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的作文彙總5篇

來源:文萃谷 1.52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感受的作文5篇,歡迎大家分享。

感受的作文彙總5篇

感受的作文 篇1

血色殘陽,燃紅了那邊天,也燃起了我們的敬慕之心。

八十里的堅信,一日的苦行,換來的是終生的難忘,當空氣中的氣息剛剛甦醒,我們或許已經在路上,路上沒有多少人,卻有一路生機。第一次遠足,第一次瞻仰朱家崗的烈士,興奮卻有些失落,是烈士們的身體為我們鋪下了同望美好的康莊大道。

歡聲在人羣中盪漾,笑語在耳畔盤旋,這可能是一場挑戰,但自信的我們依舊樂觀,精疲力竭的我們站在朱家崗烈士陵園的廣場,有興奮,有難過……或許各人感受不同,但不約而同的低下了頭。這是默哀,對烈士的尊敬,對他們的緬懷,對他們的留念。

遠足的歸來是艱辛的,來時的痛,歸時的疼,當身體的疼痛影響着我們時,精神上的毅力是唯一的動力源泉,有人掉隊了,但不是永遠;有人休息了,擔不是很長,有時當目的地很長沒達到時,我們會氣餒,我們會放棄,擔不是永恆,困難永遠在成功身邊,一支戰線很長的隊伍在行進,儘管很慢,但每個人身上卻有着繼續行進的毅力,哪怕腳底磨水泡,寸步難行,哪怕是教養當頭,酷熱難當,平坦的大道一直延伸到天邊,在路上有不懈努力的人,有停涉不前的人,有艱難前進的人,但絕沒有後退的人!路是遙遠的,但毅力是無限的,以有限的去面隊無限的,勝利是在望的!

終於,我們回來了,當萬物即將甦醒時,我們離去,當沉睡的天幕即將拉下時,我們無限感慨,對未來的社會,我們會説:赤子之心,有昭日月,拳拳報國,至死。

感受的作文 篇2

天上飄着小雨,我和媽媽前去體育館欣賞閔惠芬大師的二胡獨奏音樂晚會,雖然路途遙遠,但我非常開心。

終於到了體育館,只見人山人海,偌大的廣場上停放着許多小汽車和摩托車,孩子們的嬉笑聲不時傳來,啊,小雨絲毫沒有阻擋住人們前來聆聽大師的熱情。

我和媽媽從西門進入館內,樓上下的座位早已坐滿了聽眾,我們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坐下來,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長方形的樂池,樂池的上方懸掛着“活力東台 與奧運同行”和“閔惠芬二胡獨奏大型交響音樂晚會”的旗幟,樂池中坐着南京愛樂樂團的樂師們,他們手拿二胡、鎖吶、小提琴、琵琶等。

啊,閔惠芬大師出場了,全場頓時鴉雀無聲,只見閔惠芬大師身穿藍色長袍,臉上洋溢着笑容。請聽閔惠芬大師自編的《洪湖隨想曲》,隨着報幕,優美的旋律奏起來了,它是那麼委婉、動聽,把我帶到了美麗的洪湖邊,在陽光的照射下,洪湖猶如一面碩大的銀鏡,湖水在微風的吹動下,輕輕翻騰着,搖曳多姿的荷花在風中頻頻點頭,魚兒在湖水中游來游去,偶爾跳躍一下,水面上不時泛起一道道漣漪。岸邊的'柳枝在湖面上輕輕擺動,就像在梳理着它那長長的髮絲。遠處,走來兩位情人,他們在小徑上手牽手地散着步,樹上的鳥兒也不時唱着小曲。我被節奏輕快,優美抒情的樂曲深深地陶醉了。

這時,平靜的湖面上駛來一條條漁船,點點白帆在湖面上輕輕飄動,給這一份平靜、祥和增添了幾分動感,不久,船兒駛遠了,洪湖又恢復了寧靜。

我的思緒跟隨着大師的“天籟之音”漸行漸遠,優美的旋律,如畫的美景,讓我有着無盡的暇思。突然,樂曲變得急促,啊!一道閃電從空中掠過,“轟隆隆”的雷聲緊隨其後,接着“嘩嘩譁” 下起了瓢潑大雨,豆大的雨點在湖面上跳起了歡快的桑巴舞,湖中的荷花,岸邊的小草都仰着頭愉快地接受着這雨水的洗禮……,夏日的雨,來得突然,去得也快,你聽,二胡聲又轉入了舒緩、輕快,雨停了,荷花在雨水的滋潤下顯得格外明豔、動人,小水珠在荷葉上滾來滾去,就像在捉迷藏,一隻小青蛙唱着“呱呱”歌,好一幅雨後洪湖圖!我也彷彿身臨其境,和洪湖邊的孩子們在追逐、嬉戲、笑着、跑着……

