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廟導遊詞

來源:文萃谷 1.35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導遊,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導遊詞,導遊詞可以幫助旅遊者欣賞景觀,以達到遊覽的最佳效果。那麼優秀的導遊詞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岳廟導遊詞,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岳廟導遊詞

岳廟導遊詞1

東嶽廟,即泰山神廟,是祭掃東嶽泰山之神的地方、供奉的是東嶽大帝“黃飛虎。

現今,東嶽大帝的塑像已廢,唯廟內建築多保存完好。

廟為座北向南,南北長212米,東西寬50米,面積約萬餘平方米。

中軸線上現存的建築有飛雲樓、午門、獻殿、香亭、正殿和閻王殿,兩側為東西廊。

關於廟的創建年代有幾種説法,其中一種據廟內乾隆年間《重修飛雲樓碑記》載:“萬邑治之北十五里許有鎮,解店,鎮之東隅,古有東嶽神廟,不知創始何年,載入邑志,自唐貞觀年間分邑置郡名為份陰,即有此廟。

説明廟最遲應在唐貞觀年間建成。

另當地民間流傳:隋朝末年,羣雄並起,李世民起兵晉陽,東征西討,開創了大唐天下。

孰料,唐高祖武德二年(619),王行本據薄州反叛,呂崇茂雄踞夏縣,李世民遂帶兵平叛,履冰渡河。

直逼龍門關。

途經汾陰縣(即萬榮縣),在張甕、解店、左城三地屯營紮寨,構成犄角陣勢。

之後,為作紀念,李世民在上述三個屯兵處各建東嶽廟一座。同時,在解店、張甕兩地各建樂樓一幢。以壯觀瞻。

後來,其他兩處廟、摟均已毀壞,惟解店東嶽廟經歷代修建,保存較好。

飛雲樓是解店東嶽廟內建築羣中的精華所在。民諺有“萬榮有個解店接,半截插在天裏頭。

每當陽光普照,碧空如洗之日,十餘里外也能遙見其倩影。若是天公作美,再飄來幾朵雲彩,纏繞樓頂,真有高聳人云、凌空欲飛之感。

飛雲樓如今的建築結構與造型,完全屬於元明遺風,清乾隆時期山西民間一些營造技法也尤為顯著,這是歷代不斷維修的緣故。飛雲樓外觀穩重端莊、古樸大方。

樓身每層為曲尺型結構重疊依次而上,頂部結成十字歇山式。該樓平面呈方形,純木結構,明三暗五層,高達23.19米,十字歇山頂,底層木柱林立。

中央4根通天柱高15.45米,這四根支柱,是飛雲樓的主體支柱。四周32根木柱構成棋盤式。

面闊、進深各五間,佔地面積570多平方米。

三層四出檐。

全樓斗拱密集排列,共345組。

且形狀極富變化,如雲朵簇擁、鮮花盛開一般。

各檐翼角翹起,勢欲飛翔。

風和之日,樓角風鐸均勻作響,甚是悦耳。

樓頂飾有黃、綠、藍幾色琉璃瓦,陽光之下,更顯富麗堂皇。

現其狀,其結構之巧妙,造型之精美、外觀之壯麗,堪稱我國樓閣建築之傑作。

飛雲樓為木結構交織而成,樓體精巧、奇特,是國內純木結構建築中罕見的珍品。

相傳,唐太宗李世民在高祖武德二年,曾率師平叛,逼近龍門關,途經萬榮縣(古稱汾陰),曾在張甕、解店、古城3地駐兵。

平叛以後,就在3處駐地修建樂樓、廟宇,以炫耀他的武功。

張甕嶽樓早已毀於戰火,唯飛雲樓至盡屹立在解店(萬榮)縣城街上。

廟內中軸線上所存其他建築都是元明時重修,香亭四周欄板、柱石雕龍刻鳳,造型生動精巧,充分體現了那個時代的工藝美術水平。

東嶽廟飛雲樓,1988年由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樓外觀三層,內部實為五層,總高約23米。

平面正方,中層平面變為折角十字,外繞一圈廊道,屋頂輪廓多變;第三層平面又恢復為方形,但屋頂形象與中層相似,最上再覆以一座十字脊屋頂。

各層屋頂構成了飛雲樓非常豐富的立面構圖。

樓體量不大,但有四層屋檐、12個三角形屋頂側面、32個屋角,宛若萬雲簇擁,飛逸輕盈。

此樓木面不髹漆,通體顯現木材本色,醇黃若琥珀。飛雲樓是解店東嶽廟內建築羣中的精華所在。民諺有“萬榮有個解店接,半截插在天裏頭。

每當陽光普照,碧空如洗之日,十餘里外也能遙見其倩影。若是天公作美,再飄來幾朵雲彩,纏繞樓頂,真有高聳人云、凌空欲飛之感。

飛雲樓如今的`建築結構與造型,完全屬於元明遺風,清乾隆時期山西民間一些營造技法也尤為顯著,這是歷代不斷維修的緣幫。該樓平面呈方形,純木結構,明三暗五層,高達23.19米,十字歇山頂,底層木柱林立。

中央4根通天柱高15.45米。

四周32根木柱構成棋盤式。

面闊、進深各五間,佔地面積570多平方米。三層四出檐。

全樓斗拱密集排列,共345組。

且形狀極富變化,如雲朵簇擁、鮮花盛開一般。各檐翼角翹起,勢欲飛翔。

風和之日,樓角風鐸均勻作響,甚是悦耳。

樓頂飾有黃、綠、藍幾色琉璃瓦,陽光之下,更顯富麗堂皇。

現其狀,其結構之巧妙,造型之精美、外觀之壯麗,堪稱我國樓閣建築之傑作。

廟內中軸線上所存其他建築都是元明時重修,香亭四周欄板、柱石雕龍刻鳳,造型生動精巧,充分體現了那個時代的工藝美術水平。

東嶽廟飛雲樓,1988年由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嶽廟,也就是泰山神廟,是祭祀東嶽泰山之神的地方。

據《封神演義·姜子牙歸國封神》上説:“敕封黃飛虎為五嶽之道,同時,又“特敕封他為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大帝,所以這裏供奉的就自然是東嶽大帝“黃飛虎了。

如今,這裏的東嶽大帝塑像雖然已經蕩然無存,但是廟內的建築大都保存完好。

東嶽廟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精華主要在於建築,其中的傑作就是飛雲樓。

説起飛雲樓,當地流傳着一句順口溜:“萬榮有座飛雲樓,半截插在雲裏頭,這句話雖然不免有點過譽,但仔細想來,用它來形容飛雲樓的雄偉高大,的確也是實實在在的。

每當天氣晴朗,遠天如洗,從十餘里外也能望見它那秀麗壯觀的倩影。

若是天公作美,再飄來幾朵白雲,纏繞於樓頂,確有高聳入雲、凌空欲飛之意境,其情其景,更是引人入勝。

飛雲樓如今的建築結構和造型完全屬於明清遺風,清代乾隆時期山西民間一些營造技法十分顯著,可見歷代屢有維修。

飛雲樓為純木結構,是中國古建築樓閣中的珍品。

樓身平面呈方形,明三暗五層,高達23.19米,十字歇山頂。

底層木主林立。

中央四根各高15.45米的通柱直達樓頂。

四周32根木柱構成棋盤式。

面寬進深各五間,面積570多平方米。

三層四出檐,二、三層各出抱廈一間,均設平台勾欄,又用平柱分成三小間,上築屋頂。

山花向前,下用穿插枋和斜材挑承。

全樓共有斗拱345組。

真可謂斗拱密佈,而且形狀極富變化,猶如雲風族擁,鮮花盛開。

東嶽廟,即泰山神廟,是祭掃東嶽泰山之神的地方、供奉的是東嶽大帝“黃飛虎。

現今,東嶽大帝的塑像已廢,唯廟內建築多保存完好。

廟為座北向南,南北長212米,東西寬50米,面積約萬餘平方米。

中軸線上現存的建築有飛雲樓、午門、獻殿、香亭、正殿和閻王殿,兩側為東西廊。

關於廟的創建年代有幾種説法,其中一種據廟內乾隆年間《重修飛雲樓碑記》載:“萬邑治之北十五里許有鎮,解店,鎮之東隅,古有東嶽神廟,不知創始何年,載入邑志,自唐貞觀年間分邑置郡名為份陰,即有此廟。

説明廟最遲應在唐貞觀年間建成。

另當地民間流傳:隋朝末年,羣雄並起,李世民起兵晉陽,東征西討,開創了大唐天下。

孰料,唐高祖武德二年(619),王行本據薄州反叛,呂崇茂雄踞夏縣,李世民遂帶兵平叛,履冰渡河。

直逼龍門關。

途經汾陰縣(即萬榮縣),在張甕、解店、左城三地屯營紮寨,構成犄角陣勢。

之後,為作紀念,李世民在上述三個屯兵處各建東嶽廟一座。

同時,在解店、張甕兩地各建樂樓一幢。

以壯觀瞻。

後來,其他兩處廟、摟均已毀壞,惟解店東嶽廟經歷代修建,保存較好。

岳廟導遊詞2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本次實習導遊——王禧懿,今天,我們要遊覽的是杭州的名勝古蹟岳廟。

大家請看,岳廟的門上,刻着一對楹聯,“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是出於岳飛的`《滿江紅》。

進了岳廟來到了岳飛像,遊客們,你們看,岳飛像身高4.35米,背上刻着“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岳飛頭戴紅鶡冠,身穿紫色蟒袍,身披鎧甲,腳登長靴,手握寶劍,昂首挺胸,樣子真是威風凜凜。

岳飛是出生普通農家的,他自幼胸懷大志,奮發向上,勤奮學習,苦練本領,他的愛國的形象,始終激勵着中華民族的子子孫孫,他的愛國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岳飛還説過一句話:“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死,不患天下不太平。”

遊客們,再往前走就是岳飛墓了,岳飛墓前跪着四個殺死岳飛的人,叫秦檜和他的老婆王氏,張俊和万俟卨,其中萬(mo)不讀萬,他們以“莫須有”的罪名誣陷了只有39歲的岳飛,他們的行為遭到了後人疼罵。

各位遊客們本次遊玩到此結束,請遊客下次再來遊玩,我願意再次為你們服務。

岳廟導遊詞3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我們今天遊覽的是嶽王廟。

我們迎面看到一座高大的石碑坊,上書有“碧血丹心”4個大字,是清代浙江巡撫許應嶸所題寫,於1995年10月重建。穿過新建的嶽王廟人行地道,我們看到的這組古樸雄偉,莊嚴肅穆的建築羣就是著名的嶽王廟。為了紀念岳飛,早在700多年前,人們就在面對西湖,背靠青山的西霞嶺建造了嶽王廟。廟內建築分為墓園區,忠烈祠區和啟忠祠區三部分,其中嶽飛墓是國家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風波冤獄”説的是,高宗、秦檜在加緊乞和的同時,陰謀的陷害岳飛,他們收買叛徒,製造“謀反”證據,以“莫須有”之罪,誣陷岳飛下雨,紹興十一年(1142年)一月二十七日,岳飛被害於臨安大理寺獄中的風波亭,釀成了千古奇冤;

