?那就去做慢節奏的事情,去品茶,去品酒,去聽琴音,在做的過程中形成一種習慣,該快的快,該慢的慢。忙完了,就可以慢下來,去修煉,去剔除毛躁的心理,去拋棄無謂的夢想、目標,丟掉焦慮的心情。

茶,似乎就是一種飲品,可你真的會喝茶嗎?你的喝法稱得上是品茶嗎?現在,大多數人都將茶作為一種解渴飲品,而不是一種體驗生活、領悟淡然的方式。在細細品茶的過程中,你曾享受到了悠閒的快樂嗎?沒有,因為大家從不細細品茶,享受快樂從何談起?正所謂:“七碗受至味,一壺得真趣。”。

酒,我們都是不喝酒的人,自然不懂酒。在我們的印象中,有酒後失態,酒後駕車,但也有酒後即興。酒在現在都是作為應酬的飲品,誰還會來仔細品嚐呢?陶淵明曾説: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酒對於真正懂得品味的人,只是一種托子。

在這充滿物質的世界裏,我們不僅要學會如何正確的物質享受,還要懂得如何精神享受,擁有自己獨特的享受方法,不再生活在奔波中。

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 篇5

幾年前買了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好書,但苦於生活忙碌,未曾讀完,晚上閒暇時間,再次翻開,近一個月的時間才得以斷斷續續讀完此書,收穫頗豐。

首先被知性的于丹所吸引。她很成熟、很睿智,非常吸引人。白巖鬆的“推薦序”——《做一些無用的事》為此書掀開了序幕,開篇的幾句話便帶給了我深深的思考:此時此刻的中國人,我們,怎麼了?

平靜,正前所未有地成為奢侈品,而除了幸福,我們又似乎什麼都有,人人匆匆忙忙向前進,又時常困惑:我要去哪兒?對啊,要去哪兒?我們追求幸福的腳步從未停止過,可我們得到幸福了嗎?這樣反思自己,我發現我們的生活的確是出現了一些問題:有些事情,我們過於關注結果,而忽略了過程,比如“生活”這件事。但幸福與快樂往往就在生活的過程中,不經意間,我們都丟失了它。我們惶恐,我們迷茫,我們不快樂,我們更不幸福!所以,我們要尋找答案,我們要改變生活!睿智的、充滿生活情趣的于丹在書中告訴了我們答案:生活中我們要學會“悠閒”,要過一種有“情趣”的日子。

于丹認為,悠閒與時間無關,悠閒是內心的一種發現,是生活的一種樂趣,是生命的一種節奏,是一種生活姿態,是一種尋找自己的方式。忙亂的生活給我們帶來的是精神生活的焦灼與糾結,我們好像都不會“悠閒”了,也沒有“情趣”了……

讀書的收穫就在這裏,于丹在書中提示我們:真正的閒適,就是讓山水入懷,讓自己的生命浩蕩。古代的文人墨客無不如此,孔子、孟子、李白、杜甫、蘇軾、王維、陸游……他們千山走遍,看到了四季的表情,體會到了萬物變化的規律,心中自然也裝下了不同的情趣。

在緊張忙碌中,讓我們的心靈澄淨清澈的成本最低、時間最短的方法就是喝茶。世事喧囂,人生紛擾,唯有喝茶時心思才能寧靜。捫心自問:人心浮躁的今天,我們還能坐下來悠閒地喝一泡好茶嗎?喝茶是一種生活方式,會喝茶則是一份心境,一種涵養。茶不求貴,只要能真心會意,就能喝出內心的清雅、安閒、灑脱。除了解渴,還可以養心——在某一瞬間,如坐草木之間,如歸遠古山林,感受清風浩蕩。只要用心,我們就能在茶裏品見自己的人生味道,有茶的日子就是一段好時光。

酒呢?于丹説:“杯中之物,清濁在乎人心。”酒中有興亡,酒中有人心,酒中有從容,酒中有智慧,酒中有豪情,酒中有境界……酒中有生活的千姿百態!每個人的一生,也都像杯中酒,箇中滋味,須自己品嚐。有酒相伴,人生或許會增添更多的情趣。

琴,是典雅之物。想要在俗世生活中尋找一些寄託,總是需要一些載體的。古琴就是最好的憑藉。我們可以不會彈琴,但我們要學會聽琴。從琴中我們可以聽出心境,可以聽出高尚,聽出人品。只是我們要學會慢一點,再慢一點,讓心靜下來,慢慢感,慢慢悟。

