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通用15篇)

來源:文萃谷 1.18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通用15篇)

《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 篇1

一直非常喜歡于丹,喜歡她的聰明,喜歡她的睿智,喜歡她的獨特見解,喜歡她的不凡談吐,而最讓我欽佩的是她對人生不同尋常的感悟。每個人對人生的態度大都不同,有的人積極樂觀,有的人消極頹廢,于丹與大多數人不同,她的大智慧體現在她對人生意義的探索、對美好人生的不斷追求。于丹,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當這麼多的光環罩在她的頭頂,她沒有驕傲,沒有被名與利所束縛。而是為我們開啟了一扇全新的大門,教會我們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如何才能擁有幸福的人生。當我拿到于丹老師的《于丹趣品人生》一書時,我如獲至寶,細細品讀起來。

《于丹趣品人生》內容分為八大部分,即一山一水一世界、茶之味(上)、茶之味(下)、酒之品(上)、酒之品(下)、琴之趣(上)、琴之趣(下),以及代後記生活之道。對於很多人來説,幸福如同手中的沙,越是想要攥緊,流失得卻越快。我們投入全部精力,得到了名利,卻體會不到些許的寧靜;我們歷盡艱辛,想尋得一份踏實,卻最終迷失在忙碌的生活當中。於是,我們迷茫了。我就是這眾多迷茫者中的一員,或許我比別人幸運之處便在於我看到了于丹老師的這本《于丹趣品人生》。于丹老師通過這本書帶領我們體驗了一番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杯茶,於閒適間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覺。悠閒的情趣與生活方式並非要讓我們閒置大把的時光,放棄理想和責任,而恰恰是要讓我們在建立價值的同時不要丟失自己。無論生命的道路上多麼忙碌,不妨忙裏抽閒讓自己停一停、靜靜心,回頭看看最初的起點,向前望望最終的歸宿,然後帶着一個從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于丹認為,與古人相比,今天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似乎少了一些情趣。“我一直有一個困惑,感覺當下生活節奏越來越匆忙,生命中越來越缺乏儀式感。沒有儀式感,人生就不莊嚴,心就不安靜。如果不依賴某種儀式,人是很難沉靜下來的。所以,我試圖從中國人自有的生活方式中尋求一些富於情趣的形式,比如聽琴、喝茶、遊山歷水,並以此作為每個人都可以企及的世俗的儀式。”於是,這本書出現在了讀者的眼前,帶領讀者走進了古代名士的生活。在這本書中,于丹講述了古代名士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用各種事例告訴我們,高品質的生活並不是有錢人、有閒人的專利,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古代名士般悠閒舒適的生活。于丹認為,悠閒是內心的一種發現,悠閒是一種樂趣,悠閒是生命的一個節奏。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于丹用清代大戲劇家李漁的“且停亭”的故事闡述自己對人生的理解:亭子的“亭”加一個單立人就是“停”,人進了亭子就“停”下腳步。亭子原本是空,有了人以後就有了意義。《于丹趣品人生》的意義就在於,于丹想在忙碌生活裏給大家搭幾個小亭子,讓匆忙的腳步有停歇的時間。那麼,我們究竟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去生活呢?于丹認為,在用盡一生去實現自己畢生的願望的時候,要懂得停下來享受生活的意趣與閒情,時時觀照自己的內心,不要在忙碌中失去自己的心靈。

現代人的生活腳步如此之快,以至於我們常常忘記如何去放鬆自己,如何放慢腳步,用一顆閒適的心去欣賞身邊的風景。于丹老師用她的書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我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以往的我只是一味地抱怨生活如此無趣、如此乏味。即便有閒下來的時候,也不知如何去享受生活,如何體會生活給予我的樂趣。以後,我要張開雙臂,笑對人生,滿面陽光去迎接每一天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未來。

《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 篇2

一貫非常喜愛于丹,喜愛她的聰明,喜愛她的睿智,喜愛她的共同見地,喜愛她的非凡談吐,而最讓我敬佩的是她對人生不一樣尋常的感悟。

每個人對人生的情緒大都不一樣,有的人用心達觀,有的人消沉頹喪,于丹與大多數人不一樣,她的大智慧體此時她對人生優點的探究、對完美人生的不斷尋求。于丹,聞名文明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當這麼多的光環罩在她的頭頂,她沒有自豪,沒有被名與利所捆綁。而是為我們敞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教會我們什麼才是真實的美好,怎麼才幹具有美好的人生。當我拿到于丹教師的<于丹趣品人生>一書時,我如獲至珍,細細品讀起來。

<于丹趣品人生>材料分為八大部分,即一山一水一國際、茶之味(上)、茶之味(下)、酒之品(上)、酒之品(下)、琴之趣(上)、琴之趣(下),以及代跋文日子之道。關於很多人來説,美好好像手中的沙,越是想要攥緊,丟掉得卻越快。我們投入悉數精力,得到了功利,卻領會不到少許的安靜;我們含辛茹苦,想尋得一份結壯,卻終究迷失在繁忙的日子傍邊。所以,我們蒼茫了。我便是這很多蒼茫者中的一員,或許我比他人走運之處便在於我看到了于丹教師的這本<于丹趣品人生>。于丹教師通過這本書帶領我們領會了一番古代名士的日子情味,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杯茶,於閒適間找回生命本真,找回美好的感覺。清閒的情味與日子方法並非要讓我們擱置大把的韶光,放下抱負和責任,而恰恰是要讓我們在樹立價值的一起不要丟掉自己。不管生命的道路上多麼繁忙,無妨忙裏抽閒讓自己停一停、靜靜心,回頭看看開端的起點,向前望望終究的歸宿,然後帶着一個沉着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于丹以為,與古人比較,這天中國人的日子方法好像少了一些情味。“我一貫有一個困惑,感覺當下日子節奏越來越匆忙,生命中越來越缺少典禮感。沒有典禮感,人生就不莊重,心就不安靜。假如不依託某種典禮,人是很難寂靜下來的。所以,我企圖從中國人自有的日子方法中尋求一些富於情味的方法,比方聽琴、喝茶、遊山歷水,並以此作為每個人都能夠企及的塵俗的典禮。”所以,這本書出此時了讀者的眼前,帶領讀者走進了古代名士的日子。在這本書中,于丹敍述了古代名士賦有情味的日子方法,用各種案例告知我們,高品質的日子並不是有錢人、有閒人的專利,每個人都能夠具有古代名士般清閒舒適的日子。于丹以為,清閒是心裏的一種發現,清閒是一種趣味,清閒是生命的一個節奏。

