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巴特語錄

來源:文萃谷 2.86W

1.眼淚的存在是為了證明悲傷不是一場幻覺。

羅蘭巴特語錄

2.一方面,我相信自己對你的瞭解超過其他任何人,而另一方面,我又常常意識到你的不可捉摸、不可控制、不可探尋這一事實。換一種説法“我無法瞭解你”的意思是“我將永遠無法知道你究竟怎樣看我。”我摸不透你的底,因為我不知道你是怎樣摸我的底的。《戀人絮語》

3.無時不在的我只有通過與總是不在的你的對峙才顯出意義。思念遠方的情人從根本上就意味着戀人的位置與他情人的位置無法相互取代;這就是説:我愛對方要甚於對方愛我。《戀人絮語》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1915年11月12日-1980年3月26日),法國文學批評家、文學家、社會學家、哲學家和符號學家。其許多著作對於後現代主義思想發展有很大影響,其影響包括結構主義、符號學、存在主義、馬克斯主義與後結構主義。其代表作品有《寫作的.零度》(1953)、《神話》(1957)、《符號學基捶(1965)、《批評與真理》(1966)等。

人物簡介: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法國文學批評家、文學家、社會學家、哲學家和符號學家。是當代法國思想界的先鋒人物、著名文學理論家和評論家。

其許多著作對於後現代主義思想發展有很大影響,包括結構主義、符號學、存在主義、馬克思主義與後結構主義。其符號學著作使他成為將結構主義泛用於文學、文化現象及一般性事物研究的重要代表。他提出寫作的零度概念以反對薩特關於文學干預時事的理論,認為文學如同所有交流形式一樣本質上是一個符號系統,並在多部著作中運用其文本分析法消解言語所指,嘗試按照作品本身的組織原則和內部結構揭示文本種種因素的深層含義和背景。他概括出文本的三個層次,功能層、行為層(人物層)、敍述層,以此分析讀者對文本的橫向閲讀和縱向閲讀。受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影響很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