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鄉活動總結(彙編15篇)

來源:文萃谷 2.33W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它可使零星的、膚淺的、表面的感性認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統的、本質的理性認識上來,讓我們來為自己寫一份總結吧。那麼你知道總結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暑期三下鄉活動總結,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暑期三下鄉活動總結(彙編15篇)

暑期三下鄉活動總結1

為了響應團中央、團省委“大力開展暑期科技﹑文化﹑衞生‘三下鄉’活動”的號召,瞭解農村現狀,服務農村﹑為貧困落後的農村地區送去科技﹑文化﹑衞生知識。黔南民族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將大學社會實踐活動與素質教育教學相結合,組織開展大學生自願者暑期科技﹑文化﹑衞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20xx年7月15日,我校青年志願者————遵義小分隊一行12人於15日前往貴州省遵義縣三渡鎮﹑開展了為期2天的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2天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我們感受到了家鄉人民的樸實和熱情,也感受到鄉間大世界的情切與自然。在此次活動中,我們開展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調查﹑為當地羣眾義務健康諮詢及衞生知識宣傳等一系列結合我校優勢的特色活動。

7月16日―7月17日,我們在得到遵義縣團委﹑三渡鎮人民政府﹑三渡鎮衞生院的`大力支持下開展了此次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16日,在政府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我們聯繫到水洋村﹑花橋村村辦公室,我們分為兩組分別前往兩地,並得到了當地負責人的熱情接待,在當天的活動中下户250餘家,義務治病170餘户人。發放衞生﹑疾病預防宣傳資料650餘份,(包括:預防艾滋病知識﹑預防甲型H1N1流感知識﹑手足口病可防控知識﹑職業病防禦知識﹑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漫“話”艾滋病﹑預防接種健康保障知識﹑女性生殖健康保健手冊)。

17日,我們也在得到三渡鎮人民政府﹑三渡鎮衞生醫院的大力支持下,在三渡鎮郵局門口設立了一個義務義診平台,並有一名鎮衞生院醫生,一名政府工作人員的共同參與,使我們的活動順利完成,在當天的活動中,我們義務診療700餘人,社會調查150份,發放衞生﹑疾病預防知識宣傳資料1400餘份。

短短2天的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已圓滿結束,在此次活動中取得了完美的成績。期間學到了許多曾不曾瞭解的東西,並第一次以認真的心態去深入農村,瞭解農村現狀,思索農村問題。我們在街頭義診和下户的社會調查的活動中服務了大量當地羣眾,也被當地羣眾所認可,為當代大學醫學生在社會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在衞生﹑疾病預防知識的宣傳活動中,使當地羣眾的衞生意識有所提升,把預防疾病知識帶到了家庭生活之中,改變了以前不曾瞭解的疾病預防誤區,轉變了以前的一些落後思想,現在把預防疾病放在了生活第一位。雖然在義診的項目上我們設立的較少,但是我們在鎮衞生院醫生和我們自身所學的專業知識的幫助下幫助了一些需要幫助的人們,也使我們在從中受益,感受良多。

總之,這次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不僅鞏固自身所學的專業知識,鍛鍊了自身社會實踐能力,更重要地認識到“為人民服務”的意義,認識到“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是促進全民健康的一個巨大推動力。我們今後一定會把這種理解帶到工作、學習和生活當中去,一切為人民服務。

暑期三下鄉活動總結2

7月18日,XX職業技術學院醫藥技術學院為期七天的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落下帷幕。

開展愛心義診活動

12日上午,學院志願服務隊一行,在學院學工副院長劉永堂的帶領下,前往新化縣温塘鎮煥新村開展了七天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以“實施鑄魂工程,醫技學子送温暖”為主題,引領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動廣大醫藥類高校學生投身健康中國、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戰略,以青春建功的實際行動為祖國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探望留守兒童

此次“三下鄉”活動除了在煥新村進行衞生保健工作宣傳、實踐調研、愛心捐贈、關愛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支教等常規活動外,還特地邀請了學院肖淑娥教授開展了兩天愛心義診,解決農村看病難的`問題,增強村民對慢性疾病的認識,提高自我保健意識。

同時,學院於14日為當地百姓舉行了具有專業特色的職業病防護宣教等活動,通過宣教,加強了勞動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對提高企業負責人和勞動者的職業健康知識水平、職業病防護意識和能力、預防和控制職業病危害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XX職業技術學院醫藥技術學院開展的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得到了XX市紅十字會大力支持,同時也得到了新化煥新村村民和村委會領導的高度讚許,在大家即將返程時,煥新村村主任代表全體村民再次感謝學院志願者的到來,並贈予“手牽手情繫三鄉,心連心大愛無限”錦旗一面,此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圓滿落下帷幕。

暑期三下鄉活動總結3

7月16日,文學院20xx年暑期“三下鄉”調研組將調研重點放在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狀況以及農村扶貧開發情況這兩個方面,展開深入調查。據瞭解,當前羣星村全村共912户,3672人,其中精準貧困户56户、182人。

上午9時,調研組全體成員從羣星村村委會出發,本次調研採取問卷調查和實地考察的方式,以那蓬坡為樣本,深入走訪到村民家中進行考察。

在調查中,隊員們走訪了一位既是貧困户又是空巢老人的老奶奶。隊員們向奶奶詢問養老金和補貼金兩方面的情況,奶奶提及:“錢都是正常發放,同時,政府還有一些雞苗和肥料的補貼,現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當隊員們問到奶奶獨自在家是否感到孤單時,奶奶默默流下了淚水。我們瞭解到奶奶有兩個女兒,大女兒遠嫁,二女兒精神失常,經常犯病,醫藥開支成為了家裏最大的.經濟負擔。

通過調研組對那蓬坡幾户村民的調查,瞭解到當地空巢老人的人數較多,但對於孩子外出打工的無奈給予理解,政府方面對空巢老人也給予一定的照顧。除此之外,羣星村立志於通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農民自立”等多方面的資源共同努力,在20xx年底實現脱貧摘帽。

暑期三下鄉活動總結4

7月14日,教育學院在天等縣進結鎮天南國小開展關愛留守兒童集中教學及匯演活動,邀請了天等縣進結鎮天南村留守兒童前來參加。活動得到了留守兒童們的積極響應,天南村團支書盧小梅以及左江日報社前任社長黃東活動總結範文

14日上午,教育學院志願者們在天南國小開展各方面的教學活動,集中對留守兒童進行手工製作、繪畫、舞蹈等方面的輔導,並且針對每個學生的興趣,手把手教會留守兒童一些小技能。在教學的過程中,志願者們寓教於樂,成效明顯,激活了留守兒童的學習興趣。經過半天教學活動的`開展,天南村的留守兒童與志願者們共同創作了簡筆畫、製作了小手工,培養他們的興趣,增加留守兒童的技能。

14日下午,教育學院在天南國小教室裏舉辦了“愛心匯聚力量,真情共築希望”文藝匯演,志願者與留守兒童同台獻藝,一起跳舞、唱歌和玩遊戲,同時留守兒童們把他們和志願者學習的技能輪番展示。通過舞蹈、歌曲、手工和繪畫等展示,留守兒童從害羞到大膽互動,山村校園裏迴盪着一陣陣歡樂的掌聲與幸福的歡笑聲。

至此,教育學院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圓滿落下帷幕。經過實踐,教育學院充分發揮了國小教育專業“多能一專”的優勢,期望調動社會力量共同實施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

暑期三下鄉活動總結5

回顧一個學期的教學,步履匆匆但不乏充實,無論是我還是孩子們,都在收穫着成長的快樂。這份快樂是在每一個辛勤付出的日子裏藴藏着的。在教學中,我力求務實,把學生的學力發展努力着眼於實處,少一些花哨,少一些浮躁,紮紮實實地進行聽説讀寫的訓練。下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重點總結:

教學實踐

一培養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是學生輕鬆學習語文的關鍵。很多學生在學習上很吃力,最為主要的原因是習慣太差。在低年級,還能靠着點小聰明混個看起來還不錯的分數,可是隨着年級的升高,就越顯得力不從心。不會傾聽,不會思考,更不用説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了。良好的語文習慣等於是打開語文學習這座大門的金鑰匙。在本學期,我有意識地從學生的發言、思考、傾聽、作業的完成等幾個方面進行:

1、關於發言

有時,心裏有一種感覺,卻很難講出來。如果不經常鍛鍊口頭表達能力,學生就會永遠處於一種混沌的狀態,遇到考試也只能囉哩囉嗦一大堆,卻詞不達意。站起來講與自己坐在座位上糊里糊塗地想,的確是大不一樣。它不僅幫助學生弄清了思路,也迫使學生漸漸學會用簡練的言語表述。這對於學生的口才,以及今後的答題都是一種鍛鍊。

但隨着學生年齡的增加,我們會發現課堂上已經逐步出現部分學生不舉手的現象。原因比較多,有些是平時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缺乏舉手發言的膽量和勇氣;有些是膽子比較小,害怕説錯,擔心因為説錯答案而遭到老師批評和同學嘲笑,心理壓力交代;有些則是比較愛面子,上課不輕易發言,害怕萬一説錯會丟面子。針對這些情況,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極為重要。

在語文課上,我經常告訴學生,語文和其他學科不一樣,很多時候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更為重要的是説出自己的想法。有時在一堂課之前,讓每個學生給自己定下本節課的發言目標,在課結束後馬上進行統計,並對發言極為突出的學生進行及時的表揚。每週還要對發言情況做一個總體的評價。