給我形象最深的是,于丹用清代大戲劇家李漁的“且停亭”的故事論述自己對人生的瞭解:亭子的“亭”加一個單立人便是“停”,人進了亭子就“停”下腳步。亭子原本是空,有了人今後就有了優點。<于丹趣品人生>的優點就在於,于丹想在繁忙日子裏給我們搭幾個小亭子,讓匆忙的腳步有停歇的時刻。那麼,我們終究就應以什麼樣的方法去日子呢?于丹以為,在竭盡終身去完成自己一生的希望的時分,要懂得停下來享用日子的意趣與閒情,不時觀照自己的心裏,不要在繁忙中失掉自己的心靈。

現代人的日子腳步如此之快,以至於我們常常忘掉怎麼去放鬆自己,怎麼怠慢腳步,用一顆閒適的心去賞識身邊的景色。于丹教師用她的書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我開端反思自己的日子,以往的我僅僅一味地訴苦日子如此無趣、如此庸俗。即使有閒下來的時分,也不知怎麼去享用日子,怎麼領會日子給予我的趣味。今後,我要打開雙臂,笑對人生,滿面陽光去迎候每一天的日子,迎候完美的未來。

《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 篇3

閒暇之餘拿來《于丹趣品人生》一讀,給人心靈許多啟迪與感悟,真是讓人感到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是啊,如今的我們就好像是上了發條的機器,每天只是疲於奔命,卻常常忽略了自己內心的感受:幸福嗎?快樂嗎?累了嗎?值得嗎?這些感受,又有多少人會靜下來思考呢?

正如於丹在書中所説:“此時此刻的中國人,我們,怎麼了?平靜,正前所未有地成為奢侈品,而除了幸福,我們又似乎什麼都有;人人匆匆忙忙向前進,又時常困惑:我要去哪兒?”

可不,在我們如今的生活裏,平靜正漸漸地成了奢侈品,我們為了謀求幸福,為了達到目的一路狂奔,無暇顧及兩邊的風景,路邊的風景被忽略了,過程中的閒情雅緻也丟失了,於是乎,到達終點後卻發現自己早已迷失了幸福的方向。

要知道,氣不和,生命就鮮活不起來,而心不靜,幸福就難能體會,因為幸福是一種感覺,是要靠心去體會,需要在生活中慢慢感受的。精神享受就是幸福,只有精神上滿足了,人才會幸福。

人生本就是一個過程,我們活的是這個過程中的感受,享受的也是這個過程中的感受,或者説,能否放開心境,從容而快樂地享受並經歷人生,也是人生圓滿與否的關鍵。

所以,無論生命的道路上有多麼忙碌,我們都不妨在忙裏偷閒,讓自己原地停一停、靜靜心,回過頭來看看自己最初的起點,再向前望望最終的歸宿,然後帶着一個從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才是生活應有的態度。

讀了《于丹趣品人生》,讓人釋然,心生頓悟:走慢一點,坐下來陪陪自己,讓心靜下來,做點自己真正喜歡的事,這才是真正的生活啊!

在《于丹趣品人生》中,于丹帶我們體驗了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對着一茶、一酒、一琴,於閒適間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覺。當然,書中所説的悠閒情趣與生活方式並非要讓我們閒置大把的時光,放棄理想和責任,而恰恰是要讓我們在建立價值的同時不要丟失自己。這才是于丹本書的用心所在。

其實,現在的人們生活節奏比古代要快很多,所以我們不必照搬古人的生活方式,我們要學的是古人的一種心境,如果學到了古人的那種心境,那麼,無論在什麼樣的時代背景下,在什麼節奏的生活環境中,我們都能享受到生活的快樂,感受到內心的寧靜與安逸。

因為“寧靜可以致遠”。人靜下來以後,看事兒會清楚,效率也會高,狀態也輕鬆,在這個繁華而紛擾的世界裏,我們很需要靜下心來,聽一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用一雙誠實的手,縫補一下自己偶爾會有漏洞的生活,以一顆平常心去看待生活中的得與失。

我們閒暇之餘,也可通過一些簡單的方法來減壓、來修身養性,來讓自己感受着平凡生活中的點滴幸福:可侍弄花草,將自己置身在花叢中,沐浴着花草的美麗;或泡一壺茶,細細的品着茶香,感受茶的草木氣息;或放一段音樂,讓自己融入其中的意境,將自己困頓的心靈放飛;或靜坐發呆,真空頭腦,重新找回真實的自己,找回那個最初的自己;或K歌或健身,讓自己的煩惱煙消雲散;或......

