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來源:文萃谷 2.43W

歲月的車輪在人生的道路上輾過,深深的皺紋訴説着爺爺的人生,體現着純樸的智慧。

白居易的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一、牛耕

“呦喝,呦喝”爺爺沙啞的呼聲在空曠的地裏顯得格外清晰。天上烏雲開始匯聚,要下雨了,我忙跑到田埂邊。“爺爺,快回來!”“知道了,就這一塊了,耕完再回去。”話畢,又吃起了呦喝聲。天空果真飄起細密的雨。爺爺回來時身子已濕透,腳上沾滿了泥。“爺爺,你把牛賣了吧,這牛都老了,耕地太費力了,現在有機器,很方便啊。”我望着爺爺,説出心裏的想法。“小丫頭,這牛耕雖然慢,也是老祖宗留下的法子,適用啊。趁爺爺還有勁,多耕些地,比機器耕得細呀,也不傷地。”如今,村裏只剩爺爺這一頭牛了,也只剩爺爺一個人還在用牛耕地。望着屋外的雨,我明白了:“智慧是一種歷久彌新的經驗。煙雨蒙朧中,一人一牛,多麼和諧,多麼自然。

二、珠算

“得咚、得咚”爺爺撐着老花眼鏡,撥弄着算盤,時不時地在小本子上記些什麼。“爺爺,你在算賬啊,我幫你吧。”“小丫頭,你能幫我什麼,你會用這老算盤嗎?”爺爺笑着向我挑眉。“我用手機幫你算,你報數字就行,不比你這快嘛,而且又準。”“哎,你就不懂啦,你那新鮮玩藝我這把年紀學不會了。這老算盤倒好用,爺爺教你算吧。”“不要,我看着就暈了。”爺爺低下頭去,眉頭皺昆,自己又開撥。我偷偷地用手機計算,發現爺爺的結果那麼精準,條理清晰。我明白了:智慧是一種熟能生巧的能力。一人靜坐,手指撥弄,那般淡定,那麼穩重。

智慧三境

佛家有智慧三境:一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早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現在我認為,智慧還能分為三境:山,海,天。

第一境便是這山。山,屹立於大地之上,向來是高大、穩重的象徵。一開始,人的智慧就如同一個土丘,隨着時間流逝,經驗累積,人的智慧也便如山一般逐漸升高。由一句不見經傳的土丘升格為名山,最後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地步。但是,這一境的智慧也是如山一般死板,只是量上的累積,不能變通。就如同山永遠無法比人高,無論山多私巍峨,如何頂天立地,山就是山,不能動,不能跳,只能被侷限在土壤之上。

因此,第二境便是這移動的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經過不斷學,融會貫通,智慧轉變為遼闊的大海。水無常形,人的智慧在這一境,可以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而不被死板的思路所困。同時,大海何其寬廣,就算是將地上的山全部填入,都無法將其填滿。然而,人要到達一境界是何其困難。雖然人有時也會靈一閃,做出一些精妙絕倫的事,但那就如名山上的流水。只有真正的人才,才能將那流水歸一,成就智慧第二境:海。

比海還寬廣的只有天,所以第三境便是天,但天不僅只是比海寬廣。天,首先它籠罩萬物,無處不在。同時又無形無象,不可捉摸。在這一境界,人的智慧已趨於化境,大智

惹愚。就如同氣,看不見,摸不着,但確實在那。智慧到了這一境,便已不再是智,而是到了道的地步。道之道,非常道,有這種智慧的人,做事都有着各種深意,並很難為人所理解。人類歷史上下幾千年,有這種大智慧的人為數不多,如老子、釋迦摩尼等。

智慧三境,智慧逐漸增加,但人卻就得謙虛,山自認為可通天,海自認為圍繞了一切,但只有天知道,智慧無窮。就如同大圓與小圓,大圓面積比小圓大,但其接觸的未知也比小圓多。

