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教授講座後的心得體會(通用13篇)

來源:文萃谷 2.62W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聽教授講座後的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聽教授講座後的心得體會(通用13篇)

聽教授講座後的心得體會 1

20xx年8月21日,我非常榮幸的聆聽了來自佛山市教授精彩的講座,長達三個小時的講座,聽起來毫無累感,相反,我從中受益匪淺,甚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之感。通過這次學習,我對教育教學工作有了新的認識,而且從中也領悟了一些有助於教育教學工作的方法與技巧。以下便是使我印象最深刻的:

一,我從教授口中得知的“牛人”

“牛人”對於我的理解是不甘平庸,努力向更高更險的山峯攀登,才能欣賞到更美好的風景。正如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教授向我們介紹的“牛人”也正是經歷了完美的蜕變,然後才得到了應有的成績。他從最初的英語口語老師到班主任,再到備課組長,接着到教高三,然後到教奧數班等。這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挑戰不正是值得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學習嗎?

學無止境,每一位教師都要保持一顆終身學習的心態,然後永遠不要自甘平庸,努力的踮起腳摘美味的水果。

二,一生只做一件事

當教授講到台灣那位生物教師與他的蝴蝶標本時,我除了震驚更多的是敬佩。他只是一名普通的生物教師,但卻有着滴水穿石之毅力,一生都盡心盡力的傾注於他所喜愛的蝴蝶標本,以至於最終獲得了台灣最大的蝴蝶標本博物館。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位平凡而偉大的靈魂工程師深深感染了我,讓我更加堅定地相信教育之路是平凡而偉大的。只要你不拋棄不放棄,努力的堅持,一定會有巨大的收穫。

三,關愛學生

“像關心自己的小孩一樣關心學生,像教育自己的小孩一樣教育學生。”這是石門第一任校長李景宗先生的言論。在此之前,我並不明白愛生如子是一種何等的心態,現在我有些明白了。每個孩子都需要歸屬感,記得教授講到學期結束,所有的孩子都喝到了以為老師親手煲的雞湯。我感動了,感動的是這位教師竟做到了如此境界,而讓我們望塵莫及。因此我學到了永遠不要讓教師的光環矇蔽了你的雙眼,教師並不是高高在上的,他的價值體現在學生身上。一個教師是否是成功的,在於它的學生是否有所成就。我想這就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道理吧。

教授所講我獲得了許多也明白了許多,我相信事在人為,只要你想把一件事做好,並努力不懈的朝着那個目標奮鬥,總有一天你會收穫到意外的驚喜。因為你的心在哪裏,你的感情就在哪裏;你的心在哪裏,你的機會就在哪裏。

聽教授講座後的心得體會 2

錢志亮,北師大教育學院副教授、碩士導師。86級畢業留校,1994年留學歸國,博士學歷。研究方向為兒童發展問題諮詢、特殊需要兒童教育。曾任北師大實驗國小書記,兼任中國兒童安康成長專家委員會祕書長、中國教育學會中青會祕書長、國家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工作專家委員。有專著8部。

“飽滿的激情、殷切的希冀、熱情的關注、親切的語言、豐富的體語、出神入化的演示、深入淺出的講授、恰到好處的點撥、遊刃有餘的教材駕馭、收放得體的課堂調控、緊張有序的分層遞進……這就是我對你的講座的描述”。

作為一個老師,作為一個學者,作為一個專家,錢志亮同志都是合格的超級人才。於是,錢教授的講座像一劑強心藥,急促我立足本職、只爭朝夕、急起直追之心,做一個同樣出色的人而自強不息! 所以,靜心,尋找與大師的差距,用於自勉,用於共勉,教師們團結一心、百花齊放,為我們的教育輝煌出力。此為文旨。