其實,人生也是一架琴,用彈琴或聽琴的心滌盪一下躁氣或戾氣,漸漸地,也許可以從都市噪音之外靜觀聆聽出天籟清越,自心中漾出大音希聲。有音樂的人生是幸運的。有茶飲,有酒品,有琴聽的人生是簡單而又快樂的,更是幸福的。人可以憧憬未來,可以緬懷過去,但能夠抓住的只有現在,而現在除了有意義,還應該有意思。當下生活,如能添加一些趣味,就會日日歡欣,生機盎然。所以,我們要學會為自己當下的生活增添些許情趣。

白巖鬆在推薦序的結尾寫道:茶、酒、琴又或其他,也都只是手段,讓心靜下來一些,讓生命分一些時間給看似無用的事,這才是目標。心不靜,幸福來不了;人沒有更多與內心對話的機會,生命鮮活不起來。就讓我們從看于丹這些文字開始,靜下心來,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用心體會,用情感悟。也許,幸福就在身邊。我堅信:無限風光在心中!

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 篇6

閒暇之餘拿來《于丹趣品人生》一讀,給人心靈許多啟迪與感悟,真是讓人感到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是啊,如今的我們就好像是上了發條的機器,每天只是疲於奔命,卻常常忽略了自己內心的感受:幸福嗎?快樂嗎?累了嗎?值得嗎?這些感受,又有多少人會靜下來思考呢?

正如於丹在書中所説:“此時此刻的中國人,我們,怎麼了?平靜,正前所未有地成為奢侈品,而除了幸福,我們又似乎什麼都有;人人匆匆忙忙向前進,又時常困惑:我要去哪兒?”

可不,在我們如今的生活裏,平靜正漸漸地成了奢侈品,我們為了謀求幸福,為了達到目的一路狂奔,無暇顧及兩邊的風景,路邊的風景被忽略了,過程中的`閒情雅緻也丟失了,於是乎,到達終點後卻發現自己早已迷失了幸福的方向。

要知道,氣不和,生命就鮮活不起來,而心不靜,幸福就難能體會,因為幸福是一種感覺,是要靠心去體會,需要在生活中慢慢感受的。精神享受就是幸福,只有精神上滿足了,人才會幸福。

人生本就是一個過程,我們活的是這個過程中的感受,享受的也是這個過程中的感受,或者説,能否放開心境,從容而快樂地享受並經歷人生,也是人生圓滿與否的關鍵。

所以,無論生命的道路上有多麼忙碌,我們都不妨在忙裏偷閒,讓自己原地停一停、靜靜心,回過頭來看看自己最初的起點,再向前望望最終的歸宿,然後帶着一個從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才是生活應有的態度。

讀了《于丹趣品人生》,讓人釋然,心生頓悟:走慢一點,坐下來陪陪自己,讓心靜下來,做點自己真正喜歡的事,這才是真正的生活啊!

在《于丹趣品人生》中,于丹帶我們體驗了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對着一茶、一酒、一琴,於閒適間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覺。當然,書中所説的悠閒情趣與生活方式並非要讓我們閒置大把的時光,放棄理想和責任,而恰恰是要讓我們在建立價值的同時不要丟失自己。這才是于丹本書的用心所在。

其實,現在的人們生活節奏比古代要快很多,所以我們不必照搬古人的生活方式,我們要學的是古人的一種心境,如果學到了古人的那種心境,那麼,無論在什麼樣的時代背景下,在什麼節奏的生活環境中,我們都能享受到生活的快樂,感受到內心的寧靜與安逸。

因為“寧靜可以致遠”。人靜下來以後,看事兒會清楚,效率也會高,狀態也輕鬆,在這個繁華而紛擾的世界裏,我們很需要靜下心來,聽一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用一雙誠實的手,縫補一下自己偶爾會有漏洞的生活,以一顆平常心去看待生活中的得與失。

我們閒暇之餘,也可通過一些簡單的方法來減壓、來修身養性,來讓自己感受着平凡生活中的點滴幸福:可侍弄花草,將自己置身在花叢中,沐浴着花草的美麗;或泡一壺茶,細細的品着茶香,感受茶的草木氣息;或放一段音樂,讓自己融入其中的意境,將自己困頓的心靈放飛;或靜坐發呆,真空頭腦,重新找回真實的自己,找回那個最初的自己;或K歌或健身,讓自己的煩惱煙消雲散;或......