因此,智慧雖可分為三境,但仍是無窮無盡的,就如同天外便是那星辰大海。所以,我們所要做的便是儘自己所能,向着下一境,向着那無盡的天空,星辰大海進發。 境由心生

智慧是一種心鏡,境由心生。

心基吸智,方寸之間皆海闊天空永無涯畔;心若有慧,則宛若長空旭日終至至靈之境。 民-國課本中有這樣一段話:“三隻牛吃草,一隻羊也吃草,一隻羊不吃草,它看花。 我想,在茫茫綠原上看花的那隻羊便是智慧的,它看花的景象,便是智慧獨有的景象。正如《平凡的世界》中所説,人生的意義不是吃飯這麼簡單,還應有更高的追求。

誠然,智慧對人類最基本的要求便是要有拋開物質層面的精神追求。只有不被浮華物質遮住雙眼的人,才是有資格稱做智慧的人。

再進一步講,擁有大智的人,不僅有精神追求的,更有特立獨行、超然物外的膽氣。 我曾驚歎於朱耷的《墨魚圖》。那隻翻着白眼的魚訴説了怎樣的智慧心語?不言而喻!我十分敬胃這位明朝遺老,高蹈乎八荒之表,亢心乎千秋之間

如果説朱耷的智慧是一種氣象,那麼,莊子“超乎象外,得其環中”的智慧便是一種至鏡。超脱於生命本相的空靈之境,乃是禪與道的完美契合。

李叔同青天白日以映事,明鏡止水歎澄心,霽月光風以待人,便禪一般地詮釋了朱耷的氣象和莊周的至境;超乎生命本身,肇乎天地萬物,故能在圓寂之前,歎一句“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通往智慧的空靈之境,是沒有捷徑的,需要全身心地領悟。悟人生沉浮,悟涅磐境界。必要時,可學一學柳宗元的“獨釣寒江雪”,於大自然中,領略融身於天地之間、放眼於銀粧世界的寥廊與凝重。

生命本就是一場鍛鍊,智慧便是那最終的昇華。修一顆智慧之心,成一番智慧之境,於生命無悔,於本心無愧。

致陳先生的一封信

陳先生:

您好!您的遭遇,我在網上略有了解。我想説,如果是我,也會如您女兒一般對您進行舉報。我這樣做,不僅是因為您的所作所為違反了交規,更是因為當您開車載着家人時,那個接通的電話已經將您自己、您的家人和路上的其他人的生命吊在了懸崖之上。下面請允許我和您談一談:生命關天,我們必須敬畏。

敬畏自我的生命,此生無悔。《古詩十九首》雲: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每個人都只是這天地逆旅中的暫住之客,我們的生命脆弱而又短暫,無法重新來過。也正因如此,我們才更應該對自我的生命心懷敬畏,不因任何外因而失去對它的尊重。不由想起了那個“職業是是生病,業餘是寫作”的殘疾作家史鐵生,當他而説出“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謠”時,當他窮四年之功利用透析後的殘存時間寫下《病隙碎筆》時,當他在《命若琴絃》中塑造了千弦彈斷希望不滅的盲人琴師時,陳先生,希望您能夠懂得,正像當代詩人郭小川所説,“但願每次回憶,對生活都不感到負疚”,敬畏自我的生命,可以讓我們無悔此生。

敬畏與自己相關的生命,此生有責。我們每個個體都與其他無數生命緊密相連,而這些與我們相關的生命,都是我們肩上的責任,我們需要對它們心懷敬畏。看,那為了讓獨居的母親頤養天年而辭官奉母的潘岳掛起的官印,在提醒我們,敬畏親人的生命;觸,那落在為了給發燒的妻子降温而只穿單衣站在雪地中的荀粲肩上的雪花,在告訴我們,敬畏愛人的生命;聽,那重病在牀的元稹在聽到摯友白居易被貶江州時吟出的“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的詩句,在教導我們,敬畏友人的生命。陳先生,您一定明白,只有當我們因敬畏而為與自己相關的生命負起責任時,我們才可以俯仰無愧,坦然前行。

