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工作小結

來源:文萃谷 5.17K
教科研工作小結1

一、前一階段研究初期成效小結。

教科研工作小結

通過研究方案的討論與學習、組織教師赴外地參觀學習、簡報學習、教科研知識講座以及小班年段科技教育觀摩等一系列活動,使教師們對科技教育的重要性有所認識,科技教育的一些基礎觀念有所瞭解,同時教學理念有所改進。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教學觀念上,能逐漸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變封閉式為開放式,變灌輸式為啟發式,變幼兒被動模仿為主動發現,讓幼兒用自己的各種感觀去感知客觀事物和現象,發現問題。如在最近的上次的科技觀摩活動中,通過認真的聽課、評課活動,有了一些新的教育觀的產生。比如説,認為在觀察活動中,不應對幼兒有太多了框定,而是應該讓他們自由、開放地進行觀察,這樣他們的興趣會更濃厚與持久,觀察也會細緻深入,語言也更完整流暢;同時也產生了一些觀念的碰撞,有時新舊觀念的碰撞,有時是新的教學觀念產生時所必然面臨的分歧和困惑。如以新的觀念實施教學時,碰到一些具體的例子該怎麼做(例“蝸牛有沒有脖子”)。

2.環境設置體現了一定程度的科技特色。自然角種植區比較豐富,並注重幼兒的參與性,而不僅僅是擺設。如早上讓小朋友一起給植物澆澆水,跟小朋友一起探討有關種植的問題(王利平)。

逐漸開始重視科學過程的記錄。如中四班的種子成長記錄,中一班的記錄“磁鐵的好朋友”(蔣芳英)等。

3.學科內容的選擇與教案的設計上面也體現了科技教育的傾向。很多老師在選擇內容時都比較重視科技內容的滲透。本週小班有一個音樂活動設計“小樂隊”,讓幼兒用筷子在各種不種材質的物體上敲敲打打,感受不同的音色。中班的“各種品牌的汽車”教育。在教具的使用上,更多的選擇了一些標本,實物(這個學期里科學室發現室的一些教具使用頻率還是比較高的),藉助放大鏡等手段,以供科學的觀察。

另外,教師開始注重自身的積累與學習,平常有很多教師在翻閲一些關於科技教育的資料,尋找好的教材;積極參加科研的意識也大大增強。使幼兒對事物的探索興趣,以及語言描述能力都有所提高。對我園的教育聲譽也有比較大的提升作用。

二、存在問題和疑惑。

1.科學區的問題。由於沒有系統的計劃與設計,使得科學區的材料投放與活動組織缺乏系統性。也缺乏投放材料與幼兒年齡的相關性,顯得較為盲目。

2.由於沒有明確的規定,在各學科進行滲透時缺乏規劃性。比如説,每週有幾個內容應有科技素養的滲透(每個內容都要滲透顯然是不行的)。今後應有明確的規定,以使老師們心中有數,便於操作。

3.資料查找的問題。也有老師提到找資料的困難。

4.教具、材料準備的資金問題。學科活動及科學區、種植區活動都需要一定的資金,該問題如何解決。

5.評價方案。這是很有難度的一項工作,本來是由我、黃凌嵐、樓秀妮三位教師共同完成的,但是到現在為止,還覺得很難拿出一個科學的方案,作為幼兒教師要制訂一個科學的方案,的確感覺難度很大。

三、下一步工作建議。

1.科技教育環境的繼續創設。物質環境與心理環境兩塊內容。

首先要營造和諧、寬鬆、愉快的精神環境。精神環境是幼兒進行科技探索的前提,幼兒在和諧、寬鬆的環境氛圍裏,在心理上有安全,能使他們集中精力去嘗試探索。因此,我們提倡為幼兒創設一個平等、民主的環境和教育氛圍。如:在活動中經常給予幼兒“你試試看”、“你能行”等語言鼓勵;以於追根究底的幼兒表示極大的耐心,認真解答幼兒的提問;在操作活動中,有的幼兒由於想探索或是好奇“弄壞”材料,教師反而給予支持和鼓勵,使幼兒產生自信、主動、積極的情緒。

物質環境包括:

(大環境的改造)

牆面佈置。體現牆面佈置的科技性。“問題樹”。“今日氣象”。儘量少一些純裝飾性的牆面。

科學角。內容安排、材料投放、如何與主題教學相結合?(黃燕虹)

信息交流板。可以是某一個教育主題下的一些活動開展情況的展現。

走廊空間。“家鄉的變化”。

2.一日生活中的科技教育需進一步加強。

問題談話。“叮噹門開了”,“小問號時間”。

看科技知識碟片(下學期能夠每週定下一至二個時間段放一些與科技相關的碟片)。

隨機科技教育(散步時看看雲,户外遊戲時感受夏天、觀察植物等)。

3.學科滲透方法形成規章。

規定每一個年段每一門學科在一個月內至少應有幾個科技滲透的內容。

大班語言每月至少兩個活動是關於科技教育的內容或者有內容的滲透(可從教育內容上,教育組織形式上,能力培養上去體現)。中班語言每月一次。小班語言不作要求。

大班計算也是每月三個活動體現了滲透。中、小班每月二個。

大班美術每月三個。中班二個,小班一個。

大班音樂每月二個。中、小班每月一個。

大班、中班、小班體育每月一個。

(在實施中遇到問題可以進行調整。)

