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論語》作文集合9篇

來源:文萃谷 2.37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論語》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論語》作文集合9篇

關於《論語》作文1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身為中國人,關注當代文化是當今的必修課,同時,也應該回顧由我們的祖先從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孔子,便是其中的優秀代表之一。

孔子應該説是戰國時期儒派的創始人了,《論語》記錄了他的一些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言論,大多關於學習,或是人生中的重要哲理,最適合我們這些學生閲讀

《論語》:“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學習知識並不僅僅是瞭解,弄懂,更重要的是要經常温習,鞏固知識,這樣,學習才會有真正意義。同時,要把學習當作一個充實自己,完善自己的過程,懷着愉快的心情去對待它。其又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也在強調温習舊知識的重要性,並且,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從表面上看,從舊知識中體會出新學問會很困難,但往往,只要你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又會有新的發現。這便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孔子的這種學習方法古今通用,也正是現代教育人士所提倡的。僅僅兩句言簡意賅之語,便點明其主旨,再怎麼對此不屑一顧的人,都會改變他的看法吧。

《論語》中有曰:“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其道明積累之重要性。只有積累一把把看似不起眼的泥土,時間長了才能成為一座雄偉的山巒,那時,風雨自然興盛。只有積累一滴滴似乎毫無用處的水,才能匯聚成壯麗的深淵,即使是蛟龍,也自然來了。只有積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長期不斷,積少成多,也就養成了良好品德,心靈,就自然昇華了。只有積累平時的一步半步,才能走到遙遠的千里之外,去看那更為廣闊的世界。只有積累每一股細流,才能形成連綿的江海,乘風破浪,勇往直前。腳踏實地地積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識、經驗,最後就擁有了無懈可擊的知識功底,成功便自然會尾隨而來了。

《論語》只是眾多經典古文中較優秀的一部,在這之間,還有更多人生道理等着我們去明悟,還有更多的文人知識等着我們去了解。中華文明延續了五千年,其間湧現出多少永世流芳的偉大人物和優秀著作!我心中的那篇論語,便是中華文化這片星空裏,最閃亮,最耀眼的星系!

關於《論語》作文2

都説“半部《論語》治天下”。我不知道《論語》是不是有這麼厲害,但是我卻知道,從牙牙學語一直到今天,我一直在接受着《論語》的薰陶,而且我還堅信,我一輩子都將蒙受《論語》的陽光雨露滋潤。

從小,媽媽就告訴我説,做人要懂得“禮義仁智信,温良恭儉讓”。所以從媽媽那裏,我知道了做人要謙虛,要謙讓,要與人為善,要有所敬畏,凡事都要不急不躁。

爸爸也告誡我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以我一直都知道,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不能送給別人;送給別人的東西,一定是自己喜歡的;如果是我和別人都同時喜歡的東西,就先讓給別人。

上學了,老師又教導我説,“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在老師的講解中,我逐漸認識到“義”對一個人立於天地之間的重要性:追求大富大貴,固然是很多人的夢想,但是如果到手的“富貴”是偷來的,是搶來的,是不擇手段巧取而來的,那麼這樣的“富貴”就是不“義”的,我寧願不要這樣的“富貴”。

後來,學習課文《論語十則》我才知道,媽媽爸爸,還有老師講的這些大道理,原來都來自《論語》!

而且,通過進一步的學習,我還明白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等其中所包含的道理。知道要想讓自己過得去,就要先讓別人過得去,凡事要留有餘地。知道在義與利面前,君子與小人的選擇是截然不同的,君子在“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的時候,寧願捨棄利益也要保持自己的氣節;而見利忘義的小人,為了一點蠅頭微利,為了一丁點兒的蝸角虛名,竟然彎腰折節,甚至不惜為鷹犬為爪牙,甘願受人驅使。

我雖然不能被名韁利鎖束縛,不會為了一點虛名微利而出賣靈魂,但是很多時候,凡夫俗子一個的我,也仍然不能擺脱汲汲於功名利祿,羨慕有錢人,崇拜明星大腕,希冀一夜暴富、一步登天的煩惱。每每到了這個時候,我就去讀《論語》,而《論語》總能給我提供“方法論”,幫我調準人生的航向。

可以這麼説吧,《論語》對我的意義重大。它一直在影響着我的“三觀”,一直在指導着我的人生選擇。我還堅信,《論語》對於我的未來,也必將是一盞指路明燈!

我是要做君子不做小人的,雖然我是一介女生。——這是《論語》告訴我的!

