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交流活動總結三篇

來源:文萃谷 3.16W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進行回顧和分析,從而做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它可以使我們更有效率,快快來寫一份總結吧。那麼總結應該包括什麼內容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書交流活動總結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書交流活動總結三篇

讀書交流活動總結 篇1

學生課外閲讀,是一個人人都可以説出其若干條重要性的話題,但是,在現實中卻往往出現難以操作的情況。老師可以佈置學生讀,學生也會答應,事實上是否做到,或者是否用心去完成,就是不便考證了,況且如果用考試的方法,勢必造成閲讀名著滑嚮應試的窠臼,也不是閲讀的本意。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和同學們開展了一個讀書交流活動。

結合蘇教版七年級(上)課本“推薦名著閲讀”的要求,我在兩星期前就告訴學生,我們將舉行一個“名著閲讀交流活動”,讓大家及早準備,主要是利用課餘時間,認真讀書,蒐集有關資料,做好讀書筆記,寫寫心得體會,具體篇目是本冊重點推薦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活動的主要內容和形式也預先告之學生,課本上提供了七個方面的參考,我刪減掉其中的“觀看關於《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影視節目,然後六個方面根據實際情況分成必做和選做兩方面。

必做的是:1、背誦《生命的意義》中“人最寶貴的是生命……”這段名言,並做成卡片,加一個標題,註明作者、出處。放在文具盒裏,作為座右銘。這一項在交流會前已經作好,由於書上已有現成的選段,學生摘錄基本沒有問題,大多數同學製作的卡片非常精美,只有極少數學生只是簡單地用一張紙條抄寫了一下。我初步篩選後做了個簡單的評獎,建議他們不僅放在文具盒裏,還可以貼在牀頭或者做成書籤。2、就書中你感受最深的一點,寫一篇讀後感。這是一個重頭戲,但我考慮讀後感之類的文章太多,會讓學生索然無味,因此本打算多一些學生有機會朗讀自己的作品的,只能請五位同學來展示,結果有許多同學認真準備了,卻沒有來得及與大家共同欣賞,以至於活動結束了,還有幾位同學表示了遺憾。我只得請他們原諒,並保證另外抽時間“補課”,他們才開心地離開了。而且,在交流讀後感時,同學們所能闡述的無非是關於理想、人生方面的認識,有的難免流於空洞,我以為學生會不以為然,可是他們竟都很認真地聽,並報以真誠的掌聲,這倒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選做的是:1、推薦一位同學(也可以自薦)在班上作關於《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簡單的讀書報告,其他同學補充。這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工作,需要對文本、作者、時代背景等方面有比較深的體驗,只有一兩位學生做了,而且似乎對“讀書報告”不甚理解,因此還是就文本談文本的讀後感的套路。2、從報紙、雜誌、書籍或網上收集資料,參照附錄的資料,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寫一篇短小的書評。好幾位同學都只做了這個要求的前半部分,即從網上收集資料,然後照本宣科地讀了一下,卻沒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評述,因而有違初衷。由這一點我也想到,我們許多老師常常僅滿足於佈置學生去收集資料,而這些資料得來後卻往往沒有發揮其應有作用,沒有讓學生藉助資料促進閲讀的內化,真正領悟並有所得,從而達到“親近名著,與大師對話”的境界,學生只是做了個電腦複製的操作工而已,有技術,無思想,所做的事情其實沒有多大的意義。3、朗誦精彩語段。這一點學生只要讀了原著,都可以信手拈來。只是在讀的過程中也暴露了不少問題,尤其突出的是,把外國人的姓名讀得支離破碎,聽起來很不入耳,實際上反映出學生讀書不是很專心,甚至是蜻蜓點水式的,未及咀嚼就生吞活剝進去了。我覺得文章中的人物未必每個都記住,但主人公是無論如何要脱口而出的。還有的同學讀書沒有感情,精彩語段也被讀得蒼白無力,顯然給我們一個警示,讀書能力要着力培養。4、你周圍如果有保爾那樣經受種種考驗。克服重重困難,頑強地生活、學習、工作的人,建議你去採訪他,把他的事蹟寫成文章;可以向報紙雜誌投稿。學生大概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找到生活中的原型,只有一個學生寫到了有“中國保爾”之稱的張海迪。

