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師培訓工作總結

來源:文萃谷 1.17W

總結是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況,包括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加以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可以給我們下一階段的學習和工作生活做指導,為此我們要做好回顧,寫好總結。如何把總結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師培訓工作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語文教師培訓工作總結

語文教師培訓工作總結1

有幸擔任語文二班其中的一名輔導老師,參與了兩期的培訓學習,對於我來説,是一次難得的鍛鍊機會,一次難忘的成長經歷,因此,我倍加珍惜。

説實話,這是我第一次擔任繼續教育輔導教師,開始,內心不免有些忐忑,好在,身邊都是特別優秀的教師,他們的幫助引領,他們的耳濡目染,讓我才有信心完成此次的培訓與學習任務。

嚴謹認真的行政班主任任老師,可敬可愛的學科班主任朱老師,以及聲名遠播的何老師,才華橫溢的範校長,加上特別親切的首席專家劉校長,他們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與精湛高超的學術造詣令人佩服!

當然,還有優秀的參培教師們,應該説,今年的參培教師整體素質特別高。兩期的培訓學習中,僅我們二班就湧現出許多出類拔萃的老師來,他們熱愛語文教學,他們教學藝術高妙,他們善於總結提升,而且他們多才多藝,從他們身上,我學到了許多。

本次的培訓學習形式主要分為專家引領、磨課研課、展示評價幾個模塊,大致回顧一下培訓學習內容吧!

(一)專家引領

專家引領主要是以講座或報告的形式進行的,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培訓內容大體一致。

總體來看,此次培訓學習主要是圍繞上好模擬課展開的,所以,講座內容的甄選也主要是為老師們瞭解模擬課、上好模擬課服務的。比如:語文課標解讀、如何備好一節課、如何上好微型課、輕鬆上好語文課、如何實現有效的閲讀教學、統編教材下的閲讀教學等都是為了指導教師有效的備課,從而上好模擬課,上好語文課。包括信息技術方面的指導與講座,也是為更好的服務教學設定的。

除此之外,大家還聆聽了師德教育、鄉村教師成長方面等專家講座,第二期還新增了一節有關幸福生活、快樂工作的專題講座。可以説,培訓內容十分豐富,而且特別符合教師學習的需求,帶給我們大家諸多的借鑑與思考。

從這些專家的講座中,我也進一步明確了語文教學的目的,瞭解了部編版語文教材的編排特點,知道了影響有效教學的幾個因素,明白了講好微型課的幾個關鍵點,而且對教師的職業素養提升有了新的認識,可謂獲益匪淺!

(二)磨課研課

我覺得對於大部分參培的一線老師來説,磨課研課應該是最令老師們難忘的,也是最能見證自身成長的一個環節。

兩期的培訓,每一期都有不少於三次的磨課、研課及參與式討論活動。從一開始的自由選課,展示診斷,到後面的同課異構,研磨修改,再到最後的精彩展示,每一位老師都在不斷打磨課堂的同時,修煉着自己,提高着自己。特別是幾輪研磨,大家共同推薦出的代表小組進行展示的優秀教師, 更是如破繭成蝶一般,歷經辛苦,終得圓滿。

我負責的主要是三、四年級的磨課研討。第一次是參培教師展示自己任選的一節課,學科輔導老師點評診斷。因為要對十幾位老師的模擬課進行具體評價與指導,理論知識欠缺的我主動申請了協助。雖説有幾年的模擬課實戰經驗,我擔心的是自己的理論水平有限,評課時不能準確到位。

還好,劉校長請來了高春玲老師,真的特別謝謝春玲姐,她高深的專業素養,令人佩服!後來還有張春芝老師幫助,她們都是真正專家級的水平,與她們一起培訓學習,真的十分幸運!

二次磨課是同課異構的形式,大家要圍繞同一個課題進行教學設計,大家在自己設計的基礎上共同進行打磨,研討,改進,然後製作課件準備下一次展示。

第一期我們組選的是部編版四年級上冊《普羅米修斯》一課,大家藉助電子課本,多方面整合資源,然後小組內進行説課。教師們逐一把自己的教學目標,教學流程,設計意圖等進行介紹,然後大家一起交流,逐步改進完善,為的就是後面的精彩綻放!第二期因為臨時加了一次講座,比上一期少了一個説課與研討的環節,不過時間雖短,大家經過共同磨課研課,展示與交流,打磨出的課堂也十分精彩。

第三次磨課主要就是推優了,在前面的基礎上,每個人圍繞同一個課題進行模擬上課,最後大家共同推薦出兩名優秀的教師,代表本組參加最後一次的展示。

應該説,通過磨課研課每個人都在成長,老師們短短几天時間內,要準備出一節課需要翻閲許多資料,付出許多辛勞。包括我在內,因為要參與指導與點評,加上自己三、四年級教的時間不長,所以我要把課標要求、教材內容,重點難點,結合部編版教材編排思路,認真做以梳理,既要把握整體,又要注意細節。和大家一樣,有付出就有收穫,感覺自己也成長了不少。

(三)展示評價

第一期,最終三四年級組有三名教師脱穎而出,孟桂英、張慧敏、劉慧娟,經劉校長同意,三人得以全部參加展示,我想,這對於他們應該是一次難得的磨礪吧!

所有參與最後展示的老師,大家都特別認真,許多老師當天為了調試課件,中午都沒顧上吃飯,甚至有些老師乾脆就沒有回家,令人感動!

最後的成果也是特別值得稱道的,老師們在一次次的打磨中,課堂日趨完美,能力逐步提升,許多老師的展示博得了大家的一致讚歎,幾天的辛苦也值得了!

