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為話題的作文兩篇

來源:文萃谷 3.21W
  篇一:以變化為話題的作文

這也許是生活中最常見的字眼了,隨便提起它,便可説世界在變化,中國在變化,社會在變化,人心在變化。記得有個相聲曾專門講述過二十年前與現在的變化,其中談論最多的還是待人處事方面。但,仰天長歎,真的什麼都變了嗎?

改變為話題的作文兩篇

進入國中階段,就好像是進入了戰場上,明明是陽光明媚,可就在不經意間烏雲密佈、雷聲震耳,戰爭轉瞬即發。“你不知道寫作業嗎?一回家就磨磨蹭蹭,知不知道國中很關鍵,要是學不好就全完了。趕緊去!”“你不能讓我休息一會啊,上一天學多累啊。”“休息什麼啊,有剛才那功夫,作業都開始寫了。”“切”我不滿的走進房間,不耐煩的翻開書包做作業。正當我做的認真時,“吃飯啦——”沒什麼比這更令人煩躁的了。我只好含糊的答上一句“好,馬上”,如果不這樣,恐怕耳根子又要起繭子了。正當我要打開電視的時候,突然一陣刺耳的聲音傳到耳邊“幹嘛呀,開什麼電視,好好吃飯!”“真是的”我小聲嘟念道,氣不順的吃完飯後,“砰”的一聲回手把門摔上,只剩下一屋的迴音傍晚,一盒切好的水果擺在我的面前,“寶貝,吃點水果休息休息吧。”“哎呀,現在你知道讓我休息了,早幹嘛了?我還得做題呢。等會兒再説吧。”“一定要吃啊。”我只是哼了一聲,並沒有理會。可那個身影並沒有離開,而是在門口佇立了一段時間才慢慢消失。晚上躺在牀上回想一天的內容,突然發現,是自己做錯了。於是輕聲説了一句:“媽媽,對不起。”“什麼?”“沒什麼。”“那好好睡啊,明天還要上學呢。”不覺間,一滴無聲的淚珠劃過臉頰。

細細品味,才發現那濃厚的母愛沒有變,變化的是我的心。

自從國小到國中,就沒有一天能在學校安穩的度過,可總是批評代替了表揚。老師對我的學習態度沒有什麼意見,只是總對我的紀律有要求,而我又是那種特別活潑的孩子,所以挨批也是常事。“你看你,一天天講得不亦樂乎,都有用嗎?怎麼,你想當大學教授啊?還是想當博士啊?我説你什麼好,真服了你了,把全班最老實的同學都帶壞了,真有水平啊!”剛開始幾次還有所收斂,可到後來就變成了左耳進右耳出,根本不理會。直到有一天,王書記找我談話。“你知道嗎?其實你的班主任很會炒股,她一直把你當做一支藍籌股,也就是潛力股,她曾不止一次的表揚過你的才藝”我震驚了,認真回想以前所發生的事情,原來更多的是我的不對,我從來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考慮,卻從沒站在她和同學們的角度上。自此以後,我們班少了一個愛講話的學生,多了一個守紀的同學。

細細品味,才發現那香醇的師生情沒有變,變化的.是我的心。

夏天始終就是炎熱乾燥,到處都是酷暑帶來的煩躁。“慘死了,剛上完課還要繼續,還要自己走!腳很疼來心很寒啊。無聊”正在路上緊張趕課的我,突然被人迎面撞來,當然,這一下激化了我的情緒,“誰呀,那麼不長眼睛!我上一上午課已經夠可以了,還折磨我。哎呀真是的!”我低頭不耐煩地説着,可一抬頭,一張陽光的笑臉映入眼眶,耳邊傳來一聲“對不起,沒事吧”,而我也立刻回敬了一個笑容,並説“對不起啦。”一個陌生的微笑不僅為我帶來了一下午的好心情,還讓我感到了夏風清新拂面。

細細品味,才發現那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沒有變,變化的是我的心。

曾感歎世事變化,殊不知真正變化的是自己。仰天長歎自己缺少關愛,卻不知沒有給予哪有回報。這就是母愛,這就是師生情,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像陽光般照亮每個人的心靈,温暖每個人的心窩,溝通每個人的心間。

原來,愛就在我的身旁,即使世間萬物天翻地覆,它也從不改變。

  篇二:適應為話題作文改變自己

適應為話題作文改變自己,適應環境一棵在深山裏長了好多年的大樹,被修剪了枝葉後移栽到新建的公園裏。人們圍着它,議論着。一個説:“沒有這次移栽,它不會被人賞識,要被人賞識就要改變自己的生存環境。”而我卻要説:“要被人賞識就要改變自己!”