在書中,于丹還講述了人應過什麼狀態的生活,以及如何解決生活中的困境等等。于丹稱,“在工作的時候創造的是意義,在休閒,在玩的時候創造的是意思。當意義與意思平衡的時候就是生命的意境”,她所期待的就是意思與意義的平衡,也是理想的狀態。

我們應以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在工作中學會給自己加壓創造“意義”,閒暇時學會給自己減壓,創造“意思”,學會將生活中的煩惱當做一道坎,想法儘快邁過去,只有邁過去了,才能見到新天地,才會達到理想的境界。

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 篇7

“嘀嗒,嘀嗒”雨滴在雨棚上跳着圓舞曲,時而快,時而慢,月光通過玻璃,灑落在窗台上。蟋蟀的歌聲與蟬鳴交織着,我正半眯着眼,依靠在窗邊,這樣的自然美景在配上悠揚的樂曲和一位悠閒的人,這便是讀于丹的《趣品人生》給我的大概感受。

這本書主要是寫于丹通過對許多詩詞的理解與感悟寫出了讓大家在充實自己價值的同時,不要丟失自己,而這方式便是靜下來細細品味萬物想告訴我們的道理與故事。本書分成從山水中悟人生、從茶中悟人生、從酒中悟人生和從琴中悟人生四個部分。

在這本書中,令我影響最深刻的還是那佛學三境界:

1、看山就是山。

2、看山不是山。

3、看山只是山,但人的心境已經超越了山水!

是啊,事物不就是如此嗎?只要有一雙語文的慧眼,不僅能從山水中參悟,還能從一盤棋、一朵花、一片海,等等中悟出人生,悟完了再運用這些哲理,真君子不就是這樣煉成的嗎?

想到這兒,眼前不禁浮現出了那一場如人生交響音樂劇般的大雨,一開始的那一聲巨響就如一個嬰兒的呱呱落地,他似乎為自己掙脱了襁褓而喜悦得撕破了天幕,接着便一步一下地懂得了給予與退讓,學會了與萬物合作,學會了共生,並學會了智慧或圓滑地運用各種方法或手段,修煉自己回報他人或達到目的,前者君子,後者為小人,這,便是人生吧?再想到我那時奮筆疾書的文青樣,不禁笑了起來:“哈哈,和於教授有一些相似哦。”

人生輪迴,輪迴人生,這意義何在?除了愛,不就是感悟與感動嗎?

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 篇8

在奮鬥的道路上,我們都想快起來,快一點成功,快一點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事實往往會相反:你越是着急,事情越是做不好。——要允許自己慢慢來,才能重新上路。

慢下來,需要把“心”鬆下來。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武士,路過一間弓箭坊,看到櫥窗裏有一張很耀眼的弓,繃得緊緊的,弦上架着一支箭,從木質到雕花,一切都符合他理想中的完美之弓。武士立刻衝進店裏,對老闆説:“我要買櫥窗裏的那張弓。”老闆説:“抱歉!櫥窗裏的那張弓是樣品,不賣,能賣的都在牆上掛着呢,你去挑吧!”武士四周看了一圈,發現牆上的弓都不漂亮,鬆鬆垮垮的。他對老闆説:“我多付你一些錢,請一定將那張樣品弓賣給我!”老闆笑着説:“你知道什麼是樣品嗎?樣品不過是擺個漂亮樣子,它二十四小時都繃着,看似有力,其實早已沒有韌性了。你覺得這樣的弓還能使嗎?真正能用的弓,都是鬆弛的。鬆弛是一種函養的狀態,能讓弓弦保持着柔韌。”

當今時代,社會競爭日益激烈,我們的心何嘗不像一張拉滿的弓,時刻準備着射箭?富士康的連續跳樓事件,就是超負荷、高壓力下的結果。我們需要端正心態,保持一顆平常心,創造機會去看看風景,讓心鬆下來。

慢下來,需要把“境”順下來。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面臨逆境。我們是被逆境壓倒還是在逆境中成長?胡蘿蔔生的時候鮮鮮亮亮、有款有型,可在沸水煮上一段時間,就成了爛糊糊的一攤胡蘿蔔泥。而一把幹茶葉,投入沸水之前,形狀最難看,分量也最輕,而在沸水的煎熬下,那些乾燥的、皺巴巴的葉子,變得滋潤、豐美、舒展了。同時,也將無色無味的水變成了濃香的茶湯。逆境,也是上天的一種饋贈,“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逆境使人成長。

