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訪問學者學結

來源:文萃谷 1.39W

本學期的商務談判課程的學習,我基本掌握國際談判流程,瞭解談判各環節的要求和注意點,及風格的體現。以下幾點是我的學結:

國際訪問學者學結

第一,國際談判基本流程:談判雙方友好溝通;明確談判目標;確定談判人員;相關性地全面蒐集資料,透徹分析目標關鍵,周全談判計劃,制定談判戰略;談判地點選擇,行程安排確定,翻譯人員的決定,到達談判地進行談判;實質性談判,體現談判風格,運用談判策略爭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協議的簽訂;談判總結,成果彙報。

第二,談判的關鍵是人。一個項目的好壞除了其本質屬性以外,基本都是由談判人員的操作來評定和掌控的,因此,談判人員的選擇至關重要。談判人員的性格決定了其談判風格,首席談判官的風格奠定了談判小組的基調,在談判過程中,言語腔調,表情神態,動作,技巧等細節都能影響整場談判的趨勢,只有擁有談判主控話語權,在談判中佔有優勢的團隊,才能使談判結果趨向期望值,取得成功。選對人,才能做對事。

第三,談判策略是指揮棒。企業發展講求戰略,商務談判講究策略,本次小組談判的表現風格是indulgent,我組的談判策略具有明顯的階段性和潛伏性,與上海天合汽車安全系統公司的貿易談判中,合理地順從,建立有好合作關係,並逐漸進行技術合作獲取對方公司的技術核心埋下伏筆,最後的收購談判中,以技術為王牌低價收購對方資產。可見,當今的合作已經不再是一次性合作,而要考慮到長遠的利益發展,合理預見把握機遇,談判策略終要影響最終談判結果。

第四,爭取定基調的角色。談判中,誰來定基調意味着談判的話語權的歸向,比如我國的鋼鐵貿易中,鋼鐵龍頭的寶鋼沒有話語權,在國際鋼鐵價格提高的背景下,根本沒有資格站不來説“我們不願意”,即使説了也沒分量,結果就是給我國鋼鐵行業帶來了巨大壓力。

第五,談判細節決定談判成敗。在談判桌上什麼該説,要怎麼説,什麼事情是可以拍板,什麼時候可以妥協,甚至到穿着,會場佈置,翻譯人員的邀請等等都是很細節性考慮的問題,比如在談判時的語氣語速,説堅決了表示該問題不能鬆口,説模糊了表示對方在躲避該問題,語調低了表示準備不充足,語調響了表示他們在該問題上沒有迴旋的餘地,當然,這些都是要在談判的氛圍中去體會的,有時表達錯一個意思將會導致本場談判失敗。不論是談判,做事也應該注重細節。

第六,影響力。這是我在參與準備談判表演時最有感觸的一點,人成功的某一點,説到底就是她的影響力,這就是為什麼經理叫你幫他倒杯茶,你會願意,而換作是乞丐,根本不可能。而如何擁有,是我現在一直在摸索的……

在這門課中學到了很多,但還是有很多的不足,最主要的是考慮問題不全面,沒有經驗是一個原因,但更多的沒有體會到談判人員的處境,思維不夠發散,因此需要更多的實踐體會,將這些實戰性的東西消化於實際;再者,要細心觀察生活,很多東西都是生活中我們沒有注意到細節,很重要但卻很容易忽視;最後,就是深刻體會到今日事,今日畢,學習是循序漸進的過程,重在積累,而不是填鴨式的學習。

國際訪問學者學結 [篇2]

2012年10月2日至12月31日,本人在香港大學瑪麗醫院人工關節置換科任訪問學者,在國際著名教授曲廣運教授的指導下,開展了人工髖膝關節翻修技術的研修,總結如下:

1、 參與手術數量:人工髖關節初次置換36台,人工膝關節初次置換48台,人工髖關節翻修手術57台,人工膝關節翻修手術34台。

2、 門診診病人次:髖膝關節疾病初診225人次,髖膝關節疾病保守治療複診431人次,髖膝關節置換術前門診207人次,髖膝關節置換術後門診512人次。

3、 經管住院病人:219人次。

4、 參與值班:23次。

5、 參與臨牀科研:兩項,均為香港大學資助課題:(1)脛骨平台缺損不同材料修補的有限元分析研究;(2)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納米技術診斷平台的建立。

6、 獲得省部級科研資助:依託訪學成果,在曲廣運教授指導下申報成功省自然基金課題:消痺方對骨性關節炎軟骨下骨成骨細胞週期蛋白乾預作用研究。項目編號:2012j01433,經費8萬元。

