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南語錄

來源:文萃谷 1.14W

● 幾十年來我用我的座右銘做人生的導航:事業的成功在於努力,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我不管你身家多少,就看你對社會奉獻多還是少,人生的價值應該體現在於此。你有很多錢,不拿出來奉獻,那跟你沒有錢就沒區別。

陳偉南語錄

● 一個青年,他有心向學,如果因為交不起學費放棄了,這是社會國家的損失,因為青年是國家未來的希望。我作為老一輩人,能支持的我都會盡力支持。人生都會有很多挫折,年輕人可能遇到失敗會陷入彷徨,會自暴自棄,我也很願意通過與他們座談,給他們指導。

● 做公益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一個人,謀生當然是第一位,能生存之後,有能力就要投身公益事業。如果在有能力的情況下,不去做公益,我覺得那是違揹人生價值的。

財富與奉獻

奉獻不論錢多錢少

潮州日報:最初是什麼想法讓您在事業有成後轉身投入公益事業的?

陳偉南:我小時候不懂什麼是“租界”,大人告訴我,就像在家裏劃一塊地方給外人使用。我追問“怎麼能這樣?”大人又告訴我,我們國家弱,沒辦法。我年輕時,離開家鄉外出打拼,當時的外國人是把中國人視為“三等公民”的。在上海租界還掛起“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種種事情,我看在眼裏,心裏那種愛國的情感就更強烈,那時一心希望祖國強大,我們這些在外的中國人就不會被看不起。所以,那時就想,等有能力的時候,一定盡力幫助自己的國家強盛起來,讓中國人也能揚眉吐氣,就是這樣的想法,才促使我在事業有成之後投身公益。今天看來,這個夢想沒錯,而且越來越近了。

潮州日報:現在是什麼理念讓您堅持在家鄉公益事業上不斷投入?

陳偉南:我想要幫助別人,如果僅僅送錢給需要幫助的人,錢總有用完的時候。“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所以這近30年來,我在公益投入上,對教育事業有比較大的傾斜。把更多的資金投在教育事業上,幫助人們學到謀生技能。只有國人有文化、有知識,才不會被外國人看不起。而且,國家的教育事業發展得好,科技發展起來,國力才會隨之強盛。這是我從過去的經歷中體會到的。現在事實也證明,我的選擇是對的。

潮州日報:您怎麼定義“奉獻”?

陳偉南:有不少年輕人在網上給我留言,説他現在要努力打拼,賺到很多錢後再像我一樣捐出來助人。但其實要我説,做公益事業並不是一定要拿出很多錢送給他人,不是隻有富人才能做公益,普通人也可以。一個人需要幫助,我們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他,這就是公益。奉獻不一定需要金錢,即便需要,也無所謂錢多錢少。一個人沒飯吃,我們送碗飯給他,一位老人過馬路,我們去攙扶他,這些都是奉獻。

財富應該發揮作用

潮州日報:您認為一個人擁有了財富之後,應該怎樣處置他的財富?

陳偉南:如果辛辛苦苦賺了很多錢,卻只是存在銀行,不拿來為社會做貢獻,那麼這些財富也是沒用的,跟他沒錢時是一樣的。就像搞科技研發,就應該是為了運用技術,如果有技術卻只保留在書上而沒有拿出來使用,跟沒有這些技術是一樣的,是不是?所以一個人積累了相當的財富之後,要懂得把財富拿出來回報社會,建設也好、幫助有需要的人也好,要奉獻出來,財富才有意義。

有位知名人士説的.幾句話我一直印象深刻,他説:“權力是暫時的”,因為他總會退休的;“金錢是他人的”,因為錢生不帶來死不帶走,你存在銀行裏,也是那些向銀行貸款的人在用;“身體是自己的”,這個很簡單,就是健康很重要;“名譽是永久的”,你對社會有貢獻,待人很好,所到之處人們就都敬重你。這幾句話讓我懂得怎樣看待權力、怎樣處理財富。

一直以來我也這麼做,比如我資助很多學生上大學,他們因為是受助才有了讀書機會,所以會更努力,現在這些人多數都事業很成功,我也很開心。

十幾年前,我曾幫助一個孩子上大學。到了第二年的時候,他家裏覺得不好意思再接受資助,想賣掉家裏唯一一頭牛籌集學費。牛是維持生活用的,我知道後就不同意,表示繼續支持他。後來那孩子畢業成了教師,就能自食其力,還供他弟弟上學,現在兩人都工作了,他們家庭就過得好起來了。我當時用了很少的錢,幫助到他們整個家庭,那些錢就是真正發揮了作用,你説這值不值得我高興?

潮州日報:對於沒有巨大財富的普通人,您覺得他們該怎麼做?

陳偉南:財富的積累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刻苦耐勞,所以,對於沒有財富的窮人,應該“人窮志不窮”,努力奮鬥。潮汕地區漂洋過海的華僑很多,大部分成功的人都是從打工開始的,而且成功的人畢竟只是少數,古話説“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

作為年輕人,吃苦耐勞是很重要的品德。特別是剛進社會的年輕人,就業時不能對金錢斤斤計較。我知道現在畢業的人很多,就業很困難。但你必須看到事業的前途,有前途的職業就算目前回報不多,也要努力做下去。

建議與期望

年輕人奮鬥要因時制宜

潮州日報:對於正在承受生活重壓的年輕人,您有什麼建議?

