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語文教學工作總結三篇

來源:文萃谷 1.78W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階段的學習或工作情況作加以回顧檢查並分析評價的書面材料,它是增長才乾的一種好辦法,讓我們好好寫一份總結吧。如何把總結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學工作總結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語文教學工作總結三篇

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篇1

時光荏苒,不知不覺我們又跨入了新的一年。回顧一學期來的工作,我們倍感欣慰。教研組的每一位成員工作兢兢業業、踏踏實實,都能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式;從規範入手,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課程改革實驗;加強課堂教學研究,全面提高語文教學水平及語文教學質量。現將有關工作簡要總結如下:

一、在學習中進步

1、要進行新的課程改革,觀念的轉變是先導。我們年級組各個班級,都以新課程標準的觀念來指導改革和研究。在這一學期中,我們教研組採用集體與個別相結合,實踐與反思相結合,學習與測試相結合的方法,認真領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宗旨,把握課程標準傳達的新的理念,新視角,新要求。牢固樹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語文本質觀,着眼重視“三維目標”為標誌的語文綜合素質硯,關注、雙基的同時,密切關注學生語文學習的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堅持語文實踐觀。加強語文與學生生活,與其它學科的聯繫;倡導自主.合作.控究的學習方式,優化教學內容的整合,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評價方式的改革。

我們組分別進行了國家級《學生自評作文的探索與研究》和省級《自主性學習方式研究》的課題研究,六位語文教師都寫了有關作文與閲讀方面的論文。

2、實踐是檢驗課改的唯一標準,實踐是提高教學水平的唯一途徑。本學期圍繞“改新教法,學法,提高課堂效率”通過實踐課,實驗課,彙報課,研究課,借班課等一系列活動,發揮骨幹作用,集集體智慧,提高實踐水平,提高研究質量。秦麗萍教師的作文匯報課受到老師和領導好評,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龐鑫焱、李雲豔老師的研討課以新課程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實現了課堂教學方式的變革,向新形勢下的課改邁出了充滿希望的一步。呂守英老師的閲讀研討課,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多層次,全方位地實施教學,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全面提高。她們為我們教研組做好了典範。本學期的語文課,質量高,形式新,效果好,教學過程得到提升,教師素質得到相應提高。

二、在備課中收穫

我們五年級備課組活動隨時進行,發揮了每個組員的聰明才智;使大家能及時的反饋自己在工作中的得失,互相借鑑,從而提高了組內整體水平。每個老師各抒己見,説出自己的想法,與大家共享。本學期還進行了一次集體備課研討,每位老師能夠有針對性地發表自己的見解,互相探討,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收穫不小,同時給其它組語文教師起了引領的作用。

三、在教學中反思

沒有反思的教學有點像是盲人探路,我們有時會在教完一堂課後記錄自己教學中的得與失,還能結合教育教學理論寫出自己的思考。每位老師教學反思不少於十篇,使自己在反思中不斷成長起來。

四、在求實中工作

一學期以來,我們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強化管理,進一步規範教學行為,併力求常規與創新的有機結合,促進教師嚴謹、紮實、高效、科學的良好教風及學生嚴肅、勤奮、求真、善問的良好學風的形成。

我們語文教師從點滴入手,瞭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查找資料,精心備課,努力創設寬鬆愉悦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向40分鐘要效益;分層設計內容豐富的課外作業,教法切磋,學情分析,“反思”交流都是大家隨機教研的話題,紮紮實實做好常規工作,做好教學的每一件事,切實抓好單元過關及期中質量檢測,真正將考試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提高改進教學的手段,對本班學習困難生跟蹤調研,細緻分析卷面,分析每位學生的情況,找準今後教學的切入點,查漏補缺,培優輔差,立足課堂,夯實雙基。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們將本着“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篇2

《拉薩的天空》是一篇散文,文筆優美,描寫了拉薩天空的湛藍,透亮,表達了作者對拉薩的喜愛之情.課文語言優美,用詞準確,生動,比喻貼切,對拉薩的天空描寫細緻而且形象.是培養學生語文能力,審美情趣的好文章.在教學中我充分讓學生品讀語言,感受美景,讓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語文能力得到[培養.具體做法如下:

抓住第一自然段中的比喻句(也是全文的中心句)"那裏的天空總是那麼湛藍,透亮,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引導學生品讀,瞭解拉薩天空的特點,並通過讀,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拉薩的天空總是那麼湛藍透亮.課文是怎麼具體來描寫的呢

進入後文的閲讀.自由閲讀二,三,四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並用筆把那些最能體現拉薩天空特點的語句勾畫出來.同桌交流後,從這幾個自然段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自然段來讀,讀出自己的感受.在畫畫,讀讀,評評中,在與文本的多次對話中,學生們對拉薩天空的特點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也透過語言文字,感受到拉薩的美.在培養學生各種語文能力的過程中也受到了美的教育.