慢下來,就猶如攀登高峯時的“歇腳”,不但能遠眺山下的風景,更為攀登更高處儲備了力量。

慢下來,並不意味着放棄目標,或者對所有事情慵懶以對,它是一個調整的過程,更是一個積蓄的過程。

慢下來,更能激發對生命的熱愛。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人生苦短,何不慢下腳步去感受親情、欣賞風景,何不換一種生活方式,多一點意趣、一點閒情,用心去感受生命,熱愛生活。

慢下來,更能體現自己的真性情。運用有限的時間,提高自身的修養。時刻反省自己的行為,對自己要求嚴格一點,對別人厚道一點;做事坦蕩、剛正不阿,無論成功與否,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做一個最好的自己。

慢下來,更要激發勇氣和活力。量子基金的發起人索羅斯辦公室牆上有一句名言“我生來一貧如洗,但決不能死時仍舊貧困潦倒”,在生命的飛騰和超越中,迷茫時有發生,我們要激發勇氣,去敢於冒險,去實現自己的人生追求。相信無論什麼結果,經過理性的思考後的抉擇,都是內心的成長與力量。

慢下來,然後更勇敢的前進吧。

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 篇9

前幾天讀了于丹的新作<趣品人生>,讀後頗有感觸。

“品茶、飲酒、彈琴”是古人推崇的高雅之舉,當然,在古代生產力比較落後的背景下,能品上茶,喝上酒,彈上琴的畢竟是少數,大部分勞動人民還是為生計而奔波,最多喝碗粗茶,飲杯劣酒罷了,彈琴之類的就更談不上了。但是,作者在文中透露出來的“放慢生活節奏、品味人生點滴”的哲理還是很有現實好處的。

當今社會發展迅猛,尤其是中國,三十年大發展天翻地覆,個人、企業、社會都在經歷着前所未有的變化,大家你追我趕,唯恐落後於人,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充斥在角角落落,品茶、飲酒變成了不得已的應酬,彈琴學藝也僅僅為了加分升學。於是便有了下方這句于丹的話:“當下生活節奏越來越匆忙,生命中越來越缺乏儀式感。沒有儀式感,人生就不莊嚴,心就不平靜。”心不平靜了就會感到累,感到壓力山大,人會變得更加急躁,於是便陷入這個惡性循環中去了。

冷江鼈業(主要是我)目前也有也有這種思想存在,為了我們的理想和目標,我們一步步向外發展,想在短時間內做很多事:開拓新市場,開發新渠道,研發新產品,組建團隊,企業文化,管理制度等等等等,這些事確實都是我們發展過程中務必要解決的,但此刻看來,根據企業自身實力與現實狀況,分主次,分步驟地實施,效果會更好些,做企業是跑馬拉松,不是百米賽跑,而且我們的目標也是做百年品牌,不是要一時的風光。

看了<趣品人生>這本書,我有了以下感悟:事業是人生的重要組成但不是全部,我們需要事業以外的興趣愛好與朋友,這是不矛盾的,有益的;很多事欲速則不達,持續好的心態,把基礎工作做紮實,量力而行;有時候放慢腳步,做個調整,會有利於接下去跑得更快;心裏平靜有利於個人健康有利於企業長遠發展。

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 篇10

偶然在圖書館看到了于丹教授的《趣品人生》,在網上購買了一本每每於臨睡覺前品讀隻言片語。半年多下來,把于丹教授的這本書讀完了。我們眼中的人生苦不堪言,那麼于丹眼中的人生是什麼樣呢?讀完後感覺到她覺得人生是搞笑的,所以品位人生就是一件搞笑的事。于丹説:“生活,就像是茶,一杯剛剛沏好茶,只是有的人會把這茶品出是極品的鐵觀音,有的人則會品出是很普通的大碗茶而已!”當我們中國的第一位若貝爾文學獎得主被記者採訪時,也以前被追問“你覺得你幸福嗎?”“幸福”這個在當下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變得多麼奢侈的字眼啊,似乎即將變成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很多成功人士煞費苦心擁有了財富、名譽、地位,卻驚覺發現自己恰恰丟掉了的是幸福。此刻競爭的壓力使得每個人丟掉了意趣與閒情的生活方式,經常在忙碌中迷失了自己。

“寧靜是一種生產力”書中給我們闡述了一種寧靜的生活方式。文章引用了清人漲潮在《幽夢影》在書中的語言:“能閒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閒”在這個篇章裏,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一木匠帶着一幫徒弟幹活,一不留意把手腕的手錶甩在了麻屋子的刨花堆裏,刨花組組有半人高。一羣徒弟東翻西找仍然沒找到,都去休息回來時,木匠的小兒子把手錶交到了木匠手裏。原先他等別人走了後,靜靜坐在那裏傾聽到了手錶滴滴答答的聲音,才找到了。