陳偉南:現代社會競爭大壓力大,年輕人也抱怨。比如房價問題,現在很多年輕人還是認為沒有房子就成不了家,可是房價那麼高,跟他的收入根本不成比例,這個問題不只是大陸才有,香港現在的年輕人也面臨這個問題,他們也很彷徨。對於這種情況,我想年輕人應該“因時制宜”。

我剛到香港的時候,條件也很困難。那時在香港的進出口貿易商行做事,一個月賺10元,我耐住性子做了七八年。可後來遇到日本攻打香港,導致香港與外界隔絕,進出口做不了。但那時候我在街邊做點小生意,反倒慢慢積累了財富。可沒幾年,家裏父親年老需要我照顧了,我又回到家鄉,農村裏做不了小生意。為了能生存,我種田、養豬,什麼農活都幹,也不會捱餓。這就證明一個人刻苦耐勞,因時制宜,就一定能生存。

我有個親戚,一個月工資扣了社保只有幾百塊錢收入,怎麼生存?他就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去做別的事,去幫人沖洗相片,收入就增加了。人就應該這樣,不能坐以待斃,要學會變通,因時制宜,尋找機會,尋求突破。

父母不要溺愛孩子

潮州日報:比起您這一輩人,您感覺現在的年輕人抗壓能力是不是弱了?

陳偉南:眼下的年輕人抗壓能力的確不高。為什麼這麼説?第一,現在生活好了。我們小時候,無所謂“享受”,父母能做的,就是讓孩子能吃得飽,無所謂零花錢,一年到頭有雙新鞋就高興很久,其他的都顧不上。現在基本每個家庭一個“小皇帝”,要什麼就給什麼,非常溺愛。生出來要養,要供他讀書,這是理所當然。可讀書畢業了,還要給他找工作,工作安定了,要給他張羅成家……全程安排妥當。在我們那時候,這些事情都要靠自己面對、自己解決,所以我們那一輩的人很早就獨立了。

還有,現在社會上一些“富二代”,這些孩子拿父母的金錢大肆揮霍,一點也不心疼父母掙錢時的辛苦,又沒有學到賺錢的本事,我見多了這樣的事,覺得這是很不好的行為。年輕人絕不能染上這種揮霍的惡習。剛走上社會,要做正經事,不走邪路。勤儉、努力是最起碼的。明明一人吃飯兩三個菜就夠,非得點八-九個菜擺滿桌,就是暴殄天物。

所以我也認為,為人父母的,不應該太溺愛孩子,也不要把所有財產都留給兒女,留夠他們不捱餓,剩下的應該拿出來幫助社會有需要的人。

知足與寬容

幸福的關鍵是“知足”

潮州日報:現代社會節奏加快,人們普遍感到生活壓力大,有些人抱怨物質條件提高了,但幸福感卻降低了,作為一位長者,您是如何看待“幸福”這兩個字?

陳偉南:把幸福和金錢掛鈎,我認為未必就是對的。幸福與金錢是兩碼事。一個人如果賺很多錢,然後花錢去享受,他也不一定能感到幸福。比如一個公司的總裁,他每天要思考很多經營管理的問題,甚至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那麼他未必是幸福的。我覺得幸福的關鍵在於“知足”,賺到錢能滿足生活需要了,就要知足,要珍惜已經擁有,這才會有幸福感。知足以後,再去努力發展,如果永遠不知足,賺到再多的錢,也不會覺得幸福。而且,就算擁有很多錢,可如果不健康,生病了,同樣也是不幸福。

待人要有寬容之心

潮州日報:在您90多年的人生經歷中,您都如何對己與待人?對於年輕人的待人處事,您有什麼建議?

陳偉南:人生在世,要想別人對你好,你必須先對別人好。如果有人對你不好,你還是對他好,那他總有一天會覺悟,發現自己不對,最後矛盾就能化解。而如果那個人對你不好,你以牙還牙,對他不好,那兩人可能成為仇敵。

所以我常常對孩子説,凡事要學會包容,如果遇事就爆發出來,那事情就更加不可收拾。總之,對人應該有一種寬容的心。年輕人,火氣總是比較盛的。但我是比較自律的,我年輕時,每天晚上入睡前都會反省,對自己一整天所做的事進行檢討,看看自己今天哪裏做得不好,有沒有待人不好,這樣明天還可以改進。

健康與心態

沒有健康一切免談

(採訪進行了近一個小時,考慮到老先生的年紀,我們不敢叨擾太久,沒想到老人家精神極佳,談興未盡,主動與我們談起身體健康的問題。)

陳偉南:我還想講一講健康的問題,沒有健康,事業、幸福什麼都不用談了。

堅持早睡早起,注意飲食,堅持多運動,這是身體健康的重要祕訣。這麼多年,我每天晚上10點前睡覺,早上5點前起牀,每天都有鍛鍊身體。對身體不好的食物,比如煎炸的、辛辣食物我向來都不吃。像早餐,就只吃紅薯、玉米這些食物。

良好的心態也是很重要的,我這個人很少發脾氣,對一些煩心事經常“一笑置之”,這也是我保持身體健康的關鍵。20多年前,我公司有一名員工把公司40多萬元貨款給私吞了,我沒有發怒,也沒追究。我覺得,錢沒了就沒了,打他罵他錢也拿不回來。總之,保持良好的心態,以愛心對人,人才會健康長壽,生活才會過得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