一、做一個始終充滿熱情的人。

錢教授始終熱情飽滿,整個“中心”成了一個大課堂。 這熱情不只是表現在聲音高亢上,而上表現在自信而幽默上。 一開始,就贏得一片掌聲:錢教授就玩笑地對照相記者説,“謝謝,拍兩張就得了”。雖有所不妥,但大家一下就共鳴了,給以熱烈的掌聲。大家情緒一下高漲起來。 在後來的'三個多小時的授課中,粗略統計一下,鼓掌達13次之多。 充滿熱情,所以,才意氣風發,不偏激,不沉淪,成為一個演講家;充滿熱情,所以,好好準備講座,走下講壇,能與千人互動,構築成一個超級大課堂;充滿熱情,所以,才表現出天下是一家的氛圍,讓大家知道什麼叫人才。錢教授沒有催眠之嫌,沒有邪教之惑,沒有居心叵測之疑。自自然然,讓人們見識一下什麼叫大才:把問題輕鬆説明白,讓大家都受啟發,並躍躍欲試,並且長久不忘記,應用於實踐中。 就是在我們學校內部,也有充滿熱情不知疲倦的教師,雖然不能像錢教授那樣幽默廣博大氣磅礴,但同樣令學生愛戴,終生敬重。 所以,我們做教師的,第一要有這種對事業的熱愛之情,終生不滅。細想一想,孩子畢竟是孩子;就是成人,也不過是孩子;老人,有時也不過是老小孩。我們不必恨鐵不成鋼。他們始終都需要我們教師在做人與處事上將他們熱情地托起,輕輕地放飛……長成一個靈魂圓熟的人。 始終充滿熱情,你就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而我們很多教師,頂多就是三分鐘熱血,——還真是個孩子。而教師,人格要堅定,不能只是孩子。

二、做一個會溝通的幽默的人。

1、講話別討人厭。 錢教授一開始講課,聲音就很温和,語調就很動聽,如一般大地方的人一樣,温文爾雅。整個講課過程中,語調也是抑揚頓挫而恰當的。 這是教師的基本功。我們可以反思一下,我們學校令老師和學生都佩服的老師,大多數都是這樣的:不一定高聲,但威嚴自來;娓娓道來,學生接受得很好;一旦有點兒幽默,學生心領神會,其樂融融。 所以,我們不用討好學生,但我們千萬不要讓學生討厭。從內心深處把學生們當成孩子,不求把每個孩子都教成優秀,只讓他們快樂,學會為人處事,足矣。如果你不能做到錢教授那樣,至少你要做到上述受歡迎的老師那樣。反思自己,從聆聽錢教授的講座開始:説話不要讓學生討厭。

2、要學會適當幽默。 幽默是項能力,用好了如虎添翼。當然,虎想添翼也不是容易的事。

三、學會做一個有條理的人。

一堂課是否好,在於讓聽者聽完之後,繼續揚起學海奮鬥的無限勇氣。 錢教授的課無疑是這樣的。看錢教授網上博客的評論,沒有打趣的,更不用説貶損了,全是溢美敬佩深受啟發感恩之言。但錢教授那講義是乾巴的,甚至是令人生厭煩的。有的人就想看那視頻,一如想看中國聞名的鄒越老師的演講《讓世界充滿愛》,或者魏書生的視頻一樣,錢教授卻沒有。首先要有條理。講課時,環節清晰是必要的。有的讓學生怎麼清楚都行,比如這節課學什麼?有的環節,學生可以不清楚,但老師也要十分清楚的。在老師心裏環節越清楚,也就是説,教師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越是清楚,越能明白地講清楚,從而高效完成這節課的任務。其次要把一切要素有效調動起來,為我所用,讓一切外物都成為課堂的道具,世界成了一個整體。 説的很玄,但聽了錢教授的課,我們就理解了。我不是説錢教授做得天衣無縫,我是説我們從此看到了優秀的講演者所造出來的場,很神奇。鄒越老師的學演講也能這樣。不同的是,他用情感動了孩子們和部分家長。而錢教授,把抽象的理論演繹得如此精彩,雖然差點兒就絕倫或者造極了。

四、錢教授講課之所以生動感人,還有一個極大特點就是能用那麼多典型的故事很清楚很有力地論證解釋他的觀點。

我們沒有留心我們專業有關的世界上的典型故事。好的導課,很多不就是好的故事麼?好的例子,很多不就是好的故事麼?好的講解,不就可以通過一個好的比喻麼?我們沒有好的故事嗎?