故事十分簡單,卻揭示了寧靜就是一種生產力的結果。文章結尾有這樣一段話:一個人的心裏有太多的慾望,或者是過分地在意他人的讚譽或者誹謗之語,這顆心就會像喧囂的小溪碎沫和澎湃的大海的浪花,鼓盪着,躁動着,以這樣的心看世界和自己,能沒有偏差嗎?如果不能擁有一份寧靜,不能擁有一種閒的話,我們能看見生命的本真嗎?期望自己能擁有一份這樣的寧靜,還生命一份本真。

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 篇11

這本書分成茶、酒、琴來介紹,根據于丹自己的理解和體會來描述一些看上去無用的事,其實,這也是在寫人生。生活是很複雜,但永遠要有閒趣,要有美。

你有沒有想過工作、學習之之後彈一會兒樂器?在閒聊時喝一小盞茶?在晚飯後自娛自樂地品上一杯小酒(或喝一點兒酒釀)?也許沒有吧?每一天都循規蹈矩,每一天都在繁忙地學習、工作,每一天都在毫無好處的事中浪費時間,那麼,你會變成一個機器。確實,我們需要放鬆一下,大城市裏的人,如上海人走路都比別人快許多,談何生活?

茶,從字面上來看,就是“人在草木之間”。喝茶,大家都會;品茶,品出它的滋味,你會嗎?就應不會的。此刻更多的人把飲茶當作解渴的一種方式,而不是一種生活。魯迅先生曾説過:“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酒呢,此刻成了一種應酬,哪裏會好好品嚐呢?摘仙人—李白有一篇詩中寫道“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頃三百杯。”真是體現出了一種豪情海量。琴,十分雅緻,我也在學琴,我總覺得琴能心曠神怡。音樂之美,是任何人無法抵抗的。

讀了這本書,我懂得了生活中並不是沒有快樂,也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 篇12

清晨,本就應是在家裏悠閒自在的吃一頓早飯的時間,可注重高效的上班族們急急忙忙地飛奔單位;而學生們也正爭分奪秒的趕向學校,每時每刻都在為那最終的一場考試準備着,做不完的練習,寫不完的作業。我們被高壓和快節奏的生活壓迫得喘但是氣來,從早上被鬧鐘吵醒,匆匆忙忙奔向學校,備課、講課、改作業,一天緊張忙碌的工作,累得筋疲力盡。美妙的音樂、泛着墨香的書本、一路的風景從沒有時間,也沒有情緒去欣賞。這就是所謂的生活嗎?

也許,我們就應偶爾抽出那麼幾分鐘,去體會一番什麼叫真正的生活。翻開于丹的《趣品人生》,就彷彿變成了深山隱士,沒有了塵世的喧囂,沒有了俗人的市儈,有的只是無限的寧靜與雅緻。一字一句,將人的靈魂領入了最純粹的自然之中,帶着我們感受古文化中的生活之趣。捧起這本《趣品人生》感到了人生的另一種滋味。于丹講述了古代名士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以各種事例告訴我們,高品質的生活並不是有錢人、有閒人的專利,每個人都能夠擁有古代名士般悠閒舒適的生活。在書中,她傳達給我們一個理念:用休閒的方式找回淡定幸福的自己,也是一種生活的方法。于丹認為,悠閒是內心的一種發現,悠閒是一種樂趣,悠閒是生命的一個節拍。

我們感歎生活的瑣碎和無趣,感歎幸福在這天似乎變成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我們自己把尋找快樂的潛力給丟了,丟給了繁雜的生活、丟給了忙碌的時間、丟給了世俗的名利。我們所有的悠閒和情趣丟棄的無影無蹤。

我們的生活需要一些看似無好處的事情來進行調劑,人生苦短,生存的好處不光在於奮鬥和拼搏,還在於懂得欣賞擦肩而過的美麗和隨處可見的淡然。正如書中的介紹:“于丹教授將帶領我們體驗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杯茶,於閒適間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覺。悠閒的情趣與生活方式並非要讓我們閒置大把的時光,放下理想和職責,而恰恰是要讓我們在建立價值的同時不要丟失自己。無論生命的道路上多麼忙碌,不妨忙裏抽閒讓自己停一停、靜靜心,回頭看看最初的起點,向前望望最終的歸宿,然後帶着一個從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人能夠憧憬未來,能夠緬懷過去,但能夠抓住的只有此刻,如書中《序》裏所説,做一些看似無用的事。為當下的生活增添一些趣味,在俗世生活中欣然品味“琴棋書畫詩酒花”、“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意境。雖然由於自身的底子薄,達不到那樣的高度,但是,我們能夠多學習,取長補短,將能做的會做的,且有意境的事充分發揮。