第二期推選出的幾位代表同樣特別優秀,就比如陳鳳英、楊敏華、侯建梅、裴軍慶等幾位老師,他們的模擬課堂《少年閏土》、《母雞》、《迷人的九寨溝》、《山行》精彩紛呈,都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鑑的地方。

一、二年級的幾位老師也毫不遜色,短短的幾天時間裏,他們從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流程的設計到課件的製作,一直都特別用心地進行着打磨修改。

雖然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問題,但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進步,這無疑比什麼都珍貴。

展示評價環節需要輔導老師評課,這又是對我的一次考驗,在班級與老師一起自由説説評評還好,真正在台前正兒八經地點評,感覺自己依然底氣不足,關鍵還是缺乏理論支撐。所以那幾天時間,我除了把課程標準完完整整地讀了一遍,把涉及的教材內容通讀了一遍,把劉校長講的怎樣上好微型課的筆記認真做了温習,還在微信讀書上把原來沒有讀完的《好課是這樣磨成的》、《語文案例教學論》兩本書重拾起來,認真研讀。

真正體會到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了,看來以後無論做什麼,絕不能再這樣臨陣磨槍了,老老實實認真讀書,用知識武裝自己,才可以不懼挑戰!

一個月的時間匆匆而過,無論如何,總算圓滿完成了輔導任務,而且,自己也在學習中得到了鍛鍊,同時認清了自己的不足,明確了自己努力的方向,真的感覺特別充實。

語文教師培訓工作總結2

我國基礎教育領域正在深入開展一場聲勢浩大、轟轟烈烈的課程改革,並且在基礎教育階段已經取得顯著的成效。以前在高中教學,對國中的課改不了解,轉入國中教學後高中又進入了課改,在這期間雖然聽了一些課改的報告、講座或者國中的公開課,或者閲讀了一些材料,但是對課程改革的瞭解還是零星的、不繫統的。5月中旬,參加了省教師培訓中心組織的培訓,聆聽了專家們的講座,和同行的展開了討論,重點閲讀了江蘇教院周成平主編的《新課程名師教學100條建議》,對新課程的認識才從模糊走向清晰。

該書編寫者都是長期從事新課程研究以及在中學教學第一線從事新課程實踐的老師,因此實用性和指導性都比較強,讀起來收穫也比較大。

本書分為理念篇(為什麼教)、內容篇(教什麼)、實踐篇(怎樣教)和評價篇(怎樣評價)四部分,思路非常清晰,闡述得通俗,特別是實踐篇提供了許多案例,借鑑性非常強,可讀性特別高。

  一、理念篇(為什麼教)

在這一部分裏,比較系統地闡述了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觀、課程觀、教材觀、學生觀、教學觀、課堂觀、方法觀、學習觀等。有道是有了“革命的理念才有革命的實踐”,這些新課程理念讓我們對新課程改革有了清晰的理論認識,在思想上有了明燈的指導,理解起來和行動起來都能有的放矢,方向性明確了,做起來也就更容易了,避免了以往比較盲目的做法。書中對於教師角色的轉變闡述,明確告訴了讀者,這可能矢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顯著標志。以往對教師的幾種認識如今在新課改中有了新的豐富內涵,新課程認為教師是教許的設計者、指導者和信息源、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管理者、學生的學習夥伴、學生學習的幫組者、反思者、學生成長的發現者。如此豐富的闡述讓我對教師的認識重新定位,在教學中加快了角色的轉變,以更快更好地走進新課程的實踐中去。

當然,新課程的理念比較多,如《學習方式的變革與思考》等,都能促進我們更好地聯繫教學和學習實踐,進一步走入新課程,融入新課程。

  二、內容篇(教什麼)

新課程改革以前,教學中我們往往強調的是知識,強調基礎知識的傳授和基本能力的培養,教學中只重視傳授知識,教學的目標比較單一。在本書的這一部分裏,明確教學目標要實現三維目標的整合,即關注學生髮展的三個方面: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樣的目標是立體的,改變以了傳統教學中的知識本位、學科本位,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對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意義。這些理論的闡述對我們新課程中教學的內容有了明確的認識,讓我們在教學中對教學內容的把握有了很好規範。

  三、實踐篇(怎樣教)

明確了新課程的一些理念和內容後,讓我們更多關注的就是怎樣教的問題,這是實際操作的問題,也是做教師最為關注的問題。在這一章節裏,正是本書重點闡述的問題,全章共用45篇文章從不同角度、不同文體以及學生的情況作了十分詳細的論述。文章的作者或評析的課堂案例大多是中學語文教學一線的名師,選擇的課例和論述的問題具有很強的代表性,有些觀點是我們以前聞所未聞的,真是大開眼界的。期中一篇《激發學習熱情的生活化課堂教學》給人印象深刻。語文是交際的工具、思考的工具,語文教學只有融入了生活才有新鮮的原料,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這樣的語文學習是在潛移默化和切身體會中展開的,因而效率高、印象深。而我們實際教學中可能過於側重書本,沒有更好地關注生活,甚至脱離生活,脱離學生的實際感受,有些“紙上談兵”或“隔靴搔癢”。讀了這些文章,讓我們茅塞頓開,豁然開朗,真是受益匪淺。

  四、評價篇(怎樣評)

如何評價一節課?可能各有各的標準,真是“橫看成嶺側成峯”,在新課程標準下,應該有一個相對統一的標準,避免評價的差異太大。在本書中,共有15篇文章論述評價問題,如《創建新的課程評價體系》中列舉了三條新的評價體系;在《新課程評價的功能及應該注意的問題》中有些觀點則令人深思,考慮問題的角度跟以往明顯不同,讓我們考到新課標下應採取的新思路。

任何一本書的內涵可能三言兩語是無法説完備的,讀了這本書,使我對新課程標準下的教與學,怎樣教,如何評都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當然還很膚淺,需要進一步的細細研讀,以期更深刻的認識。

語文教師培訓工作總結3

7月至10月,帶着幾分激動,帶着幾絲憧憬,我有幸參加了由xx師範學院承擔的xx省國中語文骨幹教師培訓。這次培訓分為兩個部分,一是集中學習階段;二是在職研修階段。集中學習在井岡山八角樓師訓中心進行,為期八天。在井岡山的學習收益很大,老師們講課精彩,教學內容豐富多彩。而在職研修階段,我將所學的理論與實踐結合,上公開課,做講座,設計研究課題等等,很好地將學校的教研活動帶動了起來,受到了師生的好評。

