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節儉作文(集合9篇)

來源:文萃谷 2.81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節儉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節儉作文(集合9篇)

關於節儉作文1

早在三國時期,諸葛亮就曾立言:“歷覽前賢國與家,成蟲勤儉風度由奢”,小到一個家庭,大至一個國家,節儉是富國強民的關鍵,可是,放眼當今社會,能真正做到節儉的又有幾人呢?

君不見學校水池裏總大量放水,君不見學校食堂工人總用大量水來清洗蔬菜,洗完後水卻還清澈見底,君不見學校師生洗碗充水,總將水位升到最高級,由於水太猛,又是白白流失……凡此種種,無不叫人心痛。

瑞士是世界上的首富之邦;瑞士人買茶用的筐,商店裏的包裝袋是紙袋,回家後往舊瓶子裏灌;瑞士的水資源比較充足,但人們用水一點也不浪費,所有廢水都要集中處理後才能排放,淨化後的水還用來洗衣服;飯店不用一次性餐盒,吃多少買多少,不管招待誰都是三道菜,在瑞士,不是少數人少數家庭這樣做,而是全體國民基本都如此。

然而中國餐飲浪費卻非常嚴重,根據中國的傳統飯店杯盤一空並不意味着食物可口,而是令主人“顏面”盡失,因為主人顯然設有讓客人吃好吃飽,因此,飯桌上剩飯剩菜越多,表示主人對客人越尊重,據報道,僅上海一個城市,每天就有1200噸剩菜剩飯,據推算,全國一年在餐桌上的浪費就高達600億元!

看到這樣的怪現象,我不禁陷入沉思:難道中國的經濟實力勝過瑞士嗎?作為發達國家的瑞士,尚且能由此全民節儉,正處在發展中的中國,又豈能如此浪費、奢侈?

或許,有人會説,中國地大物博,浪費一丁點算不得什麼,但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今天,你浪費一點,明天,他浪費一點,一天天,一年年地發展下去,必會造成巨大的損失,試問:有多少資源可供我們揮霍呢?縱有金山、銀山,不也會坐吃山空嗎?須知:“地之生物有大限,人之成物有大能……”面對急促減少的資源,面對日益增多的'浪費現象,我們應該趁早幡然醒悟,應加強自己的節儉意識,朋友們,讓咱們向那些富而不奢的國家,看齊吧,珍惜有限的資源,節約身邊的財富,牢記前賢的良言警句,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節約資源,人人有責!”

關於節儉作文2

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諸葛亮在《誡子書》屮説:“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確,從節約與否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是高是低。如果他腦子裏只是想着一頓佳餚、一件漂亮的衣服,不考慮為人民服務,而且還容易形成拖拉懶散的作風。如果他節儉一點,就用不着考慮這麼多不必要的問題,那麼他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和學習中去。

但我們所説的節儉並不是要人們維持極其低下的生活水平,而是讓人們不要過分地追求物質生活、那麼,我們節約下來的財富該用在什麼地方呢?我們節約的財富應當用來重新投入生產,提高生產力,使我們的國家更富強,發展更快。這樣,節儉就會有利於社會進步,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進而更有利於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俗活説: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平時的節儉也是為了應付意外情況的發生,做到“防患於未然”。如果你總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態度,那麼當你遇到突如其來的困難時,又該如何應對呢?去年夏天的那場洪水無疑是對人們節儉觀的一個嚴峻考驗。“當肆虐的洪水退去之後,平時勤儉節約的就可以把積攢下來的錢用於重建家園,同時還可伸出手援助受災更嚴重的地區。而那些平時大手大腳慣了的人,就只能向社會請求援助了由此可見,我們提倡節儉正是為了日後減輕負擔,同時也是對社會安定和發展的貢獻。

但有的人説:“錢是自己的',怎麼花是自己的自由。”他們為了追求高檔的物質生活。就無節制地亂花錢財,貪圖享受。但我認為,即使是自己的勞動所得,也不應無節制地耗費,從而與節約精神背道而馳。例如,有些人的家境並不是很寬裕,個別人甚至處於困境之中,但他們只要有了錢,就十分熱衷於請客送禮、豪吃濫賭;沒有錢,就到處賒借,申請補助,時常使得親友不睦,單位頭痛。你看,這不僅浪費了個人錢財,還給國家帶來負擔,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造成了負面影響。

因此,我們要大力發揚節儉的傳統美德,摒棄奢侈這種不正之風,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新世紀的到來!

