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年的人生感悟7篇

來源:文萃谷 2.38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我們心中時常會積累了不少感悟和見解,這個時候,文字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記憶這些感悟。不過,你知道怎樣記錄感悟會更好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不惑之年的人生感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不惑之年的人生感悟7篇

不惑之年的人生感悟1

歲月如梭,彈指一揮間,人生已至不惑。孔夫子曾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説是到了四十歲,做事就不遲鈍、不迷惑了,真如聖人而言該有多好,對凡夫俗子只能是奢望。

二十歲初,風華正茂,躊躇滿志,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意得志滿。

三十歲際,見不再年輕,時上下求索,時拍遍欄杆,喜悦與憂愁同在,激情與消沉共舞。

四十歲至,始覺心態之變、責任之大、感悟之新。

心態之變,常期待閒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雲捲雲舒。接受無怨,無權選擇自己的出身,輕鬆釋懷社會的不公,無法擺脱自我的束縛。接受無悔,不再常憶錯過的事,錯過的人,錯過的機會。

責任之大,工作責任增大自不待言,因之於社會的發展、環境變化和工作變動。家庭責任加大,真正讓“上有老、下有小”變成了現實,老人多病,需悉心以對。孩子年幼,尚要多加操心。

感悟之新。以前看到別人的不幸,多以平常心待之,認為很遙遠。自以為少年已有不幸,青年寒窗苦讀、經歷艱辛,戮力學以修身、寬以待人、抑欲常樂,中年應不再有別人之不幸。實則與現實大相徑庭,該來的依舊會來,人的生理規律、社會規律無法逾越。“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所能做的就是竭盡全力,在父母的養生之年做自己應該做的。對手足,以最大的親情去包容和感化。對妻兒,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一個好丈夫、一個好父親。對同事、對朋友,更要珍惜緣分,以誠相待,攜手共進。

不惑之年的人生感悟2

1、人一生的命運並不完全是由自己決定的。四十歲之後,大致可看到自己的一生,究竟會以怎樣的方式終結。年輕時雄心勃勃,以為自己只要奮鬥,就無所不能,其實是一種錯覺。人可以追求自己所想的,卻不可以獲得自己所要的。人一生中,其實可以奮鬥的餘地很有限。

尤其是在中國這樣的社會裏,從出生的時代、地域、籍貫到家庭出身,其實你的命脈大致定了,能夠改變的只是很小的空間,只有極少數富有智慧的人,能夠將這個有限的空間與時間充分利用。

2、人不可以將自己與他人相比,只能夠與自己相比。每個人都存在一個最好的自己,因此,每個人都可以做最好的自己,卻很難説他是人羣中最優秀的。

3、生命中與生俱來的都是最為珍貴的。不必為自己的生理缺陷而煩惱。年輕時為自己個子不夠高而苦惱,四十歲後發現,矮個子其實最有利於保護脊椎不受損害,也有利於心臟的健康。三十歲之前為個子矮小而苦惱,四十歲之後為個子不高而慶幸。

4、性福是很重要的幸福之源。然而這必須以年輕時不縱慾為前提。放縱性與將性做為交換,人的性福感將會提前結束。四十歲之後還對異性來電,説明他的生命活力不錯。性福取決於質量而不是數量。學會在年輕時珍藏千金良宵,留待老年時回憶,這是年輕時需要努力去做的。

5、知識不是越多越好。書也不是讀得越多越好。在這裏質量同樣重於數量。怎樣讀遠比讀什麼重要。運用知識信息的能力,比單純地記住知識重要。

6、能夠自己給自己定標準,不再以外在的標準為自己的標準。更不為別人的臉色而活,而是按照自己內心的定律與命令去執行。

7、知道死亡是人生中必須面對的必然事實。四十歲之後,因身體的變化,已

經可以觸摸到死亡的影子。父母中已經有人不在人世,從他們的離世,能夠深切體驗到生命的歷程。

8、不再憂愁,特別是不為明天的事情而憂愁。今天的憂愁就今天當。人沒有被當天的憂愁與痛苦而壓垮的,人卻常常被一個未知的擔心而壓垮。許多時候,其實事情發展並不會那樣糟糕。回顧自己四十多年的經歷。那些曾經令人痛苦不堪的事情,其實都如過眼煙雲,而且,絕大多數並沒有真正發生。原來只是虛驚一場而已。

9、雖然出生的時代與家庭,常常會在自己的命運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但是,不必為這些遺憾。貧窮曲折的人生經歷,可能令你的生活更有滋有味,回味無窮