一、更新了教育教學理念。

時代在不斷進步,社會在不停前行。同樣,教育教學理念也應與時俱進。埋頭苦幹是必須得,但抬頭望頭也是必要的。一味埋頭苦幹會迷失道路,偶爾抬頭望天才能看清方向。特別是隨着新課程改革的縱深發展,很多教育教學中的深層次問題不斷地暴露,這時候更需要理論的指示與專家的引領。對於我個人而言,這次培訓無疑是一場“及時雨”,不僅對理清新課改中的種種關係有幫助,而且對突破新時代教育教學中一些“瓶頸”問題提供新的解決思路與方法。

如贛南師院文學院的孔刃非教授的《以良好的素養,高度思維責任感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的專題報告。首先分析了當前教育的各種缺失,指出當前的教育還是“精英教育”“應試教育”,忽視了人的素養的培養。怎樣改變這種現狀?他提出從中國古代優良傳統找良方,將“孝”“信”“義”“恥”“禮”“忠”“棖”等納入語文課堂,將人的精神基礎打牢,提高人的素質。

贛南師院副院長陳勃教授和李東斌的報告,都關注了教師的身心健康。社會壓力、職業壓力讓我們的教師生存不易,需要學會自我調節,需要樂觀的工作生活。

總之,由於種種原因,我們現在的教育越來越偏離正常的軌道,越來越朝着急功就利與速成的方向發展,教師的生存和發展越來越受到挑戰。這些都需要在理念上糾正與更新,使我們的教育不離其本質。

二、更新了教育教學知識。

教師是一個永新的職業。這裏講的“新”主要指知識的更新與教學藝術的更新。作為語文老師,他應始終站在時代文化前沿的號手,把住時代文化發展的脈博;他應是始終站在科學知識岸邊的擺渡人,傳承知識與文化;他應是學生靈魂的塑造師與精神垃圾的清道夫。所以,作為語文必須時時保持充電的狀態,此次培訓無疑是一次良好的機會。經過培訓,就我個人而言,不僅在學科知識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補充,而且在教學藝術方面得一次新的補充。

杭州師範大學倪文錦教授講的《寫什麼與怎麼寫》的報告,睿智的指出當前的作文教學存在五種缺失,強調:

1、要創造先有模仿;

2、老師作文教學的關鍵在於指導如何寫,而不是隻會提要求。

倪教授是全國作文教學方面的知名專家,他的方法科學而切實可行。對當下普遍迷茫的作文教學是一股清新之風。

贛南師院副院長陳勃教授的《教育心理與教師發展》的報告。陳院長強調,21世紀是“壓力時代”,需要學習教育心理學,尤其是人民教師。同時,現在的教師需要有反思精神,需要掌握教育學知識,才能成長為學生喜歡的教師。

語文教師培訓工作總結4

在培訓中,是專家們的精彩講座一次次的激起我內心的感應,更激起了我的反思,在我以前的教學工作中存在着不少問題,有思想怠慢的問題、有理論和信心不足的問題、也有操作不得法的問題。各位專家的講座給了我很多啟示,讓我受益匪淺。下面就是我在這次培訓中的一些體會:

  一、對課堂教學行為的重新認識與思考

課堂是教師教學生命力的所在地,也是學生智慧的發源地之一。

(一)要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

傳統意義上的課堂,就是教師講,學生聽,老師很少審視自己的教學是否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也不夠關注學生的參與度是否與自己有關。當學生出現與課堂教學不一致的行為時,只是一味怨學生,很少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適應了學生心理特點,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優秀教師之所以優秀,其特點之一,就是每節課後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不斷改進教學,以增加課堂教學的魅力,達到及時調控學生的情緒,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目的,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二)要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和時間

學生獲取知識的結果,遠遠比不上他獲取結果的過程重要。讓學生在學習上有所發現,有所體驗,重要的前提是給予他在學習和研究知識的過程中主動思考與積極探究的時間與空間,這樣,他的體驗才是幸福而自信的。如:“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親歷閲讀過程”等。

(三)要學會欣賞學生

教師要在教學中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現代教育觀念,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創造、表現及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做到這一點,教師要學會欣賞每一位學生,發現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學生在老師的關注中,不僅會喜歡老師,喜歡上課,產生融洽和諧的師生情感,還會在課堂上積極表現,快樂愉快地去學習。

  二、提升了理論水平,認識到科研的重要性

作為新教師,我們沒有多少教學經驗,理論水平低,對自己的工作不善於總結歸納,現在,通過對教育研究的理解,基本上能用理論來指導自己的實踐活動。在教育教學理論的指導下,把握了教改方向,堅定了探索新路子的信心,並增加了教育科研的意識,認識到不能只做教書匠,而要做新時期的教育家,特別是有關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我們不但認識了它的重要性,也掌握了一些實際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綜合性學習將帶給學生超越課本的新的只是領域,教師要認真對待。

  三、認識到繼續教育的重要性,樹立了終身學習的目標

這次培訓,就自身更新優化而言,樹立了終身教育(學習)的思想。以前總以為搞繼續教育沒有學到什麼新知識,所以總覺着耽誤時間,不如讀讀書,備備課,這次,通過聽取了報告,真正認識到了繼續教育的重要性,樹立了終身學習的'目標,提高了對繼續教育的認識。學然後知不足,這是我的一個體會。在培訓中,專家的耐心指導、學員的激烈討論都給我不少啟發。通過培訓,感覺以前所學的知識太有限了,看問題的眼光也太膚淺了,工作方法也太單一了。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把這次學得的經驗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做到課前有預設、有準備,課堂上不呆板,給與學生寬鬆的學習氛圍,課後抓反饋,進行反思,有必要的還要進行課後輔導,促自身的教學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不斷飛躍。

培訓結束了,再次感謝專家的指導,同時也感謝我們的輔導老師,道一聲:“你們辛苦了!謝謝!”

