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新生講座心得體會

來源:文萃谷 6.52K

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在學校裏學到了很多理論性的東西;我們有創新精神,有對傳統觀念和傳統行業挑戰的信心和慾望;我們有着年輕的血液、蓬勃的朝氣,以及“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對未來充滿希望,這些都是創業者應該具備的素質,這也往往造就了大學生創業的動力源泉,成為成功創業的精神基矗。

大學新生講座心得體會

大學生創業的最大好處在於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長經驗,以及學以致用;最大的誘人之處是通過成功創業,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證明自己的價值。但是創業的道路是艱難的,《窮爸爸,富爸爸》的故事告訴我們,創業的成功與否不一定與知識的積累量成正比,沒有很高的學歷在創業競爭中也一樣能立於不敗之地,關鍵是創業的方向,方式和方法。有的時候還要看準時機,看準市場的潛力。就好比比爾蓋茨,他之所以能財源滾滾,就是因為他看到了計算機在人類的生活中會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這個市場有無限的潛力,也就是需求會無限增大。

我們都看過《誰動了我的奶酪》,這個非常簡單的寓言故事就告訴我們,我們擁有的奶酪其實是在不斷變化的,也就是我們在社會上所握有的籌碼是不斷變化的,不更新就會被用完,不注意保存就會變質。所以這提醒着我們隨時要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在今後的生活中要不斷的學習,充實自己,增加自己的社會競爭力,這樣才有利於我們更好地立足於社會,更好地實現我們的創業理想。

但是在創業道路上,作為大學生,往往急於求成、缺乏市場意識及商業管理經驗,對市嘗營銷等缺乏足夠的認識,常常盲目樂觀,大學生對創業的理解還停留在僅有一個美妙想法與概念上,沒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對於創業中的挫折和失敗,許多創業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喪消沉。大家以前創業,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態自然都是理想主義的。其實,成功的背後還有更多的失敗。看到成功,也看到失敗,這才是真正的市場,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年輕的創業者們變得更加理智。

此外,在大學生提交的相當一部分創業計劃書中,許多人還試圖用一個自認為很新奇的創意來吸引投資。這樣的事以前在國外確實有過,但在今天這已經是幾乎不可能的了。現在的投資人看重的是你的創業計劃真正的技術含量有多高,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可複製的,以及市場贏利的潛力有多大。而對於這些,你必須有一整套細緻周密的可行性論證與實施計劃,決不是僅憑三言兩語的一個主意就能讓人家掏錢的。

再者就是大學生的市場觀念較為淡薄,不少大學生很樂於向投資人大談自己的技術如何領先與獨特,卻很少涉及這些技術或產品究竟會有多大的市場空間。就算談到市場的話題,他們也多半隻會計劃花錢做做廣告而已,而對於諸如目標市場定位與營銷手段組合這些重要方面,則全然沒有概念。其實,真正能引起投資人興趣的並不一定是那些先進得不得了的東西,相反,那些技術含量一般但卻

能切中市場需求的產品或服務,常常會得到投資人的青睞。同時,創業者應該有非常明確的市場營銷計劃,能強有力地證明贏利的可能性。

就我個人觀點,我覺得提倡大學生自主創業無可厚非,但是要建立在不影響學習的基礎之上。很多的大學生創業後就整天只懂跑商家,荒廢了學業,這是十分不可取的。畢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比爾蓋瓷。學習就像老鷹飛翔的練習,只有把翅膀練硬了才能飛得更高。用一個比喻:火焰與海水。火焰象徵着熱情、激情和希望;海水象徵着廣袤無邊、深邃而又冷酷。沒有火焰般激情的創業是不可想象的,而往往也會有被市場經濟大海吞沒的“犧牲品”。市場經濟不同情弱者,也不會給任何人實習的機會,大學生創業火焰般的熱情是否能夠融入市場經濟的大潮?當然僅靠熱情是遠遠不夠的,創業意味着冒險和付出,也意味着失敗和挫折。王選為此付出了十八年在實驗室裏沒有節假日的艱辛,比爾·蓋茨苦熬了十七年才有今天的成就。大學生創業其中不乏成功者,但肯定經受了種種挫折和市場經濟大潮的考驗。在經歷了最初的創業衝動和付出之後,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向成熟和冷靜,對創業和成功有了更深的理解。