我們看到重檐歇山頂式建築就是嶽王廟的門樓。上懸黑底鎦金的“嶽王廟”三字豎額。石柱上的“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的原部長張愛萍上將題寫的,出自岳飛的詞作《滿江紅》。1142年1月28日岳飛在臨安府大理寺中的風波亭被害,時年39歲。1162年宋孝宗即位,給岳飛平反,朝廷才將他改葬於棲霞嶺,並追封為鄂王, 號“武穆”。宋寧宗嘉定14年即1221年,開始建造嶽王廟。現在的建築物是清代康熙五十四年即1715年重建。1979年進行過全面的整修,歷時1年,花費人力5.6萬工,耗資40萬元人民幣。門樓右側的碑記就記載了當年重建時的情況。

“心昭天日”匾,東,西廡,岳飛的坐像,壁畫前4幅,岳飛的生平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嶽王廟的主建築物忠烈祠,這是一座重檐歇山頂,面闊5間的大殿。各位請抬頭看,忠烈祠正中間懸掛着一塊“心昭天日”的橫匾。這裏面有個感人的故事。説的是當年大理寺主審官何鑄等人嚴刑拷打岳飛,逼他在預先準備好的假供詞上畫押,岳飛萬般無奈之中,他脱去上衣,讓何鑄等人看了背上的“盡忠報國”四個大字,滿腔憤怒的在供詞上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意思是説天上的太陽是明亮的,我的心像太陽一樣光明磊落,我抗金報國的心境只有蒼天才明白,我的冤案總有一天會得到平反昭雪的。據説當時何鑄也大為感動,悍然淚下。我國已故的葉劍英元帥根據這個故事寫下了“心昭天日”這塊匾,然而葉帥卻沒有在這塊匾上落款,那是他為了表示對岳飛的敬仰之情,自謙自己不能和岳飛相提並論而沒有簽名。

東西廡:東廡是奉祀張憲的地方而西廡是奉祀牛皋的地方。他們早年跟隨岳飛抗擊金兵, 死後也都葬於杭州。南宋景寧2年1261年,張憲被追封“烈文侯”牛皋也同時被追封為“輔文侯”。 迎面看到的就是岳飛的坐像,高4.75米,是1979年由當時的浙江美術學院現在的中國美院的師生創作的。只見岳飛頭戴紅纓帥盔,身着紫色蟒袍,臂露金甲,足蹬武靴,右手握拳,左手按劍,目光炯炯,英姿颯爽。大家注意,岳飛的帥盔,金甲,武靴體現了武將的風采而蟒袍則是王者的打扮,這是因為岳飛雖為武將,但死後被追封為鄂王,官至一品,官服為紫色,繡3條蟒袍。各位再看坐像上端,有一塊“還我河山”的草書橫匾,這是岳飛的親筆手書,它是這位抗金英雄畢生奮鬥的目標。

中嶽廟的鎮廟鐵人在中嶽廟眾多的文物古蹟中,站立在崇聖門東側的四尊鐵人顯得特別引人注目。鐵人分別立於神庫四周,為鎮庫鐵人,系宋代治平元年鑄造。鐵人身高3米多,握拳振臂,怒目挺胸,形象高大威武。這是我國現存形體最大、保存最好的四個“守庫鐵人”,人們也稱他們為“鎮廟鐵人”。

岳飛的生平:他字鵬舉,1103年生於河北省湯陰縣一個普通的農家。他所處的時代是12世紀初,當時我國北方境內的女真族割地為王,建立了金國,發動了大規模的掠奪戰爭。1127年攻入北宋的首都東京(今天河南開封),俘虜了徽宗,欽宗2個皇帝,後舉兵男下,佔領了大片河山。在這樣的背景下,20的岳雲應召入伍,後來成為南宋的一位名將。由於他作戰英勇,紀律嚴明,善於用兵,所以屢次打敗金兵,金兵見岳飛率領的軍隊所向披擬,於是驚呼:“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然而岳飛堅持抗戰,力圖收復失地的主張,卻遭到了以宋高宗趙構,丞相秦檜為代表的“主和派”的反對,最後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把岳飛殺害,遇害時他年僅39歲,同時遇害的還有他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 前四幅畫像:(1)勤學苦練 圖中白衣少年就是岳飛,只見他手拉3000餘斤的強弓,坐在大樹下的白鬍子長者是岳飛的師傅周侗,他是岳飛的同鄉,特別是精於遠射,曾是梁山好漢

80萬禁軍教頭林沖的師傅。岳飛從小練就了一身殺敵的本領為他以後奮勇殺敵,打下了基礎。真可謂“自苦英雄出少年”(2)岳母刺字 相傳岳飛充軍後失去了父親,他母親姚氏對他的影響很大。“靖康之變”後,北宋滅亡,岳母送他參軍。臨行前,岳母為了讓他牢記要愛國家,愛人們,就在他的背上刺下了“盡忠報國”四個大字,激勵他抗擊金兵,收復中原。 (3)收復健康 南宋建炎3年(1129年)冬天,金兵大舉南侵,趙構一路南逃渡過錢塘江,流亡東海,直到温州,後因颱風大做而偃旗息鼓。第2年春,金兵逐步北移,返回健康(今南京)。岳飛得到這個消息後,在沒有等到上級張俊的命令前,主動出擊給於金兵予以打擊,一舉收復健康這個軍事重地。這是岳飛獨自率軍抗金以來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4)連結河朔 壁畫正中的這個將軍就是岳飛,站在他對面的那位便是河朔忠義民兵的首領。河朔中的河指的是黃河,朔的北的意思,河朔泛指黃河以北的廣大地區。當時,河朔人民深受金兵的奴役之苦和亡國之恥,紛紛進行對金的武裝反抗。岳飛善於團結所有的抗金力量,制定了聯結河朔忠義民兵共同抗金的方針,各路民兵先後投奔他的部隊,使得河朔民兵成了岳家軍的骨幹和主力,在抗金戰場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棲霞山還有若干自然奇觀,饒有情趣。如棲霞寺東北,平山頭的南坡上有一處青灰巖石,表面呈波浪狀,人稱“迭浪巖”,十分罕見。此外還有“青鋒劍”、“天開巖”、“一線天”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觀。

壁畫後4幅,精忠柏亭

(5)還我河山 這幅壁畫説的是南宋紹興三年(1133年),岳飛從臨安去江州(今江西九江)途中,站在波濤洶湧的長江邊上,北望故土,無限感慨,寫下了“還我河山”四個字。抒發了他收復故土,統一祖國的愛國情懷。(6)郾城大捷,這壁畫沉浸在喜慶的氣氛中,畫面裏的岳飛在歡笑,岳雲在歡笑,部將張憲在歡笑,當地的老百姓也在歡笑的犒勞岳家軍。大家如此高興的原因是:南宋紹興10年(1140年)七月,金兀朮調集精兵,向郾城(今河南)做殊死進攻。岳飛率領為數不多的親衞軍出城迎敵,擊退金兵的多次進攻,大破金軍的“枴子軍”和“鐵浮圖”,以少勝多,贏得郾城大捷。不甘失敗的金兵又集結12萬大軍要與孤立無援的岳家軍決一死戰。岳飛調動兵力,作緊急部署,在敵人成倍於自己的情況下,岳家軍英勇頑強,連戰連捷,殺的“人為血人,馬為血馬,使金軍從起兵北方以來,從未受到過這樣的挫敗,金兵不得不驚呼:“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但是,岳家軍的先鋒部隊已經直到朱仙鎮,距北宋古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僅45裏,收復中原指日可待。(7)被迫班師 和上一幅圖場景截然不同的是,畫圖中到處充滿了悲涼的氣氛。中原父老鄉親無一不痛苦流涕,岳飛和將士門也悲痛萬分,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當岳飛北伐取得重大勝利是,宋高宗趙構苟安乞和與秦檜共同謀劃,一日內連下12道金牌,強令岳飛班師。岳飛軍陷入朝廷隨時可能切斷給養和缺乏友軍配合孤軍深入的困境,為了免遭全軍覆滅,保存抗金實力,岳飛被迫忍痛班師,不禁仰天長歎:十年之功,毀於一旦!(8)風波冤獄以宋高宗趙構,秦檜為首的主和派在加緊乞和的同時,陰謀陷害岳飛。他們收買叛徒,製造“謀反”證據,以“莫須有”(南宋官話,意思是也許,或許)的罪名誣陷岳飛下獄。畫面中戴着手銬腳鐐,大義凜然的就是岳飛,身旁那個賊眉鼠眼的白鬍子老頭就是大理寺的主審官,陷害岳飛的主謀万俟泄。南宋紹興1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岳飛被害於臨安大理寺獄中的風波亭,年僅39歲,這也是個千古奇冤!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精忠柏亭”,這看上去僅剩半個的亭子,民間寓意南宋只有半壁江山。亭內有八段柏樹的化石,據傳説是生長在風波亭畔的一株大柏樹變成。岳飛在風波亭被害後,這株柏樹也跟着枯萎,變成化石,僵而不倒達600餘年。其實,從科學的角度來説,這些精忠柏化石並非南宋的古柏所形成而是一種屬於松柏科植物的樹化石,在古生物學上稱為“硅化石”。這些化石最少有1.2億年以上。

南,北碑廊,岳飛墓,岳雲墓

(6樓)我們大家現在來到了第8層!因為第9層是設備層,因此這是我們人所能到的最高處!大家會發現在這層中間有一個天井,在天井上方有一個華麗的旋藻,寓意者天圓地方!旋藻劃分為24個曲線,代表着一年24個節氣,一天24小時!在題匾上寫的是九重天”,指代我們的滕王閣的9層!在三面牆上描繪的是《大唐舞樂》,體現唐朝國富民強的景象!在這裏有定時的歌舞表演,大家可以自由活動!我們在這裏把時間統一下,現在是10:00,我們10:50在車上集合!在這個時間裏面大家可以在這裏參觀歌舞,也可以到象徵古城牆的底座空間裏看看歷代的滕王閣模型等等!