  四、給培訓平台的建議

這次培訓確實給了我們許多指導,但本人覺得培訓班培訓的時間和空間都有限,短短的一個星期時間是不夠的。空間方面,學員受培訓地方管理器的限制,實際上別的省份的指導和討論更詳細、更精彩,我們是否以後可以隨便進入?還有,教師培訓不應該只是本門學科的提高,我認為:班主任工作、心理學、教育學、教師自身的修養以及世界別的國家的教育狀況與教學經驗是不是都要學?我希望專家商討一下,以後能給我們更廣闊的培訓平台?期待中!

語文教師培訓工作總結5

前段時間,我參加了國小語文骨幹教師培訓會議。會上,我們觀摩了多位老師的展示課與精彩講座。這些課與講座,浸潤着她們對語文執著研究的心血。通過本次的學習,不僅使我對國小語文教學的理念,有了更新的認識,也為我在以後的教育之路上,立起了一盞指明燈。下面就本次的培訓收穫略談一二。

在這x節公開課中,給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走近繪本課。對於繪本,我只在電視中或圖書館裏見到過,但沒有想到它還能用於學生的學習教材。在課堂上,x老師能以繪本內容為載體,配以動情的音樂和教師生動的語言,將圖片、文字精美的融為一體,烘托造勢,營造出了一種濃濃的繪本故事的氛圍,讓孩子們全身心的完全沉浸在其中。

一堂課下來,孩子們有的早已淚流滿面。她讓學生連貫的讀,對於情節的理解掌握有好處,深深的抓住孩子們的心,而x老師的設問、旁白也很有講究:在故事中,最感動你的是什麼?大樹在一次又一次的失去中,為什麼還會高興呢?每個同學的感悟都是不同的,卻又是真實的……如此深刻的思想教育,不但使孩子們深浸於愛的洗禮中,更讓聽課的老師感動、學習、思考。而這正是繪本的魅力所在。

會上,聽取了幾位老師關於寫字的講座後,可謂受益扉淺。對於寫字的訓練,我在課堂上也經常指導,可還是對孩子們的漢字書寫水平有所堪憂,聽完報告後,我才深知,原來寫字教學也是需要策略和方法的。寫字和寫字能力的培養,不光是一年級老師的專屬,它貫穿於整個語文學習階段。

“師者,人之模也”,而一個語文教師的書寫水平對學生的寫字能力培養也會有積極的影響。都説,教師是學生的鏡子,每天孩子們有一半的時間與教師共度,教師的言行時刻左右着孩子的成長。作為教師許多重要知識都需要用文字表述在黑板上,作業本上,教師自己的書寫對學生而言無疑就是一塊無聲的樣板,俗語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久而久之,教師一手漂亮的好字必然對學生書寫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學生寫字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

樸實的x老師正是如此做的,從一年級到四年級,每節語文課,她的字都端端正正的,這無疑給孩子們的練字起到一個榜樣效應。另外,練字過程是個循序漸進耐力持久的過程,並非一年級練好了就可以了,這就需要教師的策略了,x老師在講座中還談到要對學生的寫字水平進行多元化的評價,因為只有建立長效地評價機制,才會為學生的寫字過程樹立自信心,才會讓孩子愛上寫字,從而讓學生堅持下來,成為一種習慣、一種能力。

當然,識字教學與閲讀教師的培訓課程,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次培訓會,雖沒有名師大家的親臨,卻樸實而深刻。這也正是我們一線教師需要的,它同樣帶給我沉甸甸的收穫,帶給我眾多的思考,作為一名年輕的語文教師,我會以這次學習為契機,在自身的課堂上去實踐研究,努力做有效教育改革的弄潮兒。

語文教師培訓工作總結6

20xx年的暑期,對我來説頗不尋常。假期伊始,我便迎來了“20xx年江蘇省國小語文教師網絡培訓”。

在7月2日全市的開班典禮上,我作為學員代表發言。坐在發言席上,我的心情無比激動,網絡培訓,是促進教師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終身學習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我們要珍惜這次培訓機會,切實完成學習任務,努力做到:

1、明確網絡培訓的目的和意義,妥善安排時間,切實完成規定的在線學習任務。

2、認真收看課程視頻和閲讀課程電子講稿,積極參與網上和網下的各項業務活動,高質量完成課程作業。

3、積極參與班級沙龍討論,發表、回覆高質量帖子,參與課程專家答疑活動。

因為,培訓在假期,孩子也放假在家。所以,每天我早早起牀到菜市買菜,接着為孩子準備早餐,把孩子送去學琴。回來後便抓緊時間學習網上培訓內容,專家的教育新理念,讓我眼前一亮;名師的示範課,讓我感受到課堂呈現出的魅力;討論區的交流討論,讓我們思想的火花得到碰撞。

王榮生教授的《閲讀教學的兩個轉向》,讓我明確了語文課堂教學的要點:合宜的教學內容和有效的教學設計。王教授的講座,深入淺出,一個個鮮明的觀點、一個個生動的課例讓我受益匪淺,也為我今後的閲讀教學指明瞭方向——從關注“教學方法”轉向“教學內容”、從關注“教的活動”轉向“學的活動”。

鄭友訓教授的《詮釋活力課堂與有效教學》向我們解讀了什麼是一堂好課,作為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要努力創設寬鬆和諧的課堂環境,清晰地授課,能確保學生學習的投入,並及時評估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

語文教師暑期培訓總結3篇工作總結特級教師李勤關於《教材解讀與處理》的講座,讓我們知道了教材解讀何以至關重要,併為我們指出了教材解讀的具體途徑——

1、和作者對話,把握教材的核心主旨;

2、和文本對話,用語文的眼光欣賞教材;

3、和編者對話,把握教學意圖。

劉桂秋教授的《提升國小語文教師的人文素養》,一針見血地指出教師人文知識的學習狀況讓人堪憂:教師的閲讀行為越來越平面化;教師的閲讀內容越來越狹窄化;教師的讀書目的越來越功利化。反思自己,未嘗不是這樣:一年到頭,沒有讀過幾本書。即使讀書,也只是一知半解,或是為了幾篇讀書筆記,臨時抱佛腳。