所以我們大學生在捲入創業熱潮的同時,也要深刻地思考清楚,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自我定位,在學習和工作中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一個自我提升的過程。只要自己從中獲得了寶貴的經驗,無論最後成功或是失敗,都是人生的財富

大學新生講座心得體會 [篇2]

李老師曾經講過一句話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對於這句話我深表認同,對於生活在這個社會的人來説,理財是我們生活中必須掌握的,也是我們生活的基礎。這次可以有幸聽到華夏銀行徐經理的理財講座,讓我對理財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市場經濟時代,“財富”觀念已經深入人心,“理財”這一以前聞所未聞的新鮮事物也如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銀行、網絡中到處可見“理財”這一名詞。相對“財富”而言,很多人認為理財就是生財、發財,是一種投資增值,只有那些腰纏萬貫家底殷實既無遠慮又無近憂的人才需要理財,在自己沒有一定財富積累的時候還很難涉及理財。其實這是一種狹隘的理財觀念,生財並不是理財的最終目的。理財的目的在於學會使用錢財,使個人與家庭的財務處於最佳的運行狀態, 從而提高生活的質量和品位。

對於即將步入社會的當代大學生,理財應是他們的人生必修課之一。在我們的周圍,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已經在嘗試着理財。一般來説學生理財基本以炒股為主,在大學校園中的學生股民駐足股市並不是為了掙錢,主要是為了瞭解投資市場,為今後的個人理財積累一些經驗。而對於基金來説,我們大多數大學生還是很陌生的,我們並不瞭解基金的操作以及交易方式,所以更多的人還是會選擇以炒股來吸取理財的經驗教訓。但是炒股要比基金的風險大得多,所以對於我們來説,基金定投是我們更好的理財選擇,所以徐經理也着重講了有關於基金定投的這一方面的知識。

基金定投是定期定額投資基金的簡稱,是指在固定的時間以固定的金額投資到指定的開放式基金中,類似於銀行的零存整取方式。這樣投資可以平均成本、分散風險,比較適合進行長期投資。由於其投資分散風險的特點,可以有效降低投資所帶來的風險,不管是大學生還是初涉社會的年輕人來説未免不是一個更好的投資機會。我們可以通過有限的資金來實現更大化的收益,華夏銀行所列舉這些基金投資計劃就是讓更廣大的人羣接受理財這一觀念,切實使更多的人掌握一門生存技巧。

對於大學生或者是剛工作的年輕人收入不高的人羣如何去理財?專業理財人士認為,雖然每個月的節餘不多,如果選擇合適的投資工具和投資方式,不僅培養起自己的理財習慣,而且也可以積累一筆不小的財富。定期定額買基金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這種基金投資方式,好處多多,首先,年輕人沒有時間理財,而“定期定額”買基金類似於“零存整取”,只要去銀行或證券營業部辦理一次就可以了。

一些大學生或者是初入社會的年輕人急於嘗試進行投資,希望早日積累投資經驗,幫助自己日後能夠投資獲利。這個出發點是不錯的,但是在投資之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首先就是要認識和了解投資工具,多學習有關於理財這一方面的知識。現在很多年輕人談不上財務獨立,所以對於我們來説還是要遵循勤儉節約、穩健理財的原則,有條件的去進行理財規劃。

大學新生講座心得體會 [篇3]

歷時兩天我聽了張化萬和高金英老師的講座,讓我感受頗多,受益匪淺!尤其是高金英老師《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的講座。

聽高金英老師的講座,我深深地被她那崇高的師德師魂而感動,更被她那樂觀與敬業所感染。她實踐着一個人民教師的價值標準,從她平凡而偉大的身上,我們應該學習她的優秀品德。高金英老師從事的是和我們一樣的平凡職業,她一直對自己的學生充滿期望,期望學生成為比自己更成功、對社會更有用的人。她把“讓學生感到幸福”作為畢生追求,把學生成才當成最大的樂趣和幸福。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着“教育是奉獻”的真諦。

聽高老師的講座,更折服於她的語言藝術,幾個多小時的講座,高老師很少看演講稿,但卻旁徵博引,侃侃而談,那詼諧的話語,讓人覺得親切輕鬆;小故事,笑話,順口溜,信手拈來,讓我不得不佩服她的知識儲備。