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碑廊庭院,兩側分南北兩廊,共陳列127塊歷代碑刻。北碑廊陳列的是岳飛的詩詞,奏札,和岳飛畫像碑。其中比較珍貴的是岳飛錄寫諸葛亮的《出師表》,最著名的是明弘治15年1502年趙寬所書的岳飛《滿江紅》詞碑。《滿江紅》這是在1134年5月,岳飛收復襄陽,屯兵鄂州時寫下的蕩氣迴腸的千古名篇。南碑廊陳列的是宋,元,明,清以來歷代人們拜遏岳飛墓廟的詩詞,祭文和重修岳飛墓廟的碑記。其中明朝蘇州名士文徵明的《滿江紅》詞碑,“千古休誇南渡錯,當時自怕中原復。笑區區一檜亦何能,逢其欲”,一針見血地指出宋高宗趙構才是殺害岳飛的真正元兇。

這裏有面照壁上刻有“盡忠報國”四個字,為明代洪珠的手筆。以前有顆孤零零地栽有一株檜柏就是傳説中“分屍檜”的遺址。我們現在走過的就是精忠橋,橋是青石欄板,二側雕刻精美。過橋可以看到有一眼八角邊的圓口古井,其上方有塊石碑刻有“忠泉”二個大字。精忠橋和“忠泉”古井,是在清康熙34年(1695年)由當時的杭州知府重修岳飛墓園時所建

郾城大捷説的是紹興十年(1140年)七月,金兀朮調集精兵,向郾城誅死進攻,岳飛出城迎戰,金軍將士手持刀斧,衝入敵人的陣地,上斬敵首,下砍馬足,金兵大敗,狼狽逃跑,岳家軍乘勝追擊,先鋒部隊直達朱仙鎮,岳家軍凱旋而歸,老百姓們敲鑼打鼓的歡慶祝捷;

我們現在來到的是岳飛墓:岳飛墓坐西朝東,圓形拱頂,下條石圍砌,上封土植草,墓四周古柏青松相交輝映。墓前立“宋嶽鄂王墓”碑。“鄂王”是岳飛的封號,是南宋嘉泰4年(1204年)朝廷追封給岳飛的王爵。墓的直徑7米,高2.7米,墓碑是明代的遺物。岳飛被害後大理寺有個獄卒,深感岳飛的遭遇的不幸,冒死偷出了岳飛的遺骸,埋葬於錢塘門外九曲叢祠旁(就是今天的寶石山,少年宮一帶)又用玉環作為陪葬品在墓前中了2顆橘樹,上豎一塊“賈宜人墓”的墓碑,既作為標誌,又哲人耳目。南宋紹興32年(1162年),宋孝宗即位,給岳飛平反,並以禮改葬岳飛的遺骸於現在這裏。此時距岳飛被害已有21年了,當年那個獄卒早已不在人世,幸好他臨死的時候把葬岳飛的經過和地址都告訴了他的`兒子。人們才能準確的找到這位含冤屈死的民族英雄的遺骸。

岳飛墓旁邊的是岳雲的墓,也是圓形拱頂,規模小於岳飛墓,墓前立“宋繼忠侯岳雲墓”碑。“繼忠侯”是宋寧宗於嘉定四年(1211年)追封的。岳雲是岳飛的長子,12歲開始追隨父親參軍,在岳家軍的張憲所部當“小兵”,一步一個腳印的在訓練,行軍和實踐中受到磨練,他作戰英勇,屢立奇功,勇冠三軍。但最終也和張憲一起被害於杭州眾安橋,時年僅23歲。

各位團友,我們現如今來到了位於嵩山南麓、太室山下的嵩陽書院。嵩陽書院,原名嵩陽寺,創建於北魏太和八年(484年),隋朝時改名“嵩陽觀”,唐朝改為“奉天宮”,五代後周時改為“太乙書院”,宋朝改為“嵩陽書院”。此後一直是歷代名人講解經典的教育場合。歷經元、明、清各代重修增建,鼎盛時期,學田有1700餘畝,生徒達數百人,藏書達1000多冊。比較貴生的書有《朱子全書》、《性理精義》、《日講四書》等。它是一所歷史長久,規模宏敞的官辦書院,和湖南的嶽麓書院、江西的白鹿洞書院、河南商丘的睢陽書院,共稱為我國古代“四大書院”。宋代大儒程顥、程頤、司馬光、范仲淹,都在此講過學。

殿堂台基下立一石碑,用玻璃護罩,這一定是馳名中外的“名山刻石之祖”秦刻石。《泰山秦刻石》鐫刻秦始皇功德銘和秦二世詔書,為丞相李斯書寫。他以簡潔秀雅的小篆代替了當時筆畫繁贅的大篆,字跡剛勁挺拔,一掃眾家肥呆之氣,碑文共222字,後漸消滅,明嘉靖年間還尚存29字,原立在岱頂玉女池旁,後經滄桑沉淪,幾次失而復得,今唯剩10個殘字,完整者七。堪稱稀世之寶,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中峯。中峯又名玉女峯。傳説春秋時,華山隱士蕭史,善吹洞簫,優美的簫聲博得秦穆公的小女兒弄玉的愛慕,使她放棄了奢華舒適的宮廷生活,隨簫史在此隱居,多年後二人修煉成仙乘鳳而去,山上許多名勝也因此得名。有玉女洗頭盆、捨身樹等。由於這則美麗的愛情故事,華山在它博大、莊嚴、深沉之後又被賦於了一些浪漫與温柔。

墓道和四跪像

被迫班師~!第四次北伐勝利以後,形式一片大好,恢復中原指日可待。但是宋高宗,秦檜主和派下令撤回軍隊,不再北上,連發了十二道金牌,切斷了岳家軍的軍事補給,在這樣的情況下岳飛為了避免全軍覆沒無奈班師,百姓聽説班師無不下跪挽留。岳飛極其無奈。

華山古稱西嶽,是我國五嶽之一,因山峯自然排列若花狀,故得名華山。1992年12月會山被 評為全國風景名勝40佳之一。即使沒來有來過華山的朋友也會從一些有趣的神話和掌故中瞭解到一些華山的情況,如自古華山一條路”、華嶽仙掌”、沉香劈山救母”、華山論劍”,以及近代的智取華山等,這些美麗的神話傳説和故事體現了自古以來人們對華山的嚮往和崇拜。

墓道兩旁陳列着三對石刻翁仲和兩組犧牲。這最早源於《周禮》一書,説是有一種動物叫“方良”,專門吃死人的肝和腦,唯有種柏樹和塑老虎才能達到驅趕的目的,所以最早墓地上常見的是種上柏樹和塑有老虎。到了秦代,有一位將軍阮翁仲,打仗所向無敵,人們為了藉助他的勇猛以守衞墓地,所以墓地上才有了石翁仲,無論是文官,武官或者任務的數量多少都應稱為翁仲。民間還有種説法。馬,羊,虎分別代表忠,孝,節。岳飛墓地的石人石獸完全是符合宋代儀規的。石望柱上刻有古人的名聯“正邪自古有同冰炭,譭譽於今判偽真。”是著名書法家沙孟海重寫的。

好了遊客朋友們,由於時間關係,咱們今天嶽王廟的講解就到此結束,大家可以自行的參觀,半小時後我們門口集合,請注意安全,謝謝大家!

岳廟導遊詞4

中嶽廟位於太室山東南麓黃蓋峯下,在登封城東4公里處。四周羣山環繞,風景秀麗。中嶽廟原名太室祠”,始建於秦(公元前221--207年)。西漢武帝元封元年,遊嵩嶽時令祠官加增擴建,以後歷代均有擴建。唐、宋年間極盛一時。宋末至清初屢有廢興,清乾隆年間對中嶽廟進行了一次大規模重修。

現存廟制基本上保留着清代重修以後的規模,中軸線建築共十一進,中華門、遙參亭、天中閣、配天作鎮坊、崇聖門、化三門、竣極門、嵩高竣極坊、中嶽大殿、寢殿、御書樓。從中華門起全長13華里,面積十萬多平方米,是中嶽中現存宏大、保存較完整的古廟宇建築羣。

現存文物:有殿、宮、樓、閣、坊、亭、台、廊廡、門庭等古建築四百餘間,其中主要建築多為清代宮庭式樣,漢至宋代古柏三百三十五株。金石有太室闕、漢翁仲、魏碑、唐碑、宋八稜幢、宋代鐵人、宋金四狀元碑、金代中嶽廟圖碑、金代和明代鐵獅、明代五嶽真形圖碑等百餘件。除以上古建築、金石外,廟內尚存木刻道教經典版百餘塊。另有《説嵩》、《嵩岳廟史》、《龍潭寺記》等板刻千餘塊。這些歷史文物珍品為研究我國建築史、藝術史、道教史提供了寶貴的歷史資料。

[中嶽廟廟會]

每到春年農曆三月初十和秋季十月初十,傳統的中嶽廟會就拉開了序幕。會期長達10天,廟會活動豐富多彩。拴娃娃”是流行在當地的一種求子習俗。凡婚後不孕的婦女,大多都要在廟會期間參加這項活動。拴的地點一般都在中嶽廟後院的崇聖門周圍和寢殿裏。更詳細的資料參考民俗節慶:中嶽廟廟會。

[周圍景點]

中嶽廟的東鄰有盧崖寺和盧崖瀑布,西鄰有全國第一塔”之稱的嵩嶽寺塔以及古代我國四大書院之一的嵩陽書院,均可一遊。

[太室闕]

在這座廟的前方約300米處,有一座太室闕,是中嶽廟的象徵性大門。東漢元年初五年(118年)建。是漢代太室山廟前的神道闕,與少室闕、啟母闕並稱中嶽漢三闕。

太室闕高3.92米,東西兩闕相距6.75米。闕身用長方石塊壘砌而成,上部用巨石雕成四阿頂,南面刻有中嶽太室陽城”六篆字,氣勢挺拔,蒼勁有力。另有漢隸和篆、隸參半的兩段銘文,記述呂堂等人建闕的因由,是研究我國書法演變的重要實物。

闕身四面用減地平雕的技法,雕刻有人物、車騎出行、馬技、舞劍、龍、虎、玄武、象、羊頭、鬥雞、犬逐兔、蟾蜍、貓頭鷹、建築物、長青樹等畫像50餘幅,是研究漢代風俗習慣和社會生活的珍貴資料。

太室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

闕是一種裝飾建築,表示尊嚴,一般立於城、宮、門前的甬道兩旁。

[中華門]

中華門是中嶽廟的大門。沿廟宇中軸線依次而上,有遙參亭、天中閣、配天作鎮坊、崇聖門、化三門、崇高峻極坊、峻極殿、寢殿、御書樓等建築,共11進院落。

在這些建築中,最宏偉的是峻極殿,亦稱中嶽大殿。紅牆黃瓦,金碧輝煌,是中嶽廟的正殿,和北京故宮的太和殿相仿,高達20餘米,面闊9間,進深5間,面積為920平方米。

[古神庫]

在崇聖門東面有一座古神庫”。鐵人分別立於神庫四周,為鎮庫鐵人,系宋代治平元年鑄造。鐵人身高3米多,握拳振臂,怒目挺胸,形象高大威武。這是我國現存形體最大、保存最好的四個守庫鐵人,人們也稱他們為鎮廟鐵人”。這樣的鑄像,在別的寺廟是沒有的。圍繞着這四個鐵人,當地流傳傳有許多傳説和風俗。當地小孩子都到鐵人面前舉行成人儀式,據説鐵人還有祛病消災的作用。

中嶽廟的鎮廟鐵人

在中嶽廟眾多的文物古蹟中,站立在崇聖門東側的四尊鐵人顯得特別引人注目。鐵人分別立於神庫四周,為鎮庫鐵人,系宋代治平元年鑄造。鐵人身高3米多,握拳振臂,怒目挺胸,形象高大威武。這是我國現存形體最大、保存最好的四個守庫鐵人”,人們也稱他們為鎮廟鐵人”。