專家的講座,讓我對教育教學有了更多的思考,也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原來的沾沾自喜在專家的話語中,無處遁形。自己還很淺薄,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只有不斷充實自己,才能勝任一名國小語文教師。

培訓中的“課例觀摩”,讓我看到了一名優秀教師對文本的解讀、對課堂的駕馭。喬煒老師的《槐鄉五月》,以優美的語言,把學生引入“花朵、花美、花香”的世界,《槐鄉歌》的創編,使學生學文本,用文本,學生的語言得到有效的訓練和發展。何瓊老師的《愛因斯坦和小女孩》以“抓關鍵詞,理清脈絡”、“抓不同評價的矛盾點,感受平凡中的偉大”兩個環節的設計,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感悟能力。何老師的課,為我們呈現了不同的第一課時,可謂平實、高效。姜樹華老師的《鞋匠的兒子》以三份活動單引領,層層推進,課堂“熱而不鬧,動而不亂”,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習活動單”也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提供了新的模式。

課程學習讓我們豐富了理論知識,拓寬了視野,“課程討論”、“班級研討”為我們提供了溝通、交流的平台,大家在這裏質疑問難,互相切磋,許多老師好的做法,為我們提供了可借鑑的經驗。這次網絡培訓如同一場及時雨,滋潤了每一位參培老師的心田。

在本次網絡培訓中,我收穫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快樂。作為小組長,我和組內的成員互相鼓勵,互相提醒。對於組內成員的問題,我總會耐心解釋、盡力幫助,並主動和班級輔導員聯繫,反映問題。雖然,和一些老師未曾蒙面,但是,我們已然成為好朋友。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以此次培訓作為新的起點,一絲不苟地對待教學工作,做一個快樂的讀書人,做一個幸福的研究者,做一個學生喜歡、家長滿意的好老師。

語文教師培訓工作總結7

語文是豐富多彩的,生活何嘗不是?

當你感到你的生活平淡、甚至乏味時,你當然希望改變。但是你的語文教學呢?你是否嘗試着去改變,改變的使你的學生願意上你的語文課,你也願意和他們一起享受語文的美妙。

20xx年培訓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契機。

通過這次培訓,我看到了很多,學到了很多,想到了很多。看到以前的老同學總是不勝唏噓,談起當今的社會總有許多的不解、感慨和深深的無奈……當然,想到更多的是自己的語文教學,自己應該不斷提高、不斷改進的語文教學。

原本對本次學習沒報多大的希望,勞民傷財,能有多大的效果呢?但是沒想到,國小語文組的學習竟然組織的有聲有色,最後更有些漸入佳境,欲罷不能的味道了。特別是教研員挖空心思加入了很多的活動,形成了很好的現場互動氛圍;還有很多的教師展示了自己的特長和才藝,給本次培訓增色不少,有幾個節目真的令人難忘的。

最重要的是通過本次學習,通過和其他教師的交流,我不僅系統的學習了整個國小語文學段的語文內容,還對實際語文教學有了自己的思考:

首先,要樹立“大語文”的概念,讓學生走出課堂,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實踐活動,把語文學習延伸到豐富多彩的校園和社會生活中去,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使其知識、能力、興趣、特長、態度等得到全面發展。“大語文教育觀”在前幾年提得很響,但近幾年在國小語文教育中,隨着課本的細化,很多教師以為就是“實踐活動”和“口語交際”了,其實這是嚴重的認識錯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好的語文教師應在上好課程表內的語文課的基礎上,在課外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閲讀、自辦手抄報、撰寫日記週記、做校園小記者小主持等活動,加強課內和課外的聯繫,進一步開拓學生所學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培養獨立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多的語文教師都兼着班主任,很有條件和學生參與一些像朗讀、演講之類的活動,這可是和他們一起提高的好機會,真是應該好好利用。不久你就會發現,不僅活動搞好了,學生的語文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其次,嚴格的要求和訓練很重要。有的時候,我們一般滿足於上完課,考個好成績即可。但是別忘了我們教授的是一羣璞玉微開的兒童,他們的接受能力、模仿能力很強,一個好的語文老師對他們的語文學習至關重要。而往往我們是靠着自己的“本能”在教學,靠着自己很多年不變的經驗在教學。在現在的教育環境下,我們還有很多的教師誤判為放鬆要求,自由發展,這簡直就有些危險了。是的,我們可以放飛理想、希望,放手讓他們閲讀。但是在國小階段,我們決不可放鬆我們語文的基礎素養要求和訓練,比如:普通話和書寫。我認為,這是重點也是核心。這對學生的語文能力很重要,甚至對他們的一生都有影響。可喜的是,本次培訓中,我學到了很多關於識字、習字教學的好方法、好經驗,一位縣直學校的女教師的習字教學就令人敬佩不已,很值得借鑑學習。普通話,就不用説了,上主席台發言的都很優秀,才藝展示的教師也是字正腔圓。所以説,嚴格的要求和訓練很重要。即使我們教師的能力沒有達到最好,但是我們嚴格的要求,認真的訓練,指給了學生努力的方向,成功還會遠嗎?

最後,通過幾天與會教師的教材分析,認識到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既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又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現在的語文教學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説,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的研究和收集;我認為首先就是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體轉為,弘揚人文精神,目標的整合具體體現在:語文教學內容上的整體觀,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要堅持讀寫聽説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係;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

總之:語文課最後還是要立足於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語文素養上,也就是説,我們的語文教育要讓社會認可才是成功的關鍵。當我們的學生踏入社會,社會上的人説“這個人的語文素養不錯”時,我們的教學才沒有出問題。現代社會需要怎樣的語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除了這兩點,現代社會要求一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和運用現代技術搜索,處理信息的能力,基於這些思考,就可以發現我們目前的實際語文教學沒有很好地發展評價學生口語交際的水平,也沒有很好地衡量學生的書寫能力,更沒有很好地去評價學生開展語文活動的實踐能力,既然現代社會需要這些能力,我們就應該向這些方面努力。

“不拋棄、不放棄”也許過於理想化,但卻是美好的;現實有時是殘酷的,但未來……他畢竟在前方!