2、關於傾聽

一堂課四十分鐘,除去發言、寫字、讀書等實踐活動,剩下來的半節課左右的時間都是學生聽的時間。善聽的人,學習效率自然會提高。本學期,加強學生傾聽的能力也是一個重點。但是光是跟學生説要認真聽,或是當學生沒有認真聽的時候,我們就責問孩子:“上課怎麼不認真聽呢”這話看似沒什麼問題,實際上我們仔細想想,有多少學生能真正明白“認真聽”的真正意思。課堂上,老師説,看哪個小朋友聽得最仔細。於是每一個孩子立馬把腰板挺得直直的,眼睛瞪得大大的。一般情況下,老師就會馬上表揚——真認真。好,學生的意識中就對“認真聽”有了一個概念,那就是把腰板挺得直直的,眼睛瞪得大大的。而實際上,這樣真的能做到認真聽嗎有人做過研究,當你以這麼一個坐姿去傾聽的時候,反而會事半功倍。不少時候,你會發現教室裏那幾個看似坐得最端正的孩子,眼神卻是迷離的,空洞的。

傾聽是有方法的。在課堂上,我要學生努力做到以下三點:你聽懂了什麼;你想到了什麼,有什麼收穫;你有補充嗎,有疑問嗎第一點是基礎性的要求,要學會從對方的話語中把主要意思聽明白。第二點則是體驗性的要求,這是對學生提出的一個較高的傾聽要求了。而第三點就是一種創新性的要求了。這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傾聽方法,學生學會了先聽後説,也就真正養成了傾聽的習慣。

在課堂上,我喜歡這麼跟孩子説:“你們做到聽的準備了嗎”“你有一雙會傾聽的耳朵。”“老師欣賞積極發言的孩子,也同樣喜歡專心傾聽的孩子”……不斷地讓學生在我的話語中感受傾聽的重要。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説,學會傾聽還不是一件易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經常隨時點名,讓某個學生複述老師或同學的發言,這樣做既可以檢驗孩子們傾聽的效果,又可以提醒他們注意:老師隨時都在關注我們的傾聽習慣。

3、關於思考

學習是快樂的,但缺乏思考的學習只能算淺層次的快樂。教給學生思考的方法,培養其思考的習慣,遠比教給知識要重要得多。我們的目標是將學生培養成一個有智慧的人,有主見的人。在語文課堂中,尤其需要自己的思考,不人云亦云,不死記硬背,才能真正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在上一個新的單元之前,一般會讓學生對整個單元做一個整體的感知,思考這個單元的主題與相關的任務,在上一篇新的課文之前,也會讓其先做充分的預習,鼓勵提出不明白的問題。這種主動出擊的學習會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在教學過程中,針對課文的重點,設計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把學生帶入更深度的思考,引導學生在相互的碰撞中加強思考的力度。通常在每一篇課文教學結束後,還會留出部分時間引導學生再一次思考,很多時候還能引出更多的精彩來。

4、關於積累

中段語文是大量積累語言的最佳年段。課本教材的課後習題中也有很多積累的練習,與低段不同的是,在中段更多的是鼓勵學生要以句子或片段的形式來積累。只有通過大量的積累,才能在夯實基礎,為後一學段的發展積蓄力量。因此,培養學生積累語言的習慣也是本學期的一個重點。我們要引導學生主動積累,隨時積累。

除了在平時的'教學中,激勵學生積累詞句之外,每個單元結束,都會有一次針對整個單元進行的積累,並交給學生積累的方法:詞語分類,句子摘抄後要給其中寫得特別精妙的地方用另一種顏色的筆圈畫出來,不僅如此,還要自己給句子評星。

不過,像這樣的積累還是不夠的,除此之外還引導學生在課外閲讀的過程中隨時積累。有一段時間曾經試過讓學生一天積累兩個詞、一句話,不過開頭沒做好,不了了之,有些可惜。這再下一個學年將作改進。

5、關於作業

很多時候,當家長問我孩子的學習情況的時候,我都會告訴家長看看孩子完成的作業情況基本就能瞭解個大概了。在學校裏,我對他們的作業要求比較嚴格。

首先,書寫一律用鋼筆,不能使用塗改液,必須做到端正、清潔。剛開始,學生用不慣鋼筆,所以本子上總是塗得髒髒的,但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之後,他們的書寫變得清爽了很多。但班裏有幾個孩子的書寫態度卻不夠端正,相應的,這幾個學生的學習狀態也是比較鬆懶的。這些學生,基本上每天都要提醒了再提醒。一次,楠偉過來很興奮地跟我説,自從把字一筆一劃寫端正後,心也變細了,那些不該錯的題目出錯的概率也小了很多。我想,如果每一個孩子都能做到這點的話,那麼對他們的幫助該又多大!但這畢竟是我的一廂情願,幾個“頑固”分子,一提筆就把我的要求拋到耳後根了。翻翻他們前面的作業,真的是慘不忍睹。後來想到一招,每次改作業的時候,我就準備一個小本子在邊上,把每次作業書寫不認真的名字都記下來,在半月假前做一次統計,根據這個統計在半月假佈置練字的作業,少的一兩頁,多則五六頁。這樣一來,對那些平時書寫認真的孩子來説,成就感就會更深一些。而對那些懶散的孩子來説,則是一個很好的教訓。班裏女孩子當中寫得最張牙舞爪的雨甜,在後半段時間裏明顯進步很多。

其次,我對自己提出要求,只要佈置了的學生的作業就一定要批改,及時地反饋給學生。課堂作業本、每課一練、生字抄寫本、組詞本、積累本、語段訓練、抄詞本、語段訓練再加上兩天一次的天天日記,全部做了批改。不僅如此,每次半月假前,還要求每個學生在《學習情況彙總表》中把這半個月裏所有批改過的作業等級全部登記上去。如此一來,不僅家長能從作業中有更為直觀的瞭解,學生自己也對整個階段的學習有一個整體的瞭解,這本身就是一次很好的自省。每次針對學生的彙總表我再作總評,努力幫助學生找到改進的方法。

二、努力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

本學期,在致力於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方面,我側重於朗讀、習作與閲讀三個方面,這決定着學生最終的語文素養的高低。

1、朗讀方面

中段,是培養學生語感的一個關鍵期,而語感的培養最好的平台就是朗讀了。朗讀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瞭解文本,而且在繪聲繪色的朗讀中,能更直觀地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在上個學期期末的朗讀抽測中,我們三年級的朗讀水平整體偏低,除卻一些客觀因素外,我想還是我們對朗讀不夠重視,沒有真正地把朗讀落到實處,對學生的朗讀水平應該達到一個怎樣的水平並沒有一個很好的規劃。因此在本學期一開始,就把朗讀列入計劃當中來,並付諸於實踐中。每個單元學習之前,我要求每個學生先把整個單元的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這個要求不只是空口説説的,在學生讀好之後,通過開火車的形式一個個地檢查過去,並做好記錄。不丟字、不添字、不改字、不讀破句、不回讀,這些個基本要求要一再地提醒學生,這樣他們才會真正地明白怎樣叫讀正確,讀流利。在課堂教學中,更是不遺餘力地把朗讀貫徹到底,特別是課文中有一些非常適合朗讀的片段,專門進行朗讀的訓練。除此之外,每一個單元學習結束後,還要抽取部分學生來讀課文錄音,這次的讀書比單元前的預習讀要求要更高一些。通過這樣的抽測,學生也會潛意識裏關注自己的朗讀水平。

2、習作方面

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與課標的要求,本學期我在習作教學方面着力於讓學生能較為流暢地表達,能較為主動地積累習作素材。每個單元的習作訓練都是一次重要的練筆,通常情況下,我會在簡單的引導後,讓學生先下筆來寫,在針對他們第一次習作做講評,每次講評的時候,會把學生在習作中的一些優秀的句段整理出來給學生欣賞。同時,也把一些有問題的表達整理出來,通過一些示範的修改讓學生嘗試着怎樣去表達才能把意思説得更清楚。對那些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寫的習作,有時還會做一些密密麻麻的修改示範,這樣的對比對他們來説會更為直觀一些。

除卻每個單元的習作訓練,我想方設法給學生創設更多的練筆機會。教室裏的一盆水仙花開了,學生每天圍在那看花聞花,我就在學完課文《荷花》一課後,指導學生來寫寫《水仙花》;母親節裏,讓孩子們回家給媽媽洗一次腳,又來一次練筆;半月假里布置做一個摔不破的雞蛋,回校再來一次比賽,又是一次很好的習作機會……像這樣的,沒有機會創設機會的練筆本學期也展開了不少次。

同時,“天天日記”也是練筆的重要陣地。雖為“天天日記”,實則是兩天一次日記。剛開始對學生沒有多餘要求,只要求按時上交,每次上交後我都及時批改及時下發。經過一段時間後,學生已經慢慢養成了習慣,一到時間就會自覺打開本子來寫。慢慢地,我對那些能力較好的學生提出要求,寫得長一些,多長才是長一些不做具體説明。黃柏特的日記每次交上來都是慢慢的一頁,三四百字都是輕而易舉的。裏面不乏很多新鮮的詞彙,這些詞在平時的作文中都是很少見到的,這下都有了用武之地。於是,我鼓勵其他孩子,在每次的日記中也努力着每次能用上那麼一兩個新鮮的詞彙。當然,對他們來説,怎麼抓住一件事寫具體還不是一件易事,很多孩子看似寫得洋洋灑灑,但也有不少的流水賬,但能把流水賬記得順溜那也是一種很好的表達訓練。

3、閲讀方面

在上個學期,我們班級已經初步營造了較好的閲讀氛圍,本學期的任務就是在此基礎上能讓學生做到更持久地閲讀,進入一個較為穩定的閲讀狀態。主要從這麼幾個方面着手進行:

(l)時間上的保障

除了學校規定的晨誦與午讀時間外,還要給學生爭取更多的讀書時間。比如,每天飯後的一段時間,也應充分利用。同時,還要引導學生養成在零碎時間裏隨時隨地讀書的習慣,要保證每個孩子每天的讀書時間不少於半個小時。