聆聽錢教授講課已經過去很多天了,但當時情景歷歷在目。我們渴望成為人才,想也能夠達到:只要充滿熱情,心無旁騖,智慧為人,為國為人,就一定會超越自我,取得成功。

聽教授講座後的心得體會 3

20xx年11月30日,我參加了“教師成長系列講座”培訓活動,並聽了劉教授的精彩報告,可謂是受益匪淺。

劉教授讓我看到了一個讀書人的魅力,感到多讀書,讀好書是多麼的重要。 劉良華教授説,做人要做一個有思想的人,做老師更要做一個有思想的老師。我捫心自問,自己算得上一個有思想的老師嗎?非也。劉教授告知我們,要想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一條有效的道路就是多讀一些有思想人的書。確實,自己平時讀的書太少了,以後得多多努力才是。

劉良華教授提出,語文的使命是因閲讀而理解。如果沒有閲讀,教師就不可能獲得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目光;如果沒有體系的閲讀,教師的專業成長就是一句空話。因為閲讀,教師可以獲得他人的經驗和智慧的支持;因為閲讀,教師的理論素養和文化素養才幹得到晉升,成為滿腹經綸的學者;因為閲讀,教師的.形象在學生的眼裏就會飽滿、高大,就會對學生髮生“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教師才幹成為受學生歡迎的教師;因為閲讀,才幹使教師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成為有頭腦,有精力的教師,使教師走向成熟。可見閲讀是何等重要!

劉良華教授在講到“授業”這一專題時,提出學習就是玩遊戲,就是認地圖,就是學習走路,很形象、具體給我們刻畫傳授知識要講求方法,讓孩子參與到課堂中,從課堂中感受到造詣感。這不由的使我想起以前看過的一個材料:在我國,小孩放學回家,父母總會問:“今天上學校學什麼啦?”而在西方一些發達國家,小孩放學回家,父母總愛問:“今天上學校玩什麼啦?”別看所問只是一字之差,但反映出不同的教育理念。中國的父母從小給孩子的是一種學習上的壓力,這種壓力在無形中挫傷了孩子的學習興趣,長此以往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而外國父母的做法恰恰從小培育了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感到上學是一件多麼高興的事情啊!

此外,劉教授還教給我們在設計教學時,要先做“減法”再做“加法”;要讓學生自主學習,去嘗試知識的酸甜苦辣;要培育一羣有活力的人等等。這些教育理念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總而言之,聽了劉良華教授的講座,讓我懂得了要努力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做一名有思想、有魅力的教師。

聽教授講座後的心得體會 4

在通小校本培訓很榮幸能聆聽到李羣教授的講座,她給人的感覺親切自然,語言富有魅力,專業術語信手拈來,但又絲毫不做作賣弄。她真誠地與我們交流,並沒有空洞地説教,而是通過一個個典型的故事與我們分享、分析,引領我們從中體悟“快樂”“樂觀”。真不愧是教授級別啊!

李羣教授首先為我們講解的是“壓力”,她談到正確認識壓力,壓力產生的因素,壓力的影響等問題,我記住的一句話是“井無壓力不出油,人無壓力輕飄飄。”強調的是適當的壓力也會創造佳績的事實——我相信這句話,也相信生活中要不斷的給壓。

李教授談到的第二個問題是關於“樂觀”的,她引用馬丁-賽得格曼的《學習樂觀》,在 “樂觀型解釋風格”中,李教授借曹操的'樂觀來説明這個問題。“赤壁之戰”曹操大敗,逃回的路上,曹哈哈大笑。屬下不知為何,故疑惑問之:“主公,我們打了敗仗,為什麼你還哈哈大笑呢?”曹操笑着回答:“勝敗乃兵家常事,我的失敗只是暫時的。”曹操的這種氣魄讓人折服,我們且不論這個歷史人物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形象,但他的開朗和樂觀確實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我很喜歡李教授對教育的詮釋,她説“教育的目的是促進人的幸福”,“一個好老師的標準,是能從大家都認為的差生身上找到10個優點”,她還説:孔子最欣賞的,不是子路的勇敢和帥才,不是子貢的外交和商務能力,也不是冉有的可以面南為王的謀略,而是顏回的“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高尚人文精神。

李教授説,樂觀是可以修煉的——在我們的心理銀行,每天都要存下資本——別人對你的好,你要敏鋭地感受到;別人對你的不好,你要遲鈍地反應。偉大的“不可救藥的樂天派”蘇東坡,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榜樣,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貶,但苦中作樂,不斷創作,開荒種田,研製服飾,打獵引渠,無所不能;痛並快樂着,煩但不閒着,苦日子好過。

李羣教授的講座深深地觸動了我,我們該怎樣做人,做個什麼樣的人,做個什麼樣的老師?我們的性格特徵和價值取向都會極大影響孩子們的成長與發展。我們不僅要反思,更要行動!

