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名言合集15篇

來源:文萃谷 2.64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名言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名言具有概括自然有力,言簡意賅的特點。什麼樣的名言才具有借鑑意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孟子的名言,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孟子的名言合集15篇

孟子的名言1

1.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告子下》

2.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盡心上》

3.盡信書,不如無書。 ——《孟子·盡心下》

4.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孟子·離婁上》

5.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離婁下》

6.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孟子·離婁下》

7.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孟子·盡心上》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孫丑下》

9.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孫丑下》

10.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盡心上》

1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為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

12.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孟子·滕文公》

13.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孟子·梁惠王上》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15.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孟子·萬章上》

孟子的名言2

1、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2、人有不為也,而後能夠有為。出自《孟子》的《離婁章句下》

3、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4、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離婁下》

5、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離婁下》

6、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7、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8、仁者無敵。出自《孟子》的《梁惠王上》

9、仁則榮,不仁則辱。出自《孟子;盡心上》

10、孟子曰:“不以規距,不能成方員(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孟子;離婁上》

11、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12、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

13、孟子曰:“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14、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15、孟子曰:“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悦而願立於其朝矣。”《孟子;公孫丑上》

16、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17、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出自:《孟子·滕文公上》

18、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孟子;離婁上》

19、孟子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孟子;公孫丑上》

20、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下》

孟子的名言3

1、有為者闢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3、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仁則榮,不仁則辱。

5、人有恆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6、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7、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8、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棄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9、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10、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1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養,養之至也。

12、人不能夠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13、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之天下也。

14、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15、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16、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17、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18、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19、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與跖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

20、窮困便獨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21、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悦而願立於其朝矣。

22、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23、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4、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25、養心莫善於寡慾。

26、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27、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28、禍福無不自我求之者。

29、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0、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1、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32、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33、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眾也。

34、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3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6、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3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8、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9、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40、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41、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

42、魚和熊掌不可得兼。

43、人之易其言也,無責耳矣。

44、人有不為也,而後能夠有為。

45、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46、形色,天性也;惟聖人然後能夠踐形。

47、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48、體有貴賤,有大小。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養其大者為小人,養其大者為大人。

49、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於得也,求在外者也。

50、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51、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52、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53、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54、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55、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的名言4

1、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鞭撲之子,不從父之教。

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6、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7、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8、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

9、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10、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1、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12、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13、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孟子的名言5

1、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2、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3、盡信書,不如無書。

4、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孟子的名言

6、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語錄

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孟子名言

8、仁者無敵。——孟子名言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0、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11、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12、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13、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14、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15、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6、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17、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於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18、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19、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於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20、五穀者,種之美者也,苟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21、其進鋭者,其退速。

22、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23、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24、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25、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26、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27、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2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

2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30、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3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

32、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33、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34、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35、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36、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37、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38、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39、尊賢使能,後傑在位。

40、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41、人皆可以為堯舜。

42、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43、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44、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45、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

46、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47、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也;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48、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49、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50、養心莫善於寡慾。

51、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52、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53、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54、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

55、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6、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57、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58、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59、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60、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61、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62、有為者闢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孟子的名言6

以五十步笑百步

永言思,思孝惟則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

不以規矩不能成為方圓

長幼有序

成功往往是最後一分鐘來訪的客人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父子有親,君臣有交,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貴,人之所欲;貴為天子,而不足以解憂

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矣!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君子量不極,胸吞百川流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禮

情至之語,自能感人

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人皆可以為堯舜

人無廉恥,王法難治

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仁者如射,射者正已而後發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彼一時,此一時也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盡信書,不如無書

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人不可以無恥

仁人無敵於天下

仁者榮,不仁者辱

仁者無敵於天下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足以為政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一葉蔽目,不見泰山

孟子的名言7

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

2、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盡心上)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孫丑)

5、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

6、人有不為也,而後能夠有為。(孟子·離婁下)

7、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

8、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上)

9、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10、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孟子的名言8

1. 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2. 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於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3. 仁義禮智,非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4. 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5.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6.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7.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8. 五穀者,種之美者也,苟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9.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0.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

11. 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12.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3.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4.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15.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16.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17.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18. 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9. 權,然後和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20.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1.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2.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23.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4.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25.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26.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27.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28. 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29. 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30.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31. 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2. 其進鋭者,其退速。

33. 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34. 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35.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

36.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37. 仁者無敵。

38. 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39.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40.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41. 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42.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3.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44. 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45. 魚和熊掌不可得兼。

46.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7.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48. 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49.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50.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1.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棄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52.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53.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4.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5.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56.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養,養之至也。

57.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58. 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59. 有為者闢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60. 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

61.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

62. 無為其所不為,無慾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63.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之天下也。

64. 其進鋭者,其退速。

65. 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66. 古之賢王好善而忘勢;古之賢士何獨不然?樂其道而忘人之勢,故王公不致敬盡禮,則不得亟見之。見且由不得亟,而況得而臣之乎!