為了使讀書交流活動不顯得枯燥乏味,我特意請了學生做主持人,並協助她把活動分成幾大版塊。但是現場的氣氛還是有點冷,可能是缺少學生自由發言的機會,活動的形式還比較單調,如果穿插一些互動或者文藝類的節目,寓讀書交流於愉快之中,效果也許會更好。

總之,通過這次活動,我發現,學生其實還是比較喜歡讀書,也是樂於進行交流的,關鍵在於老師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來指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老師的“引路人”的作用至關重要。葉聖陶先生認為,對於學生的課外閲讀要給予“版本指導、序目指導、參考書籍指導、閲讀方法指導、問題指導”,可謂切中肯綮。課外閲讀當然不能回到私塾式的老路上去,不能要學生成天“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尤其是那些單調、枯燥的“天地玄黃喊一年”式的死讀、傻讀,就應該毫不猶豫地予以擯棄。我們要站在現代教育科學的高度,重新審視課外閲讀的意義、內容、方法,不斷完善它,吸收其科學性的精髓,使課外閲讀成為引領學生進入精神生活的金鑰匙。

讀書交流活動總結 篇2

為深化我校“書香校園”的建設,突出“書香潤澤校園,好書伴我成長”這一主題,舉行了20xx年科學島實驗國小讀書節活動,目的就是引導激勵同學們“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會讀書”,不斷汲取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成果,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提升個人綜合素質,為終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説“閲讀使人充實,會談使人敏捷,寫作與筆記使人精確。史鑑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之學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這充分説明了閲讀與閲讀的重要性。

第一、談談讀書的意義

這世上最有趣的事,第一是人,第二是書。因為,書能使人抓住這個世界祕密的核心。

你讀什麼樣的書就是什麼樣的人。如果你什麼也不讀,那麼你的頭腦就會萎縮,你的理想將因失去活力而動搖。

書籍和閲讀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對心中理想世界的堅持,更是對我們思想和心靈的昇華與淨化,進而改變我們的生活軌跡。

著名學者餘秋雨先生曾經這樣評論過書籍的功能,他説:“只有書籍,能把遼闊的時間澆灌給你,能把一切高貴生命早已飄散的信號傳遞給你,能把無數的智慧和美好對比着愚昧和醜陋一起呈現給你。區區五尺之軀,短短几十年光陰,居然能馳騁古今,經天緯地,這種奇蹟的產生,至少有一半要歸功於閲讀。”

閲讀使文字具有了永恆的價值,它比圖像更空靈,比記憶更清晰,比冥想更深邃。它讓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讓你凌駕於偉人的'思考之上。閲讀是人社會化的重要途徑,它把自然人轉化為社會人。我們所認識的世界、人生、社會,很多都源於閲讀。

閲讀雖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和厚度。通過閲讀你可以視通四海,思接千古,與智者交談,與偉人對話。對於一個生命有限的人來説,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啊。

而閲讀的意義在於,它在超越世俗生活的層面上,建立起精神生活的世界。一個人的閲讀史,即是他的心靈發育史。閲讀使人超越動物性,不致淪為活動木偶,行屍走肉。停止閲讀就意味着切斷了與世界的溝通,與心靈的溝通,人生也就是進入了死循環,可以説,是閲讀拯救了我們。

我們無力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卻可以通過閲讀改變人生的終點。

第二、讀書對人的改變

優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做一個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絕大多數人的心願,我想也是全體老師同學的心願。誰不願意美好啊?除了心靈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為了這份美好,人們使出了萬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見的整容,比如塗脂抹粉的化粧。為了撫平臉上的皺紋,竟然發明了用肉毒桿菌的毒素在眉眼間注射,讓面部微小神經麻痺,換來皮膚的暫時平滑……正是讓人膽戰心驚。

其實,有一個最簡單的美容之法,卻被人們忽視,那就是讀書啊!

