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理的古語勵志名言310句

來源:文萃谷 1.77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並使用名言吧,名言具有概括自然有力,言簡意賅的特點。你知道都有哪些類型的名言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明理的古語勵志名言,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明理的古語勵志名言310句

1、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羣的技藝,也不會到處炫耀、賣弄。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2、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3、人家一次就學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學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學一千次,也肯定會掌握的。

4、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5、不把半步、一步積累起來,就不能走到千里遠的地方,不把細流匯聚起來,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6、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7、廣泛閲讀,多瞭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記住。積累了大量的知識材料,到需要用時便可以很自如恰當地選擇運用。

8、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9、美好的青春年華過去了就不會再來,一天不可能有兩個早晨,要珍惜時光啊。

10、人而不學,其猶正牆面而立。

11、人如果不學習,就像面對牆壁站着,什麼東西也看不見。

12、天下皆知取之為取,而莫知與之為取。

13、人們都認為只有獲取別人的東西才是收穫,卻不知道給予別人也是一種收穫。

14、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15、用心思考,用眼仔細看,有口多讀,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讀書。

16、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17、讀書的作用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18、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

19、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20、雖天才雋朗,而實須墳誥以廣知。——葛洪

21、不學而求知,猶願魚而無網。——葛洪

22、士欲宣其義,必先讀其書。——王符

2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24、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25、不敢妄為些小事,只因曾讀數行書。——陶宗儀

26、一日不書,百事荒蕪。——李詡

27、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朱舜水

28、學固不在乎讀書,然不讀書則義理無由明。——朱熹

29、立身以力學為先,力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30、非讀書,不明理。要知事,須讀史。——李光庭

31、六經三史,諸子百家,非無可觀,皆是為治。——蘇軾

32、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33、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要認真學習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人家,“誨人不倦”,我們應取這種態度。

34、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別錯位,別越位,別失位。

35、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36、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37、自覺心是進步之母,自賤心是墮落之源,故自覺心不可無,自賤心不可有。

38、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39、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4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41、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42、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

43、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

44、差以毫釐,謬以千里。

45、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46、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47、夫所以讀書學問,本欲開心明目,利於行耳。——顏之推

48、知識是珍貴寶石的結晶,文化是寶石放出來的光澤。——泰戈爾

49、格天功業有本源,誰謂讀書記名姓?——歸莊

50、讀書何所求,將以通事理。——張維屏

51、開卷有益。——趙光義

52、當以讀書通世事。——倪元璐

53、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54、春蠶到死絲方盡,人至期頤亦不休。一息尚存須努力,留作青年好範疇。

55、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

56、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尋出路,卻是一種學習的過程,我們應當在這過程中,學習穩定、冷靜,學習如何從慌亂中找到生機。

57、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

58、一分鐘一秒鐘自滿,在這一分一秒間就停止了自己吸收的生命和排泄的生命。只有接受批評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見。、我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養品。

59、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謙虛;見多識廣有本領的人,一定謙虛。

60、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

61、日日行,不怕千萬裏;常常做,不怕千萬事。

62、做人也要像蠟燭一樣,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温暖。

63、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64、在勞力上勞心,是一切發明之母。事事在勞力上勞心,變可得事物之真理。

65、我們是國家的主人,應該處處為國家着想。

66、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67、不學禮,無以立。

68、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69、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70、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7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72、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73、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74、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75、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76、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77、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78、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79、過,則匆憚改。

80、不遷怒,不二過。

81、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82、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83、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84、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85、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86、宅從栽竹貴,家為買書貧。

87、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韓愈

88、讀書貴神解,無事守章句。——徐洪鈞

89、士欲宣其義,必先讀其書。——王符

90、因依老宿發心初,半學修心半讀書。

91、悲吟雨雪動林木,放書輟劍思高堂。

92、能讀千賦,自能為之。——楊雄

93、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蠢魚爾何如,終日食糟粕。——袁牧

94、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朱熹)

9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96、素食則氣不濁;獨宿則神不濁;默坐則心不濁;讀書則口不濁。——曾國藩

97、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98、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99、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志虛心,反覆詳玩,為有功耳。――朱熹

100、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

101、貧寒更須讀書,富貴不忘稼穡。——王永彬

102、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朱熹

103、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104、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孔子

105、憐君白麪一書生,讀書千卷未成名。

106、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107、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108、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增廣賢文》

10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10、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111、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孔子

112、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113、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

114、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115、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

116、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

117、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鄭耕老

118、草堂棲在靈山谷,勤讀詩書向燈燭。

119、讀律看書四十年,烏紗頭上有青天。

120、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劉向

121、不去慶父,魯難未已。《左傳》

122、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123、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水調歌頭》蘇軾

124、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周易》

125、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126、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127、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劉勰)

128、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隱)

129、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130、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宋·范仲淹《蘇幕遮》