67. 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68. 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69. 莫非命也,順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牆之下。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梏桎死者,非正命也。

70. 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71.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72. 食而弗愛,豕交之也;愛而不敬,獸畜之也。恭敬者,幣之未將者也。恭敬而無實,君子不可虛拘。

73. 飢者甘食,渴者甘飲,是未得飲食之正也,飢渴害之也。豈惟口腹有飢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無以飢渴之害為心害,則不及人不為憂矣。

74.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未聞以道殉乎人者也。

75.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76. 行之而不着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眾也。

77. 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子莫執中。執中為近之。執中無權,猶執一也。所惡執一者,為其賊道也,舉一而廢百也。

78. 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79.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

80. 知者,恆存乎疢疾。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

81. 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82. 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83.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84.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85.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86. 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國必危亂喪亡矣。王以國為問,大夫以家為問,士庶人以身為問者,王稱國,故以國問;大夫稱家,故以家問;士庶人無稱,故以身問而已。

87. 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於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88. 則天下歸之,以政傷民,民樂其亡,以梃服強,仁與不仁也。

89. 遠望之襄王而不似人君,言無人君之威儀也;就而近之而不見所畏焉,言無人君操柄之威也。

90. 惠王今問我曰何以利益我國,則為王之大夫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家,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則為王之士庶人亦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身。

91.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

92. 則為王之大夫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家,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則為王之士庶人亦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身。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國必危亂喪亡矣。

93.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94.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95. 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96.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97. 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遺棄其親者,亦未有存義而後去其君者。

98. 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

99. 五穀者,種之美者也,苟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00.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的名言9

1、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仁者無敵。

2、君子不以天下儉其親。

3、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4、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5、君子之於禽獸,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

7、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8、持其志,勿暴其氣。

9、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10、彼一時,此一時也。

11、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吾何為不豫哉?

12、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可謂孝也。

13、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風也,小人之德,草也。

14、故曰: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

15、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敍,朋友有信。

16、無事而食,不可也。

17、學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即聖也。

18、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19、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0、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孟子的名言10

1、不怕學不會,只怕不肯鑽。

2、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3、人貴有志,學貴有恆。

4、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5、平時不好學,臨考悔已遲。

6、聽其言而觀其行。

7、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8、鐘不敲不鳴,人不學不靈。

9、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

10、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11、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12、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13、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14、學然後能行,思然後有得。

15、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16、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17、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18、人若無志,與禽獸同類。

19、人不勞動沒出息,人不學習沒長進。

20、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

21、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22、巧言令色,鮮矣仁!

23、欲得真學問,須下苦工夫。

24、權,然後和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25、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26、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27、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28、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

29、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30、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31、活到老,學到老,一生一世學不了。

32、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33、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34、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35、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6、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37、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38、學成巧,總是巧;裝成巧,惹人笑。

39、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40、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41、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42、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43、汗水換來豐收,勤學取得知識。

44、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

45、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46、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47、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

4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9、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50、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51、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52、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53、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54、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55、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56、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57、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58、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59、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60、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為務。

61、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62、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63、導之以政,齊之以德,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64、五穀者,種之美者也,苟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65、篤信好學,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66、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67、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68、人有恆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69、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70、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71、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免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

72、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73、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74、4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孟子的名言11

(1)仁則榮,不仁則辱。

【譯文】諸侯卿相如果實行仁政,就會有榮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會遭受屈辱。

(2)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譯文】有一定的產業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沒有一定的產業收入的人便不會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假若沒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就會胡作非為,違法亂紀,什麼事都幹得出來。

(3)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譯文】(對一個國家來説)百姓的地位最尊貴,國家其次,君主的地位應比百姓,國家輕。

(4)民事不可緩也。

【譯文】關心人民是最緊迫的任務。

(5)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shu^gu)不入洿(wu)池,魚鼈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鼈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

【譯文】不要在農民耕種和收穫的大忙季節徵兵和徵徭役,妨礙生產,那麼生產的糧食便吃不盡了。不要用細密的魚網到大池中捕魚,那麼魚類便吃不完了。依照合適的時間到山林砍伐樹木,木材也會用不盡。糧食和魚類吃不完,木材用不盡,這樣便會使百姓對生養死葬沒有什麼不滿。

