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黑龍潭導遊詞

來源:文萃谷 1.26W

作為一位盡職的導遊,時常要開展導遊詞準備工作,導遊詞是講解當地的基本情況,介紹風土人情的文章。導遊詞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雲南黑龍潭導遊詞,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雲南黑龍潭導遊詞

麗江黑龍潭,始建於乾隆二年(1737年),其後乾隆六十年、光緒十八年均有重修記載。舊名玉泉龍王廟,因獲清嘉慶、光緒兩朝皇帝赦封“龍神”而得名,又名玉泉公園,因其泉水從山麓巖石間湧出,匯聚成四萬平方米的深潭,水碧如玉故名玉泉公園。黑龍潭不僅是麗江古城最重要的活水源頭,也是古城區重要的旅遊景點。以高聳潔白的玉龍雪山為背景的黑龍潭清澈見底,四周綠樹婆娑,鎖翠橋、解脱林、龍神祠、五鳳樓等古建築掩映其間。優美的自然風景與獨特的人文景觀的完美結合,使黑龍潭日益成為備受詩人矚目的風景名勝區,曾被列為《中國名泉》、《中國風景名勝》等書。

黑龍潭正門是一座塗金繪彩的清代牌樓,四座明代石獅子,雲南省書法協會會長李羣傑的墨寶。這座古老的公園大門牌樓具有古老的文化符號,並沒有將歷史和現代分隔,而是將繼續承載與見證歲月的更迭和世事的變遷。

鎖翠橋始建於清朝光緒三年(1887年),長12米,寬2米的廊屋式風雨橋,橋面鋪蓋石板,上部為人字形通廊瓦頂,飛檐翹角,造型輕盈優美,是麗江獨具特色的古橋之一。橋上有古聯“驚濤撼樹飛晴雪,未雨垂虹卧曲波。”正如院牆無法關住滿院的春色,取名“鎖翠”的廊橋又怎能鎖住這潭不竭的泉水呢?

一文亭,水中一個玲瓏的小亭子,又是一個傳説,傳説一位年邁的納西族老奶奶(有説僧人)向每人募捐一文錢而建起的這座亭子。可不論傳説的的主角僧人還是婦人,為什麼非要將多年來化緣得來而建成的亭子放在水中不可呢?也許當人們駐足聆聽這個傳説的時候,才發覺建亭子的人已經永遠與這山水相守了,這樣的智慧原來是和雪山一樣高,潭水一樣的深………

解脱林:此“林”乃指眾僧聚居的寺院,始建於明代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是明朝皇帝朱熹曾御賜“福國寺”的山門,1974年搬遷重建於此。解脱是個佛教用語。意思是放下塵世煩惱,潛身修身養性,以求成佛,解脱林自然也就是修身之地。據傳這裏可以不用出家,到裏面轉轉就可以把煩心的事情拋一邊了。

東巴文化研究所:納西族的東巴經,現在已經成為“地球人”的記憶遺產。古人云“書畫同源”可最終書還是書,畫還是畫,而大智慧的納西族祖先發明瞭書畫合一的東巴文,字畫得跟圖案一樣還不過癮,還要染上各種豔麗的色彩。路邊一塊大石頭,石頭上的“東巴文化研究所”是中國著名歷史學家任繼愈所題。1981年建立的雲南省社會科學院東巴文化研究所,主要是開展以東巴講座。東巴字畫書寫、東巴儀式展示、東巴文翻譯、設計、諮詢等多項社會服務為主。

萬壽亭這個亭子的由來可不是什麼傳説故事了,而是真實的事,1996年泰國M集團總裁宋提,因其在麗江投資興建的格蘭林酒店開業,又時逢老母80大壽,故臨水而建此亭,以示紀念。“萬壽”只是個心願,亭台也只是個念物,能常回家看看就好,“壽比玉龍山”“福如金沙江”送給天下的父母

五孔橋:建於1966年,又名相思橋,橋上有許多的獅子和大象,取其諧音“相思”之意。也就是每張黑龍潭的經典照片裏面都有的那座橋,在畫中游走的人,只是一個一個的過客,為來而來,為走而走。而這橋,從來都無所謂誰來誰走,枕着潭水,伴着魚羣,就是完美的生活。

龍神祠跟龍王廟是一回事。名氣頗大,清朝黃帝兩次加封“龍神”封號,想必是很靈驗的。

得月樓:此樓始建於清光緒二年(1876年),樓名取自古人對聯“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中三字,1963年重建時,郭沫若為該樓題寫了匾額“得月樓”三字及兩幅對聯。一副是集毛澤東的詩詞句“春風楊柳萬千條,風景這邊獨好;飛起玉龍三百萬,江山如此多嬌”。、另一幅是郭老撰寫的楹聯:“龍潭倒影十三峯,潛龍在天,飛龍在地;玉水縱橫半里許,墨玉為體,蒼玉為神。

抗日陣亡紀念碑:抗日戰爭期間,雲南各族兒女組編成第六十軍,由盧漢擔任軍長,開赴抗日前線。僅在1938年3月該軍參加的台兒莊戰役中,就有納西族官兵和世鴻等110人為國捐軀。1940年8月麗江地方政府為抗日陣亡將士祭奠亡靈時,共有烈士280名之多,為了教育後代,麗江各界豎立了“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現存於黑龍潭公園內。

五鳳樓:建立於明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原為福國寺的主要建築,因明代皇帝御賜((藏經))一部,建此藏經樓,故又稱為“法雲閣”,清代同治年(公元1864年)遭兵患受損,光緒年(公元1912年)重修。為了保護這一古代輝煌建築,1974年在廣大人民羣眾和有識之士的要求和倡議之下,由當時縣革委會決定,搬遷五鳳樓及門樓到黑龍潭。1979年完成搬遷工程。五鳳樓樓高20米,為三疊八角飛檐閣樓,三層共24角,從任何角度望去都有五個翼角,好似五隻展翅欲飛的鳳凰,故稱五鳳樓。該樓造型獨特,結構嚴密,雕刻精美,彩繪絢麗,融匯了納西.藏族.白族.漢族的建築特點和文化特色。是納西族古代建築的佼佼者。在國內外享有盛名。明崇禎十二年春,徐霞客遊歷麗江,曾留居此樓八日,為土司木增編校雜著並作序,在納西文學史上留下一段佳話。

黑龍潭及龍王廟是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市區西北部海淀區温泉鄉太舟塢畫眉山。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創建,是明清兩代帝王祈雨之地,萬曆、康熙、乾隆曾多次來此祈雨。廟坐西朝東,格局完整,氣勢恢宏。傳説山上產黑石,質細膩,金代曾採石為宮女畫眉,稱為黛石,山亦因此叫畫眉山。

山門橫額題:敕建黑龍王廟。山門北側是黑龍潭,潭上半圓形遊廊環繞,灰瓦白牆,山腰有圓潭,徑10餘米,水從山峽石隙中流入潭內,溢時流瀉山下田野中。傳説有黑龍潛藏水底,故名黑龍潭。周圍建有迴廊33間,壁上有20多個形狀各異的什錦窗。自山門至大殿,共5層,99級台階,兩側共有黃琉璃瓦歇山頂碑亭4座。龍王殿在朱牆之內,為勾連搭結構,面闊3間,黃琉璃瓦覆頂。潭後有廟,名黑龍王廟,東向依山而築,殿宇層層上升。這裏山泉豐沛,現為西山有名的療養勝地。廟建於明成化八年(1472年),祭祀黑龍王,天旱時在此祈雨。廟內現存明清及民國重修碑、御製碑及祈雨靈應碑等多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