圍繞着這四個鐵人,當地流傳有許多傳説和風俗。一位在登封生活多年的老人介紹説, 很早以前,這鐵人是八個,一邊四個,分立在東西兩個神庫的四周。北宋末年的時候。金兵南侵,民族英雄岳飛率領愛國將士轉戰在黃河南北兩岸。後來,抗金浪潮波及到嵩山,中嶽廟的鐵人摩拳擦掌,義憤填膺。一天晚上,他們喬裝打扮,偷偷來到黃河岸邊。誰知擺渡的小船隻能坐下四個人,於是只好四個人先過,另外四個鐵人在邊等候。等擺渡的小船返回載後四個鐵人時,天色已經大亮,中嶽廟的道主派人找到黃河岸邊,把沒有過河的四個鐵人強拉硬扯綁了回來。所以,至今站立在東邊神庫周圍的四個鐵人還是一副怒目而視、壯志未酬的神態。

當地的老百姓受傳説的影響,對鐵人充滿了崇敬之情,孩子週歲時,當地人要到中嶽廟的鐵人前舉行掛鎖儀式。掛鎖前,家人把事先準備好的銅鎖或銀鎖先掛在鐵人的'臂膀上,然後讓孩子焚香磕頭。待鎖從鐵人身上取下,掛到孩子的脖子上時,就意味着鎖是鐵人送給孩子的禮物,孩子將受到鐵人的保護,以後就會平安健康。

除了掛鎖之外,當地人來到中嶽廟的鐵人前,總要有目的地撫摩一陣。據説人身體的哪個部位疼痛不適,只要摸摸鐵人與自己相同的部位,這樣,自己的病痛就會減輕甚至痊癒。

[峻極門]

峻極門又名將軍門,是中嶽廟的中心院落的大門,重修於清乾隆年間。面闊5間,進深6架,歇山式屋頂,琉璃瓦蓋頂,系清代典型的宮式建築。中門兩側,塑有兩尊高5米、腰圍4.8米的手執金斧的威武守門將軍神像,故又稱將軍門。

[嵩高峻極坊]

嵩高峻極坊位於峻極門之北14米處,因坊後即是中嶽嵩山供奉嶽神的中嶽大殿,故又稱迎神門,此坊為四柱三樓式建築,黃瓦蓋頂,系清代建築之精品。額上題嵩高峻極”四字,傳説為康熙帝御書。

[中嶽大殿]

中嶽大殿位於拜台北面,建於高約3米的大月台上,此殿的建築與北京故宮的太和殿相似,面闊9間,進深5間,面積約920平方米,重檐黃瓦,高大雄偉。殿內裝有天花板並飾有彩色繪畫以及盤龍藻井,相傳是用柏樹根雕刻而成,工藝精緻,巧奪天工。殿內神龕中央坐橡是武則天加封的中嶽大帝天中王,像高5米多,姿態雄偉。侍臣、仙童左右分立。神龕外兩側,塑有身穿盔甲,手執金瓜斧,高約6米的鎮殿將軍方碧和方相,雄偉莊重。

[拜台]

拜台即填台,磚石砌造,邊長10.97米,高1.32米。俗稱填台,為奠台或拜台。建於中嶽大殿前的中軸線上。

[東西廊房]

中嶽大殿兩側的東西廊房,與峻極門構成一座長方形的庭院,其面積約有5000平方米,是嵩山地區僅有的一處迴廊式古典建築。廊內供奉七十二司、八大朝臣、十殿閻君塑像。

[寢殿]

寢殿位於中嶽大殿之後,是天中王及天靈妃的寢宮,建制七間,歇山式建築,黃色琉璃瓦蓋頂,莊麗雄偉,僅次於大殿。正中供天中王與天靈妃塑像,侍女分立左右,兩端的神龕內,雕刻精緻的龍鳳榻上,天中王睡着,天靈妃陪坐榻旁,人稱睡爺爺,坐奶奶”。

神龕外有太監塑像。殿前月台上有日月碑分列左右。每到廟會期間,凡當地不孕的婦女都要來此求子,名曰拴娃娃”。

[黃蓋亭]

黃蓋亭位於黃蓋峯上,峯頂原為中嶽廟廟址,岳廟下遷後改作中嶽行宮。黃蓋峯原名神蓋山。後因漢武帝劉徹遊嵩嶽時,曾登此峯,武帝當時身穿大紅袍,撐起黃羅傘,如天上黃雲蓋頂,故改名為黃蓋峯。峯上現有一座重檐八角亭,黃色琉璃瓦蓋頂,三重石欄,環抱亭腳,幾棵翠柏,陪襯其旁,是夏日登山避暑的好地方。

[古柏——猴柏和鹿柏]

嵩山曾是一個被樹木覆蓋的茫茫林海,現存古樹名木一千餘株。中嶽廟內,西漢至明代種植三百多株古柏,可稱為古柏博物館。這些古柏不但樹齡長,且樹形頗奇,似猴、似羊、似鹿、似凰,千姿百態,形象逼真。上圖為鹿柏,下圖為猴柏。

岳廟導遊詞5

位於棲霞嶺南麓,初建於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原稱忠烈廟,經歷了元、明、清、民國時興時廢,代代相傳一直何存到現在。1978年重新整修,使岳廟更加莊嚴肅穆。

岳廟是歷代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場所。岳飛是南宋初抗擊金兵的主要將領,但被秦檜、張俊等人以“莫須有”罪名誣陷為反叛朝廷,陷害至死。岳飛遇害前在供狀上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岳飛遇害後,獄卒隗順冒着生命危險,揹負岳飛遺體,越過城牆,草草地葬於九曲叢祠旁。2l年後宋孝宗下令給岳飛昭雪,並以五百貫高價懸賞求索岳飛遺體,用隆重的儀式遷葬於棲霞嶺下,就是現在岳墳的所在地。嘉泰四年(1204年)即岳飛死後63年朝廷追封為鄂王。

遊人進岳廟參觀,頭門是一座二層重檐建築,巍峨莊嚴,繼而是一個天井院落,中間是一條青石鋪成的甬道,兩旁古木參天。正殿重檐中間懸着一塊“心昭天日”橫匾,是葉劍英的手筆。大殿正中是彩色岳飛塑象,身着紫色蟒袍,臂露金甲,顯示了武將的'英雄氣概。岳飛生前是無資格穿蟒袍的,因後封鄂王,所以身着蟒袍。殿兩面壁上是明代莆人洪珠寫的“盡忠報國”四個大字。座像上面懸着一塊“還我河山”的橫匾,是岳飛手跡,左右兩邊各懸一塊“碧血丹心”與“浩氣長存”橫匾,是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和已故西泠印社社長沙孟海寫的,正殿後面兩旁是岳母刺字等巨幅壁畫,展示了岳飛保衞國家的英雄業跡。

正殿西面有一組庭園,入口處有精忠柏亭,內有枯柏8段,傳説這棵柏樹原在大理寺風波亭邊上,岳飛遇害後樹就枯死了,後來就移放在岳墳邊上,稱為精忠柏。現經鑑定,此枯柏並非南宋古柏,而是屬於松柏科的植物化石,其歷史有一億二千萬年以上了。 入庭園,南北各有一條碑廊,北面碑廊陳列的是岳飛的詩詞、奏札等手跡,南面是歷代修廟的記錄以及歷代名人憑弔岳飛的詩詞。庭園中間有一石橋名精忠橋;過精忠橋便是墓闕,造型古樸,是1978年重修時按南宋的建築風格造的。墓闕邊上有一口井名忠泉。進墓闕重門就是岳飛墓園,墓道兩側有石馬石虎石羊各一對,石俑三對正中便是岳飛墓,墓碑上刻着“宋嶽鄂王墓”,左邊是岳雲墓,墓碑上刻着“宋繼忠侯岳雲墓”,兩墓保持宋代的式樣。墓前一對望柱上刻有一副對聯:“正邪自古同冰炭,譭譽於今判偽真”。墓闕後面兩側跪着今4個鑄鐵像,供人唾罵,遺臭萬年。墓闕後重門旁有對聯一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奸臣”。墓園一側,另有一組庭園,現已成岳飛紀念館,供遊人瞻仰。

岳廟導遊詞6

大家好,我是導遊小楊,歡迎來到湯陰岳飛廟,希望大家今天在我的帶領下,能夠玩的開心,玩得盡興!在玩兒的基礎上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穫。

湯陰縣有許多與岳飛有關的遺址,岳飛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受敬仰的民族英雄,岳飛廟就在縣城內的岳廟街。總面積4000多平方米,精忠坊是岳飛廟的頭間,是一座營造精美的木結構牌樓。兩側八字牆上分別刻有1.8米高的大字“忠”“孝”。

進入門檻,便見石階下跪着五具鐵鑄像,他們是當年殺害岳飛的秦檜、王氏、万俟禹、張俊、王俊。跪像背後立着一尊金銅像,怒目執劍,好像要殺這些壞蛋。兩側對聯上寫着:

“蓬頭垢面跪階前想想當年宰相”

“端面垂施臨座上看看今日將軍”。

岳飛自幼聰慧過人,喜歡詩書,年少時拜周侗老師習文練武,20歲參軍,他母親在他的後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岳飛率領軍隊抵抗金兵,屢建戰功。宋高宗和秦檜想和金兵求和,一天連下了12道金牌,命令岳飛馬上撤兵,並且解除了他的職務。最後以“莫須有”的罪名,將39歲的.愛國將領岳飛殺害於杭州。我們湯陰的人民對愛國將領、民族英雄岳飛寄予無限的敬仰之情,對秦檜等一些奸臣恨之入骨。

穿過大門,就走進雄偉的大殿。大殿高10米,氣勢宏偉。殿內正中是岳飛的彩色坐像,你看他氣宇軒昂,栩栩如生。坐像上方是貼金巨匾“還我河山”。東西兩廂房是岳飛生前的事蹟陳列館。後院是寢殿,殿內陳列着岳飛著名的書法珍品《出師表》。寢殿後面還有岳飛的子女祠。

好,朋友們,岳飛廟就為大家講解到這裏,下面請大家自由觀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隨時問我,願大家一定會不虛此行,最後都會有所收穫,滿載而歸!

