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美術科任教師工作總結

來源:文萃谷 1.92W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有助於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掌握並運用這些規律,是時候寫一份總結了。總結怎麼寫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一美術科任教師工作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一美術科任教師工作總結

高一美術科任教師工作總結1

(1)課堂教學總結:

本人擔任了高一年10個班級的《美術鑑賞》模塊教學工作。個人認為在美術的幾個模塊中,美術鑑賞這個模塊的意義是特別重要的。今天,圖像在信息記錄與傳播中的作用逐漸地增大,隨着網絡的進一步發展和普及,圖像媒體對人類視覺造成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現在的孩子,在每天的生活中都會接觸到大量的電視、電影、攝影、網絡遊戲、各種印刷品、商品包裝、廣告、海報、動漫等各種視覺文化產物,在這樣一個“視覺文化時代”也可稱為“讀圖時代”,如何引導學生學習鑑賞視覺文化產品的方法,在開闊他們眼界的同時,提高其對視覺文化產品進行分析、理解與批判的能力就成了擺在我們美術教育者面前的挑戰了。體驗對於美術教學的重要性舉足輕重。學生缺乏體驗,對於藝術品第一手接觸的經驗很缺乏,所以在讓他們理解相關內容方面存在一定難度。比如在講關於商周青銅器藝術的課題的時候,我們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或者地區的學生相比就存在着一個外在環境上的差距,也可以説我們的學生在這方面是處於劣勢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或者地區的學生的外部環境為他們提供了更多有利的條件。他們這個課就可以到博物館去上,在參觀的過程中讓學生對這些藝術品有了近距離的感性的接觸後,可以很大程度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回到學校後再借由理性的採集手段去搜集關於青銅器藝術的資料加以探討研究,感性和理性結合,更好地理解這個課題涉及的內容。又比如講關於當代藝術的課題的時候,由於學生大部分都基本上未曾真實地參觀過當代藝術展或者直觀地接觸過當代藝術作品。所以在這種欠缺藝術氛圍的先天不足的情況下,今後的努力目標是盡力摸索出一套適合我們的學生的具體情況但又不至於和時代脱節的教學方法。另外,這個學期由於條件所限,並未採取多媒體教學的方式。

(2)考核評價手段總結:

本學期採取了一些多樣化的手段來考核、鍛鍊學生:

①開卷考:

這種考核手段讓很多學生都存在“水土不服”的現象。有一些題目是必須有認真聽課或者通過一定程度上的自己的思考才能做的題目,讓他們體驗一種與他們經驗中完全不同的考試方式。藉此衝擊學生死記硬背,或者盲目抄課本的習慣,逐步形成一種獨立及靈活地進行理解性、批判性思考的習慣,這對於他們以後不管是進入高一級教育機構學習或者進入社會工作相信都是頗有裨益的。

②辯論:

方案簡介:先在題目庫中抽取出辯論題目,然後分出正反兩方進行辯論。此種方式除了是一種考核方式,更是一種在參與的過程中進行鍛鍊、獲得個人成長的學習方式。首先是讓他們得到表現自己的機會,鍛鍊了勇氣,而通過這樣的過程參與也可讓他們逐漸形成對別人的觀點迅速作出思考以及反應的能力,還考核了他們的知識面。可惜還是有很多學生選擇了在座位上沉默,未曾站起來發過言。

主題設定的表現繪畫:

可以是自畫像;也可以是一個你認為能代表自己個性,體現自我的形象(圖案、圖形、圖畫等,但必須附加文字説明為什麼你認為自己選擇的這種形象能代表你的個性)。

以“敬廉崇潔”為主題的繪畫:主要以圖畫為主,可搭配適量的文字,必須體現主題。

高一美術科任教師工作總結2

1.教學工作的計劃

(1)學生情況分析:

高一年共有10個班級,六百多個學生。從第一次課堂的接觸觀察來看,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的特點。儘管存在部分學習能動性不高,對美術鑑賞課缺乏興趣的學生,但總體來説,大部分學生還是不錯的,能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地參與到美術鑑賞課的過程與活動中來,學習吸收到該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並對美術產生一定的興趣,認識到美術與生活的關係。

(2)教材與教輔分析:

高一年開設的課程是《美術鑑賞》。該課程的教材包含鑑賞基礎和鑑賞內容兩部分(中國古代、近現代及外國古代、近現代優秀美術作品)。該教材有三個單元,分別為美術與眼睛、輝煌的美術歷程、燦爛的美術世界。普通高中的美術鑑賞是在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中‘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基礎上更高層次的拓展與延伸。相對於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欣賞的注重於感受與愉悦,高中階段的美術鑑賞則更追求體驗與思維。重點在於把學生的審美感知水平從感性階段提升到理性階段,即不僅僅停留在“好看”、“不好看”或“喜歡”、“不喜歡”的`評價上,而是分析“好在哪裏”,“怎樣好”等等。難點在於該教材提供的信息量大,且內容有一定深度和廣度,學生在18個學時內接受起來可能會存在一定困難。應爭取做到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學習該模塊的內容。

(3)教學目標:

一、總體目標:

完成《美術鑑賞》18個學時的教學,使學生獲得該模塊學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美術鑑賞活動;懂得美術鑑賞的基本方法;掌握運用多種方法或者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收集美術的有關信息;知道中外美術的主要風格、流派發展的大體脈絡;在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熱愛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二、具體目標:

(1)知道中外美術的主要風格、流派,能夠描述中外美術發展的大體脈絡,瞭解中外各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及其主要作品。

(2)提高和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水平和對形式意味的直覺能力,懂得美術鑑賞與批評的基本方法;能夠恰當地使用美術術語,以自己的觀點採用一種或多種方法描述、分析、解釋和評價美術作品;能夠利用當地的文化藝術資源和自然資源調查、考察美術現象,並寫出考察報告。

(3)培養學生形成熱愛本民族文化藝術、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態度。並能在廣闊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理解美術與社會、科學以及其他藝術門類如音樂、建築之間的關係。(4)教學措施:

一、以寬容的審美態度多角度地選擇經典、名家或具有代表性的美術作品作為美術鑑賞課教學的案例。

二、美術鑑賞課應該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多選擇代表祖國文化或具有愛國主義教育意義的美術作品以及國外的經典或具代表性的優秀美術作品,使“授業與傳道”相統一,培養學生高尚的人格。

三、欣賞建築、工藝設計、工業設計等實用性作品時,將作品的外在形式與實用功能聯繫起來,並與生活聯繫起來,使學生不僅認識其審美價值並瞭解其使用價值。

四、把美術批評與美術鑑賞結合在一起。在進行美術鑑賞的教學過程中,要引導討論與提出問題,特別是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獨到的見解。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賞,用自己的思維提出問題。五、客觀地引導學生去觀察、感受和分析,引發出學生自己的真情實感,使其產生真切的審美體驗。

六、鑑賞和批評美術作品時注意其文化性和審美性。文化性是通過對優秀美術作品的欣賞,提高藝術審美的素養,同時促進對歷史、自然、民俗、社會等文化的瞭解。審美性包括對造型、色彩、構圖、比例等諸多美術表現的語言的認識與理解,以及畫家的筆觸變化、獨特風格、意境情感等。

七、適當、合理有效地運用多媒體手段輔助進行美術鑑賞的課堂教學。

八、條件允許的話,做到將教學由課內向課外延伸:適當地組織學生外出參觀美術作品展覽、博物館、美術館等,開闊學生的美術視野,提高其鑑賞能力。

2.教學研究的計劃

(1)課題研究:

中學生對美術鑑賞課的接受狀況調研。

(2)論文撰寫:

關於高中學生對美術鑑賞課的接受狀況的調研論文,暫定以上範圍,具體題目待定。

(3)校際、教研組、備課組教研活動:

每週三1、2節參加教研組的教研活動。

(4)公開教學、聽課、評課:

在本學期內參與聽課評課活動,聽課不少於30節。

3.繼續教育的計劃

通過對一些相關書籍如《美術課程標準研修》(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教育部師範教育司組織編寫,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7月第1版),《高中美術課程標準教師讀本》(吳樂年主編,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年10月第1版),《美術教學理論與方法》(錢初熹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2月第1版),《新編美術教學論》(孫乃樹、程明太編著,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年11月第1版)等的學習,努力地去領會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課程美術學科教學實施指導意見》傳達的精神和指導思想,更好地把握新課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標,以利於在此基礎上開展自己的美術教學。此外加深對本學科知識的如美術基礎理論、中外美術史、美學等;教育教學基礎理論知識如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法等的進一步學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