10、時間。年輕時,常常不知愁滋味,卻常常對天悲歎: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四十歲之後才知道,時間其實只有被自己浪費,才是屬於自己的。做個率性的人,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那個時間才是真正屬於你的。只有時間屬於你自己,你才是在做真正的自己。而且只有這樣,才能夠做出成效來。

11、金錢。金錢是個好東西。能夠更加客觀理性地明白金錢的內涵。然而,金錢只有在自己努力掙來的時候,你才會深刻體驗金錢的意義。錢,只有被你花掉了的時候,才算是真正屬於你的。除此之外,無論放在股票上、證券上,還是存在銀行裏,甚至放在錢包裏,都不能夠證明,這些金錢就是你的。金錢的良性循環,應該是在健康的市場規則裏,而不是在別處。

12、愛情,可遇不可求。世界上總有一些人是非常適合你的,可是,那需要有適當的時間,恰當的地方,可遇的時機。四十歲之後,會遇到適合你的人,然而,大多數情況下,只能夠相逢只恨未娶(嫁)時。年輕時有真愛的時候,常常會讓人膽怯。因此,心怡已久的那個人,常常不敢去碰。絕大多數找到的伴侶,其實都是缺乏真愛的。

13、家庭。組建家庭,與你相伴的人,學歷、經濟狀況、高矮胖瘦,甚至美醜

都不是最重要的。再美的人,也經不住你,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反覆觀察。因此,與你相伴的人,一定要在內心裏與你一致。特別是基本的價值取向與你一致。心靈伴侶,才是真正可靠的伴侶。這樣的人,能夠貧富相守,風雨同舟。

14、無論怎樣,都要充分接納自己,原諒自己的過錯。認為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有一點點自戀,是有自信心的表現。好好愛護自己,才有能力去愛他人,才能夠擔負起相應的責任。

15、幸福與快樂是自己的終極目標。儘量不要讓自己煩心。如果有一些外在因素要讓你不高興,那麼,你就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比如,失敗與成功也是平等的。

16、四十歲的人,如果還沒有體驗過思想智慧的樂趣,那是一種悲哀。因為,四十歲是智慧成熟的季節。學習與思考的狀態,應該是四十歲不惑之年的常態。

17、不要急,死亡總有一天會等待到你的。悠着點,慢慢走,觀賞景,慢慢品,好好體驗此時此刻的感受。四十歲之後,人對時間的感覺常常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那就是越來越快了。四十歲之後的神態,應該是淡定與寧靜。水流深處自然靜。

18、學會向一切優秀人物學習…而不是簡單模仿。學會尊重一個人,包括自己。這是獲得他人尊重的重要前提。對他人尊重,也就是對自己尊重。不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人,即使可能真是好的想法。給他人自由,也就是給自己自由。但是,如果你意外獲得影響力,那應該是你的一些想法獲得了他人的共鳴。

不惑之年的人生感悟3

感悟不惑之年

人們常説,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還説人過三十不學藝。我常這樣想:每個人一旦到了不惑之年會怎樣呢?是否因年齡的緣故,人們會對一切漠然處之,止步不前呢?

當自己的不惑之年來臨時,卻與曾今的一些想法截然不同。原來不惑之年的人們並不都是“焜黃華葉衰”的蕭殺索寞,也不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頹然哀歎。此時正如日中之陽,有的人還會“霜葉紅於二月花。”我也深深地體會到:年齡並不是決定動力的重要因素,決定動力的重要因素是心態。因此,每個人所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是極為重要的。

不惑之年到來時,我仍在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不斷完善。沒有絲毫的妥協,更沒有無望的悲觀。每天仍在堅持不斷的跑步,情緒高昂地唱歌,不厭其煩地寫作,孜孜不倦地工作,彷彿覺得這才是人間的開端。面對鏡中的自己雖沒有了往昔的英俊,但也不失偉岸與剛毅。此時,與而立之年的想法也迥然不同。而立之年到來時,首先感到的是無窮的壓力。處在這個年齡段的人總覺得要有些顯赫的成績來裝點,否則便會滋生出一些自卑與遺憾。因為這是一個人一生的最佳飽和點,也是人生最為輝煌的時刻。有時甚至考慮最多的還是人生的豐功偉績與生老病死。在而立之年我覺得自己特別困惑,總認為從那時起就會走向生命的倒計時,總對死亡充滿了一種難以釋清的憂慮,有時竟到了杞人憂天的地步。但到了不惑之年,對死亡的憂慮便一掃而光,通過三十到四十這十年間的艱苦磨礪,自己已能從容地來面對人生了。對於生活中所出現的一些瑣事和意外,都能用一顆坦誠平和的心去對待。