曲罷,全場響起了雷鳴般般的掌聲。真是“餘音繞樑,三日不絕”啊,我終於領略到閔惠芬大師二胡交響樂的震撼魅力了。

感受的作文 篇3

大凡好文章好作品,皆來源於生活,中學生作文也不例外。在這裏有必要對“生活”這一概念作一定的解釋。筆者認為,不能將“生活”抽象化。“生活”之表現在作文中,應該是具體的、實在的,一片樹葉、一塊石頭、一首歌曲、一種氣味、一絲味道、一份觸覺、一個身邊的人、一件身邊的小事或是一個場景等等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因而這也就成了觀察、感受、思考的具體對象。

一、觀察要立體

感受的敏鋭性來自於細心的觀察,沒有對周圍事物進行細心的觀察,感受便無從談起。因此,首先要對觀察能力進行訓練。觀察是立體的、全方位的,而不是平面的、單一的,雖然人從外界得到的信息約有90%來自視覺和聽覺,但還有10%左右的信息需要用其他感官去感知,因此培養學生敏鋭的觀察能力不能只注重視覺和聽覺的訓練。筆者曾在課堂上做過這樣一個試驗,問學生可以通過什麼來感受秋天的到來,絕大部分同學説從落葉或黃葉,很少有同學想到用其他感官去感知,比如秋風的聲音,秋天的氣息,還有秋風掠過臉龐的涼意等等。這些體驗學生不是沒有,而是沒有被激發,或者説沒有被有效地訓練。國學大師錢穆寫的一組回憶散文中談到當年如何教國小生寫作文,其中有一段文字是這樣講的:“又一日,命諸生各帶石板石筆鉛筆及毛邊稿紙出校門,至郊外一古墓,蒼松近百棵。命諸生各自擇坐一樹下,靜觀四周形勢景色,各自寫下。再圍坐,命諸生各有陳述。何處有人遺忘了何τ腥飼嶂氐怪茫何τ腥訟羣笫Т危即據實景互作討?&”“餘又告諸生,今有一景,諸生多未注意。諸生聞頭上風聲否。因命諸生試各靜聽,與平日所聞風聲有何不同。諸生遂各靜聽有頃。餘又告諸生,此風因穿松針而過,松針細,又多隙,風過其間,其風颯然,與他處不同,此謂松風。試再下筆,能寫其彷彿否。”(《八十億雙親 師友雜憶》,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8年版第117頁)由上文觀之,要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就要培養學生細心觀察周圍事物的意識,讓學生從身邊具體的事物入手,去看、去聽、去聞、去嘗、去觸摸,並堅持寫觀察筆記。教師也應該有計劃地提供給學生一定的事物,讓他們在特定的情景下去進行觀察。這樣,學生的感受才不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二、感受要真切

感受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細心的觀察是形成感受的基礎,但還不是全部。要形成感受,沒有情感的參與是不行的。我們從“感”字的字形來看,“感”是從“心”的,“心”就是情感。只有把外物和內在情感連接起來,觸景生情,睹物生情,才能產生鮮明生動、印象深刻的感受。莊子説“不精不誠,不能感人”,劉勰言“感人心情,莫先乎情”,文章要以精誠感人,以情感動人,則作者必須是一個精誠的人,一個有着豐富情感的人。在我們的作文訓練中,面對同一事物,為什麼有的學生能因之激起無限的情感,寫出聲情並茂的好文章,而有些學生卻不能,這其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學生沒有積極調動起內心的情感因素。“觸景生情,睹物生情”並不是説有景有物就能生情,景、物、情是一個互動體,一個內心沒有多少情感衝動和體驗的人怎麼可能對外物生出情來呢?而對於情感豐富的人來説,一個平常的動作,一片普通的樹葉都會觸動他(她)的情思,有情才會使他(她)所表現的事物靈動而富有韻致。朱自清《背影》中的父親,為什麼會感動幾代人,這正是因為作者賦予了父親的動作、語言以強烈的感情;史鐵生《我與地壇》中的母親同樣如此。普通、平常的事物正是有了情感的浸潤才散發出迷人的魅力。於漪老師説:“一書一畫,一草一木,一事一物,一聲讚歎,一次批評,一個場景,無不是誘發情感思維的因素。要讓學生懂得,習作時不能拿到籃裏就是菜,至少要把握兩點:不是着力寫景狀物,描摹事物的本身,而是僅僅以它們文章的由頭,為思緒的觸發劑,認清它們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所選擇的事物須和自己的心靈有溝通之處,外物和內情碰撞,才可能閃現火花,否則,物與情隔離,思路就阻塞,難以流出新鮮的思想。“(《於漪語文教育論集》第504頁,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因此,要培養學生在觀察事物時進行情感浸潤的意識和習慣,讓入眼入耳入鼻的事物最終入心。只有入心,方能寫出感人的文章,否則只是文字的堆砌而已。