聽教授講座後的心得體會 5

有幸觀摩了毛振明教授《邁向“健康中國”的體育課程改革》的講座,感受頗深,收穫很大。毛老師的講座不僅是當下體育老師最關注的熱點話題,而且非常接地氣,講的內容通俗易懂。毛老師在涉及目前教師教不會運動技術,學生學習質量不高,如學不懂、學不會、學不樂等問題深深的吸引着我。

從初心開始,毛老師首先拋出了幾個問題:改革改了什麼?改革達到了什麼?階段性和最終性的目標是什麼?體育課的現狀是什麼?八次課改以後體育課改的怎麼樣?體育課上得怎麼樣等一系列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恰恰又是當下面臨的主要問題。毛老師講到,我們雖然上了十幾年體育課,但是我們卻沒有真正深刻理解體育特性。可叫做“體育”的內容多如牛毛,幾乎每個“體育”都有體育的功能,每個人不需要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體育技能。

還有就是我們沒有搞清楚課程的基本問題,沒弄明白為什麼教、教什麼、怎麼教、誰來教的問題。他還提到的“精選運動項目”不可行的原因,不可能讓每個學生都去學習一個項目,老師也不可能在這一專項上全部都非常專業。

最後毛老師詳細的講解了“體育走班制”教學,即從某個年級開始,將同一年級排在同一時間,上課時,打破教學常規班級,組織運動項目班級等,讓每個學生可以去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擅長的項目,這樣可以充分的發揮個人專長,讓每個學生在課程中都能體驗成功的'快樂,都能感受到體育課帶來的樂趣。同時,也讓體育教師專長得以成長化發展,而不是學了以後就荒廢了。

兩個小時的講座不知不覺中就過去了,作為體育的新兵,感覺需要理解、消化、反思的內容很多。在今後的的道路上我應該再積極一點,再努力一點,在鹽城市第一國小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中,一是學有榜樣。做一名會學習的新時代體育教師,向身邊的特級學習,向師傅們求教,向教研組每一位老師學習,從課堂、活動、訓練中吸取自己需要的東西。二是學有實踐。將學到的理論運用於實踐,將先進的理念融於實踐,做一名樂教的好老師,認真備好課、上好課、真反思,從課堂中尋求教與學的快樂和真諦。每堂課上完後,學會問自己:學生是否學得快樂,是否享受過程,是否有收穫。思則進,惰而怠,讓每節課有學生、有目標、有技能、有負荷、有靈性,還需要自己的日積月累。三是學有反思。樂於學習,勤於反思,將課堂中的點滴落在筆上,不斷積累教學經驗,讓自己在實踐中成長。感謝導師組為我們提供學習的平台,讓我們在成長的路上有目標、有方向。

聽教授講座後的心得體會 6

xxxx年4月26日下午,我校邀請了內蒙古師範大學的教育專家李淑章教授到我校為全體教師做專題報告講座,報告的主題是《教師的品格修養及其專業攻堅與守護》,李淑章教授結合自己多年豐富的教育經驗和深刻的思考向我們詮釋“何謂教育?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什麼?何謂教師”等問題,聽了之後,感受頗深,受益匪淺。

講座中,李淑章教授引用當代教育理論和教育政策,結合自己多年從事基礎教育的豐富經歷和深刻思考,具體、精要地論述了《教師的品格修養及其專業之攻堅與守護》這兩部分內容。針對教師的品格、職責、基本任務、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以及師德、知識與方法的關係等重要課題,全面詮釋了“如何履行教師的使命、成為一名合格教師”。