敬畏與自己無關的生命,此生崇高。魯迅説:“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我想,如果我們還可以對與自己無關的生命心存敬畏,則我們的生命一定可以更加崇高,正像尼采説的那樣:“我的靈魂清澈而明亮,宛若清晨的羣山。”如韓愈一般,為了天下蒼生不受蠱惑,上《論佛骨表》,被貶潮州仍“肯將衰朽惜殘年”;如東林學派一般,為了黎元百姓樂於樵蘇,發出正直呼喊,慘遭屠戮卻成為“一支重整道德的十字軍”;如新東方學校一般,為了汶川同胞重振希望,捐款支教,耗費巨大終獲民政部“中華慈善獎”。陳先生,相信您十分清楚,這些人之所以值得我們敬佩,正是因為他們都能對那些與自己無關的生命心懷敬畏,方能普施大愛,讓自己的生命清澈而崇高。

這紅塵,太污太苦太錦簇;這人情,總浮總疏總麻木。陳先生,您可以看到,當今時代,食品安全隱患多多、醫患矛盾逐漸升級、老人跌倒無人攙扶,人們對生命的敬畏似乎越來越淡漠。然而,越是在這時,我們越應該不斷自省:對自我的、與自己相關或無關的生命,我們都要心懷敬畏。大儒張載説:“為生民立命。”我真誠地希望您可以在今後的生活中將對生命的敬畏放在心頭,畢竟,生命對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畢竟,這是我們等過了無盡黑暗才睜開的雙眼;畢竟,這是一個不能停留太久的世界。

陳先生,您説呢?

明華

2015年6月7日

走進香山之中

廣東考生

北京的香山就是一個小小的自然圈,秋天的它是那麼的美,如同一處火的海洋。走近其中,就如走近自然。

走上香山的林間小道,踩着落葉吱吱作響,微風吹動,一片片綠的、黃的、紅的樹葉輕飄飄地散落,帶着自然的清新味道蔓延在人們的嗅覺之中。香山的土地是那麼的柔軟,踩上去如同踩在一塊海綿上,時不時浸出一點水來,使鞋子沾滿土的氣息。落葉鋪在地上,形成一道紅火的小徑,待秋天一過,它們化為養料,化作春泥,使香山的樹長得更加茂盛,也讓這裏的風景更加美麗。

茂盛的樹上有鳥類鳴叫,婉轉的歌聲猶如天籟之音,引得我們幻想這些鳥類的模樣,它們的樣子肯定是極可愛的吧!一隻不知名的鳥兒從一處枝頭撲稜撲稜地飛向空中,帶着自己的希望向天邊飛去時,也讓我知道了這個自然的神奇,鳥兒帶我更加走近香山的自然。 秋天的香山,美的是這裏的樹,紅中夾帶着黃與綠,錯落有致,樹的根鬚向地下垂直蔓延,突出它們的年齡以及經歷過的滄桑。這裏的樹我大多叫不上名字,但又何必去了解它們的名字呢?我們是來親近自然,而不是辨別自然的,自然這麼美,為什麼不多去體驗呢?你看這火紅的樹葉飄散是否會讓你想起“霜葉紅於二月花”?這裏美麗的景象是否會讓你“停車坐愛楓林晚”呢?自然啊,你為何這麼美?讓我站在香山裏為你駐足!