(6)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殍,此率獸而食人也。

【譯文】現在你的廚房裏有皮薄膘肥的肉,你的馬欄裏有健壯的駿馬,可是老百姓面帶飢色,野外躺着餓死的屍體,這等於是在上位的人率領着禽獸來吃人。

(7)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更多孟子名言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相關文章。

【譯文】對別人恭敬的人不會侮辱別人,自己節儉的人不會搶奪別人。

(8)盡信《書》,不如無《書》。

【譯文】完全相信《書》,那還不如沒有《書》。

(9)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譯文】桀和紂的喪失天下,是由於失去了百姓的支持;他們的失去百姓的支持,是由於失去了民心。獲得天下有方法:獲得了百姓的支持,便獲得天下了;獲得百姓的支持有方法:獲得了民心,便獲得百姓的支持了;獲得民心有方法:他們所希望的,替他們聚積起來;他們所厭惡的,不要加在他們頭上,如此罷了。

(10)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

【譯文】賢明的君主在規定百姓的產業時,一定要使他們上可以養父母,下可以養妻子兒女,好年成能豐衣足食,遇上荒年也不致餓死。

(1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譯文】一切為着使百姓的生活安定而努力,這樣去統一天下,沒有人能夠阻擋。

(12)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譯文】諸侯的寶貝有三樣:土地、百姓和政治,那種以珍珠美玉為寶貝的人,禍害一定會到他身上來。

(13)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譯文】窮困便獨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14)説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譯文】解説詩的人,不要拘於文字而誤解詞句,也不要拘於詞句而誤解原意。用自己切身的體會去推測作者的本意,這就對了。

(15)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

【譯文】天降生一般的人,也替他們降生了君主,也替他們降生了師傅,這些君主和師傅的惟一責任,是幫助上帝來愛護人民。

孟子的名言12

1、惡之者眾則危。《荀子正論》

2、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荀子勸學》

3、樂易者常壽長,憂險者常夭折。《荀子榮辱》

4、怠慢忘身,禍災乃作。《荀子勸學》

5、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

6、仁義禮善之於人也,闢之若貨財粟米之於家也。

7、贈人以言,重於金石珠玉;勸人以言,美於黼黻文章;聽人以言,樂於鐘鼓琴瑟。

8、積土而為山,乘之而後高,積水而為海,積之而後深。故聖者眾之所積也。

9、君子崇人之德,揚人之美,非諂諛也。

10、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

1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智明而行無過矣。

12、贈人以言,重於金石珠玉;勸人以言,美於黼黻文章;聽人以言,樂於鐘鼓琴瑟。

13、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14、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荀子儒效》

15、以善先人者,謂之教。

16、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荀子議兵》

17、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

18、禮,所以正身也;師,所以正禮也。

19、聖可積而致,途之人可以為禹。

20、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

21、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器也;治國者敬其寶,愛其器。

22、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

23、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勸學》

24、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

25、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強,得百姓之譽者榮。

孟子的名言13

1、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孟子 《盡心上》

2、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孟子》

3、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孟軻

4、 人若無志,與禽獸同類。 ——孟軻 《孟子》

5、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孟子 《孟子-離婁下》

6、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孟子

7、 養心莫善於寡慾。 ——孟子

8、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孟子 《滕文公》

9、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軻

10、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孟子

11、 君子量不極,胸吞百川流 ——孟子

12、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軻

13、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孟軻 《孟子·告子下》

14、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 ——孟子

15、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孟軻

16、 情至之語,自能感人 ——孟子

17、 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 ——孟子 《孟子》

18、 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孟子

19、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20、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21、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 《孟子》

22、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

23、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孟子

24、 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孟子

25、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

26、 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 ——孟軻

27、 成功往往是最後一分鐘來訪的客人 ——孟子

28、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 ——孟子 《告子上》

29、 人皆可以為堯舜。 ——孟子

30、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孟子

31、 無側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僻讓之心,非人也。 ——孟軻

32、 吾善養浩然之氣。 ——孟子

33、 父子有親,君臣有交,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

34、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説舉於版築之中,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孟子

35、 人無廉恥,王法難治 ——孟子

36、 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軻

37、 人不可以無恥。 ——孟子

38、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孟子

39、 盡心知性,儘性知天。 ——孟子

40、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

41、 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孟子 《離婁篇》

42、 仁者如射,射者正已而後發 ——孟子

43、 離婁上: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 ——孟子 《孟子》

44、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 ——孟子"

45、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之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之視君如國人。君之視人如草芥,則臣之視君如寇仇 ——孟子 《孟子·離婁篇下》