(2)氛圍的營造

努力設法讓學生一進教室就能看到滿滿的書,在教室的任何一個地方都能觸手可得。這學期先後增設了四個小書架,擺放在教室四周。在教室門口的小書架上擺滿了一本本《三國演義》《中國成語故事》的小人書,兩套書共一百多本,很適合學生在課間休息時間隨手翻閲。

(3)閲讀評價

讀完一本就及時記錄在讀書單中,寫上書目、感受(一兩句話)、時間等幾個方面,老師一個月左右時間要做一次統計,及時瞭解學生的讀書情況,作相應的調整。需要指出的是,這個書單只是為了瞭解學生的讀書情況,不應作為讀書好與否的評價量化表。同時,選擇重點閲讀書目指導學生作讀書筆記。

暑期三下鄉活動總結6

7月9日下午,重慶科技學院赴沙坪壩區聯芳橋街道美麗中國實踐團在聯芳橋社區開展了“關愛孤寡老人活動”。志願者全體成員攜帶生活物資前往社區走訪慰問孤寡老人。

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志願者來到老人家中,為老人送上生活的慰問品並與老人親切交流,讓原本冷清的屋子充滿了歡聲笑語。在交談中,志願者瞭解了老人的生活狀況和身體狀況,也與老人談論瞭如今社區環境的變化,並向他們宣傳了沙坪壩區創衞的系列知識。

此次活動不僅給社區的`孤寡老人送去愛與關心,也讓志願者們感受到了關愛他人、服務社會的快樂。

暑期三下鄉活動總結7

為期六天的暑假社會實踐活動已經結束了,但社會實踐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影響卻遠沒有結束。它使我們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走向社會,走上了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到社會的大課堂上去見識世面、施展才華、增長才幹、磨練意志,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短短一週的社會實踐雖然比較辛苦,是慶幸?還是依戀?回想起來,才發覺,原來乏味中充滿着希望,苦澀中流露出甘甜。

第一次參加暑期社會實踐,我們前往了河南省蘭考縣去調研當地的廉政建設和留守兒童問題,經歷了將近一週的社會實踐,我感慨頗多,我們見到了社會的真實一面,實踐生活中每一天遇到的情況還在我腦海裏迴旋,它給我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社會實踐活動給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學生們提供了廣泛接觸社會、瞭解社會的機會。

在科技日益發達的今天,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已經開始衝擊着社會道德規範,作為傳統道德重要組成部分的--廉潔、誠信,也面臨着越來越多的挑戰。正所謂,“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只有自己親身經歷過才會體驗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與感受。為更明確地瞭解廉政問題的現狀,7月12日上午,我們來到了蘭考縣,在大街小巷發放問卷。在派發過程中,我首先向受訪羣眾解釋了我們這次調查的目的和意義,並説明耽誤的

的時間不會很長,在允許後才進行調查。在調查過程中發現,我們的問題中一些涉及專業知識,還是有人是不太瞭解的,耐心解釋和引導後,都是順利的完成問卷的填寫。同時,在尋找受訪羣眾的過程中,吃閉門羹是不可避免的,但團隊的朋友們並不會因此隨便做調查,反而更認真、更注重過程。因為這不是單單的調查作業,更是打開人與人溝通的道路。

在本次的.社會實踐中我們還同諸多羣眾談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從中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汲取了豐富的營養,理解了“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真正涵義,認識到只有到實踐中去、到基層去,把個人的命運同社會、同國家的命運的發展聯繫起來,才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正確之路。

當天下午,我們來到了位於蘭考的焦裕祿幹部學院,李永成教授為我們做了“學習焦裕祿精神,踐行三嚴三實”主題報告。李教授説,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各級領導幹部都要既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李教授細緻的講解讓我們更加深入瞭解到了焦裕祿精神的內涵。

學習歸來後我總結了許多,我覺得通過社會實踐加深了我對社會各階層人的瞭解,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幹。下

午的學習又進一步明確了我們青年學生的成材之路與肩負的歷史使命。社會才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我們應該更多的走出校園,深入社會,實踐成才,發揮知識技能優勢,開展各項社會實踐活動,更好地服務社會、服務人民、服務社會發展,在那片廣闊的天地裏,我們的人生價值才將真正得到體現。

近年來,關愛留守兒童一直是一個熱門的話題。由於長期缺乏親情的關愛,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已經成為當前社會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他們是最需要受到關注的一個羣體。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體現當代大學生的熱心、愛心以及對弱勢羣體的關心。 7月13日,我們關愛留守兒童活動團也來到蘭考縣,發放關於兒童心理問題的宣傳手冊,進行鍼對留守兒童的問卷調查,熱情接受羣眾諮詢。在對留守兒童的調查實踐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了村裏的建設,也從孩子,農民,村幹部的質樸中,我們感受到那份城市人中少有的簡單。經過我們的採訪,知道了村裏就業的艱辛,孩子受教育的困難以及父母外出打工無人陪伴的孤單。在同情的同時,我們更多了一份責任,所以,我們要為孩子們有為更好的生活而努力。或許,我們的實踐不能反應村裏的每個角落,但是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我們的實踐能夠受到更多人的關注,更多人注

意到在大城市的周圍,來關愛這些留守兒童,哪怕只是一個微笑,也能為他的心房增添一絲絲温暖。

在與孩子們的接觸與交流中,我瞭解到由於他們缺少父母的關愛與教導,時常想念他們的爸爸媽媽,以致有些孩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心中不免一陣心痛。但是俗話説“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在這種情況下仍然能夠努力學習,為了夢想而奮鬥,我不禁又感到欣慰,為他們感到高興。的確,只有自己親身經歷過才會體驗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與感受,這讓我更加理解了“紙上來的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詩的含義。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走出校園、踏上社會,展現自我絢麗的舞台,也是一次能讓我們能投身社會、體驗生活、服務人民的絕好機會。

模擬法庭活動也是本次實踐的一大亮點。在前期排練過程中,同學們積極參與,做好了庭審前的準備工作,進行了細緻的工作分配。為使得整個模擬法庭的程序合理現場逼真,保證法庭審理的莊嚴聖神,在正式庭審前同學們進行了多次排練。從活動開始書記員宣讀法庭紀律、審判員入席開庭工作準備就緒,到開始審理、舉證、法庭辯論,至最後合議庭對本案進行議論,就本案的性質、適用的法律、是非責任做出結論、審判長宣讀判決,各

環節緊緊相扣。14日,我們普法團的志願者們在蘭考南湖廣場進行了模擬法庭的演出。我在本次演出中扮演審判員的角色,活動當天温度高達37度,烈日炎炎下,我們全身都被汗水浸透了,但看着現場的羣眾們、同學們都被法庭氣氛深深的吸引着,我也自覺地繼坐正身子,繼續為觀眾帶去認真嚴肅的演出。

模擬法庭的成功開庭,不僅向羣眾們普及了法律知識,增強了他們的法律意識,提高了他們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意識,而且通過活動的開展深化了羣眾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法治二字的理解。

這幾天的下鄉實踐,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蘭考人民的熱情與善良,公交司機、飯店老闆、村民們的熱情與好心讓我們猶記於心,再次讓我們體會了蘭考人民的淳樸。通過本次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我們鍛鍊了自己的能力,在實踐中成長;另一方面,我們為社會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但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也表現出了經不足,處理問題不夠成熟、書本知識與實際結合不夠緊密等問題。我們回到學校後會更加要珍惜在校學習的時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識,並不斷深入到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知識,鍛鍊自己的能力,為今後更好地服務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我們只有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拿出

百尺竿頭的幹勁,胸懷會當凌絕頂的壯志,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在與社會的接觸過程中,減少磨合期的碰撞,加快融入社會的步伐,才能站穩腳跟,揚起理想的風帆,駛向成功的彼岸。

暑期三下鄉活動總結8

7月份是放假的時候,輕輕鬆鬆休息的時候,可是今年的7月卻給了我很大的不同,給我一種全新的感覺,以前我總是在電視上看到別的同學暑期去農村三下鄉,那時很是羨慕,總是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可以去親自體會下鄉的感覺。今年我的願望實現了,我很是激動、興奮。

我們十個人是到九江修水縣下鄉的,那裏的生態農業和新農村建設的蠻有成效的,特色產業很多,無公害蔬菜果園基地、大棚蔬菜,那裏的風景也不錯,一路上有很多很漂亮的風景。當地的新農村建設很不錯,户户通自來水,比我家那裏的有好,我家是在南昌那邊,可是新農村方便做的不是很到位的。在下鄉中,給我們印象最深的就是當地的馬路,可能現在正在修建當中,馬路坑坑窪窪的,很顛的,一不小心就會摔倒的,我是有很深刻的體會的,由於修建馬路,所以路上的空氣不是很好,汽車一過,滿天的灰塵,人會變成白髮魔女的,那旁邊的樹和草都成了白色的啦。可是我們這幾天基本上天天都在那馬路上跑來跑去的,可想而知,我們吃了多少灰塵了。下面説説我們這幾天在那裏做的事情:

7月15號,江西農業大學經濟研究協會暑期三下鄉的隊員們來到了修水縣,他們此次的主題是“發展生態農業,促進新農村建設”,眾所周知,修水縣的生態農業的發展比較好,這也是他們那裏的一個新興產業,當地的新農村建設也很有成效的。這可以為隊員們提供一個好的基礎從而更好的達到下鄉的目的。修水縣竹坪鄉的黨委書記樊書記熱情的接待了他們,並且給他們提供了參觀當地特色產業的機會。

7月16號是江西農業大學經濟研究協會暑期三下鄉的隊員們下鄉的第二天,今天上午他們主要是與竹坪鄉的鄉政府進行了一次座談,通過座談會,隊員們瞭解到竹坪鄉的生態農業,新農村建設,當地的村幹部對隊員們提出的問題給出了明確的回答。下午,這些隊員們在竹坪鄉幹部方良的帶領下來到竹坪村探望村民,與村民心與心的交談,同時做了一部分問卷調查,當地的村民們都很熱情,認真的回答了隊員們的問題,村民們還請隊員們喝了當地很有特色的茶——寧紅茶,隊員們都沒有喝過,感覺很好奇,很好喝。