天氣不似預期,天空中風起雲湧,樹葉沙沙作響,散落的葉片層層高。雨,毫無預兆地下了起來,香山中的花果清香、叢林氣息霎時間融入雨水中。人們似乎在雨水中更能走近自然,感受它的愛。當你也隨我撐起雨傘走上半山腰,再俯視山下的樹林,雨模糊了它們,卻給它們帶來一場美麗的交響樂,也給它們繪製出一幅美麗的油畫,這等美景是在電視與電腦中體驗不來的,因為這裏還有自然的氣息與自然的聲音。

雨漸小,自然的氣息依舊瀰漫在空中。可惜時間給予我領略自然的太少了,匆匆忙忙踩着混和樹葉與雨水的土地,帶着這裏的自然味道跟隨旅行團離去。自然的清香留在我心,只有身臨其境才能真正地走近自然。

帶您去看花海

廣東考生

昨日之時,你教我草長鶯飛,細雨朦朧。

今日之時,我教你細數花名,測天看雲。

仍記得小時候,父母外出,外婆你總是在鄉下帶着我忙農活。正當夏時,天氣炎熱,忽然一場大雨,你放下農活,笑眯眯地翻過我趴在牀板上的身子,説:“囡囡,熱了吧?走,外婆帶你涼快去。”一個激靈,魚躍而起。外婆打着把破舊的傘,肩上騎着小小的我便出了門。外婆所説的“納涼好去處”竟是村裏的一片蓮藕地。地是小方的淺池塘,有一間破木屋,我們進去時已濕了身,外婆順手摘了片荷葉搭在我的頭上,淺淺的荷香,彷彿我就正是荷花欲開時剛醒來的花仙子,我離荷塘多麼多麼近啊!大雨沖刷了盛夏的暑氣,連人身上的毛孔都是清涼的,溢着花香的。

荷花淡淡開,在風雨中舒展姿態,綠色的裙襬隨風揚起。我偎依在你懷裏,糯糯的聲音問道:“外婆,為什麼下雨了就會涼快?為什麼荷花夏天開?為什麼 ”“哎呦,可問怕外婆了!外婆哪裏知道些什麼,外婆只管曉得看看天,就知道明天下不下雨。”“那後天呢,大後天呢?”我追着問,你捏了捏我的'小臉,説:“那要等囡囡長大後才能教外婆了。”我心中略有惆悵,這片荷塘已離我有些遠了。 是啊,長大了,我會了。我會牽着你去散步,瞧見路邊開得正爛漫的小野花,我可以指着它,告訴你:“外婆,那是覆施子,有清熱解毒之用 那是金錢草,因為它的葉子圓圓的像銅錢”你笑而不語,臉上盡是自豪。你突然看看天,我知道你想看清天上的雲是怎樣的狀況。但你眯着眼,總是看不清,覺得天更遠更遠了,自嘲的説道:“哎!老了,眼睛不中用了。”我拍拍你的手背,翻了翻手機裏近幾天的天氣預報,説:“外婆,明天又是晴天呢,這個星期都不會下雨,我們去看荷花吧,我可以告訴你荷花有哪些藥用價值哦。”我揚了揚手機,天空就在這裏,自然也在這裏,不遠。我們可以離那片荷塘更近。

很感謝你,帶我去看荷賞雨,讓我親近自然,獲得感性認識;現在,我帶你去看荷花成片,給你數數荷花的藥效,讓我們理性認識自然,不必遺憾。

我們,去看花海成片,細數花名。

廣東考生

蘇軾有言:“人間有味是清歡。”漫賞春光,流連山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何必侷促一室之內?品味自然的滋味,親近自然,投身明麗山水,如畫風光盡享生命清歡。

怡情自然之樂,遍賞山水,自古已有文化淵源。東晉謝公隱於東山而不仕,會稽秀麗山水中,留下他瀟然背影,如同凝成一支笛曲,悠然迴響於林間。宋代雅士林逋亦曾言:“山水與我情相宜也。”文人墨客總有牽掛心中的山水情懷,山水為伴,生命在其中找到了文化共鳴與深長情誼。