岳廟導遊詞7

各位遊客:

我們現在來到的這個地方就是是嶽王廟,大家看到的這座重檐歇山頂建築就是岳廟的門樓,我們現在來看下石柱上兩邊的楹聯“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這是原國防部長張愛萍題寫得,出自於岳飛得《滿江紅》。説得是岳飛再當時二十二、三歲得時候已經獲得了節度使的榮譽,和少保得官位,但是他卻把這些看視塵與土,因為這些與自己平時堅定執着的要收復失地、報仇雪恨的壯志所比,卻是極為渺小的,後面的一句是寫的他風塵僕僕的征戰疆場的情景。在國內有三處的嶽王廟,一個就是在他的故鄉河南省湯陰縣,另外一個是在台灣的宜蘭縣,還有一個就是我們現在來到的杭州,希望大家好好遊覽,雖然岳飛是出生在河南省湯陰縣,但是他的後半生卻是在杭州度過的,這兒是岳飛遺骨真正的埋葬處。現在就讓我們進去了解下岳飛當年的英雄事蹟吧……

嶽王廟始建於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原為“智取觀音院”,現在的嶽王廟是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重建的。大家看到掛在忠烈祠重檐間的“心昭天日”橫匾,説的是當年大理寺主審官何鑄等人嚴刑拷打岳飛,逼他在已經擬好的假供上畫押,岳飛裂裳袒背,背上的“精忠報國”四個大字,深入肌膚,滿腔悲憤,連書寫到“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連何鑄等人也大為感動,這位偉大的民族英雄的精忠報國之心,可昭天日,萬古不朽,葉劍英元帥為此故親自改寫這塊橫匾。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岳飛的座像,高4.54米,大家看岳飛頭戴紅纓帥盔,身穿紫色蟒袍,臂露金甲,足登武靴,右手握拳,右手按劍,態度嚴正,英氣勃勃,令人肅然起敬。在座像的上端懸掛着岳飛手寫的橫匾“還我河山”四字,這是岳飛畢生為之奮鬥的目標,不禁讓人想起當年岳飛和他的岳家軍高吟《滿江紅》的英雄氣概。岳飛的故事,幾乎是家喻户曉的。在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岳飛生在河南省湯陰縣的一個農家,相傳,在他出生的`時候,剛好有隻大鳥從屋頂上飛鳴而過,因而取名為飛,字鵬舉。他從小在母親的教導下,時時不忘盡忠報國,在老師周侗的指導下,武藝日漸精通,從軍後,因作戰英勇,常常出奇制勝,在長期的抗金戰鬥中,建立了一支紀律嚴明的抗金隊伍――岳家軍。最後因為與宋高宗、秦檜等人的政策不能相容,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年僅39歲。他的長子岳雲、部將張憲同一天被害於眾安橋,家屬全部流放到嶺南。

“勤奮學習”説的是岳飛自由好學,喜歡讀《孫子兵法》等書,愛聽歷史眾的英雄人物的故事,況且身體強健,小的時候就能拉開150多公斤的強弓,開始向陳廣學習武藝,後來又跟周侗學射箭,練就了奮勇殺敵的本領;

“岳母刺字”講的是岳飛早年喪妻,全部都是由母親撫養長大的,在靖康之變,金兵入侵,微欽二帝被俘虜的時候,岳母送他去參軍,臨別籤,微了讓岳飛牢記愛國家、愛人民,在岳飛身上刺下了“盡忠報國”四字;

“收復健康”説的是在建炎三年(1129年)冬天,金兵大舉南侵,岳飛率領部隊移注到宜興,第二春天,岳飛從宜興出擊迎戰,連戰連勝,斬敵數千,一舉收復健康(就是現在的南京);

“聯結河朔”朔的是岳飛善於團結抗金力量,紹興二年(1132年),制定了聯結河朔忠義民兵共同抗金的方針,各路民兵向後投靠,成了岳家軍的骨幹和主體,在抗金的戰場上們收買叛徒,製造“謀反”證據,以“莫須有”之罪,誣陷岳飛下雨,紹興十一年(1142年)一月二十七日,岳飛被害於臨安大理寺獄中的風波亭,釀成了千古奇冤;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精忠柏亭”,這個看上去只有半個的亭子,民間有寓意為南宋只有半壁江山的説法,亭內陳列的八段柏樹的化石,據傳説是伸展在風波亭畔的一株大柏樹,岳飛在風波亭被害後,這株柏樹也跟着枯萎了,變為化石,已經600多年了,後人把這些化石收集起來,建亭陳列,讓它永遠陪着岳飛的忠魂,其實,這幾段的化石並不是南宋的古柏樹,是一種松柏科植物的化石,其實年齡要比南宋古柏大得多了,大概有1.2億年以上吧,古深惡學上稱為“硅化石”; 我相信細心得朋友還是會發現,柏樹化石都是沒有樹皮得,顯得十分得光滑。這裏還留有一段傳説呢?傳説當年太平天國反抗腐敗得清朝,攻入杭州後,不少士兵突然生起病來了,由於請醫無效,很快得傳染到了全軍,忠王李秀成十分着急,但是又苦思無計,不覺伏案昏昏睡去,在朦朧忠,一陣陰風過後,只見前面站着一位頭戴金盔、身穿白袍得威武將軍,只説了“若要兵將省痊癒,請上風波取樹皮”得兩句話,用力一推,李秀成驚醒過來,就立即派人往風波亭取來樹皮熬藥,將士們喝了以後果然藥到病除。不久,清軍也得了同樣得病,他們爭先恐後得取來了樹皮熬藥,結果當然是越喝病越重了,所以,老百姓們都説:“是嶽老爺又顯靈了”這些都反映了人們對岳飛得仰慕之心和懷念之情。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座墓是1979年按南宋風格設計的,墓碑上寫着“宋嶽鄂王墓”五字,鄂王是宋寧宗於嘉泰四年(1204年)岳飛被害63年後追封的,左側是岳雲的墓,墓碑上寫着“宋繼中侯岳雲墓”七字。“繼中侯”是宋寧宗在嘉定四年(1211年)追封的,恰逢岳雲被害70週年。在墓道兩旁陳列的是三對明代的石刻翁仲和兩組犧牲(馬、羊、虎),這個是源於《周禮》的書忠説到要驅趕一種名叫“方良”的動物,唯有種柏樹和塑老虎才能達到目的。到了秦代的時候,因有一位將軍叫阮翁仲的,打仗所向無敵,人們為藉助他的勇猛用以守衞墓地,所以墓地才有石翁仲和犧牲;其實,從封建等級的制度來看,宋代有過規定,三品以上的官員墳前只能有石人、石虎、石羊、石望柱各一對。現在的石望柱是現在重修的,上面刻有古人的明聯“正邪自古同冰炭,譭譽於今判偽真”,是由註明的書法家沙孟海先生重寫的。

現在我們看到兩側鐵欄柵內的鑄鐵像就是當時謀害岳飛的主兇,在這四個人中,秦檜是宋高宗的宰相,謀害岳飛的主兇,王氏是秦檜的妻子,傳説在秦檜苦於找不到證據,不敢貿然下毒手的時候,惡毒的王氏想出了“莫須有”的罪名,並説到“縛虎容易縱虎難”促使秦檜最終下決心殺害岳飛。万俟卨是南宋的主持,他秉承秦檜意圖,嚴刑逼供,編造假供詞等手段,製造了千古奇冤。而張俊雖然是南宋降臨,出於私人的利益,為了誣陷岳飛,故意誘使岳飛部將作偽證,終於使岳飛深陷囹圄,這四個奸臣的滔天罪行,遭到了歷代人民的唾棄,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長跪在民族英雄岳飛的墓前,真是遺臭萬年了,就像墓闕門上寫的那樣“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這副楹聯出自於陸維釗先生手筆的,道出了百姓們愛恨分明的心聲。我們的參觀就到這裏結束了,接下來你們可以去拍照或者再好好的看下。

岳廟導遊詞8

歡迎大家來到這裏,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岳廟位於西湖西北角的嶽湖畔,始建於公元1221年,是為紀念南宋民族英雄岳飛而建的。內有忠烈廟、啟忠祠和岳飛墓。

忠烈廟內的'岳飛塑像,上懸“還我河山”巨匾為岳飛手跡。啟忠祠原祀岳飛父母、妻兒,現闢為岳飛紀念館,陳列岳飛的生平事蹟。

岳飛墓園在忠烈祠西側,墓碑刻有“宋嶽鄂王墓”字樣。旁有其子岳雲墓。墓前建有墓闕,闕前照壁上鐫“盡忠報國”四字。

墓道兩側有明代刻存的文武俑、石馬、石虎和石羊;墓道階下有陷害岳飛的四個奸臣秦檜、王氏、万俟咼、張俊跪像,反翦雙手,長跪於地。墓闕門框上鐫有石刻楹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墓園內有南北碑廊,陳列着岳飛手跡和後人憑弔岳飛的詩詞碑刻127塊,具有重要的文史價值。1961年,岳飛墓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岳廟導遊詞9

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的杭州做客,今天我們參觀的是岳飛廟。

岳飛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受敬仰的民族英雄,他的家鄉就在本市湯陰縣。從京廣鐵路湯陰站下車,一出站,即可望見雄居於花崗巖基石上的岳飛銅像。

湯陰縣有許多與岳飛有關的遺址,岳飛廟就在縣城內。岳飛廟始建年代不詳,現址為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重建,面積為4000多平方米,殿宇近百間。精忠坊是岳飛廟的頭間,為一座營造精美的木結構牌樓。兩側八字牆上刻有1.8米高的兩側大字“忠”、“孝”。進入門檻,便見石階下跪着五具鐵鑄像,即當年殺害岳飛的秦檜、王氏、万俟禹、張俊、王俊。跪像背後立一尊金銅像,怒目執劍,對秦檜等人呈居高臨下鎮壓之勢。兩側楹聯上寫着:

“蓬頭垢面跪階前想想當年宰相

端冕垂施臨座上看看今日將軍”

出身於農民家庭的岳飛是南宋著名軍事家、抗金名將。他自幼聰慧過人,喜歡詩書;少時拜師習武,20歲從軍,其母曾在他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字。岳飛率軍抗摯金兵,六戰六捷,屢建戰功。宋高宗卻夥同奸相秦鬆一心與金求和,一天連下12道金牌,強令岳飛撤兵,並解除了他的職務。最後以“莫須有”的罪名,將39歲的岳飛殺害於杭州。家鄉人民對岳飛寄予無限的.敬仰之情,對秦檜等奸臣恨之入骨。

岳飛廟內,碑碣林立。東西小院中各有亭子一座,東為“肅瞻”,西曰“觀光”。院中碑刻近300通,是中原地區一個較大的書法、文學藝術寶庫。

穿過儀門,由御碑亭北望,即為雄偉莊嚴的大殿。大殿高10米,氣勢恢宏。殿內正中是岳飛的彩色座像,氣宇軒昂,栩栩如生。座像上方為貼金巨匾“還我河山”。

東西廂房為岳飛生平事蹟陳列館。後院為寢殿,殿內陳列着岳飛著名的書法珍品《出師表》石刻。寢殿後還有岳雲祠、四子祠、岳珂祠、孝娥祠等

好,遊客朋友們,岳飛廟就為大家講解到這兒,謝謝各位的支持!