課上完後,我創設了一個情境,讓學生熟讀課文後,當一批外國遊客的導遊,將拉薩的美麗風光介紹給遊人.要當導遊,必須能對課文熟讀成誦,這就促使學生自主誦讀,並在誦讀中能夠傳達出自己所感受到的美,對學生進行了讀的訓練.當導遊,使學生有了一個將課文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的過程,促進了學生的語言的積累與內華.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篇3

x月xx日到x日,我校舉行了教學公開課比賽。下面語文教研組就授課情況做一個小結:

參加比賽的每位老師教學態度端正,課前能認真鑽研教材,積極備課,準備課件,教具,課堂教學中教學思路清晰、教學環節環環相扣,表現出了良好的教學素養和紮實的教學基本功,教學效果良好。

在比賽中出現了很多閃光點,值得推廣:

1、注重了文本細讀。所有授課教師都能通過文本的詳細閲讀,逐字逐句地對關鍵詞、中心句、各種表現手法等,進行細緻、精確的語義分析,從而實現對文本意義準確、透徹的解讀。比如徐老師抓住了文眼“惑”字,一字引出了全文的中心。楊老師抓住“望、饞得流口水、抓耳撓腮”等動詞等於抓住了皮皮和汪汪的神態和動作。

2、注重學法指導。尤其是廖老師在古詩教學中的 “平長仄短”誦讀法,看註釋理解古詩法,將古詩中的單音字轉換成現代的雙音詞的.翻譯法都是非常好的學習方法,值得大力提倡。

3、注重講練結合。這點肖老師做得特別好,她巧妙地利用了課文的精彩句段,要求學生仿説家鄉的特產,引導學生用“先……然後……最後……”的句型説説葡萄乾的製作過程。課後作業要求設計一則廣告,推薦葡萄溝。

4、教學形式多樣。比如楊老師設計的讀一讀、擺一擺、演一演、想一想等環節,寓教於樂,非常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使學生真正願學樂學。

5、能運用多媒體教學。比如肖老師的課件圖片豐富、資料齊全。楊老師的準備的小島、椰子樹教具、徐老師的紙船學具都為學生理解文本起到了關鍵作用。

説到聽課後的感悟,還是想強調兩句老話:

第一句是請脱下公開課繁華的外衣,還語文本色自然。不少老師把公開課的教學目標定得過高過全,想通過一堂公開課多展示一些自己的教學理念,想多教一點文學常識、想多幾個拓展練習、想多教學生幾種學法,這種積極態度是值得肯定的,這種探索的精神是也值得鼓勵的,但一堂課中承載了太多的內容卻很可能讓老師和學生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也很可能導致兩種後果的產生:一是因為內容太多而完不成教學任務。

另一種是太多的內容擠掉了對語文教學之根本——文本的理解感悟時間,看似面面俱到,實則主次不分明,中心不突出。因此,我們期待“刪繁就簡教語文”,提倡“簡約、務實、自然、真誠”的語文課堂,迴歸語文教學的本色自然、簡樸實在,即“可留可不留的堅決不留,可用可不用的儘量不用,可做可不做的儘量不做”——憑藉簡單的教學目標、簡單的教學環節、簡單的教學方法,實現省時高效的教學。

第二句老話:閲讀教學,“讀”佔鰲頭。朗讀的重要性自不需多説。朗讀看起來是最簡單的一種教學方法,可要想指導學生讀出味道、讀出感悟卻需要高超的教學藝術。我想指導朗讀可以從“四有”入手。

一是讀有層次。

有些老師一開始就要求學生讀出感情,這是不切實際的。讀出感情應建立在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應建立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正確,流利、有感情,是朗讀的三個層次,一定得循序漸進。

二是讀有指導,這個指導不應着眼於指導學生如何讀好停頓、重音,而是要引導導學生理解文本內在的含義,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出自己的感悟。

三是讀有示範。四是讀有評價。

總之我們要明確朗讀的目的,創設朗讀的情境,講究朗讀的方法,激發朗讀的情趣,突出朗讀的過程,讓朗讀成為打開文本內涵的一把金鑰匙。

公開課不僅是比賽,更是交流,希望我們每位授課的老師,每位聽課的老師都能以此次的公開課為鏡,學習他人的優秀教學經驗,把授課的反思,聽課的感悟融入到日常教學中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