不惑之年到來時,我仔細觀察自己的變化,發現自己在成熟中又多了份剛勁,堅毅中又增添了份童趣,也許人到最後就會有個還原反應吧。這時心境也莫名的開闊了起來,到了這個年齡段的人,很多人便有了那種“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的境界。境界是需要修煉的。人到中年,由於經過了無數的風風雨雨,在那種“風霜刀劍嚴相逼”的逆境中,每個人在殘酷的現實生活中,則會無形地修煉出一種超然的境界,這種境界,使他們能從容地面對人生的一切。

今天我不再迷茫不惑之年,更不會恐懼天命之年。因為這些年齡都是眾多人們的必經之路,每一個歲月裏都賦予了一個新的內容,每個內容裏都藴含着史詩般的燦爛,花朵般的芬芳。是三十而立也好,四十不惑也好,五十天命也好,這些都是人生壯麗的`篇章。在每一個歲月裏,都鐫刻着一段戰天鬥地的序曲;在每一寸光陰裏,都譜寫着一首綻放生命的讚歌。正是這些精妙絕倫的韻律,才奏出了人生最輝煌的樂章。

本文發表於《伊利日報》

作者簡介:楊軍禮,回族,男,大學本科,生於1970年2月。系新疆作家協會會員,伊犁州作家協會會員。自小因種種原因而輟學。後因熱愛文學,便雜亂無章的自學,漫無目的地投稿,其中歷盡艱辛。至今已在《人民日報》、《民族文學》、《飛天》、《朔方》、《作家報》、《新課程報語文導刊》、《小小説月刊》、《歲月》、《黃河文學》、《回族文學》、《西部·新世紀文學》、《西部·法制文學》、《六盤山》、《中國穆斯林詩書畫》、《芳草》、《荷花》、《伊犁河》、《西極文藝》、《胡楊魂》、《古城文學》、《伊犁日報》、《伊犁晚報》、《伊犁墾區報》、《伊犁電視報》上發表文章,其中以中短篇小説為主。20xx年末與人合出了本小説集《伊犁三人集》。小説《古寺餘暉》入選《20xx新疆短篇小説佳作》。現在新疆伊犁鞏留縣三鄉三村國小任教。

不惑之年的人生感悟4

不惑之年就這樣毫無準備的降臨了。我甚至還來不及思考是否真的“不惑”了。不惑之年常常是無聲的,之所以給這篇文章起名為“不惑之聲”,就因為不惑之年的人們已經進入“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

不惑之年的男女在青春騷動的陰翳下已漸漸無聲。而立之年還曾經錙銖必較,一臨近“不惑”卻忽然間似乎什麼都不在乎了。真的不再乎了嗎?只有步入不惑之年的人自己清楚。不惑之年的人是很脆弱的。他們在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只是不再聲張,絕少衝動,以一種表面上看起來平和的心態對待世事。可事實上哪怕是一陣微風都會使不惑之年的人心中產生漣漪。

蠻荒時代,風曾經不經意地把種子吹落到華夏的沃野上,給了我們祖先第一份大自然的恩賜。結果給炎黃子孫留下了對心的荒野的期待。然而心的荒野已沒有了原始的清純,奢望使上蒼收回了對人類的憐憫。人們不得不以自己的耕耘來彌補對文明所犯下的過失。然而由於有了慾望,心的荒野已不再肥沃。風送來的也不再是隨處都可落地生長的種子,而是須要人用心去捕獲培育的機遇之種。年青的時候,人們都在心的荒野上捕捉,智者在捕捉機遇耕耘,俗者在捕捉慾望享受。四十年過去了,心的荒野處處留下了捕捉的痕跡,“不惑”是一個期待成果的年歲。可生活就是那樣殘酷,無論是奮鬥過的,還是沒有奮鬥過的,都得品嚐那份難以言喻的失落。沒有耕耘就更沒有收穫,可耕耘也未必一定就有收穫。然而到了收穫的季節,對成果的渴望又使所有人都不願意承認自己未耕耘過,因為心的荒野上都曾留下過捕捉的痕跡。即使翻遍心的日記,知曉了捕捉“機遇”與“慾望”不一樣,也還期待着別人不經意地把成功的種子撒在了自己心的荒野上。這自然無異於守株待兔。可卻因為曾經有過那樣一隻撞在樹上的兔子,竟然使所有沒有等到兔子的人同耕耘過的人一樣露出辛酸的目光。這就是不惑之年的男男女女。