岳廟導遊詞10

靖江的岳廟原為生祠,建於岳飛在世之時。聞名遐邇的岳飛故鄉河南湯陰的岳廟、杭州西湖的岳廟,均在岳飛死後興建,因而靖江的.岳廟恐是天下最早的岳廟了。嶽王廟,正中大殿名思嶽殿,宋式建築,敦重莊嚴。兩邊抱柱檻聯鐫刻的是“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字體端麗秀逸。岳飛坐像置於殿中,頭戴紅纓帥盔,身着紫色蟒袍,臂露金甲,足履武靴。神態英武,表情肅穆,彷彿決戰前夕凝神苦思,又像察訪民情後憂心似焚,令人倍感親切。兩側是岳飛八稗將之立像,也都栩栩如生。後殿為思嶽軒,岳飛像碑立於其中,李綱、韓世忠的詩文鑲於外壁。

迴廊環抱二殿,嵌有詞碑、詩碑和岳飛手書《前出師表》之石刻等。據《宋史》載:“詔飛還守通、泰,有旨可守即守,如不可,但於沙洲保護百姓,伺機掩擊。飛以泰無險可恃,退保柴墟,戰於南霸橋,金大敗。渡百姓於沙上,飛以精騎二百殿,金兵不敢近。”通,即南通;泰,即泰州;沙洲、沙上,即馬馱沙;百姓是指江淮難民。這些難民,就是當今許多靖江人的祖先。至於民間傳説,則更為感人。據説南宋皇帝趙構與宰相秦檜狼狽為奸,欲與金兵請和,把精忠報國的岳飛視為眼中釘,一日連發12道金牌,急詔岳飛回京(杭州)。中原百姓依依不捨,擔心金兵再犯,重入水火,意欲跟隨岳飛撤離。

岳飛愛民如子,豈忍拒絕?於是帶難民一同南下。當他們千里迢迢來到揚子江邊的馬馱沙時,岳飛徹夜難眠,便起身踱出帳篷,借一彎冷月察看四方。他見此處負江阻海,襟越銜吳,確是一方要地;雖然荒草萎妻,卻有山有水,宜糧宜桑,分明是大江懷中的一顆明珠!一時欣喜,不覺曉露已濕鬚眉。翌日,岳飛召集百姓説:“你們不要隨我渡江南下了,就在這裏落腳謀生吧!別看它眼下荒蕪,將來定是魚米之鄉!我願這裏八百年無水災,八百年無旱災,八百年無兵災。”嶽元帥的活豈能不聽?從此,百姓們便在這裏安家落户,繁衍生息。岳飛一走,百姓感恩戴德,祈望他長命百歲,遂造祠堂,這塊地方後來成了集鎮,便叫生祠堂或生祠鎮。傳説雖然與史實不盡相合,但卻為史實寫意傳神。無論史實還是傳説,都表明靖江與岳飛血肉相連。而千百年來,岳廟之屢建,更表達了我們祖先對岳飛恩德之感念,如揚子江水,奔流不息。如今的岳廟是第三次重建,三次重建均由劉國鈞資助。第一次重建是1932年,可惜1938年毀於日寇炮火。

1962年,劉國鈞回故里憑弔岳廟廢墟,提出再建,並決定將廟址由鎮東思嶽橋畔遷至現址。再建之岳廟中卻首當其難。1978年春回大地,已屆耄耋之年的劉國鈞臨終前對子女説:一定要把家鄉的岳廟修好!其子女劉漢棟、劉碧如遵其遺囑,於1985年捐資三建岳廟。

岳廟導遊詞11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看到這座重檐歇山頂建築就是嶽王廟的門樓。石柱上“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的楹聯是原國防部長張愛萍題寫的,出自於岳飛的詞作《滿江紅》。

嶽王廟始建於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原為“智果觀音院”舊址,後改為“褒忠衍福禪寺”,明代景泰年間改稱“忠列廟”,現存建築為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重建。1979年進行了全面整修,歷時一年,花費人力5.6萬工,耗資40萬元人民幣。門樓右側的碑記記載了當時重修時的情況。

進入岳廟的庭院,便是長22.88米的石鋪甬道,直通忠烈祠大殿。兩側分別是東廡和西廡,東廡是祭祀烈文侯張憲的,西廡是祭祀輔文侯牛皋的,可惜都已移作它用了。張憲和牛皋都是岳飛的部將,跟隨岳飛轉戰南北,戰功卓著,但他倆先後也被秦檜所害。張憲墓在仙姑山下,牛皋墓在棲霞嶺上,它們和岳飛一樣,同為湖山增輝。

忠烈祠是嶽王廟的主體建築。重檐間懸掛着一塊“心昭天日”橫匾,説的是當年大理寺主審官何鑄等人嚴刑拷打岳飛,逼他在預擬的假供上畫押,岳飛裂裳袒背,背上刺有“盡忠報國”四個大字,深入膚理,滿腔悲憤之中,連書“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字,連何鑄等人也大為感動。這位偉大的民族英雄的精忠報國之心,可昭天日,萬古不朽。葉劍英元帥為此故親自改寫成這塊橫匾。

大殿正門兩側和內廊柱上,鐫刻着許多楹聯,表達了人們對愛國英雄的無比愛戴,對昏君奸佞的無限憤怒。進入約400平方米的正殿,正面看到的就是岳飛的坐像,高4.54米。只見岳飛頭戴紅纓帥盔,身着紫色蟒袍,臂露金甲,足登武靴,右手握拳,左手按劍,雙目正視,態度嚴正,英氣勃勃,鬥志昂揚,令人肅然起敬。在坐像上端,懸掛着岳飛手書“還我河山”四字橫匾,它是這位民族英雄畢生為之奮鬥的目標。此時此刻,不禁令人想起當年岳飛和他的岳家軍高吟《滿江紅》的英雄氣概。

岳飛的故事,幾乎是家喻户曉的。崇寧二年(1103年),岳飛出生於河南省湯陰縣一個普通的農家。相傳,他誕生時,恰有大鳥從房上飛鳴而過,因而取名為飛,字鵬舉。他從小在母親的訓導下,時時不忘“盡忠報國”,並在名師周侗指導下,武藝日見精通。宣和四年(1122年)從軍,因作戰勇敢,常用出奇制勝,深得名將宗澤讚賞。在長期的抗金戰鬥中,建立起一支紀律嚴明、精悍善戰的抗金隊伍——岳家軍。岳飛堅持抗戰,力圖收復失地,是符合民族利益的,但卻與宋高宗、秦檜所堅持的議和投降政策不能相容,最後被秦檜以“莫須有”罪名殺害,年僅39歲。他的長字岳雲、部將張憲同日被害於眾安橋,家屬全部流放到嶺南。

在大殿後面的牆上,繪有1981年創作的八幅大型彩色壁畫,忠實地記錄了這位民族英雄氣壯山河的一生。下面我們按照時間順序來講解一下:“勤奮學習”講的是,岳飛自幼好學,喜讀《孫子兵法》等書,愛聽歷史英雄人物故事,少年時就能拉開150多公斤的強弓。

他先向陳廣習武,後跟周侗學射,練就了奮勇殺敵的本領。“岳母刺字”講的是,岳飛早年喪父,全仗母親撫育。靖康之變,金兵入侵,徽、欽二帝被俘,北宋滅亡。岳母送子參軍,臨行前,岳母為了讓岳飛牢記愛國家、愛人民,在岳飛背上刺下了“盡忠報國”四字。“收復建康”講的是,建炎三年(1129年)冬,金兵大舉南侵,岳飛率部移駐宜興。第二年春,岳飛從宜興出擊迎戰,連戰連勝,斬敵數千,繳物萬件,一舉收復建康(今南京)。“聯結河朔”講的是,岳飛善於團結抗金力量。紹興二年(1132年),制定了聯結河朔忠義民兵共同抗金的方針,各路民兵先後投歸,成了岳家軍的骨幹和主體,在抗金戰場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還我河山”講的是,紹興三年(1133年),岳飛任江南西路舒蘄州制置使,從臨安返江州(今江西九江)途中,登高遠眺,北望故土,激情滿懷,無限感慨,寫下了“還我河山”四字,抒發了驅逐金兵、收復失地的壯志。“郾城大捷”講的是,紹興十年(1140年)七月,金兀朮調集精兵,向郾城作殊死進攻。岳飛出城迎戰,全軍將士手持刀斧,衝入敵陣,上斬敵首,下砍馬足,金兵大敗,狼狽潰逃,岳家軍乘勝追擊,先鋒部隊直達朱仙鎮,距汴京22.5公里。

岳家軍凱旋,百姓敲鑼打鼓歡慶祝捷。“被迫班師”講的是,紹興十年(1140年),岳飛北伐取得重大勝利,高宗趙構苟安乞和,與秦檜共同策劃,一日內連下12道金牌,岳飛扼腕而泣,仰首悲歎“十年之功,毀於一旦”,被迫班師。歸途中,中原父老遮道慟哭,訴苦攔師。“風波冤獄”講的是,高宗、秦檜在加緊乞和的同時,陰謀陷害岳飛。他們收買叛徒,製造“謀反”證據,以“莫須有”之罪,誣陷岳飛下獄。紹興十一年(1141年)一月二十七,岳飛被害於臨安大理寺獄中的`風波亭,釀成了千古奇冤。

最後請大家看一下大殿頂上的天花板,繪有“百鶴圖”。這300餘隻姿態不同的白鶴,飛翔於蒼松翠柏之中,象徵着岳飛的浩然正氣和堅貞的性格。

各位遊客,現在大家看到的是“精忠柏亭”。這看上雲僅剩半個的亭子,民間有喻意南宋只有半壁江山之説。亭內陳列八段柏樹的化石,據傳是生長在風波亭畔的一株大柏樹。岳飛在風波亭被害後,這株柏樹也跟着枯萎,變為化石,僵而不倒達600餘年。後人把這些化石懼起來,建亭陳列,讓它永遠陪伴着岳飛的忠魂。其實,這幾段化石並不是南宋古柏,是一種松柏科植物的化石,其年齡要比南宋古柏大得多,約在1.2億年以上,古生物學上稱為“硅化木”。

細心的朋友還會發現,柏樹化石都沒有樹皮,顯得十分光滑。這還留有一段傳説呢!當年太平天國反抗腐敗的清朝政府,攻入抗州後,不少士兵突然生起病來,由於請醫無效,很快傳染到全軍。忠王李秀成十分着急,但又苦思無計,不覺伏案昏昏睡去。在蒙朧中,一陣陰風過後,只見案前站着一位頭戴金盔、身穿白袍的威武將軍,只説了“若要兵將身痊癒,請上風波取樹皮”兩句話,用力一推,李秀成驚醒過來。他立即派人往風波亭取來樹皮熬藥,眾將士喝了以後果然藥到病除。不久,清軍也得了同樣的病,爭先恐後地取來樹皮熬藥,結果當然是越喝病越重了。所以,老百姓高興地説:“是嶽老爺又顯聖了”。這些都反映了人們對岳飛的仰慕之心和懷念之情。

在岳飛墓前甬道的南北兩廊,共陳列了碑石125方。北廊是岳飛手書的墨跡刻石、奏摺、表章等,最為著名的是《滿江紅》詞和岳飛錄寫的前後《出師表》等。南廊為歷代名人憑弔岳飛詩詞和岳廟歷次重修的歷史文獻。其中明代書畫家文徵明的《滿江紅》詞,尖鋭地指出高宗是謀殺岳飛的主謀人。院落東面照壁上,有“精忠報國”四個硃紅大字,是明人洪珠所書。請注意這個國字恰恰少了一點,是當時南宋國土尚不完整,所以洪珠才故意漏寫了這一點。穿過院落,就是岳飛墓闕,前面的小拱橋叫“精忠橋”,橋側一小井,名“忠泉”。進入門樓,便來到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岳飛墓。