親近自然,感悟自然,從中獲得的是心靈的洗禮與靈魂的豐盈。王摩詰隱居終南,行到水窮處便坐看雲起,偶遇林叟便談笑無期。與清風明月共修煉,與花草蟲鳥悟菩 提。他在自然界的花開花落中,品味出生命的浩瀚博大,獲得人生的徹悟,再無煩惱困頓,靈魂純粹而明淨。自然便是如此玄妙,看似無法滲透,實則身處其中,便 能獲益無窮。喜馬拉雅山

下的不丹王國,一塊藏傳佛教深入人心的土地,人們深信自然有靈,皆與自然和睦而居,在這裏只有純淨的山水滋養人心,人們接受明媚陽 光最無私的饋贈,臉上洋溢着安寧的笑容。自然,其實觸手可及,每個人都能夠對話自然,感悟自然的無限生機與平靜安寧,靈魂自然受到洗禮,這正是自然最美好 的饋贈。

投身於自然,用心去感知,用心去觸摸,身處其中,這本身更是一種積極的生命姿態,一種高致的精神美學。福樓拜曾寫信致女友: “我拼命工作,按時看日出”惜時如金的世界大文豪竟將晨曦之降視若盛世,按時靜賞。原來,當那晨光穿過天幕,彷彿朦朧如蛋殼白的天空,是一天中最新鮮 純淨的時刻。靜坐窗前,那是自然對生命的致禮。正如王開玲曾説:“做精神明亮的人。”親近自然,每一縷晨光的意義,代表着自然的張力與生機。感悟品味,生 命接收自然的贈予,豈不是一種積極的生命姿態,一種明亮樂觀的精神美學?

現代社會的紛擾喧鬧中,人們更應走近自然,投身自然,讓自然之美洗去浮華與疲憊,詩意地棲居。王國維曾説:“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跳出世俗浮華,擺脱生活的煩惱與疲憊,投身自然,尋覓生命最純粹的本色,最本真的格調,盡享塵世清歡。

春風飛揚,春意浩蕩,又是一年春光明媚,歲月在春色中甦醒。願親近大自然,遍賞春光爛漫,生命芳香瀰漫,清歡相伴。

白居易的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2]

陳先生:

您好!您的遭遇,我在網上略有了解。我想説,如果是我,也會如您女兒一般對您進行舉報。我這樣做,不僅是因為您的所作所為違反了交規,更是因為當您開車載着家人時,那個接通的電話已經將您自己、您的家人和路上的其他人的生命吊在了懸崖之上。下面請允許我和您談一談:生命關天,我們必須敬畏。

敬畏自我的生命,此生無悔。《古詩十九首》雲: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每個人都只是這天地逆旅中的暫住之客,我們的生命脆弱而又短暫,無法重新來過。也正因如此,我們才更應該對自我的生命心懷敬畏,不因任何外因而失去對它的尊重。不由想起了那個“職業是是生病,業餘是寫作”的殘疾作家史鐵生,當他而説出“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謠”時,當他窮四年之功利用透析後的殘存時間寫下《病隙碎筆》時,當他在《命若琴絃》中塑造了千弦彈斷希望不滅的盲人琴師時,陳先生,希望您能夠懂得,正像當代詩人郭小川所説,“但願每次回憶,對生活都不感到負疚”,敬畏自我的生命,可以讓我們無悔此生。

敬畏與自己相關的生命,此生有責。我們每個個體都與其他無數生命緊密相連,而這些與我們相關的生命,都是我們肩上的責任,我們需要對它們心懷敬畏。看,那為了讓獨居的母親頤養天年而辭官奉母的潘岳掛起的官印,在提醒我們,敬畏親人的生命;觸,那落在為了給發燒的妻子降温而只穿單衣站在雪地中的荀粲肩上的雪花,在告訴我們,敬畏愛人的生命;聽,那重病在牀的元稹在聽到摯友白居易被貶江州時吟出的“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的詩句,在教導我們,敬畏友人的生命。陳先生,您一定明白,只有當我們因敬畏而為與自己相關的生命負起責任時,我們才可以俯仰無愧,坦然前行。

