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學者學結

來源:文萃谷 1.38W

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期間,有幸得到華師大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導、教授馬慶發先生的指導,從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研究。馬教授是國內職業教育研究的領軍式人物和我認為的“泰斗”級學者,是我要仰望的導師。訪問期間承蒙馬導師的關懷和悉心指導,分享與我他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這也將是我今後工作和學習中要追尋的方向和方法。我認為,訪問學習,不僅僅是知識層面的繼續深化,更應該是一種研究思路、方法和理念的創新能力的提升,也是一種內在精神的洗禮和價值觀的調整完善。而與我,訪學初設定的目標基本達到,對我的影響遠遠超出於發表一兩篇論文的“顯性成果”。更多的是內心的成長和歷練。

訪問學者學結

一、科學研究能力方面

參與了馬導師《課程資源》課程的學習和討論,並恰逢師大校慶之機,也聆聽了相關學科大師的講座,更是閲讀了導師推薦的數十種圖書。自我覺得收穫頗豐,對高職教育的發展脈絡和現狀有了理性的認識和感悟。對中外高職專業建設和課程資源開發有了一定的瞭解。並結合本單位(硅湖職業技術學院)的現狀,找出與專業緊密結合的切入點,制定了高職創業型複合人才培養模式為研究方向。訪問期結束時完成了兩篇學術論文,一篇是結合服裝專業的近7千字的學術論文--《高職服裝專業創業型複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發表於《當代職業教育》雜誌2012年第6期。另一篇《註冊入學下的江蘇省民辦高職專業設置優化研究》論文被《職業教育研究》2015年第1期錄用。

二、教學實踐創新能力方面

教學工作方面的提升來源於對現有教學理論的深入學習後內化的一種能力感悟,本次訪學期間對職業教育進展、職業教育理論、職業教育課程開發、職業教育課程文化、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法進行重點學習、梳理。堅持導師提出的“經典閲讀為先,課程學習為主,課題參與為重”的課程學習要求。完成了《當代職業教育新論》、《課程文化》、《中國職業教育研究新進展2015》、《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等近20本相關書籍。總體而言,自我感覺在教學能力和教學思路方面有實質提升,這種提升會在將來的教學實踐中得到體現。

三、自我學習成長收穫

這次難得機會,由於各種原因所限,距離導師的要求和自我的目標還有差距,馬老師淵博的知識、鮮明的人格魅力、科學嚴謹的研究風格將是我今後要繼續努力和奮鬥的目標。 最後,我衷心地感謝華師大、職成研究所,特別是馬導師和錢主任對我的幫助和關懷,是你們讓我在職業生涯中有進一步提升的平台,也感謝學院的史董和各位領導,是你們給了我進步的.機會。謝謝你們!我會在今後的職業生涯中盡心盡力地工作,來回報與曾經幫助過我的人,謝謝!

學生:

2012年6月18日

訪問學者學結 [篇2]

在省教育廳的支持下,本人於2015年8月,有幸前往英國牛津大學工程科學系進行學習和研究。目前作為訪問學者的學習生活已經圓滿完成,回顧半年來的訪問經歷,牛津大學的濃厚的科研氛圍、嚴謹的教學態度教學讓我深受感染,在科研和教學工作方面獲益匪淺。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説明:

而與我,訪學初設定的目標基本達到,對我的影響遠遠超出於發表一兩篇論文的“顯性成果”。更多的是內心的成長和歷練。

一、科學研究方面

本人在牛津大學工程科學系時,研究對象為分佈式環境下的醫療決策支持系統的設計與實現。我們結合fox教授所創建的用於描述醫療決策過程的proforma語言和tallis engine等工具,結合英國的國家健康服務的現狀,開發了一種基於多代理的,在分佈式環境下能夠使用的醫療決策支持系統的原型系統,並結合國內醫療的情況,對該系統進行了一定的改進。