機遇已不再青睞不惑之年的男女,因此“不惑”之心要半點不鬆懈地捕捉每一個機遇。可畢竟不同於年輕時“心的荒野裏”的捕捉。終有些底氣不足。也因此就少了聲音,少了衝動,增添了珍惜。稀為貴,越少越不敢錯過。不惑之年的心是最敏感的,年輕時用眼睛看世界,進入不惑之年的人是要用心去感受世界。眼是心靈之窗,所以不惑之年的人都有一雙會説話的眼睛。這雙眼裏傳達着無數只有不惑之年的人能讀懂的信息。理智制約之下的青春衝動與責任感交替存留於同一雙眼裏。奮鬥的激情與失敗導致的怯懦湧動於同一雙眸子中。看年輕人是通過表情看內心,看不惑之年的人是要通過眼睛看內心。年輕人只會説“是”或“不是”來表示認同或不認同;不惑之年的人卻常常用“否定”表示認同,用默認表示接受。而真正的拒絕卻讓對方感覺到不是拒絕,而是想做由於客觀原因而做不到。

不惑之年的人心好累,累得不再用嘴“説話”。累得不再表示拒絕的“不情願”。因此他們的眼神中往往又多了一縷無奈,一縷為人作嫁的無奈。不惑之年的人肩上已沒有了自己利益的位置。擔負的全部都是“付出”。上報父母恩澤,下育兒女子孫。做學問的人還從書中讀出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來,為此父老鄉親,天下蒼生都成了不惑之年的知識分子肩上的道義。這份道義使不惑之年的知識分子連本能的慾望都成了奢求。從此“不惑”也就再也無聲。只有“不惑”的人彼此知道,他們是要把自己所有有用的東西都留在這個世界上。作一塊後代通向光明的鋪路石。

不惑之年的人生感悟5

走進不惑之年,我們的人生會有許多的文字!

翻過農曆十一月二十一日,我的人生就走進了不惑之年,回望走過的四十個春秋,心裏掀起一層層,一疊疊波瀾。往事如雲,人生如夢,我們的生命竟然在我們轉身之間被時間帶走。對鏡,面對臉頰上的皺紋,我們除了對歲月的歎息,就是對人生最美麗的憧憬!

四十歲的人生是一個完美的文字:成熟,穩重與瑰麗!

成熟是這個年齡最耀眼的文字,在這個世間,美好的東西實在數不過來了,我們總是希望得到的太多,讓儘可能多的東西為自己所擁有,可人生如白駒過隙一樣短暫,生命在擁有和失去之間,不經意地流乾了。

如果你失去了太陽,你還有星光的照耀,雖然失去了金錢,還會得到友情,生命在離開你的時候,你也擁有了與大地親吻的幸福。

走過四十個春秋,我們人生的文字少了如果二字,更多的是對現實的一種渴望與期待,時間雖有輪迴,可我們的生命卻一去不復返,於是,在回顧人生的歲月時,我們就會慨歎:擁有時,倍加珍惜;失去了,就權當是接受生命真知的考驗,權當是坎坷人生奮鬥諾言的承付。

步入這個年齡,當我們獨自一人的時,總有一種默然的寂寞!

在我們的生命裏,生活往往是兩種矛盾的較量,擁有誠實,就捨棄了虛偽;擁有充實,就捨棄了無聊;擁有踏實,就捨棄了浮躁。我們不論是有意的丟棄,還是意外的失去,只要曾經真實的擁有過,在一些時候,大度的捨棄不也失為一種人生境界。我要推崇這樣的人生境界!

人無完人,生命的至美不是一個完整的句號,而是一種缺失,這也許是大自然留給我們人類太多思考的機會,在不經意所失去時,我們還可以重新去爭取。是的,丟掉了愛心,可以在春天裏尋覓,丟掉了意志,要堅持在冬天重新磨礪。但是丟掉了懶惰,卻再也不能把它拾起。

人生本來是一個簡單的符號,而心裏的xxxx太多,反成了累贅,於是我們在心裏平靜的時候就會在告誡自己,人生富有還有什麼比擁有淡泊的心胸,更能讓自己充實、滿足自我呢?