關於《論語》作文3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出自《論語》,這是我最喜歡的名言之一,每當讀起這些,我都會讚歎經典的中國文化。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意思是:如果我們三個人一起走在路上,他們身上必定有值得我效仿的地方,我選擇他善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不好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這句話教導我們虛心是一個人非常重要的品質,看見別人比自己強的時候,要向他學習;看見別人做得不好的時候,也要反省自己有沒有這樣的缺點。

如果我們沒有虛心精神,自己只顧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不聽別人的意見,那我們就不會進步,只能停留在原地,時間一長,你就會退步,成功的機率會越來越小,失敗的機率會越來越大,這樣一來,你也跟一兩歲小孩沒什麼兩樣了。

這樣的道理,都是《論語》這本書教給我的。《論語》這本書是一些簡短的句子合成的,但這簡短的句子卻深含了意義深刻的道理,告訴我們該怎麼去做,怎麼去面對。但有些話,卻要結合實際來理解。

比如説,《論語》裏有:“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的意思是,當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父親去世後,要觀察他的行為,若是他還堅持父親在世時的行為準則,就可以稱他為一個有孝心的人。其實這樣的孝,片面強調了兒子對父親的依從,歷史在發展,人們的言行舉止不能總停留在過去的水平上,“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後代超過前代,這是歷史的必然。

你的父母如果是一個小偷,按照這個道理,你要繼承父母,做一個小偷,那這一定是好的嗎?不是的,因為你繼承的是壞的,不善的,這樣對自己不好,對自己的家庭也不好。

對自己不好的是,你可能因此會進監獄、坐牢,和一些壞人關在一起。這樣,你有可能會變得更壞,做更多壞事。

對自己家庭不好的是:一,你的家人會非常傷心,漸漸跟你疏遠,不再跟你在一起了。二,你的孩子有可能會跟你一樣做一個小偷,這樣下來,你的子子孫孫都會變成小偷。

所以,我們要多看書,多知道更多的知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習他們的優點,這樣我們就可以少犯錯誤,更快進步了!

關於《論語》作文4

《論語》中的許多哲理近乎常識,卻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遠,平凡中見偉大,這就是以孔子為代表的中國文化精神。讀《論語》,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對話,讓我明白了:要重視個人對家庭、國家、社會和歷史的價值!

老子是以“柔”為主的辯證法,孔子則是以“中”為基點,法家和兵家提倡“剛”,這是中國文化的三足。讀了《論語》之後,我更欣賞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仁”的精神。正所謂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作為儒學經典讀物《論語》可謂是把這一精神闡釋的淋漓盡致。孔子曾説:“墨家兼愛,是無父也;揚子無我,是無君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這句話雖有失偏頗,但是卻讓我明白了,只有把個人放在社會的倫理體系裏面,個人價值才能真正得到體現,個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顯。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就是教育我們要在學習生活中吧“學”和“思”結合起來,勤勉治學,才能學有所成。就如後世程子對其的解釋:“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者,廢其一,非學也。”

子曰:“魚失水則死,水失魚猶為水也。”以此教育君王要施行仁政,得道才能多助,要懂得民心所向。對於政治來講,要想成功的治理國家需要什麼?答案是得民心,若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只有仁。這一點儒家的選擇是很正確的。

子曰:“君子不器”。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句話。人並不是被控制的工具或機器,而是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思想特徵。人應該充分發揮自己潛在的才能,才能使個性獲得全面的發展。孔子自己後來也實踐了這一點,他後來收門徒三千,有教無類,可謂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以”,“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這是一種多麼難得的對學生和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在今天這個浮躁而喧囂,熙熙攘攘皆為利往的社會裏,這種精神又是多麼的難得!

關於《論語》作文5

今年開學,班上來了一位新的語文老師,她要求我們每天背誦《論語》四則,強調説《論語》會對我們的生活、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和啟迪。我按照老師的要求認真地背誦、理解,經過一段時間的閲讀,我覺得收穫很大。

《論語》主要收集的是孔子教學生時的一些語言。孔子名叫孔丘,又名孔夫子,是春秋魯國時期的一位私塾先生,他有三千名弟子,教出了七十二位賢人。在當時的社會,孔夫子是一位聖人。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會背誦孔子《論語》中的一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告訴了我們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就是幾個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怎樣向他學習呢?無非見到好的東西就跟他學習,見到不好的東西就在心中告誡自己一下,以免犯同樣的錯誤。因此,我們需要向不同的人學習。