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 篇13

于丹在與讀者闊別三年之後,推出了新作《于丹趣品人生》。在書中,她傳達給我們一個理念:用休閒的方式找回淡定幸福的自己,也是一種生活的方法。

在這本書中,于丹講述了古代名士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用各種事例告訴我們,高品質的生活並不是有錢人、有閒人的專利,每個人都能夠擁有古代名士般悠閒舒適的生活。于丹認為,悠閒是內心的一種發現,悠閒是一種樂趣,悠閒是生命的一個節奏。

于丹選取了茶、酒、自然山水等每個人都能夠觸摸到的載體。這些載體無關物質財富,又十足中國式,自成一套儀式,能夠讓每個人找到一種心靈寄託。

為此,于丹延續了心靈雞湯式的風格,或引經據典,或直陳觀點,用一個個典故或現代故事,將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困惑闡釋得淋漓盡致,清晰明瞭地回答了我們生活中所碰到的種種問題,句句直指人心,撞擊心靈。

于丹用清代大戲劇家李漁的“且停亭”的故事闡述自己對人生的理解:亭子的“亭”加一個單立人,就是“停”,人進了亭子就“停”下腳步。亭子原本是空,有了人以後就有了好處。我想,《于丹趣品人生》的好處就在於,于丹想在忙碌生活裏給大家搭幾個小亭子,讓匆忙的腳步有停歇的時間。

那麼,我們究竟就應以什麼樣的方式去生活呢?于丹認為,在用盡一生去實現自己畢生的願望的時候,要懂得停下來享受生活的意趣與閒情,時時觀照自己的內心,不要在忙碌中失去自己的心靈。

值得一提的是,該書中哲理性的語言俯拾即是:“喝茶未必要最好的,關鍵是要學會品味,才能滋養心”,“明月清風是最好的滋養品”,“走到山水之間,才能夠感覺到與生命有如此親近而深刻的融合”------這些精妙的語言背後是對生活通透的感悟,需要我們用心細細品味。

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 篇14

《于丹趣品人生》中講了一則小故事:一差役押解一和尚,每天早上啟程前差役必要清點一番:包袱,在;公文,在;和尚,在;自己—也在,這才放心上路。有天晚上,和尚趁差役熟睡,將他的頭髮剃光,把自己的僧袍給他換上,然後逃之夭夭。次日差役醒來,例行公事:包袱—在;公文—在;和尚呢?環顧四周無人,摸摸自己光溜溜的腦袋,看看身上的僧袍—和尚在!差役納悶:那麼我到哪兒去了呢?包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生活,公文是我們安身立命的職業,和尚是我們日復一日忙碌的事務。于丹説:“當我們日復一日的忙碌着,過分關注於一件一件瑣碎的事情……就會 。表面上看,和尚還在,…… 。”

真是這樣,多年來,這顆心哪,承載着七七八八,不堪重負。被愈來愈快的生活節奏裹挾着,忙碌、打拼、奔波,行色匆匆,就彷彿《紅菱豔》裏穿着紅舞鞋跳舞的女主角,欲罷不能。忙工作,忙家庭,忙朋友,孩子、房子、車子、票子,唯獨忘記了身子——自我的存在。

于丹在書中摘取了《菜根譚》中一段話語 “ 。”她説:“ 。…… ?”“悠閒是一種生活姿態,是一種尋找自我的方式。”她舉了個例子:清代大文人李漁在家鄉修建亭子,取名為“且停亭”,並附對聯:“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來者往者溪山清靜且停停。”是啊,曾幾何時,悠閒,對於我,對於很多人,已經成為一種奢侈了!在漫漫人生路上,是該停停腳,靜靜心,洗去征途上的浮躁和疲憊,讓自己活得更從容更輕鬆更灑脱。試想,諸葛亮如果不是“卧龍崗上散淡的人”,豈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有了散淡,才能不失自我,保持本真,才能文韜武略,神機妙算,才能成為“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的傳奇。

不要迷失了自己,時常停下來,找回生命的本真,享受生命的真諦,體會生命中的一種閒適、從容。直到現在才明白這個道理,亡羊補牢,未為晚矣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