關於節儉作文3

節儉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常説:“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但,我們真的做到了嗎?古人云:“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節儉,是有德之人同有的品質;奢侈,是邪惡中的大惡。但在生活中,有幾個人會把節儉這兩個字牢記在心中呢?

在生活中,就有很多浪費奢侈的例子隨處可見:在家吃飯的時候,總能見到一些吃飯挑挑剔剔的同學剩下飯菜,總能見到碗裏剩下很多的飯;在某些公共場所裏,總能見到有人用完燈就離開,總能見到一些沒有被隨手關掉的燈。

記得有一次早晨,我朦朧地從睡夢中醒來,閃着惺忪的雙眼,就聽得廚房有緩緩的流水聲,我起來隔着磨砂門一看,原來是外婆在廚房忙碌着為我準備營養的早餐,香濃的氣味撲鼻而來,使我直流口水,迅速把我自己整理清爽乾淨,進入廚房,“咦,外婆早餐不是好了嗎?你還在淘米幹嘛?”外婆忙給我解釋準備的是午餐,只見她慢條斯理地淘了一遍米,然後把淘出來的.水倒入另一個空盆裏,這樣淘了幾遍,盆子裏已盛了些渾濁的淘米水,我心中又產生疑問這水骯髒,外婆難道還要再清洗什麼嗎?外婆看着楞楞的我,笑笑對我説:“不是的,這水可有營養了,別看它骯髒,倒掉很可惜的。”我有點疑惑不解,不敢相信也不敢苟同外婆的做法。外婆把淘米水澆到陽台上種植的一盆盆花上,每天澆一點,那個花在淘米水的滋潤下,在外婆的悉心照料下茁壯成長。就比如我從學校帶回家的蘆薈,從原先快枯萎發黃的枝葉變成一棵小陽傘,長出了許多新枝葉,綠得鮮豔,嫩嫩的。我感覺好神奇,終於相信外婆的做法,也懂得了淘米水還可以再利用的,所以不能浪費,我想這應該也是一種節儉吧。

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讓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美德,從我們身上繼續傳承發揚下去吧!

關於節儉作文4

《魏書》雲:儉開福源,奢起貧兆。左丘明曰:儉,德之共也。奢,惡之大也。由此可見節儉這一這一傳統美德很值得我們繼續弘揚。

節儉是一個人道德修養的體現。孔明在誡子書中説:靜以養身,儉以養德。他是以一個唯心主義者的角度向我們詮釋了節儉的重要性。隋朝的王通則發出了唯物主義的言論:不勤不儉,無以為人之上也。而清官海瑞死後行囊中只有俸金八百,更是以實際行動向我們證明了勤儉對於修身養大有益處。

節儉也是立家之本,宋朝林逋曾寫道:為政之要,曰公與請。成家之道,曰儉與勤。李嘉誠是靠買豆腐發家的,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把勤儉作為人生信條。更難能可貴的是他成為了中國首富後還能保持小葱拌豆腐的節儉生活。

節儉亦關乎國家興亡,晚唐詩人李商隱曾慨歎: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歷史上無數事例反覆證明這一觀點。秦穆公因信奉:以儉得之,以奢失之的思想。勤儉治國,得以稱霸諸侯。漢文帝勵精圖治,崇尚節儉,力戒奢侈。遂有“文景之治”而奢侈腐化的高緯便很快斷送了江山。隋煬帝大興土木,最終國破人亡。同時,我又想起了恆河畔的'那個古老的國度。莫卧兒王朝時期有一位歷史上很有名的帝王。他就是沙.賈汗。為給愛姬修築舉世無雙的陵墓,不惜一切代價,耗盡國庫。他無數的子民為此流血喪命。雖然沒有導致王朝覆滅,但他卻從此失去了子民的擁護,以至於只能在牢籠中度過漫長的餘生。每每想到此,腦海裏都會浮現出婆羅門的那句諺語:節儉是一個國家最忠誠的衞兵。每到此時,不盡為沙賈汗一陣感傷。

當今社會更難覓節儉的蹤跡,紅十字會竟涉嫌萬元公費吃喝,食品煙酒過度包裝。有車户一年洗掉一個西湖,10歲小女孩花萬元慶生.......