讀書的時候,人是專注的。因為你在聆聽一些高貴的靈魂自言自語,不由自主地謙遜和聚精會神。即使是讀閒書,看到妙處,也會忍不住拍案叫絕……長久的讀書可以使人養成恭敬的習慣,知道這個世界上可以為師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會沿襲洗耳傾聽的姿態。而傾聽,是讓人神采倍添的絕好方式。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視,而每一個生命也都不應被忽視。你重視了他人,魅力就降臨在你雙眸。

讀書的時候,常常會會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與穿透,讓我們在驚歎的同時拈頁展顏。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裝點,微笑可以傳達比所有語言更豐富的善意與温暖。有人覺得微笑很困難,以為是一個如何掌控面容的技術性問題,其實不然。不會笑的人,有心理學家提出,是因為這些人讀書的不夠廣博和投入。書是一座快樂的富礦,儲存了大量濃縮的歡愉因子,當你靜夜撫卷的時候(當然也包括網上閲讀),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騰,迷住了你的雙眼,你眉飛色舞,中了蠱似的笑起來,獨享其樂。也許有人説,我讀書的時候,時有哭泣呢!哭,其實也是一種廣義的微笑,因為靈魂在這一個瞬間舒展,盡情宣泄。一位學者説:“我大半生所有的快樂累加一處,都抵不過我在書中得到的歡愉多。而這種欣悦,是多麼地簡便和利於儲存啊,物美價廉重複使用,且永不磨損。”

讀書讓我們知道了天地間很多奧祕,而且知道還有更多的奧祕,不曾被人揭露,我們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讀書其實很多時候是和死人打交道,圖書館堆積的基本上都是思索者的木乃伊,新華書店裏出售的大部分也是亡靈的墓誌銘。你在書籍裏看到了無休無止的時間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當你把他人的聰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輕輕説出的時候,你的紅脣就比任何美麗色彩的塗抹,都更加光豔奪目。

你想美好嗎?你就讀書吧。不需要花費很多的金錢,但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堅持下去,持之以恆,優美就像五月的花環,某一天飄然而至,簇擁你頸間。

第三、談談讀書的味道

北宋大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説:“古人藏書闢蠹用芸草。芸,香草也。”古人在書中放置香草,不僅可以防蠹蟲咬蛀,而且還可以給書留下幽幽清香,“書香”一詞便由此而來。後來人們據此加以引申,形容讀書人有“書香氣”,而讀書人家或曰“知識分子家庭”,則被稱之為“書香門第”。由這“書香”又想到宋代著名理學家程頤的話:“外物之味,久則可厭;讀書之味,愈久愈深。”有“書香氣”的人,讀書時若能品出書的味道來,怕是進入讀書的真境界了。

何謂讀書之味?竊以為不可僅以一個“香”字而言之。我曾在報刊上發表過一篇《讀書與吃飯》的書話,文中説:人生是需要滋養的,吃飯,是對身體進行補養;讀書,則是對精神進行補養。讀書如吃飯──飯有飯、菜、湯,飯有家常飯、待客飯、筵席飯;飯有西餐、中餐、地方風味小吃R22;R22;但不管是什麼樣的飯菜,吃的時候總要品嚐一下滋味,五味俱全方能構成美味佳餚。讀書亦然。讀書之味乃甜酸苦辣是也。

翻閲一本好書,猶如走進一幢新房,打開一扇未知的窗户,展現在面前的是藍天白雲、青山綠水,讓讀書人按捺不住內心的衝動,吸吮着新鮮的空氣,張開思想的翅膀,自由自在地馳騁翱翔。臻於此境,讀書人能沒有甜滋滋的意味?