何況,路在你的腳下!

語文教師培訓工作總結8

匆匆而又匆匆,為期一週的市級骨幹教師第一年集中培訓已結束了。細細回想,還記得每日奔波輾轉於各個集訓點,還記得全國專家、學者生動的講學報告,還記得一線教師真實、靈動、有效的課堂展示。打開散發着墨香的筆記本,培訓期間點點滴滴漸漸出現眼前——

教育是快樂的,思想是智慧的,當教育充溢着智慧時,魅力無窮

北京的心理學專家張勤老師舉止優雅,觀點獨到,她的講授融知識性、理論性、趣味性於一體,極具感染力。她從談孩子的性格開始,形象地將人的性格分為“紅、黃、藍、綠”四種類型,並結合鮮活的個案對每種性格進行解析。我靜靜地聆聽,眼前突然一亮,妙用性格不就是“因材施教”嗎?宋代朱熹在《論語》註解中説道:“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兩千多年前孔聖人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然而,仔細反思:在現實教育中,我們太多關注性格的後天培養與發展,往往忽略了先天的本性研究。特別是“大班額班級授課制”下,我們強調整齊劃一的同時,無法讓部分孩子天性得到很好的發展。讓我們尊重孩子天性,尋找的教育策略:妙用性格,因材施教。童年成就孩子的一生,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內心真正關注孩子的點點滴滴的進步,孩子會有跌跌撞撞的時候,但我會把微笑、撫摸、鼓勵送給孩子,把尊重、理解、寬容帶進課堂,把倦怠、疲勞、焦躁的情緒留在課堂之外,無論孩子學習成績如何,我都會帶着這“一羣魚”跟我走。張勤老師對孩子性格的解讀,為我打開了更加亮堂的教育之窗。

上海華東師大易凌峯博士講學,充分展示了他廣博的學識,也展現了他的儒雅和風趣。《新經濟.新教育》報告的核心理念是:新經濟時代學校辦學要重視兩個層面,一是啟蒙,即促進學生情感與社會化的發展;二是創新,將創新作為認知教學的目標,教育應該為孩子們儘可能多地儲備明天用得着的東西。讓我認識到:新經濟背景下的教育不只是停留在學習與繼承,不思也不會創造的水平上,而應該承擔起啟蒙與創新的重任。“教育的重點在於啟蒙,而不只是信息的獲得。”這才是新教育的本質。他在教學研究中講到課堂觀察策略、課堂教學理論、課堂案例研究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課堂不是舞台,沒有彩排,只要走進課堂,每天都是現場直播。因此,我們要不斷地審視自己教學行為;對授課中突發事件的背後隱藏的複雜性要有認識;將課堂教學中有價值、有啟發性的“教育故事”寫成教學案例,促進自身經驗積累和知識積累……

我快樂,因為我是教師;我幸福,因為我是一名語文教師

走進錦西外國語實驗國小,首先感受到了“以生命為本”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樓梯上、教室裏都放着科幻、童話、寓言、成語故事等書,孩子們坐在樓梯轉角處的沙發上捧着書愛不釋手,心靈在書海里得以浸潤。學校以生命為本的辦學理念,形成了生命教育課程體系。4位老師分別展示了代表“常態化”、“拓展性”、“個性化”、“專題化”的生命課程課例,使我感悟到教育迴歸生命真實的理念。在這裏,老師是一支快樂的蠟燭,點燃了孩子求知的慾望,讓孩子品嚐到了受教育的快樂;老師是生命的領路人,引領他們去尋求生命的本真,提高生命的質量,實現教育生命的和諧,這樣的教育思想和遠見卓識令我敬佩。怎樣開發科學而又鮮活的生命教材,讓切實有效的生命教育內化為一種心態和能力,讓學生面對生命懂得欣賞,懂得感恩,懂得相處,懂得敬畏,使教育真正成為學生奠定終身幸福的人本教育,這值得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潛心思考,踏實踐行的。

人民北路國小的“班級讀書會”課例展示,則向我們詮釋了“幸福”二字的真正含義。課堂上,老師引領孩子學會閲讀、喜歡閲讀、享受閲讀、分享閲讀;交流時,五彩“讀、寫、繪”特色作業,展示着一顆顆浪漫稚子心。是啊,只讀語文書,孩子生命的寬度和厚度是不夠的,讓孩子從小與書為友,用閲讀奠定幸福的人生,人北國小的幸福教育讓我感動讓我温暖。“給孩子一個幸福的人生,給教師一個幸福的生活,給家庭一個幸福的未來”,這不就是教育追求的理想嗎?

白果林國小、營門口國小、張家巷國小關注細節,聚焦有效,通過高、中、低段課例展示,執教者和觀課者分別從教學目標劃分和落實、課堂提問等方面進行交流和探討。張家巷國小任老師《信任》課堂提問“兵不在多而在精”,難易適中,由淺入深,疑在該疑時,問在精當時,令我歎服;該校有效課堂之有效提問校本教研深入細緻促我深思,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孩子問題意識?“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求新知的開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動力。課堂上,教會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獨立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有力的手段。在學習的過程中,師生進行心靈的對話,思想的碰撞,語文課堂才能煥發出生命的精彩,學生才能由一個個“學會者”真正變為一個個“會學者”。

思想着,教育着,快樂着,學習教育的過程就是體驗幸福的過程

匆匆的足跡之後留下的是思考,是新的認識,是更加明確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將時時激勵我、鞭策我廣泛閲讀、不斷學習;博採眾長,不斷積累,讓培訓給予的清泉細水長流。讓這一段“春天的回憶”成為我跋涉的新起點,讓這一次“幸福之旅”點燃我學習的新動力。我深信,幸福是一種感覺,在教育中尋找感覺,就會在教育中感覺到幸福!