浪費之風不僅浪費了資源,更是腐敗官員滋生最好的培養基。這種風氣不知何時才能斬草除根。同志們,你們難道都忘記了偉大的毛主席曾教導過我們:“貪污和浪費是最大的犯罪”嗎?

唯儉可以惜福,為儉可以養廉。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從現實中的小事開始了,這個社會必然會弊絕風清。

關於節儉作文5

有一個詞叫節儉,漢語詞典對節儉的解釋很短:“生活儉省,有節制。”我很難想象這個詞有多大的分量,但我知道,自古以來它就是一種美德。

小時候阿明常常問媽媽:“什麼是節儉?”媽媽説:“‘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就是節儉。”

然後他又問朋友,朋友撓撓腦袋,“作業本兩面都寫上字就是節儉。”

垃圾站的老爺爺告訴他,把廢品回收再利用就是節儉,貧苦的大哥哥告訴他,把錢攢起來就是節儉……

哦,原來這些都是節儉。

阿明指着餐桌上客人的剩菜説:“你們不節儉哦!”客人不高興地告訴他:“傻孩子,付錢了這些也就無所謂了。”阿明很奇怪,媽媽只告訴過他要節儉,並沒教過他這種話啊。

阿明看着櫥窗裏精美的包裝禮盒,好奇地問:“漂亮的禮盒有什麼用呢?”櫃枱上的.大姐姐笑眯眯地説:“可以用來包裝禮物送給爸爸媽媽呀!”阿明糊塗了:“可是拿到禮物後,不是又要扔掉盒子嗎?姐姐你不節儉哦!”説完名蹦蹦跳跳地離開了商店,留下疑惑的櫃枱服務人員。

許多次這樣的經歷後,阿明哭着跑回家,“媽媽騙人!騙人!他們都沒有阿明節儉,為什麼阿明還是壞孩子呢?”

後來阿明知道了一句話:“天上也講究節儉,把燈燭一起熄滅了。”這是媽媽從莎士比亞的《麥克白》中找到的,阿明雖然沒有讀過這本書,但他很開心,連天空都像他一樣,他還有什麼可難過得呢?至於那些人,阿明雖然很想提醒他們,但由於某些原因,再也不想那樣做了。

我們以前也是啊明,可後來呢?是因為什麼變成了有心節儉而無力從之呢?是虛榮?還是迫於無奈?難不成是覺得五千多年來一直講究節儉太過庸俗了呢?

我們都是蠢貨,一邊大喊錢難賺,一邊肆意揮霍,一邊説着節儉,一邊卻將早上未吃完的麪包丟進垃圾桶。

大多數人都知道慈禧,她的奢侈你怎麼看呢?總之我討厭至極,但願我不要發現自己變成自己討厭的人。

關於節儉作文6

現如今,許多老人都出現了為子女着想,我能多節儉就多節儉,能省多少就省多少的想法。這種想法的出現,使他們的腰包越來越鼓,褲腰帶卻越拉越緊。但這種“過度節儉”真的是好的嗎?真如他們所想對子女有益並且有很大用處嗎?

我想,益處一定是有的,但為了子女這種過度節儉卻不那麼恰當。林則徐先生曾在書中寫過一副對聯: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則增其過。大意是,子孫如果和我一樣,財物多了會損害他的意志,子孫不如我,多財會使他犯更多的錯。和當代許多奶奶輩的父母相比,林則徐先生的'觀點更是我所認同的。

今年二月二十二日,網上出現了一則老人為省錢,患癌兩年不捨得上醫院的新聞。新聞中的老人過的節儉,甚至到了吝嗇的程度,但你很難想象老人們的退休工資每月也有六千多元。明明收入並不低,那為何老人要這樣做?據報道,老人竟是想為兒女省錢。的確,這樣的方法能為子女留有大量錢財,但同時留下的還有悲痛。子女並不希望父母留有一大筆巨大的遺產,反而更期望父母過得幸福。一定程度上,父母們的過度節儉,帶給子女的是悲傷,以及愧疚。這種愛將壓在子女肩頭,無法卸下。