總之,通過三個月的訪學,系統掌握了人工髖膝關節翻修國際標準技術,其中人工膝關節翻修技術填補了我市技術空白。通過參與臨牀科研,瞭解了膝關節外科國際研究熱點及研究發展方向,並獲得省部級科研課題一項。

漳州中醫院 李民

2015/2/22

國際訪問學者學結 [篇3]

2011年3月,我成功申請了教育部中南師資培訓中心為期一年的一般項目國內訪問學者。我的指導老師是華中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張維友教授。研修課題定為“隱喻理論指導下的大學英語詞彙教學改革”。事實上,我的訪學行程在2011年6月就開始了。當時,華師外國語學院和蘇州大學外國語學院聯合舉辦了全國首屆英語詞彙教學與研究研討會。我自費參加了這次研討會,並在會議上宣讀了論文。重要的在這次會議上,我從與會的諸位國內詞彙研究專家學者身上學到了他們的研究精神,也擴展了自己的理論視野。

正式的訪學活動從2011年9月開始。在按質按量完成本校佈置的教學任務同時,我結合我的訪學計劃研究課題,全程聽了指導老師張維友教授的語義學和英漢語言對比、王勇博士的類型比較語言學三門課程。張老師的語義學課程是為該校碩士研究生開設的,張老師除了系統地講解了傳統的結構語義學理論之外,還有重點地教授了與語義學相關的其他交叉分支語義學。例如功能語義學,認知語義學等。我本人在工作後對認知語言學開始發生興趣,認知語言學的一些理論對於詞彙語義現象非常有解釋力。我用業餘時間較為系統地閲讀了相關的'文獻著作資料,學習了認知語言學中的範疇化與原型範疇理論、意象圖示理論和隱喻認知理論。原型範疇理論給我的詞彙教學啟示就是平常的英語詞彙教學要重視基本範疇詞的教學。隱喻認知理論(包括認知轉喻)在詞彙教學中尤為重要。一詞多義、舊詞新義、詞類轉換(典型如名詞動用等)以及習語理解等都少不了隱喻、轉喻的認知機制運用。結合這些學習心得和教學實踐,我撰寫了“英語隱喻習語文化探源及對詞彙教學的啟示”一文,發表在內蒙古師範大學主辦的《語文學刊》雜誌(2012年第2期)上。該文分析了國內大學生英語詞彙學習的兩大誤區:一是過分看重詞彙量而忽略了習語的習得;二是不重視各類習語的文化語義探源。通過對眾多“醉酒”類隱喻習語的文化理據等方面的探究,提出一方面大學英語詞彙教學應重視各類習語的教學,尤其要重視英語基本範疇詞彙的教學,並注重文化詞源的導入和隱喻思維能力的培養。隱喻作為一種認知思維方式,對於外語教學具有極其重要的啟示和指導意義。在英語詞彙教學中引入隱喻教學理念,利用隱喻認知思維幫助外語學習者更加快捷有效地掌握英語詞彙。英語教師可將基本的隱喻理論在詞彙課堂上逐步滲透,使學生建立起隱喻框架和隱喻思維。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去理解習語中的隱喻使用,為其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其能更深入更理性地體會語言之美。張老師第二學期的英漢語言對比課程是給11級博士生開設的。張老師採用專題講座式的教學方法,引領我們對英漢兩種語言進行各個層次的對比。他的課程內容涉及英漢對比語言學綜論、英漢語詞形態學研究(如語素問題,構詞問題等)、英漢語詞義學研究(如多義詞的機制,詞的物性結構,語義的生成機制)以及一些詞彙專題研究(如語素化、詞彙化、語法化、網絡流行語、新詞、藉詞、多義詞、詞義的動態研究、英漢習語的認知研究等)。當然,張老師是國內詞彙學研究專家,所以他的授課重點是在英漢詞彙層面的對比研究上。他在課堂上給我們介紹了大量的國內外對比研究的熱點前沿問題,讓我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學識。王勇老師的類型比教語言學也是博士生課程。王老師給我們介紹了語言類型學的研究方法、範圍和意義。他重點講授了一些功能句法專題(如there和it的系統功能語言學研究、語篇結構中的遞歸現象)、構式語法(如漢語存在句的構式語法研究)和語言類型學等。他上課的內容基本上都是他平常的所思所得。他研究視角新穎,理論闡釋深刻,材料蒐集充實,學術成果多產。雖然有些理論非常抽象,很多時候聽不太懂,但我從王老師那學會了什麼是研究的態度和精神,更加懂得了“事事洞察皆學問”的道理。只有紮實掌握了一門語言學理論,並蒐集充足的、有説服力的典型語言材料,方能把研究做得有高度、廣度和信度。語言類型學是前沿交叉學科,對象是世界上諸多語言的對比歸納,我想英漢語的對比研究也應該放在全球語言類型學的視野下進行。