4.每一個教研組在一個學期內要進行一次科技滲透研討活動,教研組研討活動可結合科技主題進行。每學期一次科技觀摩彙報活動。

5.在科技教育取得一定成果之後可以搞一些較大型的活動。比如説,科技成果彙報周。

6.做好教師科技教育的後備工作。(買一個碟機、閲覽室、資料提供等等。)

7.有關科技教育的家長工作全面鋪開。

8.繼續進行科技教育的理論學習。製作標本。善於收集。

教科研工作小結2

隨着幼教事業的改革發展,“科研興園”已逐漸成為幼教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幼兒園非常重視教育科研工作,通過各種途徑使教育科研提高教師素質、形成辦園特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領導重視,完善制度

我園的教科室一直是很完善的,形成了一系列科研製度和體系,通過“幼兒園——教科室——課題組——班級”形成科研網絡,有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由園長親自掛帥,並有專職的教科研主任。每次認真參加區教科研會議,並及時傳達。制定月月有活動,活動有記錄的規章制度。

我們制定了《教育科研工作制度》、《教育科研培訓制度》等系列規章制度、獎懲條例,並設立課題專項經費,把檢查、考核和評估的結果與獎金待遇掛鈎,將幼兒園的教學與教育科研相結合,課題研究滲透於日常教育教學,為教育理論的探討、教材教法改革、教育質量的提高增強合力。這樣從上而下形成了一整套較順暢的教育科研運作程序,保證了科研工作正常、有序、高速運作,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育科研中,佔全園教師的85%。

 二、勵精更治,加強管理

1、力爭教育科研活動過程的規範化

課題研究的過程是實現研究目標的橋樑,其規範性直接影響課題研究活動的質量效果。因此我們教科研組定期召開會議或活動,將前一階段的科研工作進行回顧和總結,找出問題或提出自己的困惑,由大家共同解決,之後由園長提出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使每個科研人員進一步明確工作重點,領會精神,提高工作效率。

2、開發教育科研活動內容的規範化

在幼兒園龍頭課題《運動小器械的開發和研究》的`帶領下,我們幼兒園有85%的教師參與課題,帶動了不同層次教師的提高和發展。如今,龍頭課題已經結題,我們的目光又轉向新的起點。我們根據以往課題的經驗,開展了《二期課改背景下幼兒安全教育課程的開發與研究》,希望通過幾年的研究和努力,形成一套有使用價值的系列課程,並申報了區級課題。雖然我們感到困難重重,但是我們在領導的帶領下有決心能夠逐步完成。

幼兒園教育是保教結合,同樣也要求我們後勤也要形成一系列科學管理制度,需要我們後勤人員也要進行科研。因此今年我們後勤人員也申報了課題。相信我們用科研的態度做後勤工作,後勤工作會更科學、更嚴謹。

3、要求教育科研材料管理的規範化

課題研究材料記錄了課題研究開展的全過程,它們既是成果,也是重要的參考資料。為了管理好這些材料並使之規範化,我們與研究教師一起設計部分研究表格,如《教師成長檔案》、《幼兒遊戲觀察記錄》、《幼兒三個活動觀察記錄》《活動設計表格》《組長考核》《新教師考核》等,使教師們能夠統一格式、統一記錄;要求研究教師每月月底將研究材料分門別類整理好,上交至教科室,由課題組負責人和園領導共同檢查、瞭解材料情況;在學期結束後各課題組負責人蒐集、整理所有研究材料,並將其妥善保存,以備結題時裝訂,並作為研究成果向上級彙報,也便於今後讓其他教師共同分享,學習其中有價值的經驗。

 三、分層培訓,全面推進

幼兒教師的教科研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必須在課題研究過程中,逐步更新教育教學觀念,不斷完善自身知識結構,進一步提高教科研能力。我們採取了以下幾種措施:

(一)培訓要求因人而異

每一位教師的教科研能力都有所不同,因此,我們的要求也就各有側重點。

本學期我們根據市、區和本校研究重點,三個年級組分別設置了不同的研究重點,本學期小班研究重點是音樂教學,中班是角色遊戲、大班是幼小銜接。在大教研組、小教研組中進行有關遊戲、音樂、幼小銜接的理論學習和實踐研討,並對《教師成長手冊》《幼小銜接》《幼兒保教質量評估》三個文本的學習,在期末進行考試,對教師的學習結果進行檢驗和鞏固。

對於新教師主要進行反覆的“關鍵程序”訓練,包括學習制訂階段計劃;堅持對每次的研究活動進行觀察與評價,寫好觀察分析記錄;堅持兩個星期一次的業務考核;堅持3——5年教師每週一次的業務進修;堅持每月應完成的各種案例心得撰寫5篇;指導他們研究教法、學法,多發思,多探究,使教師逐步實現由“教師匠”向“研究型”教師轉變。

