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董進宇講座心得體會

來源:文萃谷 6.55K

教師進修學校有幸觀看了董進宇博士《造就卓越教師》視頻,感觸頗深,董進宇博士從自身成長入手,結合大量教育理論提出的親子教育模型,輔以大量真實可信的例子讓聽眾耳目一新。

聽董進宇講座心得體會

董博士剖析了教育的基本規律: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理解“過程”的人才是智慧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提倡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長。每個孩子的天賦差異有限,多種潛能等待開發,博士以實例證明任何的潛能開發必須有三個條件:一是被激活,然後是環境支持,再就是科學的系統訓練。具備這三條,挖出了寶藏,潛能得到開發從而成為特質。

下面就我個人在教育孩子方面談一點自己的體會。

一、自我觀念的侷限。

所謂的自我觀念,通俗的説就是一個人對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的綜合穩定的評價。例如:一個人的負面自我評價多於正面評價時,他再努力也不會有多少成就。在這裏,董博士用了一個比喻和一個實驗進行説明。一個比喻是:同樣的一煤氣罐,打開與不打開閥門,在燒水時用的時間就會不同。所以,如果一個學生在潛意識中覺得自己不行,猶如煤氣罐的閥門沒有打開,不會在學習時達到最佳狀態。一個實驗是:最初由一個數學老師盡全力教學,一名心理學家旁聽。一段時間過去,這個班的學習成績還是不好。而這個心理學家經過觀察研究發現:原因就是學生的注意力渙散,在他們心底裏認為怎麼努力也不行。後來的一段時間,改為由心理學家講課,數學老師旁聽,心理學家每天上課的內容是:讓學生進入半睡眠狀態,進行2個小時的“數學很簡單、數學很容易、很有趣、我是一個數學天才”心理暗示。後來,這班學生的成績有了很快進步。對此,我深有同感,自己的女兒每天和我嘮叨,對數學沒信心,怕學不好,結果,直到現在,她的數學成績雖然能夠跟的上

大部隊,但是,卻沒能學到她的最佳狀態。我想,這就是畏難情緒導致的吧。

二、學習方法不當。

一流的學生一定有一流的學習方法。目前,大多數學生和家長認為,文科學好的方法就是“背”,而理科學好的方法就是“做題”。其實,同樣的背和做題每個學生得到的效果不同,原因就是好學生善於思考、分析、總結,而有的學生則是盲目的背和做。如果是孩子的學習方法不當,老師和家長就要有責任引導孩子逐步體會和感悟正確的學習方法。

三、基礎知識不牢。

每個學科的知識前後都有一定的連貫性。如果七年級時的一個知識點沒有砸實,那麼很有可能到八年級乃至高中時,一涉及到此方面的知識,學生就會感到吃力,課堂上跟着老師學好基礎知識,是學好的前提。八年級下半年和高一是學生的關鍵期,往往在這些時候學生成績下滑很快。

四、缺乏學習興趣。

目前,很多家長有一個 錯誤的觀念,就是學習要有毅力,要刻苦學習。但是,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興趣,他也就體驗不到學習成功的樂趣,而沒有真正的學習內驅力,他就不能將自己的學習潛能開發到最大程度。

教育是一門科學、是一門藝術。是科學就有規律可循,違背規律、不按規律實行、隨意而行無異於毀壞孩子的生命。董博士提倡成年人要走進孩子,否定“西人把孩子當成成年人的預備隊、中人把孩子當成小大人”(魯迅語)的兩種舊觀點。他認為:孩子是一個神祕的世界,待開發的寶藏。成年人在自己多年積聚的背景知識前提下,去解讀孩子;以成年人的思維方式來推斷孩子的思維,自以為很為孩子着想,其實父母、孩子説着同樣的語言,同樣的話卻表達着不同的意思。因此家長解讀孩子就要做兩種轉變:首先從人類的習慣教育轉變為科學教育,瞭解孩子成長的階段性、規律性,掌握、遵循科學的育子方法;其次從原有的主觀態度轉變為客觀態度。 對照董進宇博士先進的教育理念查找了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現在:

一、培養孩子的自尊心方面有所欠缺的方法和方式不當:如不能很好的尊重孩子,總認為孩子必須聽自己的,不能和孩子建立起一種平等的朋友關係,同孩子講話總是處於一種居高臨下的狀態,有時對孩子動粗打罵。這些不恰當的方式做法今後決心改正,讓孩子同自己平等起來,做孩子的真正的知心朋友。

二、在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方面的不足表現為:有時對孩子訂的目標太高,有時拿自己的孩子同周圍的孩子做比較,有時將孩子不感興趣的東西強加給他學習。今後決定同孩子多交流,多瞭解孩子的自身狀態和興趣愛好,幫助孩子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常常表現在這次考試你要考多少分,杜絕拿自己的孩子同周圍的孩子做比較,讓孩子適當參加感興趣的特長班,不斷增強其自信心。

三、在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方面的不足表現為:對孩子過分溺愛,讓孩子做的家務勞動太少,對孩子自己應該做的事包辦太多。這些不良做法今後將逐步改正,讓孩子循序漸進的不斷的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打掃家裏的衞生、洗洗自己的手帕、毛巾、紅領巾等。通過自己的深刻反省和不斷改正自己的教子方法,我相信一定能將自己的兒子培養成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兒子的遠大理想也一定能夠實現。

作為家長、作為教師,我們應具備“移情”能力,也就是我們常説的互相理解、理解萬歲,在愛心的支配下作為教師通曉人性,走入孩子心靈,瞭解孩子的喜好、歡樂,更要了解孩子的恐懼、迷茫、孤獨、無助,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情感基礎上引領孩子成長。同時在教育過程中堅持:教育無小事,時刻以敬畏的心態對待教育,對待我們所從事的特殊職業。因為我們的言行可能造就孩子一生,也可能毀掉孩子一生。教師擁有神聖的職責。

是的,在我們日常教學中我們很少會思考這些問題,雖然工作中,我們會去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會去關注學生心理上教育,但我們沒有坐下來認真思考過,教書育人,教書育人應先將人育好,教書才會事半功倍的。作為教師,讓我們以此共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