讀書的人,有時也難免遭遇意想不到的尷尬。當書中的道理與現實生活中的事不能呼應,書中的事與生活中的理髮生衝突時,讀書人便難免有迷離若失、恍惚不定的感覺,甚至於陷於進退維谷的窘迫,此時就可能有一股酸溜溜的滋味湧上心頭。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句詩用來形容讀書人的心境,也是恰當的。一般情形之下,讀書人攻城掠地,在知識的海洋中苦苦求索,都要經歷“山重水複疑無路”的苦悶階段,其時身臨遏澀之境,前不見村後不着店,孤苦伶仃,步履維艱,那份愁苦,實難堪受。而且,讀書人亦是凡人俗子,哪能沒有來自書外的聒噪?若要跨進“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心裏沒有一番痛苦煎熬的爭鬥抉擇,恐怕是難臨其境

讀書的味道雖説是酸甜苦辣,但最終給人的感覺卻是愉悦快樂。人活在世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畢竟要比沒滋沒味不知要好多少倍。一位作家説道:我常想,如果沒有書籍相伴,漫漫一生,多少個無眠的黑夜和無聊的白日將會是怎樣的難熬,而這樣的人生是多麼無趣和乏味。的的確確,有書相伴,且能從書中品出味道來,得到的點滴收穫,都會在心中湧滿喜悦,進而由衷欣慰,隨即增強讀書的志趣,進而堅定與書相守的信念。

作家林語堂先生曾經設想過在書房天花板上裝一佛教的油燈籠,書房中要有油煙味和發黴的書味,以及無以名狀的其他氣味才好。看來,林語堂已經將讀書味道的造化從書裏牽引到了書外,從意境宕延到了環境。讀書人若真能化入這般讀書境界,讀書的味道想必是更加醇釅了。

四、關於本年度讀書節活動:

1、營造了良好氛圍,制定了合理的讀書節方案

根據學校工作計劃和部署,教務處制定了讀書節的具體活動方案,通過宣傳營造了讀書氛圍,並在“國旗下講話”中做了宣傳動員工作,我們向各班級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求各班開展讀書主題活動,出好班級宣傳展板,多渠道、深層次宣傳讀書、學習的重要意義,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為深入落實讀書節方案中的各項活動奠定了堅定的基礎。

2、落實責任,確保順利開展

為確保本次活動有效、規範、深入、有序地開展,學校高度重視,多次研究部署,實行班主任負責制,構建了教務處、語文組、班級等協同開展活動的工作網絡,層層落實責任,各班結合本班特點,措施有力,形成有計劃、有部署、有活動展示、有總結的讀書活動,確保了讀書節的順利實施。

3、精心組織,各班活動開展得卓有成效

(1)有效利用閲讀課,組織學生有計劃的閲讀班級圖書角的書籍,開展讀書交流活動。我校的校本課程,每週從週二到週五都安排了一節二十分鐘的閲讀課,由老師進行閲讀指導,這樣讓同學們有固定的時間進行閲讀。

(2)定期舉行好書推介會,讀書交流會。在一到六年級各班都組織了不同的主題閲讀和圖書推介活動,讓同學們盡情地交流,讓大家去深入地去感受讀書的樂趣,與好書交友,與博覽同行,閲讀引領同學們快樂成長。

(3)各班讀書活動各具特色:一二年級製作書籤活動,既讓孩子瞭解書籤的作用,又通過動手動腦製作書籤,學會利用書籤更好地開展閲讀;三四年級創作讀書小報刊,也很有特色;讓孩子們動手自己製作與讀書有關的名言、閲讀方法、讀書心得手抄小報,並進行評比展示。也將讀書與動手結合起來,有利於鞏固閲讀成果。五六年級的“詩文朗誦”、“閲讀知識競賽”等活動,激發了同學們的閲讀興趣,也通過實踐提高了閲讀實效。每一個班級宣傳欄中都展示了同學們在本屆讀書節活動中的優秀作品、或者是活動的精彩照片等。學校東走廊櫥窗內也展示了各班讀書節的成果。各班都評出選出“閲讀之星”、“閲讀標兵”、“閲讀小能手”等獎項,這些獲獎同學給大家樹立了良好閲讀的榜樣。我在這裏號召全體同學向他們學習,人人爭當“閲讀小標兵”、個個變成“閲讀小能手’。

老師們,同學們,短短的一個月讀書節,時間是有限的,它的作用也是有限的,但我想閲讀的時空是無限的。我希望我校老師能帶領全體學生將閲讀進行到底,讓書香溢滿校園,讓我們的生活更充實,讓我們的明天更美好!