走過一段平路,峯迴路轉,我們選擇淡泊,然後準備走一段山路。

穩重,在這個時候,寫得十分的明顯。我們原有的衝動與渴望,在這個年齡段,披上了一件美麗的外套,其實,經過這個年齡段的人,我相信不是失去了渴望與衝動,而更多的是在思索衝動之後的文字。也許就是這樣的緣故,我們學會了剋制,學會了抑制,人生有了許多框架。

有人把人生看作是早上、中午與晚上三個階段,那不惑之年的人生就恰恰是處在午後的太陽,而午後的天氣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境況呢?淡淡的陽光,再和着清風,多少次夢囈打破我們在黎明那一段長長的記憶!

走過這一段風景,我們都會清楚,無論我們的夢有多長,在日落的那一刻,都會成為下一個季節期待文字。

喝一杯清茶,看一本好書,人生已經是一種至美!但沖沖的腳步,我們怎麼能停下來去欣賞這一段人生的美麗?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的心中都有自己渴望的雲彩,而云彩從我們頭頂隨風而去時,我們的眼前卻模糊了尋覓的視線,到底哪一朵才是自己所渴望的呢?我們的心在矛盾着,我們找不到一處心靈的安靜。走一段路,我們不妨停下來,看看身邊的風景,我們或許就會發現美麗就在眼前。

踏進人生的不惑之年,當你還不清楚自己該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人生就沒有了意義,我贊同這樣的看法。我們的生命從落地,其實就登上了旅行的列車,而四十歲的人生,也是我們人生的一個驛站,我們在這裏稍作停留,不是感歎走過的歲月,而是在走過的印痕裏,努力去迎接人生另一個征程的文字,這才是我們在次停留的主要目的!

人生之路何嘗不是這樣呢,當我們知道前進道路上有美麗的風景時誰不會好好的欣賞?但是人生的路上有多少我們能預見的風景呢?!更多的是我們未曾留意的風景,往往在風景擦肩而過或者遠離自己的時候才如夢初醒,恍然大悟,那個時候再想欣賞已經遲了,人生的文字,往往是看到的是遠去風景的背影,留下的是無窮的遺憾,更何況我們還有很多人忙於物質的追逐,根本無暇去顧及眼前的風景呢?即便是面對着風景也發現不了什麼是美,在人生的文字裏飽受遺憾!

走過一段人生之路,現在我已經適應了那些遠去的風景,去欣賞那最後一抹已經準備從眼底消失的景象,在人生的視線裏用最短的時間來欣賞可以看得見和感知的到的美麗!

走進不惑之年,我們的人生會有許多的文字!

翻過農曆十一月二十一日,我的人生就走進了不惑之年,回望走過的四十個春秋,心裏掀起一層層,一疊疊波瀾。往事如雲,人生如夢,我們的生命竟然在我們轉身之間被時間帶走。對鏡,面對臉頰上的皺紋,我們除了對歲月的歎息,就是對人生最美麗的憧憬!

四十歲的人生是一個完美的文字:成熟,穩重與瑰麗!

成熟是這個年齡最耀眼的文字,在這個世間,美好的東西實在數不過來了,我們總是希望得到的太多,讓儘可能多的東西為自己所擁有,可人生如白駒過隙一樣短暫,生命在擁有和失去之間,不經意地流乾了。

如果你失去了太陽,你還有星光的照耀,雖然失去了金錢,還會得到友情,生命在離開你的時候,你也擁有了與大地親吻的幸福。

走過四十個春秋,我們人生的文字少了如果二字,更多的是對現實的一種渴望與期待,時間雖有輪迴,可我們的生命卻一去不復返,於是,在回顧人生的歲月時,我們就會慨歎:擁有時,倍加珍惜;失去了,就權當是接受生命真知的考驗,權當是坎坷人生奮鬥諾言的承付。

步入這個年齡,當我們獨自一人的時,總有一種默然的寂寞!

在我們的生命裏,生活往往是兩種矛盾的較量,擁有誠實,就捨棄了虛偽;擁有充實,就捨棄了無聊;擁有踏實,就捨棄了浮躁。我們不論是有意的丟棄,還是意外的失去,只要曾經真實的擁有過,在一些時候,大度的捨棄不也失為一種人生境界。我要推崇這樣的人生境界!

人無完人,生命的至美不是一個完整的句號,而是一種缺失,這也許是大自然留給我們人類太多思考的機會,在不經意所失去時,我們還可以重新去爭取。是的,丟掉了愛心,可以在春天裏尋覓,丟掉了意志,要堅持在冬天重新磨礪。但是丟掉了懶惰,卻再也不能把它拾起。

人生本來是一個簡單的符號,而心裏的xxxx太多,反成了累贅,於是我們在心裏平靜的時候就會在告誡自己,人生富有還有什麼比擁有淡泊的心胸,更能讓自己充實、滿足自我呢?