語文教師培訓工作總結9

白雲區地處區城鄉結合部,絕大多數學校還屬於邊遠農村,整個區的教育發展極不均衡,農村地區的老師在我區教師隊伍中佔了很大的比重,與市內學校相比,他們信息量少,學習機會少,鍛鍊機會少,視野狹窄,素質不高,教學水平較低,這些因素從而導致了我區教學質量的低下,嚴重製約了我區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阻礙了我區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改變這種狀況,儘快提高我區教師的整體素質,是我區教育局、發展中心當前的工作重心。白雲教育發展中心明確提出了今後的工作方向:“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白雲教育發展中心國小語文學科把開展農村地區教師培訓,提高農村地區教師素質,促進農村地區教育發展作為工作的重點之一。以下是我區小語科在農村教師培訓方面的一些具體做法:

一、強化區內培訓,提高老師素質

(一)充分發揮“三級教研網絡”作用,促進教師專業素養的發展

1、開展形式多樣的全區性培訓,提高教師理論水平

目前我區的農村教師,他們最欠缺的是先進的教學理念,教育教學理論,迫切需要的是瞭解當前課改的要求、解決“怎樣上課”的問題,為此,我們小語科結合中心培訓部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目標,以“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教育教學的有效策略、必備的課堂教學技能”為培訓重點。通過大量的培訓讓教師們更新觀念,改進教法,提高能力,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智能結構。讓教師確立了終身學習觀念,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我們把培訓重點確立在應用理論的研究,包括新課程的有關理論,“有效教學理論學習”、“有效課堂教學策略的實施”、“閲讀教學的策略”等。以上培訓,不但有本區教研員參加,還邀請了市裏及國內的教育教學專家進行相關講座。如市教研室的專家王亞芸老師的《新課程理念下的國小語文教學》,著名特級教師尹祖琴的《讓學生自鳴天籟————國小語文習作教學的再認識》作文專題講座;全國作文研究專家、特級教師吉春亞老師的《新課標下的國小作文教學》專題講座及示範等。

由於目標制定得當,這些活動很受老師們歡迎,老師們普遍反映,這些專題講座,有理論,有實例,讓他們受益匪淺。他們平時教學中的困惑、疑難,很多都能從專家們的講座中受到啟迪,得到解答。

2、定點分片培訓,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根據我區“分層推進、分類指導、重點突破、整體提高”的工作策略,考慮到我區區域大,教師數量多的實際情況,經常性、全區性的大型活動不符合區情,因此,長期以來,“三級教研”成為我區中國小開展教學研究,實施課程改革的主要途徑,是我區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基本方式,為此,除了注意開展形式多樣的全區性培訓,我們還十分重視對鎮街一級教研活動的具體指導。

1)通過調研,加強對鎮街“教研網絡”建設的指導,及時推廣經驗。

2)協助各鎮街抓好理論培訓:片區語文科組每學期都圍繞素質教育,組織一到兩次的教育理論專題講座,如“教學評價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各年級新教材解讀等。以上培訓,為各鎮街語文老師提供了共同學習,共同探討的空間,達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加強培訓的同時,我們還注意對培訓工作及時反饋。通過老師們的學習心得、教學反思等,收集、瞭解各種相關的信息,及時調整,不斷改進工作方法和策略。

教師們普遍反映:培訓活動讓他們開闊了眼界,提高了理論水平,能從更高的視點來審視以往的教學工作,認識到自己在課程改革中所走的彎路,曾陷入的誤區,如過分追求外在的形式,過於強調了語文的人文性而忽視了語文的工具性或過於強調語文的工具性視了語文的人文性,認識到欠缺科學指導的課堂教學影是低效的教學,讓他們體會到教學理論指導對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意義。有了正確的理念指導,提高了教學理論水平,老師們對以往的教學工作進行了深入反思,找到今後工作的正確方向,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有效教學。

3)以中心學校為核心,加強校際交流,攜手共進

我們區小語科組織的學科競賽,包括老師教學競賽、學生作文競賽等,均採取分層組織的方式,都是先在鎮街、學片一級開展活動,最後到區一級。這些活動得以順利開展,中心學校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此外,中心學校牽頭組織的鎮街教研活動,加強了校際的聯繫,使各校教師的交流活動得以強化,老師們在互相學習中互相促進,共同進步。

3、加強對校本教研活動的指導

以“下校調研”、“推門聽課”為主渠道,對各級各類學校進行校本教研的指導,通過大量的聽課、訪談,瞭解學校的教育教學狀況,作出合理評價,針對突出問題提出改進意見,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二)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示範引領作用

骨幹教師是教師隊伍的中堅力量。為進一步提高我區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我們非常重視對骨幹教師的培養。

1、組織外出學習取經

骨幹教師有新的教學理念,有敏鋭的觸覺,對教學有獨立的見解,教學上形成了自己一定的特色,他們在工作上勇於探索、大膽追求,他們是帶動我區教育發展的動力。組織骨幹教師外出學習,讓他們走出去見見世

面,去接收大量的新信息,去接觸更多先進的教學思想、學習更先進的教育經驗,然後帶回區內,帶動更多老師協同發展,是我區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策略。為此,我們努力創造各種機會讓骨幹教師外出學習,如:參加省、市骨幹教師培訓,參加市的各項比賽,參加市教研室組織的理論學習,參觀考查等,使他們能站在更高的層次去思考教育教學的問題,讓他們的專業素養得以快速提升。

2、以科研促成長

每位骨幹教師都承擔了課題研究的任務,讓他們在科研工作中,深入、系統地思考教育教學的各種問題,促使他們加強理論學習和實踐探索,積極參與各種教研活動,提高他們的科研能力、實踐能力和理論水平,使他們在科研中鍛鍊、提高和成長。

3、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指導、示範作用

針對骨幹教師的培養,我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如讓他們參與新教材研討活動、主題教研活動、上示範課、作講座,以練促教,以賽促推廣,提高我區廣大語文教師專業素養,促進不同層次老師的發展。在這些有效的培訓活動中,大批教師迅速成長。

我區一貫重視骨幹教師的送教下鄉,每學期,我區小語科最少組織兩次針對邊遠地區的支教送教活動,每次由兩位骨幹教師承擔任務,讓他們把先進的教學經驗帶到邊遠的農村,促進農村地區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從而推動我區教育的均衡發展。

