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亦應思危的作文3篇

來源:文萃谷 2.62W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我們為人處世要時刻記得居安思危。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居安亦應思危的作文,歡迎閲讀

居安亦應思危的作文3篇

  居安亦應思危的作文篇1

時代發展潮起潮落,國際風雲變幻莫測——曾經攝影界的無冕之王尼康,只因智能手機的出現而退出中國;曾經受人們一致好評的康師傅統一方便麪,只因那迅速崛起的外賣平台如今也風光不再。房玄齡曾諮嗟歎曰:“思危所以求安,慮退所以能進。”所以,任何人都應該站在時代的潮流之上,居安思危,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安逸是羈石,會阻礙我們前進的腳步;安逸是毒藥,會麻痺我們進取的內心。君不見,昔日顯赫一時的大清帝國,因安於現狀,認為自己是天朝上國,最後在戰爭的一聲炮響中轟然瓦解。袁燮雲:“居安思危,可無備禦。”這樣豐富的哲理,不僅對國家、對企業具有警示和指導意義,對於個人亦然,能居安而思的人,必然是永遠走在時代前列,永遠成為生活的強者。

北島曾問:“當一個小人物衝向大時代,有多少傷害埋伏左右?”今天的人們,已然被時代傷得太深。當李世石與人類手鬥智鬥勇時,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有一天竟會輸給人工智能阿爾法狗;當手機已成為人們的日常,可曾有人記得柯達退出中國市場時的黯然神傷。由此觀之,時代打敗你,可能並不是你違背了歷史潮流,而只是因為你只是在時代潮流之中不能立於潮頭。每一個“弄濤兒”只能向濤頭而立,方能“手把紅旗旗不濕”。

生於此世,很多人驚呼於人工智能“搶飯碗”,卻無遠見提高自身素質;悲歎於科技發展擠壓人的生存空間,卻沒有看到生產力發展帶來社會質的飛躍。其實,真正的強者不是抱怨事物的客觀環境,而是在危機還未降臨時,就深深憂慮。所以,“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的提醒,使張瑞敏率領海爾走向世界;“我們離破產永遠只有十八個月”的告誡,使比爾·蓋茨率領微軟席捲全球;“我們要麼是在危機中,要麼走向危機”的警惕,使馬雲讓阿里巴巴不斷崛起。

在經濟發展迅猛、生活環境不斷改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人們往往會過度沉浸於自我的優越感之中,而忽視了來自周圍的危機和挑戰。要知道,你未來的對手可能是“智能手機”“外賣”等你意想不到的“敵人”。而作為一個人,一個社會,甚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摒棄盲目的'優越感,樹立必要的危機意識,我們才能在發展路上越探越深,越行越遠。

拓寬眼界,創新不敗,思危則昌,求安則亡,請始終秉承着“生於憂慮,死於安樂”的理念,在順境中看時代,在危機中求生存,如此,你的人生將更加穩定和開闊,更加豐富和精彩!

  居安亦應思危的作文篇2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讀了《野鴨的故事》。

一位熱愛大自然的好心人,見野鴨每年南飛,異常辛苦,便天天帶着飼料到池塘邊去喂野鴨。而野鴨由於有了足量的食物,就不急於南飛了。幾年以後,有一些野鴨不僅不再南飛,而且在好心人的餵養之下,變得又胖又懶,連飛都飛不起來了。

通過這則故事,我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安逸的生存環境,往往會使人喪失拼搏的意識,變得懶惰而愚蠢。

我國古代的孟子曾説過這樣的一句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意思是説,當一個國家存在着內憂外患時,這個國家往往會更好地生存並發展下去,但當一個國家時時處處安樂祥和、歌舞昇平之時,這個國家往往會很快滅亡。其中原因也不難理解,在安逸的生存環境裏,人們大都放鬆了警惕,不去注意自身發展,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國家的滅亡了,而在既有內憂又有外患的情況下,人們不得不時時為前途、命運而奮鬥努力,國家也因國人的奮鬥努力而變得越加強盛。

國家然,人亦然。

在我們的身邊就常有“野鴨的故事”出現。某報刊載:某重點中學學生,由於學習成績優異,國家欲保送其出國留學,但是由於該同學家庭條件太好太優越了,十八九歲的人竟連自己的衣服都不會洗,生活自理那就更是一句空話了。於是,出國留學也就因此作罷。更有甚者,某中學生在野餐時竟不會剝雞蛋殼。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已經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的生活條件好了,我們的自理能力,自立意識卻減弱了。有些人已經變得如同那些不再南飛的野鴨一般,甚至不再有飛的慾望了。

我們是跨世紀的一代,我們這代人身上擔負着民族振興的重任,我們應該立刻行動起來,積極主動地讓自己經受一些磨練,日益變得堅強。我相信,“野鴨的故事”不會再在我們當中出現,我也堅信,在我們這一代青少年的努力下,我們的祖國會更加繁榮、富強。

  居安亦應思危的作文篇3

在諸子百家中,天下佔有很高的位置。不僅《老子》中曾反覆提到,孔子站在天下的立場,思考華夏民族的命運,孟子也有去到齊國,以求天下安民之舉……古往今來,家國情懷與“憂患意識”好像總有些相通之處。

面對充滿未知與風險的未來,古人常常主張未雨綢繆,早做打算,以備不時之需。《左傳》就有“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這樣的警示,這樣的思想一直綿延至今。

適當的憂患意識不僅有利於個人,更對國家和社會有着巨大的作用。古有杜甫作詩憂國憂民,今有人們預防災害採取各種手段和措施。四川一中學的校長在汶川大地震中,上千名學生,幾百名教師無一傷亡,這與他平日的憂患意識密不可分。原來,校長平時就很注重師生的安全問題,學校較早開始使用的實驗樓質量不過關,從1997年開始就對這棟樓進行改造加固。地震中學校周圍的房子坍塌受損,被加固的教學樓卻沒有倒塌。再加上學校經常組織防地震演練,真正災害來臨的時候,師生配合默契,僅用一分三十六秒就有序撤離教學樓。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回首過往,有多少君主是因為貪圖安樂,奢靡的生活而不理朝政,不顧子民,一個朝代就此滅亡的。當下又有多少人因為貪一時的利益和娛樂,走上了不歸路……《孟子·告子下》説,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無論是處在生活還是工作中,都應該有一定的憂患意識,多做規劃,也許會用不上,但一旦出現緊急情況,不至於慌慌張張,手足無措。

學會居安思危,不要認為我們的生活有多麼安逸,那是因為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但這不代表着我們無緣無故的緊張憂慮,過度的憂患意識反而會為我們徒增煩惱。

《杞人憂天》這個故事相信大家都有聽過。杞國有個人擔憂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安身,因此整天睡不好覺,吃不下飯。又有個人為了這個杞國人的憂愁而憂愁,便去開導他。最終這二人終於消除了各自的擔憂放心了。這則寓言意在諷刺那些懷着毫無必要的擔心和憂慮的人。但這並不與我們的“居安思危”相沖突,我們不需要毫無根據地憂慮和擔心,但是適當地做打算,保有這種憂患意識確實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面對種種困難的時候,應通過謹慎的態度,堅毅的行為來解決問題,積極承擔自己的責任和使命,並保持對潛在危機的洞見與預防。“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居安思危,為己也為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