在書中,于丹還講述了人應過什麼狀態的生活,以及如何解決生活中的困境等等。于丹稱,“在工作的時候創造的是意義,在休閒,在玩的時候創造的是意思。當意義與意思平衡的時候就是生命的意境”,她所期待的就是意思與意義的平衡,也是理想的狀態。

我們應以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在工作中學會給自己加壓創造“意義”,閒暇時學會給自己減壓,創造“意思”,學會將生活中的煩惱當做一道坎,想法儘快邁過去,只有邁過去了,才能見到新天地,才會達到理想的境界。

《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 篇4

幾年前買了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好書,但苦於生活忙碌,未曾讀完,晚上閒暇時間,再次翻開,近一個月的時間才得以斷斷續續讀完此書,收穫頗豐。

首先被知性的于丹所吸引。她很成熟、很睿智,非常吸引人。白巖鬆的“推薦序”《做一些無用的事》為此書掀開了序幕,開篇的幾句話便帶給了我深深的思考:此時此刻的中國人,我們,怎麼了?

平靜,正前所未有地成為奢侈品,而除了幸福,我們又似乎什麼都有,人人匆匆忙忙向前進,又時常困惑:我要去哪兒?對啊,要去哪兒?我們追求幸福的腳步從未停止過,可我們得到幸福了嗎?這樣反思自己,我發現我們的生活的確是出現了一些問題:有些事情,我們過於關注結果,而忽略了過程,比如“生活”這件事。但幸福與快樂往往就在生活的過程中,不經意間,我們都丟失了它。我們惶恐,我們迷茫,我們不快樂,我們更不幸福!所以,我們要尋找答案,我們要改變生活!睿智的、充滿生活情趣的于丹在書中告訴了我們答案:生活中我們要學會“悠閒”,要過一種有“情趣”的日子。

于丹認為,悠閒與時間無關,悠閒是內心的一種發現,是生活的一種樂趣,是生命的一種節奏,是一種生活姿態,是一種尋找自己的方式。忙亂的生活給我們帶來的是精神生活的焦灼與糾結,我們好像都不會“悠閒”了,也沒有“情趣”了……

讀書的收穫就在這裏,于丹在書中提示我們:真正的閒適,就是讓山水入懷,讓自己的生命浩蕩。古代的文人墨客無不如此,孔子、孟子、李白、杜甫、蘇軾、王維、陸游……他們千山走遍,看到了四季的表情,體會到了萬物變化的規律,心中自然也裝下了不同的情趣。

在緊張忙碌中,讓我們的心靈澄淨清澈的成本最低、時間最短的方法就是喝茶。世事喧囂,人生紛擾,唯有喝茶時心思才能寧靜。捫心自問:人心浮躁的今天,我們還能坐下來悠閒地喝一泡好茶嗎?喝茶是一種生活方式,會喝茶則是一份心境,一種涵養。茶不求貴,只要能真心會意,就能喝出內心的清雅、安閒、灑脱。除了解渴,還可以養心在某一瞬間,如坐草木之間,如歸遠古山林,感受清風浩蕩。只要用心,我們就能在茶裏品見自己的人生味道,有茶的日子就是一段好時光。

酒呢?于丹説:“杯中之物,清濁在乎人心。”酒中有興亡,酒中有人心,酒中有從容,酒中有智慧,酒中有豪情,酒中有境界……酒中有生活的千姿百態!每個人的一生,也都像杯中酒,箇中滋味,須自己品嚐。有酒相伴,人生或許會增添更多的情趣。

琴,是典雅之物。想要在俗世生活中尋找一些寄託,總是需要一些載體的。古琴就是最好的憑藉。我們可以不會彈琴,但我們要學會聽琴。從琴中我們可以聽出心境,可以聽出高尚,聽出人品。只是我們要學會慢一點,再慢一點,讓心靜下來,慢慢感,慢慢悟。

其實,人生也是一架琴,用彈琴或聽琴的心滌盪一下躁氣或戾氣,漸漸地,也許可以從都市噪音之外靜觀聆聽出天籟清越,自心中漾出大音希聲。有音樂的人生是幸運的。有茶飲,有酒品,有琴聽的人生是簡單而又快樂的,更是幸福的。人可以憧憬未來,可以緬懷過去,但能夠抓住的只有現在,而現在除了有意義,還應該有意思。當下生活,如能添加一些趣味,就會日日歡欣,生機盎然。所以,我們要學會為自己當下的生活增添些許情趣。

白巖鬆在推薦序的結尾寫道:茶、酒、琴又或其他,也都只是手段,讓心靜下來一些,讓生命分一些時間給看似無用的事,這才是目標。心不靜,幸福來不了;人沒有更多與內心對話的機會,生命鮮活不起來。就讓我們從看于丹這些文字開始,靜下心來,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用心體會,用情感悟。也許,幸福就在身邊。我堅信:無限風光在心中!