通過學習,讓我體會到教師只有先以德修身,才能真正做到為人師表,達到言傳身教的效果。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重要視孩子的行為習慣,教授做人的道理“要立業,先樹人。”學生時代是世界觀、品質、性格形成階段,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他們的精神世界起着無聲無息的作用,就好比一絲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因此,教師一定要用自己的模範作用,為學生指明前進的方向,點燃他們心中的火焰。教師不僅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學生所敬佩,還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狀況和行為表現,積極地影響教育學生,使他們健康成長。其次,要做一個學習型的教師,作為一名教師只有不斷努力學習,培養良好的職業心理品質,才能適應素質教育和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學生,成為一名21世紀高素質的人民教師。

從李教授的講座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水平,較強的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還要具備良好的個人品德修養。只有這樣的教師才能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德才兼備”的人才。

聽教授講座後的心得體會 7

陳忠聯教授的這兩期講座,主要針對學校、家長、孩子這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並且提出了修正意見。要想孩子在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樣的人才。要想讓孩子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家長必須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有利的空間和好的學習氛圍。家長的教育方法直接影響孩子發展,所以説有一個明智的家長,對孩子能夠做到正確地引導和教育,孩子一定能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點,也就是找到孩子的閃光點,這一點很重要,孩子就能向着成功邁進。因為每個孩子的閃光點不同,所以不要拿同一個標準去衡量和要求孩子。陳教授講的一個案例裏有這樣一個故事,是一個小女孩寫給媽媽的一封信,裏面寫了十六個“請不要”,其中有一條是這樣寫的:因為我是菊花,請不要指望我在夏天開花;因為我是白楊,請不要指望從我身上摘下松子。

通過這兩句話表達了孩子壓抑的心情,從這裏也看出了每個家長對孩子的期望。現在是獨生子女的時代,每個家長都望子成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孩子一個人身上,無形中給孩子施加了很多壓力,在壓力下成長的`孩子,會影響他將來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我覺得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和樂觀的性格,比讓孩子學習好還要重要;即使將來孩子在事業是成功了,但是沒有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這就談不上孩子擁有了一個美好的人生。説到環境造就人,陳教授的學校就針對孩子學英語難,給學生們製造了一個英語環境,請來了外國人給學生當生活老師,讓孩子在日常用語交談中,既提高了孩子的英語對話能力,又提高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在這種條件下,孩子沒有理由學不好。因此我想,針對我們學校的孩子學英語,也可以人為地為他們製造語言氛圍。比如説:在學校,讓孩子們在日常對話時,如果是自己學過的口語,就用英語來對話,讓孩子在不斷交流中,互相取長補短,鞏固和提高孩子的英語能力;在家裏,家長有能力的也儘量和孩子英語對話,孩子在好奇有趣中,愛上英語,一定會有效果。

聽教授講座後的心得體會 8

“儒家”思想,幾千年來一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行為準則,不管各種思潮的湧入和融合,都改變不了它在每個中華兒女思想深處的基礎地位,它將世世代代伴隨着和指導着我們生活、成長、奮鬥。

于丹老師深入、細緻、認真的闡述了“儒家”思想在中國小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並對家長如何正確認識中國小生德育教育、中國小生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講解,本人感受如下:第一,每位家長和老師都應把學生的德育教育放在第一位,俗話説: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想把孩子培養成對社會有益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首先,要教育孩子該怎樣做人,培養孩子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和正確的做人意識,加之努力的文化學習,孩子才能成為品學兼優,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

第二,正如於丹老師所説:孩子的德育教育要從每位家長和老師自身做起,家長和老師是孩子生活和學習的榜樣,是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人生觀的導師,我們必須以身作則、身體勵行、言傳身教,為孩子做一個好榜樣;第三,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政府一直提倡素質教育。

但學生以後踏入社會將面臨各方面對高學歷的要求,要面對各類競爭激烈的應試,這又迫使學生不得不以應試的方式完成學業,這是我國無法從現在的應試教育體制改革為素質教育體制的關鍵所在。只有政府、社會、學校和家長達成共識,從根本上改變教育體制和用人體制,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才能取得真正進步。

總之,教育立國、教育樹人,這是中華民族歷來的根本,我們應努力教育好每個孩子,做一個對社會和民族有用的人才。

聽教授講座後的心得體會 9

“儒家”思想,幾千年來一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行為準則,不管各種思潮的湧入和融合,都改變不了它在每個中華兒女思想深處的基礎地位,它將世世代代伴隨着和指導着我們生活、成長、奮鬥。