老人們的過度節儉也有部分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物價上漲飛快,父母難免為後代所擔憂。這種過度節儉,帶給子女的是一份“沉甸甸”的愛。老人們的此類生活方式被他們在生活中的小細節中反映出來,買菜的時候抱怨菜又漲價了,中午做的飯菜不吃完沒壞就堅決不倒,衣服沒壞還能穿就堅決不買。這些是過度節儉的部分表現。

其實對於老人們這種生活方式,身為子女的我們也應關注。陪伴是一切關愛的基礎,我們應多陪伴老人,陪老人逛逛街,聊聊天。與老人説出自己的想法,告訴他們我們希望他們幸福,而不是將過度節儉這份沉甸甸的愛壓在他們肩頭。

“過度節儉”的行為是不值得提倡的,但我們也應理解這其中的關愛,並向長輩及時提出自己的想法,以防過度節儉成為長輩留下的沉重的愛。

關於節儉作文7

節儉是一種社會責任,是一種個人涵養,是一種文明的傳承、美德的延續,是亙古不變的永恆時尚。因為富足,我們有權享受奢侈生活,但我們無權廢棄和浪費有價值的物質、資源,“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否則,是一種罪過。能變廢為寶、節支創收、挖潛資源是智者所為;鋪張浪費、揮金如土、今朝有酒今朝醉奢侈乃愚人之舉。

節儉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是一種可觀而必要的`儲蓄。有人做過這樣的統計:在我們國家,如果每人每天節約1分錢,全國13億人就能節約1300萬,一年就能節約大約50億;每人每天節省一粒米,全國一天大約能節省32。5噸糧食,如果每人每天吃大米400克,這些節省的大米可供一個人吃81250天,可吃222年;如果每人節約一度電,就可以節約5億多元人民幣;每人節約一滴水,13億人就可節約126噸。我們不僅是一個大國,有這樣一組數據足以表明我們還是一個窮國:我們有着3000多萬失學兒童,2600多萬絕對貧困人口,1100多萬低保對象和上億流動民工,儘管我國大部分人算得上豐衣足食,但任何人都沒有理由去浪費點點滴滴,因為還有很多人需要救助。

其實,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節約一度電、一張紙、一滴水,對我們來説只是舉手之勞,我們何不讓此舉成為一種習慣利己利人呢!事情看起來雖小,卻體現着一份摯誠的責任心和令人尊崇的內在品格。我國13億人口,如果每人每天每件事都浪費一點兒,長期如此,後果是不堪設想的。人口多底子薄是我們的基本國情,因此我們辦一切事情都必須節儉當頭。

“國以儉得之,以奢失之”,節儉對於國家大有利弊,與個人得失也休慼相關。“儉則可以成家,儉則可以立身”;諸葛孔明“以儉養德”傳為佳話;清代徐榮説:“街頭廟腳襤褸身,半是當年奢靡人。”節儉使人安樂幸福,奢侈使人沒有退路。貧窮需要節儉,富裕不忘節儉,“當用則萬金不惜,不當用則一文不費。”才是適宜消費之道。節儉是興家立業之本,不僅有其經濟意義,更有其道德意義。

關於節儉作文8

我們家有兩隻“兔子”,一隻是我,一隻是我姥姥,節儉的奶奶800字。我姥姥這隻“兔子”大我這隻兔子整整六十歲。

姥姥雖然已經七十一歲了,但頭髮依舊是那麼烏黑髮亮,中等身材,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時常流露出慈祥與和藹。一雙青筋暴突的手見證了她經歷的滄桑歲月。

姥姥是勤勞的,慈祥的,和藹的,堅強的,勇敢的,在他老人家身上體現出很多的美德。當然啦,生活中的姥姥有時為了節儉,曾經也過一些小小的插曲呢!