46、 “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孟子 《孟子·公孫丑上》

47、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

48、 育才造士,為國之本 ——孟子

49、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孟子

50、 貴,人之所欲;貴為天子,而不足以解憂 ——孟子

51、 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 ——孟軻 《孟子》

52、 志,氣之帥也 ——孟子

53、 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仁者無敵。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 《孟子》

54、 詖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 ——孟軻

55、 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孟子

56、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軻

57、 滕文公上: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 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 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庠者,養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人倫明於上,小民親於下。有王者起,必來取法,是為王者師也。《詩》雲‘周雖舊邦,其命惟新’,文王之謂也。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國。 ——孟子 《孟子》

58、 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孟子

59、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軻

60、 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禮。 ——孟子

61、 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孟軻

62、 告子上 食色,性也。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 《孟子》

63、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孟子

64、 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孟軻

65、 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孟軻

66、 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孟子

67、 夫志,氣之帥也。 ——孟軻

68、 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孟子 《孟子》

69、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孟子

70、 離婁下 孟子曰:“原泉混混,不捨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苟為無本,七八月之閒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孟子曰:“非禮之禮,非義之義,大人弗為。” 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於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孟子 《孟子》

71、 公孫丑上:昔者曾子謂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嘗聞大勇於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誠服也。 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 《孟子》

72、 君子不以其所以養人者害人。 ——孟子

73、 梁惠王下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曰:“不若與人。” 孟子對曰:“有。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句踐事吳。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詩》雲:‘畏天之威,於時保之。’” ——孟子 《孟子》

74、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孟子

75、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76、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孟子

77、 告子下 人人皆可以為堯舜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5月5日名言)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孟子 《孟子》

78、 不以規矩不能成為方圓 ——孟子

79、 天下之本,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

80、 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在其元。 ——孟軻

81、 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

82、 不以文章害辭,不以辭害志 ——孟子

83、 盡心下 山徑之蹊閒,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閒不用,則茅塞之矣 ——孟子 《孟子》

84、 盡心上 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為務。 ——孟子 《孟子》

85、 “責難於君謂之恭,陳善閉邪謂之敬,吾君不能謂之賊。” ——孟軻 《孟子·離婁上》

86、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孟子

孟子的名言14

1、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譯文】不用規和矩,就畫不出圓和方。現在用來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則。

2、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

【譯文】稱一稱,才知道輕重;量一量,才知道長短。

3、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

【譯文】人要放棄一些事情不做,然後才能做成事業。

4、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譯文】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它一天,又涼它十天,沒有能夠長大的。寓意做事一日勤,十日怠,沒有恆心,是不會成功的。

5、其進鋭者, 其退速

【譯文】前進太猛的人,後退也會快。

6、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譯文】心這個器官職在思考,思考才能獲得,不思考便不能獲得。

7、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譯文】憂患使人生存,安逸享樂卻足以使人敗亡。

8、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譯文】所以上天將要降落重大責任在這樣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飢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貧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顛倒錯亂,總不如意,通過那些來使他的內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定,增加他不具備的才能。

9、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譯文】鮮魚,是我想要的東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東西。(如果)兩樣東西不能一齊得到,(只好)放棄鮮魚而要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義,也是我想要的。(如果)生命和正義不能夠同時得到,(只好)犧牲生命來保住正義。

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譯文】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兒女,推廣開也去愛撫人家的兒女。

1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譯文】有利的氣候不如有利的地勢,有利的地勢不如人的齊心協力。

1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譯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幫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幫助。幫助他的人少到極點時,連親戚都反對他;幫助他的人多到極點時,全天下都歸順他。

13、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譯文】富貴不能亂了我的心,貧賤不能改變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節,這樣才叫做大丈夫。

14、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譯文】君子內心所懷的念頭是仁,是禮。仁愛的人愛別人,禮讓 的人尊敬別人。愛別人的人,別人也經常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 人也經常尊敬他。

15、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譯文】百姓最為重要,代表國家的土神穀神為次,君主為輕。

孟子的名言15

1、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2、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3、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5、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6、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7、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8、仁義禮智,非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9、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10、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11、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12、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3、五穀者,種之美者也,苟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5、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

16、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於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1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8、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9、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20、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2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22、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23、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4、權,然後和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25、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6、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

27、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2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29、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30、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31、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32、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33、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34、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

35、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慼慼焉。

36、臣聞郊關之內,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

37、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38、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39、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悦而願立於其朝矣。

40、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免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

41、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42、不仁而得國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43、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44、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45、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

46、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47、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