岳飛被害後,大理寺有個名叫隗順的獄卒,出於義憤,冒死偷出岳飛的遺體,埋葬於錢塘門外九曲叢祠旁(今杭州昭慶寺附近),又用玉環為陪殉,墓前種了兩株枯樹,立一塊“賈宜人墓”碑,既作為標誌,又用以遮人耳目。後來宋孝宗下詔恢復岳飛官職,並以禮改葬岳飛遺骸於現址,時距岳飛被害之日已21年了。那時,隗順早已不在人世,但他臨死前把營葬岳飛經過和葬地詳細告訴兒子。因此,人們才準確無誤地找到這位含冤屈死的英雄的遺骸。

現在這座古樸的墓闕是1979年整修時按南宋格設計的。岳飛墓坐西朝東,墓上封土圓形,用條石砌磚圈,泥頂上青草離離。墓前有石欄圍護,墓碑上書“宋嶽鄂王墓”五字。鄂王是宋寧宗於嘉泰四年(1204年)岳飛被害63年後追封的。左側為岳雲的墓,墓碑上書“宋繼忠侯岳雲墓”七字。“繼忠侯”是宋寧宗於嘉定四年(1211年)追封的,恰逢岳雲被害70週年。

墓道兩旁陳列三對明代石刻翁仲和兩組犧牲(馬、羊、虎)。這是源於《周禮》一書,説是要驅趕一種名叫“方良”的動物,唯有種柏樹和塑老虎才能達到目的。到了秦代,有一位將軍阮翁仲,打仗所向無敵,人們為藉助他的勇猛用以守衞墓地,所以墓地才有石翁仲和犧牲。民間還有一種説法:馬、羊、虎、狗分別代表忠、孝、節、義,岳飛墓前缺少狗(義),是因為他曾鎮壓過農民起義。其實,從封建等級制度來看,宋代有過規定,三品以上官員墳前只能有石人、石虎、石羊、石望柱各一對。現在的石望柱是最近重修的,上面刻有古人的名聯“正邪自古同冰炭,譭譽於今判偽真”,由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先生重書。整個墓園古柏森森,氣象肅穆,令人肅然起敬。

各位遊客,請回頭年看墓闕下門洞兩側鐵柵欄內,面對嶽墓、反剪雙手跪着的便是遭萬代唾罵的秦檜、王氏、万俟卨、張俊四個奸賊的鑄鐵像。自明正德八年(1513年)以來,已經歷過八次補毀、九次重鑄。四奸人中秦檜是宋高宗的宰相,謀害岳飛的主兇。王氏是秦檜的妻子,傳説在秦檜苦於找不到證據,不敢貿然下毒手,猶豫不決、危坐終日之際,惡毒的王氏想出了“莫須有”罪名,並慫恿説“縛虎容易縱虎難”,促使秦檜最終下決心殺害岳飛。万俟卨、是南宋大理寺的主持,他秉承秦檜意圖,用嚴刑逼供、編造假供詞等手段,製造了千古奇冤。而張俊雖是南宋將領,出於私人的利益,為了誣陷岳飛,故意誘使岳飛部將作偽證,終於使岳飛身陷囹圄。這四個奸臣的滔天罪行,激起了老百姓的切齒痛恨,遭到了歷代人民的唾棄,他們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長跪在民族英雄岳飛墓前,真是遺臭萬年了。就像墓闕門框上寫的那樣:“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這副非隸非篆、出自陸維釗先生手筆的楹聯,道出了百姓們愛憎分明的心聲。

各位遊客,參觀了岳廟和嶽墓後,或許會給大家留下幾許惆悵,幾分思索,或許您還沉浸在滿腔悲憤之中。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歷史的悲劇已離我們遠去。但是,岳飛抗金救國的功績是永存的,尤其是岳飛的愛國主義精神將千秋萬代留傳下去,也將永遠激勵我們各們朋友投身於偉大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之中。

岳廟導遊詞12

杭州嶽王廟位於西湖西北角,北山路西段北側。 嶽王廟是歷代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場所。嶽王廟始建於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明景泰年間改稱“忠烈廟”,經歷了元、明、清、民國時興時廢, 代代相傳一直何存到現在。

南北各有一條碑廊,北面碑廊陳列的是岳飛的詩詞、奏札等手跡,南面是歷代修廟的記錄以及歷代名人憑弔岳飛的詩詞。庭園中間有一石橋名精忠橋;過精忠橋便是墓闕,造型古樸,是1978年重修時按南宋的建築風格造的`。

墓闕邊上有一口井名忠泉。進墓闕重門就是岳飛墓園,墓道兩側有石馬石虎石羊各一對,石俑三對正中便是岳飛墓,墓碑上刻着“宋嶽鄂王墓”,左邊是岳雲墓,墓碑上刻着“宋繼忠侯岳雲墓”,兩墓保持宋代的式樣。墓前一對望柱上刻有一副對聯:“正邪自古同冰炭,譭譽於今判偽真”。

墓闕後面兩側分列秦檜等4人的鑄鐵跪像,供人唾罵,遺臭萬年。墓闕後重門旁有對聯一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奸臣”。墓園一側,另有一組庭園,現已闢成岳飛紀念館,供遊人瞻仰。

岳廟導遊詞13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來到的這個地方就是是嶽王廟,大家看到的這座重檐歇山頂建築就是岳廟的門樓,我們現在來看下石柱上兩邊的楹聯“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這是原國防部長張愛萍題寫得,出自於岳飛得《滿江紅》。説得是岳飛再當時二十二、三歲得時候已經獲得了節度使的榮譽,和少保得官位,但是他卻把這些看視塵與土,因為這些與自己平時堅定執着的要收復失地、報仇雪恨的壯志所比,卻是極為渺小的,後面的一句是寫的他風塵僕僕的征戰疆場的情景。

在國內有三處的嶽王廟,一個就是在他的故鄉河南省湯陰縣,另外一個是在台灣的宜蘭縣,還有一個就是我們現在來到的杭州,希望大家好好遊覽,雖然岳飛是出生在河南省湯陰縣,但是他的後半生卻是在杭州度過的,這兒是岳飛遺骨真正的埋葬處。現在就讓我們進去了解下岳飛當年的英雄事蹟吧……

嶽王廟始建於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原為“智取觀音院”,現在的嶽王廟是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重建的。大家看到掛在忠烈祠重檐間的“心昭天日”橫匾,説的是當年大理寺主審官何鑄等人嚴刑拷打岳飛,逼他在已經擬好的假供上畫押,岳飛裂裳袒背,背上的“精忠報國”四個大字,深入肌膚,滿腔悲憤,連書寫到“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連何鑄等人也大為感動,這位偉大的民族英雄的精忠報國之心,可昭天日,萬古不朽,葉劍英元帥為此故親自改寫這塊橫匾。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岳飛的座像,高4.54米,大家看岳飛頭戴紅纓帥盔,身穿紫色蟒袍,臂露金甲,足登武靴,右手握拳,右手按劍,態度嚴正,英氣勃勃,令人肅然起敬。在座像的上端懸掛着岳飛手寫的橫匾“還我河山”四字,這是岳飛畢生為之奮鬥的目標,不禁讓人想起當年岳飛和他的岳家軍高吟《滿江紅》的英雄氣概。岳飛的故事,幾乎是家喻户曉的。在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岳飛生在河南省湯陰縣的一個農家,相傳,在他出生的時候,剛好有隻大鳥從屋頂上飛鳴而過,因而取名為飛,字鵬舉。

他從小在母親的教導下,時時不忘盡忠報國,在老師周侗的指導下,武藝日漸精通,從軍後,因作戰英勇,常常出奇制勝,在長期的抗金戰鬥中,建立了一支紀律嚴明的抗金隊伍――岳家軍。最後因為與宋高宗、秦檜等人的政策不能相容,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年僅39歲。他的長子岳雲、部將張憲同一天被害於眾安橋,家屬全部流放到嶺南。

“勤奮學習”説的是岳飛自由好學,喜歡讀《孫子兵法》等書,愛聽歷史眾的英雄人物的故事,況且身體強健,小的時候就能拉開150多公斤的強弓,開始向陳廣學習武藝,後來又跟周侗學射箭,練就了奮勇殺敵的本領;

“岳母刺字”講的是岳飛早年喪妻,全部都是由母親撫養長大的,在靖康之變,金兵入侵,微欽二帝被俘虜的時候,岳母送他去參軍,臨別籤,微了讓岳飛牢記愛國家、愛人民,在岳飛身上刺下了“盡忠報國”四字;

“收復健康”説的是在建炎三年(1129年)冬天,金兵大舉南侵,岳飛率領部隊移注到宜興,第二春天,岳飛從宜興出擊迎戰,連戰連勝,斬敵數千,一舉收復健康(就是現在的南京); “聯結河朔”朔的是岳飛善於團結抗金力量,紹興二年(1132年),制定了聯結河朔忠義民兵共同抗金的'方針,各路民兵向後投靠,成了岳家軍的骨幹和主體,在抗金的戰場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還我河山”朔的是,紹興三年(1133年),岳飛仁江南西陸的制置使,從臨安返回江州(現在的江西九江)的途中,登高遠眺,北望故土,無限感慨的寫下了“還我河山”四字,抒發了驅逐金兵,收復失地的壯志;

“郾城大捷”説的是紹興十年(1140年)七月,金兀朮調集精兵,向郾城誅死進攻,岳飛出城迎戰,金軍將士手持刀斧,衝入敵人的陣地,上斬敵首,下砍馬足,金兵大敗,狼狽逃跑,岳家軍乘勝追擊,先鋒部隊直達朱仙鎮,岳家軍凱旋而歸,老百姓們敲鑼打鼓的歡慶祝捷;

“被迫班師”説的是紹興十年(1140年)。岳飛北伐取得了重大的勝利,高宗趙構苟安乞和,與秦檜一起策劃,一天內連續下了12道金牌,岳飛扼腕而泣,仰首悲歎到“十年之功,毀於一旦”,被迫班師,途中,中原父老遮道大哭,訴苦攔師;

“風波冤獄”説的是,高宗、秦檜在加緊乞和的同時,陰謀的陷害岳飛,他們收買叛徒,製造“謀反”證據,以“莫須有”之罪,誣陷岳飛下雨,紹興十一年(1142年)一月二十七日,岳飛被害於臨安大理寺獄中的風波亭,釀成了千古奇冤;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精忠柏亭”,這個看上去只有半個的亭子,民間有寓意為南宋只有半壁江山的説法,亭內陳列的八段柏樹的化石,據傳説是伸展在風波亭畔的一株大柏樹,岳飛在風波亭被害後,這株柏樹也跟着枯萎了,變為化石,已經600多年了,後人把這些化石收集起來,建亭陳列,讓它永遠陪着岳飛的忠魂,其實,這幾段的化石並不是南宋的古柏樹,是一種松柏科植物的化石,其實年齡要比南宋古柏大得多了,大概有1.2億年以上吧,古深惡學上稱為“硅化石”;