走過一段平路,峯迴路轉,我們選擇淡泊,然後準備走一段山路。

穩重,在這個時候,寫得十分的明顯。我們原有的衝動與渴望,在這個年齡段,披上了一件美麗的外套,其實,經過這個年齡段的人,我相信不是失去了渴望與衝動,而更多的是在思索衝動之後的文字。也許就是這樣的緣故,我們學會了剋制,學會了抑制,人生有了許多框架。

有人把人生看作是早上、中午與晚上三個階段,那不惑之年的人生就恰恰是處在午後的太陽,而午後的天氣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境況呢?淡淡的陽光,再和着清風,多少次夢囈打破我們在黎明那一段長長的記憶!

走過這一段風景,我們都會清楚,無論我們的夢有多長,在日落的那一刻,都會成為下一個季節期待文字。

喝一杯清茶,看一本好書,人生已經是一種至美!但沖沖的腳步,我們怎麼能停下來去欣賞這一段人生的美麗?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的心中都有自己渴望的雲彩,而云彩從我們頭頂隨風而去時,我們的眼前卻模糊了尋覓的視線,到底哪一朵才是自己所渴望的呢?我們的心在矛盾着,我們找不到一處心靈的安靜。走一段路,我們不妨停下來,看看身邊的風景,我們或許就會發現美麗就在眼前。

踏進人生的不惑之年,當你還不清楚自己該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人生就沒有了意義,我贊同這樣的看法。我們的生命從落地,其實就登上了旅行的列車,而四十歲的人生,也是我們人生的一個驛站,我們在這裏稍作停留,不是感歎走過的歲月,而是在走過的印痕裏,努力去迎接人生另一個征程的文字,這才是我們在次停留的主要目的!

人生之路何嘗不是這樣呢,當我們知道前進道路上有美麗的風景時誰不會好好的欣賞?但是人生的路上有多少我們能預見的風景呢?!更多的是我們未曾留意的風景,往往在風景擦肩而過或者遠離自己的時候才如夢初醒,恍然大悟,那個時候再想欣賞已經遲了,人生的文字,往往是看到的是遠去風景的背影,留下的是無窮的遺憾,更何況我們還有很多人忙於物質的追逐,根本無暇去顧及眼前的風景呢?即便是面對着風景也發現不了什麼是美,在人生的文字裏飽受遺憾!

走過一段人生之路,現在我已經適應了那些遠去的風景,去欣賞那最後一抹已經準備從眼底消失的景象,在人生的視線裏用最短的時間來欣賞可以看得見和感知的到的美麗!

不惑之年的人生感悟6

歲月的車輪不知不覺間把我們推到了不惑之年,經歷的故事都成了往事和傳説。年輕的激情已經蕩然無存,穿梭於塵世間的人來人往,一不小心就會迷失方向,湮沒在物慾橫流的吃人時代,思維方式和處世哲學已不再屬於單純的自我,把自己弄丟了的滋味不必言説……

常常留戀曾經逝去的青葱歲月,悲喜交加都寫成了無字的驪歌,可現實卻無情的告訴自己四十不惑,儘管不願意相信這是眼前的現實,但無法改變年輪記 錄真實的自我,儘管魚尾已經爬上了眼角,時間斑白了髮梢,可不服輸的心依然在激情燃燒。四十多歲説老不老,可曾經的年少輕狂夢想輝煌,基本消逝的歸零清 倉,七零後的你我已邁進了四十歲的門檻,漸漸接近五十歲的人生。面對四十不惑,我們活的儘管不輕鬆,可面對生活依然要昂起思考的頭,面對後浪推前浪的年輕 時代,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已不在年輕。不是不服輸,不是不服老,只因屬於我們機會太缺少!

時光悠悠流轉、年齡慢慢增長,無私的陽光依舊奉獻着温暖,陪伴着日月蒼涼,星光閃爍描摹着輪迴的滄桑,日出暖陽日落霞光,昔人不在是俊俏的伴郎 伴娘,不惑的你我是否能夠勇敢的面對人海茫茫,是否能夠安然坐在榕樹下,聆聽世間的飛短流長,是否能夠心地坦然,笑談過去和回憶曾經的過往。時間是公平的 裁判者,打拼的日子無法區分你我,一路上的過好風景沒來得及欣賞就匆匆而過,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歷史記錄,陳年往事歷歷在目,不再提起不再回顧,只要觸碰內 心都會滿是酸楚。不惑的你我,眼看着老人漸漸老去,孩子慢慢長大,我們就在這天平兩端主宰着生活的平衡。我們要努力把尚未老去的心態保持年輕。