二、教學實踐方面

作為全世界最古老的大學之一,牛津大學有着悠久的教學傳統,本人在牛津大學期間,通過旁聽本科生及研究生課程,深刻地感覺到教學效果的提升,不但來源書本知識的傳授,更來自於師生對學科的認識與感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在以課程學習為主的同時,堅持以實踐學習為重。

另外通過與牛津大學師生的交流,瞭解了牛津和劍橋大學特有的“導師制”教學方法,學院為每名本科生指派一名導師,為學生的專業學習、人生規劃、生活等各個方面進行指導,結合計算機學院目前所推行的“班導師”和“專業導師制”,可以更好地對自己所擔任班導師的本科班級服務,做好班導師及專業導師工作。

三、自我成長收穫

通過這次的訪問經歷,自身的專業業務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並且拓寬了新技術面,開闊了視野,為今後再學習奠定紮實基礎。另外,在半年的研究學習過程中,我還了解到了在醫療信息化領域,國內外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這讓我更希望以自己的努力,為國內醫療信息化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回國以後,我所在的計算機學院軟件工程與醫療雲計算研究所仍然與fox教授及其研究團隊仍保持着緊密的聯繫,在未來仍然計劃繼續緊密合作,開展在醫療信息化領域的合作研究。

最後,衷心地感謝省教育廳給我這次珍貴的學習和交流機會,以及計算機學院肖亮教授對我的幫助。我將以嶄新精神面貌、高姿態、高起點迎接今後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為大學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才智。

訪問學者學結 [篇3]

2015年2月20日到2015年2月20日,我來到偉大祖國的首都北京,在心中嚮往多年的北京大學醫學部學習,時光匆匆,歲月流逝,留下的記憶卻是永恆。一年的訪問學者學習生活對我來説是一種磨練,更是一種考驗,收穫是豐裕的。通過這次學習更新了原有的風濕病知識,學到了很多新東西,也看到了差距,自然也產生一種壓力,對以後的工作有了更高的目標和新的計劃,回到工作崗位上,我要將我所學的新方法運用到工作中去,並把導師好的工作作風和工作方法和經驗帶到臨牀工作中,提高我們的診療水平。

培養方案:通過跟師門診、查房、實驗、參加講座等掌握紮實的專業理論知識,提高解決臨牀實際問題的能力,瞭解風濕免疫領域國內外學術動態,熟悉常用實驗操作方法,掌握導師學術思想並能獨立運用於臨牀處理常見風濕免疫疾病,完成一篇高質量科研論文。

研修總結:嚴格按照培養方案完成了各項教學環節,掌握了培訓內容,達到了培訓要求,學習成績優秀,完成了一篇科研論文並參加了2015年北京風濕病年會交流。臨牀方面:通過跟隨導師出門診、查病房、參加病例討論、聽課、指導下自修等形式基本掌握了常見風濕免疫疾病(包括ra、as、sle、ss、ctd、uctd、mctd、bd、fm、aosd、spa、uspa、rea、oa、op等)的診療方法,能夠獨立按照有關指南要求規範的處理這些疾病。科研方面:通過在實驗室學習,學會了包括各種pcr儀、酶標儀、各種電泳儀等的操作方法及ra5項、sle5項、ss3項、hla-b27等的檢測方法及結果處理分析。通過查閲病例,回顧性分析了218例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患者臨牀資料,探討了sle患者繼發性高血壓的臨牀特徵及其獨立危險因素,完成了《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繼發與原發性高血壓臨牀特徵的對比研究》論文,並參加了2015年北京風濕病年會交流,文章被收入了論文集中,通過會議交流受到了與會專家的好評,目前文章已經寄送《中華全科醫師雜誌》等待發表。教學方面:聆聽了大批專家包括馮傳漢、胡大一、呂厚山、慄佔國等大師的講課,旁聽了雙語教學比賽、醫學現代教育技術與考試方法改革研討會等,學到了許多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

總之,一年的學習使我更新了理念、規範了行為、找到了差距、明確了目標,導師那句名言:“經規範的個體化治療,大多數風濕病是可以完全緩解的!”使我看到了風濕免疫學科燦爛的明天,我將努力為之奮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