另外,我還選聽了廖美珍教授的普通語言學、華先發教授的社會語言學、周統權教授的認知語言學等課程。從諸位教授的課程當中,我較為系統的學習了各類語言學理論,尤其是認知語義學中的重要理論,如原型和範疇、概念隱喻、概念整合等。他們淵博的語言學知識和幽默的授課方法給了我很多啟發和靈感。

我還在華師聆聽了多場講座,如南京大學王海嘯教授關於大學生英語學習方法的博雅論壇,南京大學蔡新樂教授關於翻譯理論與翻譯實踐的講座,北京外國語大學陳國華教授關於語氣、語式和宣意元素的語言學講座,另外還參加了幾次華師外國語學院主辦的研究生學術沙龍活動(如華師尹蔚老師關於我國方言研究的學術報告)等。這些專家講座和學術沙龍為我們訪學老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術交流平台。大家互相交流探討,學術的靈感,思維的火花在這些平台得以碰撞和綻放。

訪學期間,我還作為第四參與人蔘加了武科大外國語學院雙文庭副院長主持的省教育廳科研項目——大學英語詞彙教學的“合成語境”研究,並撰寫了數篇英語詞彙學習的小論文,發表在大連外國語學院主辦的英語教輔雜誌《英語知識》上,例如“醉酒的俚語表達及其理解”,“英語中的斯本內現象”,“英語中的人名類指”等。這些小論文都是我平時教學之餘對於英語詞彙現象的思索心得。我們平時一定要做學術的“有心人”,要善於在教學實踐中觀察發現有價值的語言現象或問題,然後動手尋求解決方法,以服務於英語教學實踐。我還有一篇正式論文“英語數字式習語文化理據探源”也即將在《湖北第二師範學院學報》2012年下半年發表。目前國內的數字習語研究大都集中在英漢數字式習語的文化差異或翻譯問題上,而對數字式習語背後所隱藏的詞語理據缺乏文化和認知上的闡釋。拙文旨在深層挖掘包含基數詞的英語數字式習語背後的文化理據,以幫助中國英語學習者更好地習得英語數字式習語。我想指出的是,大學英語教師有責任在英語詞彙教學中利用網絡資源,增強文化滲透意識,適當講解英語數字式習語的理據或語源,激發學生對英語習語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的隱喻思維能力。

訪學時光匆匆即逝,回想這短暫的一年進修生活,卻也有些許遺憾和惆悵。作為工作了六年多的青年“老”教師,不得不對今後的職業發展道路作深刻的思考和規劃,我常常反問自己的學術前途究竟路在何方。一方面,自己有來自家庭上的後顧之憂,今年兒子剛出生,妻子辭職在家作全職媽媽,而我的父母親年事已高無力幫忙帶孫子,所以作為丈夫和父親,我深感責任重大,很多時候需要我去照顧家庭,這也勢必分散了求學的時間和精力,無法潛心看書做科研。另一方面我還肩負着很大的經濟壓力,在進修期間不得不承擔繁重的教學任務維持家計,這種家庭和經濟上的後顧之憂讓我感到身心疲憊。更頭疼的是至今不知道要不要讀博,考哪裏?怎麼考?讀什麼?怎麼讀?是出於內心的學術追求?還是外在的虛榮心?這些都需要我認真思考,儘快給自己一個明確的答案。

然而,無論如何,我要堅定自己的學術道路。可以不硬性規定自己要如何如何,但一定要奮學生術,勇攀高峯。華師一年的訪學經歷,是我漫漫學術之路上的一個小驛站,但絕不是終點,我會繼續前行,直至學術的頂峯。

我在訪學期間所取得的成績離不開導師張維友教授的悉心指導和其它任課老師、博士生同學的熱心解答和幫助。另外還要衷心感謝教育部中南師資培訓中心(華師教師教育學院)、武科大人事處、外國語學院給我提供的這次寶貴的訪學進修機會。我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身於英語教學事業,為武科大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光和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