三、思考要深刻

觀察着眼於外界的客觀存在,以獲得外界信息為主要目的;感受是受外界客觀事物的影響而產生的一種心理活動;思考,則是在用心感受生活的基礎之上,對生活的理性認識。在寫作中,思考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作者在感受生活的基礎之上,產生自己對生活的認識,然後用語言表達出來。如果我們對生活的認識只停留在感性的層面上,那是不完整的。認識生活既要感性,又必須理性。任何優秀的文章、作品都體現着作者自己對生活的認識,這些認識都是思考的結晶。文章從生活中來,又要反映生活,因此,寫作教學既要培養學生的感受能力,又要注重對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有思考才會有思想。人是有思想的動物,這也是區別於其他動物的重要標誌。思考不是簡單、平面地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而是要能夠從一個事物或一種現象得出一個人生或社會的命題,其中最重要的標誌是深刻性。最新的大學聯考考試説明明確地提出了對作文深刻性的要求:“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問題產生的原因,觀點具有啟發作用。”

對生活的思考,是從偶然到必然、從特殊至普遍、從表象到本質的逐步深入的過程。一般説來,應遵循以下原則:由此及彼,以已知的經驗為基礎,間接地認識客觀事物;由表及裏,在感受生活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分析、綜合、比較,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發現一類事物所共有的本質或各種事物之間的規律性聯繫;由個別到一般,將自己的個別情感上升到對人們普遍情緒和情感的概括。這種概括越廣泛就越具有典型意義,就越能引起共鳴。且看20xx年一大學聯考考生對“茶”的一段思考:“用温水泡茶,茶葉漂於水上,平靜但無茶香、茶味;用沸水泡茶,茶葉幾經沉浮,終於落定,茶香裊裊,茶味宜人。浮生若茶,你可以厭惡苦難,但換個角度,也得感謝苦難。不正是若沸水般的苦難讓你在人世中翻轉沉浮,才使你最終釋放出生命的翠綠與人生的清香嗎?”(大學聯考優秀作文《野茉莉的幽香》)這篇作文之所以能夠獲得高分,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作者對身邊熟悉的事物進行了深入的思考,發出了獨特而深刻的生命感悟。

對觀察、感受、思考這三種能力的培養應該分階段、有步驟地進行,而要真正在作文中得以體現,則必須依靠寫作實踐活動。這其中的關鍵在於勤,要讓學生的觀察、感受、思考成為一種習慣,在觀察的同時有感受,且進行思考,三者最終融為一體。另外還要讓學生勤於練筆,把觀察、感受、思考的結果用文字的形式表現出來。堅持着做,相信同學們的作文能力一定會有一個質的提升。

感受的作文 篇4

盲人,在醫學上是指雙目失明,導致雙目失明的原因很多,也許因為生病或基因突變,也許因為意外受傷。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往往會碰到肓人,但我們並不會刻意地去關注他們,更不用説去感受他們那漆黑而又孤獨的世界了。

有一次,我去親戚家做客,那天親戚家來了一位年紀很大的老奶奶,她是一位盲人,我第一次看到她的時候,只看見她不斷地用左手摸索着她周圍任何可以依靠的物體,而她的右手支撐着一根不粗不細的盲人棒,她那盲人棒不斷地左右移動,像在探索前方的道路。只見她一副認真而又嚴肅的表情。後來,我的親戚馬上去攙扶她,那一刻,她露出了燦爛的微笑。