每次我們吃過飯後,姥姥都要把盤子裏的剩菜,哪怕是一小片細小的菜葉也都要將其加起來吃掉。更不會忘記把盤子端起來將菜湯“咕咚咕咚”地喝掉。接下來,他會一手拿着抹布,一手仔仔細細地撿拾被我們灑落在桌子上的米粒呀,麪包渣呀,饅頭渣呀……

記得有一次,我放學回到家,看到姥姥坐在陽台上,面前擺着針線盒,旁邊的凳子上還放着幾件我和媽媽早已不穿的舊秋衣,手上還拿着她的一件秋衣。只見姥姥一會兒拿我的秋衣與她的秋衣對比,一會兒又拿起媽媽的秋衣放到陽光下仔細地察看。我感到很好奇,於是便走上前問道:“姥姥,您這是幹嘛?”姥姥不慌不忙地説道:“我這衣服領子爛了,我給它換個衣服領子。”拿過姥姥的這件秋衣仔細一看,這件秋衣的兩個袖口的顏色與原來的顏色很不配套,兩個胳膊肘出也縫了兩個花補丁。

接着我便對姥姥説:“都這樣了,把這件秋衣扔掉吧,您老不是還有新的嗎?穿新的吧。姥姥聽後慌忙一把奪過秋衣,嘴裏嘟噥着:“這秋衣又不是爛得穿不成,補補照樣能穿嘛!而且這秋衣穿的時間越是長越是舒服呢!”説着,姥姥戴上老花鏡,拿出剪刀,先將媽媽那舊的秋衣領子剪下,再把剪下的領子套在姥姥自己的秋衣領子上,最後從針線盒裏拿出針線,仔仔細細,一針一線地把領子縫接好。姥姥這件花秋衣上又增添了黃色的'領子,看一看紫色的秋衣與黃色的領子很是不協調。而姥姥卻是不以為然,美滋滋地看着自己的勞動成果,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笑嘻嘻地説:“這件秋衣可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呀!你買也買不來啊!”

這就是我的姥姥,一位生活簡樸極其節儉的老人。

關於節儉作文9

節儉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以前,當我聽到媽媽説要勤儉節約的時候,總覺得媽媽太老土,太沒有時代感。而那天,那個行乞老人卻給我上了重要的一課,讓我明白了節儉的涵義。

記得那一次,媽媽給我30元叫我出去買醬油,並囑咐説:“剩下的錢你自己用來買東西吃吧!”我知道,這是媽媽給我的勞務費。由於還剩下十三元,我就決定買一份蓋澆飯。我到店裏對老闆説:“給我一份蓋澆飯,打包。”在路上,我實在受不了這飯香的誘惑,就打開飯吃了起來。沒想到只吃了幾口,我的胃就裝滿了。於是,一大盒飯就被我無情地放在垃圾桶旁邊,當然,我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事情。走了沒多遠,我想起來錢沒付,於是又火急火燎地跑回去。

突然,我看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家在吃我剩下的蓋澆飯。我驚訝地問:“您為什麼要吃別人剩下的東西,不覺得髒嗎?”她沒有回答。我蹲下來看着她津津有味地吃着,我不由地想:真的有這麼好吃嗎?她好像知道我在想什麼,慢慢地抬起頭,回答我説:“這並不是好不好吃的問題,而是要學會節儉。我本來就是乞討,這樣一盒飯如果扔進垃圾桶太可惜了。我是一個乞丐,但是我也知道要節儉。我們每個人要在保證自己不浪費的情況下,去幫助他人節儉,而且中國有13。7億人口呢!如果每個人都浪費,那麼我們的`‘家’將變成垃圾之城。”我似乎覺得她懂得很多,又繼續追問道:“如果那是不得已而為之呢!”她鼓着圓圓的嘴説:“那也沒有辦法,但也要控制浪費的數量,而且打着‘不得已而為之’的旗號去四處浪費,這是不道德的。”

聽了她的話,對這位老人敬佩之餘,我彷彿也突然明白了什麼。是啊,一個乞丐都能做到,我為什麼不能做到?而且,我不僅要做到自己節儉,還要勸導他人不浪費。我們的祖國,我們的城市都是美麗的,但如果我們讓浪費成為習慣,那麼總有一天,我們的資源會匱乏,這是我們任何一個人都不想看到的。

想通了這點,我就與她打了招呼往回走。走了沒幾米,我又轉頭看了看她,只見她正用筷子認真地將每一粒飯往嘴裏送。就這麼一個瞬間,一個動作,幾句話,讓我深刻地感受到節儉的重要。是啊,只有節儉,才能杜絕浪費。作為中學生,我們是否更應該做到呢?

熱門標籤