對熟練教師,我們則要求進行“反思性”的實踐與總結:學習撰寫設計報告、實施方案和研究報告;堅持用科研的眼光和行動開展研究活動,並對研究過程進行反思,作出理性的思考和選擇;並能帶領新教師共同解決研究活動中發現的疑難問題;堅持針對不同特長的教師有針對性地培訓,分別有4名教師直接參與市導學班(語言、音樂、數學、遊戲)的培訓,還有一學期送一名教師參與新課程“主題活動實踐與研討”骨幹班培訓。不同內容的培訓使各有所長的教師更加發揮了他們的教育特色,受益非淺。

(二)培訓方式豐富多樣

(1)、專家式培訓: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組織教師參加各類培訓、講座、觀摩等活動,開闊教師眼界,更好地把教科研工作引向深入。

我們還請區學科帶頭人、區百名青年教師、市導學班的教師在參加不同培訓之後能夠帶回來,進行輻射講座,帶動全園教師。

(2)、案例式培訓:為不同層次的教師提出不同的實踐內容與要求,再組織教師在大教研組中進行研討,使每位參與的教師都有不同層度的收穫。

(3)、加壓式培訓:積極開展 “六個一”活動

①、每週商議制,在教研組中解決教學或遊戲中遇到值得探討的真實問題;

②、每個教研組一個研究重點,針對不同年齡分別開展教研活動。

③、每月撰寫一篇教育敍事研究或一篇教學反思或一個教學個案研究;

④、每學期一節校級研討課;

⑤、每學期評課一次;

⑥、每學期撰寫一篇教學論文或校級以上課題

(三)、培訓成果碩果累累

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各類投稿。在遊戲大擂台活動中,由於園長帶頭積極發動,我園教師積極參與投稿,共達66篇,居全市榜首。

在全國健康論文評比中,王美英、沈建紅分獲二等獎、林洵、周西虹分獲三等獎。

在區青年教師評優中,趙偉星獲區一等獎,並準備參加市評幼比賽。

百名青年教師蔡莉荔向全區開放了教學活動《身邊的標誌》。

在三園互動中,陸智穎、彭惠惠分別開放了音樂活動《咿呀咿呀呦》和語言活動《小機械立大功》,獲得了同行的好評。

教育科研是幼兒園的立園之本、興園之策、發展之源,唯有立足於教科研工作,才能把握幼教形勢的脈搏,深化幼教改革,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也唯有這樣,幼兒教師才能沉澱學習路徑和歷程,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提升生命質量。今後我們將繼續努力探索,大膽改革創新,使我園的教科研工作更完善、更科學、更有實效。

教科研工作小結3

一、課題研究穩步推進

課改課題成果顯著。結合課改實際,協同教導處等部門組織教師學習理論,在實踐中求探索,在探索中不斷前進。教師的教育觀念有了很大的改變,對課改有了新的認識。為使教育科研工作更好地為提升教師素質服務,學校與蓬朗國小、新鎮國小開展結隊研究活動,廣大青年教師通過磨課活動,進一步深化課改工作,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規範教科活動

本學期起下發教科活動工作手冊(試行)在教師中倡導開展六個一的活動,即讀一本書、備一節好課、寫好一篇説課稿和一篇反思、開展一個個人課題研究(方案)、寫好一篇學期總結。進一步規範教師的教學科研行為,教師不但要備好課、上好課、還要説課和反思,將教學研究活動上升到教育科研活動。

三、科研活動重在實效

學校加強校本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會同教導處開展課改研討活動,形成一些專題沙龍論壇型的研討性文章。組織教師寫好授後小結,積極引導青年教師參與各類論文評比活動。本學期出版《蓮花文萃》一書,彙集多年來教師發表、獲獎論文。開展多次論文評比活動。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參與面不廣。參與《教師報》“全國教師論文大賽,我校金菊、周春華、孫吉紅、王玉林分別獲得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07年梁麗萍、朱惠民兩名教師在蘇州市教育學會組織的優秀論文評比分別獲二等獎和三等獎。教師在崑山市有效教育論文評比中有1人獲一等獎,2人獲二等獎和5人獲三等獎。在片教科論文評比中有4人分別獲得市級論文評比一等獎1人,二等獎1人,三等獎2人。06年上半年組織教師撰寫電教論文,有5篇論文在《江蘇教育技術報》上發表。07年共有3篇論文在外發表。《新課改教育研究》和《江蘇教育技術》雜誌上發表。另外學校編寫出版06年《南小教育研究》期刊,組稿出版《蓮花文萃》一書,這些活動都為青年教師搭建廣泛的成長舞台。

四、新教育實驗正在起步實施

學校確立“創建書香校園,提高師生素養”,組織教師參加實驗培訓活動,班級建立圖書角,努力營造校園文化建設,帶領教師和學生參加讀書比賽,開展讀後感競賽活動,古詩文競賽活動,參與全市組織的讀書飄流活動,我校與蓬朗國小進行讀書“互飄”有力地促進了新教育實驗的開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