7月17號是隊員們下鄉的第三天,他們上午在南圳村進行了問卷調查,關於農村留守人口務工意願的`問卷,後來南圳村的村委書記鄧書記帶領他們去參觀南圳村的新農村建設以及無公害蔬菜果園基地,據瞭解,當地的新農村建設卓有成效,果園蔬菜基地規模不小,有一定的面積,通過參觀基地,隊員們深刻認識了當地產業的發展。下午,隊員們走路到了山峯堰村,一路上這組隊員在當地引起了極大的反響,震動了當地的農民,他們的問卷調查受到了村民的熱烈歡迎,大家積極配合。

7月18號是隊員們下鄉的第四天,今天隊員們的主要任務是完成兩份問卷調查,一份是關於農村留守人口務工意願的調查報告,另一份是關於農村融資的情況的調查。由於部分村民不瞭解村鎮銀行,所以問卷有點困難,隊員們就慢慢的將給村民聽,讓他們多多的瞭解,認識村鎮銀行的優點,後來可能是隊員們的耐心與堅持感動了村民吧,問卷基本上完成了,隊員們今天出色的完成了任務,真的很不簡單,希望他們再接再厲,好好加油。

7月19號是隊員們下鄉的第五天,今天上午,隊員們帶着水果去慰問了山峯堰村的孤寡老人,他們問了村長有關老人的一些基本情況,比如身體、住、衣、食等方面,有些老人身體不好,隊員們就貼心的叫他們放下心來,開開心心的過自己的生活,開導開導他們的心理,整個場面很感人,這些隊員們的精神可嘉的。下午,隊員們參觀了茶葉生態科技園,瞭解了當地茶葉的一些大致情況,並觀看了茶科所的佈局模型圖,很逼真,栩栩如生。

7月20號是下鄉的最後一天了,隊員們上午去跟竹坪鄉的鄉政府告別,送上他們對鄉政府的感謝並且送上了錦旗以示感謝。下午,隊員們買票回來了,一個星期的三下鄉結束了,可是留給隊員和村民的確是那麼多。

現在回想起來,雖然下鄉完成了,可是我的人生會因為有這一次經歷而不同。可以説,如果你想下鄉就得做好吃苦的準備,我現在也終於體會到了,什麼是真正的苦,大熱天,我們就在太陽底下一户户的找農民幫忙做問卷,我們這幾天走過的路是我長這麼大以來走的最長的了,腳真的走起了泡,當時是有累有熱又煩,只想好好地睡一覺,好好地休息,有種後悔的感覺在裏面的,有點小抱怨在裏面,還有種辛酸在裏面,可是我還是堅持沒有留淚,我們大家還是克服了困難,堅持的完成了自己該完成的任務,後續工作還是有很多的,在那裏,我們十個人也學會了如何幫助別人,關心自己身邊的人,大家都是互幫互助的,給我記憶最深的是:由於我是管錢的,每天的車費很多,至少得80塊,所以每天早上的早餐,我們都是吃着包子、饅頭過來的,甚至沒有一杯豆漿,就是坐在街上的馬路上吃的,那情景真的好像我們是流浪兒,我們大家誰都沒有怨言,只要是大家一起的,我想做什麼事情都是快樂的,我們每天早上六點半出發走路,一路上跟不認識的打聲招呼,一聲“阿姨、叔叔、大爺、大娘早上好”給我們很大的快樂,同時也給他們很大的震撼。然後是去買早點吃,每天都是這樣的,可是我們卻覺得很幸福,我看到那裏好多的大學生很是羨慕我們,我們穿一樣的衣服,有標誌,有學校,有會旗在前面,有好多的人都認識我們,知道我們這一支隊伍。還有坐車也是給我感覺很幸福的:我們十個人一上車,車上的人都是大量我們,由於車上沒有多少人,我們就總是一起唱那首“相親相愛一家人”這首歌,現在發現那首歌是那麼的好聽,那麼的感人,車上的氣氛都被我們帶動了,那種感覺真的很幸福。特別是大家一起坐車,一起吃鹽水冰棒的時候,大家都説好幸福,是的,真的很幸福。

這次下鄉是值得的,帶給我好多好多,也帶給我好多好多的感動。

暑期三下鄉活動總結9

暑期社會實踐仙居行的歷程已漸漸離我們遠去,而大戰鄉的一切仍然歷歷在目,似乎發生在昨日。那裏的山清新秀麗,那裏的水清澈見底,那裏的人敦厚淳樸……一切的景、一切的人,都是那麼讓我難捨難忘。5天的時光,對於每個人的一生只佔千分之幾,而對於我們的每個人來説是佔百分之百。它是我們一生寶貴的財富,是我們一生永恆的記憶,是我們一生難忘的經歷……

對於我自己,已經是第二年參加這個活動了,與去年相比,我的經歷與收穫卻是大不相同。今年的暑期實踐,我參加了支教組併成為支教組的組長。在這次支教過程中,讓我親自感體驗到了作為一位老師的感受。

在這次社會實踐支教中,令我感受頗深的是以下幾點:

一、 團隊

在一開始,我們的團隊並沒有做到那麼協調,那麼有序,很多事情似乎在一開始顯得一團糟。因為之前不瞭解當地的情況,所以我們在去之前做的計劃在那邊不能直接施行,在進行踩點和了解後在短時間內經過討論並作出可行性計劃,將每個環節協調好,使得我們能在接下去的幾天支教中變得井然有序,當然大家配合的也非常不錯。

在這次支教中,每位同學都非常辛苦,組內的每位同學每天晚上進行小組討論,分配好明天各自負責的項目並協調好。對於明天的一些活動安排,在前一晚都要做好充足的.準備,不管是講課、遊戲、拍攝等,一切都安排的井井有條。在這個團隊裏,大家都是那麼努力的盡着自己的一份力與團隊共同進步,確實,幾天下來,我們大家顯得更加團結,我們的一切進行的更加的有序,這也讓我們知道,所有的一切只要努力,一定能夠做到更好。

二、 教書

在這次支教過程中,我作為支教組組長,我對整體的教學活動進行一些安排與介紹。其中我個人是負責上中國地理知識講解以及拼圖,並負責一小組的英語卡片講授。一開始,我問孩子們有沒有上過地理課,結果很一致的説“沒有”,這讓我擔心他們能不能接受我課上講的內容。結果另外出乎意料的是他們能運用自己的方法將我所以講的內容記下來,並在後面的競賽中有了出色的表現。對於英語,在上課的時候,團隊裏的同學們坐在每組孩子們旁邊,給他們上英語單詞講解,在課堂中也運用了一些孩子們喜愛的遊戲讓他們對英語課堂產生濃厚的興趣。

同時,也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作為一個老師身上擔的責任是多麼的重大,當下面學生吵時,要讓他們安靜下來、讓他們認真聽講、使自己講的東西讓學生很好的去接受和提高等等,都是一件件不易的事。

三、 孩子們

孩子們在這幾天的表現令我們感受頗深,他們對於學習的熱愛程度以及見到我們後的熱情,尤其讓我們記憶猶新。在第一天見到他們,幫我們搬運物資的一個個小小的身影時不時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在接下去的幾天教學中,有些孩子們因為名額滿沒能過來上課而感到很難過與可惜。看到他們的生活環境,學習條件,還有他們那種天真質樸的感覺,讓我更加想把自己知道的能都教給他們。還有一個小朋友,見到我就親近的叫章丹姐姐,又或者教老師,那時覺得心裏特別激動,她們可以記住我們的名字,可以這麼熱情的稱呼我們。也是那一瞬間,我被那種熱情所感動,被那一種天真無邪所動。那時的我,多麼希望可以留久一點,和他們多待一段日子。

四、 送別

在最後的課堂裏,温馨與濃厚的情意充滿了整間教室,也有同學們在此刻留下了淚水卻不讓人看見,大家心裏都明白,我們捨不得孩子們,孩子們也捨不得我們,但是,在明天,我們一定會離開,我們也帶不回去孩子們,此時此刻,温情的教室裏充滿的愛填住每個人的心裏。我們用紙鶴和星星代替我們,寫上心願與祝福,放進玻璃瓶中,用那一個小小的瓶子見證我們與孩子們的感情。並且送上我們集體為孩子們買的文具和字典,寫上我們深深的祝福,希望孩子們在接下去的路能走的很好。用相機留下我們一起的一張張合影與笑臉,記錄我們曾經的快樂時光。

在回酒店後,我們看了支教孩子們在我調查問卷中給我們寫的,他們説“哥哥姐姐們,謝謝你們從杭州趕來,教我們快樂,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你們;今天你們就要走了,我很捨不得,你們究竟還是要走的,所以我想對你們説一句:謝謝!希望你們帶給別的小朋友的節目能更加精彩,祝你們天天開心……”。大家都很欣慰,有這樣的話語,我們這幾天的支教旅途也更有價值。

對於孩子們,看到他們的生活環境後,我們不僅僅是希望帶給他們知識,更希望能帶給他們人生意識,學習興趣及團隊精神,使每個人心中所想的不僅僅是目前的生活,還有對於未來的思考;也希望能夠更多的和他們溝通,去了解他們內心的東西,去給予他們心靈上的幫助,去和他們建立更加深厚的友誼;希望他們有勇氣去面對新的生活,新的坎坷。

在這裏的條件是比較艱苦的,但這也更能鍛鍊我們。會讓我們真正意識到要去為社會多做貢獻,讓我們知道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去做,讓我們知道我們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我們應該好好珍惜,無論是在以後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我都會以全新的角度審視一切。我想要通過這次支教,帶回去一些樸素的精神,帶回去一些和諧關愛的質樸精神。把我們的愛心留在這裏,把我們感受到、體驗到的可貴品質帶回去,將“愛心結”傳承下去。