晚上回到家裏,我想到了那位老奶奶,我就想體會一下雙目失明是什麼樣的感受。於是我把房間裏的燈關掉,閉上雙眼,利用自己的雙手去摸索着周圍可以依靠的物體,小心翼翼地移動着自己的雙腳,黑暗中的我感到無助又害怕,就像一隻孤獨的小鳥在一片黑漆漆而又冷清清的森林裏飛行一樣。閉眼之前,我還留意了一下物體擺放的位置,可我依然磕磕碰碰地撞到物體,還不時睜開眼睛怕又撞上了什麼。

這時我才感受到那張認真而又嚴肅的臉背後的感受了,這才想到老奶奶當時是多麼無助了。

在社會中還有許多這樣的肓人,都生活在無色彩的世界裏,他們每個人都有着自己的感受,我們的感受並不能代表他們,只能説是他們黑暗生活中非常小的一部分而已,我們雖然不能真正地去感受他們的世界,但看到他們的行為,還是會使人深深地感動。

雖然他們有時會非常惶恐,非常害怕甚至感到非常孤獨,雖然他們看不到任何東西,但在他們的內心還是有着美麗燦爛五彩繽紛的世界。下面一個年幼的小孩就可以證明了。

他年紀很小,也是雙目失明,在一次繪畫作品展覽比賽上,他用自己的雙手摸着紙簡單地描了下邊,沒有塗色,就完成了他的作品。有人問他是不是不方便所以沒塗色,而他説了一句話讓在場所有人都非常感動。他説:“我可以看見顏色,我心中有顏色,我可以看見紅彤彤的太陽正在上升的樣子,綠色的草地上長着五顏六色的花朵……即使我塗上了色彩也不能表達我內心所感受的。”

在那簡單沒有色彩的畫後面還藴藏着一位盲人孩子內心豐富的世界,他的感受也證明了許多盲人的感受,他們其實也有着一片非常燦爛的天地,他們也很堅強,即使看不到,也不會放棄自己,還是會努力去創造屬於自己的世界,他們還是會用微笑來迎接他們的生活,還是會快樂而又艱辛地過好每一天,因為他們不會被挫折打敗,他們所表現的幾乎比我們任何一個正常人還要堅強。

盲人的世界是一個充滿着孤獨,但又有快樂;充滿着黑暗,但又色彩斑斕的世界。

我們也要像他們一樣在困難面前不退縮,不畏懼,勇於挑戰自己,做個堅強的人。

感受的作文 篇5

因為疫情,我們延遲開學時間,但是,不能去學校,不代表不能學習,“停課不停學”,我們全班在老師動員下,積極參與,居家上免費直播課。

我們2班採用“在家上課”網課,七年級下冊同步課程,這樣下來,我們根據課程進度上網課,復學後,我們不僅不擔心每科課內容不熟悉,還有利於很快調整狀態,銜接進入學校學習。

課程內容豐富多彩,除了七門學科外,還有藝術欣賞、心理健康、體育課。課程不單一枯燥,我們對網課感興趣,愛上網課。

網課時間安排合理,每堂課不超過40分鐘,早上9點開始,11點半結束,下午2點30開始,4點鐘結束,每個週休息兩天,讓我們有充足的時間休息,保護了眼睛。課後有時間看課外書。

網課上的老師,講課十分好,思路清晰,講的課有趣易懂,老師也很幽默詼諧,互動時,同學們都積極搶答,對網課充滿了興趣,老師用各種方法來為我們解題,也讓我們見到了平時沒有見過的難題,不會的題目,經老師提示,也就知道了解題方法。

語文課,進度有點快,老師是一課連着一課上,每次上網課前,老師會提醒我們預習,課上老師會講到識讀理解生字詞,句子賞析,題目含義,文章主旨,最喜歡老師上文言文,生動有趣。

數學課上,老師會給我們講基礎題,讓我們背概念,課程進度不快,上新課之前,會上一節複習鞏固課,每次都會給我們出一些帶有難度的題目,讓大家挑戰自我,課下,我們質疑老師解答,也會有練習鞏固。

還是希望能早日開學,和老師同學們之間不再隔着一層屏幕。希望疫情早日結束,待春暖花開,我們相聚學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