《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 篇5

大家都喝過茶,明白茶,但有沒有想過,“茶”這個字是什麼意思呢?於是,我無意之間翻開了于丹教授寫的《趣品人生》。我帶着疑問,仔細閲讀。原先,“茶”字從筆畫構成上講,就是人在草木之間。上有草,下有木,人在草木間,得以氤氲,吸收天地精華,是茶真正的祕密。那麼,如何喝茶,必須要喝昂貴之茶嗎?每一天,爸媽都會在我的水壺裏放上幾片茶葉,?訴我這是什麼茶,烏牛早、鐵觀音、白茶、紅茶、苦丁茶等等,日復一曰。最後,我忍耐不住問道:“我是為了什麼而喝茶的,喝多了跟白開水沒啥兩樣。”於是,我跑到廚房,打開一罐茶,一股我從未聞到的清香從茶罐中飄出,讓人陶醉。沏了杯茶,獨自走進房間。清靜,是茶的本質。我將窗門關上,遠離外界之?鬧,可靜心也。將所有瑣事放下,什麼作業、考試、課外練習等等統統忘記,只剩下這杯清香之茶。喝上一小口,閉眼,我彷彿驀然走進了草木之間。這讓我明白,“茶不求精而壺亦不燥”,喝茶不求很昂貴,不求非得是名茶,只要喝的快樂,求得自己心意暢快,自得其樂,就是人間好時節。

茶禪一味,對於紅塵中的你我,倒也不失為一種啟發。有心之人,不妨將喝茶當成生活中一個小小的插曲。靜心與清茗相隨,必然有所感悟。清茶洗滌過的一生,必有不一樣的滋味。

“長短任天涯”,人生只要有茶相伴,我就能喝出一份坦然,喝出一味自在的光景。

《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 篇6

于丹,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者和傳播者。曾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文化視點》等欄目進行系列講座,普及中國傳統文化,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經典中屬於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掀起全社會重新親近、學習經典的熱潮,並在海內外文化界、教育界產生了廣泛影響。

許多人會説,社會變化如此之快,工作負擔如此之大,個人責任如此之重,容不得一絲鬆懈,又如何空出大把時間去悠閒?在於丹看來,茶、酒、琴這些表面看似無用的事,確是讓心靜下來一些、讓生命分些時間給看似無用之事的特別手段。于丹説,酒,她既討厭又喜歡。討厭的是應酬的酒,卻也是周圍人羣中最常見的。這樣的酒,往往醉了都不知道酒的滋味。端着為感情為態度為利益而要大口悶下去的好酒,都替那酒可惜,好酒被當作的鑰匙。真正好的酒卻讓她喜歡,那往往是閒來無事或毫無目的之時,親朋好友間的小酌,沒有名頭大小排座次,沒有利益在酒中,杯中物才潤澤了人生。

酒者,就人性情。不少人一生滄桑,跌宕浮沉,都曾伴着一杯酒。同樣的酒在不同人的生命中,境界大不相同。有些人能在酒中保持操守,有些人卻在酒中蹉跎了生命。李白這樣的`酒仙,陶淵明這樣的酒聖,都是飲者中的上品;劉伶那樣的酒痴,阮籍那樣的酒癮,他們在酒中有蹉跎,有放浪形骸,可算是飲者中的中品;但更多的人只能被稱之為酒徒、酒賊,甚至酒鬼,他們在酒中失德亂性,甚至丟了江山,此種人就是飲者中的下品。

盛唐詩人王維意氣風發未經坎坷時,也曾寫下這樣一首詩:“新豐美酒鬥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繫馬高樓垂柳邊。”二人馬上相逢,脾氣相投,栓上馬就上樓喝酒去了。酒中相逢的性情,有時即刻就引為知己,肝膽相照。這樣的酒宴文化,至今依然沿襲這。常有人説,帶你認識一位新朋友,大家一起喝酒。可惜的是,今天酒桌上推杯換盞,往往與官場升遷有關,與商場交易相連。新朋舊你相逢聚飲,唏噓情誼少,資源交換多。表面上看也是歡聲笑語,甚至豪氣沖天,但有人敬的是職位,有人敬的是投資,真正純粹的酒卻是越喝越少了。唯願今天的酒桌上,能多一些超乎功利的意氣相逢。

遇到好酒,是種緣分;能品好酒,是種意境。所以有種説法,叫“酒至微醺,花看半開”。大家想一想,花朵什麼時候最美?應該是將開未開,花瓣已放,花蕊待吐時。此時花朵含着蓬勃生機,未有敗相。喝酒也是如此,半醉不醉的微醺中,奔放幾欲起舞,感傷幾欲泫然,但一切都流露性情之美,而沒有失態的粗鄙不堪,這樣的時刻才能體會到酒的妙處。所謂節制之美,大約就是七分爽朗三分含蓄的匹配。

其實每個人的一生一世,也都像眼前的一杯酒,箇中滋味,須自己品嚐。

《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 篇7

于丹,她的一本《于丹趣品人生》引經據典,內容深入淺出,引起了我對人生更多的思考。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每個人會經歷不同的成長階段,今年,我-三十了,也到了而立之年,就不由的要問自己“應該要做些什麼”“應該做到什麼”?于丹教授講“立”要外立其身、內立其心,她教我們在建立價值的同時不要丟失自己,要用一些不想要的物質換取有品質的生活,對有些事情堅決説“不”。

這,讓我想起了前些天學習堂局長致市縣局主要負責同志的一封信中説到的:“為何守不住底線…難道市縣局局長這個處科之官,真這麼重要,這麼值得留戀?以至於用原則來換取,用操守來得到?”。子貢曾經問孔子,我如果從政為君王治理國家需要什麼,一個國家想要安定,政治平穩需要哪幾條呢,孔子曰:“足兵足食民信之矣’有這三條就夠了,子貢説三條不行,(説的太多了,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如果我非得去一條,這三樣您説去什麼,孔子説去兵,那咱就不要兵力了,人總得吃飯,但還得有信仰。子貢再問,説: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孔子曰,去食。我們寧可不要糧食了,沒有糧食,無非就是一死,從古而今誰不死啊,死亡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一個國家失去民心,沒有信仰以後的崩潰和渙散。