每個人都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但世界不會為你而改變,環境也不會主動去適應我們自己。因而,我們只能去改變自己,去適應環境,進而取得成功。 也許,我們沒有莊周夢蝶的浪漫,沒有莊子那“泥濘中亦可”的超然;也許,我們無法像彷徨鬥士魯迅一樣以血薦軒轅,深刻揭示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劣根性;也許,我們沒有海倫凱勒那雖然盲聾但卻以心靈探求未知世界的勇敢。但至少,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讓自己接受《莊子》的薰陶,讓自己接受《吶喊》《彷徨》的強音,讓自己接受《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洗禮,藉助書籍,讓心在潛移默化中沸騰,改變自己。

當為官僅七十多天的陶淵明掛印田園歸隱山間時,他改變了自己。官場的黑暗,是他無法改變的,變的只能是自己。於是不為五

鬥米折腰,與菊為伴,雖然仕途不復,但他高潔的志向卻被歷史所賞識,為後人所銘記。當“御用文人”李白呼喚自己放養於青崖間的白鹿即騎訪名山時,他改變了自己。朝廷希望他吟風弄月歌功頌德,而他卻只想一展鴻鵠之志,無法改變官場的他,只得改變自己的志向。於是寄情于山水,縱覽名山大川,雖然未能圓自己的經天緯地之夢,但卻造就了半個詩歌的盛唐,為後人所傳頌。他們改變自己,同時也改變了時代,雖不被時人欽慕,但卻被後人銘記,在歷史的蒼穹中閃閃發光。

那些不能改變自己的,只能被環境淘汰。高爾斯華綏筆下《品質》中的老鞋匠雖然擁有全城最好的製鞋手藝,但卻不願改變自己,致使無法跟上機器化的時代,堅持手工制好每雙鞋,最終餓死在自己的鞋鋪中。改變自己,方能跟上時代的腳步,方能不被環境淘汰。

改變自己,方可以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釀成歷久彌香的瓊漿,方可以不凋的希望和不滅的夢想編織絢麗輝煌的彩虹,方可以永恆的執著和頑強的韌力築起固若金湯的鐵壁銅牆……

改變自己!適應環境!

“適應“為題的作文記得有一句話説得很好,“你可以改變你所能改變的,適應你所不能改變的。”這種人生態度,我非常欣賞。世間,我們所不能改變的東西太多了,日出日落我們不能改變,人們的血緣關係我們不能改變,地球星體的旋轉我們也不能改變。過去,我們常講“人定勝天”、“敢教日月換新天”、“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等等,都是違背客觀規律的人的一廂情願,或者説是人的一種幻想和理想,人可以預測天象,但不能改變天象。就是人的生老病死,人類自己也能以控制。秦始皇妄想自己能夠長命百歲,想盡千方百計尋求長生不老藥,最終還是沒有逃脱昇天的命運安排。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客觀規律性,規律是不可違背的,我們只有探求規律,揭示規律,遵循規律,否則,就只能一敗塗地。汶川大地震也是一種規律,這是地殼運動的規律,地震是絕對會發生的,不在此處地震,就在彼處地震,不是大震就是小震,沒有地震,地球就會滅亡。這就是地殼運動的必然要求。

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有自身的生存規律。人與人的出身不同、性格不同、身體素質不同、生活環境不同、思想認知不同,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兩個人是完全一樣的。因此,人的生存方式也是不盡相同的,有人喜歡動,有人喜歡靜,有人轟烈烈,有人平平淡淡,有人能成偉人、領袖,有人卻平庸、無為,這就是人的生存規律。“人比人,氣死人”就是這個道理,因此,超越現實和規律的想法都是錯誤的。生活是這樣,事業是這樣,愛情也是這樣。愛情是兩情相悦的產物,決不是一廂情願的東西,有的年輕人在愛情上太痴情,單相思、單相求,最終還是徒勞的。

有首歌唱得好“不是你的就別再強求,該放就放。”這就是愛情追求的規律。我們生活中很多時候就是“春來草自青”,很多東西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功到自然成”就是講事物的規律。春天來了,小草不想返青都很難。生活中學會適應,很重要。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要學會適應這裏的環境,自然的環境、人文的環境、地理的環境。走進一個新的工作崗位,也要學會適應,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周圍的人之間都需要去適應。因為,這些固有的環境和條件,你不可能改變的了,你只有適應的份。其實,春來草自青,也是一種適應,春天來了,小草想不適應,想不生長、變得青葱都是不可能的,除非小草死掉。

“春來草自青”是大自然的規律,作為自然中的人類,難道萬事只能任其自然,甚至逆來順受嗎?當然不是。人的主觀能動性、人的智慧和創造力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巨大力量。這種主觀能動性是在遵循客觀規律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發揮好。一個社會沒有主觀能動性就不會發展,一個人沒有主觀能動性就是一個行屍走肉。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就是遵循我國現階段綜合情況而確定的指導方針,統籌兼顧、和諧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涵,人與社會和諧、人與自然和諧、人的內心也要和諧,和諧就是講求一種規律。我們的國家發展之快、運行之好,就是遵循了事物的發展規律。同時,在遵循中創造,在不變中求變。神六上天,嫦娥奔月,納米技術,兩彈一星等等,都是在規律中的創造,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重要體現。一個人也是這樣,生活中、工作中、事業中,都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認識規律,在適應中創新,在創新中提高,經過不懈地努力,知識會有的、能力會有的、小車會有的、樓房會有的、幸福會有的,春來草自青。

春草是靈動的,園子裏,田野裏,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着,躺着,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春草是智慧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春草是善良的,青青的色、青青的味、淡淡的香,讓我們記住春草的忠告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