關於孝敬之道,孔子説過“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它講的是倫理親情之愛,我們首先要愛自己的父母,愛自己的兄弟姐妹。如果我們言語謹慎,誠實守信,用愛親人的心去愛他人,再去親近品德高尚的人,提高自己,就可以為社會做更多有益的事情。如果精力充沛的話,我們應該多讀些文獻知識,豐富自己的內心。説明孔子很注重實踐經驗,他告訴我們一切要從腳下出發,把最基本的東西做好。

關於誠信,孔子的學生説: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這句話告訴我們:我們説的話能否兑現,那要看許下的諾言離道義有多遠。如果諾言符合道義,那麼兑現的可能性就會高一點。一個人如果恭敬有禮,又符合禮義,那麼他就可以遠離恥辱。如果一個人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依靠的是可以親信的人,那麼他的為人處世就很可靠了。因此,誠信是一個人應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

在今天,《論語》教會我們如何學習,怎樣孝敬父母,關愛他人,怎樣做到誠實守信。這些理念,對我們今天的學習、生活有着積極的引導作用,對我們如何走好人生的道路指明瞭方向。

關於《論語》作文6

《論語》—一部孔子智慧的凝集,一顆中華傳統美德的結晶。“宏若天宇,微若流水”這是我對這部書的概括。它就是一個會説話的老師,規範你一生的品德。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這句富有哲學的箴言,不但闡述了古人的人生觀、價值觀,更是現代文明的需要。古人一向把弘毅看作男子應有的良行。而現在這種良行正一點點絕跡,許多人都急功近利,所以我們應當做一個剛毅之士。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歉言代表了孔夫子“活到老學到老”的治學思想,也是一種美德。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善若聖人的,這誰都知道,但可貴的是,應當學習他人身上的一些優良的品德,來更好地完善自己,改進自己,甚至超越自己。

“吾日三省吾身”。我們在求學過程中,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是自己的惰性、滿足性和傲性。真正地每天檢點自己得不到之處,又有誰能做到呢?這難道不是我們必需的麼?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話強調一個真實性,人生在世,最緊要的是活個踏實,你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就是不明白,何必要故裝聲勢呢?白天不做虧心事,黑夜不怕鬼敲門,只要我們腳踏實地的做了,又何必在意他人是怎麼看的呢?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錯,生活就像一面大鏡子,你對它嘻嘻笑,它絕不會向你哭;相反,你對它嚎啕大哭,它也不會給你一絲笑意。生活最重要的是心態,我們平時就應當對事情看的.開一些,養成樂觀豁達的心理素養,不要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而惱怒,如果真是那樣,那我們不早被氣死了嗎?

啊!《論語》!你體內的道理説不盡、道不完,你就是一座知識的黃金宮殿。你宏若天宇,廖闊無垠;你細如流水,無孔不入,滲入我們生活中的每個細節,你就是一個會説話的嚴師!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在你體內藴含着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靈魂!

《論語》!我愛你!你內藴的真理純潔了我們的心靈。祖國!我愛你!你的智慧貫徹了我們的靈魂!!!

關於《論語》作文7

這個學期開始,我們全校的誦讀經典活動是學習《論語》。從《論語》中,每個人都能讀到自己所理解的東西。我也是一樣,我讀《論語》,讀出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交友之道。讀出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求知之道。而更多的我讀《論語》是感受到孔子對父母那種真心誠意的孝敬。

人應該如何生活呢?《論語》給我的第一個答案便是“愛”。“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孔子認為如果不能從心裏敬愛父母,這又與犬馬有什麼區別呢?其實我們生活中的愛是必不可少的,不懂愛的人便不會懂得生活。回頭看看我自己,很多時候,我覺得爸爸媽媽對我的愛是理所當然的,對待爸爸媽媽的無私的愛有時候我還埋怨、惱怒。常常忘記自己應該怎麼去關愛我的爸爸媽媽。我經常早上起牀後把自己的房間丟的亂七八糟留給父母幫我整理;我在洗澡時有意不拿換洗衣褲而叫父母幫忙。我會兩手空空手舞足蹈地走在雙手拎滿了袋子的媽媽身旁;我會在爸爸批評我學習不認真時撅起我的嘴巴……

當我學了《論語》後,我的心在不停地思考。“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連小羊和烏鴉都懂得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而我又怎麼能忘記爸爸媽媽對我的關心和愛護呢?回憶爸爸媽媽所給予我的愛:當我每天清晨起牀時就已擺在桌上的熱騰騰的早餐,每天中午一個香脆的水果,每天晚上睡前的一杯香濃的牛奶。進出門時一聲問寒問暖的話語……那一件件細小而充滿濃濃愛意的事,細細琢磨,就會發現裏面充滿了親情,充滿了對我無限的愛。