近幾年來,我們國家進入了誠信問責年,國家的“信”字被拷問着。食品安全、出行安全、公益和社會保障機構無不被人民質疑。每每聽到這樣的消息我很揪心。我們的“信”是什麼?就是真實可信的數據。他們是我們的工作成果,的一數一字,一表一圖,無不關乎國家的形象和政府公信力。

如今,我們的成果受到質疑,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了挑戰。為提高基礎數據質量,國家局正在推進“四大工程”建設。國家宏觀決策、企業生產投資、居民購房理財都離不開對情況的瞭解,對趨勢的把握,都離不開數據這個基礎,如果基礎不牢,就會地動山搖,誤導決策。其實,數據質量是調查的生命線這是每一個人都明白的。恪守職業操守,其實質就是實事求是,不出假數;其實質就是人對社會、歷史的責任;其實質就是人堅守的職業底線;其實質就是做一個無愧於良心、坦蕩自安的人……

我是城鎮住户調查處的一名員,每天的工作主要是計算着城鎮居民家庭的收支情況、瞭解城鎮居民家庭的基本狀況。每每聽到有人説:“我們的收入又被你們增長了”總不免要爭辯幾句,其實心裏也不是滋味,難道我每天兢兢業業工作,報表上報前的加班換來的成果都要被否定?不,我們的數據都是源於科學的抽樣方法和對抽選的居民一户户調查得來的,收支水平當然也是真實的。至今,我在戰線已經奮戰八年有餘,入户時的“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嚐到過,箇中辛酸也體會過。但,我最大的感受是:真憑實據是的生命,有了它,何時何地,你都可以挺直腰桿,做個有骨氣的人!

有人説:“一個人的夢想只是一個人的事而已,千萬人的夢想就會成為一個現實”。讓我們每個人,每一個人從自身做起,為數據的真實可信多一些努力,以“信”為核心,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往前走,勇敢的往前走,在生活中不斷自己磨練,為數據的真實可信,事業的大發展貢獻更多的力量。

《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 篇8

打開這本書,首先映入眼簾的不是于丹精彩的文筆,而是白巖鬆為于丹作的一篇序言,序言含蓄地概括了整本書的資料卻又讓人感覺像另一篇文章,白巖鬆運用不一樣的視角從山水、茶、酒、樂曲中談出了他的觀點。使人在讀正文前已有一個大概的認識。

章節開始之前,有一段類似警言的話語,想語文課本上的單元導讀一樣,告訴我們這一章的中心論點,第一總章主要由山水論幸福,文中運用超多事實數據和經典故事,使文章真實可信而又饒搞笑味。正如文章中所述幸福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小時候一盒炮竹也能讓我們開心把玩半天,停電對我們來説是天堂般的世界,而此刻,越來越多的“玩具”來到我們手中,但是卻總是找不到以前的歡樂。因為有太多事情需要去顧慮,有太多問題需要去思考,如同一道道枷鎖,將我們同幸福分開。但我覺得這個世界還沒有失去期望,憨豆在倫敦奧運會的表現完美的詮釋了幸福的含義,即使從最嚴肅的新聞報道中,我們也總能找出“亮點”着便是新生代幸福的標誌。

第二章則由茶、酒論生活情趣,關於茶我們已經讀過無數篇文章,看過無數的電影,那種意境我們早已明瞭,但是關於酒的知識我們卻知之甚少,作者運用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典故,告訴我們酒與英雄和酒與生活的關係,還讓我們瞭解了很多關於酒的知識。但是我相信,酒——這種品味生活的方式還不適合我們。

最後的一章則由樂器論心境,我對欣賞中國古典音樂興趣不高,但作者講的一個個搞笑的歷史故事卻深深地吸引了我,讓我沉下心來真正讀完了這本書。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通今博古,把一個個抽象晦澀的大道理融入一個個富有哲理的歷史小故事裏,讓並不熱衷於讀書的,情緒浮躁我能夠坐在桌前看完這本書,而且我注意到文中引用超多詩詞文賦,個性經常使用一名叫林語堂先生的話語。這引起了我極大的好奇心,一查才明白原先真是一位大家,也只有這樣的大家才能寫出諸如“現實減夢想等與禽獸/現實加夢想等於心痛/現實加幽默等於現實主義/夢想減幽默等於熱狂/夢想加幽默等於幻想/現實加夢想加幽默等於智慧”。的話語。書尾于丹與澤道法師的對話則用簡潔的話語從前文中提煉了所有,是使文章更加易懂

總而言之我認為這本書主要教會了我們要寧靜、淡泊、懂得享受生活的樂趣。告訴我們在這充滿物質享受的社會中要有獨自享受的一種方式,不要讓自己成為金錢的奴隸。

《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 篇9

一向十分喜歡于丹,喜歡她的聰明,喜歡她的睿智,喜歡她的獨特見解,喜歡她的不凡談吐,而最讓我欽佩的是她對人生不一樣尋常的感悟。每個人對人生的態度大都不一樣,有的人用心樂觀,有的人消極頹廢,于丹與大多數人不一樣,她的大智慧體此刻她對人生好處的探索、對完美人生的不斷追求。于丹,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當這麼多的光環罩在她的頭頂,她沒有驕傲,沒有被名與利所束縛。而是為我們開啟了一扇全新的大門,教會我們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如何才能擁有幸福的人生。當我拿到于丹老師的<于丹趣品人生>一書時,我如獲至寶,細細品讀起來。