暑期三下鄉活動總結10

當知道暑假有三下鄉活動後,由於我來自農村,説下鄉,不就跟回家一樣嘛!所以我毫不猶豫的報名了.實際的下鄉活動雖然跟我想象的三下有點偏差,但是也是增加經驗的時候,我會好好做。

由於考試期間才落實實踐各項活動的時間,時間比較倉促,但是老師給我們安排一位師姐一位師兄,因為他們去年做過這些活動,有經驗。

七月十一日,天氣不是很好,一直下雨,給我們出行帶來不便。但是沒有阻擋我們的熱情,冒着風雨、,我們來到三下鄉的第一站—桃源敬老院,師兄師姐只是跟我們説説他們以前怎麼做的,實際動手還是由我們來做的,剛到那不知道做什麼,一個個站在那?看到老人在掃地,就奪過他們手中的掃帚熱火朝天的做起來,幫老人們做完瑣事之後,開始我們活動的主題,所謂萬事開頭難,由於量血壓培訓沒有多久,加上老人又多測量起來有些困難,雖然不是專業的,但是老人們一個個很熱情的配合人,任然相信我們,一邊給他們量血壓,其他成員給老人們講解運動健康知識、按摩。最後連院長都跑來讓我給他量量,主要是跟老人們聊天,瞭解他們的生活狀況跟想法,對他們反映的問題,我們也有跟院長提出,後面表演節目,節目不多,看到老人們一個個意猶未盡的樣子,暗恨我們準備的節目太少。

七月十二日,陰、不像昨天那麼大風大雨,而且活動地點就在學校附近,加上昨天活動總結,今天做起來都是輕車熟路,給老人們量血壓,講解運動健康知識,按摩,一個個做起來像是老手,跟老人們聊天的時候,他們很熱情搞跟我們説他們的一些狀況,還不時詢問我們的家庭狀況,那些語氣裏面,我聽到了絲絲的羨慕。我來燎原兩次,都聽到最年長的老爺爺説“共產黨好啊!”是啊!老爺爺就是從哪個歲月走過來的,她見證了歷史的變遷,一生沒有子女,黨也給她安置了家,在這裏有二十幾個老人陪伴他。

7月15日由於受暴雨天氣的影響,我們的活動不得不延遲到今天,我們的心情相當的激動,因為做完社區活動,我們就可以回家了,還有就是幾天雨天今天放晴,心情更加舒暢,聯繫到社區説可以過去,由於前面的經驗給我們今天提供了保證,相對敬老院,社區的人員比較分散,不容易集中,我們就在居委會的安排下,在接到衞生所門口選一塊場地?零零散散的老人們被我們請到活動地點,老人們也很配合。畢竟是社區老人,住在市裏,知道的東西甚至不比我們少。有些老人就是不相信我們,畢竟我們不是專業的,他們保持懷疑態度也是正常。相對而言,敬老院老人們就比較淳樸了,相比而言,這些老人知識少數,很多老人聽到我們是大學生暑期活動,都積極參與的.。這讓我們感到欣慰。臨近中午行人漸漸減少。我們也收拾東西到下個社區。

由於遭遇幾天暴雨,菱湖社區內的水雖然退了,但是還有很多內部事情要處理,所以不能給我們提供幫助,我們的這個社區活動也被迫取消。

我們這次活動的重要對象是老人,敬老尊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重視人倫道德,尊老敬老是我們文化傳統中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和親和力的具體表現,經過幾周的精心策劃與籌備,我們懷着一顆敬老的心去慰問敬老院跟社區的爺爺奶奶們。

我們深知敬老的意義,我國自古以來,老人備受尊重。其次老人對社會有着貢獻:"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上一輩的人不斷辛勤的工作,才有今日安定、富裕的生活,他們竭盡心力,貢獻出自己的智慧,才能使我們享受甜美的果實。再者老人經驗豐富、具有智慧:俗諺:"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人閲歷豐富,經驗充足,對人生更有透闢的看法,他們可以給我們極好的指導與指引。他們就像一本"活字典"值得我們去珍惜。

通過這次活動讓我知道,老人們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人們常把老年比作夕陽,比作晚霞。我認為年老並不僅僅意味着年紀大,更不等於老朽無為。年老意味着經驗和智慧,更意味着人情練達、世事洞明。為我們指明人生道路的人,總是老者;為我們傳授經驗者,也總是老者。我們相信:只要老驥志千里,總是夕陽無限紅!

暑期三下鄉活動總結11

汽車載着我們緩緩地駛離上坪中學的時候,宣告着我們在上中的日子結束了,我們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望着逐漸遠去的“上坪中學”幾個大字,逐漸遠去的淚流滿面的學生,逐漸遠去的綠色的稻田,難捨之情油然而生。再見了可愛的孩子,再見了美麗的上坪中學,再見了熱情的上坪人,再見了山清水秀的小鎮,再見了給我們留下美好回憶的十天,再見了這裏的一切,再見了......

十天,時間雖然短,但是卻給了我可能十年都給不了的財富。在這裏,在這短短的時間裏,我欣賞到那麼美麗的景色,收穫了那麼多的感動和領悟,收穫了純純的情誼,收穫了久違的快樂,這裏交織着我們辛勤的付出和滿滿的喜悦!

主題:協愛出行,彩繪人生

隊名:自強之花

隊歌:《愛的翅膀》

在陌生的國度 邁着堅強的腳步

我們知道你的付出 相信幸福在不遠處

在異鄉的國土 跌到了別認輸

你的夢想有我們守護 愛你的心

永遠會為你祝福

我們的愛是你的翅膀 給你穿越風雨的力量

你的微笑是我們的信仰 快樂憂傷有我們和你分享

我們的愛是你的翅膀 給你穿越風雨的力量

你的幸福是我們的願望

一起打造 一個屬於你的天堂

前面的路還很長 帶着你的夢想

朝着成功的方向 鼓起勇氣向前闖

在異鄉的國土 跌到了別認輸

你的夢想有我們守護 愛你的心

永遠會為你祝福

我們的愛是你的翅膀 給你穿越風雨的力量

你的微笑是我們的信仰 快樂憂傷有我們和你分享

我們的愛是你的翅膀 給你穿越風雨的力量

你的幸福是我們的願望

一起打造 一個屬於你的天堂

20xx年8月18日,我們來自新長城華南師範大學自強社自強社的23朵自強之花,相約一起來到連平縣上坪鎮上坪中學,開始我們的“協愛出行,彩繪人生”之旅

我們的付出

為了此次出行,我們從20xx年初便開始策劃,從策劃——踩點——方案的撰寫——方案的確定——方案審批通過——下鄉籌備——下鄉——下鄉結束,前後歷經大半年的時間,實屬不易啊。

回想當初,我們確定連平上坪這個地點,是因為這個地方的孩子缺乏自信,時常沉迷於網絡,而無心向學,我們希望以我們的經歷來激發他們的鬥志,讓他們重拾學習的信心。如今,我們的活動已經結束,回顧我們的整個活動,我想我們確實按着我們的初衷來努力了。

我們反對原始死板的應試教育模式,對課程的內容進行改革,給傳統的課本知識注入新的元素,我們開設了“趣味英語”“趣味數學“趣味物理’“實用禮儀”“實用心理”“青春期衞生保健”“健美操”“軍體拳”“手語”等等課程。

為給學生們上好課,為了儘量把課講得生動有趣點,我們的隊員在出發前就查閲了諸多相關的資料,備課常常到深夜,並試講了多次。

為了讓當地人民更多地瞭解衞生方面的知識,我們精心準備了衞生知識宣傳。

我們預計在下鄉結束的當天以一個閉幕式來向所有的老師同學展示我們的成果,為了搞好這個閉幕式,我們絞盡腦汁,不辭勞苦地排練節目。這個閉幕式,我有幸地成為“總導演”,把握着整個閉幕式的演練、實操。儘管説開好頭等於成功的一半,但是結尾也不可輕瞧。有風頭更要有豹尾。

小品隊一次又一次演練的情景如今還歷歷在目:大家一句一句地揣摩台詞而冥思苦想動作的樣子,好不容易的想出一兩個動作的興奮的樣子,大家在冥想後想不出動作而無奈地面面相覷的樣子,錄音時出差錯而擔心不已的樣子,大家一起入戲一起歡笑的樣子。軍體拳、健美操訓練時,隊員對着學生大喊而口乾舌燥的情景也記憶猶新。

幾天下來,我們的付出終於可以在閉幕式上面展示出來了。

我們的收穫

(一)收穫喜悦

和孩子們一起,和他們一起學習,和他們一起打球,和他們一起玩耍,總是有歡笑聲相伴。孩子們清澈的眼神,純真無邪的笑臉就像快樂催化劑,把我們的快樂都催化出來了。和孩子們一起彷彿又回到的那個純純的時代。

當孩子們睜大渴求的眼睛等着你給他們傳授知識,而在下課後,學生都為你的課而鼓掌喝彩時,能不高興嗎?你教會了這些孩子知識。

當看着孩子們寫的日記中對我褒獎的話時,就好比一股甘泉流入了心田。那是開心的泉水。

和隊友們一齊朝着同一個方向努力,互相關心互相幫助,感覺就好像兄弟姐妹一樣,怎能不幸福不開心呢?

(二)收穫感動

每天,打開學生的日記,看到他們在自己的感染下不斷地端正態度,不斷地進步,不由得激動。

每當我們相互讀着本班學生的日記,相互炫耀學生寫給自己的話語時,像泡進了蜜糖缸裏啦啦啦。就是一句簡單的:我好喜歡&&老師啊,就足以讓我們激動一個晚上。就是一句簡單的:老師,我決定以後好好學習,就足以讓我們欣慰不已。

每天,看着隊友廢寢忘食地工作,推遲吃飯時間、休息時間,甚至於犧牲休息的時間,都是想幫助這裏的孩子,為這裏的教育做點什麼。看着這些未來的老師現在拼命的付出,怎能不感動呢?