讀書交流活動總結 篇3

朱永新教授在其《新教育之夢》一書中也曾提到:“讀書,是孩子們淨化靈魂、昇華人格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讓孩子“多讀書、樂讀書、會讀書、讀好書。”成為了每個家長的共識。

我們這個家庭是一個伴着濃濃書香的快樂之家,我們崇尚快樂讀書。我們的讀書口號是“在讀書中感悟人生,在讀書中學會思考,在讀書中快樂成長。”開展親子讀書活動以來,我們家長把學校推薦的必讀書目進行了認真研究,還抽空學習了許多家教方面的書籍。在親子閲讀中,我們不斷總結讀書的經驗,形成了一些適合我們家庭的讀書方法。

一是固定讀書時間。我們把晚上八點半至九點作為親子閲讀的固定時間,在這個時段裏,孩子已完成當日的作業、預習完功課,家長做完了家裏的雜務,關閉電視和電腦,全家一起漫步在書中,享受讀書的快樂。

二是選擇讀書姿勢。我們採取了“依偎”的親子方式,在舒適的牀上或沙發上,讓孩子依偎着家長,家長用手攬着孩子,營造具有濃郁親情的讀書氛圍。

三是注意讀書的語調。我們在為孩子讀書時,避免平和的語調,注意富有表情地朗讀,放慢閲讀節奏。

四是做好導讀準備。根據孩子的讀書水平,將全書劃分精讀、選讀、略讀的不同區域,重點為孩子閲讀書中的精華內容,因為閲讀時間不長,還要注意編排,閲讀時不妨找一個留有懸念的地方停下來。吊足孩子的胃口,增加讀書的趣味性。“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讀書就是和智者對話,讀書是心靈的旅行。我們在親子閲讀中從被動讀書慢慢轉變為主動讀書,親子閲讀正在成為我們一家人良好的習慣。以後我們會不斷改進方式方法,進一步激發孩子們讀書、求索和創造的熱情,使孩子與書為友,與書為伴,在讀書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在閲讀的過程中,要耐心的回答孩子提出的各種問題,或者也可以不急着回答,反而提一些問題要他回答,啟發他主動思考,引導他説出自己的想法,要允許孩子有不同的意見,哪怕他的想法是粗淺的,偏頗的,也不要粗暴而簡單的否定,有許多事情,本來就沒有絕對的答案。可以耐心的解釋,可以激烈的討論,彼此用自己的觀點去説服對方,激發孩子的思考能力向縱深發展,倘若相持不下,可以一起再查資料,再看書,尋求最佳答案,這樣可以使他接受的心悦誠服而又自然而然。此時,家長也增長了以前沒有關注的或者沒有興趣的知識,達到了和孩子一起積累一起成長的目的。

一起讀書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家長和孩子共同經歷着書藉帶來的喜怒哀樂,同樣的心情讓家長和孩子貼的更近,彼此間沒有隔閡,象朋友那樣親密無間無話不談,可以零距離感受到孩子心理和思想的變化,以便於及時調整方式方法,更好的為孩子創造學習環境,家庭環境。從我們自己做起,在閒暇時,我們家長會拿上一本書,靜靜地品讀,給孩子創造一個從讀書的氛圍,讓孩子知道讀書是一個好習慣。我們幾乎每天晚上都得花上半個小時,陪伴在孩子身邊,仔細耐心地講給孩子聽。

培養孩子讀書的好習慣並不是一日之功,它不僅是對孩子的考驗,也是對我們做家長的考驗,我們應督促孩子每天朗讀一篇文章,讓孩子有意識的識記文章中好的句子和詞語。在讀書中遇到問題提出疑問時做家長應儘量正確的回答孩子的疑問,遇到回答不出來的問題時要翻閲其它書,一定要正確對待回答孩子疑問,要幫助孩子提高一下思維空間,第一次接觸的詞語要重複的閲讀和深刻理解其中的含義,這樣記憶才會更深刻。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讓我們暢飲這“源頭活水”,攀登這人類進步的階梯,成為知識的富翁,精神的巨人!和孩子一起快樂的讀書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