<于丹趣品人生>資料分為八大部分,即一山一水一世界、茶之味(上)、茶之味(下)、酒之品(上)、酒之品(下)、琴之趣(上)、琴之趣(下),以及代後記生活之道。對於很多人來説,幸福如同手中的沙,越是想要攥緊,流失得卻越快。我們投入全部精力,得到了名利,卻體會不到些許的寧靜;我們歷盡艱辛,想尋得一份踏實,卻最終迷失在忙碌的生活當中。於是,我們迷茫了。我就是這眾多迷茫者中的一員,或許我比別人幸運之處便在於我看到了于丹老師的這本<于丹趣品人生>。于丹老師通過這本書帶領我們體驗了一番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杯茶,於閒適間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覺。悠閒的情趣與生活方式並非要讓我們閒置大把的時光,放下理想和職責,而恰恰是要讓我們在建立價值的同時不要丟失自己。無論生命的道路上多麼忙碌,不妨忙裏抽閒讓自己停一停、靜靜心,回頭看看最初的起點,向前望望最終的歸宿,然後帶着一個從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于丹認為,與古人相比,這天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似乎少了一些情趣。“我一向有一個困惑,感覺當下生活節奏越來越匆忙,生命中越來越缺乏儀式感。沒有儀式感,人生就不莊嚴,心就不安靜。如果不依靠某種儀式,人是很難沉靜下來的。所以,我試圖從中國人自有的生活方式中尋求一些富於情趣的形式,比如聽琴、喝茶、遊山歷水,並以此作為每個人都能夠企及的世俗的儀式。”於是,這本書出此刻了讀者的眼前,帶領讀者走進了古代名士的生活。在這本書中,于丹講述了古代名士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用各種事例告訴我們,高品質的生活並不是有錢人、有閒人的專利,每個人都能夠擁有古代名士般悠閒舒適的生活。于丹認為,悠閒是內心的一種發現,悠閒是一種樂趣,悠閒是生命的一個節奏。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于丹用清代大戲劇家李漁的“且停亭”的故事闡述自己對人生的理解:亭子的“亭”加一個單立人就是“停”,人進了亭子就“停”下腳步。亭子原本是空,有了人以後就有了好處。<于丹趣品人生>的好處就在於,于丹想在忙碌生活裏給大家搭幾個小亭子,讓匆忙的腳步有停歇的時間。那麼,我們究竟就應以什麼樣的方式去生活呢?于丹認為,在用盡一生去實現自己畢生的願望的時候,要懂得停下來享受生活的意趣與閒情,時時觀照自己的內心,不要在忙碌中失去自己的心靈。

現代人的生活腳步如此之快,以至於我們常常忘記如何去放鬆自己,如何放慢腳步,用一顆閒適的心去欣賞身邊的風景。于丹老師用她的書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我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以往的我只是一味地抱怨生活如此無趣、如此乏味。即便有閒下來的時候,也不知如何去享受生活,如何體會生活給予我的樂趣。以後,我要張開雙臂,笑對人生,滿面陽光去迎接每一天的生活,迎接完美的未來。

《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 篇10

在當今社會裏,相比於成功而言,幸福已經變成了更為奢侈的一件事。人們追逐成功,而成功卻無法帶給個人生命價值的全部滿足。或許我們缺少的只是一點情趣,一點閒情,缺少了與家人共處的那些閃光的零碎的時間。從這個角度看,許多成功者不免蒼涼荒蕪。――于丹

真的很欣賞于丹!欣賞于丹的才華,口若懸河,出口成章!這不是一般的才女,也不是一般人能夠達到的境界!我深深欽佩!除了欽佩,只有多讀書,多思考,多練筆,才一點點充實自己的心靈,不至於蒼涼荒蕪!

《于丹趣品人生》一書頗值得好好品味。很有意思的是白巖鬆為此書做了序《做一些無用的事》。無用的事?白巖鬆為什麼要我們做一些無用的事?什麼是無用的事?我看了題目心生狐疑,迫不及待地讀了起來。

白巖鬆説:“從這個時代的追求來看,升官、發財、出名,要做就要做與此有關的事兒,因為有用。而一個人喝喝茶,喝喝酒,聽聽琴,實在沒用。因為,一個人在那兒,既不創造財富,又不營造關係,於是,孤獨的人是可恥的,甚至被當做是可憐的。”我想,是啊!很多人行色匆匆,忙忙碌碌,屬於自己的時間很少,屬於愛人孩子的時間更少,有的是身不由己,有的是人在江湖。我一直慶幸自己的職業很好,我很喜歡。屬於自己的時間很充裕,屬於愛人孩子的時間也很多,下班之餘我也喜歡喝茶喝咖啡逛街買衣服。因此,我能感受到幸福,感受到閒情逸致的優雅舒適!

有人説,想要幸福,三個詞很關鍵――物質、情趣與精神。物質是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於是,人們想方設法夯實這個經濟基礎,一心想着賺錢,一心想着攢錢,一心想着撈錢,甚至是不擇手段地搶劫、貪污等,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多麼可悲,多麼可惡,多麼可恨!

情趣真的很重要。琴棋書畫,茶酒文化,帶給人優雅和高雅,哪怕是附庸文雅,我也覺得不傷大雅,感情更是幸福的源泉,幸福的依靠!

《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 篇11

“嘀嗒,嘀嗒”雨滴在雨棚上跳着圓舞曲,時而快,時而慢,月光通過玻璃,灑落在窗台上。蟋蟀的歌聲與蟬鳴交織着,我正半眯着眼,依靠在窗邊,這樣的自然美景在配上悠揚的樂曲和一位悠閒的人,這便是讀于丹的《趣品人生》給我的大概感受。

這本書主要是寫于丹通過對許多詩詞的理解與感悟寫出了讓大家在充實自己價值的同時,不要丟失自己,而這方式便是靜下來細細品味萬物想告訴我們的道理與故事。本書分成從山水中悟人生、從茶中悟人生、從酒中悟人生和從琴中悟人生四個部分。

在這本書中,令我影響最深刻的還是那佛學三境界:

1、看山就是山。

2、看山不是山。

3、看山只是山,但人的心境已經超越了山水!