閉幕式上,孩子們軍體拳打得那麼的整齊有力,三十二步跳的那麼有模有樣,本來膽小靦腆的學生敢於走上舞台勇敢的表現自我時,怎能不感動呢?

更重要的時本來調皮搗蛋的學生的態度端正了,變得有心向學,並且可以有自己的學習目標了,怎能不感動呢?

這是我們23位隊員的努力的結晶啊!

我們不放棄這些所謂的差等學生,我們並不將他們定位為壞學生。對他們,我們更加的關愛,經常的給與鼓勵。我們的努力沒白費。就像我們隊歌裏唱的一樣,我們的愛是他們的翅膀給他們為你穿越風雨的力量。我們真的做了。

其實,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差生,只要有足夠的愛,再兇惡的人都有可能變好。

(三)收穫友誼

和天真無邪的孩子相處是最舒服的。

這短短的十天裏,我們和孩子們講了很多我們的故事。同時,孩子們也跟我們分享了他們的故事。我們在相互瞭解中突破隔膜,而成為朋友。

和隊員們在一起,我感覺到我們是一個整體,一個共進退的整體,大家互相關照、互相幫助,在一起有説有笑,既温馨又快樂,就好似一家人,有時覺得全然沒有距離感,真的好舒服啊。

這種久違的感覺!

友誼就是這樣詮釋的。

(四)收穫感悟

我們懷着改變這裏的孩子的願望來到上坪。在開幕式上,我們做出了我們的鄭重宣言。在這短短的十天裏,我們盡全力去實現我們的誓言。

每天我們六點半在左右便爬起,吃完早餐後,便來到我們的“辦公室”開始我們一天的工作。每天當哨聲響起,我們便邁着莊嚴的步伐走進教室,面對着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我們便滿懷激情的開始我們的講課。中午,我們有的同志不午休,只為了儘快,評改學生的日記,儘快把日記本發回給學生。晚上我們一起分享學生在日記中寫給我們的話,分享我們上課的經驗和所得。在分享中,我們相互學習,相互進步。原來我們也能把老師做好。

本來調皮搗蛋的學生變得安靜好學,而且能積極地參與我們的活動。為什麼?其實這些所謂的差生本來也跟好學生一樣想把學習搞好,可能由於家庭原因或者社會原因而導致成績變差,隨之無心向學,注意力被吸引到其他地方,學習注意力分散,成績更加不好,更加無心向學。在學校裏得不到老師的承認,受其他學生的'排斥,因而更加無心向學。青春期的學生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於是通過奇裝異服或打架鬥毆來引起大家的注意。看起來很不可一世,其實他們的內心很孤獨,很自卑,渴望得到關心。把他們引入正途的唯一方法是:愛心和耐心。多點關注他們,心平氣和的去感化他們。相信:世界上沒有惡人,愛可以融化一切。

和隊友一起的日子很開心,真的很開心!以誠待人才能換來真摯的感情。相信這段旅程將會在我們的人生中劃下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十天一起快樂,一起煩惱,一起拼搏,一起焦急,一起感動。。。。。。不會忘記的!

教育是發展的基礎。我們現在都在喊要重視教育,貼別是重視農村的教育。當然政府在硬件上已經給教育提供了很多補貼,在一定程度上對農村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目前來説農村的辦學水平遠遠落後於城市。在農村中學,別談什麼素質教育,應試教育是根本。學生學什麼?就學考試的內容,不考的幾乎不用學。當我聽説上中在我們的閉幕式前從未搞過文藝晚會時,我呆了。真的太難以相信了。他們的運動會也是四年才一次。天啊!他們平常的課程很緊作業很多,考試接連不斷。聽着他們的描述,彷彿又回到了我的中學時代。在最最活躍的青少年時代就已經被繁重的考試壓迫得無法發展其他的興趣愛好,無法順暢的展示自我。哎,可悲!應試教育模式也束縛了許多的家長:在他們的心目中成績就是孩子的一切。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於是乎,成績好,點頭微笑;成績不如意時,拉下臉來。老師也被應試教育同化,看待學生都帶上成績的有色眼鏡了。難道除了成績,其它的都不重要嗎?教師要育是人才,而不是考試機器。老師要教給學生的除了應試內容外的很多東西。對於成績好的學生要鼓勵他們去學習更多的東西,學得更好。對於差生更應引起重視。

這一次,我們把大學裏班級管理模式應用到中學的班級管理中去,我們鼓勵孩子們上台競選班幹,帶領他們確立班名、班口號,給機會學生主持班會。。。。。。民主,大膽的氛圍影響着他們,可以看到有部分的學生已經能走出自卑的圈子,敢於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了。儘管他們站上台式還是會滿臉通紅、兩腿發抖,但是起碼他們能夠站上台去了。如果能堅持這樣只刺激他們,相信不久後學生們都能自信的站在自己的舞台上盡情的展現自我。

我們的團體培訓讓孩子們在玩中體會集體的力量。孩子們都玩得很開心,也在日記中提到他們的收益良多。我們的努力方向是對的。

教育需要嘗試,需要創新。

很慶幸的在上坪中學有了我們的第一次教育嘗試。我們曾開玩笑:即使我們以後不當老師,也已經有了第一批學生。

(五)體驗不一般生活

我們二十三個隊友來到這裏,住的是學生們住的宿舍,吃的是學校飯堂煮的由當地特色的飯菜:河筍炒肉,炸香芋,釀豆腐,釀苦瓜,豆芽拌酸菜,薯粉炒肉。。。。。。好吃極了。

青蛙、蛐蛐在歡快的叫着。

周圍是連綿的羣山環繞,每天被冷醒後便到處走動,可以看見大霧繚繞,羣山若隱若現,如入仙境。

學生們總是來得很早,遠遠地看見他們踏霧而來,似仙從中來。不久太陽從霧裏探出頭來了。

我們的工作即將拉開序幕。

傍晚,在夕陽的陪伴下,孩子們追着籃球在操場上奔跑。好似歡快的小精靈啦啦啦。

夕陽西下,夜幕來臨。我們每天提水洗刷,每天晚上被蚊子吻着跳舞。每天晚上從會議室摸黑回宿舍,抬頭總能看見一閃一閃的小星星。最後一個晚上還有月亮姐姐做伴呢!

在最後的一天我們還有機會越境到了江西的武當山咧。武當不愧是武當,很美的咧。

武當山坐落在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城之南50公里的武當鄉石下村境內,居贛粵西線二級公路南側。主峯海拔813米,最高峯864米,99峯拔地而起,一排聳立,猶如直戟,奇石突兀,千姿百態,綿亙數公里,是贛粵邊界勝景之一。

據《龍南縣誌》記載,因該山雄駿多姿,故仿湖北均縣武當山之名,稱為小武當山。後人簡稱武當山。武當山石峯屬丹霞地貌,巖石旦赭色,表面圓潤光滑,或壁立萬似,形似玉筍;或如姐妹相依,母子相抱,或如駝峯,或如牛角,或如堡壘,瑰麗多姿。

去看,果然如此,其中有幾座石筍似的山在一起猶如人的手指,可壯觀了!我們一直環山而上,到山腰的時候,攀着成九十度角的階梯拾級而上。不高回頭下望,生怕掉進懸崖絕壁。

到達主峯峯頂,往下眺望,一片蒼綠,xx5國道橫穿於連綿的羣山之間,就好像一條巨龍伸向遠方,好壯觀的景象。我們在山頂盡情的歡呼,中國的江山如此多嬌!!!

每日的感動

8月18日

我們穿着華師的校服,帶着統一發的帽子,一起出現在叢連平—上坪的汽車上,引起了當地人民的注意。他們都對我們投以讚賞的目光,並對我們嘖嘖稱讚。=汽車司機把我們送進學校。我們在學校受到學生的歡飲和校長的親切關懷。好幸福的呢!

8月19日

由於甲流肆虐,所以嚴禁學校補課,所以本來預定好的生源就沒了,所以我們得重新招生。我們早早的起牀在門口擺開桌子等我們的學生過來報到。一開始門庭冷落,只有寥寥無幾的幾個學生過來報名,不禁心捏一把。可是到九點的時候情況逆轉了,學生蜂擁而至,不久就超過我們初定的學生人數了。考慮到我們的老資力量有限,只好把報名點趕快撤了。

我們的學生招到了。大家都很激動,摩拳擦掌,準備開始我們的教師之旅。

8月20日

今天正式開始上課了,今天早上第四節是我的手語課。我有點緊張地走進了一班的教室,很靜的教室,學生們睜着對知識渴求的眼神。我頓時又了信心。首先,伴着音樂《隱形的翅膀》我從頭到尾把動作做了一遍。同學們鼓掌,並説很有興趣學呢。於是,接下來我便一句一句的分解開來教他們啊。他們學得認真呢!很快他們便學會一些基本動作。大家臉上都寫滿笑容。

教小孩子其實很爽的呢

後來,閉幕後,一班的同學那留言本讓我留言,説我是手語老師時,更是從心底發甜

8月22日

今天去參加了四班的班會課。有幾個孩子分享了自己的感想,望着他們天真的表情,認真的説出自己的感想時,真的是一種享受。

我對孩子們説:當我看到他們純真的笑臉時,就彷彿看到了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花朵;當我望着他們澄澈的眼神時,就好像看到一片晴朗的天空。在孩子的世界裏呆着安全又舒適。

8月23日

今天手語課幫四班的同學複習了一遍手語。

下午班會課,主題是分享自己的故事。學生們有的很勇敢的説出了自己的身世。有個叫月影的小女孩的媽媽重病在身,每天她都要早起煮好飯洗好衣服才過來上學。很堅強的孩子!令我感動的是該校出名的搗蛋鬼(其實是一個挺善良的孩子)也能站上台去講自己的感受。

我呢就應燕芳之邀,吹了一下我的內蒙之旅。

8月24日

我們的活動臨近尾聲,我們的閉幕再過兩後天就要落下帷幕了。

我作為這個閉幕式的策劃人和負責人,心裏難免有些緊張。這個閉幕式很重要,是展示我們的成果的時候,屆時校領導,我們的指導老師姚老師也會到場。不能不做好啊。各個節目都已經在加班加點的訓練了。希望進度可以得到保障。

晚上佈置了明天彩排的工作。看了幾個學生的日記便睡覺去了

8月25日

下午,閉幕式彩排。這個彩排其實很不成功。很多節目都每排好。總之,一個字:亂不由得擔心了。

傍晚的時候,絞盡腦汁的想該怎麼辦。非常感謝燕芳給了我一些意見。吃完飯後,馬上到會議室去把工作的安排寫下來。接着開會安排下去。可總覺得有什麼沒安排到位。由於很多工作需要做,所以,那天傍晚姚老師過來,大家都沒時間好好的陪姚老師説話。不過,姚老師很體貼,就坐在後面靜靜的陪我們工作到第二天凌晨將近兩點。可愛的姚老師!

