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民謠熱看民謠的發展前景

來源:文萃谷 3.71K

10月25日,黃河謠野孩子樂隊20週年紀念音樂會在北京工人體育館圓滿落幕,同期在五棵松體育館分別由趙照和程壁、宋冬野舉辦的當時光靜止、野民謠的free訴説演唱會也順利舉行。一時間,民謠成為了人們談論的熱點。

從民謠熱看民謠的發展前景

  民謠熱只是暫時的

嚴格地説,民間流行的、富於民族色彩的歌曲,才能稱為民謠或民歌,它們在一定意義上肩負着傳承民族文化的責任,而如今我們所談及的民謠卻也不乏其他一些富有詩意、隨性的歌曲。從八九十年代大陸流行的校園民謠到如今漸漸深入人心富有哲理性的獨立民謠,中國當代民謠走過的路,其實並不算長。

從20xx年的《董小姐》,到20xx年的《當你老了》,再到20xx年的《南山南》,民謠時斷時續的火爆現象似乎給人們造成了一種假象,有人不禁問道:民謠火了嗎?非也,客觀地説,民謠熱只是暫時的,它註定不能成為音樂的主流。

一方面,民謠本身對歌手的要求很苛刻。一首好民謠,其歌詞往往都有着很強烈的詩意及豐富的哲理。一個好的民謠音樂人,通常都會是一位好詩人。奧地利象徵主義詩人里爾克有一句曾被北島引用並奉為真理的話生活與偉大的作品之間,存在着某種古老的敵意。里爾克一生動盪不安,卻留下了許多傳世的經典之作,他對生活以及文學的看法不得不説發人深省。一個出色的民謠歌手,註定不能生活在牢籠裏,平淡而美滿的生活現實和人們眾星捧月似的追捧只會磨平他的利爪,矇蔽他的雙眼,讓他失去作為民謠歌手的資格。可想而知,本就為數不多的擁有才華的民謠歌手們之中,能禁得住誘惑不去迎合粉絲,堅守自己初心與理想的人寥寥無幾。

另一方面,真正能夠聽懂民謠的人並不多。以後再也不在人們面前唱民謠這是筆者一個唱民謠的朋友曾説過的話。不禁想起民謠歌手李志在受到場下觀眾熱烈追捧時露出的反感神情,怎麼這麼沒骨氣他説道,他所期待的`只是觀眾無聲的尊重。在追捧民謠的人們中,有很多人都只是盲目跟風,許多李志的粉絲被問到為什麼喜歡他時,都只是説他酷、真實,繼續問下去,卻説不出下文。簽下了野孩子、周雲蓬、馬條等多位民謠歌手的著名音樂掌門人姜樹曾對所謂的民謠音樂繁榮起來了的説法不屑一顧,真正的城市民謠只能屬於小眾,萬曉利、周雲蓬、馬條的創作都是有感而發,從不會向市場妥協,所以他們的作品不可能大批量增長,只有有經歷、有生活又有文化底藴的人才能聽懂和認同,這樣的人在社會中從來都只是少數。民謠特有的文化底藴註定人們的狂熱追捧不會持久,一切都會歸於平淡,留下少數真正熱愛並且懂得民謠的人默默堅守。

  民謠,鄉歸何處?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受到台灣民謠的影響,大陸颳起過一場校園民謠熱,高曉鬆在歌中説道,那是一個迷人的年代,校園裏經常有人焚燒海子的詩集,陽光下還有人白衣飄飄。可是由於校園民謠題材範圍過於狹隘,潮流很快逝去,在失去了商業價值後,校園民謠幾乎陷入窮途末路。2003年,還是高中生的郭敬明在參加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時,曾寫下過一篇文章《我們最後的校園民謠》也許在我大學畢業以後,我會對着我即將離開的校門説:校園民謠的時代真的過去了。雖然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緣故,郭敬明真的沒有從上海大學畢業。玩笑歸玩笑,可是當時的情形確實如他所説,我們最後的校園民謠,夕陽下我向你眺望,你帶着流水的悲傷。

之後,民謠淡出了大眾的視野,可實際上,民謠並沒有一蹶不振,民謠歌手們都在安安靜靜地唱着自己的歌。時光倒回十幾年,人們都在關注神舟二號發射成功、北京申奧成功,無人問津民謠的2001年,卻是民謠的黃金時代。無數優秀的民謠音樂人聚在一起討論民謠,自發演出,一家由野孩子樂隊創辦的名為河的小酒吧,成了中國當代民謠名副其實的母親河。如同姜樹所説,總有一些人能聽懂民謠,但只要有人能夠聽懂,民謠就不會消亡。

我曾經跨過高山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朴樹滄桑的聲音與他唱我們就這樣,各自奔天涯時相比一點沒變。有些人離去,又有些人歸來。十幾年的時光足夠讓我們看到答案,民謠的大樹下聚起了一堆人,有熟面孔也有新面孔,可不管這樹下站着誰,抬頭望去,它都是枝繁葉茂,用樹葉間篩灑出的微光撫摸着人們的臉龐。海子説:目擊眾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希望總會不斷重生,在經歷過時間的沖刷與人們的詬病、猜疑之後,民謠的步伐會走得更加穩健,世代流傳下來的信仰,也必定薪火相傳。

  民謠,鄉歸何處?遠方。

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17號房門被稱為全球最恐怖的鬼屋。它以令人起雞皮疙瘩的醫學院為場景,以碎屍、血漿等令人恐懼的東西為工具。遊客進入之前必須首先簽署棄權聲明。這樣的鬼屋到底該不該進?