于丹老師深入、細緻、認真的闡述了“儒家”思想在中國小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並對家長如何正確認識中國小生德育教育、中國小生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講解,本人感受如下:第一,每位家長和老師都應把學生的德育教育放在第一位,俗話説: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想把孩子培養成對社會有益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首先,要教育孩子該怎樣做人,培養孩子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和正確的做人意識,加之努力的文化學習,孩子才能成為品學兼優,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第二,正如於丹老師所説:孩子的德育教育要從每位家長和老師自身做起,家長和老師是孩子生活和學習的榜樣,是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人生觀的導師,我們必須以身作則、身體勵行、言傳身教,為孩子做一個好榜樣;第三,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政府一直提倡素質教育,但,學生以後踏入社會將面臨各方面對高學歷的要求,要面對各類競爭激烈的應試,這又迫使學生不得不以應試的方式完成學業,這是我國無法從現在的應試教育體制改革為素質教育體制的關鍵所在。只有政府、社會、學校和家長達成共識,從根本上改變教育體制和用人體制,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才能取得真正進步。

總之,教育立國、教育樹人,這是中華民族歷來的根本,我們應努力教育好每個孩子,做一個對社會和民族有用的人才。

聽教授講座後的心得體會 10

11月18日, 我校全體教師齊聚在學校多媒體教室,聆聽了一場由北京師範大學錢志亮教授帶來的精神大餐——精彩紛呈的《生命視野中的教育觀》講座。錢志亮,北師大教育學院副教授、碩士導師,他曾任北師大實驗國小書記,兼任中國兒童安康成長專家委員會祕書長、中國教育學會中青會祕書長、國家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工作專家委員。在報告中,錢教授語言幽默、表情豐富、表演生動,闡釋了對生命、對教育的態度和理解,解讀了生命和教育的意義。

錢教授指出:生命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生命的誕生是奇妙,一個人的出生是10億分之一的機率,簡直是一個奇蹟。他説要去了解生命才會敬畏生命,才會珍惜生命,才會善待生命,才會呵護生命,從而捍衞生命。

錢教授還指出:無條件接納每個學生是教師最基本的良心。這是為人師者的基本道德,也是學校之所以為學校的基礎。學校本身是應是海納百川的,不管貧富貴賤,不管高矮胖瘦,不管美醜美惡,只是適齡兒童,我們都應給予接收並保護好,因為這是一個鮮活的個體。孩子的一切是父母給予的,孩子之間的差異在出生的那一刻就定型了,孩子沒有錯。

錢志亮教授在講座結束前給了教師們八個建議:不否認夢想,不一成不變,不只憑經驗,不轉移壓力,不強行灌輸,不動輒告狀,不隨意懲罰,不只盯缺點。確實,孩子是弱勢羣體,是需要被我們保護的對象,應該多看到孩子的閃光點,多鼓勵少苛刻。

在演講中,錢教授親切幽默的語言、出神入化的演示,恰到好處的.互動,給了在場的老師們一次強烈的生命教育的震撼,讓為人師者對生命的理解、對生命教育的定位更加明晰。

聽教授講座後的心得體會 11

昨天早上,我看了由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于丹老師主講的《如何培養孩子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講座,感受頗深。

第一個主題如何培養我們的孝心。于丹教授講了一個寓意非常深刻的故事《大樹和孩子》,我深受感動,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培養我們孝心的.故事。現在的我們自我意識非常強,尊老愛幼意識薄弱,我要隨時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第二個主題如何培養我們的愛心。孝是基本的,有了孝還要有仁愛心。有了這兩顆心,才能更好的融入社會。于丹教授説:““仁”字拆開來看就是兩個人,就是説兩個人相處好了才能體現仁的含義。所以説我們要多交朋友,自己處理好和小夥伴之間的關係。”

第三個主題如何培養我們的自信、自立、自強。我們自信、自立、自強的習慣,要在日常生活和日常交往中才能培養出來。有些事情可以自己做主,自己獨立完成。有時候爸爸媽媽的事情還可以問問我們的建議,不管對錯,都要鼓勵。不要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過度依賴性。一個有愛心、自立、自信的孩子更能融入社會。

