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員工薪酬方案設計

來源:文萃谷 2.93W

近年來,用工荒、技工荒愈演愈烈,勞動力供求關係緊張。而隨着經濟發展和人口結構變化,80後,90後的新生代勞動者逐漸成為勞動人口的主力,與上一代勞動者相比,新生代勞動者的需求發生顯著變化。從供求關係和需求變化角度出發,如何設計新生代生產員工的薪酬體系,提高生產員工的積極性和穩定性,同時滿足生產員工更高的保障性需求,更高的發展與成就需求,更高的公平要求就顯得十分必要與可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企業員工薪酬方案設計,歡迎來參考!

企業員工薪酬方案設計

一、引言

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勞動者通過轉讓勞動力的使用價值來實現其交換價值。因此,勞動力作為一種商品,薪酬是其交換價值―即“價格”的體現。而商品的價格通常由其供求關係決定,這意味着勞動者的薪酬首先由勞動力市場的供求情況決定。

除了作為勞動力的供給者,勞動者的另一身份是“社會人”,社會人的“需求”一直是一個重要的社會科學研究課題,1943年,美國心理學家Abraham H. Maslow(1908-1970)通過對人的行為和心理的系統研究,建立了一個從生存、安全、社交、尊重到自我實現的需求模型,即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勞動者為了滿足這些生存和發展的需求,就必須獲取足夠的勞動力交換價值,這對勞動力的價格將產生一定水平上的要求,因此,勞動者的需求是勞動力價格的重要影響因素。

而且,供求關係和勞動者的需求之間存在着相互影響,當供求關係不緊張,勞動力市場供大於求,勞動者處於“競爭上崗”的地位時,勞動者的需求首先是滿足基本的生存需求,其他更高層次的需求會被暫時壓縮甚至放棄;而反之,當供求關係緊張,勞動力市場供小於求時,勞動者處於“待價而沽”的地位,這意味着勞動者的基本生存需求將很容易得到滿足,此時,勞動者將提出更多的安全、社交甚至更高層次的需求。因此,勞動力的`價格,即勞動者的報酬,實際上意味着在供求關係和人的需求的相互博弈中尋求着合理的平衡。

二、生產工人的供求關係和需求研究

1.從“民工潮”到“用工荒”

上世紀80年代,隨着國家經濟改革措施的推進和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的頒佈,大量農民工進入東南沿海等經濟相對較發達的大城市務工,當時農民工的這種進城務工風潮被稱為“民工潮”,從市場供求關係來看,民工潮意味着大量的勞動力進入市場,供求關係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態,豐富的勞動力供給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強有力的幫助,給城市的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20xx年以來。我國沿海地區逐漸產生用工荒現象,20xx年7月15日《南方週末》報道《中國國情重大變化:遭遇20年來首次“民工荒”》,文章介紹,20xx年春節後福建省晉江市工業企業開工率80%-85%,其中陶瓷行業的開工率不足50%,珠三角加工製造類企業的工人缺口20xx年高達200萬人;而長沙3月份以來進城做保姆的農村婦女減少了70%……。此後十年間,“用工荒”現象愈演愈烈,在歷年的春節前後表現尤為激烈,且用工荒的現象逐漸從沿海地區向內地擴大,缺工類型也在逐步多樣化。

20xx年,根據經濟觀察網2月28日《劉福垣:用工荒是很正常的》文章報道:據廣州市人力資源市場服務中心調查,廣州今年節後用工缺口將達12.33萬人。而中部城市武漢市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據武漢市人社局調查統計測算,今年武漢企業缺工9萬到11萬人,比去年增加1萬到2萬人。而參考人社部網站7月17日發佈的《20xx年第二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供求狀況分析》發佈的部分城市崗位需求和求職排行榜數據(表一),用工荒的嚴峻形勢可見一斑。

而在愈演愈烈的用工荒現象中,技工荒的矛盾尤為突出,國際勞動組織的研究成果顯示,目前發達國家技術工人構成中,高級技工以上者已佔35%以上,中級佔50%,初級佔15%。相比之下,2010年底我國高技能人才佔技能勞動者額比例僅為25.6%,與發達國家的水平相比還有明顯距離。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已經是國內各行業、各地區普遍存在的現象,例如,2010年,蘇州市全市技術工人初、中、高級比例為36:56:8,與製造業發達國家高技能人才比例相去甚遠。而有關調查顯示,今後兩三年中,北京市的技能人才缺口總量達60萬人,其中,高級技工、技師、高級技師的缺口約為13萬人,產業發展與升級受到制約。

用工荒、技工荒的形成有經濟發展、政策導向、勞動者結構變化和需求變化等多種因素,但其直接導致的一個結果是使得地區和企業不斷提高勞動者的薪酬福利水平,儘可能的吸引和穩定勞動者,緩解用工缺口。

2.“新生代”勞動者的顯著變化

勞動者結構變化和需求變化是催生用工荒的一個重要原因。當前構成勞動者主體的16歲-30歲的人羣,主要出生在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他們成為當今的“新生代”勞動者,他們在社會特徵上與上一代勞動者(上世紀60-70年代)有着明顯不同。

(1)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自1985年提出9年義務制教育以來,從1990年到2010年,我國勞動人口以國小文化程度為主體提升為以國中文化程度為主體,據有關統計資料,1990年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勞動人口總規模為8400萬人,僅佔勞動人口總數的13%;而20xx年同口徑人口總規模達到1億8000萬人,佔勞動人口總數的24%。[2]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使新生代勞動者的基本素質有所提高,同時,這也使得新生代勞動者提高了對外界的感知程度,產生了更多的社會渴求和個人意識。

(2)就業動機發生顯著變化。隨着社會經濟和政治條件的持續改善,大量的新生代勞動者就業動機不再是家庭生計,而是個人在城市中的生存與發展。家庭經濟的持續改善,使新生代勞動者不必承擔過多的維持生計和養家餬口的壓力。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城市的快速發展、網絡生活的飛速進步、以及對傳統的農業技能的不熟練,都使得使新生代勞動者更加傾向在城市中能夠獲得穩定的生存、持續的發展和更多的個人成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