作為教師,我們也總在教學園地中摸索着:怎樣超越傳統,給學生開拓一片充滿快樂的土地,讓鮮花和小草都沐浴陽光、茁壯成長?高老師的生動而精彩的一課給了我深深的思考,也給了我深刻的啟迪,細細品味。

説實話,從高老師身上學到的東西真的很多很多。有教育意義上的,也有對人生的.思考上的。

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高老師告訴我們:植根於愛是處理好師生關係的奧祕所在。老師必須真心實意地去愛學生,既當慈母又當嚴父,在學習上、品德上嚴格要求,在生活上熱心關懷,嚴愛相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在她的眼中,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新的太陽,是一個前程不可限量的個體。只要精心地去照料他們、哺育他們,只要幫助他們去找回自己的自信,只要幫助他們去挖掘他們身上的潛力,他們的能量是不可限量的。所以她用她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去幫助每個學生取得成功,這不僅包括天資聰穎、活潑開朗的好學生,更包括那些後進生、特殊生,做到既給千里馬以陽光,又給醜小鴨以雨露。從高老師身上我看到了教師只要對學生傾注愛心,就一定能夠喚起他們學海揚帆的信心。

高老師曾經説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裏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在平時的教學中,不盡如人意、不順心、煩惱、憂愁,甚至讓我們惱怒、無法容忍的事情,可能會接踵而來。

尤其是學習、品行上的後進生,更讓你頭痛不已。從高老師身上我深深感到:作為老師,更要學會寬容。寬容是教育的祕訣,寬容比懲罰更有收穫,學生犯錯是難免的,因為他們無論是在心理上,還是行為上,都處於不穩定、不成熟時期,教師應該允許學生犯錯誤。教師應該以一顆寬容的愛心,一步步地走在通往學生心靈的小徑上。

高老師列舉當今社會怪“現象”:人們的財富在增加,但滿足感在減少;溝通工具在增加,但深入的溝通在減少;認識的人在增加,可以談話的人在減少;房子越來越大,裏面的人越來越少;精美的房子越來越多,完整的家庭越來越少;路越來越寬,心越來越窄;樓房越來越高,視野越來越低作為教師,對社會中出現的怪現象,要能保持一顆平常心。

掌握心理平衡,就掌握了健康的金鑰匙,就掌握了生命的主動權。心理平衡是人格昇華和心靈淨化後的崇高境界。“積極的人像太陽,照到哪裏哪裏亮,消極的人像月亮,七年級十五不一樣。”高老師這句話,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裏,作為老師,更要保持一種健康向上的心態,正確看待自己,正確看待學生,要善待所有的學生,學會激勵,學會表揚。要做到心理平衡,高老師告訴我們,就是做到三個“三”。 第一是三個正確。一是正確對待自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明比智更難。二是正確對待他人,心中常有愛心。三是正確對待社會,常懷感激之情。這樣在社會交往和事業追求中才能給自己準確定好位。不要自卑不到位,也不要自傲常越位。只要自我定位客觀準確,基本上處事就能夠比較得心應手,心理壓力就小。第二是三個“既要”。既要全心全意奉獻社會,又要盡情享受健康人生。二是既要懷殷殷報國志,在事業上力爭一流,又要有顆淡淡平常心,在生活上甘於平淡。三是既要精益求精於專業知識,又要有多姿多彩的休閒愛好。這樣人的心境和情緒,認知和感覺才能有深度和廣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常“坦蕩蕩”而不“常慼慼”。第三個是三個快樂。一是順境時要助人為樂。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二是要知足長樂。因為幸福本無固定的標準,幸福是一種見仁見智的感受。一位哲學家説過“生活像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三是逆境中要自得其樂,不能氣餒。因為世上萬物,福禍相依,風水輪流。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都是正常的輪迴規律。高老師告誡我們社會是不公平的,只有你去適應他。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高老師的講座,我感覺特別短暫,她用詼諧生動、簡潔易懂的語

言,把當老師的真諦講得淋漓盡致。一句句平凡樸實的話語給了我不平凡的感觸和思考,我會好好體會她的理念和心得,慢慢的融入我的課堂、我的人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