第四個主題如何教育我們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文化傳統提倡的行為。要對生活充滿感恩的心,感謝父母,尊敬老師。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內在的一種責任。

只要我們有心、用心,我相信,我們都是最棒的。

聽教授講座後的心得體會 12

看了于丹教授演講的關於《如何培養孩子的德智體能全面發展》的視頻,我受益匪淺。

作為孩子的家長,平常在孩子的學習方面,我對她挺嚴格的'每次她一放學回到家,我總是先問他做業有沒有寫完,寫完了有沒有檢查。而在生活中,也總是將她捧在手心裏,把她當作掌上明珠。但,今天看了于丹教授的演講,舉了外國家長的例子,我很慚愧。她説,外國家長在孩子成人禮後就對他實施獨立計劃,而中國家長呢?我們總是害怕孩子累着了,傷着了,一點家務都不讓她做,導致他現在什麼家務都不會,這讓我們很是煩心。“放手才是愛”,這句話沒錯,中國家長從此都要與外國家長看齊,學會放手,學會信任孩子。

另外,教授説過,我們不能逼迫孩子幹某件事,要挑孩子喜歡的事讓他去做,這樣,他才有信心做好,做美觀。

最後一點,中國家長仍然做的不合格,做的不如外國家長。這件事是什麼呢?就是外國孩子在比賽時,他們的家長都會去為自己的孩子加油,打氣。這些看似很普通的舉動,我們卻沒有。而且,為孩子加油打氣的這些舉動,最能讓孩子在比賽中發揮到極致,這會讓孩子對比賽更有信心,更積極。即使最後比賽失敗了,他們也能從與父母的互動中得到快樂。會增強孩子與父母的感情。

所以,從今天起,我將會多抽空陪她,不會讓他做他不想做的事;在生活中,我也會讓他獨立,不再溺愛她。我相信,在我的悉心陪伴與鼓勵中,他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聽教授講座後的心得體會 13

6月27至29號在部隊禮堂聆聽了汪冰、朱立文等專家的積極教育講座。這是我第一次接觸積極教育、積極心理學這一概念,覺得收穫頗深。他們的講座不僅從教育學生方面、而且從積極處理人際關係包括夫妻、同事、父(母))子等關係方面教會我們怎麼才能夠正常積極的交往,就是要有積極、陽光、美好、善良的心態。

那我就從教授們的講座中想到了我們的日常人際關係,我們快樂感在什麼地方?有一個研究已經發現,60%以上的人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超過學習的時間,超過了玩樂的時間,超過了和人打交道的時間。我們睡覺的'時候看手機,我們起牀看手機,我們談戀愛也在看手機。不光是年輕一代看手機,美國人也看手機,即使是美國第一家庭在奧巴馬總統人生最重要的一天中,他的第二次總統就職典禮上(美國總統最擔心的是隻當一屆失敗總統),全家都在看手機。

人類不會因為手機的產生而得到快樂感的提高。在大數據的時代、手機的時代,人到底如何與人交往,交流和交換,這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問題。我們的教育到底教孩子什麼技巧?生存和生活的技巧,討人喜歡的技巧才是最重要的。中國人相信一個人只要能幹,有能力就行,其實在商業化社會生活中,討人喜歡才是最重要的魅力,情商比智商重要。一定要知道如何做人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如何做事情。

其次,積極教育可以彌補傳統教育的不足。中國人在傳統的知識教育方面,絕對不亞於世界上任何國家、任何文化,但我們需要知識以外的教育,需要積極教育。為什麼我們這麼着急在中國推廣積極教育,希望是能夠輔佐傳統的知識教育,陰陽相濟,互助互利。積極心理學對教育有什麼希望,其實就是希望中國人民更加智慧起來,更加卓越起來,更加美起來,更加高尚起來,更加有感染力,更加有影響力。簡而言之,一定要高大上,有魅力,吸引人,讓人愛慕。現在我們的學生從學校出來,能幹的可以,但是不一定都討人喜歡。這和錢多錢少沒有關係,和有權無權也沒有關係。一定是要讓人羨慕,願意追隨你,同甘共苦,共創輝煌,這樣一種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