我相信細心的朋友還是會發現,柏樹化石都是沒有樹皮得,顯得十分得光滑。這裏還留有一段傳説呢?傳説當年太平天國反抗腐敗得清朝,攻入杭州後,不少士兵突然生起病來了,由於請醫無效,很快得傳染到了全軍,忠王李秀成十分着急,但是又苦思無計,不覺伏案昏昏睡去,在朦朧忠,一陣陰風過後,只見前面站着一位頭戴金盔、身穿白袍得威武將軍,只説了“若要兵將省痊癒,請上風波取樹皮”得兩句話,用力一推,李秀成驚醒過來,就立即派人往風波亭取來樹皮熬藥,將士們喝了以後果然藥到病除。不久,清軍也得了同樣得病,他們爭先恐後得取來了樹皮熬藥,結果當然是越喝病越重了,所以,老百姓們都説:“是嶽老爺又顯靈了”這些都反映了人們對岳飛得仰慕之心和懷念之情。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座墓是1979年按南宋風格設計的,墓碑上寫着“宋嶽鄂王墓”五字,鄂王是宋寧宗於嘉泰四年(1204年)岳飛被害63年後追封的,左側是岳雲的墓,墓碑上寫着“宋繼中侯岳雲墓”七字。“繼中侯”是宋寧宗在嘉定四年(1211年)追封的,恰逢岳雲被害70週年。在墓道兩旁陳列的是三對明代的石刻翁仲和兩組犧牲(馬、羊、虎),這個是源於《周禮》的書忠説到要驅趕一種名叫“方良”的動物,唯有種柏樹和塑老虎才能達到目的。到了秦代的時候,因有一位將軍叫阮翁仲的,打仗所向無敵,人們為藉助他的勇猛用以守衞墓地,所以墓地才有石翁仲和犧牲;其實,從封建等級的制度來看,宋代有過規定,三品以上的官員墳前只能有石人、石虎、石羊、石望柱各一對。現在的石望柱是現在重修的,上面刻有古人的明聯“正邪自古同冰炭,譭譽於今判偽真”,是由註明的書法家沙孟海先生重寫的。

現在我們看到兩側鐵欄柵內的鑄鐵像就是當時謀害岳飛的主兇,在這四個人中,秦檜是宋高宗的宰相,謀害岳飛的主兇,王氏是秦檜的妻子,傳説在秦檜苦於找不到證據,不敢貿然下毒手的時候,惡毒的王氏想出了“莫須有”的罪名,並説到“縛虎容易縱虎難”促使秦檜最終下決心殺害岳飛。万俟卨是南宋的主持,他秉承秦檜意圖,嚴刑逼供,編造假供詞等手段,製造了千古奇冤。

而張俊雖然是南宋降臨,出於私人的利益,為了誣陷岳飛,故意誘使岳飛部將作偽證,終於使岳飛深陷囹圄,這四個*臣的滔天罪行,遭到了歷代人民的唾棄,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長跪在民族英雄岳飛的墓前,真是遺臭萬年了,就像墓闕門上寫的那樣“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這副楹聯出自於陸維釗先生手筆的,道出了百姓們愛恨分明的心聲。我們的參觀就到這裏結束了,接下來你們可以去拍照或者再好好的看下。

岳廟導遊詞14

岳廟,多稱為嶽王廟,位於西湖棲霞嶺南麓,始建於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初稱“褒忠衍福禪寺”,明天順間改額“忠烈廟”;因岳飛追封鄂王而稱嶽王廟,歷代迭經興廢,現存格局於清代重建後形成,分為墓園、忠烈祠、啟忠祠三部分。墓園坐西向東,忠烈祠和啟忠祠坐北朝南;嶽王廟大門,正對西湖五大水面之一的嶽湖,墓廟與嶽湖之間,高聳着“碧血丹心”石坊,寄託炎黃子孫對愛國英雄的敬仰之情。現岳飛墓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忠烈祠有門樓、正殿各一,配殿二,殿前庭園空曠,古木蕭森。正殿為重檐歇山頂,檐間“心昭日月”匾額是葉劍英元帥於1979年嶽王廟重建時題書的。正殿兩側壁有明代浙江參政洪珠題寫的“精忠報國”四個大字,正殿中間為岳飛塑像,原是戴冕旒的帝王形象,““””時被毀。現在武將裝束的坐像高4.54米,頭戴帥盔,身披戰袍。像前高懸“還我河山”匾,傳為岳飛手跡。

杭州嶽王廟位於西湖西北角,北山路西段北側。重檐歇山頂,檐間"心昭天日"匾額是葉劍英元帥於1979年嶽王廟重建時題書的。正殿西側壁有明代浙江參政洪珠題寫的"盡忠報國"四個大字,正殿中間為岳飛塑像,原是戴冕旒的帝王形象,"“”"時被毀。現在武將裝束的坐像高4.54米,頭戴帥盔,身披戰袍。像前高懸"還我河山"匾,傳為岳飛手跡。

配殿啟忠祠,原祀岳飛父母,今改作岳飛抗金史蹟陳列室。嶽墓,也稱岳墳。岳飛被害後,獄卒隗順潛負其屍,葬於北山之麓,宋孝宗即位後,以禮改葬於此。陵園入口處有"精忠柏亭",亭北側牆上,為馮玉祥書寫的石刻題詞"民族英雄"。進墓園門,兩側是碑廊,陳列歷代石碑125塊。北廊是岳飛詩詞、奏札等手跡;南廊是歷代名人憑弔題詠、岳廟幾次重建的碑記。現在的岳飛墓闕是1979年整修時按南宋建築風格設計的,墓道兩旁陳列的石虎、石羊、石馬和石翁仲,是明代的遺物。墓闕下有四個鐵鑄人像,反剪雙手,面墓而跪,即陷害岳飛的`秦檜、王氏、張俊、万俟咼四人。跪像背後墓闕上有楹雲:"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及其子岳雲墓葬處。1162年由宋孝宗安葬於此。墓以塊石圍砌,周圍古柏森森,墓道有石俑莊嚴,階下有秦檜等四賊跪像。嶽王廟·公元1221年為紀念民族英雄岳飛,始建岳廟和岳墳。"“”"時,岳廟曾遭破壞,1979年重修,目前岳廟共有忠烈祠、岳飛事蹟陳列館、碑廊及岳飛墓,墓前為奸臣秦檜等四人的鐵鑄跪像。1961年嶽墓被列為國家級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忠烈廟西側舊為啟忠祠,祭祀岳飛父母及其五子(雲、雷、霖、震、靄)、五媳玉女銀瓶,現闢為岳飛紀念館,以實物、圖片等介紹岳飛氣貫日月的一生和巨大影響。展品中有一尊在墓前出土的南宋石翁鍾,證實了這裏確實是以禮改葬岳飛處。

岳廟導遊詞15

各位遊客:

我們現在來到的這個地方就是是嶽王廟,大家看到的這座重檐歇山頂建築就是岳廟的門樓,我們現在來看下石柱上兩邊的楹聯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這是原國防部長張愛萍題寫得,出自於岳飛得《滿江紅》。説得是岳飛再當時二十二、三歲得時候已經獲得了節度使的榮譽,和少保得官位,但是他卻把這些看視塵與土,因為這些與自己平時堅定執着的要收復失地、報仇雪恨的壯志所比,卻是極為渺小的,後面的一句是寫的他風塵僕僕的征戰疆場的情景。在國內有三處的嶽王廟,一個就是在他的故鄉河南省湯陰縣,另外一個是在台灣的宜蘭縣,還有一個就是我們現在來到的杭州,希望大家好好遊覽,雖然岳飛是出生在河南省湯陰縣,但是他的後半生卻是在杭州度過的,這兒是岳飛遺骨真正的埋葬處。現在就讓我們進去了解下岳飛當年的英雄事蹟吧

嶽王廟始建於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原為智取觀音院,現在的嶽王廟是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XX年)重建的。大家看到掛在忠烈祠重檐間的心昭天日橫匾,説的是當年大理寺主審官何鑄等人嚴刑拷打岳飛,逼他在已經擬好的假供上畫押,岳飛裂裳袒背,背上的精忠報國四個大,深入肌膚,滿腔悲憤,連書寫到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連何鑄等人也大為感動,這位偉大的民族英雄的精忠報國之心,可昭天日,萬古不朽,葉劍英元帥為此故親自改寫這塊橫匾。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岳飛的座像,高4.54米,大家看岳飛頭戴紅纓帥盔,身穿紫色蟒袍,臂露金甲,足登武靴,右手握拳,右手按劍,態度嚴正,英氣勃勃,令人肅然起敬。在座像的上端懸掛着岳飛手寫的橫匾還我河山四,這是岳飛畢生為之奮鬥的目標,不禁讓人想起當年岳飛和他的岳家軍高吟《滿江紅》的英雄氣概。岳飛的故事,幾乎是家喻户曉的。在北宋崇寧二年(11XX年),岳飛生在河南省湯陰縣的一個農家,相傳,在他出生的時候,剛好有隻大鳥從屋頂上飛鳴而過,因而取名為飛,鵬舉。他從小在母親的教導下,時時不忘盡忠報國,在老師周侗的指導下,武藝日漸精通,從軍後,因作戰英勇,常常出奇制勝,在長期的抗金戰鬥中,建立了一支紀律嚴明的抗金隊伍――岳家軍。最後因為與宋高宗、秦檜等人的政策不能相容,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年僅39歲。他的長子岳雲、部將張憲同一天被害於眾安橋,家屬全部流放到嶺南。

勤奮學習説的.是岳飛自由好學,喜歡讀《孫子兵法》等書,愛聽歷史眾的英雄人物的故事,況且身體強健,小的時候就能拉開150多公斤的強弓,開始向陳廣學習武藝,後來又跟周侗學射箭,練就了奮勇殺敵的本領;

岳母刺講的是岳飛早年喪妻,全部都是由母親撫養長大的,在靖康之變,金兵入侵,微欽二帝被俘虜的時候,岳母送他去參軍,臨別籤,微了讓岳飛牢記愛國家、愛人民,在岳飛身上刺下了盡忠報國四;

收復健康説的是在建炎三年(1129年)冬天,金兵大舉南侵,岳飛率領部隊移注到宜興,第二春天,岳飛從宜興出擊迎戰,連戰連勝,斬敵數千,一舉收復健康(就是現在的南京);

聯結河朔朔的是岳飛善於團結抗金力量,紹興二年(1132年),制定了聯結河朔忠義民兵共同抗金的方針,各路民兵向後投靠,成了岳家軍的骨幹和主體,在抗金的戰場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還我河山朔的是,紹興三年(1133年),岳飛仁江南西陸的制置使,從臨安返回江州(現在的江西九江)的途中,登高遠眺,北望故土,無限感慨的寫下了還我河山四,抒發了驅逐金兵,收復失地的壯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