遊走在陽光下,生活在自然中,時間化粧師真誠的雕琢我們的體態和容顏,我們要平心靜氣的享受時光賦予的饋贈和厚愛,心中不僅僅是滿心感懷,失去 瀟灑的青春風采,更有那難以言表的無盡傷感,鏡子裏臉上呈現的歲月痕跡,細數着刻骨銘心的愛戀。不惑之年的我們步伐明顯不如昨年,內心豐盈的情感滿是親情 和家暖,更多的是期望孩童們,早日懂得努力才是成功的必然,不惑之年的我們不會在意別人的語言和指點,不計較得失凡事都要順其自然,知足常樂才能隨遇而 安。內心最期盼的是老人健康,孩子平安和一路經歷風雨和欣賞風景的陪伴;不惑之年的我們不會太關注人前人後的臉,而是把對生命崇尚的愛融入美好的自然,只 有擁有開闊的胸襟,淨化的心境,美好的心靈,才會品嚐這美好的現實人生。讓我們期待未來內心靜如湖水,清茶素淡,聽熟悉的老歌,看昔日的風景,不讓煩擾困 於內心,驚起波瀾,傷及情感,讓澄澈的心,在碧水藍天間放飛青春的紙鳶,在晨起黎明前休息黃昏後,珍惜親情友情和愛情,珍惜生命中的每個人,帶着感恩的心 過好每分每秒和每天,讓寧靜踏實的內心無恙安然,讓餘下的人生沒有遺憾。

不惑之年,若素安然!歲月流轉,物是人非然,不惑之年人生的精彩不再遙遠,塵封美好追憶流年,生命中的風景燦爛依然。不惑之年,才漸漸懂放手便 是幸福,寬容便會快樂!日子怎樣都會過去,我們都要學會熱愛自己熱愛生活!不惑之年,我們開始瘋狂地懷念青春,卻發現怎麼也回不去,就讓我們心懷感恩,拂 去浮沉,帶着歲月的流年淡香,淡淡的從現在的風華正茂走到衰老的暮年!

不惑之年的人生感悟7

十一長假的時候,我回到家鄉,回到父母的木屋裏去度假,正好趕上三十九歲生日。離家多年,很多年沒有在家過生日,父母很看重,殺雞慶祝。讓我這個從來把自己的生日不以為意的人,感動了一回。感慨系之,我於木屋的堂屋的板壁上用毛筆胡亂寫了一遍《歸家自敍》,其文曰“丙戍八月,回家小住,適逢餘三十九歲生日,年屆不惑。平生羈旅,遊歷人間,南北西東,經有餘年。近生倦歸之心,所謂倦鳥歸林,遊子歸心。欲效陶公田園將蕪之思,何如種豆南山,寄傲庭樹。父母年老,稚女年幼,人生之未盡事耳。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此番歸去,縱使羈絆難除,故思難收,亦當解除小我,迴向眾生,不以外物為能事。唯將餘生隨手揮灑於天地人間耳。”

無論通與不通,反正我是過了一把文人雅士的斗酒十千的文癮加書法家信筆龍遊的書癮,也不枉這一回過生日,相當有意思。我們那裏鄉下把自己在孃胎裏那一年是計算在內的,因此三十九歲當四十歲生日過,過虛歲。

如果一個人該出生的時候出生,該玩的時候玩,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走入社會的時候走入社會,該成家立業的時候成家立業……該死的時候就從容赴死,我以為這樣的人生畢竟好一些,一是什麼也不耽誤,二是什麼體會也不缺,甚少遺憾。(然,終究,人生最難把握的便是這該怎樣、怎樣的“時候”,便生了許多迷茫)孔老二也是同意這種活法的,要不然不會有“吾十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云云的感慨了。我就是一個典型的走經典人生軌跡的人,到目前為止,什麼年齡該幹啥我也都幹了。幹多幹少,幹得出色與否那是另外一回事。年輕時容易被宏大主題所惑。其實,即使同時代的那些宏大的人和事,亦是特定人文事理背景下的特定的人和事,世上本無一般定義的所謂偉大與崇高,只是一些好事者被迷惑被懾服之後發出的無謂呻吟與慨歎。人類近現代自我解構的重點即在如此,所謂民主的根源即在於此。

人到四十不惑,這是孔老二的驚人總結,他這一自我總結具有劃時代的普遍性,幾乎二十世紀現代文明的中年人,也是“於我心有慼慼焉”的。

我有時就琢磨,為什麼人要到四十才不惑呢?從人生識字糊塗始(不識字更糊塗)到四十而不惑,這過程未免長了點。而且教育體制的發展甚至科學化現代化也沒有把這不惑的進程加快,難道就不能二十而不惑,三十而不惑嗎?