是啊,事物不就是如此嗎?只要有一雙語文的慧眼,不僅能從山水中參悟,還能從一盤棋、一朵花、一片海,等等中悟出人生,悟完了再運用這些哲理,真君子不就是這樣煉成的嗎?

想到這兒,眼前不禁浮現出了那一場如人生交響音樂劇般的大雨,一開始的那一聲巨響就如一個嬰兒的呱呱落地,他似乎為自己掙脱了襁褓而喜悦得撕破了天幕,接着便一步一下地懂得了給予與退讓,學會了與萬物合作,學會了共生,並學會了智慧或圓滑地運用各種方法或手段,修煉自己回報他人或達到目的,前者君子,後者為小人,這,便是人生吧?再想到我那時奮筆疾書的文青樣,不禁笑了起來:“哈哈,和於教授有一些相似哦。”

人生輪迴,輪迴人生,這意義何在?除了愛,不就是感悟與感動嗎?

《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 篇12

《于丹趣品人生》中講了一則小故事:一差役押解一和尚,每天早上啟程前差役必要清點一番:包袱,在;公文,在;和尚,在;自己—也在,這才放心上路。有天晚上,和尚趁差役熟睡,將他的頭髮剃光,把自己的僧袍給他換上,然後逃之夭夭。次日差役醒來,例行公事:包袱—在;公文—在;和尚呢?環顧四周無人,摸摸自己光溜溜的腦袋,看看身上的僧袍—和尚在!差役納悶:那麼我到哪兒去了呢?包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生活,公文是我們安身立命的職業,和尚是我們日復一日忙碌的事務。于丹説:“當我們日復一日的忙碌着,過分關注於一件一件瑣碎的事情……就會越忙越忽略自己的感受,不知不覺將自己置換成囚徒 。表面上看,和尚還在,……自己卻找不到了 。”

真是這樣,多年來,這顆心哪,承載着七七八八,不堪重負。被愈來愈快的生活節奏裹挾着,忙碌、打拼、奔波,行色匆匆,就彷彿《紅菱豔》裏穿着紅舞鞋跳舞的女主角,欲罷不能。忙工作,忙家庭,忙朋友,孩子、房子、車子、票子,唯獨忘記了身子——自己的存在。

于丹在書中摘取了《菜根譚》中一段話語 “性躁心粗者,一事無成;心和氣平者,百福自集 。”她説:“一個人能夠平心靜氣,就能夠獲得一種智慧的能量,提高生命的質量和效率 。……如果不能擁有一份寧靜,不能擁有一份閒適,我們能看見生命的本真嗎 ?”“悠閒是一種生活姿態,是一種尋找自己的方式。”她舉了個例子:清代大文人李漁在家鄉修建亭子,取名為“且停亭”,並附對聯:“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來者往者溪山清靜且停停。”是啊,曾幾何時,悠閒,對於我,對於很多人,已經成為一種奢侈了!在漫漫人生路上,是該停停腳,靜靜心,洗去征途上的浮躁和疲憊,讓自己活得更從容更輕鬆更灑脱。試想,諸葛亮如果不是“卧龍崗上散淡的人”,豈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有了散淡,才能不失自己,保持本真,才能文韜武略,神機妙算,才能成為“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的傳奇。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不要迷失了自己,時常停下來,找回生命的本真,享受生命的真諦,體會生命中的一種閒適、從容。直到現在才明白這個道理,亡羊補牢,未為晚矣吧。

《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 篇13

在奮鬥的道路上,我們都想快起來,快一點成功,快一點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事實往往會相反:你越是着急,事情越是做不好。——要允許自己慢慢來,才能重新上路。

慢下來,需要把“心”鬆下來。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武士,路過一間弓箭坊,看到櫥窗裏有一張很耀眼的弓,繃得緊緊的,弦上架着一支箭,從木質到雕花,一切都符合他理想中的完美之弓。武士立刻衝進店裏,對老闆説:“我要買櫥窗裏的那張弓。”老闆説:“抱歉!櫥窗裏的那張弓是樣品,不賣,能賣的都在牆上掛着呢,你去挑吧!”武士四周看了一圈,發現牆上的弓都不漂亮,鬆鬆垮垮的。他對老闆説:“我多付你一些錢,請一定將那張樣品弓賣給我!”老闆笑着説:“你知道什麼是樣品嗎?樣品不過是擺個漂亮樣子,它二十四小時都繃着,看似有力,其實早已沒有韌性了。你覺得這樣的弓還能使嗎?真正能用的弓,都是鬆弛的。鬆弛是一種函養的狀態,能讓弓弦保持着柔韌。”

當今時代,社會競爭日益激烈,我們的心何嘗不像一張拉滿的弓,時刻準備着射箭?富士康的連續跳樓事件,就是超負荷、高壓力下的結果。我們需要端正心態,保持一顆平常心,創造機會去看看風景,讓心鬆下來。

慢下來,需要把“境”順下來。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面臨逆境。我們是被逆境壓倒還是在逆境中成長?胡蘿蔔生的時候鮮鮮亮亮、有款有型,可在沸水煮上一段時間,就成了爛糊糊的一攤胡蘿蔔泥。而一把幹茶葉,投入沸水之前,形狀最難看,分量也最輕,而在沸水的煎熬下,那些乾燥的、皺巴巴的葉子,變得滋潤、豐美、舒展了。同時,也將無色無味的水變成了濃香的茶湯。逆境,也是上天的一種饋贈,“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逆境使人成長。