  生命價更高

有的人認為:生命是每個人的財富,生命是短暫的,是一去不復返的,人的一生就如白駒過隙,一旦過去就不會再來。我們要更加熱愛和珍惜自己的生命。正如我們國中所背的那樣生命只有一次,我們要珍愛生命。當你獨自面臨各種各樣的險情時,或許能夠支持你堅持下來脱離危險的就是對生存的渴望,就是一句話我要活下來。對生命的渴望不能單單説成是自私,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的本性的一種流露。沒有了生命,你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不再屬於你,你之前的努力也會隨着生命的消失而流逝。生命是你所有活動的基礎,是實現你人生價值的基礎。而17號門對於大多數遊客來説,或許只是尋找刺激的一種娛樂方式。為此,你真的要押上你的身家性命嗎?

  冒險亦品質

我個人認為:生命的價值確實是無可否認,但是畢竟大多數的事情都有兩面性,我們也不能否認鬼屋的存在價值,進鬼屋也是敢於冒險的一種表現,敢於冒險是我們中華民族所推崇的一種優良品質。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正如孟子所説的那樣,其實對於一些人來説,生命並不是最重要的,有些東西價值遠遠超過了生命,以至於令他們無畏死亡。我們不能因為進入鬼屋有可能傷及遊客的性命而完全否定它。就像冒險者挑戰自己去攀登珠穆朗瑪峯一樣,他們沒有因為登珠穆朗瑪峯會有生命危險而放棄,反而義無反顧地向前衝,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去實現自己的目標。對於冒險者來説,理想比生命更重要。就像戰爭年代中國軍人奮勇向前殺敵人一樣,他們沒有因為殺敵人會有生命危險而停止,反而更加拼命,就算是戰死沙場,也要保衞我們的祖國和疆土,有了一種面對死亡的坦然。因為對於中國軍人來説,信仰比生命更重要。就像5.12大地震的時候志願者們紛紛趕往汶川支援一樣,他們沒有因為去汶川可能會有餘震危及自己的生命而退縮,反而繼續支援,有了一種默默付出精神。因為對於志願者來説,大家的生命比自己一個人的生命重要。塞內卡也曾説過:生命如同寓言,其價值不在長短,而在內容。

我們只有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讓自己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才能不辱沒來到這個世界的使命。而人生的價值又因人而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定義,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利。我們不能理所當然的認為只有自己的才是正確的,把自己的理解強加給其他人。或許對於那些敢於冒險進入17號門並堅持走到最後的遊客來説刺激和冒險比生命更重要。我們沒有理由否認和質疑他們,反而更應該為他們點個贊,他們真的夠勇敢。

先簽生死狀再進的鬼屋到底該不該進?或許還需要反過來問你,你所理解的人生價值是什麼?你認為刺激和冒險與生命相比哪一個更重要?

初冬的校園,團旗高揚,團徽生輝。11月18日晚,凝聚青春力量,助力青春夢想喜迎雙代會大型朗誦會在綏化學院大學生活動中心舉行。

浩浩江水中華魂,巍巍大山中華根,緬懷過去,《永不消逝的聲音》重新喚起一段沉痛的記憶北平市民、企業家、學生、農民在台上慷慨陳詞,訴説着日本帝國主義給祖國母親帶來的沉痛災難,這是農業與水利工程學院帶來的《輝煌70年》;信息工程學院的《南京,我們不能忘記》回憶了南京大屠殺那段悲慘的過去,大學生聯合會廣播站的《中國,昂首》表現了人們對全國解放的熱盼心情。體育系師生慷慨激昂的《聖火照耀下的中國》開啟了第二篇章《獻給祖國》,藝術設計學院利用專業特長,在台上用剪紙和書法藝術與《弘揚正能量》一起表達着對祖國的美好祝願;我驕傲,我是中國人,我自豪,我是中國人電氣工程學院的《我驕傲,我是中國人》豪邁的聲音在音樂廳上空久久迴盪;音樂學院把歌伴舞與詩朗誦相融合,一首《祖國,我們為你歌唱》表達了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和讚美。大學生藝術團帶來的《團歌》翻開朗誦會的第三篇章《青春中國》,食品與製藥工程學院的《青春讚歌》表達了青年學子對青春夢想的追逐;外國語學院的《青春萬歲》頌讚了青春的美好,表達了青春的祝福。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教育學院用手語詮釋《少年中國説》,表達了對祖國繁榮富強的願望和積極進取的精神;經濟管理學院的《青春夢想未來》湧現了青春的朝氣蓬勃;文學與傳媒學院把祖國的輝煌歷史和光明未來寫入詩篇,一首《青春中國》展現了祖國的偉大前程,表達了廣大團員青年實現青春夢、學院夢、中國夢的信心和決心。

為雙代會召開營造良好氛圍,綏化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師生髮揮專業優勢,結合青春團員等主題,在西門、學生中心、大學生活動中心等地和校園主要路段進行路面彩繪,火紅的團旗、嬌豔的玫瑰、飄逸的樹葉、靈動的五星彰顯了綏化學院團員青年的活力。由於學生中心和西門車輛繁多,新畫好的彩繪圖案常會遭到車輛的無情碾壓,留下深深的印痕。但同學們們仍然不厭其煩的一遍又一遍修補。畫線稿、調顏色、定色調、上顏色小心謹慎,無微不至。綏化學院藝術設計學院2013級學生豆國強説:我覺得,身為綏化學院的一名大三學生,一名學生黨員、學生幹部,能為學校即將召開的雙代會盡自己一份力,很光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