敬畏與自己無關的生命,此生崇高。魯迅説:“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我想,如果我們還可以對與自己無關的生命心存敬畏,則我們的生命一定可以更加崇高,正像尼采説的那樣:“我的靈魂清澈而明亮,宛若清晨的羣山。”如韓愈一般,為了天下蒼生不受蠱惑,上《論佛骨表》,被貶潮州仍“肯將衰朽惜殘年”;如東林學派一般,為了黎元百姓樂於樵蘇,發出正直呼喊,慘遭屠戮卻成為“一支重整道德的十字軍”;如新東方學校一般,為了汶川同胞重振希望,捐款支教,耗費巨大終獲民政部“中華慈善獎”。陳先生,相信您十分清楚,這些人之所以值得我們敬佩,正是因為他們都能對那些與自己無關的生命心懷敬畏,方能普施大愛,讓自己的生命清澈而崇高。

這紅塵,太污太苦太錦簇;這人情,總浮總疏總麻木。陳先生,您可以看到,當今時代,食品安全隱患多多、醫患矛盾逐漸升級、老人跌倒無人攙扶,人們對生命的敬畏似乎越來越淡漠。然而,越是在這時,我們越應該不斷自省:對自我的、與自己相關或無關的生命,我們都要心懷敬畏。大儒張載説:“為生民立命。”我真誠地希望您可以在今後的生活中將對生命的敬畏放在心頭,畢竟,生命對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畢竟,這是我們等過了無盡黑暗才睜開的雙眼;畢竟,這是一個不能停留太久的世界。

陳先生,您説呢?

明華

2015年6月7日

白居易的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3]

人生,因幫助而精彩 一個窗台上有一朵花,這間屋子就有了生氣;一棵樹上開了一朵花,這棵樹就有了金秋的希望;一條路上綻放一朵花,這條路就多情纏綿了;一個人給另一個人送了一束花,這兩個人就有了詩情畫意;一個健康人給病人送了一把花,這個病人就有了與病魔抗爭的勇氣

讓自己的生命為他人開一朵花,為他人燦爛一片心地,增加一縷温馨,添一分生存下來的理由,多一些堅韌與執着,也就提高了自己生存的質量。用自己的心為他人做圃,給他人織一地綠茵、染一片色彩,就是在給自己的人生喝彩。

能為別人開花的心是善良的,這善良之花必將散發出愛心的芬芳;能為別人付出勞動是偉大的,這偉大的勞動一定能結出善念的碩果。一次無償的獻血是一朵花,一次受傷

後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評是一朵花,一句關切的問候是一朵花,一個親切的微笑是一朵花,一次跌倒後的挽扶是一朵花--為別人就是幫助,為別人就是愛心,為別人就是善念,為別人就是奉獻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説:樂人之樂,人亦樂其樂;憂人之憂,人亦憂其憂。當代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説:人家幫助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偉大的科學巨人愛因斯坦説:生命的意義在於設身處地替別人着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蘇聯無產階級文學奠基人高爾基説:給予永遠要比向別人索取快樂得多。--古今中外的偉人對幫助所做出的詮釋,是多麼精湛和深刻啊!幫助是春天的雨,當你乾渴時,為你滋潤心田;幫助是夏日的風,當你酷熱時,為你送來清涼;幫助是秋之菊,當你孤獨時,為你默默開放;幫助是冬天的火,當你寒冷時,為你送來温暖。

人既是獨立個體的單一,也是密切相關、血肉相連的羣體,是永遠離不開互相扶持、

互相幫助的。在漫長而短暫的人生中,我們都在不斷地接受父母、師長、朋友和他人的幫助,同時更要學會去回報、幫助別人!因為,我們的生命之歌因幫助而動聽,我們的生命之河,因幫助而不幹涸,我們的生命之光,因幫助而永不熄滅,我們的生命之詩,因幫助而流光溢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