慢下來,就猶如攀登高峯時的“歇腳”,不但能遠眺山下的風景,更為攀登更高處儲備了力量。

慢下來,並不意味着放棄目標,或者對所有事情慵懶以對,它是一個調整的過程,更是一個積蓄的過程。

慢下來,更能激發對生命的熱愛。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人生苦短,何不慢下腳步去感受親情、欣賞風景,何不換一種生活方式,多一點意趣、一點閒情,用心去感受生命,熱愛生活。

慢下來,更能體現自己的真性情。運用有限的時間,提高自身的修養。時刻反省自己的行為,對自己要求嚴格一點,對別人厚道一點;做事坦蕩、剛正不阿,無論成功與否,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做一個最好的自己。

慢下來,更要激發勇氣和活力。量子基金的發起人索羅斯辦公室牆上有一句名言“我生來一貧如洗,但決不能死時仍舊貧困潦倒”,在生命的飛騰和超越中,迷茫時有發生,我們要激發勇氣,去敢於冒險,去實現自己的人生追求。相信無論什麼結果,經過理性的思考後的抉擇,都是內心的成長與力量。

慢下來,然後更勇敢的前進吧。

《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 篇14

清晨,本就應是在家裏悠閒自在的吃一頓早飯的時間,可注重高效的上班族們急急忙忙地飛奔單位;而學生們也正爭分奪秒的趕向學校,每時每刻都在為那最終的一場考試準備着,做不完的練習,寫不完的作業。我們被高壓和快節奏的生活壓迫得喘但是氣來,從早上被鬧鐘吵醒,匆匆忙忙奔向學校,備課、講課、改作業,一天緊張忙碌的工作,累得筋疲力盡。美妙的音樂、泛着墨香的書本、一路的風景從沒有時間,也沒有情緒去欣賞。這就是所謂的生活嗎?

也許,我們就應偶爾抽出那麼幾分鐘,去體會一番什麼叫真正的生活。翻開于丹的《趣品人生》,就彷彿變成了深山隱士,沒有了塵世的喧囂,沒有了俗人的市儈,有的只是無限的寧靜與雅緻。一字一句,將人的靈魂領入了最純粹的自然之中,帶着我們感受古文化中的生活之趣。捧起這本《趣品人生》感到了人生的另一種滋味。于丹講述了古代名士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以各種事例告訴我們,高品質的生活並不是有錢人、有閒人的專利,每個人都能夠擁有古代名士般悠閒舒適的生活。在書中,她傳達給我們一個理念:用休閒的方式找回淡定幸福的自己,也是一種生活的方法。于丹認為,悠閒是內心的一種發現,悠閒是一種樂趣,悠閒是生命的一個節拍。

我們感歎生活的瑣碎和無趣,感歎幸福在這天似乎變成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我們自己把尋找快樂的潛力給丟了,丟給了繁雜的生活、丟給了忙碌的時間、丟給了世俗的名利。我們所有的悠閒和情趣丟棄的無影無蹤。

我們的生活需要一些看似無好處的事情來進行調劑,人生苦短,生存的好處不光在於奮鬥和拼搏,還在於懂得欣賞擦肩而過的美麗和隨處可見的淡然。正如書中的介紹:“于丹教授將帶領我們體驗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杯茶,於閒適間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覺。悠閒的情趣與生活方式並非要讓我們閒置大把的時光,放下理想和職責,而恰恰是要讓我們在建立價值的同時不要丟失自己。無論生命的道路上多麼忙碌,不妨忙裏抽閒讓自己停一停、靜靜心,回頭看看最初的起點,向前望望最終的歸宿,然後帶着一個從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人能夠憧憬未來,能夠緬懷過去,但能夠抓住的只有此刻,如書中《序》裏所説,做一些看似無用的事。為當下的生活增添一些趣味,在俗世生活中欣然品味“琴棋書畫詩酒花”、“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意境。雖然由於自身的底子薄,達不到那樣的高度,但是,我們能夠多學習,取長補短,將能做的會做的,且有意境的事充分發揮。

《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 篇15

這本書分成茶、酒、琴來介紹,根據于丹自己的理解和體會來描述一些看上去無用的事,其實,這也是在寫人生。生活是很複雜,但永遠要有閒趣,要有美。

你有沒有想過工作、學習之之後彈一會兒樂器?在閒聊時喝一小盞茶?在晚飯後自娛自樂地品上一杯小酒(或喝一點兒酒釀)?也許沒有吧?每一天都循規蹈矩,每一天都在繁忙地學習、工作,每一天都在毫無好處的事中浪費時間,那麼,你會變成一個機器。確實,我們需要放鬆一下,大城市裏的人,如上海人走路都比別人快許多,談何生活?

茶,從字面上來看,就是“人在草木之間”。喝茶,大家都會;品茶,品出它的滋味,你會嗎?就應不會的。此刻更多的人把飲茶當作解渴的一種方式,而不是一種生活。魯迅先生曾説過:“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酒呢,此刻成了一種應酬,哪裏會好好品嚐呢?摘仙人—李白有一篇詩中寫道“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頃三百杯。”真是體現出了一種豪情海量。琴,十分雅緻,我也在學琴,我總覺得琴能心曠神怡。音樂之美,是任何人無法抵抗的。

讀了這本書,我懂得了生活中並不是沒有快樂,也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