(三)加大培訓力度,促進青年教師成長

青年教師是教師隊伍裏的新生力量,是未來教育的主力軍,但由於他們從教時間短,對教育、教學規律理解不透,教學技能有待提高,必須加強培訓。我們要求區內青年教師加強學習,加強鍛鍊,縮短對崗位、教育教學常規、過程的熟悉與適應期,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成為我區骨幹教師中的新鮮血液。為了鞭策和激勵他們努力達到這個目標,每次的教材分析、教研活動我們都要求他們必須參加。同時有針對性地開展新教師崗位培訓、新課程培訓,要求他們必須持培訓證上崗。同時還組織了有效教學設計大賽、青年教師朗讀技能大賽、青年教師鋼筆字比賽、青年教師閲讀教學技能大賽等一系列競賽活動,從教育教學技能、專業水平等方面促他們進步、成長。我區青年教師參與教研活動、課改活動的熱情十分高漲,他們大膽創新,鋭意改革,為自己的成長拓展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並逐漸地踏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二、加強與外區的互動交流

閉關自守發展有限,只有開放思想,走出去,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因此,我們非常重視與兄弟區的交流學習,把他們請進來傳經;我們走出去學習,努力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借他山之石,促我區發展。

在市的組織牽引下,我區與越秀區結對子,開展了“手拉手”活動,借鑑教育強區的先進經驗,促進我區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我們邀請了越秀區的優秀教師到我區的結對子學校傳授經驗,談心得體會,上示範教學課,同時還邀請越秀區教研員和優秀教師來聽課指導,或組織我區老師到越秀區聽課取經,“手拉手”活動小組的成員們也經常通過網絡交流心得體會,探討各種教學問題,在區域之間建立起“教研共同體”。越秀區的幫教老師和教研員對本次活動高度重視,對我區受幫的教老師熱情幫助,從理論到實踐,從備課到上課,包括具體的教學方法、策略等,均悉心指導,真正做到手把手地教,在她們的指導下,使我區受幫教老師的教學水平有了質的飛躍。與越秀區的“手來手”幫教活動,加強了我區高質量的國小語文教師隊伍的建設,推動了我區教育的發展。

以上活動,對我區農村地區教師隊伍的建設,促進我區教育的均衡發展,起着極為重要的作用。

總的説來,近年來我區對農村教師培訓工作,説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成績的取得,是與市教研室領導、區發展中心領導的關心重視、以及各鎮街學校語文科組的大力配合、全體教師的支持和積極參與分不開的。但以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將不斷地總結經驗,調整策略,再接再厲,使我們的教師牢固地樹立終身學習意識,不斷提高專業素養,真正實現完成由知識傳授型向知識創造型的轉變,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真正實現我區教育的均衡發展。

語文教師培訓工作總結10

暑期參加了鎮組織的新課程培訓,感到新課程的實施是前所未有的革命,是對舊教育理念、舊教育模式、舊教育傳統的反思,是現代先進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體現。通過學習我明白了最前沿的語文教改情況。現就新課程與語文教師的發展,談一談體會。

  一、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學

語文課程改革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文素養的提出,是語文新課程的核心。例如重視民族精神、國際視野的形成;強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培養;注重生命意識、環境意識、誠信意識、職業意識的養成。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努力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意藴,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提高人文素養,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語文課程還應該重視提高學生的民族精神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語文新課程把課本這本“小書”和生活這本“大書”融為一體,強調語文學科和生活的密切關係。《語文課程標準》把語文課程的性質界定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這是一個非常有新意的提法,是與“語文素養”相吻合的。

語文新課程不僅繼承了語文教學的工具性,更重要的是強調了語文教學的實踐性。語文是人類最重要的社會交際工具。要教會學生掌握好工具必須引導學生到言語實踐活動中去鍛鍊、去領會,自己去獲得語文交際能力。學生的言語實踐活動是一種綜合實踐活動,其形式靈活多樣,儘量適應學生要求、符合學生興趣。主要反映在語文課改中淡化字詞句篇基礎知識和文體知識的教學,但不是説教師在課堂中不教這些知識,而是教學生在具體語言環境中與生活中學會運用語言,這是一種不同以往的新的理念。

  二、新課程下的師生關係

語文新課程中的師生關係是新型的師生關係。有一位專家説:“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老師首先是學生的學習夥伴,其次才是學生學習指導者、引導者、誘導者、輔導者。”語文教育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它既不是教師一味傳道授業解惑,學生一味地服從老師,也不是教師只能造就學生,圍着學生轉,而是師生平等、相互合作,教師引導、學生探究。語文課程的教學活動中,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消極的,不再是被灌輸的器皿,不再是課堂的聽眾,而是具有個性的、生動活潑的、思想活躍的、充滿生命力的學生;教師不再是站在學生的對立面居高臨下,教學就是教師和學生的平等對話。

教師不管在上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還是研究型課程,都應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這樣使得學生人人都必須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另外教師在教學反饋中,要善於評價學生學習地過程,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方法和效果。

  三、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師

教學,是實施“課程標準”的主渠道;課堂,是實施“課程標準”的主陣地。把傳授語文知識作為語文教師的全部職責,這一直是語文教師教學思想中的誤區。在語文新課程的教學活動中,要學習語文知識,也要培養語文能力,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要新奇感轉化為未知欲。

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利用課程資源,開發課程資源。有一位領導説:“無論是課堂內還是課堂外,無論是條件好或差的學校,處處有課程資源,時時有課程資源,課程資源是可以再生的,教師要善於運用課程資源,教材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一定要用足用好。”基礎教育改革過程中,尤其是新教材的實施中,要求教師根據自身發展需要,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教材所提供的空間,體現教師不僅是課程實施的主體,事實上,新教材的實施過程,就是教師發展、提升自己素質和能力的過程。我們教師不僅要承擔起培訓者的責任,更要充分發揮“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因此,我們語文教師應明白:“語文教育是事業,貴在淡薄名利,默默無聞;語文教育是科學,難在持之以恆,求是求真;語文教育是藝術,美在享受母語,陶冶身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