8月26日

我們只睡了4個小時左右爬起,佈置我們的閉幕式會場。橫幅隊旗社旗等在昨晚努力的基礎上很快便張起來了。幸酨幸哉。

在學生們亮口號的響亮聲中,我們的閉幕式開始了。

我們的閉幕式流程:

1.各班亮班名、口號

2.主持人宣閉幕式開始

3.校長致閉幕詞

4.健美操匯演

5.小品——“禮讚祖國”廣語選拔賽(老師節目)

bow班合唱《我們之間》

7.檸檬班相聲——軍訓歲月

8. 飛躍班舞蹈秀

9.鐵塔239班合唱——《遺失的美好》

xx.非同一班合唱

11.七天學習生涯學生代表專訪

老師向學生贈送紀念品

12.軍體拳匯演

13.電子琴獨奏——《揮着翅膀的女孩》《歡樂頌》

14.老師代表發表感想

15.合唱《朋友》(老師節目)

16.詩歌朗誦——《教師頌》

17.手語表演——《隱形的翅膀》

18.頒發集體獎

19.姚老師發言

向上坪中學校方贈送錦旗

20.合唱隊歌《愛的翅膀》

21.合照留念

閉幕式按流程進行的很順利,健美操和軍體拳匯演都較整齊,特別是軍體拳,打出了氣勢.我們採用了不到六天的時間,而且每天訓練的時間只有課間操跟第二課堂接近一個半小時。看着他們他們在場上連貫整齊的動作,回想起這幾天來,我們教軍體拳的隊員汗如雨下的樣子,真是感慨良多啊。

我們精心準備的小品——“禮讚祖國”廣告語選拔賽,演員們超常發揮,演出了最好的狀態,博得全場掌聲。看來我們的苦練是值得的。o(∩_∩)o~

在對學生專訪的環節,學生代表説出了很多學生的心聲:老師,我們捨不得你們走。很多孩子都哭了,我們的隊員也哭了。是的,我們都不願分離,如果時間能夠慢走就好了。

節目接着往下演,一直到快臨近尾聲,就在我心裏的石頭剛要放下的時候,在頒獎環節出了個大錯誤。哎......

最後還是接連着挺順利的到達尾聲,如果頒獎那個環節也能做好就更好了!

哎,算了,我們已經很不容易的啦。

完後很多學生都説很好看的閉幕式咧!嘻嘻……

8月27日

我們在校長的安排下去登江西的“武當山”,大家一路欣賞美景,一路談天説地,好爽啊!本來登山是挺累的,可是和大家一起不覺得。登上主峯峯頂欣賞很美的景色、

在下來的時候,我們坐在空地上休息,讀着學生留給我們的留言,不由得心生感動。有個學生寫到:老師,你們就象春雨潤大地,滋潤了大地,自己卻躲進了泥土裏。心想:我們真的有那麼偉大嗎?

8月28日

告別可愛的學生,告別熱情的連平人民,告別美麗的連平上坪中學,我們踏上了回廣州的征途

活動紀事

8月18日 到達河源市連平縣上坪鎮上坪中學,安頓好,校方請吃晚飯

8月19日 註冊——招收學生

8月20日 開幕式,正式開始上課

8月21—23日 課程正常開設

8月23—25日早上 課程照常加閉幕式表演訓練

8月25日下午 閉幕式彩排

8月26日上午 閉幕式

8月27日 登江西武當山

8月28日 啟程回廣州

十天過去了,我們的xx年暑期連平上坪三下鄉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希望我們所做的努力能給上中的孩子留下點什麼!

暑期三下鄉活動總結12

在經過在校期間的團隊組建,計劃籌備的各項過程後,20xx年7月19日,英語樂園的隊員們終於登上了開往xx的火車。xx到xx,再到xx國小,輾轉300多公里,近10小時才到達,雖然一路舟車勞頓,但我們無怨無悔,希望通過這次的公益之旅,開啟我們社團的公益之路!讓更多人加入公益!

英語樂園社會實踐的基地就是位於位於xx省xx縣xx國小。關於實踐地的選擇,主要出於團隊成員的感恩情懷,團隊成員中有兩名來自xx,他們希望我們大家可以一起為家鄉做公益,因為,只有感恩,才可以得到別人尊重與支持。所以,在活動初期和當地領導聯繫的時候,得到當地有關部門領導的很大讚許,工作上給予了很大支持!

我們承認,這是我們第一次做公益活動,我們沒有任何經驗,但我們可以準備好他!為了把這次活動辦好,活動初期準備在六月份就開始了,關於團隊組建,在這裏要特別説明一下,我們的成員選擇都為社團精英成員,因為,只有我們實力更強,才可以保證我們這次活動順利完成!

我們活動的主題是“送英語,送關愛,觸動內心夢”,我們希望可以發揮我們社團的優勢,為這些貧困地區的孩子送去純正的`英語教學與體驗,引導她們如何去學習,我們在有限的時間裏或許教不了太多的東西,但我們可以用我們的言傳身教,讓孩子們理解一些深層次的東西,去觸動他們內心的夢想,引導她們,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這也是我們活動的初衷。做公益,不是作秀!我們堅持實幹精神,為了這次活動開展的更有特色,讓孩子們體驗到學習英語的快樂,為此,我們專門開設了一系列以英語為主題的課程,例如,英語基礎,英語音樂,英語話劇,中外文化,數學課,在學習之餘,注重體育鍛煉而開設的體育課,讓孩子們更加懂得,理解英語的學習,不再對學習英語而感到反感!

在本次活動中,我們很感謝學校對我們的支持,因為只有學校的支持,才可以給我們充足的動力,去堅持,去拼搏,去做我們想做的,所以,我們為孩子們購買了一些基本的學習用品,雖然這些東西不是太多,對他們的學習產生不了太大的影響,但這,就是我們的一份心意,因為愛,很簡單!這份愛讓彼此更加了解對方。理解對方,所以,我們希望把這份愛傳遞給他們,同時,我們也做到了!

本次公益活動歷時10天,在這短短的十天裏,我們做了很多,一方面,在繼續着我們的教學活動,另一方面,我們團隊的外聯組曾先後兩次到雙泉鄉上。拜訪了雙泉鄉第一位民請教師陳老先生,一起聆聽xx村教育的發展史,同時,也採訪了很多村民,瞭解了這個村裏的村民的教育觀念的變化,同時,也特別感動,因為,一些感動,就在瞬間,這個瞬間,通過我們的錄音筆也記錄了下來,我們希望把這份感動傳遞出去,一起分享這份感動!

最後,我想説,公益不是作秀,只有腳踏實地,方能理解其中的含義,才能感受得到感動的力量!

英語樂園公益在行動,我們生命不息,公益不停!

暑期三下鄉活動總結13

到20號為止,我們“牽手石化儲運,共促科學發展”暑期社會實踐團為期半個月的三下鄉活動圓滿結束,作為參與了活動的所有環節的成員之一,我在這段期間有很多感悟,也有很大的收穫。

當一個人靜靜地坐在電腦桌前寫三下鄉活動感悟時,腦海中不斷浮現着往日畫面:“西門”之行.城北風采.走進嶴山浙華行記.就業問卷.海山宣傳. “甬東”採訪.走訪安監局.安全電影展。時間雖然只有半個月,但我們展開的活動卻別樣精彩,在這短短的十五天我得到一生中難以得到的東西——團隊的精神、工作的經驗、堅強的意志、提升的思想、真摯的友情-----我們沒有虛度這半個月,沒有放縱這十五天,我們一直在用心做事、用心服務,我不無感歎:原來時間可以這樣度過,生活可以這樣享受。

沒參加暑期社會活動之前,聽一些學姐學長説,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學生投身改革開放,向工農羣眾學習,培養鍛鍊才幹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養性,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的有效途徑。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助於我們在校大學生更新觀念,吸收新的思想與知識。當自己真正投入到活動中時,這些話都得到了印證,“紙上得來終覺淺,投身實踐覓真知”。社會實踐是艱苦的但是收穫是巨大的。

以下是我在社會實踐中採訪石化企業領導得到的經驗總結:

(一) 心態決定一切

中化興中嶴山儲油基地生產部副部汪新在提到他的從業經歷時,他説,自己當初也是石化學院畢業的學生,一路艱辛從一個操作工走來,再到調度員,調度師,最後競聘副部長一職。人越往高處走,路就越窄,壓力越大,考慮的東西也就越多。幾年幹下來,真的整個人都累垮了。但自己並沒有後悔,還是堅持下來了,堅持就是勝利,心態決定成敗。無論自己幹什麼事情,尤其對於搞石油這一行的,因為起步往往是非常辛苦的,大家一定要放穩定心態,幹一行愛一行。既然自己決定了走這條路,一定要挺下去,千萬不要遇到挫折就中途放棄,這樣肯定得不償失。此外,汪部長還提到團隊的配合非常重要,很多的公司也都注重團隊精神,大學生一定要學會互相配合,相互促進,這樣才能全面發展。