131、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132、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論語》

133、不怨天,不尤人。——《論語》

134、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唐·賀知章《詠柳》

135、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136、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37、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

138、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139、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140、當仁,不讓於師。——《論語》

141、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宋·朱熹《春日》

142、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赤壁》杜牧

143、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三國·諸葛亮·誡子書)

144、輔車相依,脣亡齒寒。(左傳)

145、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146、勢利之交,難以經遠。——《諸葛亮》

147、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易經》

148、明人自斷,愚人官斷。——《增廣賢文》

149、壯心欲填海,苦膽為憂天。——《文天祥》

150、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文天祥》

151、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易經》

152、審天地之道,察眾人之心。——《諸葛亮》

153、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馮夢龍》

154、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湯顯祖》

155、老醫迷舊疾,朽藥誤良方。——《增廣賢文》

156、彈琴費指甲,説話費精神。——《增廣賢文》

157、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朱熹》

158、過頭飯好吃,過頭話難聽!——《增廣賢文》

159、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蘇軾》

160、坐上別愁君未見,歸來欲斷無腸。——《蘇軾》

161、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增廣賢文》

162、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蘇軾》

163、前塵往事斷腸詩,儂為君痴君不知。——《蘇軾》

164、天道忌巧,謙退不爭,不伎不求。——《曾國藩》

165、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戰國策》

166、當仁,不讓於師。——《論語》

167、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論語》

168、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周易》

169、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周易》

170、賣弄。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171、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17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論語》

173、委屈。這不也是一種君子風度的表現嗎?知緣齋主人

174、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17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

17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177、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

17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論語》

179、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的樣子。

180、不怨天,不尤人。——《論語》

181、不遷怒,不貳過。——《論語》

182、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

183、小人之過也必文。——《論語》

184、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

185、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論語》

186、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

187、三思而後行。——《論語》

188、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189、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190、不以一眚掩大德。——《左傳》

191、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192、知恥近乎勇。——《中庸》

193、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194、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

195、仁義的心去對待別人。

196、人皆可以為堯舜。——《孟子》

197、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韓非子》

198、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詩序》

199、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孔子家語》

200、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明代諺語

201、千經萬典,孝悌為先。——《增廣賢文》

202、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增廣賢文》

20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20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

205、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206、一步積累起來,就不能走到千里遠的地方,不把細流匯聚起來,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207、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唐王之渙《登顴雀樓》

208、強中自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誇。——《警世通言》

20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210、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勸學》

211、知不足者好學,恥下問者自滿。——林逋《省心錄》

212、學不可以已。——《荀子》

213、學而時習之,不亦悦乎?——《論語》

214、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a)譯:學了新的知識又常常温習已學過的知識,不斷地學習,温習,學問和修養一定會很快得到提高,這樣的人就可以成為老師了。

215、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子兵法》

216、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水滸傳》

217、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218、有志者事竟成。

219、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

220、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毛詩序

221、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陸游

222、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歐陽修

223、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經》

22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

22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226、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苟子》

227、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史記·滑稽列傳》

228、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

229、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

230、學無止境。——荀子

23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

232、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233、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

234、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235、平生不做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馮夢龍》

236、血染徵袍透紅甲,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幼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羅貫中》

237、覓句知新律,攤書解滿牀。——《杜甫》

238、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易經》

239、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倪,小車無杌,其何以行之哉!——《論語》

240、仁者不乘危以邀利,智者不僥倖以成功。——《馮夢龍》

241、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曹雪芹》

242、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王陽明》

243、可與言而不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論語》

244、脣齒相依關共運,戚欣與共勝天倫。——《于謙》

245、因循二事,誤盡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曾國藩》

246、為子死孝,為臣死忠,死又何妨。——《文天祥》

247、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道德經》

248、弗知而言為不智,知而不言為不忠。——《戰國策》

249、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

250、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易經》

251、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蘇軾》

252、凡學之不勤,必其志未篤也。——《王陽明》

253、君子雖不玩物喪志,亦常以借境調心。——《洪應明》

254、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255、發奮忘食,樂以忘優,不知老之將至。——論語

256、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257、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

258、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

259、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60、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孔子

261、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262、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263、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

264、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265、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266、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267、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氏春秋》

26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

269、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270、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27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272、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273、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274、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

275、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

276、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277、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278、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79、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280、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281、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282、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

283、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284、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

285、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學

286、人之為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287、差以毫釐,謬以千里。

288、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

289、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290、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杜甫

291、不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劉勰

292、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

293、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王勃

294、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295、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296、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297、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卧曉枝。——秦觀

298、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

299、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禮記》

300、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增廣賢文》

30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

30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303、至長反短,至短反長。——《呂氏春秋》

304、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羅大京

305、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禮記》

306、發奮忘食,樂以忘優,不知老之將至。——《論語》

307、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308、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孫昭遠

309、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310、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