我沒有求證到問題的答案。只是以我自身的心證結果來看,人真的要到四十左右的年紀,才想通許多的問題。這就是近幾年來我的感受。

比如個人之於社會、之於人羣、之於道德規範、之於紀律法律的掙扎,也就是個性與人羣共性的衝突,我覺得總歸要到四十左右才歸於平和。(也許,直至此時,自己與父母親人長輩間、與好友夥伴同學間、與愛人家庭子女間、與工作上司同事間、與社會大眾凡夫俗子精英貴胄明星間,特別是自己與自己間……所有的關係才都經歷過、煩惱過、掙扎過、磨合過、直至豁然過,於是,便終於能夠也應該是時候平和了吧)這也是一個普遍的心理與生理現象,年輕人總是衝動一些,把握不了個人習氣與社會規範之間的平衡與和諧。

比如男人之於女人,總歸要到四十歲才把對面彼此看清楚,明白對方先是一個人,然後才是一個有性別的人。而不是反之。年輕時總是先看對面的性別特徵,先被對面的性特徵吸引後才不得不注意到作為人的其他特徵。因此年輕人與異性打交道,總是走了許多的彎路,繞了許多的圈圈。比如愛情之於婚姻,比如內在身心健康之於外在的功名利祿,比如很多很多相對矛盾而又統一的範疇,如此種種,不一而足。類似這樣的可以蓋棺的看法,在人生的一個又一個田疇裏成熟了,像是農人秋天面對一路排開的滿山滿嶺、滿田滿地的豐收景象,真是內心充滿豐收的喜悦與腳踏實地的安全感。

然而自然的辨證就在於,成熟之後就是衰老。因此我又要以十二分的耐心,幫助我那牙牙學語的女兒從“aoeiuv”學起,重走人生長征路,重走不惑四十年。(在重走的過程裏,分明可以看見當年的自己,看見當年的快樂與青澀,然後,撿拾成長的痕跡,一一梳理,鄭重地將那些或多或少的經驗和智慧交付在兒女手中,再由他們自己決定是否使用、如何使用)悲夫,後之視今猶如今之視昔,後之攬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不惑之年,成熟多感慨亦多,畢竟有過如此成熟、豐足、怡情的體驗,也不枉此生。智慧畢竟是人性中來得最晚的素質,只要曾經擁有,即使年華老去,也是氣定神閒,寵辱不驚了。忽隨口得句曰: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蕭瑟秋風夕陽晚,英雄垂暮美人遲。前兩句套魯迅的,後兩句不知通也不通,着實悲涼一些。而且近一時段充塞於心的,盡是這些秋之悲涼似的感慨,説出來會遭人恥笑的。

我於內心不時感謝上蒼的眷顧,通過父母和各種的機會因緣賦予我一生用之不竭的豐富感受能力和洞察能力,我沒有把這些寶貴素質浪費在無謂的事情上,當活到四十歲,我僅憑內心的信念就可以活下去了,已經形成的智慧足可以照亮自己餘生的航程。

人真正向自然索求的東西是很少的,向社會索求的也很少。人的許多需求都是虛假的,是在被別人誘惑之下生出的虛幻的需求。

我願自己是一塊沒有被捏成任何一種形狀的橡皮泥,我不希望有任何一個人一個組織又或一個思想將我塑造成一種特別的形狀。有什麼理由要讓我屈從於別的意志?我希望我只是一個與許多人和事了無關係的旁觀者。然而這是作不到的奢求。不喜歡和譴責旁觀者的傾向,是人的天性;就如一切都向大地母親索求卻又不停地戕害她,也是人的天性。人最狂妄的思想,就是自以為可以克服自己的本能和天性。

因此大部分時間我不能表露我的心思和真面目,我假裝着對許多人和事有着濃厚的興趣。我這樣做並非冷漠和不愛,我感覺到內心有真實的愛和真實的高貴,而真實的愛和高貴就象大地之於人類和父母之於子女,那種愛和高貴一定是簡單、原始而沉默寡言的。

我願意在愛和高貴的沉默中死去。很不幸我不是一個喜歡錶達的人,我更願意將充盈內心的愛和高貴深埋在心裏。當我離去,人們也説不清我是一個怎樣的人,我活過,他們都還記得我的一些事。象我這樣的人應該不在少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