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課題研究小結

來源:文萃谷 3.02W
個人課題研究小結1

分析現行的課堂教學,我認為《國小數學有效教學反思》這個課題很有研究的必要性。所以我積極參與該課題的研究活動。一學期來在全體數學老師的共同學習下,我認識了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是有效的,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是無效的,逐步探索出教學反思有效的理論和方法。現將一學期來參與該課題研究活動如下:

個人課題研究小結

一、理論學習

認真聽取蔡老師組織我們學習本課題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理論依據以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我對國小數學教學反思有了初步的認識,我明確了自己的研究目標和研究任務。

二、課堂實踐

帶着初步認識的理論知識,我以課堂為基地,以教學實踐為切口,以生動的教學案例為支撐展開自己的研究活動。我經常關注課堂教學中教學內容、教學技能,師生互動等、利用課堂生成的教學反思進行研究,通過分析教學反思的有效性,找出教學內容的有效運用與開發並在下次上課過程中改進,不斷優化教學反思能力,這使我在課堂上的教學能力有了提高。

三、觀課議課

我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觀摩課,公開課,研討課活動。在觀課過程中,我用心注意執教老師是如何在課堂上追問學生,及時對課堂中的生成進行反思,對於好的做法和不好的做法我會記錄下來,便於借鑑和研究。在議課過程中,通過大家的議,明確了我對每節課中如何進行有效反思有了深刻認識。

四、形成文字

在課堂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在分析課堂教學實例中,我將自己的點滴感悟進行梳理,形成文字,寫成案例或論文,如《比的認識》教學案例,論文《淺談國小數學課堂如何利用質疑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這些文字雖不深刻、精闢,卻能為我今後的研究鋪路導航。

五、研究方向

下一步我打算研究以課堂生成的進行有效反思為主要方向,不斷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個人課題研究小結2

一、研究主要工作:

1、本學期能繼續進行《在改變學習方式中培養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子課題研究,完成子課題計劃一份,通過看書、上網等途徑知道了數學綜合性學習的多種方式,同時也學習了與課題相關的理論資料若干篇,從而不斷地更新了自己的理論知識。

2、能積極參與教科室組織的多次理論講座,參與校內外的聽課、評課活動多次,能把課題思想滲透教學中,進行執教:《認識方向》、《分米和毫米》。

3、能認真做好課題資料的積累工作,完成研究課教案2份,聽課評課3份,教學反思3份,進行課例研究教學設計、討論2次,撰寫研究課教學實錄2篇,撰寫研究課評價主評發言稿2篇,進行綜合性學習設計2份,綜合作業設計1份,撰寫1篇論文,聽課40餘節,參與評課10餘節。

4、在平時的教學活動能體現課題思想,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地聯繫,關注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參與度,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

二、研究體會和研究成果:

1、在教學中能遵循數學課堂教學的規律,體現《新課程標準》“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進一步提高了全體學生參與的程序,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往和教學目標的全面達成,因此確定了國小數學教學模式分四步:創設情境,引入探索;探索新知,合作交流;實踐運用,拓展創新;評價體驗,總結延伸

2、課題研究帶來了學生課堂行為的變化:大部分學生能主動自覺地探索和運用已有知識經驗,主動自覺地搜索可以利用的學習方法;能積極開展各種具體的學習活動,積極利用各個感官接受信息,積極地篩選處理加工、組合信息,通過自己的一系列思維活動,探索出新問題,從而使自己的視野不斷拓展;有較強的團結意識,主動參與團體活動,相互協作,互相尊重;能對認識的新知識與認識這個新知所採用的方法進行反省評價,既積累新知識,又積累新方法;當受到學習成功的鼓勵後,表現出對學習的興趣,並有繼續學習、探索的熱情。

3、通過課題的研究,轉變了教學觀念,教學能力得到了不斷加強。促使教育思想理念在不斷更新,課堂上學生的被動接受的現象明顯減少,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多了,帶來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研究後的思考:

我們現在的教學形式確實太單一了,需要有更多樣化的、綜合的.活動形式,帶領學生到户外進行少量的現場觀察、調查,主題活動是學科綜合性應該有的重要活動,也是我們改造學科教學的重要措施。但是,課堂教學依然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主要陣地,是最常態的、時間比例最大的、對教師的要求最高的一種教學形式。如果把綜合性學習主要作為課堂外的專門活動,一是有限的教學時間不允許,更重要的,則可能人為挖掘一條阻隔綜合性學習與常態課堂教學的溝痕,這將大大窄化綜合性學習的視野、降低它的價值。因此,結合學生的生活,對本學科進行融合貫通,就能將使學生準確地領會本學科的思想、方法以及本學科應有的客觀精神。這樣綜合性學習就作為一種常態的課堂教學,常態的學習方式,達到綜合性學習的初衷。