舟山浙華石油運輸有限公司的夏總經理也提到我們大學生進工作崗位的關鍵是要放正心態,大學生一般心都比較高,剛出了校門對外面的世界一點都不瞭解,所以一般自己覺得前途不是很好的工作只抱着試試看的態度,一心只想往高處飛,但卻不知,這樣給領導留下的印象是很不好的。夏經理強調,做為大學生,我們沒有社會經驗、社會閲歷,我們擁有的只是年輕。只要我們吃苦肯幹,艱苦奮鬥,在崗位上安安穩穩的,調整好心態,把自己本職工作做好,堅持下去,無論哪一行都會得到好的回報的。而且做事一定要先學會做人,學會做人就是能很好與身邊同事和領導進行交流,良好的人際關係是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鋪墊。責任心,對於一個人來説也是至關重要的,你要時刻記得為自己所做的事情負責,懂得自我反省,從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透過細節就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大學生就像是張白紙,思想單純,社會閲歷欠缺,大學生要多接觸社會,多參加一些團體活動,發揮自己的潛力。

(二) 專業知識——成功事業的鋪路石

在提及石油行業工作專業知識的重要性時,中化興中的汪部長教育我們在校大學生一定要學好專業知識,書到用時方恨少,很多他在讀大學時以為沒什麼用的專業知識,在工作時經常要用到,跟港口浦油庫的領導一樣,汪部長也尤其強調石化行業專業課中“流體力學”的重要性,另外,汪部長也鼓勵我們多考一些相關證書像四六級證書、計算機證書、專業證書等等。

在中化興中工作的中國石油大學的研究生也建議我們在校大學生要好好珍惜在學校的時間,儘量多去學習。他強調説大三的專業課很重要,除了老師強調的重點知識外,一些細微的知識我們自己也要主動去鑽研,像浙江海洋學院這樣比較年輕的學校,知識系統比起其他老資格的學校的來説還不是很全面,而大學的知識又是最最基礎的,為了把基礎打好,我們更得主動去多學,學精,否則和那些211工程學校的同學競爭起來就相對較弱了。

另外,在舟山消防局的大力支持和協助下,我們團隊在海山公園開展了一次大型的消防安全知識的宣傳活動,活動形式包括了知識問答、海報宣傳、圖片展覽和資料發放。

通過這次的宣傳和廣大市民的共同學習,我深深地感到人的生命是那樣的脆弱,它可能在你不注意它時,突然消失。安全知識的貧乏、安全意識的淡薄、安全行為的.鬆懈總是能讓我們看到、聽到一幕幕慘痛事故的發生和血的教訓。火無情,但我們如能堅持不懈的開展消防安全教育,讓消防意識時刻伴隨左右,相信悲劇的發生能降到最低。愛生命,關注安全,是伴隨每一個人終生永恆的課題,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對這個課題盡到心、盡到力,既關愛自己的生命,又關注他人的安全,那麼,我們這個社會羣體中的每一分子,都會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朋友們,請牢記安全操作規程,時時刻刻讓警鐘貫耳,分分秒秒珍愛自己的生命!

我們“牽手石化儲運,共促科學發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一晃而過,卻讓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將會使我終生受用。社會實踐尤其加深了我對石化行業的認知度,為將來在石化行業就業打下了更堅實的基礎,使我在以後兩年的大學學習中目標更明確,有的放矢。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更加豐富了安全知識。另外,在此次活動中,通過採訪石化行業領導及中國石油大學的學生,結合他們給我們的意見和建議,我們還針對採訪錄對自己的母校石化學院寫了建議信,將社會實踐活動所獲反饋給學校,更好的促進校企合作,也算是對學校的回報。總之,在這次實踐活動中,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温室裏的花朵經歷了新鮮空氣及陽光,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活動雖然已經結束了,我們這幫涉世未深、羽翼未豐卻又雄心勃勃的熱血青年的歷練才剛剛開始,只要一有機會,我便會步入社會,繼續揮灑青春,續寫 “牽手石化儲運,共促科學發展”暑期社會實踐團後的點滴收穫與感動……

暑期三下鄉活動總結14

今年的夏天酷暑難擋,烈日依舊。然而今年的夏天我們卻肩負着不同的使命,擁有不同的感動。我們在學院領導的關懷下 , 在院團委領導的帶領下,肩負着“ 踐行榮辱觀,服務新農村 ”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的重要使命, 在重慶市忠縣美麗的江上明珠石寶鎮,我們開展了為期半個月的義務暑期“三下鄉”活動已經圓滿結束。

這次“三下鄉”活動主要由 “新聞報道組”、“支教組”、“文娛組”共同組成,這樣更加有利於活動順利和有效的開展。我是支教組小分隊一名隊員,實踐基地是在石寶鎮的.中心國小。作為為其中的一名隊員也頗感驕傲。教師是陽光下最神聖的職業,有幸自己也能親身體會一下做教師的滋味。

雖然這是一次實踐活動,我們只做了十天的教師,但我們知道擔子並不輕,要上好每一節課,讓這些調皮的學生對我們上的課感興趣這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況且是對於我們自己還是學生來説,一切都得靠自己去探索,去研究。別看這些同學的年齡小要管好他們可得下一定的功夫,我儘量讓自己變得嚴肅,好給他們留下“嚴格”的映象,可這也並不太管用,他們還是那麼調皮,甚至打架事件發生,不過經過不斷的溝通與交流,我和他們也像朋友一樣了,他們會積極的配合我的工作,這使我感到非常高興,這也是我在短期教書過程的成功點。

隨着時間的推移我與同學們之間的感情是愈來愈濃,走在路上耳邊不時會傳來“老師好”這時我才感覺到老師的高尚與自豪,我想這次的“三下鄉”活動對我將會改變很多,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重新審視自我定下新目標,要具有一種吃苦不言苦的精神。

時間是短暫的,當我們收拾好自己的行李離開讓我們留戀的石寶鎮時卻被另一個翻景象所感動,只見政府大院早已等候多時的學生在這晨暉當中準備歡送我們這些小老師離去,一雙雙淚眼已經模糊老他們的視線,我會永遠銘記這一刻,我將默默祝福我的學生們!

這次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以一場文藝晚會來圓滿結束。通過這次活動讓我認識到,一個合格的大學生必須要有實踐能力,基層需要大學生,大學生也需要到基層去,基層的鍛鍊,可以不斷地增強我們的實踐能力,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大學生。

暑期三下鄉活動總結15

經過了一年大一的迷茫階段,迎來了大學期間的第一個暑假。暑假到來之前擬出過幾十種度假方案,臨放假時的“三下鄉”活動要求讓我過濾掉了好多沾上出去玩兒的東西,剩下的計劃就只能歸結為四個字——體驗生活。

其實自從下發這個暑期實踐通知材料時我就對“三下鄉”不甚瞭解,到底什麼是三下鄉?百度上説是指文化、科技、衞生"三下鄉"。但是鑑於實際情況,我的專業是計算機,然而我們村裏就一家有電腦的.,跟老鄉們講些計算機的知識就像對牛彈琴,而且老鄉們也沒那個時間去聽。至於其他的衞生下鄉或做文藝表演又不太現實。因此將三下鄉歸結為對自己的鍛鍊,多多與社會溝通,提高自己的能力,只要是在這個範圍裏的活動都可以歸為“三下鄉”社會實踐。

在暑假前二十天時由於眼睛激光做過手術需要休養,因此沒有什麼進展。後來我分別參與了務農、去罐頭廠做工、回學校賣手機卡等活動。這幾個事情讓我有很大收穫。

種地

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家裏人幾輩子都是務農。從小跟着家裏人從事農業勞動,一直以來深深地體會到作為農民的不易,辛辛苦苦累死累活在地裏忙活一年,到頭來也落不了幾個錢。以後能脱離這樣窮苦的生活,這也是我立志要努力上學的動力之一。現在雖然考上大學了,但我現在依然是農民的兒子。況且父母把我拉扯這麼大了,地裏有什麼活兒理所當然要替他們分擔。家裏父親去了上海打工,妹妹在城裏上學,母親在城裏租房子照看妹妹,同時也賣菜饃掙些零花錢,奶奶雖然已經七八十了,可還要自己一個人在家裏給我們看家。

乍一聽種地是個多麼寒磣的活兒,殊不知其中藴藏着多少經驗與技巧,靠種地發財的也的確大有人在。可惜我們那地方農業科技落後,政策也跟不上,基本沒有能靠種地發財的。但是地也不能在那兒荒廢着,需要重些糧食作物。今年家裏種了七八畝玉米,種時爸爸請假回家了,爸爸一走管理就靠媽媽一個人了。

玉米的管理主要是打除草劑,丟玉米芯也就是丟沙子藥,還有就是在出天花時的施肥。我到家正好趕上丟沙子藥和施肥,丟沙子藥就是將毒藥和沙子摻起來,然後丟到玉米的芯裏去,防止蟲子將玉米芯咬壞,那樣的話一棵玉米就不長了。原來丟沙子藥是左手提着個盛沙子藥的容器,右手抓着沙子藥往一棵一棵地玉米芯裏丟,但是那樣丟過幾畝地後右手會被蝕得掉一層皮甚至爛掉。今年在我的建議下我們採用了用礦泉水瓶子的方法,就是在礦泉水瓶上鑽個大眼,裏面放上沙子藥,通過搖晃讓沙子藥灑出來。這樣晃一下可以丟一棵玉米,不用右手再去抓沙子藥,效率大大提高了,而且也不蝕手了,真的一舉兩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