的確,爸爸媽媽的愛很細小很細小,都是家裏的瑣碎小事,但又很偉大很偉大。當我碰到困難時,是爸爸媽媽在一旁不斷地鼓勵我;當我懶惰鬆懈時,是爸爸媽媽嚴厲地督促我!當我取得成績驕傲時,是爸爸媽媽及時地提醒我。

《論語》教會了我要愛自己的父母,也使我懂得了如何去愛。我要學做那小羊,學做那小鴉,我要用我的努力我的愛來孝敬和報答我的爸爸媽媽。在學校裏我要努力學習,在家裏幫助父母多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不與別的同學比吃比穿,不做家中的“小皇帝”。用我的行動來孝敬我的父母。這也將成為我今後生活的永恆中心。

關於《論語》作文8

論語和現在我們閲讀的大多信息一樣,都是碎片化閲讀讀物。區別於當今營養含量不高的網絡讀物,論語裏的每一句話都含有特定的道理,是許多人身體力行的智慧結晶,至今,它還是一部具有極高經典的高質量讀物。

讀論語,讓我透過書本的封面看到了古人的生活習俗,讀論語讓我領悟了人生的道理,讀論語讓我的內心受到啟迪。如沐浴春風,希望成為像孔子那樣的聖人。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讀書學習對於孩子來説是有一些牴觸的。不僅僅是因為那枯燥的學習過程,更是因為使用錯誤的學習方法,辛辛苦苦學習的知識卻被遺忘了。當看到論語裏的這句話後,我便認識到了複習的重要性,小孩子本來就普遍記憶力不好,再加上規律性的複習和複述,學習不好不也會變好了嗎?當其他孩子的埋怨記憶力差,記憶不牢固的時候,我卻通過經常複習的方法記住知識,當別人記不住,而我卻能夠記住,這就會讓我心裏產生一種成就感。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與思的關係我很久才弄明白,經常埋頭於苦讀,不斷的選擇題海戰術,希望獲取一些做題的成就感,卻總是失敗的題型變化萬千,想要靠平凡的腦子不斷練習卻不加思考,導致題目越做越亂,而看到論語中的這句話後,我察覺到了思的重要性,於是我做題不再是機械性的重複,而是帶入思考,把不同的題型的同點找出來,就一改昔日的做題效率了,但是隻有思的話,記憶中沒有限時的附着物,就很容易流逝,所以思與學結合才能得出更好的結果。

如果沒有論語中的這句話,我也許至今深入泥潭而不知。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時間是緊迫的,特別是對於我們高三的學生來説,這一年我們要整合以前11年學習的知識。並化作為自己的力量通過只有幾天的大學聯考時間,對於珍惜時間的人來説過得是很快的,因為他們總是認為時間不夠,而對於那些整天無所事事的人來説,就是度日如年,好好珍惜,利用時間,可以讓我們在相同的時間內比別人做的更多的事情。由此可見,時間的重要性。

讀論語讓我獲得了許多,我希望各位同學也能夠靜下心來,慢慢品讀論語,品讀的時候就像喝茶一樣,先苦後甜。

關於《論語》作文9

在我還是一個牙牙學語的娃娃的時候,爺爺就拿着一本《論語》教我讀。每每打開這本書,我竟然能異常的安靜,懵懂的眼神似乎透着些許的光芒。

長大後,我更渴望能夠知道書的淵源,於是找遍各種資料,查遍“度娘谷哥”,瞭解到《論語》是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漢代成書。主要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論語》以語錄體為主,敍事體為輔,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與《詩》《書》《禮》《易》《春秋》等“五經”,總稱“四書五經”。《論語》共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首創“語錄體”,是中國現傳揚並學習的古代著作之一。

《論語》中有幾句話對我的影響很大,學習中更是讓我養成了一些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告訴我,在學習的過程中,只記住內容,不思考問題是不行的,是不會有收穫的;然而只一味的空想而不去讀書學習,不去實踐,就會疑惑而不能肯定問題。在今後的學習中,我要學習和思考充分的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將學習的效率提高,才能快樂的學習。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是説,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沒有一個人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人都會有不懂得地方,所以我們要更努力的學習,把學到的知識儘可能運用到生活中來,用書中的道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我們見到知識淵博的人,要向他們學習,看齊,見到不夠優秀的人,就應該反省自己有沒有與他類似的錯誤。我看到別人的缺點,對他嗤之以鼻,可你有沒有想到,你身上可能有些跟他很相像的錯誤和缺點,所以我們在看別人錯誤的同事,也要反省自己。

《論語》中的金句還有好多,從古至今沿用都是極好的,這些“至理名言”將會伴隨我一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