個人課題研究小結3

分析現行的課堂教學,我認為《國小數學有效學習材料的運用與研究》這個課題很有研究的必要性。所以我積極參與該課題的研究活動。一年來,在樊淑虹老師的指導下,我認識了什麼樣的學習材料是有效的,什麼樣的學習材料是無效的,逐步探索出學習材料有效使用的理論和方法。現將一年來參與該課題研究活動如下:

一、理論學習

認真聽取樊老師組織我們學習本課題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理論依據以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我對國小數學學習材料的有效使用和開發有了初步的認識,我明確了自己的研究目標和研究任務。

二、課堂實踐

帶着初步認識的理論知識,我以課堂為基地,以教學實踐為切口,以生動的教學案例為支撐展開自己的研究活動。我經常關注課堂教學中學習材料的選擇、使用和開發,並對學習材料進行分類:教材上的學習材料、教師補充的學習材料、課堂生成的學習材料、學生動手操作需要的學習材料,在分類的基礎上進行研究,通過分析學習材料的使用過程,使用效果,找出學習材料在有效運用與開發過程中的不足與優勢,並在下次上課過程中改進,不斷優化學習材料,這使我在有效運用和開發學習材料的能力有了提高。

三、觀課議課

我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觀摩課,公開課,研討課活動。在觀課過

程中,我用心注意執教老師是怎樣選擇學習材料,使用學習材料,開發學習材料以及如何處理課堂上生成的學習材料,對於好的做法和不好的做法我會記錄下來,便於借鑑和研究。在議課過程中,通過大家的議,明確了我對每節課中學習材料的運用與開發的深刻認識。

四、形成文字

在課堂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在分析課堂教學實例中,我將自己的點滴感悟進行梳理,形成文字,寫成案例或論文,如《年月日》教學案例,論文《創設有效學習材料,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和》。這些文字雖不深刻、精闢,卻能為我今後的研究鋪路導航。

五、研究方向

下一步我打算研究以學生生成的錯誤信息為學習材料的運用與開發。

個人課題研究小結4

一、優化教學環節體驗過程

如教學第三課《爬天都峯》:“我站在天都峯腳下抬頭望:啊,峯頂這麼高,在彩雲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再看看筆陡得石級,石級上得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

1,試讀:交流自己是怎樣讀的,讀了有什麼感受

2,想象:你見過高山或高樓嗎面對這麼高的山,你有什麼感覺

3,朗讀:帶着這種感覺再讀這一段,注意標點符號,讀出語氣。

二、優化課文體驗教學過程

如第十一課1《秋天的雨》

(一)歌曲導入,誘發體驗之趣

播放歌曲《小雨沙沙》,課件展示歌詞

(二)分層閲讀,激發體驗之思

1,自由讀課文,讀準確,通順,展示美妙讀書聲。

2,反覆讀課文,你喜歡課文中描寫的秋雨嗎

3,最喜歡哪一段話用美妙的聲音盡情讚美秋雨。

(三)拓展延伸,抒發體驗之情

1,秋天的美景數不完,還知道秋天哪些美景嗎

2,自選作業:蒐集秋天詞句;畫秋天美景;和爸媽秋遊。

三、尊重學生體驗感受

①理解學生個性的語言體驗

如在《爬天都峯》一文中:我站在天都峯腳下抬頭望:啊,峯頂這麼高,在彩雲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再看看筆陡得石級,石級上得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

——再看看筆陡得石級,石級上得鐵鏈,似乎是從天上()下來的,真叫人發顫!

②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

《一次成功的實驗》:為什麼實驗能取得成功

生:小女孩先人後己

生:小女孩沉着冷靜

生:同學之間的相互合作

……

③鼓勵學生多元的思維體驗

《灰雀》:列寧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説:"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兒去了"——列寧為什麼不問男孩卻問灰雀呢

生:列寧怕小男孩傷心,所以不直接問小男孩。

生:列寧不願意傷害小男孩的自尊心。

生:列寧怕小男孩難堪。

生:列寧對灰雀講話,實際上也是在跟小男孩説話。……

以上是我在本學期的課題研究總結,今後我將繼續沿着這一方向展開研究工作,踏踏實實地做好課題研究工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